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66329U - 一种导电面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电面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66329U
CN216366329U CN202122092293.9U CN202122092293U CN216366329U CN 216366329 U CN216366329 U CN 216366329U CN 202122092293 U CN202122092293 U CN 202122092293U CN 216366329 U CN216366329 U CN 2163663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chip
resistor
triode
capaci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9229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襄平
郑锦清
陈俊升
宁远福
余荣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ensh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ensh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ensh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ensh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9229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663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663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663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导电面膜,设置有面膜本体和用于产生中频交流脉冲的中频激励部,中频激励部和面膜本体通过磁吸电连接。所述中频交流脉冲的频率为1KHz~10KHz。该导电面膜还设置有用于与使用者耳部穿套的挂耳部,所述挂耳部一体连接于所述面膜本体的两侧;且所述挂耳部的厚度大于所述面膜本体的厚度。本实用新型通过产生中频交流脉冲作用于面部,因为中频交流脉冲对皮肤刺激较小和对皮肤电解质作用较小,从而能减少皮肤的不适现象。该导电面膜通过挂耳部与使用者耳部穿套,增加面膜本体与使用者的接触面积,并提高面部牢固紧贴程度。而且挂耳部的厚度大于面膜本体的厚度,作用是增加挂耳部与使用者的耳部的接触面积,提高舒适度。

Description

一种导电面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美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电面膜。
背景技术
美容市场上使用的面膜类产品大都是以无纺布等材料浸透营养溶液,通过皮肤与面膜接触一定时间,在自然状态下实现药物营养和水分的吸收的。但通过这种方法,实现上皮肤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并不充分,水分也存在着大量的蒸发,整个过程耗时长,吸收速度慢,效率低。
目前,市面上出现导电面膜进行电疗美容,这种导电面膜是以低频脉冲电流作用于人体脸部皮肤,达到面部整体提拉紧致、改善肤质和延缓衰老的美容效果的一种方法。一方面,电脉冲作用于皮肤后,皮肤血管扩张,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得到改善,细胞代谢加快,活力增强;另一方面,电脉冲作用于面部可以打开皮肤细胞的间隙,形成有效成分的输入通道,让护肤品的精华物质,如透明质酸、胶原蛋白等直接导入到真皮层,帮助面膜或护肤品完全发挥出其高效美肌的功效。然而在使用这些导电面膜后,皮肤容易出现不适,如发红现象、皮肤刺痛。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导电面膜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导电面膜。该导电面膜能够减少皮肤不适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提供一种导电面膜,设置有面膜本体和用于产生中频交流脉冲的中频激励部,中频激励部和面膜本体通过磁吸电连接。
优选的,上述中频交流脉冲的频率为1KHz~10KHz。
优选的,上述中频交流脉冲的频率为3.3KHz。
优选的,上述中频激励部设置有蓝牙微处理模块、中频交流脉冲输出模块、指示模块、降压模块、电池升压模块、充电模块、自检模块、蜂鸣器模块和按键模块,中频交流脉冲输出模块、指示模块、降压模块、电池升压模块、充电模块、自检模块、蜂鸣器模块和按键模块分别与蓝牙微处理模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导电面膜,还设置有用于与使用者耳部穿套的挂耳部,所述挂耳部一体连接于所述面膜本体的两侧。且所述挂耳部的厚度大于所述面膜本体的厚度。
将所述挂耳部的厚度定义为A,将所述面膜本体的厚度定义B,存在5B≤A≤15B,且3.0mm≤A≤5.0mm,0.2mm≤B≤0.5mm。
10B≤A≤12B;且3.0mm≤A≤5.0mm;0.2mm≤B≤0.5mm。
本实用新型的导电面膜,还设置有多个导电扣和导电层,所述导电扣固定装配于所述面膜本体,所述导电层层设于所述面膜本体,且所述导电层与所述导电扣所在区域重叠,所述导电扣与所述中频激励部通过磁吸电连接。
优选的,上述导电层为导电油墨或导油银浆。
