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40280U - 建筑铝模板用轻质高强墙板 - Google Patents

建筑铝模板用轻质高强墙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40280U
CN216340280U CN202122932437.7U CN202122932437U CN216340280U CN 216340280 U CN216340280 U CN 216340280U CN 202122932437 U CN202122932437 U CN 202122932437U CN 216340280 U CN216340280 U CN 2163402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reinforcing plate
template
main body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3243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司继东
符文涛
杜燕军
张庆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uaiyichi New Material Group Co ltd
Henan Shuaiyichi Building Form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uaiyichi New Material Group Co ltd
Henan Shuaiyichi Building Form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uaiyichi New Material Group Co ltd, Henan Shuaiyichi Building Form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uaiyichi New Mate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3243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402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402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402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铝模板结构领域,具体涉及建筑铝模板用轻质高强墙板,包括模板主体、通孔、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第三加强板和第三加强肋;模板主体为底部敞口的箱体结构,模板主体的顶部为顶板,模板主体的侧边为侧边框;在侧边框上均匀设置多个通孔;在顶板位于模板主体内侧上均匀设置第三加强肋,第三加强肋呈“蜂窝状”,且与侧边框连接;在所述模板主体内设置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第一加强板与第二加强板交错设置;在模板主体内的四角处设置第三加强板,第三加强板的顶部与顶板底部固定连接,第三加强板的两侧边分别与侧边框相邻的两侧边固定连接。设置加强肋和加强板,可以提升刚性;设置蜂窝状加强肋结构,提升顶板整体刚性。

Description

建筑铝模板用轻质高强墙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建筑铝模板领域,具体涉及建筑铝模板用轻质高强墙板的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建筑铝模板是指以铝合金型材为主要材料,适用于混凝土工程的模板,相较于钢模板和其他模板体系,其重量较低、可重复利用,尤其是可加工成本较低,可适用于复杂的施工场景。
墙板是用于对房屋周侧墙体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模板组件,是使用时,墙板靠近混凝土一侧为光滑面,墙板的四周用于进行拼接连接;随着铝模板使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减轻其重量,提升其强度,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有重大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建筑铝模板用轻质高强墙板,自重小,刚性强,便于进行拆装施工作业。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建筑铝模板用轻质高强墙板,包括模板主体、通孔、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第三加强板和第三加强肋;模板主体为底部敞口的箱体结构,模板主体的顶部为顶板,模板主体的侧边为侧边框;在侧边框上均匀设置多个通孔;在顶板位于模板主体内侧上均匀设置第三加强肋,第三加强肋呈“蜂窝状”,且与侧边框连接;在所述模板主体内设置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第一加强板与第二加强板交错设置;在模板主体内的四角处设置第三加强板,第三加强板的顶部与顶板底部固定连接,第三加强板的两侧边分别与侧边框相邻的两侧边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加强板上设置第二凹槽。
进一步地,在所述侧边框上设置第一加强肋。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加强板上、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加强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板的顶部与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加强板的侧边与侧边框或第二加强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板与第二加强板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设置在第一加强肋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侧边框的外侧面上设置凹槽部,凹槽部与其中一个通孔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侧边框的底部为凹凸部,第一加强板或第二加强板与侧边框连接处为凹凸部的凸起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能达到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1、设置蜂窝状加强肋和加强板,减少自重的同时,可以提升刚性。
