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47014U - 面板部件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面板部件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47014U
CN216347014U CN202122963902.3U CN202122963902U CN216347014U CN 216347014 U CN216347014 U CN 216347014U CN 202122963902 U CN202122963902 U CN 202122963902U CN 216347014 U CN216347014 U CN 2163470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panel
bracket
component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6390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忠桦
张子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6390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470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470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470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面板部件和空调器,所述面板部件包括:面板支架,所述面板支架设有第一定位部和第一磁吸部;面板组件,所述面板组件设有第二定位部和第二磁吸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正对且定位配合,所述第一磁吸部与所述第二磁吸部吸合相连。本实用新型的面板部件,可将面板组件采用先定位后吸合的方式固定安装于面板支架,不需采用单独的连接件如螺栓等进行连接,不仅降低了安装成本,且在具体安装时只需靠近扣合即可,操作简单,安装过程方便易实现。这样,在需要对面板部件内侧的耗材进行更换和维修时,能够实现面板组件的快速拆装和更换,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面板部件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面板部件和具有该面板部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的面板部件多包括面板支架、面板以及衬板等,且面板和衬板多为固定连接。相关技术中,衬板和面板支架的连接方式较为复杂,且需要增设单独的连接件,拆卸不方便,后期更换难度较大,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面板部件,该面板部件的面板组件和面板支架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高效,利于实现快速拆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板部件,包括:面板支架,所述面板支架设有第一定位部和第一磁吸部;面板组件,所述面板组件设有第二定位部和第二磁吸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正对且定位配合,所述第一磁吸部与所述第二磁吸部吸合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板部件,可将面板组件采用先定位后吸合的方式固定安装于面板支架,不需采用单独的连接件如螺栓等进行连接,不仅降低了安装成本,且在具体安装时只需靠近扣合即可,操作简单,安装过程方便易实现。这样,在需要对面板部件内侧的耗材进行更换和维修时,能够实现面板组件的快速拆装和更换,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面板部件,所述面板支架包括前支架和后支架,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一磁吸部设于所述前支架;所述面板组件包括面板和衬板,所述第二定位部和所述第二磁吸部设于所述衬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板部件,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中的一个构造为定位销,且另一个构造为定位孔;或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中的一个构造为定位凸台,且另一个构造为定位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板部件,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为一一对应的多组;至少一组的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中的一个构造为定位销且另一个构造为定位孔,至少一组的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中的一个构造为定位凸台且另一个构造为定位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板部件,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定位部和多个所述第二定位部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第一定位部沿竖向和/或横向间隔开分布于所述面板支架,多个所述第二定位部沿竖向和/或横向间隔开分布于所述面板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板部件,所述第一磁吸部和所述第二磁吸部中的一个构造为磁铁,且另一个构造为铁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板部件,所述第一磁吸部和所述第二磁吸部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磁吸部和多个所述第二磁吸部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第一磁吸部沿竖向和/或横向间隔开分布于所述面板支架,多个所述第二磁吸部沿竖向和/或横向间隔开分布于所述面板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板部件,所述面板组件设有扣手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板部件,所述扣手位为至少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面板组件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面板部件。
