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46706U - 用于调节湿度的装置、空调 - Google Patents

用于调节湿度的装置、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46706U
CN216346706U CN202122199519.5U CN202122199519U CN216346706U CN 216346706 U CN216346706 U CN 216346706U CN 202122199519 U CN202122199519 U CN 202122199519U CN 216346706 U CN216346706 U CN 2163467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air
humidity
duct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9951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江彬
王莉
宋强
任滔
李银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9951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467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467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467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湿度调节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调节湿度的装置,包括冷媒回路,由压缩机、第一水氟换热器、第二水氟换热器、节流机构和四通阀连接形成;第一调湿回路,由第一水氟换热器、第一调湿换热器和第一管路连接形成;第二调湿回路,由第二水氟换热器、第二调湿换热器和第二管路连接形成;其中,第一调湿换热器和第二调湿换热器的表面均涂覆有除湿材料;第一调湿回路对流通的空气进行除湿或加湿,第二调湿回路对流通的空气进行加湿或除湿。该装置通过调湿回路,实现调湿换热器与水氟换热器的热交换,以对调湿换热器表面的除湿材料的加热或冷却,从而实现空气加湿或除湿;如此,不需消耗额外的能源,实现节能。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空调。

Description

用于调节湿度的装置、空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湿度控制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用于调节湿度的装置、空调。
背景技术
秋冬季节,国内大部分地区空气含湿量较低,室内空气湿度较低,会导致身体水分流失及引起呼吸道疾病等。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采用加湿器对室内空调加湿,但加湿器加湿范围小,易产生白粉且容易滋生细菌。为解决上述问题,相关技术中,通过溶液调湿装置对空气进行湿度调节。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溶液调湿装置在湿度调节过程中,对调湿回路的温度要求严格,需要耗费较多的能源才能实现再生循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调节湿度的装置和空调,以降低能源的浪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调节湿度装置包括:冷媒回路,由压缩机、第一水氟换热器、第二水氟换热器、节流机构和四通阀连接形成;第一调湿回路,由所述第一水氟换热器、第一调湿换热器和第一管路连接形成;第二调湿回路,由所述第二水氟换热器、第二调湿换热器和第二管路连接形成;其中,所述第一调湿换热器和所述第二调湿换热器的表面均涂覆有除湿材料;所述第一调湿回路对流通的空气进行除湿或加湿,所述第二调湿回路对流通的空气进行加湿或除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调节湿度装置还包括:第一空气风路,包括新风进风风道和新风出风风道;第二空气风路,包括回风进风风道和回风出风风道;在所述第一空气风路中的新风经所述新风进风风道通过所述第一调湿换热器除湿或加湿后,经所述新风出风风道送入室内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空气风路中的回风经所述回风进风风道通过所述第二调湿换热器加湿或除湿后,经所述回风出风风道排出;或者,在所述第一空气风路中的新风经所述新风进风风道通过所述第二调湿换热器除湿或加湿后,经所述新风出风风道送入室内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空气风路中的回风经所述回风进风风道通过所述第一调湿换热器加湿或除湿后,经回所述风出风风道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调节湿度装置包括:所述第二空气风路还包括,新风混风风道,与所述回风进风风道连通,在所述新风混风风道与所述回风进风风道连通处设有调节阀;所述调节阀打开时,所述新风混风风道的新风与所述第二空气风路中的回风汇合后通过所述第二调湿换热器加湿或除湿,或者,通过所述第一调湿换热器加湿或除湿,经所述回风出风风道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调节湿度装置包括:所述新风出风风道包括,