优选的,上述蓝牙微处理模块设置有芯片U4、接口P3、接口P4、晶振Y1、晶振Y2、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和电容C19,芯片U4的1脚串连晶振Y1与2脚连接,芯片U4的3脚串连电容C16接地,芯片U4的3脚还与22脚和4脚连接,芯片U4的5脚串连电容C17接地,芯片U4的5脚还与VCC-3V端连接,芯片U4的7脚与降压模块连接,芯片U4的8脚与接口P3的3脚连接,芯片U4的9脚与接口P3的2脚连接,芯片U4的10脚与自检模块连接,芯片U4的11脚、12脚、13脚和25脚分别与充电模块连接,芯片U4的12脚还与接口P4的3脚连接,芯片U4的13脚还与接口P4的2脚连接,芯片U4的14脚与指示模块连接,芯片U4的15脚与按键模块连接,芯片U4的16脚与蜂鸣器模块连接,芯片U4的17脚接地,芯片U4的18脚与晶振Y2的3脚连接,芯片U4的19脚与晶振Y2的1脚连接,芯片U4的20脚串连电容C19接地,芯片U4的21脚与外部天线连接,芯片U4的22脚串连电容C18接地,芯片U4的26脚与电池升压模块连接,芯片U4的27脚和28脚与中频交流脉冲输出模块连接,芯片U4的29脚接地,接口P3的4脚和接口P4的4脚与VCC-3V端连接,接口P3的1脚和接口P4的1脚接地,晶振Y2的2脚和4脚接地。
优选的,上述中频交流脉冲输出模块设置有电极片P1、电极片P2、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三极管Q8、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和电阻R13,芯片U4的27脚串连电阻R5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串连电阻R3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VCC-30V端连接,三极管Q1的集地极与电极片P1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芯片U4的28脚串连电阻R12与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串连电阻R10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电极片P1连接,三极管Q5的集地极与E-GND端连接,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芯片U4的28脚串连电阻R4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串连电阻R4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VCC-30V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地极与电极片P2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芯片U4的27脚串连电阻R13与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串连电阻R11与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电极片P2连接,三极管Q6的集地极与E-GND端连接,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电极片P1与一部分的所述导电扣磁吸电连接,所述电极片P2与另一部分的导电扣磁吸电连接。
优选的,上述升压模块设置有芯片U3、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感L1、电阻R16、电阻R18和二极管D3,芯片U4的26脚与芯片U3的4脚连接,芯片U3的5脚串连电容C11接地,芯片U3的5脚串连电容C12接地,芯片U3的5脚与VCC—BAT端连接,芯片U3的5脚还串连电感L1与1脚连接,芯片U3的1脚与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芯片U3的2脚接地,芯片U3的3脚分别串连电容C13和电阻R18接地,芯片U3的3脚还串连电阻R16与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与VCC-BOOST端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还串连电容C10接地。
优选的,上述降压模块设置有三极管Q9、三极管Q10、电阻R15、电阻R17、电阻R31、二极管D4和电容C9,芯片U4的7脚串连电阻R17与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串连电阻R15与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9的发射极与VCC-BOOST端连接,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与VCC-30V端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还串连电容C9接地,二极管D4的负极还串连电阻R31接地。
优选的,上述电池升压模块设置有芯片U1、芯片U2、二极管D1、电阻R1、电阻R2、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7、电容C8和电池BT1,芯片U4的25脚串连电阻R9与芯片U1的1脚连接,芯片U1的2脚接地,芯片U1的3脚分别串连电容C3、电容C4、电容C7和电容C8接地,芯片U1的3脚与电池BT1的正极连接,电池BT1的负极接地,芯片U1的3脚与VCC-BAT端和VCC-3V端连接,芯片U1的4脚串连电容C1与芯片U2的7脚连接,芯片U1的4脚串连电阻R2与芯片U4的11脚连接,芯片U1的4脚串连电阻R1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芯片U4的11脚还与分别串连电阻R7和电容C2接地,芯片U1的5脚串连电阻R8接地,芯片U4的12脚与芯片U2的B5脚连接,芯片U4的13脚与芯片U2的A5脚连接,芯片U2的B12脚和芯片U2的A12脚分别接地,芯片U2的B9脚和芯片U2的A9脚分别与VIN端连接。
