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26431U - 一种皮肤用多头式微电流仪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皮肤用多头式微电流仪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26431U
CN208626431U CN201721567321.5U CN201721567321U CN208626431U CN 208626431 U CN208626431 U CN 208626431U CN 201721567321 U CN201721567321 U CN 201721567321U CN 208626431 U CN208626431 U CN 2086264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resistance
connect
submodule
curren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6732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笑奇
董成友
李海兰
张颖
俞君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Cell Resource Storage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Sheng Sourc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Sheng Source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Sheng Source Bio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264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26431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皮肤用多头式微电流仪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包括多个导电头,其特征在于,控制系统还包括单片机模块、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包括数量与导电头数量相等的开关子模块,所述开关子模块用于控制对应连接的导电头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多个开关子模块的输入端为高电平分别与相应的导电头连接,输出端为低电平,所述单片机模块的多个控制端口分别与对应的开关子模块的受控端连接,控制系统工作时,控制多个开关子模块轮换导通或断开,多个导电头中至少有一个导电头输出高电平且有一个导电头输出低电平。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可以高效率的实现不同的电流方向来大面积按摩皮肤从而达到紧致和导入护理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皮肤用多头式微电流仪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美容仪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皮肤用多头式微电流仪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日光照射,自然老化,痤疮和遗传等导致皮肤出现黑斑与皱纹,失去光彩且变得松弛,日常人们通过涂抹护肤品,如营养液,化妆水和保湿液于皮肤表面来改善皮肤,但这些不能渗入真皮层来影响皮肤胶原蛋白。目前市面上的美容仪大多采用高频率的射频技术进行皮肤护理,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集成电流、电脉冲方式,震动按摩方式,彩光护肤方式。微电流更接近生物体组织修复时的自发生物电流,采用微电流脉冲调制技术,对人体皮肤、经络、穴位实施作用以达到紧肤祛皱、美容护肤的目的。
微电流刺激可以增加ATP的产生、增加蛋白合成、增加离子交换、加快细胞运输、加快血液循环。在1969年,Wolcott团队报告使用200-800微安电流加速伤口愈合,瘢痕组织抗张强度更好,抗菌能力更强。药理学安舒二氏定律指出,弱刺激增强生理活动,强刺激抑制生理活动。
然而这些功能与技术均是相对独立的,多数不能同时作用于皮肤,造成美容仪的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且护理周期较长,目前市场上的美容仪均采用正负两个电极实现的一个或两个按摩头接触皮肤,按摩的效率大大降低,另外这种按摩仪在结构上比较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皮肤用多头式微电流仪控制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皮肤用多头式微电流仪控制系统,包括多个导电头、单片机模块、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包括数量与导电头数量相等的开关子模块,所述开关子模块用于控制对应连接的导电头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多个开关子模块的输入端为高电平分别与相应的导电头连接,输出端为低电平,所述单片机模块的多个控制端口分别与对应的开关子模块的受控端连接,控制系统工作时,控制多个开关子模块轮换导通或断开,多个导电头中至少有一个导电头输出高电平且有一个导电头输出低电平。