所述空调器和上述的面板部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主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另一个视角);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爆炸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面板支架的爆炸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面板组件的爆炸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面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顶盖组件与面板支架的装配过程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100,
面板部件10,
面板支架11,前支架111,前侧避让孔1111,后支架112,后侧避让孔1121,第一定位部113,第一磁吸部114,氛围灯115,装饰盖116,面板组件12,面板121,衬板122,第二定位部123,第二磁吸部124,
上面板部件21,顶盖组件22,外箱底板部件23,底盘部件24,蒸发器部件25,出风框部件26,风道部件27,即插即用部件28,新风部件2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板部件10,该面板部件10的面板支架11和面板组件12可采用先定位后吸合的方式实现连接固定,不需采用单独的连接件如螺栓等进行连接,不仅降低了安装成本,且在具体安装时只需靠近扣合即可,操作简单,安装过程方便易实现。这样,在需要对面板部件10内侧的耗材进行更换和维修时,能够实现面板组件12的快速拆装和更换,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图3所示,空调器100包括顶盖组件22、上面板部件21、下面板部件、外箱底板部件23和底盘部件24,其中,上面板部件21、下面板部件均安装于外箱底板部件23的前侧以与外箱底板组件限定出空调器100的内部空间,上面板部件21和下面板部件沿上下方向间隔开分布于空调器100的前侧,顶盖组件22位于空调器100的顶部,底盘部件24位于空调器100的底部,即顶盖组件22和底盘部件24分别位于空调器100的上下两端实现相对分布。
以及,如图4所示,上面板部件21的后侧设有出风框部件26和风道部件27,同时,在风道部件27和外箱底板部件23之间设有蒸发器部件25,且在蒸发器部件25的下方安装有即插即用部件28和新风部件29。其中,本实用新型中的面板部件10适于安装于空调器100的新风部件29的前侧,换言之,本实用新型中的面板部件10可作为空调器100的下面板部件,以在新风部件29的前侧起到装饰和遮挡保护的作用。
如图1-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板组件12包括面板支架11和面板组件12。
其中,面板支架11构造为框架结构,且面板支架11用于为面板组件12提供安装支撑,且在具体设计时,面板支架11可固定安装于底盘部件24,且面板支架11的后侧可与新风部件29相连,在将面板组件12固定安装于面板支架11。需要说明的是,新风部件29内构造有新风流道和位于新风流道内的滤网耗材,滤网耗材用于对新风流道内的气流进行过滤,以消除或减少新风流道内的杂质,保证新风流道内的气流流向室内空间时处于干净、清新的状态。
面板组件12安装于面板支架11,且在具体安装时,面板支架11位于新风部件29的前侧,且面板组件12位于面板支架11的前侧,其中,面板支架11构造为中空结构,即面板支架11中部形成有避让空间。面板组件12在安装于安装面板支架11之前,用户可从面板支架11的前侧将手或其他工具通过避让空间伸至新风部件29处,以用于对新风部件29上的滤网耗材进行拆卸和安装,且在安装或拆卸完成之后,可将面板组件12安装于面板支架11上,以通过面板组件12对面板支架11的避让空间以及位于内部的新风部件29进行遮挡。
其中,面板支架11设有用于与面板组件12定位配合的第一定位部113,面板组件12设有用于与面板支架11定位配合的第二定位部123,以在具体安装时,将第一定位部113和第二定位部123进行定位配合。这样,在将面板组件12与面板支架11进行安装固定时,可先通过第一定位部113和第二定位部123进行定位,实现面板组件12安装位置的对准,避免出现安装错位和固定位置对不准的情况,从而利于提高面板组件12和面板支架11之间的定位准确度,提高安装效率。
同时,面板支架11设有用于与面板组件12吸合固定的第一磁吸部114,且面板组件12设有用于与面板支架11吸合固定的第二磁吸部124,以在具体安装时,先将第一定位部113和第二定位部123进行定位配合,且在面板组件12和面板支架11的定位完成之后,第一磁吸部114和第二磁吸部124在磁力吸合的作用下实现吸合固定,实现面板组件12在面板支架11上的固定连接。由此,简化了面板组件12和该面板支架11之间的连接结构,不需单独设置额外的连接件,利于降低连接结构的设置成本,且在具体操作时,将面板组件12与面板支架11对准朝靠近彼此的方向运动即可,操作过程简单。其中,通过磁性结构的配合使用,利于提高降低定位难度,可通过磁性结构的自动吸合作用实现定位的自动调校,更利于提高安装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板部件10,可将面板组件12采用先定位后吸合的方式固定安装于面板支架11,不需采用单独的连接件如螺栓等进行连接,不仅降低了安装成本,且在具体安装时只需靠近扣合即可,操作简单,安装过程方便易实现。这样,在需要对面板部件10内侧的耗材进行更换和维修时,能够实现面板组件12的快速拆装和更换,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面板支架11包括可拆卸地相连的前支架111和后支架112,其中,前支架111和后支架112沿前后方向依次相连,即前支架111位于后支架112的前侧。如图5所示,前支架111设有前侧避让孔1111,后支架112设有后侧避让孔1121,且前侧避让孔1111和后侧避让孔1121正对分布,在具体安装时,可将后支架112的底部与底盘部件24固定相连,且将后支架112的后侧与新风部件29相连,再将前支架111安装于后支架112的前侧,如二者可通过连接螺栓相连,或者通过卡接结构相连,最后将面板组件12安装于前支架111的前侧,以用于对前支架111、后支架112以及内部的新风部件29进行遮挡。且如图5所示,在前支架111和后支架112之间设有氛围灯115,且在前支架111处设有装饰盖116。
