CN216374742U - 发动机舱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舱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74742U
CN216374742U CN202122887550.8U CN202122887550U CN216374742U CN 216374742 U CN216374742 U CN 216374742U CN 202122887550 U CN202122887550 U CN 202122887550U CN 216374742 U CN216374742 U CN 2163747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longitudinal beam
hole
connecting portion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8755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浩
程路阳
吴冰
王付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8755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747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747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747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舱及汽车。本申请实施例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管线容易发生干涉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的发动机舱,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第一理线板和第二理线板,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相对设置;第一理线板连接于第一纵梁,第二理线板连接于第二纵梁上,第一理线板和第二理线板均用于连接管线。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动机舱,扩展了管线的布线空间,防止管线之间发生干涉,降低了发动机的装配难度。

Description

发动机舱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舱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的发动机舱用于放置发动机及其他零部件,以对发动机及其他零部件进行保护。相关技术中的发动机舱,通常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发动机安装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发动机及其他零部件的管线路均连接于第一纵梁和/或第二纵梁上。然而,在上述发动机舱中,发动机及其他零部件的管线之间容易发生干涉,增加了汽车的装配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舱及汽车,以避免发动机和其他零部件的管线发生干涉的技术问题,从而降低汽车的装配难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舱,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第一理线板和第二理线板,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理线板连接于所述第一纵梁,所述第二理线板连接于所述第二纵梁上,所述第一理线板和所述第二理线板均用于连接管线。
本申请实施例发动机舱,在第一纵梁上设置第一理线板,在第二纵梁上设置第二理线板,第一理线板和第二理线板均用于连接管线,扩展了管线的布线空间,防止管线之间发生干涉,降低了发动机的装配难度。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理线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一防护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端面连接于所述第一纵梁背离所述第二纵梁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管线;所述第一防护板竖向设置,所述第一防护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方,所述第一防护板与所述第二端面连接;所述第二理线板包括第二连接板和第二防护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三端面连接于所述第二纵梁背离所述第一纵梁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四端面与所述第三端面相对,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管线;所述第二防护板竖向设置,所述第二防护板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方,所述第二防护板与所述第四端面连接。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面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纵梁背离所述第二纵梁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三端面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纵梁背离所述第一纵梁的一侧连接。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理线板还包括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包括相互倾斜设置的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纵梁背离所述第二纵梁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理线板还包括第四连接板,所述第四连接板包括相互倾斜设置的第五连接部和第六连接部,所述第五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六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纵梁背离所述第一纵梁的一侧连接。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用于连接所述管线。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舱还包括扎线带;所述第一通孔为至少两个;所述扎线带穿设于任意两个所述第一通孔内以捆扎所述管线;所述第二通孔为至少两个;所述扎线带穿设于任意两个所述第二通孔内以捆扎所述管线。