优化的,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
基准电压模块,为控制系统提供基准电压,所述基准电压模块的控制端与单片机模块连接;
恒流源模块,恒流源模块包括与导电头数量相等恒流源子模块;连接多个恒流源子模块的输入端作为恒流源模块的输入端,恒流源模块的输入端与基准电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每个恒流源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相应的开关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开关子模块的输出端均与地连接;
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给单片机模块、基准电压模块、恒流源模块供电。
优化的,所述导电头至少设为三个。
优化的,多个导电头的中心相连围成一个封闭区域。
优化的,所述基准电压模块包括运算放大器U6A、场效应管Q2、场效应管Q3、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容C9,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经过电阻R13与单片机模块的一控制端连接,漏极经过电阻R16与运算放大器U6A的正输入端连接,源极与地连接,电阻R18的两端分别与电源和运算放大器U6A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栅极经过电阻R14与单片机模块的另一控制端连接,漏极经过电阻R17与源极连接后接地,漏极还经过电阻R19与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运算放大器U6A的负输入端与输出端连接作为基准电压模块的输出端Net10,电源端经过电容C9与接地引脚连接。
优化的,多个恒流源子模块的结构均相同,多个恒流源子模块中均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运算放大器U,基准电压模块的输出端经过第一电阻与运算放大器U的正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的正输入端还经过第二电阻后作为恒流源子模块的输出端,负输入端一路经过第五电阻与运算放大器U的输出端连接,另一路经过第四电阻与地连接,运算放大器U的输出端经过第三电阻与相应的恒流源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优化的,系统还包括电压检测模块,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与一个任一恒流源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单片机模块连接。
优化的,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单片机供电处理模块和依次连接的电池、低升压模块和高升压模块,所述低升压模块还与基准电压模块的电源端连接,所述高升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恒流源模块连接,所述电池的正极经过单片机供电处理模块与单片机模块的电源端连接。
优化的,还包括智能充电模块、充电口,所述充电口经过智能充电模块与电池连接,还通过单片机供电处理模块与单片机模块连接。
优化的,所述系统还包括与单片机模块连接的LED显示及声响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开关模块包括多个开关子模块,并保证多个导电头中至少有一个导电头输出高电平且有一个导电头输出低电平,作用高电平与低电平之间的皮肤,单片机控制开关子模块轮换导通断开,这样电流经过皮肤的方向改变,避免了在不移动紧肤仪的情况下可以多个方向的按摩皮肤,多个导电头的设置可以增大任意时刻按摩皮肤的面积。
2.本实用新型通过单片机模块控制基准电压模块的输出电压,从而确定恒流源模块输出的电流值,当单片机模块控制改变基准电压模块输出的电压时,恒流源模块输出的电流源也会发生改变,这样导电头可以针对不同的皮肤输出不同大小的电流值。
3.本实用新型的导电头至少三个,这样可以提高护肤仪的工作面积,提高护肤仪的工作效率。
4.本实用新型的导电头围成封闭的区域,这样可以提高系统任意时刻在脸部的作用面积增大。
5.本实用新型中的基准电压模块使用了单片机模块的两个控制端口,并且实现了基准电压的可调。
6.本实用新型中恒流源模块的个数与导电头的个数相同,这样保证每个导电头输出的电流恒定,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7.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电压检测模块,只需要检测任一恒流源子模块的输出端,当输出端在一定时间内不发生高电平和低电平之间替换时,说明系统没有使用,电压检测模块反馈到的电压信号输入到单片机模块内,单片机模块控制系统自动关机,只是检测任一恒流源子模块输出端,就可以实现反馈也降低了成本。
8.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电池、低升压模块、高升压模块给系统中各模块供电,结构简单,并且还使用了智能充电模块和充电口,在电池电量不足时,智能充电模块可以经过单片机供电处理模块直接给单片机模块供电,首先保证单片机模块正常工作,并通过智能充电模块给电池充电。
9.本实用新型中使用LED显示及声响模块,LED显示模块可以显示工作状态、充电状态等,声响模块可以给出声音提示。