优选的,上述自检模块设置有稳压二极管D6、电阻R19和电阻R21,芯片U4的10脚串连电阻R21接地,芯片U4的10脚串连电阻R19与E-GND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6的负极与E-GND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6的正极接地。
优选的,上述蜂鸣器模块设置有蜂鸣器BUZ1、三极管Q12、电阻R26和电阻R30,芯片U4的16脚串连电阻R30与三级管Q12的基极连接,三级管Q12的集电极与蜂鸣器BUZ1的一端连接,三级管Q12的发射极接地,蜂鸣器BUZ1的另一端串连电阻R26与VCC-3V端连接。
优选的,上述按键模块设置有电阻R27和按键S1,芯片U4的15脚依次串连电阻R27和按键S1接地。
优选的,上述指示模块设置有电阻R28、发光二极管D7、发光二极管D9、发光二极管D10和发光二极管D11,芯片U4的14脚与电阻R28的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7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9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10的正极和发光二极管D11的正极分别与电阻R28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7的负极、发光二极管D9的负极、发光二极管D10的负极和发光二极管D11的负极分别接地。
芯片U4的型号为CH571F,晶振Y1的频率为32.768千赫兹,晶振Y2的频率为32兆赫兹,电容C16和电容C17的电容值为2.2微法,电容C18的电容值为0.1微法,电容C19的电容值为1微法,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三极管Q8和三极管Q10的型号为5551,电阻R6、电阻R13、电阻R5和电阻R12的电阻值为1千欧,电阻R3、电阻R4、电阻R10和电阻R11的电阻值为24千欧,芯片U3的型号为APW7137,电容C1、电容C10的电容值为1微法,电容C11的型号为10uf/6V3,电容C8、电容C4、电容C2、电容C12的电容值为0.1微法,电容C7、电容C3的电容值为10微法,电容C13的电容值为100皮法,电感L1的电感值为10微亨,电阻R16的电阻值为180千欧,电阻R18的电阻值为8.2千欧,二极管D3的型号为SS310F,三极管Q9的型号为5401,电阻R15的电阻值为10千欧,电阻R17的电阻值为1千欧,电阻R31的电阻值为5.6千欧,二极管D4的型号为BAV21W,电容C9的电容值为1微法,芯片U1的型号为4054,芯片U2的型号为TYPE-C-6P,二极管D1的型号为SS14,电阻R1的电阻值为0.5欧,电阻R2的电阻值为4.3千欧,电阻R7的电阻值为10千欧,电阻R8的电阻值为5.6千欧,电阻R9的电阻值为1千欧,电池BT1的型号为3.7V-200mAh锂电池,稳压二极管D6的型号为3.3V,电阻R19的电阻值为510欧,电阻R21的电阻值为3.3千欧,三极管Q12的型号为3904,电阻R26的电阻值为10欧,电阻R30的电阻值为1千欧,电阻R27的电阻值为2千欧,按键S1的型号为SW-PB,电阻R28的电阻值为100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导电面膜,设置有面膜本体和用于产生中频交流脉冲的中频激励部,中频激励部和面膜本体通过磁吸电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产生中频交流脉冲作用于面部,因为中频交流脉冲对皮肤刺激较小和对皮肤电解质作用较小,从而能减少皮肤的不适现象。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实施例1的一种导电面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挂耳部和面膜本体的厚度示意图。
图3为面膜本体、挂耳部和导电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面膜本体、挂耳部、导电层和导电扣的示意图。
图5为蓝牙微处理模块的电路图。
图6为中频交流脉冲输出模块的电路图。
图7为充电模块的电路图。
图8为电池升压模块的电路图。
图9为降压模块的电路图。
图10为自检模块的电路图。
图11为蜂鸣器模块的电路图。
图12为按键模块的电路图。
图13为指示模块的电路图。
在图1至图13中,包括有:
面膜本体100、挂耳部200、导电扣300、导电层400、中频激励部500。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导电面膜,如图1,设置有面膜本体100和用于产生中频交流脉冲的中频激励部500,中频激励部500和面膜本体100通过磁吸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中频交流脉冲的频率为1KHz~10KHz,优选可选用频率为3.3KHz的中频交流脉冲。
低频交流脉冲对皮肤刺激很大,在使用是会出现刺痛感觉,而且还会使皮肤发生电解质作用,容易造成皮肤发红。本实用新型的中频激励部500产生的中频交流脉冲能比低频电流能够到达组织的更深部位,而且不会强烈刺激皮肤神经,所以使用中频交流脉冲作用面部时,不会出现皮肤刺痛及发红等不适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经多次实验证明,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导电面膜与使用现有技术的导电面膜进行比较,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导电面膜出现皮肤不适的次数明显少于使用现有技术的导电面膜的出现皮肤不适的次数。
该导电面膜,通过产生中频交流脉冲作用于面部,因为中频交流脉冲对皮肤刺激较小和对皮肤的电解质作用较小,从而能减少皮肤的不适现象。
实施例2。
