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46642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46642U
CN216346642U CN202122964358.4U CN202122964358U CN216346642U CN 216346642 U CN216346642 U CN 216346642U CN 202122964358 U CN202122964358 U CN 202122964358U CN 216346642 U CN216346642 U CN 2163466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conditioner
cross
fan blade
flow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6435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玉忠
罗会斌
王悦
赵维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6435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466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466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466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壳体和贯流风叶,贯流风叶设置于壳体内,贯流风叶的直径与壳体的直径的比值为0.3‑0.4。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能够提升风量,改善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是一种常用的调节室内温度的设备,其风道排布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大大影响着空调的导风性能,并影响用户体验的舒适性。风道排布结构常用于空调系统以及其它通风装置中,且风道排布结构产生的风量大小与换热效率直接相关,并与空调的能耗也有直接关系。
但是,相关技术提供的空调器的风量有待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提升空调器的风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
壳体,壳体设置有进风口;
贯流风叶,贯流风叶设置于壳体内,贯流风叶的直径与壳体的直径的比值为0.3-0.4。
通过将贯流风叶的直接和壳体的直径的比值调整成0.3-0.4,使得空调器的风道排布结构更合理,有利于提高空调器的风量。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进风口围绕贯流风叶的转动轴线呈弧形分布。
将壳体设置的进风口设置呈弧形,有利于提高空调器的进风量,进而确保空调器足量的出风量,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空调器还包括蒸发器,蒸发器设置于壳体内,蒸发器位于进风口和贯流风叶之间。
通过设置于进风口和贯流风叶之间的蒸发器,可以可靠地实现空气的热交换,进而确保空调器的能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蒸发器围绕贯流风叶的转动轴线呈弧形分布。
通过蒸发器围绕贯流风叶的转动轴线呈弧形分布,可以确保从进风口进入壳体内的空气可靠地与蒸发器接触,进而确保壳体内的空气可靠地热交换,确保空调器的能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蒸发器具有朝向进风口的进风侧,进风口的弧长与进风侧的弧长的比值为0.8-1.2。
将进风口的弧长与蒸发器的进风侧的弧长比值设置为0.8-1.2,一方面可以增加风量,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噪音的产生。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壳体包括后围板和前围板,前围板和后围板扣合且连接,后围板设置有进风口。
通过前围板和后围板的扣合连接,确保空调器装配的易操作性,并且也确保了空调器的易维护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前围板和后围板围成容置空间,贯流风叶设置于容置空间内,且进风口与容置空间连通。
将贯流风叶设置于前围板和后围板之间形成的容置空间内,确保了贯流风叶的易装配性,且也确保了贯流风叶可靠地驱动气流在壳体内流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壳体还设置有出风口,壳体设置有导流侧壁,导流侧壁与贯流风叶间隔分布,用于引导气流流向出风口。
通过导流侧壁引导气流流向出风口,可以进一步确保空调器的风量,减少气流损失,进而确保空调器的能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进风口与出风口分别分布于贯流风叶的两侧。
将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设置于贯流风叶的两侧,可以确保从进风口进入壳体的空气能够可靠地换热之后,再从出风口流出,确保空调器的能效,改善能耗损失。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贯流风叶和导流侧壁之间的间距从远离出风口的一端至靠近出风口的一端逐渐增大。
如此设置,可以确保导流侧壁可靠地引导气流流向出风口,进而确保风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调器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调器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调器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和相关技术的空调器的风量对比图。
附图标记说明:
010-空调器;100-壳体;110-前围板;111-出风口;120-后围板;121-进风口;130-容置空间;140-导流侧壁;200-贯流风叶;300-蒸发器;400-导风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空调是一种常用的调节室内温度的设备,其风道排布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大大影响着空调的导风性能,并影响用户体验的舒适性。风道排布结构常用于空调系统以及其它通风装置中,且风道排布结构产生的风量大小与换热效率直接相关,并与空调的能耗也有直接关系。
发明人研究发现,贯流风叶的大小和空调器整机(即壳体)的尺寸比例不是优化的配比,导致空调器进风和出风均不顺畅,且整机的风道系统未被充分利用,风量有待提升,空调器的性能不佳,用户体验有待提升。
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则可以优化风道,使进风和出风顺畅,确保整机的风道系统被充分利用,提升风量,改善空调器的性能,提升用户体验。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010(如图1所示),其能够用于将空气制热或制冷,以达到调节环境温度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空调器010是指一种立式空调内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空调器010可以是指空调内机以及与其配合使用的外机。在其他实施例中,空调器010还可以是指壁挂式空调内机,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照图1,空调器010包括壳体100和蒸发器300,蒸发器300设置于壳体100内,蒸发器300能与进入壳体100的空气热交换,以使空调器010实现调节环境温度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蒸发器300的类型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例如可以是管片式、层叠式或管带式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空调器010的壳体100设置有进风口121和出风口111,蒸发器300靠近进风口121设置;这样一来,从进风口121进入壳体100的空气能够可靠地与蒸发器300换热之后,再从出风口111流出,以实现空调器010对环境温度调节的作用。