10.微电流在医疗、美容化妆品领域的应用早有先例。人体的细胞在疾病的状态下,其自身的生物电反应就会表现异常,所以人们临床上就可以通过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微电图等来诊断疾病。病变状态下的细胞,除了可以通过药物等治疗手段使其恢复正常的功能外,还可以借助仿生学微电流激活的作用,恢复正常的生物电活动,从而促进细胞离子的转换,加速细胞恢复正常生理功能。在美容方面,微电流进入到人体表层以后,使皮肤的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改善,细胞膜通透性提高,物质代谢加快,组织营养改善,提高细胞的活力。生物电的传导可使肌肉收缩和舒张形成“泵”的作用,从而促进气血和淋血液的循环。另外低强度的微电流可刺激皮肤产生更多的胶原蛋白和弹力蛋白,由此达到紧致、祛皱、去水肿等美容效果。由此可以从生物学角度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的护肤仪通过电子学来实现微电流起到美容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皮肤用多头式微电流仪控制系统的模块连接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单片机模块的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基准电压模块的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恒流源模块的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开关模块的电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源模块的电路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智能充电模块和单片机供电处理模块的电路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电压检测模块的电路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按键模块和程序烧写模块的电路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LED显示模块和声响模块的电路图。
图11为电流强度对[2-14C]甘氨酸摄入至蛋白质和皮肤摄入a-[l-14C]-氨基异丁酸的影响表。
图12为含有氨基酸溶液的孵育期间电流强度对[2-14C]甘氨酸摄入至蛋白质和皮肤摄入a-[l-14C]-氨基异丁酸的影响表。
图13为电流处理对甘氨酸掺入和a-氨基异丁酸吸收的影响图。
图中附图标记含义为:
1-单片机模块 2-基准电压模块 3-恒流源模块
31-第一恒流源子模块 32-第二恒流源子模块
33-第三恒流源子模块 4-开关模块
41-第一开关子模块 42-第二开关子模块 43-第三开关子模块
5-升压模块 51-低升压模块 52-高升压模块
6-智能充电模块 7-电池 8-单片机供电处理模块
9-电压检测模块 10-充电口 11-LED显示及声响模块
12-导电头 121-第一导电头 122-第二导电头 123-第三导电头
13-按键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皮肤用多头式微电流仪控制系统,包括至少3个导电头12,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头12位3个,分别为第一导电头121、第二导电头122、第三导电头123,所述导电,12均为微电流导电头,第一导电头121、第二导电头122、第三导电头123中心相连围成一个封闭区域系统,该控制系统还包括:
单片机模块1,用于控制与采样;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中的单片机模块1为晶弘公司型号为STC15L204EA。
基准电压模块2,为系统提供基准电压,所述基准电压模块2的控制端与单片机模块1连接。
恒流源模块3,恒流源模块3的输入端与基准电压模块2的输出端连接,恒流源模块3包括3个恒流源子模块;分别为第一恒流源子模块31、第二恒流源子模块32、第三恒流源子模块33。连接3个恒流源子模块的输入端作为恒流源模块3的输入端,恒流源模块3的输入端与基准电压模块2的输出端连接,每个恒流源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相应的开关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开关子模块的输出端均为低电平,在该实施例中直接与地连接。
开关模块4,所述开关模块4在该实施例中包括3个开关子模块,分别为第一开关子模块41、第二开关子模块42、第三开关子模块43。单片机模块1的3个控制端口分别与对应的开关子模块的受控端连接,3个开关子模块的输入端与相应的恒流源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分别与对应的导电头12相应连接,系统工作时,3个导电头12中至少有一个导电头12输出高电平且有一个导电头12输出低电平;单片机模块1控制3个开关子模块中的开关轮换导通断开,控制导电头12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
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给单片机模块1、基准电压模块2、恒流源模块3供电。详细地说,电源模块包括单片机供电处理模块8、智能充电模块6、充电口10、依次连接的电池7、低升压模块51和高升压模块52,低升压模块51还与基准电压模块2的电源端连接为基准电压模块2供电,所述高升压模块52的输出端与恒流源模块3连接。所述电池7的正极经过单片机供电处理模块8与单片机模块1的电源端连接。所述充电口10经过智能充电模块6与电池7连接,还通过单片机供电处理模块8与单片机模块1连接。
