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38021U - 一种蜗壳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蜗壳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38021U
CN212538021U CN202020762901.5U CN202020762901U CN212538021U CN 212538021 U CN212538021 U CN 212538021U CN 202020762901 U CN202020762901 U CN 202020762901U CN 212538021 U CN212538021 U CN 2125380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ckle
mounting
plate
volute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6290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伟
李颖颖
黄坤鹏
王成
谢斌
范超
张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Ningbo Aux Intelligent Commercial Air Condition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Ningbo Aux Intelligent Commercial Air Condition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6290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380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380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380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蜗壳安装结构及空调器,其中,蜗壳安装结构包括隔板、蜗壳总成、顶盖板、弹扣机构和卡扣结构,所述蜗壳总成包括安装板和蜗壳,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隔板通过所述卡扣结构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顶盖板通过所述弹扣机构可拆卸连接,所述蜗壳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并位于所述安装板背离所述隔板的一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安装板,且隔板和顶盖板均与安装板可拆卸连接,加强了蜗壳总成在风管机内的稳固性,且提升了蜗壳总成与隔板及顶盖板之间拆卸或安装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一种蜗壳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蜗壳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例如风管机的空调器内的蜗壳一般设有多个,且多个蜗壳独立地装配在风管机的隔板、顶盖板或底盘上,在对蜗壳进行拆卸或安装时,需要单独地对每个蜗壳进行拆卸或安装,使得蜗壳的拆卸、安装工作变得复杂且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升蜗壳的拆卸、安装工作的便捷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蜗壳安装结构,包括隔板、蜗壳总成、顶盖板、弹扣机构和卡扣结构,所述蜗壳总成包括安装板和蜗壳,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隔板通过所述卡扣结构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顶盖板通过所述弹扣机构可拆卸连接,所述蜗壳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并位于所述安装板背离所述隔板的一侧。
由此,通过设置安装板,且隔板和顶盖板均与安装板可拆卸连接,加强了蜗壳总成在风管机内的稳固性,且提升了蜗壳总成与隔板及顶盖板之间拆卸或安装的便捷性;蜗壳安装在安装板上,使得在需要对蜗壳总成或换热器进行维护、清理时,只需将蜗壳总成的安装板从隔板上拆下,即可一并取出安装板和蜗壳,而无需将蜗壳总成的蜗壳逐个拆下,如此,使得蜗壳总成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从隔板上拆卸下来或作为一个整体安装到隔板上,方便了蜗壳总成的拆卸和安装,即提升了蜗壳的拆卸、安装工作的便捷性;另外,由于蜗壳的拆卸、安装工作的便捷性的提升,同时也方便了对风管机内的换热器进行清理。
可选地,所述弹扣机构包括安装座、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的弹扣、弹簧和按钮,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安装板一体成型,所述弹扣的一端与所述按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弹簧连接,所述弹簧远离于所述弹扣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连接;且所述顶盖板上设有限位孔,所述弹扣与所述限位孔卡接。
由此,顶盖板通过限位孔的孔壁对弹扣(蜗壳总成)起到限位作用,以阻挡蜗壳总成向前、向下以及向左右方向移动,提升了蜗壳总成与顶盖板连接时的稳固性。
可选地,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座本体和固定板,所述按钮穿过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弹扣连接,且所述按钮远离与所述弹扣连接的一端伸出所述固定板。
由此,固定板上设有适于按钮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第一通孔,按钮远离与弹扣连接的一端经第一通孔向前伸出固定板,以便于安装人员对按钮的按压操作,以及在安装人员撤去对按钮的按压力后按钮在弹簧作用下回复至按压前的位置;弹扣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呈柱状,其上套设有弹簧,安装座本体与弹簧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通孔,弹扣远离固定板的一端贯穿第二通孔设置,以便于弹扣在按钮受到按压时向后移动;如此,安装座通过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对弹扣进行沿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限位,以保证弹扣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时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按钮远离与所述弹扣连接的一端伸出所述固定板的伸出长度大于所述弹扣机构的装配行程。
由此,以避免安装人员在按压按钮时,按钮向后脱出第一通孔的情况发生,以避免增大蜗壳总成的装配难度,
可选地,所述顶盖板上还设有凸台,所述限位孔设置在所述凸台上。
