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00869U - 座椅和具有其的载人行驶设备 - Google Patents

座椅和具有其的载人行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00869U
CN216300869U CN202122434304.7U CN202122434304U CN216300869U CN 216300869 U CN216300869 U CN 216300869U CN 202122434304 U CN202122434304 U CN 202122434304U CN 216300869 U CN216300869 U CN 2163008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ating plate
seat
escape
seat body
kick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3430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蕾
乔立辉
倪晓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yang Guangtong Automobile Co ltd
Yinlong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oyang Guangtong Automobile Co ltd
Yinlong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yang Guangtong Automobile Co ltd, Yinlong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oyang Guangto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3430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008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008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008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和具有其的载人行驶设备,属于载人行驶设备技术领域,所述座椅包括座椅本体;至少一个逃生浮板,逃生浮板设于座椅本体上,逃生浮板与座椅本体可拆卸连接,逃生浮板在水中可以漂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座椅,由于遇到水情时,现场情况较为复杂,在座椅本体上设置至少一个逃生浮板,在遇到水情时,乘客可以快速方便地从座椅本体上拆下逃生浮板,从而利用逃生浮板逃生,能够极大程度的挽救乘客的生命。

Description

座椅和具有其的载人行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载人行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座椅和具有其的载人行驶设备。
背景技术
逃生浮板,是在飞机和旅游车上的标配装置。利用飞机或者旅游车上的发泡座垫,在发生溺水事故时,可以利用此浮板迅速上浮至水面呼吸,并且可以利用此浮板,在水面长时间漂浮,等待救援。公交车基于行驶的环境及速度,重点强调的是逃生出口,逃生空间等要求,忽视了对于公交溺水后的逃生装置要求。
近年来,我国公交溺水现象频发,部分事故无一生还,安全隐患刻不容缓。并且仅几年全球雨水增多,暴雨现象增加,洪水造成的城市溺水现象也是比比皆是,比如今年7月20日的郑州大暴雨,部分公交车被淹在地下涵洞内,危险重重。所以对公交车溺水事故的预防,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座椅,所述座椅上配备了逃生浮板,使得乘坐人员在遇到如遇水情的紧急情况时可以在很近的距离内快速拿到逃生浮板并利用逃生浮板逃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包括:座椅本体;至少一个逃生浮板,逃生浮板设于座椅本体上,逃生浮板与座椅本体可拆卸连接,逃生浮板在水中可以漂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由于遇到水情时,现场情况较为复杂,在座椅本体上设置至少一个逃生浮板,在遇到水情时,乘客可以快速方便地从座椅本体上拆下逃生浮板,从而利用逃生浮板逃生,能够极大程度的挽救乘客的生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座椅本体上设有凹槽,凹槽的内轮廓与逃生浮板的外轮廓相适配,逃生浮板的厚度方向的至少部分嵌于凹槽中,如此能够减小逃生浮板凸出座椅之外的空间,使得乘客能够拥有更多的活动空间,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现有行驶设备空间的改造幅度。
可选地,凹槽设于座椅本体的内侧,逃生浮板设于凹槽中,如此使得乘客能够在复杂环境下更快速地拿到逃生浮板,逃生浮板之所以可以在水面上漂浮,因其内部具有较高的孔隙率,这使得逃生浮板易于压缩产生形变,将逃生浮板设于座椅本体的内侧使得逃生浮板可以给乘客提供较为舒适的乘坐环境。