电压检测模块9,电压检测模块9的输入端与任一恒流源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单片机模块1连接。
LED显示及声响模块11,系统状态提示的功能,LED显示模块和声响模块11与单片机模块1连接。
其中具体电路如下:
如图3所示,基准电压模块2包括运算放大器U6A、场效应管Q2、场效应管Q3、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容C9,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经过电阻R13与单片机模块1的一控制端P2.0连接,漏极经过电阻R16与运算放大器U6A的正输入端连接,源极与地连接,电阻R18的两端分别与电源5V和运算放大器U6A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栅极经过电阻R14与单片机模块1的另一控制端P3.7连接,漏极经过电阻R17与源极连接后接地,漏极还经过电阻R19与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运算放大器U6A的负输入端与输出端连接作为基准电压模块2的输出端Net10,电源端经过电容C9与接地引脚连接。控制端P2.0和控制端P3.7控制可以控制基准电压模块2输出三种不同的基准电压值。
如图4所示,恒流源模块3包括多个结构相同的恒流源子模块,多个恒流源子模块中均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运算放大器U,基准电压模块2的输出端经过第一电阻与运算放大器U的正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的正输入端还经过第二电阻后作为恒流源子模块的输出端,负输入端一路经过第五电阻与运算放大器U的输出端连接,另一路经过第四电阻与地连接,运算放大器U的输出端经过第三电阻与相应的恒流源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在第一恒流源子模块31中,第一电阻为电阻R26,第二电阻为电阻R29,第三电阻为电阻R38,第四电阻为电阻R32,第五电阻为电阻R33,运算放大器U为运算放大器U9A。基准电压模块2的输出端Net10经过电阻R26与运算放大器U9A的正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9A的正输入端还经过电阻R29后作为第一恒流源子模块31的输出端Net1,负输入端一路经过电阻R33与运算放大器U9A的输出端连接,另一路经过电阻R32与地连接,运算放大器U9A的输出端经过电阻R38与第一恒流源子模块31的输出端Net1连接;运算放大器U9A的电源端与30V电压连接。
在第二恒流源子模块32中,第一电阻为电阻R25,第二电阻为电阻R27,第三电阻为电阻R37,第四电阻为电阻R30,第五电阻为电阻R31,运算放大器U为运算放大器U9B。基准电压模块2的输出端Net10经过电阻R25与运算放大器U8B的正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8B的正输入端还经过电阻R27后作为第二恒流源子模块32的输出端Net2,负输入端一路经过电阻R31与运算放大器U8B的输出端连接,另一路经过电阻R30与地连接,运算放大器U8B的输出端经过电阻R37与第二恒流源子模块32的输出端Net2连接。
在第三恒流源子模块33中,第一电阻为电阻R24,第二电阻为电阻R28,第三电阻为电阻R36,第四电阻为电阻R35,第五电阻为电阻R34,运算放大器U为运算放大器U8A。基准电压模块2的输出端Net10经过电阻R24与运算放大器U8A的正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8A的正输入端还经过电阻R28后作为第三恒流源子模块33的输出端Net3,负输入端一路经过电阻R34与运算放大器U8A的输出端连接,另一路经过电阻R35与地连接,运算放大器U8A的输出端经过电阻R36与第三恒流源子模块33的输出端Net3连接。
运算放大器U8A和运算放大器U8B为运算放大器U8的内的两个放大单元,运算放大器U8A的电源端与30V电压连接。
如图5所示,第一开关子模块41包括场效应管Q7、电阻R43,场效应管Q7的栅极经过电阻R43与单片机模块1的一控制端P2.3连接,漏极与第一恒流源子模块31的输出端Net1连接,源极与地连接。
第二开关子模块42包括场效应管Q6、电阻R41,场效应管Q6的栅极经过电阻R41与单片机模块1的一控制端P2.2连接,漏极与第二恒流源子模块32的输出端Net2连接,源极与地连接。
第三开关子模块43包括场效应管Q8、电阻R40,场效应管Q8的栅极经过电阻R40与单片机模块1的一控制端P2.1连接,漏极与第三恒流源子模块33的输出端Net3连接,源极与地连接。
第一导电头121、第二导电头122、第三导电头123经过接头分别与相应的输出端Net1、输出端Net2、输出端Net3连接。
由于3个导电头相互距离较近,因静电产生的电势差较小,选用的场效应管Q6、场效应管Q7、场效应管Q8额定电流可达到5.8A,完全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且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阻值均为3MΩ,高阻值的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起到了阻断作用,不会对前级电路产生影响,从而通过电路本身就实现了静电防护,降低了另外设置静电防护电路的成本。
如图6所示,单片机供电处理模块8包括芯片U1电解电容C1、电解电容C3,芯片U1的型号为RT9166-28GVL,芯片U1的第3引脚和第2引脚分别经过电解电容C1、电解电容C3与第1引脚连接后接地。充电口10使用type_c接口,type_c接口包括VCC端和接地端,VCC端经过二极管D1与芯片U1的第3引脚连接,并经过电阻R3和电阻R4串联后与地连接,还经过电阻R1与智能充电模块6中的控制芯片U2的电源端连接。