2、设置凹凸起结构的侧边框,减少模板自重。
3、设置加强肋和通孔配合结构,提升刚能力,减少形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再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模板主体;11-顶板;12-侧边框;121-第一加强肋;122-凹凸部;123-凹槽部;2-通孔;31-第一加强板;32-第二加强板;321-第二加强肋;322-第二凹槽;33-第三加强板;4-第三加强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建筑铝模板用轻质高强墙板,包括模板主体1、通孔2、第一加强板31、第二加强板32、第三加强板33和第三加强肋4;模板主体1为底部敞口的箱体结构,模板主体1的顶部为顶板11,模板主体1的侧边为侧边框12;在侧边框12上均匀设置多个通孔2;在顶板11位于模板主体1内侧上均匀设置第三加强肋4,第三加强肋4呈“蜂窝状”,且与侧边框12连接;在所述模板主体1内设置第一加强板31和第二加强板32,第一加强板31与第二加强板32交错设置;在模板主体1内的四角处设置第三加强板33,第三加强板33的顶部与顶板11底部固定连接,第三加强板33的两侧边分别与侧边框12相邻的两侧边固定连接。
工作时,蜂窝状的第三加强肋4固定设置在顶板11的底部,可以提升顶板11在支撑上部混凝土过程中的整体刚性,减小形变,提升混凝土成型精度;设置交错式的第一加强板31和第二加强板32,再配合侧边框12,在设计较大尺寸的顶板模板时,可以提升顶板11的整体刚性,同时,尽可能地减轻其自身重量;在侧边框11上设置通孔2,便于通过销钉销片将多个顶板进行拼接连接。
考虑到,墙板组件在进行作业时,需要承受到较大的竖直方向的受力,因此,在墙板组件的四角内设置第三加强板33,提升四角处的刚性程度,减少形变,提升本模板组件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优选的,第三加强板33的高度,小于侧边框12的高度,可以尽可能地减轻本模板组件的自重。
实施例2:
如图1-图3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搬运结构。
本建筑铝模板用轻质高强墙板中在所述第二加强板32上设置第二凹槽322。设置第二凹槽322,便于在此处用工业胶粘合把手,便于后期对顶板模板进行搬运操作,提升了作业的便捷性。
优选的,将把手卡在第二凹槽322内后,把手的外侧不凸出于侧边框的高度,不影响模板组件的堆叠码放和输送。
实施例3:
如图1-图3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刚性结构。
本建筑铝模板用轻质高强墙板中在所述侧边框12上设置第一加强肋121。设置第一加强肋121,在减少侧边框厚度/自重的情况下,尽可能提供更高的刚性。
优选的,第一加强肋121沿竖直方向设置,与顶板11成垂直设置,可以提升顶板11的整体刚性。
实施例4:
如图1-图3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刚性结构。
本建筑铝模板用轻质高强墙板中在所述第二加强板32上、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加强肋321。提升第二加强板32的刚性。
优选的,第二加强板32的高度小于侧边框12的高度,可以减少本模板组件的自重。
实施例5:
如图1-图3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刚性结构。
本建筑铝模板用轻质高强墙板中第一加强板31的顶部与顶板11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加强板31的侧边与侧边框12或第二加强板32固定连接,提升顶板11的整体刚性。
实施例6:
如图1-图3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刚性结构。
本建筑铝模板用轻质高强墙板中第一加强板31与第二加强板32垂直设置,提升顶板11的整体刚性。
实施例7:
如图1-图3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刚性结构。
本建筑铝模板用轻质高强墙板中通孔2设置在第一加强肋121上。通孔2设置在第一加强肋121上,使得,通孔2的侧壁外沿与加强肋呈一体结构,可以减少通孔处的形变。
实施例8:
如图1-图3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连接结构。
本建筑铝模板用轻质高强墙板中在所述侧边框12的外侧面上设置凹槽部123,凹槽部123与其中一个通孔2的位置相对应。在多个墙板模板组件进行拼接时,可以将拉片的一端卡入凹槽部123内,并将销钉贯穿两个通孔2和拉片,使得,多个墙板模板拼接式,将拉片也进行了同时固定连接,提升铝模板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精度,且设置凹槽用于放置拉片,减少相邻两个模板之间因为拉片而产生的缝隙,可以减少墙体混凝土成型过程中的外渗。
实施例9:
如图1-图3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减重结构。
本建筑铝模板用轻质高强墙板中侧边框12的底部为凹凸部122,第一加强板31或第二加强板32与侧边框12连接处为凹凸部122的凸起部。将侧边框12的底部设置为凹凸部122,相当于减小了侧边框12的平均高度,减轻了本墙板组件的自重,在此基础上,设置凸起部与加强板进行连接,可以提升本墙板组件的刚性程度。
优选的,本墙板组件加工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可以提升本支撑件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Claims (9)