由此,凸台设置在顶盖板,可以是朝向远离蜗壳的方向凸起,也可以是朝向蜗壳方向凸起,且凸台上设有限位孔,用于与弹扣卡接,以保证蜗壳总成与顶盖板连接时的稳固性。
可选地,所述凸台位于所述顶盖板朝向所述蜗壳总成的一侧。
由此,凸台优选为由顶盖板朝向蜗壳方向凸起,使得凸台背离蜗壳的一侧呈凹陷结构,弹扣卡入限位孔的一端位于该凹陷结构内;如此,通过设置凸台,一方面,使得凸台背离蜗壳的一侧的凹陷结构能够对弹扣卡入限位孔的一端进行保护,另一方面,使得在弹扣向上卡入限位孔后,弹扣不会凸出顶盖板远离蜗壳一侧的侧面,保证了顶盖板远离蜗壳一侧的侧面的平整,以便于风管机在室内的墙壁上的装配。
可选地,所述顶盖板上还设有连接板,所述凸台设置在连接板上。
由此,凸台与顶盖板之间设有连接板,凸台与连接板围成用于容纳弹扣卡入限位孔一端的空腔,以便于蜗壳总成与顶盖板通过凸台和连接板进行连接。
可选地,所述卡扣结构包括限位卡扣;所述限位卡扣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隔板上与所述限位卡扣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限位卡槽,和/或,所述限位卡扣设置在所述隔板上,所述安装板上与所述限位卡扣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限位所述卡槽;且所述限位卡扣与所述限位卡槽卡接。
由此,安装板与隔板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连接,安装板上的限位卡扣(限位卡槽)与隔板上相对应的限位卡槽(限位卡扣)卡接配合,以保证蜗壳总成与隔板连接时的稳定性以及拆卸、安装时的便捷性。基于弹扣与限位孔卡接配合,进一步提升了蜗壳总成在风管机内的稳固性。
可选地,所述卡扣结构还包括定位卡扣;所述定位卡扣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隔板上与所述定位卡扣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定位卡槽,和/或,所述定位卡扣设置在所述隔板上,所述安装板上与所述定位卡扣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所述定位卡槽;且所述定位卡扣与所述定位卡槽卡接。
由此,基于弹扣与限位孔卡接配合以及限位卡槽与限位卡扣卡接配合,定位卡扣与定位卡槽的卡接配合,进一步提升了蜗壳总成在风管机内的稳固性。
可选地,所述限位卡扣与所述限位卡槽的配合处,和/或,所述定位卡扣与所述定位卡槽的配合处设有叠边结构。
由此,隔板在叠边结构处的厚度大于隔板在其他处的厚度,以提升隔板在限位卡扣与限位卡槽的卡接配合处和/或定位卡扣与定位卡槽的卡接配合处的结构强度,从而提升蜗壳总成与隔板连接时的稳固性。
可选地,所述卡扣结构包括卡扣;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上端,所述隔板的上端设有定位槽,和/或,所述安装板的上端设有所述定位槽,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隔板的上端;且所述卡扣与所述定位槽卡接配合。
由此,安装板上设有卡扣和/或定位槽,隔板上设有定位槽和/或卡扣,且安装板上的卡扣(定位槽)与隔板上的定位槽(卡扣)相对应;通过设置卡扣和定位槽,在进一步保证了安装板与隔板之间连接的稳固性的同时,又方便了安装板与隔板之间的拆卸与安装。
可选地,所述安装板的下端设有安装孔,所述隔板的下端设有与所述安装孔相适配的配合孔,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隔板在所述安装孔和所述配合孔处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
由此,安装板与隔板之间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以保证安装板与隔板之间连接的稳固性,且便于安装板与隔板之间的拆分;安装孔设置在安装板的下端,配合孔的位置与安装孔的位置相对应,以避免安装孔设置在安装板的上端时,蜗壳等部件遮挡住安装孔而增加安装板与隔板之间的安装、拆卸难度。
可选地,所述隔板上设有所述定位槽,所述卡扣凸设在所述安装板朝向所述隔板一侧的侧面上,且所述卡扣与所述安装板围成插槽,所述插槽位于所述安装板上的槽壁与所述插槽位于所述卡扣上的槽壁之间的夹角介于45°至60°之间。
由此,在安装板安装在隔板上后,卡扣与定位槽的下槽壁抵接,在安装板与隔板通过紧固件连接后,隔板对安装板起到限位作用,以防止安装板在竖直方向发生位移,从而保证安装板与隔板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即保证蜗壳总成与隔板之间连接的稳固性;且插槽位于所述安装板上的槽壁与所述插槽位于所述卡扣上的槽壁之间的夹角α满足45°≤α≤60°,以保证卡扣向的上侧面对卡扣卡入定位槽起到导向作用,以便于提升蜗壳的拆卸、安装工作的便捷性,且使得在卡扣卡入定位槽后,隔板能够起到阻碍安装板向朝向或远离隔板的方向运动的作用,以加强安装板与隔板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可选地,所述卡扣与所述安装板连接的一端与所述定位槽的上槽壁之间具有间隙。
由此,在卡扣卡入定位槽后,定位槽的上槽壁与下槽壁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定位槽的下槽壁到卡扣与所述安装板连接的一端的最大垂直距离;如此,以便于卡扣在卡入定位槽时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使得不会由于定位槽的上槽壁与下槽壁之间的垂直距离过小而阻碍到卡扣的卡入,方便了卡扣与定位槽之间的卡接配合。
可选地,所述卡扣与所述安装板连接的一端与所述定位槽的所述上槽壁之间的间隙介于2mm至4mm之间。
由此,所述卡扣与所述安装板连接的一端与所述定位槽的所述上槽壁之间的间隙h1满足2mm≤h1≤4mm;以在提升安装板与隔板之间的安装及拆卸的便捷性,与保证从蜗壳吹到换热腔内的气流难以从卡扣与定位槽的上槽壁的间隙处回流到风机腔之间取得平衡。
可选地,所述卡扣远离与所述安装板连接的一端,到所述卡扣与所述隔板相接触的位置处的竖直距离介于3mm至5mm之间。
由此,由此,卡扣远离与所述安装板连接的一端到卡扣与所述隔板相接触的位置处的竖直距离h2满足3mm≤h2≤5mm;以使得在提升隔板与安装板之间拆卸与安装的便捷性的同时,又不会使得卡扣容易从定位槽脱出。
可选地,所述隔板包括一体成型的隔板本体和翻边,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隔板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隔板本体上设有用于与所述蜗壳的出风口相连通的开口,所述翻边围绕所述开口设置,且所述翻边朝向背离所述安装板的方向翻折。
由此,隔板的翻边围绕隔板本体上的开口设置,且翻边远离与隔板本体连接的一端朝向远离安装板的方向延伸,如此,翻边可对从蜗壳吹出的气流进行导向,使气流定向吹往换热器,以保证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且翻边的设置,加强了隔板的结构强度,从而提升了风管机壳体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所述翻边远离与所述隔板本体连接的一端到所述隔板本体的垂直距离介于3mm至5mm之间。
由此,翻边在隔板本体上的凸起高度h3满足3mm≤h3≤5mm,以保证翻边对气流的导向作用,且不会使得隔板的生产难度增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所述的蜗壳安装结构。