智能充电模块6还包括电阻R1、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容C2、电容C4。控制芯片U2的型号为TP4056,第5引脚与电池7的正极连接。电池7的负极与地连接,正极BAT1与二极管D2的输入端连接,二极管D2的输出端与芯片U1的第3引脚连接。电阻R9和电阻R10串联后与电解电容C4并联,并联电路的两端分别与电池7的正负极连接,电阻R9和电阻R10的连接处与单片机模块1的P1.7连接。电阻R9、R10、电解电容C4作为电池电压检测电路。控制芯片U2的第2引脚经过电阻R8与地连接,第1引脚、第3引脚、第7引脚连接后与地连接,第6引脚与单片机模块1的P1.6连接,第4引脚作为电源端与第8引脚连接后与电解电容C2的正极连接。电解电容C2的负极与地连接,电解电容C2的正极经过电阻R1与type_c接口的VCC端口连接。
如图7所示,升压模块5包括低升压模块51和高升压模块52。低升压模块51包括模拟开关U4、电阻R11、电阻R20、电阻R21、电感L1、场效应管Q4、电解电容C6、电容C7、电解电容C8、低升压芯片U5、二极管D6,在该实施例中模拟开关U4的型号为TS5A3166,低升压芯片U5的型号为GS1660。模拟开关U4的第1引脚和第5引脚连接后与电池7正极BAT1连接,第4引脚经过电阻R11与单片机模块1的P3.4引脚连接,第3引脚与地连接,第2引脚经过电感L1与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作为低升压模块51的输出端,第2引脚还与电解电容C6的正极连接,电解电容C6的负极与地连接,第2引脚并与低升压芯片U5的第2引脚和第3引脚连接。二极管D6的正极与场效应管Q4的漏极连接,场效应管Q4的栅极与低升压芯片U5的第5引脚连接,源极与低升压芯片U5的第4引脚连接后并接地。二极管D6的负极即低升压模块51的输出端经过电阻R20与低升压芯片U5的第1引脚连接,电容C7并联在电阻R20的两端,低升压芯片U5的第1引脚经过电阻R21与地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与电解电容C8的正极连接,电解电容C8的负极与地连接。在该实施例中该低升压模块51的输出端输出电压为5V。
高升压模块52包括电阻R15、电阻R42、电阻R39、电阻R44、电感L2、场效应管Q5、电解电容C10、电解电容C11、高升压芯片U7、二极管D7、稳压二极管D8,在该实施例中高升压芯片U7的型号为GS3661。高升压芯片U7与低升压模块51的输出端连接,并经过电感L2与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7的负极经过电阻R44作为高升压模块52的输出端,第3引脚经过电阻R15与单片机模块1的P3.5引脚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与场效应管Q5的漏极连接,场效应管Q5的栅极与高升压芯片U7的第5引脚连接,源极与高升压芯片U7的第4引脚连接后并接地。二极管D7的负极经过电阻R42与高升压芯片U7的第1引脚连接,高升压芯片U7的第1引脚经过电阻R39与地连接.稳压二极管D8的正极与地连接,负极与高升压模块52的输出端连接,电解电容C11的正极与升压模块52的输出端连接,负极与地连接。在该实施例中,高升压模块52的输出端输出电压为30V。也可以由其他的升压模块5来替换。即只需支持整个系统中各模块工作电压即可。
如图8所示,电压检测模块9包括运算放大器U9B、电阻R22、电阻R23。运算放大器U9B的正输入端与任一恒流源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在该实施例中,运算放大器U9B的正输入端与第一恒流源子模块31的输出端Net1连接,负输入端与输出端连接,电阻R22和电阻R23串联后连接在运算放大器U9B的输出端和地之间,电阻R22与电阻R23连接点还与单片机模块1的P1.5引脚连接。电压检测模块9检测第一恒流源子模块31输出端的实时电流值,然后转换成电压传输到单片机模块1内,在该实施例中,如果10分钟内检测不到第一恒流源子模块31的输出端Net1数值发生变化,单片机模块1即控制整个系统自动关机,从而节约电能,且可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
如图9所示,按键模块13包括按键开关S1、电阻R12、电容C5、外接端口J2,所述外接端口J2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地连接,电阻R12的一端与单片机模块1的输入电源连接,另一端与单片机模块1的端口P3.2连接,单片机模块1的端口P3.2经过按键开关S1与地连接,所述电容C5并联在按键开关S1的两端,外接端口J2的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分别与单片机模块1的端口P3.0和端口P3.1连接。按键S1的设置用于调节档位,当单片机接收到信号时控制基准电压模块2输出不同的基准电压,最后调节恒流源输出的电流大小,其中J2作为程序的烧写端口。
如图10所示,LED显示及声响模块包括蜂蜜器LS1、场效应管Q1、电阻R2、电阻RS、发光二极管D3、发光二极管D4、发光二极管D5、电阻R5、电阻R6、电阻R7。蜂鸣器LS1的一端与5V电源连接,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场效应管Q1的栅极经过电阻R2与单片机模块1的P1.4引脚连接,源极经过电阻RS与地连接。