壳体100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本实施例的壳体100包括后围板120和前围板110,后围板120和前围板110扣合且连接,后围板120设置有进风口121,前围板110设置有出风口111。
前围板110和后围板120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例如:前围板110和后围板120两者中的一者设置有卡齿,前围板110和后围板120两者中的另一者设置有卡槽,卡齿与卡槽卡接;或者,前围板110和后围板120两者中的一者设置有滑槽,前围板110和后围板120两者中的另一者设置有滑动件,滑动件与滑槽滑动配合;或者,前围板110和后围板120通过螺栓等紧固件连接,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壳体100大致呈圆柱形,以使空调器010整机大致呈圆柱体状。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100还可以是椭圆柱体,或者大致呈四棱柱体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为了便于空调器010的生产、装配,沿空调器010的高度方向,前围板110和后围板120的截面大致呈半圆弧形,以便于在前围板110和后围板120扣合且连接时形成圆柱状的壳体100。
前围板110和后围板120扣合且连接,以围成容置空间130,蒸发器300设置于容置空间130内;这样一来,确保空调器010的易装配性、以及易维护性。
请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空调器010还包括贯流风叶200,贯流风叶200设置于壳体100内;具体地,贯流风叶200设置于容置空间130内。贯流风叶200用于将壳体100内气体从出风口111吹出。
需要说明的是,将贯流风叶200设置于前围板110和后围板120之间形成的容置空间130内,确保了贯流风叶200的易装配性,且也确保了贯流风叶200可靠地驱动气流在壳体100内流动。
还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器010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与贯流风叶200传动连接,用于驱动贯流风叶200自转,以驱动气流向出风口111流动。
请参照图1和图2,为了确保空调器010的风量,贯流风叶200的直径D1与壳体100的直径D2的比值为0.3-0.4,即贯流风叶200的直径D1与空调器010整机的直径的比值为0.3-0.4。
通过将贯流风叶200的直接和壳体100的直径的比值调整成0.3-0.4,使得空调器010的风道排布结构更合理,进入壳体100内的空气能够在贯流风叶200的驱动下充分的流向出风口111,减少壳体100内气流的损失,即能够在贯流风叶200驱动气体流动时充分的利用风道,进而有利于提高空调器010的风量。
在较优的实施方式中,贯流风叶200的直径D1与壳体100的直径D2的比值大于0.3且小于0.4;这样一来,贯流风叶200的直径和壳体100的直径匹配在较优的比例范围内,可以更加可靠地确保空调器010的风道被充分利用,确保空调器010的风量增加,从而提高空调器010的能效。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进风口121围绕贯流风叶200的转动轴线呈弧形分布。将壳体100设置的进风口121设置呈弧形,能够使进风口121的进风范围足够大,进而有利于提高空调器010的进风量,进而确保空调器010足量的出风量,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应答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进风口121还可以与贯流风叶200的转动轴线平行且呈平面分布。
本实施例中,进风口121与出风口111分别分布于贯流风叶200的两侧。
将进风口121和出风口111分别设置于贯流风叶200的两侧,可以确保从进风口121进入壳体100的空气能够可靠地与蒸发器300换热之后,再从出风口111流出,确保空调器010的能效,改善能耗损失。
本实施例的蒸发器300设置于进风口121和贯流风叶200之间。将蒸发器300设置于进风口121和贯流风叶200之间可以可靠地实现空气的热交换,进而确保空调器010的能效。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蒸发器300围绕贯流风叶200的转动轴线呈弧形分布。通过蒸发器300围绕贯流风叶200的转动轴线呈弧形分布,可以确保从进风口121进入壳体100内的空气可靠地与蒸发器300接触,进而确保壳体100内的空气可靠地热交换,确保空调器010的能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在垂直于贯流风叶200的转动轴线的方向,蒸发器300的截面大致呈U字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垂直于贯流风叶200的转动轴线的方向,蒸发器300的截面还可以呈V字型,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蒸发器300可以呈平板状分布。
请参照图1和图3,蒸发器300具有朝向进风口121的进风侧,进风口121的弧长A与蒸发器300的进风侧的弧长B的比值为0.8-1.2。
将进风口121的弧长A与蒸发器300的进风侧的弧长B比值设置为0.8-1.2,一方面可以增加风量,即确保从进风口121进入壳体100的气流能够可靠地经蒸发器300换热并由贯流风叶200朝向出风口111驱动,也即确保从进风口121进入壳体100的气流能够与蒸发器300充分的接触并充分热交换,之后再流向出风口111;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噪音的产生,即通过进风口121的弧长和蒸发器300的进风侧的弧长的配置,减少气流经进风口121进入壳体100后因撞击、摩擦、振动等产生的噪音。
在较优的实施方式中,进风口121的弧长A与蒸发器300的进风侧的弧长B比值大于0.8且小于1.2;这样一来,能够在可靠地增大风量的同时,减少噪音的产生。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空调器010通过贯流风叶200的直径和壳体100的直径的比值调整、以及进风口121的弧长与蒸发器300的进风侧的弧长的比值调整,能够使空调器010的风道被充分的利用,进而有效地确保进风量和出风量,并减少气流在风道内流动产生的噪音,提升用户体验。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壳体100设置有导流侧壁140,导流侧壁140与贯流风叶200间隔分布,用于引导气流流向出风口111。通过导流侧壁140引导气流流向出风口111,可以充分利用风道,进一步确保空调器010的出风量,减少气流损失,进而确保空调器010的能效。
进一步地,贯流风叶200和导流侧壁140之间的间距从远离出风口111的一端至靠近出风口111的一端逐渐增大。如此设置,可以确保导流侧壁140可靠地引导气流流向出风口111,进而确保出风量。