可选地,逃生浮板包括第一浮板和第二浮板,第一浮板设于座椅本体的椅背上,第二浮板设于座椅本体的座位上,如此可以使得乘客的臀部与第二浮板接触,乘客的背部与第一浮板接触,乘坐体验更为舒适,另外这种增加了浮板(第一浮板或第二浮板)的数量,对于没有座位的其他乘客,也可以提供充足的浮板供应,极大程度地降低了乘坐行驶设备的乘客缺乏逃生工具的可能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逃生浮板和座椅本体中的一个上设有凸卡,逃生浮板和座椅本体中的另一个上设有限位扣,凸卡卡设于限位扣中,如此设置能够简化结构设置,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可选地,限位扣为多个,多个限位扣间隔分布于座椅本体上,凸卡为多个,限位扣与凸卡一一对应。如此能够在不需要拆下逃生浮板时,能够更好地将逃生浮板固定在座椅本体上,防止逃生浮板在乘客乘坐过程中松脱影响乘坐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逃生浮板设有把手,如此能够方便乘客握住把手快速将逃生浮板从座椅本体上卸下。
可选地,逃生浮板上设有多个凸卡,把手为柔性绳带,至少部分凸卡沿柔性绳带的长度方向布置且穿过柔性绳带,柔性绳带的至少一端超出逃生浮板的外轮廓,座椅本体上设有多个限位扣,凸卡卡设于限位扣中,如此能够借助柔性绳带施力于凸卡处,使得逃生浮板更易于从座椅本体上快速拆卸。
可选地,柔性绳带的超出逃生浮板的外轮廓的一端弯折固定于柔性绳带本体上形成环形拉手,如此能够使得乘客能够更好地握住环形拉手对逃生浮板施力,增加柔性绳带与乘客手部的摩擦力,在复杂环境中不容易从乘客手部滑脱,结构简单,效果良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逃生浮板包括外壳和内芯,凸卡设于内芯上且部分显露于外壳外,外壳本体内设有多个微孔以增加逃生浮板的浮力,内芯用于增加外壳的支撑力外壳本体内设有多个微孔以增加逃生浮板的浮力,凸卡设于内芯上,能够增加凸卡与逃生浮板连接稳固性防止凸卡从逃生浮板上脱落。
可选地,外壳为聚氨酯硬泡件,如此设置能够在使得外壳具有较好支撑力的同时具有较好的浮力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逃生浮板上设有抓握通孔。从而使得对于老人小孩等能够增加抓握逃生浮板时手部与逃生浮板的摩擦力,防止乘客无法抓紧的可能,可以将手部伸入抓握通孔中,使得在复杂环境下或者体力不支时仍然使乘客能够套牢逃生浮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载人行驶设备,包括上述的座椅,如此能够极大地提高载人行驶设备在遇到水害灾情时的安全性,使得乘客能够快速逃生,提高了生存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的主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的俯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的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的爆炸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角度的爆炸图;
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座椅1,
座椅本体10,凹槽11,
逃生浮板20,凸卡202,把手204,环形拉手2042,抓握通孔206,第一浮板21,第二浮板2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1,包括:座椅本体10与至少一个逃生浮板20。
具体地,逃生浮板20设于座椅本体10上,逃生浮板20与座椅本体10可拆卸连接,逃生浮板20在水中可以漂浮。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座椅本体10上设置一个逃生浮板20,也可以在座椅本体10上设置多个逃生浮板20,可以是多个逃生浮板20均设置于座椅本体10的内侧,即朝向乘客的一侧,也可以是多个逃生浮板20均设置于座椅本体10的外侧,即背离乘客的一侧;或者是部分逃生浮板20设于座椅本体10的内侧,另一部分逃生浮板20设于座椅本体10的外侧,本申请不作限制,可根据设计需要设置。
另外,在实际设计中需选用承载力较大可以支撑人体的材料的尺寸、规格来制成逃生浮板20。
此外,逃生浮板20的背离座椅本体10的一侧可以设置防滑纹路,如此,在复杂环境下,可以增加乘客与逃生浮板20之间的摩擦力,防止乘客从逃生浮板20上滑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1,由于遇到水情时,现场情况较为复杂,在座椅本体10上设置至少一个逃生浮板20,在遇到水情时,乘客可以快速方便地从座椅本体10上拆下逃生浮板20,从而利用逃生浮板20逃生,能够极大程度的挽救乘客的生命。
如图4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1,座椅本体10上设有凹槽11,凹槽11的内轮廓与逃生浮板20的外轮廓相适配,逃生浮板20的厚度方向的至少部分嵌于凹槽11中,如此能够减小逃生浮板20凸出座椅1之外的空间,使得乘客能够拥有更多的活动空间,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现有行驶设备空间的改造幅度。
可选地,凹槽11的内壁面与逃生浮板20外壁面之间设有间隙,由此可以方便将逃生浮板20拆装于凹槽11中。其中,间隙的宽度可以在1mm~3mm之间选择,例如可以选择间隙的宽度为1mm,间隙的宽度不适宜选取过大数值。
可选地,凹槽11的深度可以在5mm~12mm之间选择,在一些实施例中选择凹槽11的深度为8mm。如此,既不会使得凹槽11太浅使逃生浮板20凸出于座位本体表面太多,也不至于使得凹槽11太深使得逃生浮板20完全陷入凹槽11中。
可选地,凹槽11设于座椅本体10的内侧,逃生浮板20设于凹槽11中,如此使得乘客能够在复杂环境下更快速地拿到逃生浮板20,逃生浮板20之所以可以在水面上漂浮,因其内部具有较高的孔隙率,这使得逃生浮板20易于压缩产生形变,将逃生浮板20设于座椅本体10的内侧使得逃生浮板20可以给乘客提供较为舒适的乘坐环境。