一种导电面膜,其他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还设置有用于与使用者耳部穿套的挂耳部200,挂耳部200一体连接于面膜本体100的两侧;且挂耳部200的厚度大于面膜本体100的厚度。
需要说明的是,当导电面膜在使用时,挂耳部200与使用者耳部穿套,从而增加导电面膜与使用者的接触面积,提高面部牢固紧贴程度。而且挂耳部200的厚度大于面膜本体100的厚度,作用是增加挂耳部200与使用者的耳部的接触面积,提高舒适度。
本实施例的将挂耳部200的厚度定义为A,将面膜本体100的厚度定义B,存在5B≤A≤15B,且B≥0.1mm,如图2。
需要说明的是,经多次实验证明,当挂耳部200的厚度为面膜本体100的厚度的5至15倍时,能明显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的导电面膜,还设置有多个导电扣300和导电层400,导电扣300固定装配于面膜本体100,导电层400层设于面膜本体100,且导电层400与导电扣300所在区域重叠,导电扣300与中频激励部500通过磁吸电连接,如图3和4,其中图3中未示出导电层40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导电扣300可以设置两个以上,如2个、3个、5个或10个等,具体的导电扣300与中频激励部500的电极片数量相对即可以,本实施例具体设置有两个。本实用新型的中频激励部500通过与导电扣300进行磁吸,从而将中频激励部500固定装配于面膜本体100,而且导电扣300与中频激励部500进行连接,形成回路,实现中频激励部500的电脉冲作用于皮肤。
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导电层400可以为导电油墨或导油银浆,也可以为其他能具有导电功能层结构,本实施例的导电层400具体为导电油墨。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通过挂耳部200与使用者耳部穿套,增加面膜本体100与使用者的接触面积,并提高面部牢固紧贴程度。而且挂耳部200的厚度大于面膜本体100的厚度,作用是增加挂耳部200与使用者的耳部的接触面积,提高舒适度。
实施例3。
一种导电面膜,其他特征与实施例2相同,还具有如下特征:本实施例的10B≤A≤12B;且3.0mm≤A≤5.0mm;0.2mm≤B≤0.5mm。
本实施例的厚度的取值范围在实施例2中导电面膜更好地提高舒适度。
实施例4。
一种导电面膜,其他特征与实施例2相同,还具有如下特征:A为3.4mm;0.3mm≤B≤0.4mm。
本实施例的厚度的取值范围在实施例2中能最好地提高舒适度。
实施例5。
一种导电面膜,如图5至13,其他特征与实施例1至4任意一个相同,还具有如下特征:中频激励部500设置有蓝牙微处理模块、中频交流脉冲输出模块、指示模块、降压模块、电池升压模块、充电模块、自检模块、蜂鸣器模块和按键模块,中频交流脉冲输出模块、指示模块、降压模块、电池升压模块、充电模块、自检模块、蜂鸣器模块和按键模块分别与蓝牙微处理模块连接。
蓝牙微处理模块设置有芯片U4、接口P3、接口P4、晶振Y1、晶振Y2、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和电容C19,芯片U4的1脚串连晶振Y1与2脚连接,芯片U4的3脚串连电容C16接地,芯片U4的3脚还与22脚和4脚连接,芯片U4的5脚串连电容C17接地,芯片U4的5脚还与VCC-3V端连接,芯片U4的7脚与降压模块连接,芯片U4的8脚与接口P3的3脚连接,芯片U4的9脚与接口P3的2脚连接,芯片U4的10脚与自检模块连接,芯片U4的11脚、12脚、13脚和25脚分别与充电模块连接,芯片U4的12脚还与接口P4的3脚连接,芯片U4的13脚还与接口P4的2脚连接,芯片U4的14脚与指示模块连接,芯片U4的15脚与按键模块连接,芯片U4的16脚与蜂鸣器模块连接,芯片U4的17脚接地,芯片U4的18脚与晶振Y2的3脚连接,芯片U4的19脚与晶振Y2的1脚连接,芯片U4的20脚串连电容C19接地,芯片U4的21脚与外部天线连接,芯片U4的22脚串连电容C18接地,芯片U4的26脚与电池升压模块连接,芯片U4的27脚和28脚与中频交流脉冲输出模块连接,芯片U4的29脚接地,接口P3的4脚和接口P4的4脚与VCC-3V端连接,接口P3的1脚和接口P4的1脚接地,晶振Y2的2脚和4脚接地。
中频交流脉冲输出模块设置有电极片P1、电极片P2、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三极管Q8、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和电阻R13,芯片U4的27脚串连电阻R5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串连电阻R3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VCC-30V端连接,三极管Q1的集地极与电极片P1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芯片U4的28脚串连电阻R12与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串连电阻R10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电极片P1连接,三极管Q5的集地极与E-GND端连接,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芯片U4的28脚串连电阻R4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串连电阻R4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VCC-30V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地极与电极片P2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芯片U4的27脚串连电阻R13与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串连电阻R11与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电极片P2连接,三极管Q6的集地极与E-GND端连接,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地。电极片P1与一部分的导电扣300磁吸电连接,电极片P2与另一部分的导电扣300磁吸电连接。