所述空调器与上述蜗壳安装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蜗壳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蜗壳安装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蜗壳总成和顶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蜗壳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蜗壳总成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蜗壳总成与隔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蜗壳总成和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蜗壳总成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蜗壳总成与顶盖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盖板另一种情况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蜗壳总成再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蜗壳总成和隔板另一种情况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蜗壳总成和隔板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蜗壳安装结构另一种情况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蜗壳总成另一种情况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蜗壳总成还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隔板;11-隔板本体;111-开口;112-定位槽;1121-上槽壁;1122-下槽壁;113-配合孔;12-翻边;13-折边;14-限位卡槽;15-定位卡槽;16-叠边结构;2-蜗壳总成;21-安装板;211-安装孔;22-蜗壳;221-上蜗壳;222-下蜗壳;24-插槽;3-顶盖板;31-限位卡槽;32-凸台;33-连接板;4-弹扣机构;41-安装座;411-安装座本体;4111-第二通孔;412-固定板;4121-第一通孔;42-弹扣;43-弹簧;44-按钮;5-卡扣结构;51-限位卡扣;52-定位卡扣;53-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高”、“低”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且本文中设置有坐标系XYZ,其中X轴的正向代表前方,X轴的反向代表后方,Y轴的正向代表右方,Y轴的反向代表左方,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结合图1、图2、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蜗壳安装结构,包括隔板1、蜗壳总成2、顶盖板3、弹扣机构4和卡扣结构5,蜗壳总成2包括安装板21和蜗壳22,安装板21与隔板1通过卡扣结构5可拆卸连接,安装板21与顶盖板3通过弹扣机构4可拆卸连接,蜗壳22设置在安装板21上,并位于安装板21背离隔板1的一侧。
风机组件应用于空调器,本实施例及后文均以风机组件应用于风管式空调机(即风管机)为例进行说明。风管机的壳体包括顶盖板3、底盘、左侧板和右侧板等面板(图中未示出),用于围成容纳风管机的换热器(图中未示出)和蜗壳安装结构等部件的容纳腔,以对换热器和蜗壳安装结构等部件起到保护作用,其中,顶盖板3位于图9中Z轴正向,底盘位于Z轴反向,左侧板位于Y轴反向,右侧板位于Y轴正向。蜗壳安装结构的隔板1设置在风管机的壳体内,用于支撑顶盖板3等面板,以提升风管机壳体的结构强度;且隔板1将风管机的用于容纳换热器和蜗壳安装结构等部件的容纳腔分隔为换热腔和风机腔,风管机的换热器设置在换热腔内,蜗壳总成2则设置在风机腔内。蜗壳总成2包括安装板21和蜗壳22,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是安装板21与蜗壳22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安装板21与蜗壳22一体成型。蜗壳总成2的蜗壳22通过安装板21与隔板1的隔板本体11(后文介绍)可拆卸连接,以保证蜗壳总成2在风管机内的稳定性,且提升了蜗壳总成2与隔板1之间拆卸或安装的便捷性,蜗壳22设置在安装板21背离隔板本体11一侧的侧面上(即蜗壳22设置在安装板21位于图9中X轴正向的侧面上);且安装板21还与顶盖板3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安装板21位于Z轴正向的一端设有弹扣机构4,安装板21与顶盖板3通过弹扣机构4可拆卸连接,如此,以进一步加强蜗壳总成2在风管机内的稳定性,且提升了蜗壳总成2与顶盖板3之间拆卸或安装的便捷性。蜗壳总成2与隔板1和顶盖板3之间的拆卸及安装的便捷性的提升,同时也方便了在蜗壳总成2拆下后对蜗壳总成2进行维护、清理或对换热器进行清洗;具体地,在将安装板21从隔板本体11及顶盖板3上拆下来时,安装在安装板21上的蜗壳22也一同被拆卸下来,并可从风管机的回风口取出,以便于在风管机外对蜗壳总成2进行维护、清理;蜗壳22朝向隔板本体11的一端设有出风口,隔板1上设有用于与蜗壳22的出风口相连通的开口11(后文详细介绍),在需要对风管机的换热器进行清洗时,可将安装板21和蜗壳22一起从隔板本体11上拆下来,然后将水枪从隔板本体11上的开口11伸入换热腔内,以对位于换热腔内的换热器进行清洗,从而确保风管机送出清新、优质的冷气或暖气;另一方面,由于风管机的蜗壳22通常设有多个,以保证风管机的出风量,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蜗壳总成2,使得多个蜗壳22与安装板21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多个蜗壳22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拆卸和安装,方便了蜗壳22在风管机的风机腔内的拆卸和安装,即提升了蜗壳22的拆卸、安装工作的便捷性。
通过设置安装板21,且隔板1和顶盖板3均与安装板21可拆卸连接,加强了蜗壳总成2在风管机内的稳固性,且提升了蜗壳总成2与隔板1及顶盖板3之间拆卸或安装的便捷性;蜗壳22安装在安装板21上,使得在需要对蜗壳总成2或换热器进行维护、清理时,只需将蜗壳总成2的安装板21从隔板1和顶盖板3上拆下,即可一并取出安装板21和蜗壳22,而无需将蜗壳总成2的蜗壳22逐个拆下,如此,使得蜗壳总成2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从隔板1上拆卸下来或作为一个整体安装到隔板1上,方便了蜗壳总成2的拆卸和安装,即提升了蜗壳22的拆卸、安装工作的便捷性;另外,由于蜗壳22的拆卸、安装工作的便捷性的提升,同时也方便了对风管机内的换热器进行清理。
可选地,结合图3-图5、图8、图9所示,弹扣机构4包括安装座41、设置在安装座41上的弹扣42、弹簧43和按钮44,安装座41与安装板21一体成型,弹扣42的一端与按钮44连接,另一端与弹簧43连接,弹簧43远离于弹扣42的一端与安装座41连接;且顶盖板3上设有限位孔31,弹扣42与限位孔31卡接。