如图5和图6所示,可选地,逃生浮板20包括第一浮板21和第二浮板22,第一浮板21设于座椅本体10的椅背上,第二浮板22设于座椅本体10的座位上,如此可以使得乘客的臀部与第二浮板22接触,乘客的背部与第一浮板21接触,乘坐体验更为舒适,另外这种增加了逃生浮板20的数量,对于没有座位的其他乘客,也可以提供充足的逃生浮板20供应,极大程度地降低了乘坐行驶设备的乘客缺乏逃生工具的可能性。
可选地,逃生浮板20和座椅本体10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插销式装配连接。
如图6和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1,逃生浮板20和座椅本体10中的一个上设有凸卡202,逃生浮板20和座椅本体10中的另一个上设有限位扣,凸卡202卡设于限位扣中,如此设置能够简化结构设置,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地,可以是逃生浮板20上设有凸卡202,座椅本体10上设有限位扣;还可以是逃生浮板20上设有限位扣,座椅本体10上设有凸卡202。
可选地,逃生浮板20上设有至少一个凸卡202和至少一个限位扣,座椅本体10上设有至少一个凸卡202和至少一个限位扣,逃生浮板20上的凸卡202与座椅本体10上的限位扣配合,逃生浮板20上的限位扣与座椅本体10上的凸卡202配合。如此,能够增加逃生浮板20和座椅本体10的配合的牢固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扣可以是预埋在座椅本体10上的垫片,如此能够简化结构设置,同时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可选地,限位扣为多个,多个限位扣间隔分布于座椅本体10上,凸卡202为多个,限位扣与凸卡202一一对应,多个凸卡202间隔分布于逃生浮板20上。如此能够在不需要拆下逃生浮板20时,能够更好地将逃生浮板20固定在座椅本体10上,防止逃生浮板20在乘客乘坐过程中松脱影响乘坐体验。
如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1,逃生浮板20设有把手204,如此能够方便乘客握住把手204快速将逃生浮板20从座椅本体10上卸下。
可选地,逃生浮板20上设有多个凸卡202,把手204为柔性绳带,至少部分凸卡202沿柔性绳带的长度方向布置且穿过柔性绳带,柔性绳带的至少一端超出逃生浮板20的外轮廓,座椅本体10上设有多个限位扣,凸卡202卡设于限位扣中,如此能够借助柔性绳带施力于凸卡202处,使得逃生浮板20更易于从座椅本体10上快速拆卸;另外,柔性绳带与逃生浮板20的固定面积较大,防止由于施力过大,而将柔性绳带从逃生浮板20上扯下。此外,至少部分凸卡202沿柔性绳带的长度方向布置且穿过柔性绳带,使得即使是在个别凸卡202失效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借助柔性绳带快速地将逃生浮板20从座椅本体10上拆下。
如图6所示,可选地,逃生浮板20包括第一浮板21和第二浮板22,第一浮板21和第二浮板22上均设有柔性绳带。
可选地,柔性绳带的超出逃生浮板20的外轮廓的一端弯折固定于柔性绳带本体上形成环形拉手2042,如此能够使得乘客能够更好地握住环形拉手2042对逃生浮板20施力,增加柔性绳带与乘客手部的摩擦力,在复杂环境中不容易从乘客手部滑脱,结构简单,效果良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1,逃生浮板20包括外壳和内芯,凸卡202设于内芯上且部分显露于外壳外,外壳本体内设有多个微孔以增加逃生浮板20的浮力,内芯用于增加外壳的支撑力外壳本体内设有多个微孔以增加逃生浮板20的浮力,凸卡202设于内芯上,能够增加凸卡202与逃生浮板20连接稳固性防止凸卡202从逃生浮板20上脱落。
可选地,外壳为聚氨酯硬泡件,如此设置能够在使得外壳具有较好支撑力的同时具有较好的浮力作用。使用聚氨酯硬泡件,利用成型模具发泡成型,此材料制件密度高,外表紧密,成型尺寸精确,有一定的强度,非常符合公交座椅1浮板的材料。并且此材料具有憎水性质,闭孔率在90%以上,浮力大于日常使用的发泡材料。逃生浮板20可以作为外漏件使用,也可选择布料包裹,这样可以避免日常磨损和老化。
另外,并且逃生浮板20的软硬度可以根据具体位置,进行调整,比如第一浮板21硬度可以按照邵A80-90度制作,第二浮板22硬度可以按照邵A70-80度制作。
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1,逃生浮板20上设有抓握通孔206。从而使得对于老人小孩等能够增加抓握逃生浮板20时手部与逃生浮板20的摩擦力,防止乘客无法抓紧的可能,可以将手部伸入抓握通孔206中,使得在复杂环境下或者体力不支时仍然使乘客能够套牢逃生浮板20。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是仅设置一个抓握通孔206,也可以是设置两个抓握通孔206,仅设置一个抓握通孔206时可以是沿着逃生浮板20的长度方向的对称轴设置,也可以是沿着逃生浮板20的水平方向的对称轴设置;设置两个抓握通孔206时,优选将两个抓握通孔206沿逃生浮板20的长度方向对称布置,如此使得乘客在抓握逃生浮板20飘于水中时不易倾覆。此外,优选将抓握通孔206设置为U型孔,如此方便乘客在紧急或者慌张等复杂状况中快速将手插入抓握通孔206中。当然,在逃生浮板20包括第一浮板21和第二浮板22时,优选将抓握通孔206设于第一浮板21上,这样不会降低乘客坐在座椅本体10上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载人行驶设备,包括上述的座椅1,如此能够极大地提高载人行驶设备在遇到水害灾情时的安全性,使得乘客能够快速逃生,提高了生存率。
需要说明的是,载人行驶设备可以是各种轮船、快艇、摩托艇等,还可以是汽车、卡车以及公交车等。
