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88778U - 圆柱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圆柱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88778U
CN216288778U CN202122411393.3U CN202122411393U CN216288778U CN 216288778 U CN216288778 U CN 216288778U CN 202122411393 U CN202122411393 U CN 202122411393U CN 216288778 U CN216288778 U CN 2162887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module
cylindrical battery
plate
assembly
s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1139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1139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887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887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887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圆柱电池模组。圆柱电池模组包括:CCS组件,包括FPC板、汇流排及支架,FPC板与汇流排的采样极耳连接,汇流排与支架连接;侧板组件,包括多个侧板,多个侧板与CCS组件之间围绕形成安装腔;电芯组件,设置在安装腔内,电芯组件包括多组圆柱电芯,CCS组件安装在电芯组件的正极侧上,各侧板与电芯组件的外周面的至少部分连接;换热结构,换热结构安装在电芯组件的负极侧上且与负极侧相接触,以用于对电芯组件冷却或加热。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的集成化程度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圆柱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圆柱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圆柱电池模组通常使用小容量且小直径电芯,如常见的18650电芯,21700电芯。限于自身结构,小容量且小直径电芯相较方形电芯充放电倍率较低,往往不能实现大倍率充放电。
然而,现有技术中成组单体数量较多,且成组工艺较复杂、成组成本较高,导致圆柱电池模组的集成化程度较低,增大了工作人员对电池模组的组装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柱电池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的集成化程度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圆柱电池模组,包括:CCS组件,包括FPC 板、汇流排及支架,FPC板与汇流排的采样极耳连接,汇流排与支架连接;侧板组件,包括多个侧板,多个侧板与CCS组件之间围绕形成安装腔;电芯组件,设置在安装腔内,电芯组件包括多组圆柱电芯,CCS组件安装在电芯组件的正极侧上,各侧板与电芯组件的外周面的至少部分连接;换热结构,换热结构安装在电芯组件的负极侧上且与负极侧相接触,以用于对电芯组件冷却或加热。
进一步地,换热结构具有用于容纳冷媒或冷却液的容纳腔,换热结构上设置有进液管和出液管,进液管通过容纳腔与出液管连通,进液管与供液装置连通。
进一步地,容纳腔包括多个沿圆柱电池模组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子容纳腔,全部子容纳腔均连通。
进一步地,各组圆柱电芯包括多个子圆柱电芯,多个子圆柱电芯沿圆柱电池模组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圆柱电池模组还包括:绝缘板,设置在负极侧与换热结构之间,绝缘板具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与多个子圆柱电芯一一对应地设置。
进一步地,换热结构包括:换热结构本体,具有容纳腔;翻边结构,设置在换热结构本体上,翻边结构与侧板限位止挡;其中,翻边结构为多个,多个翻边结构与多个侧板一一对应地设置。
进一步地,各侧板朝向换热结构的端面上设置有定位凹部,绝缘板的至少部分位于定位凹部内且与定位凹部限位止挡;其中,侧板朝向换热结构本体的表面与绝缘板朝向换热结构本体的表面平齐设置。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子圆柱电芯之间设置有灌封胶;和/或,绝缘板与电芯组件之间设置有灌封胶。
进一步地,各侧板包括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第一板面朝向电芯组件设置且与电芯组件的外周面的至少部分相适配;第二板面背离电芯组件设置,第二板面上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用于与上盖和/或箱体连接。
进一步地,支架具有限位凹部,各侧板包括:侧板本体;第一延伸部,设置在侧板本体的第一端面上,第一延伸部伸入限位凹部内且与限位凹部限位配合;其中,侧板本体和/或第一延伸部与支架粘接。
进一步地,侧板还包括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设置在侧板本体的第二端面上,第二延伸部与第二端面之间形成定位凹部;和/或,各侧板上设置有吊装部,吊装部用于与吊装工具卡接配合;其中,翻边结构避让连接部和吊装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电芯组件包括多组圆柱电芯,CCS组件(cellcontacting system)安装在电芯组件的正极侧上,以用于对多组圆柱电芯进行电连接和采样。换热结构安装在电芯组件的负极侧上且与负极侧相接触,以用于对电芯组件冷却或加热,进而使得圆柱电池模组工作在最佳的温度区间。侧板与电芯组件的外周面的至少部分连接,进而对电芯组件进行支撑,提升了圆柱电池模组的整体结构强度,防止圆柱电池模组发生形变而影响其正常使用,减少圆柱电池模组的失效风险。