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54818U - 一种两芯圆形高压连接器插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芯圆形高压连接器插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54818U
CN216354818U CN202123229071.3U CN202123229071U CN216354818U CN 216354818 U CN216354818 U CN 216354818U CN 202123229071 U CN202123229071 U CN 202123229071U CN 216354818 U CN216354818 U CN 2163548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jack
cable
voltage connector
connector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2907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涛
何文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anyang City Jinhua Western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anyang City Jinhua Western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anyang City Jinhua Western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anyang City Jinhua Western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2907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548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548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548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芯圆形高压连接器插头,包括:插头壳体,所述插头壳体内设有安装腔,安装腔的尾部设有用缺口;插孔安装板,所述插孔安装板装配于安装腔内,用于为插孔接触件与插头壳体之间提供绝缘保护;插孔接触件,所述插孔接触件装配于孔前安装板内;尾盖,所述尾盖安装在插头壳体的尾端;电缆线,所述电缆线的一端与所述插孔接触件连接,电缆线的另一端从尾盖侧壁上设置的出口伸出;灌封胶,所述灌封胶将插孔安装板和尾盖之间的安装腔灌封。

Description

一种两芯圆形高压连接器插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芯圆形高压连接器插头。
背景技术
连接器,亦称作接插件、插头和插座,一般指的是电连接器,即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传输电流或信号。它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军用系统中。
目前,体积较小的两芯圆形连接器,大部分均不能耐高电压和大电流,虽然被使用广泛,但是作用及其单一,安全、可靠性较低。连接器在电路内为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实现连接或其他预定的功能。
现有的电连接器出线方式大都为直线式,在某些特定的试验设备中配接导线在特定的环境下会影响其使用。且大部分电连接器插头无法满足在低气压下承受高电压的冲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芯圆形高压连接器插头,以期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两芯圆形高压连接器插头,包括:插头壳体,所述插头壳体内设有安装腔,安装腔的尾部设有用缺口;插孔安装板,所述插孔安装板装配于安装腔内,用于为插孔接触件与插头壳体之间提供绝缘保护;插孔接触件,所述插孔接触件装配于孔前安装板内;尾盖,所述尾盖安装在插头壳体的尾端;电缆线,所述电缆线的一端与所述插孔接触件连接,电缆线的另一端从尾盖侧壁上设置的出口伸出;灌封胶,所述灌封胶将插孔安装板和尾盖之间的安装腔灌封。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满足特定使用环境及用户需求,提供一种性能可靠的连接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方案采用的是一种两芯圆形电连接器,包括插头壳体、连接环、尾盖、电缆线、插孔接触件和插孔安装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芯高压圆形电连接器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将插孔接触件与电缆线压接,并采用电缆线弯式出线。为了保证产品使用的多样性,插头壳体设计时,在灌封位置下方设有支撑台阶,增大灌封的接触面,使其定位牢靠,结构稳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头壳体外设有用于与插座连接固定的连接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孔接触件为劈槽收口式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缆线与插孔接触件压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孔接触件的数量为2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缺口呈弧形。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两芯圆形高压连接器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两芯圆形高压连接器插头的插孔接触件涂胶位置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两芯圆形高压连接器插头的插孔接触件和孔前安装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示说明:
1-插孔安装板,2-连接环,3-插孔接触件,4-插头壳体,5-尾盖,6-电缆线, 7-灌封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相反,本申请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申请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申请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申请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申请。
以下将结合图1-3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两芯圆形高压连接器插头进行详细说明。值得注意的是,以下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本实施例所称的插座是指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电路接线插入的座,通过它可接插入接线,便于与其他电路连接,插座通过螺钉或螺纹固定在机箱面板上。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两芯圆形高压连接器插头可以包括:插头壳体4,所述插头壳体4内设有安装腔,插头壳体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重要零件,电连接器插头电缆线6轴线要垂直于接触件连线并从插头壳体4尾部方向引出。为了保证出线方向满足要求,插头壳体4出线缺口尤为重要。
插头壳体4为连接器提供安装、保护以及为插孔接触件3提供固定装配功能;插孔安装板1,所述插孔安装板1装配于安装腔内,用于为插孔接触件3与插头壳体4之间提供绝缘保护,固定插孔接触件3在连接器中的位置;插孔接触件3,所述插孔接触件3装配于孔前安装板内;插孔接触件3为劈槽收口式结构,使连接器接触可靠、耐大电流,插孔接触件3与电缆线6的端接方式为压接。为连接器提供信号(功率)传递;尾盖5,所述尾盖5安装在插头壳体4的尾端;电缆线6,所述电缆线6的一端与所述插孔接触件3连接,电缆线6的另一端从尾盖5侧壁上设置的出口伸出;电缆线6,为电连接器提供信号(功率)传递。灌封胶7,所述灌封胶 7将插孔安装板1和尾盖5之间的安装腔灌封。
具体装配顺序如下:
a)如图1所示,插孔接触件3与电缆线6进行压接操作,将插孔接触件3与电缆线6芯线连接在一起;
b)将上述a)中压接好的电缆线6组件(电缆线6与插孔接触件3压接后)粘胶装入插孔安装板1内,见图2、图3;
c)将连接环2装入插头壳体4;
d)将插孔安装板1组件装入插头壳体4内,保证插孔安装板1上的缺口与插头壳体4的缺口对齐即可;
e)电缆线6弯曲呈90°出线,将尾盖5穿入电缆线6,置于专用定位工装上,并使用压机将尾盖5压入插头壳体4缺口端到位;
f)按照A:B=1:1的比例配置DG-4灌封胶7液,将配置好的胶液置于灌封注射器内,排除空气,从尾盖5缺口处进行灌封。电缆线6和插孔接触件3设计为压接连接,腔体灌封DG-4胶液,胶液固化后具有较高的强度,同时能够与插孔安装板1 进行很好的粘合,保证电缆线6不脱落、导通电阻正常。
该型连接器插头体积较小,且连接器为弯式插头,要在如此小的空间内实现介质耐电压达5kV的要求确实较难实现。在设计时,只能通过优化连接器内部结构来实现。同时,使用Φ4mm的电缆线6,因其线径较大,导致连接器内部空腔处可用于灌封的空间变小,且两个插孔接触件3之间的中心距离仅为2.5±0.02mm,装配后,两插孔间最小距离仅为0.4mm。
最初设计时,插孔接触件3与电缆芯线间的端接方式选择的是焊接,可在实际装配时发现焊接并不适用于该连接器,分析如下:
(1)焊接后,电缆线6与插孔接触件3连接处焊点较大,将焊接好插孔接触件 3的电缆线6装入安装板后,两极间距离很近,甚至出现接触等不良现象;
(2)连接器为弯式,在装配过程中需弯曲导线,为防止焊接处出现断裂等不良现象,焊接方式不适用;
(3)焊接过程中产生的高温易对元件及材料等造成损伤损坏。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将连接器的端接方式由焊接改为压接,压接方式主要是借助控制挤压力和金属位移使电连接器的插孔接触件3和电缆线6实现连接,压力高而温度低,元器件及材料不损坏变形,使导线线芯与插孔接触件3端接处的金属均匀变形,相互充溢,排除空隙,良好的连接。不用焊料等,无腐蚀。连接强度高,操作简单,维修方便。且压接后,会对电缆线6组件进行拉脱力试验,以满足拉脱力≥10N的要求。
压接后,将插孔接触件3与电缆线6压接处用热缩套管热缩,在性能上,此操作可大幅提升连接器总体耐电压性能的实现。
为有效解决灌封空间小的问题,设计时将尾盖5开孔变大,在方便灌封的同时,也可以增加灌胶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连接器的整体绝缘性能。
在材料的选用上,选择介电强度高的绝缘材料PPS作为连接器的安装板,在设计安装板时,增加两极间的爬电距离,两极之间设计了绝缘挡板;选择绝缘强度高的DG-4胶液作为灌封胶7液。
通过测试,电连接器能实现介质耐电压5kV DC/min的性能要求,该设计能彻底解决介质耐电压不合格的问题。
连接器内部通过胶液灌封及特殊的灌封工艺提高耐电压性能和整体结构强度;插孔接触件3为劈槽收口式结构,采用符合GB 3134-82规定的铍青铜或其他铜合金材料制成,抗拉强度高、弹性好,可有效提高在大脉冲电流反复冲击条件下的连接器的工作寿命。通过不断优化电连接器的内部结构,解决了小体积与高电压、大脉冲电流以及环境适应力之间的矛盾,工作可靠性高,适用于特殊工况、高可靠性要求的武器系统。
插孔接触件3与插孔安装板1之间设计为间隙配合,插孔接触件3与电缆线6 的连接方式为压接。插孔接触件3压接端应满足压接操作要求,符合《压接连接技术要求》(GJB5020-2001),中空部分灌胶,胶液介电强度应≥20kV/mm,能够满足连接器耐电压要求。
设计的锁紧结构尺寸不能超出最大法兰盘直径要求。锁紧机构采用连接环2与设备或插座上的螺纹锁紧。插孔安装板1在生产注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模具尺寸,产品外形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
为保证产品性能,连接器插孔接触件3采用劈槽收口式结构,与设备上相配的插针接触件正常啮合后,电啮合长度应符合《耐环境快速分离高密度小电连接器总规范》(GJB599A-1993)要求,并配塑料防尘盖。