可选地,导流侧壁140可以与前围板110和后围板120两者中的至少一者连接,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空调器010还包括导风装置400,导风装置400与壳体100连接,且位于出风口111处,导风装置400用于调节出风的方向。
相关技术提供的空调器的贯流风叶的直径与壳体(即空调器整机)的直径比为112/380,约等于0.295;进风口的弧长与蒸发器的进风侧的弧长的比值为416.4/278,约等于1.498;将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010与相关技术提供的空调器的风量和噪音进行测试,结果分别见表1和图4。
表1本实施例的空调器与相关技术空调器的噪音比较
Figure BDA0003377732940000071
Figure BDA0003377732940000081
根据表1和图4的结果可知,本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贯流风叶200与空调器010整机的直径比值的优化、调整,以及进风口121和蒸发器300的比值的优化、调整,能够有效地提升空调器的风量,并在增加风量的同时减小噪音,进而能够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的空调器010在使用时,空气从进风口121进入壳体100,进入壳体100的空气与蒸发器300换热后,在贯流风叶200的驱动下流向出风口111,并处出风口111流出,进而实现对环境温度的调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010能够提高风量,进而改善用户体验。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0),所述壳体(100)设置有进风口(121);
贯流风叶(200),所述贯流风叶(200)设置于所述壳体(100)内,所述贯流风叶(200)的直径与所述壳体(100)的直径的比值为0.3-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21)围绕所述贯流风叶(200)的转动轴线呈弧形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蒸发器(300),所述蒸发器(300)设置于所述壳体(100)内,所述蒸发器(300)位于所述进风口(121)和所述贯流风叶(20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300)围绕所述贯流风叶(200)的转动轴线呈弧形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300)具有朝向所述进风口(121)的进风侧,所述进风口(121)的弧长与所述进风侧的弧长的比值为0.8-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包括后围板(120)和前围板(110),所述前围板(110)和所述后围板(120)扣合且连接,所述后围板(120)设置有所述进风口(1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板(110)和所述后围板(120)围成容置空间(130),所述贯流风叶(200)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130)内,且所述进风口(121)与所述容置空间(130)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还设置有出风口(111),所述壳体(100)设置有导流侧壁(140),所述导流侧壁(140)与所述贯流风叶(200)间隔分布,用于引导气流流向所述出风口(1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21)与所述出风口(111)分别分布于所述贯流风叶(200)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风叶(200)和所述导流侧壁(140)之间的间距从远离所述出风口(111)的一端至靠近所述出风口(111)的一端逐渐增大。
CN202122964358.4U 2021-11-26 2021-11-26 空调器 Active CN2163466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64358.4U CN216346642U (zh) 2021-11-26 2021-11-26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64358.4U CN216346642U (zh) 2021-11-26 2021-11-26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46642U true CN216346642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56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64358.4U Active CN216346642U (zh) 2021-11-26 2021-11-26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466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47460B (zh) 壁挂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6287989B (zh) 贯流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6346642U (zh) 空调器
CN108375125B (zh) 窗式空调设备
CN213228247U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和车辆
CN107192014B (zh) 空调室内机
CN116182256A (zh) 空调器
CN210463252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399238U (zh)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CN210399169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0345677U (zh) 移动空调
CN108443977B (zh) 窗式空调设备
CN218882558U (zh) 新风模块、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6287988B (zh) 双贯流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6769577U (zh) 空调器
CN217004673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004671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979025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4009394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8544615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790002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635904U (zh) 室内空调机
CN216346698U (zh) 一种窗式空调器
CN112092575A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和车辆
CN216346632U (zh) 一种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