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09351U - 接线器 - Google Patents

接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09351U
CN220209351U CN202322034462.2U CN202322034462U CN220209351U CN 220209351 U CN220209351 U CN 220209351U CN 202322034462 U CN202322034462 U CN 202322034462U CN 220209351 U CN220209351 U CN 2202093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elastic conductive
mounting groov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3446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登登
金海生
胡向阳
陈翔翔
叶晓丰
池建斌
朱映平
肖体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3446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093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093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093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公开了接线器。该接线器包括绝缘外壳;接线器,包括绝缘外壳,以及用于接入外部电路的接线端子,所述绝缘外壳内设有线路板;所述绝缘外壳内设有弹性导电件,所述弹性导电件实现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线路板的电联接。本实用新型采用弹性导电件取代导线锡焊的方式,一方面简化的接线器内部零件之间的装配工序,提升装配效率;另一方面利用弹性导电件的弹力,降低震动的影响,保证接线端子与线路板之间电路导通。

Description

接线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线器。
背景技术
接线器主要应用于电磁启动器、接触器、继电器及其它电气线路。其中接线器的防护壳体内设置有正极接线端子、负极接线端子和线路板,正极导线采用螺钉与正极接线端子连接,负极导线采用螺钉与负极接线端子连接。
现有技术中,正极接线端子和负极接线端子均采用导线锡焊的方式与线路板连接。但是在运输或恶劣工作场景中,由于接线器长时间受到震动影响,导线在锡焊的位置极易发生断裂或解除不良,造成产品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线器,线路板与接线端子连接稳固,保证接线器的正常使用。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接线器,包括绝缘外壳,以及用于接入外部电路的接线端子,
所述绝缘外壳内设有线路板;
所述绝缘外壳内设有弹性导电件,所述弹性导电件实现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线路板的电联接。
作为接线器的可选方案,所述弹性导电件为扭簧。
作为接线器的可选方案,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扭簧的第一插接段插接于所述固定孔内。
作为接线器的可选方案,所述固定孔的数量为2,所述扭簧的所述第一插接段和第二插接段与两个所述固定孔对应插接,且所述扭簧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固定孔与所述线路板电联接。
作为接线器的可选方案,还包括安装柱,所述安装柱设置于所述绝缘外壳内,所述扭簧的螺旋段套接于所述安装柱上,所述安装柱与所述接线端子电联接。
作为接线器的可选方案,所述安装柱与所述接线端子为一体化结构。
所述接线端子还包括呈直角相连地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远离所述第二折弯部的一端设有所述安装柱,所述第二折弯部靠近所述第一折弯部的一端设有避让缺口,所述第二插接段穿设所述避让缺口。
作为接线器的可选方案,所述绝缘外壳内设置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线路板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接线端子的所述第二折弯部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且所述接线端子的所述第一折弯部延伸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作为接线器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底凹设有限位槽,所述安装柱的末端插设于所述限位槽内。