第一新风出风风道,所述第一空气风路中的新风经所述新风进风风道通过所述第一调湿换热器除湿或加湿后,经所述第一新风出风风道送入室内;第二新风出风风道,所述第一空气风路中的新风经所述新风进风风道通过所述第二调湿换热器除湿或加湿后,经所述第二新风出风风道送入室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调节湿度装置包括:所述回风出风风道包括,第一回风出风风道,所述第二空气风路中的回风经所述回风进风风道通过所述第一调湿换热器加湿或除湿后,经所述第一回风出风风道排出;第二回风出风风道,所述第二空气风路中的回风经所述回风进风风道通过所述第二调湿换热器加湿或除湿后,经所述第二回风出风风道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调节湿度装置包括:所述第一新风出风风道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回风出风风道的第一端连通,且在连通处设有第一风阀;所述第二新风出风风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回风出风风道的第一端连通,且在连通处设有第二风阀;所述第一新风出风风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新风出风风道的第二端连通,并与室内连通;所述第一回风出风风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回风出风风道的第二端连通,并与室外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调节湿度装置还包括:换热腔体,其腔体内设有所述第一调湿换热器和所述第二调湿换热器,及设置在腔体中部的换向板;所述换向板将腔体隔离为容纳所述第一调湿换热器的第一换热腔体,和容纳所述第二调湿换热器的第二换热腔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调节湿度装置包括:所述换向板为可转动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调节湿度装置包括:所述第一调湿回路还包括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设置于所述第一水氟换热器和所述第一调湿换热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所述第二调湿回路还包括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设置于所述第二水氟换热器和所述第二调湿换热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包括:上述的用于调节湿度的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调节湿度的装置和空调,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中,利用冷媒回路中水氟换热器的热量和冷量,形成包括第一水氟换热器、第一调湿换热器和第一管路形成的第一调湿回路,及包括第二水氟换热器、第二调湿换热器和第二管路形成的第二调湿回路;第一调湿回路中的第一调湿换热器和第二调湿回路中的第二调湿换热器的表面涂覆除湿材料;通过调湿回路,实现调湿换热器与水氟换热器的热交换,从而实现对调湿换热器表面的除湿材料的加热或冷却,以对流通调湿换热器的空气加湿或除湿;如此,利用冷媒回路的热量进行加湿或除湿,不需消耗额外的能源,实现节能。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调节湿度的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调节湿度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调节湿度的装置另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调节湿度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冷媒回路;20:第一调湿回路;30:第二调湿回路;11:压缩机;12:第一水氟换热器;13:第二水氟换热器;14:节流机构;15:四通阀;21:第一调湿换热器;22:第一管路;23:第一水泵;31:第二调湿换热器;32:第二管路;33:第二水泵;41:回风进风风道;42:回风出风风道;421:第一回风出风风道;422:第二回风出风风道;51:新风进风风道;52:新风出风风道;521:第一新风出风风道;522:第二新风出风风道;53:新风混风风道;61:第一换热腔体;62:第二换热腔体;63:换向板;71:第一风机;72:第二风机;81:第一风阀;82:第二风阀;83:调节阀;A:第一进风口;B:第二进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图1-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调节湿度的装置,包括冷媒回路10、第一调湿回路20和第二调湿回路30。冷媒回路10由压缩机11、第一水氟换热器12、第二水氟换热器13、节流机构14、四通阀15及冷媒管路连接形成;第一调湿回路20由第一水氟换热器12、第一调湿换热器21和第一管路22连接形成;第二调湿回路30由第二水氟换热器13、第二调湿换热器31和第二管路32连接形成。第一水氟换热器12和第二水氟换热器13为间壁换热器,包括氟路和水路,水氟换热器的氟路与压缩机11等构成冷媒回路10,水氟换热器的水路与调湿换热器等构成调湿回路;其中,调湿回路的第一调湿换热器21和第二调湿换热器31的表面均涂覆有除湿材料。