升压模块设置有芯片U3、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感L1、电阻R16、电阻R18和二极管D3,芯片U4的26脚与芯片U3的4脚连接,芯片U3的5脚串连电容C11接地,芯片U3的5脚串连电容C12接地,芯片U3的5脚与VCC—BAT端连接,芯片U3的5脚还串连电感L1与1脚连接,芯片U3的1脚与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芯片U3的2脚接地,芯片U3的3脚分别串连电容C13和电阻R18接地,芯片U3的3脚还串连电阻R16与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与VCC-BOOST端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还串连电容C10接地。
降压模块设置有三极管Q9、三极管Q10、电阻R15、电阻R17、电阻R31、二极管D4和电容C9,芯片U4的7脚串连电阻R17与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串连电阻R15与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9的发射极与VCC-BOOST端连接,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与VCC-30V端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还串连电容C9接地,二极管D4的负极还串连电阻R31接地。
电池升压模块设置有芯片U1、芯片U2、二极管D1、电阻R1、电阻R2、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7、电容C8和电池BT1,芯片U4的25脚串连电阻R9与芯片U1的1脚连接,芯片U1的2脚接地,芯片U1的3脚分别串连电容C3、电容C4、电容C7和电容C8接地,芯片U1的3脚与电池BT1的正极连接,电池BT1的负极接地,芯片U1的3脚与VCC-BAT端和VCC-3V端连接,芯片U1的4脚串连电容C1与芯片U2的7脚连接,芯片U1的4脚串连电阻R2与芯片U4的11脚连接,芯片U1的4脚串连电阻R1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芯片U4的11脚还与分别串连电阻R7和电容C2接地,芯片U1的5脚串连电阻R8接地,芯片U4的12脚与芯片U2的B5脚连接,芯片U4的13脚与芯片U2的A5脚连接,芯片U2的B12脚和芯片U2的A12脚分别接地,芯片U2的B9脚和芯片U2的A9脚分别与VIN端连接。
自检模块设置有稳压二极管D6、电阻R19和电阻R21,芯片U4的10脚串连电阻R21接地,芯片U4的10脚串连电阻R19与E-GND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6的负极与E-GND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6的正极接地。
蜂鸣器模块设置有蜂鸣器BUZ1、三极管Q12、电阻R26和电阻R30,芯片U4的16脚串连电阻R30与三级管Q12的基极连接,三级管Q12的集电极与蜂鸣器BUZ1的一端连接,三级管Q12的发射极接地,蜂鸣器BUZ1的另一端串连电阻R26与VCC-3V端连接。
按键模块设置有电阻R27和按键S1,芯片U4的15脚依次串连电阻R27和按键S1接地。
指示模块设置有电阻R28、发光二极管D7、发光二极管D9、发光二极管D10和发光二极管D11,芯片U4的14脚与电阻R28的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7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9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10的正极和发光二极管D11的正极分别与电阻R28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7的负极、发光二极管D9的负极、发光二极管D10的负极和发光二极管D11的负极分别接地。
电极片P1与其中一个导电扣300磁吸电连接,电极片P2与另一个导电扣300磁吸电连接。
其中,芯片U4的型号为CH571F,芯片U1的型号为4054,芯片U2的型号为TYPE-C-6P,电池BT1的型号为3.7V-200mAh锂电池,芯片U3的型号为APW7137,三极管Q9的型号为540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模块上通过充电的芯片U1,采用Type_C接口对电池进行充电,其额定输入电压5V,额定输入功率0.6W,充电时不工作,Type_C拔出后自动关机。
电池升压模块通过是APM7137升压的芯片U3,对锂电池进行升压,等到稳定的30V电压。降压模块是通过PWM对5401-PNP的三极管Q9进行控制,使30V电压对电容进行充电,达到控制输出电压波形的效果。中频交流脉冲输出模块通过两个IO口输出带死区的互补PWM控制电极片P1和电极片P2,经过H桥电路后,输出频率为3.3KHZ的中频交流脉冲,交流脉冲以电容降压部分的输出电压为载体,输出低频载中频的中频脉冲。自检模块的作用是检测产品是否佩戴成功。蜂鸣器模块是在按键短按切换模式时短响一声,长按开关机时长响一声。按键模块的作用是长按控制开关机和短按模式切换。指示模块的作用是充电时呼吸灯,充满后长亮,蓝牙未连接时LED快闪,蓝牙连接成功后LED慢闪,关机LED灭。蓝牙微处理模块的作用是与手机蓝牙通信,并控制其他外围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具体是采用芯片U1充电IC对锂电池充电,蓝牙微处理模块控制外围电路,按键开机时LED指示灯亮起(慢闪),蜂鸣器长响一声;短按切换模式,蜂鸣器短响一声;蓝牙连接成功时,LED进入慢闪状态;通过手机设置档位和模式,蓝牙微处理模块的芯片U4根据设置的档位,控制开始升压,并调节降压的PWM,同时输出3.3KHZ的交流中频脉冲;按键关机时蜂鸣器长响一声,输出关闭,LED指示灯灭,系统睡眠。