2.8V电源分别与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经过电阻R5与单片机模块1的P1.1引脚连接,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经过电阻R6与单片机模块1的P1.2引脚连接,发光二极管D5的负极经过电阻R7与单片机模块1的P1.3引脚连接。其中发光二极管D3、发光二极管D4、发光二极管D5、蜂鸣器LS1可以显示工作状态、充电状态等,声响模块可以给出声音提示。在此可根据需要对单片机模块1的软件部分进行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三个导电头输出电流是0-400微安范围内的脉冲电流,此范围即为微电流,适用于人体,并能起到了美容的效果。通过单片机模块1内部程序的控制和按键模块13的操作,使得三个导电头输出包括3个档位,第一档电流100±20微安,第二档电流220±20微安,第三档电流350±20微安。
输出脉冲频率为10Hz,即占空比60%,持续60ms高电平的脉冲方波。
输出脉冲模式是通过单片机模块1的控制端来控制开关子模块中的场效应管的通断,首先单片机模块1在设定的周期时间内控制其中两个导电头一直处于低电平,另一个导电头在此周期内处于高电平和低电平交替替换形成方波脉冲,其中一个高电平持续时间和一个低电平持续时间之和作为一个子周期,设定的周期时间包括10个子周期。在该实施例中,首先第一导电头121输出10个子周期的方波脉冲,第二导电头122和第三导电头123为低电平,在设定的周期时间内第一导电头121向第二导电头122和第三导电头123发射脉冲。随后是第二导电头122输出10个子周期的方波脉冲,第一导电头121和第三导电头123为低电平,在设定的周期时间内第二导电头122向第一导电头121和第三导电头123发射脉冲。最后是第三导电头123输出10个子周期的方波脉冲,第一导电头121和第二导电头122为低电平,在设定的周期时间内第三导电头123向第二导电头122和第一导电头121发射脉冲,往复循环。
该系统的工作报告如下:
控制系统工作状态下,电池电量低于2.8V,LED灯闪烁,低电量提醒;低于2.6V,系统关机。
该控制系统中充电状态下,电池电量低于3V时1个灯闪烁;3V-4V2个灯跑马灯;4V以上3个灯跑马灯;充满全亮。
输出脉冲的频率为9.26Hz,占空比为59.26%。
1.待机时导电头的电流平均值56uA,2.工作时导电头的电流平均值120.5mA瞬时峰值150mA,3.充电时导电头的电流最大值690mA。
细胞因子导入仪输出电流强度:0-400微安范围内的脉冲电流,设计3个档位,第一档电流100±20微安,第二档电流220±20微安,第三档电流350±20微安。三个导电头在不同电流档位时输出的电流值,如表1所示。
表1
三个导电头在不同档位和空载状态下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计算值如表2所示。
表2
为了体现上述三个导电头工作状态在刺激皮肤时达到紧肤的最优效果做了如下论证。
如图11所示,Cheng N等用出生21天雄性Wistar大鼠研究微电流对离体皮肤组织氨基酸吸收合成蛋白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与未处理的对照组相比,50μA-1000μA微电流刺激对蛋白质的合成达到最高的刺激效果,甘氨酸的摄入增加了75%,当电流超过1000μA时,会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如1.5×104μA电流强度只有50%;同时也考察了a-[1-14C]氨基异丁酸通过细胞膜的吸收,100μA-500μA的恒定电流增加了运输氨基酸类似物的30%-40%以上的控制水平,高强度的刺激则会降低了a-氨基异丁酸的吸收。相对于对照值,1×104μA电流和3×104μA的电流刺激,a-氨基异丁酸的吸收减少73%和20%。
如图12和图13所示,与未处理的对照组相比,100μA电流刺激增加甘氨酸掺入的72%(P<0.001)和a-氨基异丁酸吸收的41%(P<0.001)。500μA电刺激增加了甘氨酸掺入123%(P<0.001)和a-氨基异丁酸吸收的90%(p<0.001),即500μA电流强度有明显的刺激效果;电流强度为10μA时,才会产生蛋白质合成,电流强度为100μA时a-氨基异丁酸吸收才会明显,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加,至到750μA时a-氨基异丁酸吸收会被抑制,而甘氨酸的摄入在1000μA时才被抑制。
图13中,不同的直流电流对[2-14C]-甘氨酸至蛋白质和[1-14C】氨基异丁酸的细胞刺激和摄取的影响。每一个值代表的是8个实验的平均值。点的大小表示符合或超过标准误差值。
总结:从10μA-1000μA直流电流增加了组织中ATP含量,促进大鼠皮肤中氨基酸的吸收合成蛋白质。氨基酸通过细胞膜的运输,如100μA-750μA电流促进a-氨基异丁酸的吸收,ATP的产生和氨基酸转运显然是由不同的机制介导的,有助于最终增加蛋白质合成。在当前应用过程中通过胸腺嘧啶核苷结合DNA代谢没有受到影响。ATP产生的效益可通过基于米切尔化学渗透理论的质子运动来解释,而运输功能是通过改变膜上的电梯度来控制的。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创造,凡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皮肤用多头式微电流仪控制系统,包括多个导电头(12),其特征在于,控制系统还包括单片机模块(1)、开关模块(4),所述开关模块(4)包括数量与导电头数量相等的开关子模块,所述开关子模块用于控制对应连接的导电头(12)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多个开关子模块的输入端为高电平分别与相应的导电头连接,输出端为低电平,所述单片机模块(1)的多个控制端口分别与对应的开关子模块的受控端连接,控制系统工作时,控制多个开关子模块轮换导通或断开,多个导电头(12)中至少有一个导电头(12)输出高电平且有一个导电头(12)输出低电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肤用多头式微电流仪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
