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91010U - 一种闪光砂效果的3d手机后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闪光砂效果的3d手机后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91010U
CN216291010U CN202122947188.9U CN202122947188U CN216291010U CN 216291010 U CN216291010 U CN 216291010U CN 202122947188 U CN202122947188 U CN 202122947188U CN 216291010 U CN216291010 U CN 2162910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flash
sand
mobile phone
rea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4718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aiche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aiche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aiche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aiche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4718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910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910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910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闪光砂效果的3D手机后盖,包括:闪光砂层(1)、复合板材层(2)、镜面银油墨层(3)、纹理层(4)、增亮镀膜层(5)和盖底油墨层(6),闪光砂层(1)、复合板材层(2)、镜面银油墨层(3)、纹理层(4)、增亮镀膜层(5)和盖底油墨层(6)从上往下依次排列,闪光砂层(1)由AG/UV复合树脂形成。上述结构的3D手机后盖具有闪光砂的效果,提升了美观性,而且闪光砂层的耐磨性强,防划伤、防指纹,能延长使用寿命,此外,砂粒的大小可调,不会局限于单一大小的闪光砂效果,更加多样化。

Description

一种闪光砂效果的3D手机后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后盖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闪光砂效果的3D手机后盖。
背景技术
手机后盖是一种安装在手机背面的手机外设配件,主要起保护、装饰等功能。3D手机后盖是指具有3D效果的手机后盖板,这种手机后盖通常采用多层的材料形成层级结构,从而显示出立体的效果。
为了提升3D手机后盖的美观性,除了会在基板上涂有纹理或者图案层以外,还会在在基板上设置闪光砂层。目前最常用的方式是通过打印工艺在基板上形成雾面。
然而,由雾面形成的闪光砂层,其耐磨效果较差,而且闪光砂颗粒的大小相对一致,外观比较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针对上述情况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闪光砂效果的3D手机后盖,所述3D手机后盖包括:闪光砂层、复合板材层、镜面银油墨层、纹理层、增亮镀膜层和盖底油墨层,所述闪光砂层、复合板材层、镜面银油墨层、纹理层、增亮镀膜层和盖底油墨层从上往下依次排列,其特征在于:所述闪光砂层由AG/UV复合树脂形成。
进一步,所述闪光砂层的厚度为15~20μm。
进一步,所述复合板材层的厚度为0.64~0.8mm。
进一步,所述镜面银油墨层的厚度为4~6μm。
进一步,所述纹理层的厚度为15~20μm。
进一步,所述增亮镀膜层的厚度为35~50nm。
进一步,所述盖底油墨层的厚度为5~7μm。
上述结构的3D手机后盖具备以下优点:
1、3D手机后盖具有闪光砂的效果,提升了美观性。
2、闪光砂层的耐磨性强,防划伤、防指纹,能延长3D手机后盖的使用寿命。
3、砂粒的大小可调,不会局限于单一大小的闪光砂效果,更加多样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3D手机后盖的层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特别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个”的含义是至少一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闪光砂效果的3D手机后盖,如图1所示,3D手机后盖包括:闪光砂层1、复合板材层2、镜面银油墨层3、纹理层4、增亮镀膜层5和盖底油墨层6,闪光砂层1、复合板材层2、镜面银油墨层3、纹理层4、增亮镀膜层5和盖底油墨层6从上往下依次排列,闪光砂层1由AG/UV复合树脂形成。
其中,复合板材层2作为3D手机后盖的基板,是一种光学级板材,自带通透的仿玻璃效果,通常是通过PMMA和PC共挤制得;镜面银油墨层3可以使复合板材2带有镜面效果,通常用于形成厂商的LOGO;纹理层4通常由一般的UV油墨形成,通过转印的方式贴合在3D手机后盖上,可以实现纹理效果;增亮镀膜层5用于提高3D复合手机后盖的亮度;盖底油墨层6通常由黑色油墨形成,作为3D复合手机后盖的底色。上述结构以及作用与现有技术相类似,在此不再详细叙述。
更重要的是,本实用新型的3D手机后盖设有闪光砂层1,闪光砂层1由AG/UV复合树脂形成,AG/UV复合树脂是指复合有纳米银粒子的UV树脂。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将AG/UV复合树脂涂布在拓印设备的模具上,涂布过程中可以选用不同砂粒大小的AG/UV复合树脂,然后通过拓印的方式将AG/UV复合树脂压合在3D手机后盖的复合板材层2上,最后通过紫外光照射,能量强度为1300~1600mj/cm2,形成闪光砂层1。上述结构的3D手机后盖具备以下优点:
1、3D手机后盖具有闪光砂的效果,提升了美观性。