其中,第一定位部113和第一磁吸部114均设于前支架111,且二者均位于前支架111的前侧面,以在将面板组件12安装于面板支架11时,能够首先与第一定位部113和第一磁吸部114接触配合,利于快速定位和吸合固定。且在具体设置时,可将第一定位部113和第一磁吸部114在前支架111的前侧面的上下方向和/或左右方向间隔开设置,利于实现定位和吸合的双重作用。
面板组件12包括面板121和衬板122,其中,衬板122用于与前支架111相连,且面板121安装于衬板122的前侧以用于在衬板122的前侧起到遮挡、保护的作用。且附图6所示,面板121的前侧面构造为光滑面,衬板122的前侧面形成安装区域,且在面板121安装于衬板122之后可与衬板122锲合形成完整的面板组件12,以共同安装于前支架111,实现面板组件12和面板支架11的固定连接。
第二定位部123和第二磁吸部124均设于衬板122,且二者均位于衬板122的后侧面,以在面板组件12安装于面板支架11时,前支架111能够首先与第二定位部123和第二磁吸部124接触配合,利于实现快速定位和吸合固定,且在具体设计时,可将第二定位部123和第二磁吸部124在前支架111的前侧面的上下方向和/或左右方向间隔开设置,利于实现定位和吸合的双重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第一定位部113构造为定位销,且将第二定位部123构造为定位孔,以使前支架111上的定位销伸至衬板122的定位孔内,实现二者的插接定位;或者将第二定位部123构造为定位销,且将第一定位部113构造为定位孔,以使衬板122上的定位销伸至前支架111的定位孔内,实现二者的插接定位,定位结构简单,且配合形式灵活可选,成型难度较低,利于实现快速定位。
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将第一定位部113构造为定位凸台,且将第二定位部123构造为定位口,以使前支架111上的定位凸台伸至衬板122的定位口内,实现二者的插接定位;或者将第二定位部123构造为定位凸台,且将第一定位部113构造为定位口,以使衬板122上的定位凸台伸至前支架111的定位口内,实现二者的插接定位,定位结构简单,且配合形式灵活可选,成型难度较低,利于实现快速定位。
由此,本实用新型中的定位结构即可采用定位销和定位孔的配合形式,也可采用定位凸台和定位口的配合形式,设计方式灵活,利于满足不同情况下的设计需求,降低设计和成型的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13为多个,且第二定位部123为多个,以使多个第一定位部113和多个第二定位部123一一对应形成多组定位配合结构。
其中,在多组定位配合结构中,至少一组的第一定位部113和第二定位部123中的一个构造为定位销,且另一个构造为定位孔,即在至少一组定位配合结构中,可将第一定位部113构造为定位销,且将第二定位部123构造为定位,或者将第一定位部113构造为定位孔,且将第二定位部123构造为定位销。
以及,在多组定位配合结构中,至少一组的第一定位部113和第二定位部123中的一个构造为定位凸台,且另一个构造为定位口,即在至少一组定位配合结构中,可将第一定位部113构造为定位凸台,且将第二定位部123构造为定位,或者将第一定位部113构造为定位口,且将第二定位部123构造为定位凸台。
这样,在具体设计时,可将多组定位配合结构的设计形式不同,以丰富面板组件12和面板支架11之间定位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以在其中一种定位配合结构失效时,可通过其他类型的定位配合结构实现定位作用,保证定位作用的可靠和稳定。具体地,如面板组件12和面板支架11通过六组定位配合实现定位作用,且其中可将两组设计为定位销和定位孔的配合形式,并将另外四组设计为定位凸台和定位口的配合形式。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定位配合结构为多组,且可通过设置定位配合结构的位置和构造以实现面板组件12和面板支架11在不同方向上的定位作用。如图7所示,面板组件12设有7个第二定位部123,其中,位于最下方的两个第二定位部123可用于面板支架11实现沿上下方向的定位,位于最中间的两个第二定位部123和位于最上方靠近两侧的两个第二定位部123均可用于面板支架11沿前后方向的定位,且在位于最上方的两个第二定位部123之间的一个定位部可用于面板支架11沿左右方向的定位。且在具体设计时,可根据定位方向的需求,灵活地调整各个第二定位部123的具体结构,以满足实际的定位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13为多个,且第二定位部123为多个,即在具体设计时,二者均设置为多个,其中,多个第一定位部113和多个第二定位部123一一对应,这样,可使得面板组件12和面板支架11在多个位置处均能够实现定位配合,从而利于提高面板组件12定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到定位时防呆和防转的作用。
且在具体设计时,可将多个第一定位部113沿竖向间隔开分布于面板支架11,如第一定位部113为三个,且三个在面板支架11的上、中、下三个区域中依次分布,同时,多个第二定位部123沿竖向间隔开分布于面板组件12,如第二定位部123为三个,且三个第二定位部123在面板支架11的上、中、下三个区域依次分布。由此,可实现面板组件12和面板支架11在上、中、下三个区域中的定位配合,提高定位的准确性。
也可,将多个第一定位部113沿横向间隔开分布于面板支架11,如第一定位部113为三个,且三个在面板支架11的左、中、右三个区域中依次分布,同时,多个第二定位部123沿竖向间隔开分布于面板组件12,如第二定位部123为三个,且三个第二定位部123在面板支架11的左、中、右三个区域依次分布。由此,可实现面板组件12和面板支架11在左、中、右三个区域中的定位配合,提高定位的准确性。