作为接线器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安装槽相对两侧的内壁面设有第一限位台阶面,所述线路板相对两侧的边缘设有第二限位台阶面,所述第一限位台阶面与第二限位台阶面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接线器包括绝缘外壳以及用于接入外部电路的接线端子,在绝缘外壳内设有线路板和弹性导电件,其中弹性导电件能够实现接线端子与线路板的电联接。由于弹性导电件兼具导电性和弹性,弹性导电件的导电性能够保证接线端子与线路板的电联接,弹性导电件的弹性能够降低震动对电联接位置的影响,保证接线端子与线路板之间良好的电联接,避免发生断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接线器的装配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接线器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线路板、弹性导电件、发光件、接线螺钉和接线端子安装在第一绝缘防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绝缘防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线路板与发光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性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性导电件与接线端子的装配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接线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绝缘外壳;2、线路板;3、接线端子;4、弹性导电件;5、发光件;6、接线螺钉;
11、第一安装槽;111、限位槽;112、第一限位台阶面;12、第二安装槽;13、接线孔;14、拧紧孔;15、第三安装槽;16、第一绝缘防护壳;161、第一卡扣部;162、避让槽;17、第二绝缘防护壳;171、第二卡扣部;18、凸起部;19、凹陷部;
21、第一导电插孔;22、第二导电插孔;23、第二限位台阶面;
31、安装柱;32、第一折弯部;33、第二折弯部;331、螺纹孔;332、避让缺口;
41、第一插接段;42、第二插接段;43、螺旋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为了线路板与接线端子连接稳固,保证接线器的正常使用,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接线器,以下结合图1至图8对本实施例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描述。在本实施中,如图1至图7所示,接线器包括绝缘外壳1以及用于接入外部电路的接线端子3,绝缘外壳1内设有线路板2,绝缘外壳1内设有弹性导电件4,弹性导电件4实现接线端子3与线路板2的电联接。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接线器包括绝缘外壳1以及用于接入外部电路的接线端子3,在绝缘外壳内设有线路板2和弹性导电件4,其中弹性导电件4能够实现接线端子3与线路板2的电联接。由于弹性导电件4兼具导电性和弹性,弹性导电件4的导电性能够保证接线端子与线路板的电联接,弹性导电件4的弹性能够降低震动对电联接位置的影响,保证接线端子3与线路板2之间良好的电联接,避免发生断路。
进一步地,弹性导电件4为扭簧。扭簧包括一体式的第一插接段41、螺旋段43和第二插接段42。
进一步地,线路板2上设有固定孔,扭簧的第一插接段41插接于固定孔内。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孔的数量为2,扭簧的第一插接段41和第二插接段42与两个固定孔对应插接,且扭簧通过至少一个固定孔与线路板2电联接。两个固定孔既可以都导电;也可以一个固定孔导电,另一个固定孔不导电。
优选地,第一插接段41和第二插接段42插入两个固定孔内,即使其中一个固定孔不导电,另一个固定孔也能够继续导电,保证良好的电联接。
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固定孔分别为第一导电插孔21和第二导电插孔22,第一导电插孔21和第二导电插孔22间隔设置于线路板2上,第一插接段41导电插设于第一导电插孔21内,第二插接段42导电插设于第二导电插孔22内。
进一步地,接线器还包括安装柱31,安装柱设置于绝缘外壳1内,扭簧的螺旋段43套接于安装柱31上,安装柱31与接线端子3电联接。通过增设安装柱31,不仅便于装配扭簧的螺旋段43,而且使扭簧的螺旋段43通过安装柱与接线端子3电联接。
进一步地,安装柱31与接线端子3为一体化结构,提高了接线端子3整体的结构强度,而且一体化的安装柱31与接线端子3,减少制造加工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简而言之,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接线器,将弹性导电件4的螺旋段43安装到接线端子3的安装柱31上,将第一插接段41安装到线路板2的第一导电插孔21内,然后转动弹性导电件4的第二插接段42,使第二插接段42插入线路板2的第二导电插孔22内,在弹性导电件4自身扭力的作用下,使弹性导电件4的插接段与线路板2之间稳固连接;采用弹性导电件4取代导线锡焊的方式,一方面简化的接线器内部零件之间的装配工序,提升装配效率;另一方面利用弹性导电件4的扭力,保证接线端子3与线路板2之间电路导通。