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舱还包括理线夹,所述理线夹包括套接环,所述套接环具有第一开口,所述套接环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套设于所述管线上;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具有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开口的另一侧具有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相对;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内的螺栓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或所述第二通孔内。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舱还包括卡扣,所述卡扣包括连接柱和卡接环,所述连接柱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或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卡接环连接于所述连接柱的第二端,所述卡接环的轴线与所述连接柱的轴线垂直;所述卡接环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管线经由所述第二开口卡设于所述卡接环内。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舱还包括发动机,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对称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的两侧,所述第一理线板和所述第二理线板对称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的两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发动机舱。
本申请实施例的汽车,由于包含上述发动机舱,因此也具有上述发动机舱的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舱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发动机舱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第一理线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理线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纵梁;
20-第二纵梁;
30-第一理线板;
310-第一连接板;
311-第一连接部;
312-第一通孔;
320-第一防护板;
330-第三连接板;
331-第三连接部;
332-第四连接部;
40-第二理线板;
410-第二连接板;
420-第二防护板;
430-第四连接板;
431-第五连接部;
50-理线夹;
511-第一连接端;
512-第三通孔;
513-第二连接端;
514-第四通孔;
60-卡扣;
610-连接柱;
620-卡接环;
621-第二开口;
70-发动机;
80-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的发动机舱中,发动机及其他零部件的管线之间容易发生干涉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第一纵梁上设置第一理线板,在第二纵梁上设置第二理线板,第一理线板和第二理线板均用于连接管线,扩展了管线的布线空间,防止管线之间发生干涉,降低了发动机的装配难度。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舱,包括第一纵梁10、第二纵梁20、第一理线板30和第二理线板40,第一纵梁10和第二纵梁20相对设置;第一理线板30连接于第一纵梁10,第二理线板40连接于第二纵梁20上,第一理线板30和第二理线板40均用于连接管线80。管线80包括但不局限于整车线束、发动机线束、换挡软轴、冷却水管、转向油管、制动管路、离合管路等。
本申请实施例发动机舱,在第一纵梁10上设置第一理线板30,在第二纵梁20上设置第二理线板40,第一理线板30和第二理线板40均用于连接管线80,扩展了管线80的布线空间,防止管线80之间发生干涉,降低了发动机的装配难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理线板30可以为板状结构,第一理线板30连接于第一纵梁10的顶面上,第二理线板40连接于第二纵梁20的顶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纵梁10的顶面是指在如图1中所示方位中第一纵梁10的上表面;第二纵梁20的顶面是指在如图1中所示方位中第二纵梁20的上表面。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其他实现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2,第一理线板30可以连接于第一纵梁10背离第二纵梁20的一侧,第二理线板40可以连接于第二纵梁20背离第一纵梁10的一侧,如此设置,能够增加第一理线板30与第二理线板40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大管线80的布线空间,进一步防止管线80之间发生干涉,降低发动机的装配难度。
示例性地,参考图1和图2,第一理线板30可以包括第一连接板310和第一防护板320,第一连接板310的第一端面连接于第一纵梁10背离第二纵梁20的一侧,第一连接板310的第二端面与第一端面相对,第一连接板310连接管线80;第一防护板320竖向设置,第一防护板320位于第一连接板310的上方,第一防护板320与第二端面连接。第二理线板40可以包括第二连接板410和第二防护板420,第二连接板410的第三端面连接于第二纵梁20背离第一纵梁10的一侧,第二连接板410的第四端面与第三端面相对,第二连接板410连接管线80;第二防护板420竖向设置,第二防护板420位于第二连接板410的上方,第二防护板420与第四端面连接。
由于第一纵梁10连接于第一连接板310的第一端,第一防护板320连接于第一连接板310的第二端,第一连接板310位于第一纵梁10和第一防护板320中间,管线80连接于第一连接板310上,则第一防护板320位于管线80的一侧,能够对管线80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管线80在装配汽车的过程中受到损坏。
由于第二纵梁20连接于第二连接板410的第三端,第二防护板420连接于第二连接板410的第四端,第二连接板410位于第二纵梁20和第二防护板420中间,管线80连接于第二连接板410上,则第二防护板420位于管线80的一侧,能够对管线80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管线80在装配汽车的过程中受到损坏。