连接器电缆线6轴线要垂直于插孔接触件3连线并从插头壳体4尾部方向引出。为了保证出线方向满足要求,插头壳体4设计了缺口用于电缆线6出线,缺口位置如图2所示。
本申请所披露的一种两芯圆形高压连接器插头可能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
本实用新型旨在设计一款小型轻便的两芯圆形电连接器插头,该插头可耐5kV 以上高电压及4500A以上的脉冲大电流,在性能上为某些特定设备实现加电的连接,保证其发火性能稳定等,多用于火工品领域。耐高电压性能的实现可使连接器在使用中更安全可靠,即使当线路中的电压远远高于其工作电压,亦不会出现损坏设备及电路等现象。且经过优化设计,该连接器具有较强的耐环境适应能力,可长期使用在较恶劣的环境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两芯圆形高压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头壳体,所述插头壳体内设有安装腔,安装腔的尾部设有用缺口;
插孔安装板,所述插孔安装板装配于安装腔内,用于为插孔接触件与插头壳体之间提供绝缘保护;
插孔接触件,所述插孔接触件装配于孔前安装板内;
尾盖,所述尾盖安装在插头壳体的尾端;
电缆线,所述电缆线的一端与所述插孔接触件连接,电缆线的另一端从尾盖侧壁上设置的出口伸出;
灌封胶,所述灌封胶将插孔安装板和尾盖之间的安装腔灌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芯圆形高压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壳体外设有用于与插座连接固定的连接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芯圆形高压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接触件为劈槽收口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芯圆形高压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线与插孔接触件压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芯圆形高压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接触件的数量为2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芯圆形高压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呈弧形。
CN202123229071.3U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两芯圆形高压连接器插头 Active CN2163548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29071.3U CN216354818U (zh)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两芯圆形高压连接器插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29071.3U CN216354818U (zh)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两芯圆形高压连接器插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54818U true CN216354818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66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29071.3U Active CN216354818U (zh)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两芯圆形高压连接器插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548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42588B2 (en) Hybrid multi-contact connector
US11024984B2 (en) Contact carrier, electrical contact unit and a method of producing a cable assembly
CN209804937U (zh) 一种用于将导电引线的大电流引入pcb板的转接螺丝端子
CN216354818U (zh) 一种两芯圆形高压连接器插头
CN110277682B (zh) 电缆接线端子
CN211265751U (zh) 一种用于将导电引线的大电流引入pcb板的转接拉伸端子
CN113346295A (zh) 一种弹簧压力快锁式电连接器
CN210607783U (zh) 一种两芯圆形电连接器
CN209544677U (zh) 1转3高压大电流连接器
KR101393062B1 (ko) 개폐기 및 차단기의 몰드콘 어셈블리
CN217983993U (zh) 一种综合建筑布线用连接器
CN215579396U (zh) 一种弹簧压力快锁式电连接器
CN219874057U (zh) 接电组件及包含该接电组件的电连接器
CN209913173U (zh) 一种大电流快速插拔连接器及连接器总成
CN218887617U (zh) 一种高压接插件
CN211629308U (zh) 一种可定位式大电流转接镶块端子
CN219627060U (zh) 一种直出线简易结构连接器
CN220233558U (zh) 带面板的连接器
CN220138722U (zh) 一种汇流模块
CN219226755U (zh) 可分离连接器及具有其的开关设备
CN218005400U (zh) 一种变速箱用短路连接器
CN220209351U (zh) 接线器
CN216488502U (zh) 新型线圈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21057712U (zh) 一种一体式Mini Fakra连接器
CN219419762U (zh) 一种可分离连接器装置及其电力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