安装座41位于安装板21左右(即图3中Y轴方向)两侧的上端(即安装板21位于Z轴正向的一端),以便于安装板21与顶盖板3连接;在X轴正向上,弹簧43、弹扣42、按钮44依次连接,在蜗壳总成2与顶盖板3进行装配时,安装人员先沿X轴反向按压按钮44使弹扣42向后移动,且使得弹簧43压缩,且此时施加给蜗壳总成2向上的力,使得弹扣42卡入顶盖板3上设置的限位孔31内,然后松开按钮44,弹簧43恢复形变(伸张),使得弹扣42与限位孔31的孔壁抵接,以完成蜗壳总成2与顶盖板3的装配;且弹扣42卡入限位孔31的一端呈勾状,在弹扣42与限位孔31卡接配合后,弹扣42卡入限位孔31的一端同时与顶盖板3背离蜗壳22一侧的侧面抵接;如此,顶盖板3通过限位孔31的孔壁对弹扣42(蜗壳总成2)起到限位作用,以阻挡蜗壳总成2向前(即图9中X轴正向)、向下(即图9中Z轴反向)以及向左右方向(即图9中Y轴方向)移动,提升了蜗壳总成2与顶盖板3连接时的稳固性。
进一步地,为使得弹扣42顺利卡入限位孔31内,安装板21需先与隔板1通过卡扣结构5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安装板21与隔板1贴靠后,安装板21可沿隔板1朝向安装板21一侧的侧面向上移动,从而便于弹扣42卡入限位孔31内,以完成蜗壳总成2与隔板1及顶盖板3的装配。
可选地,结合图3-图5、图8、图9所示,安装座41包括安装座本体411和固定板412,按钮44穿过固定板412与弹扣42连接,且按钮44远离与弹扣42连接的一端伸出固定板412。
固定板412上设有适于按钮44在前后方向(即图9中X轴方向)上移动的第一通孔4121,按钮44远离与弹扣42连接的一端经第一通孔4121向前伸出固定板412,以便于安装人员对按钮44的按压操作,以及在安装人员撤去对按钮44的按压力后按钮44在弹簧43作用下回复至按压前的位置;弹扣42远离固定板412的一端呈柱状,其上套设有弹簧43,安装座本体411与弹簧43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通孔4111,弹扣42远离固定板412的一端贯穿第二通孔4111设置,以便于弹扣42在按钮44受到按压时向后移动;如此,安装座41通过第一通孔4121与第二通孔4111对弹扣42进行沿上下方向(即图9中Z轴方向)和左右方向的限位,以保证弹扣42在前后方向(即图9中X轴方向)上移动时的稳定性;且安装座本体411呈L形或T形,以便于安装座本体411与固定板412相配合围成容纳弹扣42、弹簧43的区域,以对弹扣42、弹簧43进行保护,从而保证蜗壳总成2在风管机内的装配工作的顺利进行。
可选地,结合图9所示,按钮44远离与弹扣42连接的一端伸出固定板412的伸出长度大于弹扣机构4的装配行程。
弹扣机构4的装配行程L3为未按压按钮44时,弹扣42远离固定板412的一端到隔板1的垂直距离,也是弹扣42能够在X轴反向上移动的最大距离;按钮44远离与弹扣42连接的一端伸出固定板412的伸出长度L4为未按压按钮44时,按钮44远离弹扣42的一端到固定板412的垂直距离;优选为L4>L3;当L4<L3时,安装人员在按压按钮44时,按钮44容易沿X轴反向脱出第一通孔4121,导致增大蜗壳总成2的装配难度,因此,L4>L3,以保证弹扣机构4稳定工作。进一步地,优选为L4-L3≥3mm,如此,以保证安装人员在按压按钮44时,按钮44不会沿X轴反向陷进第一通孔4121内,从而避免安装人员无法触碰到按钮44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结合图8所示,弹簧43的极限压缩距离L1优选为大于按钮44的最大运动行程L2,其中,按钮44的最大运动行程L2为按钮44远离固定板412的一端到固定板412朝向安装板21一侧的侧面的垂直距离;如此,以避免L1<L2时,弹簧43容易在安装人员按压按钮44时极限压缩而损坏。
可选地,结合图3、图10所示,顶盖板3上还设有凸台32,限位孔31设置在凸台32上。
凸台32设置在顶盖板3,可以是朝向远离蜗壳22的方向凸起,也可以是朝向蜗壳22方向凸起,且凸台32上设有限位孔31,用于与弹扣42卡接,以保证蜗壳总成2与顶盖板3连接时的稳固性。基于弹扣42卡入限位孔31的一端呈勾状,在弹扣42与限位孔31卡接配合后,弹扣42卡入限位孔31的一端同时与凸台32背离蜗壳22一侧的侧面抵接。
进一步地,凸台32与顶盖板3之间可以是固定连接(例如一体成型、焊接等),凸台32与顶盖板3之间还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例如通过紧固件连接)。
可选地,结合图3、图10所示,凸台32位于顶盖板3朝向蜗壳总成2的一侧。
凸台32优选为由顶盖板3朝向蜗壳22方向凸起,使得凸台32背离蜗壳22的一侧呈凹陷结构,弹扣42卡入限位孔31的一端位于该凹陷结构内;如此,通过设置凸台32,一方面,使得凸台32背离蜗壳22的一侧的凹陷结构能够对弹扣42卡入限位孔31的一端进行保护,另一方面,使得在弹扣42向上卡入限位孔31后,弹扣42不会凸出顶盖板3远离蜗壳22一侧的侧面,保证了顶盖板3远离蜗壳22一侧的侧面的平整,以便于风管机在室内的墙壁上的装配。
可选地,结合图11所示,顶盖板3上还设有连接板33,凸台32设置在连接板33上。
凸台32与顶盖板3之间设有连接板33,连接板33背离蜗壳22一侧的传媒与顶盖板3连接,连接板33朝向蜗壳22一侧的侧面与凸台32连接;如此,凸台32与连接板33围成用于容纳弹扣42卡入限位孔31一端的空腔,以便于蜗壳总成2与顶盖板3通过凸台32和连接板33进行连接;当凸台32与顶盖板3一体成型时,需要对顶盖板3进行冲压、冲裁加工,会破坏顶盖板3的密封性与完整性,而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连接板33以连接凸台32与顶盖板3,保证了顶盖板3的密封性与完整性。
可选地,结合图6、图7所示,卡扣结构5包括限位卡扣51;限位卡扣51设置在安装板21上,隔板1上与限位卡扣51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限位卡槽14,和/或,限位卡扣51设置在隔板1上,安装板21上与限位卡扣51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限位卡槽14;且限位卡扣51与限位卡槽14卡接。
安装板21与隔板1通过卡扣结构5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是安装板21上设有限位卡扣51,隔板1上设有;又可以是安装板21上设有限位卡槽14,隔板1上设有限位卡扣51;还可以是安装板21上设有限位卡扣51和限位卡槽14,隔板1上同样设有限位卡扣51和限位卡槽14;且安装板21上的限位卡扣51(限位卡槽14)与隔板1上相对应的限位卡槽14(限位卡扣51)卡接配合,以保证蜗壳总成2与隔板1连接时的稳定性以及拆卸、安装时的便捷性。基于弹扣42与限位孔31卡接配合,限位卡槽14在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均大于限位卡扣51相对应的尺寸,以便于限位卡扣51顺利卡入限位卡槽14内,使得限位卡扣51在限位卡槽14内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从而便于弹扣42向上顺利卡入限位孔31内。为便于描述,下面以安装板21上设有限位卡扣51,隔板1上设有限位卡槽14为例进行说明,在限位卡扣51卡入限位卡槽14后,隔板1通过限位卡槽14的槽壁对限位卡扣51(电机总成)起到限位作用,以阻挡电机总成向下以及向前后方向移动,以保证限位卡扣51与限位卡槽14卡接配合后,弹扣42能够向上顺利卡入限位孔31内,且基于弹扣42与限位孔31卡接配合,限位卡槽14与限位卡扣51的卡接配合,进一步提升了蜗壳总成2在风管机内的稳固性;而且,相对于使用紧固件来连接蜗壳总成2与隔板1及顶盖板3,限位卡槽14与限位卡扣51的卡接配合以及弹扣42与限位孔31的卡接配合,极大地提升了蜗壳总成2与隔板1拆卸、安装时的便捷性。
可选地,结合图6、图7所示,卡扣结构5还包括定位卡扣52;定位卡扣52设置在安装板21上,隔板1上与定位卡扣52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定位卡槽15,和/或,定位卡扣52设置在隔板1上,安装板21上与定位卡扣52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定位卡槽15;且定位卡扣52与定位卡槽15卡接。