本公开实施例中,冷媒回路10工作状态下,第一水氟换热器12为蒸发器或冷凝器,第二水氟换热器13为冷凝器或蒸发器;在第一水氟换热器12为蒸发器,第二水氟换热器13为冷凝器的情况下,第一调湿回路20的第一水氟换热器12中的冷媒蒸发吸收该调湿回路中水的热量,使得第一调湿换热器21表面的除湿材料冷却,吸附流通第一调湿换热器21的空气中的水分,以对空气除湿;同时,第二调湿回路30的第二水氟换热器13中的冷媒冷凝释放热量,该调湿回路中的水被加热,使得第二调湿换热器31表面的除湿材料加热再生,向流通第二调湿换热器31的空气释放水分,以对空气加湿。同样地,在第一水氟换热器12为冷凝器,第二水氟换热器13为蒸发器的情况下,第一调湿回路20中的第一水氟换热器12中的冷媒冷凝释放热量,使得该调湿回路中的水被加热,第一调湿换热器21表面的除湿材料加热再生,向流通该调湿换热器的空气释放水分,实现空气加湿;同时,第二调湿回路30中的第二水氟换热器13中的冷媒蒸发吸收热量,使得该调湿回路中的水被冷却,第二调湿换热器31表面的除湿材料冷却,吸附流通该调湿换热器的空气中的水分,实现空气除湿。
此外,需要说明地是,调湿回路中流通的载冷剂不局限于水,可以是其他的载冷剂。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调节湿度的装置,利用冷媒回路10中的热量和冷量,与调湿回路进行热交换,实现对调湿换热器表面的除湿材料的加热或冷却,以对流通调湿换热器的空气加湿或除湿;如此,利用冷媒回路10的热量进行加湿或除湿,不需消耗额外的能源,实现节能。
可选地,该用于调节湿度的装置还包括第一空气风路和第二空气风路,其中,第一空气风路,包括新风进风风道51和新风出风风道52;第二空气风路,包括回风进风风道41和回风出风风道42;
在第一空气风路中的新风经新风进风风道51通过第一调湿换热器21除湿或加湿后,经新风出风风道52送入室内的情况下,第二空气风路中的回风经回风进风风道41通过第二调湿换热器31加湿或除湿后,经回风出风风道42排出;或者,
在第一空气风路中的新风经新风进风风道51通过第二调湿换热器31除湿或加湿后,经新风出风风道52送入室内的情况下,第二空气风路中的回风经回风进风风道41通过第一调湿换热器21加湿或除湿后,经回风出风风道42排出。
本公开实施例中,设置了两路空气风路,一路为新风风路,一路为回风风路,这里,新风风路是指将室外新风经调湿换热器加湿或除湿后送入室内的风路,回风风路是指将室内回风经调湿换热器除湿或加湿后排入室外的风路。作为一种示例,在室内的空气需要除湿,且第一调湿回路20中的第一水氟换热器12为蒸发器的情况下,第一空气风路流经第一调湿换热器21,即室外空气经新风进风风道51流经第一调湿换热器21除湿后,由新风出风风风道52将除湿后的空气送入室内;与此同时,第二空气风路流经第二调湿换热器31,即室内空气经回风进风风道41流经第二调湿换热器31加湿后,由回风出风风道42将加湿后的空气排入室外。或者,在室内的空气需要除湿,且第一调湿回路20中的第一水氟换热器12为冷凝器的情况下,第一空气风路流经第二调湿换热器31,即室外空气经新风进风风道51流经第二调湿换热器31除湿后,由新风出风风道52将除湿后的空气送入室内;同时,第二空气风路流经第一调湿换热器21,即室内空气经回风进风风道41流经第一调湿换热器21加湿后,由回风出风风道42将加湿后的空气排入室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因室外空气既可经第一调湿换热器21除湿或加湿,又可经第二调湿换热器31除湿或加湿,因此,第一空气风路可包括主空气风路和辅空气风路,即主新风进风风道和主新风出风风道与第一调湿换热器21连通、辅新风进风风道和辅新风出风风道与第二调湿换热器31连通,并在连通处设置阀门;通过控制阀门,控制相应的风路打开。同样地,第二空气风路的设置原理同上所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进风风道为三通风道,即第一风道与室外空气连通,第二风道与第一调湿换热器21连通,第三风道与第二调湿换热器31连通,在三通风道中设有三通阀,通过切换三通阀的状态,使得新风进风风道与第一调湿换热器21连通或第二调湿换热器31连通;同样地,新风出风出风风道也为三通风道,通过新风进风风道与调湿换热器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新风出风风道。同理,回风出风风道与回风进风风道也如此设置。
可选地,第二空气风路还包括:新风混风风道53,与回风进风风道41连通,在新风混风风道53与回风进风风道41连通处设有调节阀83;调节阀83打开时,新风混风风道53的新风与第二空气风路中的回风汇合后通过第二调湿换热器31加湿或除湿,或者,通过第一调湿换热器21加湿或除湿,经回风出风风道42排出。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空气风路的进风风道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回风进风风道41,用于将室内空气引入;另一部分为新风混风风道53,用于将室外空气引入;两部分进风风道汇合后流通第一调湿换热器21或第二调湿换热器31后,经回风出风风道42排出。这样,通过新风的引入,可以提高空调调节的效率。进一步地,在新风混风风道53与回风进风风道41连通处设有调节阀83,通过控制调节阀83的开关,控制新风混风风道53的打开或关闭,在需要提高空气处理效率时,可控制调节阀83打开。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阀83为蝶阀,可以通过控制指令,调节蝶阀的开度。
可选地,新风出风风道52包括:第一新风出风风道521和第二新风出风风道522;第一新风出风风道521连通第一调湿换热器21,第一空气风路中的新风经新风进风风道51通过第一调湿换热器21除湿或加湿后,经第一新风出风风道521送入室内;第二新风出风风道522连通第二调湿换热器31,第一空气风路中的新风经新风进风风道51通过第二调湿换热器31除湿或加湿后,经第二新风出风风道522送入室内。
