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47965U - 一种均匀换热的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均匀换热的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47965U
CN216347965U CN202122531857.4U CN202122531857U CN216347965U CN 216347965 U CN216347965 U CN 216347965U CN 202122531857 U CN202122531857 U CN 202122531857U CN 216347965 U CN216347965 U CN 2163479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heat exchanger
shell
heat exchange
cold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3185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Yafei Heat Exchange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Yafei Heat Exchange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Yafei Heat Exchange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Yafei Heat Exchange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3185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479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479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479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换热器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均匀换热的换热器,包括壳体,壳体右端的外围设置有法兰,壳体通过法兰、螺栓和螺母之间的相配合与管箱可拆卸连接在一起,管箱内设置有用于调节冷流体流量的活塞,活塞外围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活塞的轴向方向一致,且活塞的中央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活塞的长度方向一致;活塞、套管、弹簧和螺纹杆之间的相互配合,可选择性关闭上层和中层的热热管通道,便于调节冷流体流量,并加快冷流体换热进程;换热器壳体与管箱可拆卸连接在一起,换热管可从换热器内抽出,便于定时将换热管取下进行清洗,保证换热器的使用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均匀换热的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均匀换热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换热器行业涉及暖通、压力容器、中水处理设备,化工,石油等近30多种产业,相互形成产业链条。
现有换热器多为整体设计,对传热管进行拆卸清洗多有不便,且现有换热器内无法调节冷流体的流量大小,若减少冷流体的换热量,则相应的冷流体的换热速度也会随之下降,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为此需设计一种可调节冷流体流量且可加快冷流体换热速度的换热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均匀换热的换热器,旨在解决如何调节冷流体流量和加快冷流体换热过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均匀换热的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右端的外围设置有法兰,所述壳体通过所述法兰、螺栓和螺母之间的相配合与管箱可拆卸连接在一起,所述管箱内设置有用于调节冷流体流量的活塞,所述活塞外围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活塞的轴向方向一致,且所述活塞的中央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活塞的长度方向一致。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内均设置有若干个弹簧,所述弹簧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且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于套管内,所述套管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活塞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贯穿所述管箱的右侧,且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手柄。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部左侧设置有固定管板,所述壳体的内部右侧设置有浮头管板,所述固定管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孔洞,所述浮头管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孔洞相对应的第三孔洞。
优选的,所述固定管板和所述浮头管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个传热管,所述传热管的左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孔洞内,所述传热管的右端设置于所述第三孔洞内,所述传热管上间隔分布有若干个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孔洞,所述传热管贯穿于所述第一孔洞内。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部左壁与所述固定管板之间设置有分程隔板,所述分程隔板的上方,于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冷流体进口,且所述分程隔板的下方,于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冷流体出口。