定位卡槽15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定位卡扣52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以便于弹扣42向上顺利卡入限位孔31内;区别于上述的限位卡扣51与限位卡槽14,定位卡槽15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等于或略大于定位卡扣52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为便于描述,下面以安装板21上设有定位卡扣52,隔板1上设有定位卡槽15为例进行说明,在定位卡扣52和定位卡槽15卡接配合后,隔板1通过定位卡槽15的槽壁对定位卡扣52(电机总成)起到限位作用和定位作用,以阻挡电机总成向下以及向前后方向、左右方向移动,且使得定位卡扣52与定位卡槽15卡接配合后,弹扣42在按钮44受到按压时能够直接与限位孔31对准,以便于弹扣42能够向上直接卡入限位孔31内;且基于弹扣42与限位孔31卡接配合以及限位卡槽14与限位卡扣51卡接配合,定位卡扣52与定位卡槽15的卡接配合,进一步提升了蜗壳总成2在风管机内的稳固性。
可选地,结合图12、图13所示,限位卡扣51与限位卡槽14的配合处,和/或,定位卡扣52与定位卡槽15的配合处设有叠边结构16。
为便于描述,下面以安装板21上设有定位卡扣52和限位卡扣51,隔板1上设有定位卡槽15和限位卡槽14为例进行说明,隔板1上设有叠边结构16,且叠边结构16位于限位卡扣51和/或定位卡扣52的上方,隔板1在叠边结构16处的厚度大于隔板1在其他处的厚度,其中,隔板1的厚度为隔板1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如此,以提升隔板1在限位卡扣51与限位卡槽14的卡接配合处和/或定位卡扣52与定位卡槽15的卡接配合处的结构强度,从而提升蜗壳总成2与隔板1连接时的稳固性。
可选地,结合图1、图2、图6、图9、图12、图16所示,安装板21与隔板1平行设置并相互贴合。
安装板21优选为与隔板1贴合设置,以使得安装板21与隔板1的接触面积足够大,从而保证安装板21与隔板1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具体地,安装板21与隔板1均呈板状,安装板21朝向隔板1一侧的侧面与隔板1朝向安装板21一侧的侧面平行设置,使得安装板21可拆卸连接在隔板1上后,安装板21与隔板1相互贴合。
可选地,结合图14-图16、图18所示,安装板21的下端设有安装孔211,隔板1的下端设有与安装孔211相适配的配合孔113,安装板21与隔板1在安装孔211和配合孔113处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
安装板21上设有安装孔211,隔板1与安装孔211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配合孔113,安装板21与隔板1通过在安装孔211和配合孔113中拧入紧固件(比如螺钉)以实现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安装孔211优选为设置在安装板21的下端(即安装板21位于图16中Z轴反向的一端)处,相应地,配合孔113设置在隔板1的下端(即隔板1位于Z轴反向的一端)处,如此,以便于在安装孔211和配合孔113中拧入紧固件以连接安装板21与隔板1,避免安装孔211设置在安装板21的上端时,蜗壳22等部件遮挡住安装孔211而增加安装板21与隔板1之间的安装、拆卸难度。通过紧固件来锁紧安装板21与隔板1之间的连接,从而保证了安装板21与隔板1之间连接的稳固性,且便于安装板21与隔板1之间的拆卸。进一步地,安装孔211和配合孔113均设有多个,以进一步保证安装板21与隔板1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可选地,结合图16-图20所示,卡扣结构5包括卡扣53;卡扣53设置在安装板21的上端,隔板1的上端设有定位槽112,和/或,安装板21的上端设有定位槽112,卡扣53设置在隔板1的上端;且卡扣53与定位槽112卡接配合。
基于安装板21的下端和隔板1的下端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安装板21的上端(即安装板21位于图16中Z轴正向的一端)和隔板1的上端(即隔板1位于Z轴正向的一端)通过卡扣53与定位槽112的卡接配合来实现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安装板21上设有卡扣53和/或定位槽112,隔板1上设有定位槽112和/或卡扣53,且安装板21上的卡扣53(定位槽112)与隔板1上的定位槽112(卡扣53)相对应;通过设置卡扣53和定位槽112,在进一步保证了安装板21与隔板1之间连接的稳固性的同时,又方便了安装板21与隔板1之间的拆卸与安装。而且,卡扣53和定位槽112位于安装孔211和配合孔113的上方(即Z轴正向),方便了安装板21与隔板1之间的拆卸与安装;具体地,风管机的底盘上设有回风口(图中未示出),回风口内设有适于拆卸的底板,在底板从底盘上拆下后,蜗壳总成2可从风机腔内向下(即Z轴反向)经回风口取出;当安装孔211和配合孔113设置在卡扣53和定位槽112的上方(即Z轴正向)时,蜗壳22等部件容易阻碍维护人员在安装孔211和配合孔113中拧入(拧出)紧固件,而且在安装孔211和配合孔113中拧入紧固件相对于卡扣53和定位槽112的卡接配合来说较为复杂,这样的设置会增加安装板21与隔板1之间的拆卸与安装的难度;因此,卡扣53和定位槽112位于安装孔211和配合孔113的上方的设置,方便了在安装板21与隔板1的下端通过向安装孔211和配合孔113中拧入紧固件来实现装配,提升了蜗壳22的拆卸、安装工作的便捷性。
可选地,结合图16-图20所示,隔板1上设有定位槽112,卡扣53凸设在安装板21朝向隔板1一侧的侧面上,且卡扣53与安装板21围成插槽24,插槽24位于安装板21上的槽壁与插槽24位于卡扣53上的槽壁之间的夹角介于°至0°之间。
定位槽112设置在隔板1上,呈贯穿隔板1的通孔状;在安装板21安装在隔板1上后,凸设在安装板21朝向隔板1一侧的侧面上的卡扣53卡入定位槽112并延伸到隔板1背离安装板21的一侧,且卡扣53与定位槽112的下槽壁1122(即定位槽112位于Z轴反向的槽壁)抵接,使得安装板21挂在隔板1上。在安装板21与隔板1通过紧固件连接后,隔板1对安装板21起到限位作用,以防止安装板21在竖直方向(即Z轴方向)发生位移,从而保证安装板21与隔板1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即保证蜗壳总成2与隔板1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进一步地,卡扣53呈板状结构,卡扣53与安装板21之间的夹角小于0°,使得卡扣53的上侧面(即卡扣53位于Z轴正向的侧面)呈倾斜设置,在卡扣53在卡入定位槽112时,卡扣53的上侧面可对卡扣53卡入定位槽112起到导向作用;卡扣53的下侧面(即卡扣53位于Z轴反向的侧面)与安装板21朝向隔板1一侧的侧面围成插槽24,在卡扣53卡入定位槽112后,隔板1的位于定位槽112处的部分则插入插槽24内,如此,使得隔板1阻碍安装板21沿前后方向(即图16中X轴方向)运动,进一步加强安装板21与隔板1之间连接的稳固性;且使得在卡扣53与定位槽112卡接后,蜗壳总成2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安装板21贴靠在隔板1上,方便了安装孔211与配合孔113之间的定位,提升了蜗壳22的拆卸、安装工作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插槽24位于安装板21上的槽壁与插槽24位于卡扣53上的槽壁之间的夹角α满足°≤α≤0°,而插槽24位于卡扣53上的槽壁也是卡扣53的上侧面;当α小于°时,卡扣53的上侧面与隔板1之间的夹角过小,使得卡扣53的上侧面难以对卡扣53卡入定位槽112起到导向作用,不利于卡扣53顺利卡入定位槽112;当α大于0°时,卡扣53的下侧面与隔板1之间的夹角过大,使得隔板1难以起到阻碍安装板21在前后方向上的运动,导致安装板21与隔板1之间的连接不够牢固;因此,α优选为满足°≤α≤0°,以保证卡扣53的上侧面对卡扣53卡入定位槽112起到导向作用,以便于提升蜗壳22的拆卸、安装工作的便捷性,且使得在卡扣53卡入定位槽112后,隔板1能够对安装板21起到限位作用,阻碍安装板21向朝向或远离隔板1的方向运动,以加强安装板21与隔板1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可选地,结合图14-图20所示,卡扣53与安装板21连接的一端与定位槽112的上槽壁1121之间具有间隙。