本公开实施例中,新风出风风道设置了两路,第一新风出风风道521与第一调湿换热器21流通,第二新风出风风道522与第二调湿换热器31流通;这样,在新风进风风道51连通第一调湿换热器21时,新风由第一新风出风风道521送入室内;在新风进风风道51连通第二调湿换热器31时,新风由第二新风出风风道522送入室内;如此,在新风流通不同的调湿换热器时,经与相应的调湿换热器连通的新风出风风道送入室内。
可选地,回风出风风道42包括:第一回风出风风道421和第二回风出风风道422;第二空气风路中的回风经回风进风风道41通过第一调湿换热器21加湿或除湿后,经第一回风出风风道421排出;第二空气风路中的回风经回风进风风道41通过第二调湿换热器31加湿或除湿后,经第二回风出风风道422排出。
本公开实施例中,设置了两路回风出风风道,其中,第一回风出风风道421与第一调湿换热器21连通,第二回风出风风道422与第二调湿换热器31连通;这样,在回风进风风道41连通第一调湿换热器21时,室内空气经第一调湿换热器21加湿或除湿后,可经第一回风出风风道421排入室外;或者,在回风进风风道41连通第二调湿换热器31时,室内空气经第二调湿换热器31加湿或除湿后,可经第二回风出风风道422排入室外。如此,在室内空气流通不同的调湿换热器时,经与相应的调湿换热器连通的回风出风风道排入室外。
可选地,第一新风出风风道521的第一端、第一回风出风风道421的第一端连通,且在连通处设有第一风阀81;第二新风出风风道522的第一端与第二回风出风风道422的第一端连通,且在连通处设有第二风阀82;
第一新风出风风道521的第二端与第二新风出风风道522的第二端连通,并与室内连通;第一回风出风风道421的第二端与第二回风出风风道422的第二端连通,并与室外连通。
本公开实施例中,因调湿换热器既可用于空气的除湿,还可用于空气的加湿,所以第一调湿换热器21不仅可以对室外新风加湿或除湿,且可以对室内回风加湿或除湿;因此,第一调湿换热器21与第一新风出风风道521、第一回风出风风道421均连通,进一步地,第一新风出风风道521与第一回风出风风道421不会同时与第一调湿换热器21连通,在三者的连通处设置第一风阀81,通过切换第一风阀81的状态,使得第一调湿换热器21与第一新风出风风道521或第一回风出风风道421连通。同样地,第二新风出风风道522、第二回风出风风道422与第二调湿换热器31的设置原理如上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阀81和第二风阀82为三通阀。
此外,第一新风出风风道521的第二端与第二新风出风风道522的第二端连通,并与室内连通;即该调节湿度的装置设有新风出风口,第一新风出风风道521的第二端与第二新风出风风道522的第二端均与新风出风口连通,该新风出风口用于向室内提供加湿或除湿的新风。同样地,该调节湿度的装置设有回风出风口,第一回风出风风道421的第二端与第二回风出风风道422的第二端均与回风出风口连通,该回风回风口用于将室内的空气排入室外。如此,风道的结构更加的紧凑,有助于简化装置的整体结构。
可选地,该调节湿度的装置还包括换热腔体,其内部设有第一调湿换热器21、第二调湿换热器31和换向板63;换向板63将腔体隔离为容纳第一调湿换热器21的第一换热腔体61,和容纳第二调湿换热器31的第二换热腔体62。
本公开实施例中,将第一调湿换热器21和第二调湿换热器31设置于一个换热腔体中,通过换向板63将二者隔离,形成两个独立的换热腔体,以便对流通第一换热腔体61和第二换热腔体62的空气进行湿度调节。
可选地,换向板63为可转动部件。
本公开实施例中,换向板63为可转动的换向板,换向板63具有两种工作状态,如此,换向板63可配合风道的切换,实现空气在不同换热腔体之间的切换。在一些实施例中,换向板63以其中心点为轴转动,以实现风道在换热腔体的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腔体包括第一进风口A、第二进风口B,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其中,第一出风口设置于第一换热腔体61上,第二出风口设置于第二换热腔体62上;第一进风口A和第二进风口B设置于换热腔体的两个对立面上,在换向板63为第一状态时,第一进风口A与第一换热腔体61连通;第二进风口B与第二换热腔体62连通;在换向板63为第二状态时,第一进风口A与第二换热腔体62连通;第二进风口B与第一换热腔体61连通。
具体地,新风进风风道51与回风进风风道41连接换热腔体;其中,在换向板63为第一状态时,新风进风风道51的第一端连通第一换热腔体61的第一进风口A,新风进风风道51的第二端与调节湿度装置的新风进风口连通;回风进风风道41的第一端连通第二换热腔体62的第二进风口B,回风进风风道41的第二端与调节湿度装置的回风进风口连通。在换向板63为第二状态时,新风进风风道51的第一端连通第二换热腔体62的第一进风口A,新风进风风道51的第二端与调节湿度装置的新风进风口连通;回风进风风道41的第一端连通第一换热腔体61的第二进风口B,回风进风风道41的第二端与调节湿度装置的回风进风口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新风出风风道52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换热腔体61的第一出风口、第二新风出风风道52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换热腔体62的第二出风口,第一新风出风风道521的第二端和第二新风出风风道522的第二端连通室内的新风出风口;第一回风出风风道42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换热腔体61的第一出风口、第二回风出风风道42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换热腔体62的第二出口风,第一回风出风风道421的第二端和第二回风出风风道422的第二端连通室外的回风出风口;其中,在第一新风出风风道521的第一端、第一回风出风风道421的第一端及第一换热腔体61的第二端连通处设有第一风阀81;在第二新风出风风道522的第一端、第二回风出风风道422的第一端及第二换热腔体62的第二端连通处设有第二风阀82;通过风阀的切换,实现换热腔体与回风出风风道42或新风出风风道52的连通。