本实施例提供了中频激励部500的电路结构,从而实现中频激励部500的中频交流脉冲输出。
实施例6。
一种导电面膜,其他特征与实施例5相同,还具有如下特征:晶振Y1的频率为32.768千赫兹,晶振Y2的频率为32兆赫兹,电容C16和电容C17的电容值为2.2微法,电容C18的电容值为0.1微法,电容C19的电容值为1微法,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三极管Q8和三极管Q10的型号为5551,电阻R6、电阻R13、电阻R5和电阻R12的电阻值为1千欧,电阻R3、电阻R4、电阻R10和电阻R11的电阻值为24千欧,电容C1、电容C10的电容值为1微法,电容C11的型号为10uf/6V3,电容C8、电容C4、电容C2、电容C12的电容值为0.1微法,电容C7、电容C3的电容值为10微法,电容C13的电容值为100皮法,电感L1的电感值为10微亨,电阻R16的电阻值为180千欧,电阻R18的电阻值为8.2千欧,二极管D3的型号为SS310F,电阻R15的电阻值为10千欧,电阻R17的电阻值为1千欧,电阻R31的电阻值为5.6千欧,二极管D4的型号为BAV21W,电容C9的电容值为1微法,二极管D1的型号为SS14,电阻R1的电阻值为0.5欧,电阻R2的电阻值为4.3千欧,电阻R7的电阻值为10千欧,电阻R8的电阻值为5.6千欧,电阻R9的电阻值为1千欧,稳压二极管D6的型号为3.3V,电阻R19的电阻值为510欧,电阻R21的电阻值为3.3千欧,三极管Q12的型号为3904,电阻R26的电阻值为10欧,电阻R30的电阻值为1千欧,电阻R27的电阻值为2千欧,按键S1的型号为SW-PB,电阻R28的电阻值为100欧。
本实施例的电子元件的型号都为常见型号,都为市售元件,因此本实施例的导电面膜具有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导电面膜,其特征在于:设置有面膜本体和用于产生中频交流脉冲的中频激励部,中频激励部和面膜本体通过磁吸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频交流脉冲的频率为1KHz~10KHz。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频交流脉冲的频率为3.3KHz。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频激励部设置有蓝牙微处理模块、中频交流脉冲输出模块、指示模块、降压模块、电池升压模块、充电模块、自检模块、蜂鸣器模块和按键模块,中频交流脉冲输出模块、指示模块、降压模块、电池升压模块、充电模块、自检模块、蜂鸣器模块和按键模块分别与蓝牙微处理模块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电面膜,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用于与使用者耳部穿套的挂耳部,所述挂耳部一体连接于所述面膜本体的两侧;
且所述挂耳部的厚度大于所述面膜本体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电面膜,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挂耳部的厚度定义为A,将所述面膜本体的厚度定义B,存在5B≤A≤15B,且B≥0.1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电面膜,其特征在于:10B≤A≤12B;且3.0mm≤A≤5.0mm;0.2mm≤B≤0.5m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面膜,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多个导电扣和导电层,所述导电扣固定装配于所述面膜本体,所述导电层层设于所述面膜本体,且所述导电层与所述导电扣所在区域重叠,所述导电扣与所述中频激励部通过磁吸电连接;
所述导电层为导电油墨或导油银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电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微处理模块设置有芯片U4、接口P3、接口P4、晶振Y1、晶振Y2、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和电容C19,芯片U4的1脚串连晶振Y1与2脚连接,芯片U4的3脚串连电容C16接地,芯片U4的3脚还与22脚和4脚连接,芯片U4的5脚串连电容C17接地,芯片U4的5脚还与VCC-3V端连接,芯片U4的7脚与降压模块连接,芯片U4的8脚与接口P3的3脚连接,芯片U4的9脚与接口P3的2脚连接,芯片U4的10脚与自检模块连接,芯片U4的11脚、12脚、13脚和25脚分别与充电模块连接,芯片U4的12脚还与接口P4的3脚连接,芯片U4的13脚还与接口P4的2脚连接,芯片U4的14脚与指示模块连接,芯片U4的15脚与按键模块连接,芯片U4的16脚与蜂鸣器模块连接,芯片U4的17脚接地,芯片U4的18脚与晶振Y2的3脚连接,芯片U4的19脚与晶振Y2的1脚连接,芯片U4的20脚串连电容C19接地,芯片U4的21脚与外部天线连接,芯片U4的22脚串连电容C18接地,芯片U4的26脚与电池升压模块连接,芯片U4的27脚和28脚与中频交流脉冲输出模块连接,芯片U4的29脚接地,接口P3的4脚和接口P4的4脚与VCC-3V端连接,接口P3的1脚和接口P4的1脚接地,晶振Y2的2脚和4脚接地;