卡扣53与安装板21连接的一端与定位槽112的上槽壁1121(即定位槽112位于Z轴正向的槽壁)之间具有间隙,即在卡扣53卡入定位槽112后,定位槽112的上槽壁1121与下槽壁1122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定位槽112的下槽壁1122到卡扣53与安装板21连接的一端的最大垂直距离;如此,以便于卡扣53在卡入定位槽112时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避免因定位槽112的上槽壁1121与下槽壁1122之间的垂直距离过小,而阻碍到卡扣53卡入定位槽112的情况发生,方便了卡扣53与定位槽112之间的卡接配合。
可选地,结合图14-图20所示,卡扣53与安装板21连接的一端与定位槽112的上槽壁1121之间的间隙介于2mm至4mm之间。
卡扣53与安装板21连接的一端与定位槽112的上槽壁1121之间的间隙(也就是卡扣53与定位槽112的上槽壁1121之间的最小距离)h1满足2mm≤h1≤4mm;当h1大于4mm时,从蜗壳22吹到换热腔内的气流容易从卡扣53与定位槽112的上槽壁1121的间隙处回流到风机腔,而发生漏风情况;当h1小于2mm时,卡扣53与定位槽112的上槽壁1121的间隙过小,不易于卡扣53与定位槽112之间的卡接,导致安装板21与隔板1之间的安装及拆卸难度增加;因此,h1优选为满足2mm≤h1≤4mm,以在提升安装板21与隔板1之间的安装及拆卸的便捷性,与保证从蜗壳22吹到换热腔内的气流难以从卡扣53与定位槽112的上槽壁1121的间隙处回流到风机腔之间取得平衡。
可选地,结合图17、图19-图20所示,卡扣53远离与安装板21连接的一端,到卡扣53与隔板1相接触的位置处的竖直距离介于3mm至5mm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卡扣53卡入定位槽112后,安装板21挂在隔板1上,卡扣53与隔板1在定位槽112的下槽壁1122处相接触,故卡扣53与隔板1相接触的位置指的是定位槽112的下槽壁1122。而卡扣53远离与安装板21连接的一端(即卡扣53的下端,也是卡扣53位于Z轴反向的一端)到卡扣53与隔板1相接触的位置处的竖直距离,即为卡扣53的下端到定位槽112的下槽壁1122的垂直距离h2,且h2满足3mm≤h2≤5mm;当h2小于3mm时,卡扣53容易从定位槽112脱出,当h2大于5mm时,卡扣53装入定位槽112的安装行程过长,降低了安装板21与隔板1之间的安装效率,且使得卡扣53难以从定位槽112脱出,不便于安装板21与隔板1之间的拆卸;因此,h2优选为满足3mm≤h2≤5mm,以使得在提升隔板1与安装板21之间拆卸与安装的便捷性的同时,又不会使得卡扣53容易从定位槽112脱出。
可选地,结合图16、图20所示,隔板1包括一体成型的隔板本体11和翻边12,安装板21与隔板本体11可拆卸连接;隔板本体11上设有用于与蜗壳22的出风口相连通的开口11,翻边12围绕开口11设置,且翻边12朝向背离安装板21的方向翻折。
隔板1的翻边12呈环状,并围绕隔板本体11上的开口11设置,且翻边12远离与隔板本体11连接的一端朝向远离安装板21的方向(即X轴反向)延伸,也就是说,翻边12朝向风管机的换热器方向延伸,如此,翻边12可对从蜗壳22吹出的气流进行导向,防止气流经隔板本体11上的开口11流向换热器时发生扩散,以使得气流定向地流向换热器,保证气流与换热器充分接触,从而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且翻边12的设置,加强了隔板1的结构强度,从而提升了风管机壳体的结构强度;另外,翻边12的设置,使得在用水枪对换热器进行冲洗时,翻边12可对水流起到导向作用,使水流定向流往换热器,提升了对换热冲洗的工作效率;且由于翻边12朝向风管机的换热腔延伸一定距离,使得在用水枪对换热器进行冲洗时,翻边12可对从风管机的换热腔回流向风机腔的水流进行一定程度的阻挡,以防止水流从开口11处飞溅到室内而影响用户体验。
通过设置翻边12,以对从蜗壳22吹出的气流进行导向,防止气流经隔板本体11上的开口11流向换热器时发生扩散,以使得气流定向地流向换热器,保证气流与换热器充分接触,从而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且翻边12的设置,加强了隔板1的结构强度,从而提升了风管机壳体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结合图16、图20所示,翻边12远离与隔板本体11连接的一端到隔板本体11的垂直距离介于3mm至5mm之间。
翻边12在隔板本体11上的凸起高度(即翻边12在X轴方向上的尺寸)h3满足3mm≤h3≤5mm;当h3小于3mm时,对气流的导向作用有限,当h3大于5mm时,会增加隔板1整体的生产难度;因此,h3优选为满足3mm≤h3≤5mm,以保证翻边12对气流的导向作用,且不会使得隔板1的生产难度增加。
可选地,结合图1-图20所示,隔板1还包括设置在隔板本体11上并与隔板本体11一体成型的折边13,且折边13位于隔板本体11长度方向和/或隔板本体11宽度方向上的两端。
隔板1的折边13可以是设置在隔板本体11长度方向(即图14中Y轴方向)上的两端,又可以是设置在隔板本体11宽度方向(即图14中Z轴方向)上的两端,还可以是在隔板本体11长度方向的两端和隔板本体11宽度方向的两端均有设置。一个折边13远离与隔板本体11连接的一端可以是朝向远离安装板21的方向延伸,还可以是朝向安装板21方向延伸,且折边13与隔板本体11垂直,如此,以便于位于隔板本体11长度方向两端的折边13分别与风管机的左侧板、右侧板贴合,或位于隔板本体11宽度方向两端的折边13分别与风管机的顶盖板3、底盘贴合,从而提升隔板1在风管机的壳体内的稳定性,且进一步提升了风管机壳体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地,折边13和与其相对应的风管机的面板上均设有螺钉孔,用于折边13和与其相对应的风管机的面板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以进一步提升隔板1在风管机壳体内的稳定性以及风管机壳体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与隔板1上设置折边13类似,安装板21位于Y轴方向和/或Z轴方向的两端同样可设置折边13结构,以与相对应的风管机的面板贴合设置,从而提升蜗壳总成2在风管机壳体内的稳定性。
可选地,结合图1-图15所示,折边13朝向背离安装板21的方向翻折。
折边13远离与隔板本体11连接的一端优选为朝向远离安装板21的方向延伸,以避免阻碍到安装板21与隔板本体11之间的安装;通过设置折边13,以提升隔板1在风管机的壳体内的稳定性,且进一步提升了风管机壳体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蜗壳安装结构。