作为一种示例,换向板63在第一状态时,新风进风风道51的第一端与第一换热腔体61的第一进风口A连通,控制第一风阀81使得第一新风出风风道521与第一换热腔体61连通,这样,经新风进风风道51在第一换热腔体61被加湿或除湿的空气,由第一新风出风风道521送入室内;同时,回风进风风道41的第一端与第二换热腔体62的第二进风口B连通,控制第二风阀82使得第二回风出风风道422与第二换热腔体62连通,这样,经回风进风风道41在第二换热腔体62被除湿或加湿的空气,由第二回风出风风道422排入室外。
可选地,该用于调节湿度的装置还包括第一水泵23和第二水泵33;第一水泵23设置于第一水氟换热器12和第一调湿换热器21之间的连接管路上;第二水泵33设置于第二水氟换热器13和第二调湿换热器31之间的连接管路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调湿回路上还设有水泵,以保证回路中载冷剂的正常流通;此外,还可以通过水泵调节载冷剂的流速和流量,调节载冷剂的换热效率。
可选地,该用于调节湿度的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换热腔体的外侧的第一风机71与第二风机72。
本公开实施例中,将第一风机71和第二风机72设置于换热腔体的外侧,这样,有利于空气与换热器的充分接触,以实现空气的加湿或除湿。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装置的紧凑性,或者为了提高对空气的吸力,将风机设置于换热腔体的内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包括上述的调节湿度的装置。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调节湿度的装置,包括冷媒回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媒回路由压缩机、第一水氟换热器、第二水氟换热器、节流机构和四通阀连接形成;
第一调湿回路,由所述第一水氟换热器、第一调湿换热器和第一管路连接形成;
第二调湿回路,由所述第二水氟换热器、第二调湿换热器和第二管路连接形成;
其中,所述第一调湿换热器和所述第二调湿换热器的表面均涂覆有除湿材料;所述第一调湿回路对流通的空气进行除湿或加湿,所述第二调湿回路对流通的空气进行加湿或除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空气风路,包括新风进风风道和新风出风风道;
第二空气风路,包括回风进风风道和回风出风风道;
在所述第一空气风路中的新风经所述新风进风风道通过所述第一调湿换热器除湿或加湿后,经所述新风出风风道送入室内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空气风路中的回风经所述回风进风风道通过所述第二调湿换热器加湿或除湿后,经所述回风出风风道排出;或者,
在所述第一空气风路中的新风经所述新风进风风道通过所述第二调湿换热器除湿或加湿后,经所述新风出风风道送入室内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空气风路中的回风经所述回风进风风道通过所述第一调湿换热器加湿或除湿后,经回所述风出风风道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气风路还包括:
新风混风风道,与所述回风进风风道连通,在所述新风混风风道与所述回风进风风道连通处设有调节阀;
所述调节阀打开时,所述新风混风风道的新风与所述第二空气风路中的回风汇合后通过所述第二调湿换热器加湿或除湿,或者,通过所述第一调湿换热器加湿或除湿,经所述回风出风风道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出风风道包括:
第一新风出风风道,所述第一空气风路中的新风经所述新风进风风道通过所述第一调湿换热器除湿或加湿后,经所述第一新风出风风道送入室内;
第二新风出风风道,所述第一空气风路中的新风经所述新风进风风道通过所述第二调湿换热器除湿或加湿后,经所述第二新风出风风道送入室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出风风道包括:
第一回风出风风道,所述第二空气风路中的回风经所述回风进风风道通过所述第一调湿换热器加湿或除湿后,经所述第一回风出风风道排出;
第二回风出风风道,所述第二空气风路中的回风经所述回风进风风道通过所述第二调湿换热器加湿或除湿后,经所述第二回风出风风道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新风出风风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回风出风风道的第一端连通,且在连通处设有第一风阀;
所述第二新风出风风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回风出风风道的第一端连通,且在连通处设有第二风阀;
所述第一新风出风风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新风出风风道的第二端连通,并与室内连通;