另外,载人行驶设备可以是有部分如上述所述的设有逃生浮板20的座椅1,其他普通座椅1不设逃生浮板20,也可以是全部座椅1均为上述所述座椅1,本申请不作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Claims (10)

1.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椅本体;
至少一个逃生浮板,所述逃生浮板设于所述座椅本体上,所述逃生浮板与座椅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逃生浮板在水中可以漂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本体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轮廓与所述逃生浮板的外轮廓相适配,所述逃生浮板的厚度方向的至少部分嵌于所述凹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设于所述座椅本体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浮板包括第一浮板和第二浮板,所述第一浮板设于所述座椅本体的椅背上,所述第二浮板设于所述座椅本体的座位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浮板和所述座椅本体中的一个上设有凸卡,所述逃生浮板和所述座椅本体中的另一个上设有限位扣,所述凸卡卡设于所述限位扣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扣为多个,多个限位扣间隔分布于所述座椅本体上,所述凸卡为多个,所述限位扣与所述凸卡一一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浮板上设有多个凸卡,所述逃生浮板设有把手,所述把手为柔性绳带,至少部分所述凸卡沿所述柔性绳带的长度方向布置且穿过所述柔性绳带,所述柔性绳带的至少一端超出所述逃生浮板的外轮廓,所述座椅本体上设有多个限位扣,所述凸卡卡设于所述限位扣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浮板包括外壳和内芯,所述凸卡设于所述内芯上且部分显露于所述外壳外,所述外壳为聚氨酯硬泡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浮板上设有抓握通孔。
10.一种载人行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座椅。
CN202122434304.7U 2021-10-08 2021-10-08 座椅和具有其的载人行驶设备 Active CN2163008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34304.7U CN216300869U (zh) 2021-10-08 2021-10-08 座椅和具有其的载人行驶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34304.7U CN216300869U (zh) 2021-10-08 2021-10-08 座椅和具有其的载人行驶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00869U true CN216300869U (zh) 2022-04-15

Family

ID=81114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34304.7U Active CN216300869U (zh) 2021-10-08 2021-10-08 座椅和具有其的载人行驶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008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21757A (en) Rescue raft
US7306501B2 (en) Inflatable aquatic rescue collar
CN201756074U (zh) 一种新型汽车座椅
US2334072A (en) Collapsible boat
EP0959858B1 (en) A rescue device
US2876467A (en) Collapsible raft
CN216300869U (zh) 座椅和具有其的载人行驶设备
TWM381588U (en) Land-based lifeboat with anti-overturn function
KR101975280B1 (ko) 구명장치
CN212828989U (zh) 一种用于海上救生的气胀式救生筏
US6352460B1 (en) Neutral buoyancy recovery device
US20050250396A1 (en) Rescue lift
US6715830B2 (en) Child restraint system for use in watercraft
CN204056260U (zh) 一种海上救生载具
CN205738014U (zh) 塑料救生浮具
KR20100118250A (ko) 해상 인명 구조용 보트
CN210822685U (zh) 一种救生船
CN109305311B (zh) 一种轮船上使用的救生椅
US20130130580A1 (en) Hand-held portable and inflatable Personal flotation device
JPH0529448U (ja) 救命胴衣及び椅子
CN216331610U (zh) 一种落水逃生座椅
CN205837151U (zh) 一种水上救生浮漂
CN210258784U (zh) 可转变成救生衣的座椅靠背罩
CN212047826U (zh) 一种龙门式救援筏
CN213892427U (zh) 一种可以应急使用的车载救生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