基准电压模块(2),为控制系统提供基准电压,所述基准电压模块(2)的控制端与单片机模块(1)连接;
恒流源模块(3),恒流源模块(3)包括与导电头(12)数量相等恒流源子模块;连接多个恒流源子模块的输入端作为恒流源模块(3)的输入端,恒流源模块(3)的输入端与基准电压模块(2)的输出端连接,每个恒流源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相应的开关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开关子模块的输出端均与地连接;
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给单片机模块(1)、基准电压模块(2)、恒流源模块(3)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肤用多头式微电流仪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头(12)至少设为三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皮肤用多头式微电流仪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导电头(12)的中心相连围成一个封闭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皮肤用多头式微电流仪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电压模块(2)包括运算放大器U6A、场效应管Q2、场效应管Q3、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容C9,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经过电阻R13与单片机模块(1)的一控制端连接,漏极经过电阻R16与运算放大器U6A的正输入端连接,源极与地连接,电阻R18的两端分别与电源和运算放大器U6A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栅极经过电阻R14与单片机模块(1)的另一控制端连接,漏极经过电阻R17与源极连接后接地,漏极还经过电阻R19与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运算放大器U6A的负输入端与输出端连接作为基准电压模块(2)的输出端Net10,电源端经过电容C9与接地引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肤用多头式微电流仪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恒流源子模块的结构均相同,多个恒流源子模块中均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运算放大器U,基准电压模块(2)的输出端经过第一电阻与运算放大器U的正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的正输入端还经过第二电阻后作为恒流源子模块的输出端,负输入端一路经过第五电阻与运算放大器U的输出端连接,另一路经过第四电阻与地连接,运算放大器U的输出端经过第三电阻与相应的恒流源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皮肤用多头式微电流仪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还包括电压检测模块(9),所述电压检测模块(9)的输入端与一个任一恒流源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单片机模块(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皮肤用多头式微电流仪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单片机供电处理模块(8)和依次连接的电池(7)、低升压模块(51)和高升压模块(52),所述低升压模块(51)还与基准电压模块(2)的电源端连接,所述高升压模块(52)的输出端与恒流源模块(3)连接,所述电池(7)的正极经过单片机供电处理模块(8)与单片机模块(1)的电源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皮肤用多头式微电流仪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智能充电模块(6)、充电口(10),所述充电口(10)经过智能充电模块(6)与电池(7)连接,还通过单片机供电处理模块(8)与单片机模块(1)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肤用多头式微电流仪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与单片机模块(1)连接的LED显示及声响模块(11)。
CN201721567321.5U 2017-10-25 2017-11-21 一种皮肤用多头式微电流仪控制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62643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95734 2017-10-25
CN201721395734X 2017-10-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26431U true CN208626431U (zh) 2019-03-22