所述第一回风出风风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回风出风风道的第二端连通,并与室外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换热腔体,其腔体内设有所述第一调湿换热器和所述第二调湿换热器,及设置在腔体中部的换向板;所述换向板将腔体隔离为容纳所述第一调湿换热器的第一换热腔体,和容纳所述第二调湿换热器的第二换热腔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板为可转动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调湿回路还包括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设置于所述第一水氟换热器和所述第一调湿换热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
所述第二调湿回路还包括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设置于所述第二水氟换热器和所述第二调湿换热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
10.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调节湿度的装置。
CN202122199519.5U 2021-09-10 2021-09-10 用于调节湿度的装置、空调 Active CN2163467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99519.5U CN216346706U (zh) 2021-09-10 2021-09-10 用于调节湿度的装置、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99519.5U CN216346706U (zh) 2021-09-10 2021-09-10 用于调节湿度的装置、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46706U true CN216346706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69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99519.5U Active CN216346706U (zh) 2021-09-10 2021-09-10 用于调节湿度的装置、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467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38420A (zh) * 2022-05-07 2022-08-02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调湿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38420A (zh) * 2022-05-07 2022-08-02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调湿装置
CN114838420B (zh) * 2022-05-07 2023-09-29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调湿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07166B2 (ja) 除湿空調機
KR101939586B1 (ko) 공기 조화기
KR101919206B1 (ko) 제습·증발냉각기반 전외기 공조시스템 및 제어방법
KR100904592B1 (ko) 조습장치
WO2006035824A1 (ja) 換気装置及び建物
JP2000220877A (ja) 換気空調機
CN112880035A (zh) 一种改进的控温除湿新风空调及新风除湿风温控制方法
US20190063777A1 (en)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CN216346706U (zh) 用于调节湿度的装置、空调
JP3422020B2 (ja) オールシーズン対応形空調機
CN112944477A (zh) 新风系统以及包含该新风系统的空调器
JP2001082763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3614775B2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機
CN212566772U (zh) 一种热泵空气除湿机和热泵空气除湿系统
CN216557420U (zh) 用于调节湿度的装置、空调
CN108885023A (zh)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16924568U (zh) 用于调节湿度的装置、空调器
KR102421244B1 (ko) 공기조화기와 그 제어방법
CN215336794U (zh) 调湿机
KR20160110770A (ko) 제습 냉방기
CN217635961U (zh) 除湿换气装置
CN215175462U (zh) 一种室内机及空气处理装置
CN216924567U (zh) 用于调节湿度的装置、空调器
CN213687065U (zh) 一种新风空调系统
CN219775896U (zh) 一种温度可调的多功能新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