如图3结合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接线端子3和弹性导电件4设置有两组,分别位于线路板2的左右两侧。其中,在线路板2的左侧设置有一组第一导电插孔21和第二导电插孔22,在线路板2的右侧设置有另一组第一导电插孔21和第二导电插孔22。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接线端子3还包括呈直角相连地第一折弯部32和第二折弯部33,第一折弯部32远离第二折弯部33的一端设有安装柱31,第二折弯部33靠近第一折弯部32的一端设有避让缺口332,第二插接段42穿设避让缺口332。示例性地,接线端子3采用金属铜制成,通过在第二折弯部33上设置避让缺口332,便于第二插接段42通过第二折弯部33,避免第二插接段42与第二折弯部33发生结构干涉。示例性地,第二折弯部33设置有两个避让缺口332,第一折弯部32位于两个避让缺口332之间。在第二折弯部33上设置有螺纹孔331,便于安装接线螺钉6。
进一步地,绝缘外壳1内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1和第二安装槽12,线路板2安装于第一安装槽11内,接线端子3的第二折弯部33安装于第二安装槽12内,且接线端子3的第一折弯部32延伸设置于第一安装槽11内。通过增设第一安装槽11和第二安装槽12,便于限定线路板2和接线端子3在绝缘外壳1内的位置。可以理解地,可以采用粘接、螺纹连接或卡接等方式,将线路板2和接线端子3分别对应安装到第一安装槽11和第二安装槽12内。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槽11的槽底凹设有限位槽111,安装柱31的末端插设于限位槽111内。通过在绝缘外壳1内增设限位槽111,一方面使安装柱31的末端伸入限位槽111内,限定安装柱31以及线路板2的位置;另一方面,绝缘外壳1的内壁能够阻挡弹性导电件4沿安装柱31的轴线方向移动,便于使弹性导电件4始终位于安装柱31上。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槽11相对两侧的内壁面设有第一限位台阶面112,线路板2相对两侧的边缘设有第二限位台阶面23,第一限位台阶面112与第二限位台阶面23贴合。通过增设限位台阶面,便于限定线路板2在第一安装槽11内的位置。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安装槽11的内壁面上方设置有两个第一限位台阶面112,在第一安装槽11的内壁面下方设置有两个第一限位台阶面112;在线路板2的外壁面上方设置有两个第二限位台阶面23,在线路板2的外壁面下方设置有两个第二限位台阶面23。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使用要求,增设限位台阶面的数量,在此不做过多限制。
进一步地,绝缘外壳1的相对两侧壁设有接线孔13,绝缘外壳1的底部设有拧紧孔14,接线螺钉6旋拧于接线端子的第二折弯部33,且拧紧孔14与接线螺钉6同轴线设置。当需要从接线孔13引入正负极导线时,采用改锥穿过拧紧孔14与接线螺钉6抵接,便于快速拧紧或拧送接线螺钉6。更进一步地,绝缘外壳1内设有避让槽162,接线螺钉6的螺杆段延伸设置于避让槽162内。当需要外接正负极导线时,将接线螺钉6的螺杆段拧出避让槽162,插入正负极导线后,再将接线螺钉6的螺杆段拧入避让槽162内。
进一步地,接线器还包括发光件5,绝缘外壳1的顶部设置于第三安装槽15,发光件5的发光端穿设绝缘外壳1的第三安装槽15且外露于绝缘外壳1,且发光件5的接线端与线路板2电连接。当线路板2的左右两侧均接入导线通电时,发光件5露出绝缘外壳1的发光端发光,用于指示电路通路。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绝缘外壳1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绝缘防护壳16和第二绝缘防护壳17,第一绝缘防护壳16和第二绝缘防护壳17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线路板2和接线端子3的容置腔。采用第一绝缘防护壳16和第二绝缘防护壳17拼合组成绝缘外壳1的方式,便于将元器件安装到连接器内部。
进一步地,如图2结合图4所示,第一绝缘防护壳16朝向第二绝缘防护壳17的端面设有凸起部18和凹陷部19中的一种,第二绝缘防护壳17朝向第一绝缘防护壳16的端面设有凹陷部19和凸起部18中的另一种,凸起部18插接于凹陷部19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防护壳16和第二绝缘防护壳17的结构完全相同,第一绝缘防护壳16朝向第二绝缘防护壳17的端面设有凸起部18和凹陷部19,第二绝缘防护壳17朝向第一绝缘防护壳16的端面设有对应的凹陷部19和凸起部18,凸起部18插接于对应的凹陷部19内。通过增设凸起部18和凹陷部19,便于提高第一绝缘防护壳16与第二绝缘防护壳17之间的连接力,保证第一绝缘防护壳16和第二绝缘防护壳17稳固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绝缘防护壳16的外侧壁设有第一卡扣部161,第二绝缘防护壳17的外侧壁设有第二卡扣部171,第一卡扣部161和第二卡扣部171用于与外部器件卡接。示例性地,第一绝缘防护壳16和第二绝缘防护壳17均为塑料件,通过增设第一卡扣部161和第二卡扣部171,外部器件上设置有对应的第一卡槽部和第二卡槽部,通过第一卡扣部161与第一卡槽部卡接,第二卡扣部171与第二卡槽部卡接,保证接线器与外部器件的连接稳固性。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接线器,包括绝缘外壳(1),以及用于接入外部电路的接线端子(3),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外壳(1)内设有线路板(2);