第一连接板310的第一端与第一纵梁10背离第二纵梁20的一侧连接;第二连接板410的第三端与第一纵梁10背离第二纵梁20的一侧连接。示例性地,第一连接板310的第一端可以焊接于第一纵梁10背离第二纵梁20的一侧;第二连接板410的第三端可以焊接于第二纵梁20背离第一纵梁10的一侧。
示例性地,参考图1和图3,第一端面还可以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一连接部311,第一连接部311与第一纵梁10背离第二纵梁20的一侧连接。例如,第一连接部311上可以设置有连接孔,第一纵梁10背离第二纵梁20的一侧可以设置有螺纹孔,第一连接部311可通过穿设于连接孔内且连接于螺纹孔内的螺栓连接于第一纵梁10背离第二纵梁20的一侧。第一连接部3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例如,参考图3,第一连接部311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第一连接部311分别设置于第一端面的中部和两端部,以提高第一端面与第一纵梁10之间的连接强度。
第三端面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与第二纵梁20背离第一纵梁10的一侧连接。例如,第二连接部上可以设置有连接孔,第二纵梁20背离第一纵梁10的一侧可以设置有螺纹孔,第二连接部可通过穿设于连接孔内且连接于螺纹孔内的螺栓连接于第二纵梁20背离第一纵梁10的一侧。第二连接部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例如,第二连接部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于第三端面的中部和两端部,以提高第三端面与第二纵梁20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3,第一理线板30还可以包括第三连接板330,第三连接板330包括相互倾斜设置的第三连接部331和第四连接部332,第三连接部331和第一连接板310连接,第四连接部332与第一纵梁10背离第二纵梁20的一侧连接。如此设置,能够增加第一连接板310与第一纵梁10背离第二纵梁20的一侧的连接强度,防止第一连接板310与第一纵梁10脱离,提高发动机舱的可靠性。
第二理线板40还可以包括第四连接板430,第四连接板430包括相互倾斜设置的第五连接部和第六连接部,第五连接部和第二连接板410连接,第六连接部与第二纵梁20背离第一纵梁10的一侧连接。如此设置,能够增加第二连接板410与第二纵梁20背离第一纵梁10的一侧的连接强度,防止第二连接板410与第二纵梁20脱离,提高发动机舱的可靠性。
示例性地,第一连接板310上可以设置有第一通孔312,第二连接板410上可以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312和第二通孔均用于连接管线80。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发动机舱还可以包括扎线带;第一通孔312为至少两个;扎线带穿设于任意两个第一通孔312内以捆扎管线80;第二通孔为至少两个;扎线带穿设于任意两个第二通孔内以捆扎管线80。如此设置,可通过扎线带将管线80连接于第一连接板310和/或第二连接板410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其他实现方式中,参考图2和图4,发动机舱还可以包括理线夹50,理线夹50包括套接环510,套接环510具有第一开口,套接环510通过第一开口套设于管线80上;第一开口的一侧具有第一连接端511,第一连接端511设置有第三通孔512;第一开口的另一侧具有第二连接端513,第二连接端513设置有第四通孔514,第四通孔514与第三通孔512相对;第一连接端511和第二连接端513通过穿设于第三通孔512和第四通孔514内的螺栓连接于第一通孔312和/或第二通孔内。
在装配汽车的过程中,可通过第一开口将套接环510套设于管线80上,将螺栓穿设于第一连接端511的第三通孔512和第二连接端513的第四通孔514中,并将螺栓的螺纹端连接于第一通孔312和/或第二通孔内,如此,可通过理线夹50将管线80连接于第一连接板310和/或第二连接板410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其他实现方式中,参考图2和图5,发动机舱还可以包括卡扣60,卡扣60包括连接柱610和卡接环620,连接柱610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通孔312和/或第二通孔内;卡接环620连接于连接柱610的第二端,卡接环620的轴线与连接柱610的轴线垂直;卡接环620上设置有第二开口621,管线80经由第二开口621卡设于卡接环620内。
在装配汽车的过程中,可将连接柱610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通孔312和/或第二通孔内,例如,连接柱610的第一端的外圆周面上可以设置有外螺纹,第一通孔312和/或第二通孔内设置有内螺纹,连接柱610的第一端可螺纹连接于第一通孔312和/或第二通孔内;将管线80经由第二开口621卡设于卡接环620内,如此,可通过卡扣60将管线80连接于第一连接板310和/或第二连接板410上。
示例性地,第一理线板30和第二理线板40可以根据管线80的位置设置于第一纵梁10和第二纵梁20上。例如,第一理线板30和第二理线板40可以相互错开设置,如此,可以增加管线80布线的灵活性。
示例性地,参考图2,发动机舱还包括发动机70,第一纵梁10和第二纵梁20对称设置于发动机70的两侧,第一理线板30和第二理线板40对称设置于发动机70的两侧。如此设置,第一理线板30和第二理线板40还可以对发动机70的噪音进行阻隔,能够起到降低汽车的车外噪声的作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发动机舱。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舱,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第一理线板和第二理线板,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理线板连接于所述第一纵梁,所述第二理线板连接于所述第二纵梁上,所述第一理线板和所述第二理线板均用于连接管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理线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一防护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端面连接于所述第一纵梁背离所述第二纵梁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管线;所述第一防护板竖向设置,所述第一防护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方,所述第一防护板与所述第二端面连接;
所述第二理线板包括第二连接板和第二防护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三端面连接于所述第二纵梁背离所述第一纵梁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四端面与所述第三端面相对,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管线;所述第二防护板竖向设置,所述第二防护板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方,所述第二防护板与所述第四端面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纵梁背离所述第二纵梁的一侧连接;