所述中频交流脉冲输出模块设置有电极片P1、电极片P2、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三极管Q8、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和电阻R13,芯片U4的27脚串连电阻R5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串连电阻R3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VCC-30V端连接,三极管Q1的集地极与电极片P1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芯片U4的28脚串连电阻R12与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串连电阻R10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电极片P1连接,三极管Q5的集地极与E-GND端连接,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芯片U4的28脚串连电阻R4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串连电阻R4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VCC-30V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地极与电极片P2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芯片U4的27脚串连电阻R13与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串连电阻R11与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电极片P2连接,三极管Q6的集地极与E-GND端连接,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电极片P1与一部分的所述导电扣磁吸电连接,所述电极片P2与另一部分的导电扣磁吸电连接;
所述升压模块设置有芯片U3、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感L1、电阻R16、电阻R18和二极管D3,芯片U4的26脚与芯片U3的4脚连接,芯片U3的5脚串连电容C11接地,芯片U3的5脚串连电容C12接地,芯片U3的5脚与VCC—BAT端连接,芯片U3的5脚还串连电感L1与1脚连接,芯片U3的1脚与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芯片U3的2脚接地,芯片U3的3脚分别串连电容C13和电阻R18接地,芯片U3的3脚还串连电阻R16与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与VCC-BOOST端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还串连电容C10接地;
所述降压模块设置有三极管Q9、三极管Q10、电阻R15、电阻R17、电阻R31、二极管D4和电容C9,芯片U4的7脚串连电阻R17与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串连电阻R15与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9的发射极与VCC-BOOST端连接,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与VCC-30V端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还串连电容C9接地,二极管D4的负极还串连电阻R31接地;
所述电池升压模块设置有芯片U1、芯片U2、二极管D1、电阻R1、电阻R2、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7、电容C8和电池BT1,芯片U4的25脚串连电阻R9与芯片U1的1脚连接,芯片U1的2脚接地,芯片U1的3脚分别串连电容C3、电容C4、电容C7和电容C8接地,芯片U1的3脚与电池BT1的正极连接,电池BT1的负极接地,芯片U1的3脚与VCC-BAT端和VCC-3V端连接,芯片U1的4脚串连电容C1与芯片U2的7脚连接,芯片U1的4脚串连电阻R2与芯片U4的11脚连接,芯片U1的4脚串连电阻R1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芯片U4的11脚还与分别串连电阻R7和电容C2接地,芯片U1的5脚串连电阻R8接地,芯片U4的12脚与芯片U2的B5脚连接,芯片U4的13脚与芯片U2的A5脚连接,芯片U2的B12脚和芯片U2的A12脚分别接地,芯片U2的B9脚和芯片U2的A9脚分别与VIN端连接;
所述自检模块设置有稳压二极管D6、电阻R19和电阻R21,芯片U4的10脚串连电阻R21接地,芯片U4的10脚串连电阻R19与E-GND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6的负极与E-GND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6的正极接地;
所述蜂鸣器模块设置有蜂鸣器BUZ1、三极管Q12、电阻R26和电阻R30,芯片U4的16脚串连电阻R30与三级管Q12的基极连接,三级管Q12的集电极与蜂鸣器BUZ1的一端连接,三级管Q12的发射极接地,蜂鸣器BUZ1的另一端串连电阻R26与VCC-3V端连接;
所述按键模块设置有电阻R27和按键S1,芯片U4的15脚依次串连电阻R27和按键S1接地;