Family

ID=65730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67321.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626431U (zh) 2017-10-25 2017-11-21 一种皮肤用多头式微电流仪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264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02956A (zh) * 2017-10-25 2018-03-16 安徽中盛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皮肤用多头式微电流仪控制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02956A (zh) * 2017-10-25 2018-03-16 安徽中盛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皮肤用多头式微电流仪控制系统
CN107802956B (zh) * 2017-10-25 2024-10-29 安徽省细胞资源存储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皮肤用多头式微电流仪控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40766A (zh) 耳部佩戴经颅微电流刺激器
CN108744273A (zh) 一种针对神经环路的经颅无创深部脑双焦点刺激系统和方法
CN109731220A (zh) 超便携理疗仪
CN208626431U (zh) 一种皮肤用多头式微电流仪控制系统
CN204468628U (zh) 一种家用美容瘦身仪的电路
CN209347931U (zh) 一种贴片式头痛舒睡仪
CN107802956A (zh) 一种皮肤用多头式微电流仪控制系统
CN108031004A (zh) 一种皮肤用多头式微电流仪的控制方法
CN216169385U (zh) 人体经络修复仪
CN205549232U (zh) 头部按摩仪
CN207575556U (zh) 一种小型智能健康保健仪
KR100409100B1 (ko) 휴대폰을 활용한 탈부착형 전기자극장치
CN205460506U (zh) 可穿戴式创伤治疗仪
CN201227470Y (zh) 六经平衡微控中/低频治疗装置
CN208541693U (zh) 一种多功能康复理疗仪
CN104491988A (zh) 一种多功能按摩器
CN213122664U (zh) 一种护肤导入电路及其导入装置
CN201171861Y (zh) 仿生电子治疗仪
CN200957086Y (zh) 多功能生物电治疗仪
CN219517050U (zh) 一种多功能健发护理梳
CN217186151U (zh) 中医五脏诊疗仪
CN215351571U (zh) 一种远程智能健康生物装置
CN212941020U (zh) 一种光波养护设备
CN210873755U (zh) 一种电刺激仪
CN218515266U (zh) 基于穴位的踝足治疗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29

Address after: 1501-a13-f16, bi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No. 9, Kexue Road, Maling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ongsheng Ruihan Bio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88 new industrial park, No. 2800, innovation Boulevard, Hefei high tech Zone, Anhui Province, two H3

Patentee before: NUWACELL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4

Address after: 230088 third floor, building B,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demonstration base, No. 425, Chuangxin Avenue, high tech Zone, Hefei,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nhui cell resource storage center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1501-a13-f16, bi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No. 9, scientific research road, Maling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ongsheng Ruihan Biotechnology Co.,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2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102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2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