或者,多个第一定位部113和多个第二定位部123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均有设置,从而利于更大范围的实现定位配合,提高定位准确性,可不同的定位配合结构可互为备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第一磁吸部114构造为磁铁,且将第二磁吸部124构造为铁片,在面板组件12安装于面板支架11时,将面板支架11的磁铁和面板组件12的铁片正对靠近,实现二者的磁吸固定;可将第二磁吸部124构造为磁铁,且将第一磁吸部114构造为铁片,在面板组件12安装于面板支架11时,将面板支架11的铁片和面板组件12的磁铁正对靠近,实现二者的磁吸固定,磁吸结构简单,且配合形式灵活可选,安装方便,利于实现稳定磁吸。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吸部114为多个,且第二磁吸部124为多个,即在具体设计时,二者均设置为多个,其中,多个第一磁吸部114和多个第二磁吸部124一一对应,这样,可使得面板组件12和面板支架11在多个位置处均能够实现吸合固定,从而利于提高面板组件12与面板支架11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面板组件12自动与面板支架11脱离。
且在具体设计时,可将多个第一磁吸部114沿竖向间隔开分布于面板支架11,如第一磁吸部114为三个,且三个在面板支架11的上、中、下三个区域中依次分布,同时,多个第二磁吸部124沿竖向间隔开分布于面板组件12,如第二磁吸部124为三个,且三个第二磁吸部124在面板支架11的上、中、下三个区域依次分布。由此,可实现面板组件12和面板支架11在上、中、下三个区域中的吸合固定,提高吸合的稳定性。
也可,将多个第一磁吸部114沿横向间隔开分布于面板支架11,如第一磁吸部114为三个,且三个在面板支架11的左、中、右三个区域中依次分布,同时,多个第二磁吸部124沿竖向间隔开分布于面板组件12,如第二磁吸部124为三个,且三个第二磁吸部124在面板支架11的左、中、右三个区域依次分布。由此,可实现面板组件12和面板支架11在左、中、右三个区域中的吸合固定,提高吸合的稳定性。
或者,多个第一磁吸部114和多个第二磁吸部124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均有设置,从而利于更大范围的实现吸合固定,提高吸合的稳定性,可不同的磁吸配合结构可互为备用。
且如图5所示,第一磁吸部114为四个,且四个第一磁吸部114呈四边形间隔开分布于面板支架11,同时,如图6所示,第二磁吸部124为四个,且四个第二磁吸部124呈四边形间隔开分布于面板组件12,从而使得四个第一磁吸部114和四个第二磁吸部124一一对应地吸合固定,保证面板组件12在面板支架11的安装稳定性。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面板组件12在具体安装于面板支架11,可将面板组件12的下端与面板支架11定位配合,在将面板组件12的上端相对于面板支架11转动,以在逐渐靠近的过程中,实现进一步地定位和吸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面板组件12设有扣手位,扣手位可设于面板121的侧边处,用户在需要打开面板组件12时,可将手伸至扣手位处,以对面板组件12进行拉动用力,从而使得面板组件12能够轻松地从面板支架11上拆下,拆卸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扣手位为至少两个,即扣手位可设置为两个,或者三个、四个甚至更多个,且至少两个扣手位间隔开分布于面板组件12的两侧,如在面板组件12的后部的左侧设有一个扣手位,同时在面板组件12的后部的右侧面还设有一个扣手位,这样用户在对面板组件12进行拆卸时,可将手伸至左侧的扣手位,也可伸至右侧的扣手位,均可实现对面板组件12的拆卸,当然在所需的拆卸力较大时,可将双手分别伸至左右两侧的扣手位,保证面板组件12能够有效地拆卸。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100,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面板部件10,可将面板组件12采用先定位后吸合的方式固定安装于面板支架11,不需采用单独的连接件如螺栓等进行连接,不仅降低了安装成本,且在具体安装时只需靠近扣合即可,操作简单,安装过程方便易实现。这样,在需要对面板部件10内侧的耗材进行更换和维修时,能够实现面板组件12的快速拆装和更换,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面板部件(10),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板支架(11),所述面板支架(11)设有第一定位部(113)和第一磁吸部(114);
面板组件(12),所述面板组件(12)设有第二定位部(123)和第二磁吸部(124),所述第一定位部(113)与所述第二定位部(123)正对且定位配合,所述第一磁吸部(114)与所述第二磁吸部(124)吸合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部件(10),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板支架(11)包括前支架(111)和后支架(112),所述第一定位部(113)和所述第一磁吸部(114)设于所述前支架(111);
所述面板组件(12)包括面板(121)和衬板(122),所述第二定位部(123)和所述第二磁吸部(124)设于所述衬板(1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部件(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部(113)和所述第二定位部(123)中的一个构造为定位销,且另一个构造为定位孔;
或所述第一定位部(113)和所述第二定位部(123)中的一个构造为定位凸台,且另一个构造为定位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部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113)和所述第二定位部(123)为一一对应的多组;