2、闪光砂层的耐磨性强,防划伤、防指纹,能延长3D手机后盖的使用寿命。
3、砂粒的大小可调,不会局限于单一大小的闪光砂效果,更加多样化。
具体地,闪光砂层1的厚度为15~20μm。
具体地,复合板材层2的厚度为0.64~0.8mm。
具体地,镜面银油墨层3的厚度为4~6μm。
具体地,纹理层4的厚度为15~20μm。
具体地,增亮镀膜层5的厚度为35~50nm。
具体地,盖底油墨层6的厚度为5~7μm。
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闪光砂效果的3D手机后盖,所述3D手机后盖包括:闪光砂层(1)、复合板材层(2)、镜面银油墨层(3)、纹理层(4)、增亮镀膜层(5)和盖底油墨层(6),所述闪光砂层(1)、复合板材层(2)、镜面银油墨层(3)、纹理层(4)、增亮镀膜层(5)和盖底油墨层(6)从上往下依次排列,其特征在于:所述闪光砂层(1)由AG/UV复合树脂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砂效果的3D手机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闪光砂层(1)的厚度为15~2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砂效果的3D手机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板材层(2)的厚度为0.64~0.8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砂效果的3D手机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镜面银油墨层(3)的厚度为4~6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砂效果的3D手机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纹理层(4)的厚度为15~2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砂效果的3D手机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增亮镀膜层(5)的厚度为35~50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砂效果的3D手机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底油墨层(6)的厚度为5~7μm。
CN202122947188.9U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闪光砂效果的3d手机后盖 Active CN2162910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47188.9U CN216291010U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闪光砂效果的3d手机后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47188.9U CN216291010U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闪光砂效果的3d手机后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91010U true CN216291010U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39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47188.9U Active CN216291010U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闪光砂效果的3d手机后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910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03279B2 (en) Decorated molded articl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6839319B1 (ja) 加飾シート及び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CN103963538A (zh) 一种具有立体效果的印刷装饰膜及其装饰塑胶产品
WO2018105644A1 (ja) レーダカバー及びレーダカバーの製造方法
CN201904983U (zh) 电子设备外壳及具有该外壳的电子设备
CN212528973U (zh) 一种光学革
CN215773204U (zh) 一种仿金属智能手机后盖
CN216291010U (zh) 一种闪光砂效果的3d手机后盖
CN204795159U (zh) 手机背盖
CN207588925U (zh) 一种复合材料3d手机盖板
JP2002292798A (ja) 漆黒感を有する加飾用フィルムとこれを用いた漆黒感を有する加飾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CN201904982U (zh) 电子设备面板及具有该面板的电子设备
JPH0437487A (ja) 透光性表示体
CN214646558U (zh) 一种具有pet黑膜的3d手机后盖
CN211641674U (zh) 一种3d彩色渐变手机后盖
CN208384160U (zh) 一种数码彩印反光布
CN216291012U (zh) 一种正纹复合的3d手机后盖
CN216300407U (zh) 一种3d打印喷涂效果背板
CN216033008U (zh) 双纹理幻彩手机后盖
CN216216982U (zh) 一种3d打印双镀效果背板
JP2000190409A (ja) 照光性絵付シ―トと照光性絵付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CN216216981U (zh) 一种3d打印浸染效果背板
JP6837097B2 (ja) レーダカバー
CN216083549U (zh) 一种笔记本掌托与触摸板一体的装饰件
CN213693792U (zh) 一种uv包裹颗粒的手机后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