优选的,靠近所述法兰处,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右侧设置有热流体进口,靠近所述冷流体出口,于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左侧设置有热流体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均匀换热的换热器,活塞、套管、弹簧和螺纹杆之间的相互配合,可选择性关闭上层和中层的热热管通道,便于调节冷流体流量,并加快冷流体换热进程;
换热器壳体与管箱可拆卸连接在一起,换热管可从换热器内抽出,便于定时将换热管取下进行清洗,保证换热器的使用安全性;
热流体在换热器壳体内与传热管充分接触,可保证与冷流体之间的换热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折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浮头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分程隔板;3、冷流体进口;4、冷流体出口;5、固定管板;6、传热管;7、热流体进口;8、热流体出口;9、折流板;10、法兰;11、螺栓;12、螺母;13、活塞;14、套管;15、弹簧;16、螺纹杆;17、手柄;18、管箱;19、浮头管板;20、第一孔洞;21、第二孔洞;22、第一凹槽;23、第二凹槽;24、第三孔洞。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均匀换热的换热器,包括壳体1,壳体1右端的外围设置有法兰10,壳体1通过法兰10、螺栓11和螺母12之间的相配合与管箱18可拆卸连接在一起,管箱18内设置有用于调节冷流体流量的活塞13,活塞13外围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第一凹槽22,第一凹槽22的长度方向与活塞13的轴向方向一致,且活塞13的中央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凹槽23,第二凹槽23的长度方向与活塞13的长度方向一致。
壳体1的材质可采用钢或不锈钢,需最大限度地减小壳体1与折流板9之间的间隙,减小旁通流,确保最佳的换热效果;螺栓11和螺母12相互配合,将换热器壳体1与管箱18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活塞13紧密地贴合于管箱18的内壁,以保证冷流体不会流入螺纹杆16所在的空间内。
进一步,第一凹槽22内均设置有若干个弹簧15,弹簧15固定连接于第一凹槽22的底部,且弹簧15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于套管14内,套管14滑动设置于第一凹槽22内。
套管14的形状设计根据上层的传热管6的分布情况设计,以保证套管14可以关闭上层的传热管6的通道;第二凹槽23的形状设计根据中层的传热管6的分布设计,以保证活塞13能够关闭中层的传热管6的通道,且不会堵塞下层的传热管6的通道。
具体的是,活塞1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6,螺纹杆16贯穿管箱18的右侧,且螺纹杆16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手柄17。
螺纹杆16螺纹连接于管箱18的右表面,旋转螺纹杆16,可保证活塞13在管箱18内左右移动;手柄17的设置,便于转动螺纹杆16。
通常,壳体1的内部左侧设置有固定管板5,壳体1的内部右侧设置有浮头管板19,固定管板5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孔洞21,浮头管板19上开设有与第二孔洞21相对应的第三孔洞24。
另外,固定管板5和浮头管板19之间设置有若干个传热管6,传热管6的左端设置于第二孔洞21内,传热管6的右端设置于第三孔洞24内,传热管6上间隔分布有若干个折流板9,折流板9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孔洞20,传热管6贯穿于第一孔洞20内。
固定管板5的设置,在支撑传热管6的同时,保证热流体不会流入分程隔板2所在的空间;浮头管板19的设置,在支撑传热管6的同时,保证热流体不会流入管箱18内,造成热流体与冷流体混合;
折流板9分别固定于壳体1内部的上、下内壁,对传热管6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对热流体起到引流作用,可保证热流体与传热管6之间充分接触,最大程度的保证换热效果;在制造折流板9时,需保证最大限度地减小第一孔洞20与传热管6之间的间隙,以确保壳体1内热流体的高效流动,并可通过优化设计确定折流板9的切开率和间距。
此外,壳体1的内部左壁与固定管板5之间设置有分程隔板2,分程隔板2的上方,于壳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冷流体进口3,且分程隔板2的下方,于壳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冷流体出口4。
进一步,靠近法兰10处,于壳体1的上表面右侧设置有热流体进口7,靠近冷流体出口4,于壳体1的下表面左侧设置有热流体出口8。
分程隔板2的设置,保证冷流体两次通过传热管6与热流体接触,提高换热效果;热流体从热流体进口7进入壳体1内,在折流板9的引导下,与传热管6充分接触后,从热流体出口8流出壳体1;冷流体从冷流体进口3进入分程隔板2的上层空间,流入上部分的传热管6,并与热流体进行第一次换热,然后流入管箱18内,再进入下部分的传热管6内,并与热流体进行第二次换热后,到达分程隔板2的下层空间,最后从冷流体出口4流出壳体1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冷流体与热流体的换热过程如下:
冷流体从冷流体进口3进入分程隔板2的上层空间,流入上部分的传热管6,并与热流体进行第一次换热,然后流入管箱18内,再进入下部分的传热管6内,并与热流体进行第二次换热后,到达分程隔板2的下层空间,最后从冷流体出口4流出壳体1内;热流体从热流体进口7进入壳体1内,在折流板9的引导下,与传热管6充分接触后,从热流体出口8流出壳体1。
调节冷流体流量过程如下:
转动手柄17,螺纹杆16随之旋转,活塞13在管箱18内向左移动,通过弹簧15带动套管14向左移动,待套管14移动并接触到浮头管板19上的传热管6时,由于套管14堵住了传热管6的通道,上层的传热管6通道关闭,第一次减少冷流体的流量;继续旋转螺纹杆16,活塞13继续向左移动,活塞13对弹簧15进行压缩,直至活塞13接触到传热管6,将中层的传热管6通道关闭,进一步减少冷流体的流量;冷流体的流动通道减少,冷流体的流动速度随之加快,换热过程也随之加快。