所述第三端面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纵梁背离所述第一纵梁的一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理线板还包括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包括相互倾斜设置的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纵梁背离所述第二纵梁的一侧连接;
所述第二理线板还包括第四连接板,所述第四连接板包括相互倾斜设置的第五连接部和第六连接部,所述第五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六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纵梁背离所述第一纵梁的一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用于连接所述管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舱还包括扎线带;所述第一通孔为至少两个;所述扎线带穿设于任意两个所述第一通孔内以捆扎所述管线;
所述第二通孔为至少两个;所述扎线带穿设于任意两个所述第二通孔内以捆扎所述管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舱还包括理线夹,所述理线夹包括套接环,所述套接环具有第一开口,所述套接环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套设于所述管线上;
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具有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开口的另一侧具有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相对;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内的螺栓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或所述第二通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舱还包括卡扣,所述卡扣包括连接柱和卡接环,所述连接柱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或所述第二通孔内;
所述卡接环连接于所述连接柱的第二端,所述卡接环的轴线与所述连接柱的轴线垂直;所述卡接环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管线经由所述第二开口卡设于所述卡接环内。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舱还包括发动机,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对称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的两侧,所述第一理线板和所述第二理线板对称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的两侧。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舱。
CN202122887550.8U 2021-11-22 2021-11-22 发动机舱及汽车 Active CN2163747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87550.8U CN216374742U (zh) 2021-11-22 2021-11-22 发动机舱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87550.8U CN216374742U (zh) 2021-11-22 2021-11-22 发动机舱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74742U true CN216374742U (zh) 2022-04-26

Family

ID=81218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87550.8U Active CN216374742U (zh) 2021-11-22 2021-11-22 发动机舱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747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01032B1 (ko) 방진 차열판
US7973250B2 (en) Cable conduit and method of mounting a cable relative to a wall opening
US6196751B1 (en) Stud mounted fastener for routing wire
CN102290755A (zh) 线束夹具
CN203309368U (zh) 卡固式汽车管束固定支架
US6386650B2 (en) Arrangement construction of ABS system
CN216374742U (zh) 发动机舱及汽车
US6240903B1 (en) Wiring arrangement for engine fuel injector
JP4444555B2 (ja) 土木構造物の継手構造
JP2007113479A (ja) 遮熱板
CN219453084U (zh) 管夹组件及车辆
CN113690810A (zh) 一种适用于深海采矿的脐带缆管理系统
JP6890002B2 (ja) 電気回路体のパネル貫通構造
CN219523827U (zh) 扎带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2852385B (zh) 围栏立柱、围栏单元及探测报警围栏
JP7140029B2 (ja) 電力変換器の車載構造
CN220234046U (zh) 汽车线束槽
CN214318912U (zh) 一种车载灭火器固定装置和系统
CN212080104U (zh) 一种变速箱拉线的密封板
CN217438788U (zh) 一种公路护栏快速安装用紧固件
CN219487316U (zh) 一种tcu安装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9717855U (zh) 一种贯通接地线安装支架
CN216598058U (zh) 端子结构和风力发电设备
CN215772373U (zh) 一种低压线束通用护套
CN215826696U (zh) 一种apu总成安装支架及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