1.建筑铝模板用轻质高强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主体(1)、通孔(2)、第一加强板(31)、第二加强板(32)、第三加强板(33)和第三加强肋(4);模板主体(1)为底部敞口的箱体结构,模板主体(1)的顶部为顶板(11),模板主体(1)的侧边为侧边框(12);在侧边框(12)上均匀设置多个通孔(2);在顶板(11)位于模板主体(1)内侧上均匀设置第三加强肋(4),第三加强肋(4)呈“蜂窝状”,且与侧边框(12)连接;在所述模板主体(1)内设置第一加强板(31)和第二加强板(32),第一加强板(31)与第二加强板(32)交错设置;在模板主体(1)内的四角处设置第三加强板(33),第三加强板(33)的顶部与顶板(11)底部固定连接,第三加强板(33)的两侧边分别与侧边框(12)相邻的两侧边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铝模板用轻质高强墙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加强板(32)上设置第二凹槽(3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铝模板用轻质高强墙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边框(12)上设置第一加强肋(1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铝模板用轻质高强墙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加强板(32)上、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加强肋(3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铝模板用轻质高强墙板,其特征在于:所示第一加强板(31)的顶部与顶板(11)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加强板(31)的侧边与侧边框(12)或第二加强板(32)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铝模板用轻质高强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31)与第二加强板(32)垂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铝模板用轻质高强墙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边框(12)的外侧面上设置凹槽部(123),凹槽部(123)与其中一个通孔(2)的位置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铝模板用轻质高强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框(12)的底部为凹凸部(122),第一加强板(31)或第二加强板(32)与侧边框(12)连接处为凹凸部(122)的凸起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铝模板用轻质高强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设置在第一加强肋(121)上。
CN202122932437.7U 2021-11-26 2021-11-26 建筑铝模板用轻质高强墙板 Active CN2163402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32437.7U CN216340280U (zh) 2021-11-26 2021-11-26 建筑铝模板用轻质高强墙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32437.7U CN216340280U (zh) 2021-11-26 2021-11-26 建筑铝模板用轻质高强墙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40280U true CN216340280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53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32437.7U Active CN216340280U (zh) 2021-11-26 2021-11-26 建筑铝模板用轻质高强墙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402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340280U (zh) 建筑铝模板用轻质高强墙板
CN216340860U (zh) 建筑铝模板用轻质高强顶板
CN216304910U (zh) 一种多功能全屋定制高强度智能模架系统
CN207484953U (zh) 一种轻型建筑铝合金模板
CN215631570U (zh) 铝合金建筑转角模板
CN210342651U (zh) 建筑铝模板装配用底角板
CN115772961A (zh) 稳定型钢结构楼承板
CN211775787U (zh) 一种非标准层铝模与木模组合节点结构
CN2538907Y (zh) 工程塑料建筑模板
CN209958741U (zh) 一种高强度组合式建筑模板
CN214885441U (zh) 一种建筑铝模板用阴角型材
CN215978449U (zh) 建筑铝模板用轻质高强梁底支撑件
CN217597375U (zh) 一种立式预制楼梯可调节模具
CN213774504U (zh) 一种铝模板阳角连接用角铁结构
CN216476302U (zh) 一种铝模企口板
CN2236519Y (zh) 阴角模板
CN210552010U (zh) 一种建筑模板
CN215978450U (zh) 建筑铝模板用轻质顶板支撑件
CN208718362U (zh) 一种框架柱模板
CN206128613U (zh) 一种建筑模板
CN215330896U (zh) 便于组装的eps板材
CN218292769U (zh) 一种铝模和木模结合的阴角模板型材
CN218149755U (zh) 一种铝模和木模木方结合的阴角模板型材
CN220146222U (zh) 一种接触网基础用模具
CN211369513U (zh) 一种建筑铝合金模板组合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