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均匀换热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右端的外围设置有法兰(10),所述壳体(1)通过所述法兰(10)、螺栓(11)和螺母(12)之间的相配合与管箱(18)可拆卸连接在一起,所述管箱(18)内设置有用于调节冷流体流量的活塞(13),所述活塞(13)外围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第一凹槽(22),所述第一凹槽(2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活塞(13)的轴向方向一致,且所述活塞(13)的中央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凹槽(23),所述第二凹槽(2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活塞(13)的长度方向一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均匀换热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22)内均设置有若干个弹簧(15),所述弹簧(15)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凹槽(22)的底部,且所述弹簧(15)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于套管(14)内,所述套管(14)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2)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均匀换热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1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6),所述螺纹杆(16)贯穿所述管箱(18)的右侧,且所述螺纹杆(16)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手柄(1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均匀换热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左侧设置有固定管板(5),所述壳体(1)的内部右侧设置有浮头管板(19),所述固定管板(5)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孔洞(21),所述浮头管板(19)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孔洞(21)相对应的第三孔洞(2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均匀换热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板(5)和所述浮头管板(19)之间设置有若干个传热管(6),所述传热管(6)的左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孔洞(21)内,所述传热管(6)的右端设置于所述第三孔洞(24)内,所述传热管(6)上间隔分布有若干个折流板(9),所述折流板(9)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孔洞(20),所述传热管(6)贯穿于所述第一孔洞(20)内。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均匀换热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左壁与所述固定管板(5)之间设置有分程隔板(2),所述分程隔板(2)的上方,于所述壳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冷流体进口(3),且所述分程隔板(2)的下方,于所述壳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冷流体出口(4)。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均匀换热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法兰(10)处,于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右侧设置有热流体进口(7),靠近所述冷流体出口(4),于所述壳体(1)的下表面左侧设置有热流体出口(8)。
CN202122531857.4U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均匀换热的换热器 Active CN2163479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31857.4U CN216347965U (zh)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均匀换热的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31857.4U CN216347965U (zh)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均匀换热的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47965U true CN216347965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78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31857.4U Active CN216347965U (zh)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均匀换热的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479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32861U (zh) 一种螺旋型夹套式复合换热器
CN216347965U (zh) 一种均匀换热的换热器
CN218821800U (zh) 一种换热器组件
CN105202951A (zh) 一种浮头式换热器装置
CN215295907U (zh) 一种耐腐蚀的换热器
CN209926938U (zh) 一种换热装置
CN210980933U (zh) 热交换装置
CN210036401U (zh) 一种折流板组件
CN210036400U (zh) 一种折流板与纵向隔板的安装结构
CN212227801U (zh) 一种热交换式冷却水控温器
CN113294944A (zh) 一种冷凝器
CN221325178U (zh) 一种具有防堵塞功能的换热器
CN209147793U (zh) 一种适用于化工生产时的高温液体冷却的换热器
CN200979168Y (zh) 多水道滚筒式冷渣器
CN219265058U (zh) 一种塔式高效换热器
CN214407133U (zh) 一种新型换热器
CN201081599Y (zh) 组合式折流杆旋流管换热器
CN2297701Y (zh) 针肋管列文式换热器
CN212620296U (zh) 一种新型可拆板式换热器
CN213179540U (zh) 一种机油用复合式换热器
CN211782892U (zh) 一种换热器
CN207635915U (zh) 一种多管程管式换热装置
CN215810338U (zh) 一种螺栓板式换热器
CN212158223U (zh) 一种带有排气功能的换热器
CN211903838U (zh) 一种余热回收型制药设备用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