本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安装板21,且隔板1和顶盖板3均与安装板21可拆卸连接,提升了蜗壳总成2在风管机内的稳固性,且提升了蜗壳总成2与隔板1及顶盖板3之间拆卸或安装的便捷性;蜗壳22安装在安装板21上,使得在需要对蜗壳总成2或换热器进行维护、清理时,只需将蜗壳总成2的安装板21从隔板1上拆下,即可一并取出安装板21和蜗壳22,而无需将蜗壳总成2的蜗壳22逐个拆下,如此,使得蜗壳总成2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从隔板1上拆卸下来或作为一个整体安装到隔板1上,方便了蜗壳总成2的拆卸和安装,即提升了蜗壳22的拆卸、安装工作的便捷性;另外,由于蜗壳22的拆卸、安装工作的便捷性的提升,同时也方便了对风管机内的换热器进行清理。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蜗壳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隔板(1)、蜗壳总成(2)、顶盖板(3)、弹扣机构(4)和卡扣结构(5),所述蜗壳总成(2)包括安装板(21)和蜗壳(22),所述安装板(21)与所述隔板(1)通过所述卡扣结构(5)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板(21)与所述顶盖板(3)通过所述弹扣机构(4)可拆卸连接,所述蜗壳(22)设置在所述安装板(21)上,并位于所述安装板(21)背离所述隔板(1)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壳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扣机构(4)包括安装座(41)、设置在所述安装座(41)上的弹扣(42)、弹簧(43)和按钮(44),所述安装座(41)与所述安装板(21)一体成型,所述弹扣(42)的一端与所述按钮(4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弹簧(43)连接,所述弹簧(43)远离于所述弹扣(42)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41)连接;且所述顶盖板(3)上设有限位孔(31),所述弹扣(42)与所述限位孔(31)卡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蜗壳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41)包括安装座本体(411)和固定板(412),所述按钮(44)穿过所述固定板(412)与所述弹扣(42)连接,且所述按钮(44)远离与所述弹扣(42)连接的一端伸出所述固定板(41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蜗壳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44)远离与所述弹扣(42)连接的一端伸出所述固定板(412)的伸出长度大于所述弹扣机构(4)的装配行程。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蜗壳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板(3)上还设有凸台(32),所述限位孔(31)设置在所述凸台(32)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蜗壳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32)位于所述顶盖板(3)朝向所述蜗壳总成(2)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蜗壳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板(3)上还设有连接板(33),所述凸台(32)设置在所述连接板(33)上。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蜗壳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结构(5)包括限位卡扣(51);所述限位卡扣(51)设置在所述安装板(21)上,所述隔板(1)上与所述限位卡扣(51)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限位卡槽(14),和/或,所述限位卡扣(51)设置在所述隔板(1)上,所述安装板(21)上与所述限位卡扣(51)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所述限位卡槽(14);且所述限位卡扣(51)与所述限位卡槽(14)卡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蜗壳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结构(5)还包括定位卡扣(52);所述定位卡扣(52)设置在所述安装板(21)上,所述隔板(1)上与所述定位卡扣(52)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定位卡槽(15),和/或,所述定位卡扣(52)设置在所述隔板(1)上,所述安装板(21)上与所述定位卡扣(52)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所述定位卡槽(15);且所述定位卡扣(52)与所述定位卡槽(15)卡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蜗壳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卡扣(51)与所述限位卡槽(14)的配合处,和/或,所述定位卡扣(52)与所述定位卡槽(15)的配合处设有叠边结构(16)。
11.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蜗壳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结构(5)包括卡扣(53);所述卡扣(53)设置在所述安装板(21)的上端,所述隔板(1)的上端设有定位槽(112),和/或,所述安装板(21)的上端设有所述定位槽(112),所述卡扣(53)设置在所述隔板(1)的上端;且所述卡扣(53)与所述定位槽(112)卡接配合。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蜗壳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1)的下端设有安装孔(211),所述隔板(1)的下端设有与所述安装孔(211)相适配的配合孔(113),所述安装板(21)与所述隔板(1)在所述安装孔(211)和所述配合孔(113)处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蜗壳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上设有所述定位槽(112),所述卡扣(53)凸设在所述安装板(21)朝向所述隔板(1)一侧的侧面上,且所述卡扣(53)与所述安装板(21)围成插槽(24),所述插槽(24)位于所述安装板(21)上的槽壁与所述插槽(24)位于所述卡扣(53)上的槽壁之间的夹角介于45°至60°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蜗壳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53)与所述安装板(21)连接的一端与所述定位槽(112)的上槽壁(1121)之间具有间隙。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蜗壳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53)与所述安装板(21)连接的一端与所述定位槽(112)的所述上槽壁(1121)之间的间隙介于2mm至4mm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蜗壳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53)远离与所述安装板(21)连接的一端,到所述卡扣(53)与所述隔板(1)相接触的位置处的竖直距离介于3mm至5mm之间。