所述绝缘外壳(1)内设有弹性导电件(4),所述弹性导电件(4)实现所述接线端子(3)与所述线路板(2)的电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导电件(4)为扭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2)上设有固定孔,所述扭簧的第一插接段(41)插接于所述固定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的数量为2,所述扭簧的所述第一插接段(41)和第二插接段(42)与两个所述固定孔对应插接,且所述扭簧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固定孔与所述线路板(2)电联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柱(31),所述安装柱设置于所述绝缘外壳(1)内,所述扭簧的螺旋段(43)套接于所述安装柱(31)上,所述安装柱(31)与所述接线端子(3)电联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31)与所述接线端子(3)为一体化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3)还包括呈直角相连地第一折弯部(32)和第二折弯部(33),所述第一折弯部(32)远离所述第二折弯部(33)的一端设有所述安装柱(31),所述第二折弯部(33)靠近所述第一折弯部(32)的一端设有避让缺口(332),所述第二插接段(42)穿设所述避让缺口(33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1)内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1)和第二安装槽(12),所述线路板(2)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1)内,所述接线端子(3)的所述第二折弯部(33)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12)内,且所述接线端子(3)的所述第一折弯部(32)延伸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1)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1)的槽底凹设有限位槽(111),所述安装柱(31)的末端插设于所述限位槽(11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1)相对两侧的内壁面设有第一限位台阶面(112),所述线路板(2)相对两侧的边缘设有第二限位台阶面(23),所述第一限位台阶面(112)与第二限位台阶面(23)贴合。
CN202322034462.2U 2023-07-31 2023-07-31 接线器 Active CN2202093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34462.2U CN220209351U (zh) 2023-07-31 2023-07-31 接线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34462.2U CN220209351U (zh) 2023-07-31 2023-07-31 接线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09351U true CN220209351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48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34462.2U Active CN220209351U (zh) 2023-07-31 2023-07-31 接线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093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697858Y (zh) 电连接器
CN108321572B (zh) 电连接器
JP2005129275A (ja) コネクタ固定構造
CN107026337B (zh)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US6860743B2 (en) Adaptor assembly
CN2779650Y (zh) 电连接器
CN220209351U (zh) 接线器
CN101292398A (zh) 电接触元件
CN218731863U (zh) 连接器
CN215266735U (zh) 接线端子及电力电子设备
CN112103700B (zh) 一种数据中心母线硬连接接插装置
CN101989698B (zh) 电连接器
CN209882205U (zh) 接地结构及车用电器箱体
CN109950715B (zh) 防雷连接器组件
CN220857056U (zh) 一种连接器壳体、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8770312U (zh) 一种双面电子元件包胶防断插头
CN212542872U (zh) 一种带气体放电管的智能保护连接器
CN212725670U (zh) 一种拥有一体式折弯端子的多芯弯头连接器
CN221008859U (zh) 一种具有进出线结构的智能断路器
CN215989568U (zh) 电极帽及车载取电装置
CN210074215U (zh) 连接端子及连接器
JP2923468B2 (ja) カードリレー用コネクター
CN211088095U (zh) 行程开关
CN220456325U (zh) 一种断路器的线路板安装结构
CN219534893U (zh) 一种电源连接件、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