所述指示模块设置有电阻R28、发光二极管D7、发光二极管D9、发光二极管D10和发光二极管D11,芯片U4的14脚与电阻R28的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7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9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10的正极和发光二极管D11的正极分别与电阻R28 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7的负极、发光二极管D9的负极、发光二极管D10的负极和发光二极管D11的负极分别接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电面膜,其特征在于:芯片U4的型号为CH571F,晶振Y1的频率为32.768千赫兹,晶振Y2的频率为32兆赫兹,电容C16和电容C17的电容值为2.2微法,电容C18的电容值为0.1微法,电容C19的电容值为1微法,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三极管Q8和三极管Q10的型号为5551,电阻R6、电阻R13、电阻R5和电阻R12的电阻值为1千欧,电阻R3、电阻R4、电阻R10和电阻R11的电阻值为24千欧,芯片U3的型号为APW7137,电容C1、电容C10的电容值为1微法,电容C11的型号为10uf/6V3,电容C8、电容C4、电容C2、电容C12的电容值为0.1微法,电容C7、电容C3的电容值为10微法,电容C13的电容值为100皮法,电感L1的电感值为10微亨,电阻R16的电阻值为180千欧,电阻R18的电阻值为8.2千欧,二极管D3的型号为SS310F,三极管Q9的型号为5401,电阻R15的电阻值为10千欧,电阻R17的电阻值为1千欧,电阻R31的电阻值为5.6千欧,二极管D4的型号为BAV21W,电容C9的电容值为1微法,芯片U1的型号为4054,芯片U2的型号为TYPE-C-6P,二极管D1的型号为SS14,电阻R1的电阻值为0.5欧,电阻R2的电阻值为4.3千欧,电阻R7的电阻值为10千欧,电阻R8的电阻值为5.6千欧,电阻R9的电阻值为1千欧,电池BT1的型号为3.7V-200mAh锂电池,稳压二极管D6的型号为3.3V,电阻R19的电阻值为510欧,电阻R21的电阻值为3.3千欧,三极管Q12的型号为3904,电阻R26的电阻值为10欧,电阻R30的电阻值为1千欧,电阻R27的电阻值为2千欧,按键S1的型号为SW-PB,电阻R28的电阻值为100欧。
CN202122092293.9U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导电面膜 Active CN2163663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92293.9U CN216366329U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导电面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92293.9U CN216366329U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导电面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66329U true CN216366329U (zh) 2022-04-26

Family

ID=81240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92293.9U Active CN216366329U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导电面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663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5928A1 (zh) * 2022-06-21 2023-12-28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磁刺激仪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5928A1 (zh) * 2022-06-21 2023-12-28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磁刺激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34214U (zh) 美容仪
CN101879119B (zh) 多功能保健按摩仪
CN206792806U (zh) 一种多通道多参数双极性恒流低频经皮刺激仪
CN216366329U (zh) 一种导电面膜
CN108744273B (zh) 一种针对神经环路的经颅无创深部脑双焦点刺激系统和方法
CN201750912U (zh) 多功能保健按摩仪
CN111643184A (zh) 一种多功能肌肤再生仪
CN104740766A (zh) 耳部佩戴经颅微电流刺激器
CN201750911U (zh) 多功能保健按摩仪控制电路
CN201040146Y (zh) 肌肤细胞活力器
CN205832395U (zh) 自动调节强度的止疼神经刺激系统及贴片装置
CN205055221U (zh) 既能对手机进行充电又能用于理疗的装置
CN111450415B (zh) 一种带心率监测的眼波治疗仪
CN110755745B (zh) 一种可手机控制配合电针激化的美容面膜装置
CN211935160U (zh) 石墨烯智能面膜主机
CN208511311U (zh) 一种足底热疗电刺激系统
CN208626431U (zh) 一种皮肤用多头式微电流仪控制系统
CN208974978U (zh) 治疗仪电路及治疗仪
CN209285471U (zh) 一种交流电刺激笔
CN212466152U (zh) 一种多功能肌肤再生仪
CN201227470Y (zh) 六经平衡微控中/低频治疗装置
CN205549228U (zh) 一种头疼治疗仪
CN203554532U (zh) 具有在人体内产生负离子功能的手机
CN109621194A (zh) 电子针灸控制方法、电子针灸控制终端及电子针灸设备
CN209996741U (zh) 一种超声波美容仪电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