17.如权利要求9-10,或12-16中任一项所述的蜗壳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包括一体成型的隔板本体(11)和翻边(12),所述安装板(21)与所述隔板本体(11)可拆卸连接;所述隔板本体(11)上设有用于与所述蜗壳(22)的出风口相连通的开口(111),所述翻边(12)围绕所述开口(111)设置,且所述翻边(12)朝向背离所述安装板(21)的方向翻折。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蜗壳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12)远离与所述隔板本体(11)连接的一端到所述隔板本体(11)的垂直距离介于3mm至5mm之间。
1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蜗壳安装结构。
CN202020762901.5U 2020-05-09 2020-05-09 一种蜗壳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Active CN2125380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62901.5U CN212538021U (zh) 2020-05-09 2020-05-09 一种蜗壳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62901.5U CN212538021U (zh) 2020-05-09 2020-05-09 一种蜗壳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38021U true CN212538021U (zh) 2021-02-12

Family

ID=74539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62901.5U Active CN212538021U (zh) 2020-05-09 2020-05-09 一种蜗壳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380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51321A (zh) * 2021-07-13 2021-10-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除湿机的支架结构及具有其的除湿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51321A (zh) * 2021-07-13 2021-10-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除湿机的支架结构及具有其的除湿机
CN113551321B (zh) * 2021-07-13 2022-07-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除湿机的支架结构及具有其的除湿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94883B (zh) 空调器室内机的壳体组件、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EP3279584B1 (en) Air-conditioner indoor unit
CN106895491B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2538021U (zh) 一种蜗壳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CN106765590B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1811054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13623726A (zh) 一种蜗壳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CN212376921U (zh) 一种蜗壳总成及空调器
CN212376936U (zh) 一种蜗壳装配结构及空调器
CN212618716U (zh) 一种风管机
CN112594913A (zh) 用于空调器的壳板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9944704U (zh) 一种易拆洗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4076113A (zh) 一种蜗壳装配结构及空调器
CN106871244B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4065087U (zh) 一种风管机的底板组件、机壳组件及风管机
CN217952651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组合式空调机组
CN217235768U (zh) 空调内机
CN217636131U (zh) 面框组件及窗式空调器
CN216448276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7235839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8033394U (zh) 空调器的机壳及空调器
CN214009532U (zh) 用于空调器的壳板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2870018U (zh) 一种一体式隔风立板及空调器
CN217274560U (zh) 用于空调室外机的安装结构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组件
CN218154517U (zh) 空气处理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19

Address after: 315191 No. 1166 Mingguang North Road, Jiangshan Town, Ningbo, Zhejiang, Yinzhou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NINGBO AUX ELECTRIC Co.,Ltd.

Patentee after: AUX AIR CONDITIONING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315000 No.1166 Mingguang North Road, Jiangshan Town, Yinzhou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INGBO AUX ELECTRIC Co.,Ltd.

Patentee before: Ningbo Oxfam intelligent commercial air conditioning manufactur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