至少一组的所述第一定位部(113)和所述第二定位部(123)中的一个构造为定位销且另一个构造为定位孔,至少一组的所述第一定位部(113)和所述第二定位部(123)中的一个构造为定位凸台且另一个构造为定位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部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113)和所述第二定位部(123)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定位部(113)和多个所述第二定位部(123)一一对应;
多个所述第一定位部(113)沿竖向和/或横向间隔开分布于所述面板支架(11),多个所述第二定位部(123)沿竖向和/或横向间隔开分布于所述面板组件(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部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部(114)和所述第二磁吸部(124)中的一个构造为磁铁,且另一个构造为铁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部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部(114)和所述第二磁吸部(124)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磁吸部(114)和多个所述第二磁吸部(124)一一对应;
多个所述第一磁吸部(114)沿竖向和/或横向间隔开分布于所述面板支架(11),多个所述第二磁吸部(124)沿竖向和/或横向间隔开分布于所述面板组件(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部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组件(12)设有扣手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面板部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手位为至少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面板组件(12)的两侧。
10.一种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面板部件(10)。
CN202122963902.3U 2021-11-29 2021-11-29 面板部件和空调器 Active CN2163470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63902.3U CN216347014U (zh) 2021-11-29 2021-11-29 面板部件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63902.3U CN216347014U (zh) 2021-11-29 2021-11-29 面板部件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47014U true CN216347014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56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63902.3U Active CN216347014U (zh) 2021-11-29 2021-11-29 面板部件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470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66810B2 (en)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WO2018223503A1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6347014U (zh) 面板部件和空调器
JP3676547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16347015U (zh) 空调器
CN214791492U (zh) 出风框组件和空调器
CN107218715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2538021U (zh) 一种蜗壳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KR102646982B1 (ko) 실내기의 본체와 연결덕트의 조립 구조
CN209801739U (zh) 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KR101431750B1 (ko) 정화유닛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기
KR20030067262A (ko) 공기 조화기의 필터 장착구조
JP2004011941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6620031U (zh) 空调器
CN219674370U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器
KR100753448B1 (ko) 공기조화기
JPH07305889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エアフィルタ配置構造
CN210688461U (zh) 空调器的面板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8523657U (zh) 用于空调器的消毒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5112921U (zh) 空调进风面板组件和空调器
CN215637882U (zh) 电控盒、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JP7474542B1 (ja) エアコン室内機
CN210197477U (zh) 风管机及空调机组
KR101957164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설치판
CN213955619U (zh) 安装架、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