这样,圆柱电池模组由CCS组件、电芯组件、换热结构及侧板组件集成在一起,能够有效地简化成组工艺并降低加工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的集成化程度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圆柱电池模组的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圆柱电池模组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圆柱电池模组的G处放大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中的圆柱电池模组的H处放大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的圆柱电池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的圆柱电池模组的I处放大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中的圆柱电池模组的换热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1中的圆柱电池模组的绝缘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1中的圆柱电池模组的CCS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中的CCS组件的C处放大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1中的圆柱电池模组的侧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11中的侧板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11中的侧板的主视图;
图14示出了图13中的侧板的B-B向剖视图;
图15示出了图13中的侧板的C-C向剖视图;
图16示出了图13中的侧板的D-D向剖视图;
图17示出了图11中的侧板的俯视图;以及
图18示出了图11中的侧板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第一汇流排;11、汇流排体;111、第一排体;112、第二排体;12、连接部;20、子圆柱电芯;21、正极;22、负极;60、采样极耳;90、CCS组件;91、FPC板;92、汇流排; 93、支架;931、限位凹部;100、电芯组件;200、侧板;201、第一板面;202、第二板面; 203、侧板本体;204、第一延伸部;205、第二延伸部;206、加强板;210、连接部;2101、配合面;2102、连接板;2103、安装孔;2104、弧形限位板;2105、过渡连接板;220、加强筋;230、吊装部;240、定位凹部;300、换热结构;301、换热结构本体;302、翻边结构; 310、进液管;320、出液管;330、容纳腔;3301、子容纳腔;400、绝缘板;401、通孔;500、灌封胶;600、绝缘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的集成化程度较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圆柱电池模组。
如图1至图18所示,圆柱电池模组包括CCS组件90、侧板组件、电芯组件100及换热结构300。其中,CCS组件90包括FPC板91、汇流排92及支架93,FPC板91与汇流排92 的采样极耳60连接,汇流排92与支架93连接。侧板组件包括多个侧板200,多个侧板200 与CCS组件90之间围绕形成安装腔。电芯组件100设置在安装腔内,电芯组件100包括多组圆柱电芯,CCS组件90安装在电芯组件100的正极侧上,各侧板200与电芯组件100的外周面的至少部分连接。换热结构300安装在电芯组件100的负极侧上且与负极侧相接触,以用于对电芯组件100冷却或加热。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电芯组件100包括多组圆柱电芯,CCS组件90(cellcontacting system)安装在电芯组件100的正极侧上,以用于对多组圆柱电芯进行电连接和采样。换热结构300安装在电芯组件100的负极侧上且与负极侧相接触,以用于对电芯组件100冷却或加热,进而使得圆柱电池模组工作在最佳的温度区间。侧板200与电芯组件100的外周面的至少部分连接,进而对电芯组件100进行支撑,提升了圆柱电池模组的整体结构强度,防止圆柱电池模组发生形变而影响其正常使用,减少圆柱电池模组的失效风险。这样,圆柱电池模组由CCS组件90、电芯组件100、换热结构300及侧板组件集成在一起,能够有效地简化成组工艺并降低加工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圆柱电池模组的集成化程度较低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换热结构300为冷板,以通过冷板对电芯组件100进行降温、冷却。同时,采用板式冷却方式能有效解决横向空间不足的问题,相对蛇形冷板成本更加有优势。
在本实施例中,各组圆柱电芯的子圆柱电芯20的型号为46800圆柱电芯或46950圆柱电芯,子圆柱电芯20的容量在20Ah以上,放电倍率在2C以上,即本实施例中的电芯组件100 为大直径、大容量圆柱电芯。这样,本实施例中的圆柱电池模组在增大容量的前提下提升了集成化程度。
在本实施例中,侧板200为两个,两个侧板200分别位于电芯组件100的两侧,以对电芯组件100的两个侧边进行固定、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汇流排92与电芯组件100的正极侧的正极和负极焊接,以对多组圆柱电芯之间进行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换热结构300的板面与电芯组件100相接触,进而增大了换热结构300 的冷却面积。
如图3和图7所示,换热结构300具有用于容纳冷媒或冷却液的容纳腔330,换热结构 300上设置有进液管310和出液管320,进液管310通过容纳腔330与出液管320连通,进液管310与供液装置连通。这样,位于供液装置内的冷媒或冷却液通过进液管310进入容纳腔330内,以与电芯组件100进行热量交换,完成冷却后的冷媒或冷却液通过出液管320排出,以使冷媒或冷却液在换热结构300内流动,提升了换热结构300对电芯组件100的冷却效率,实现快速冷却或加热。
可选地,容纳腔330包括多个沿圆柱电池模组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子容纳腔3301,全部子容纳腔3301均连通。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使得子容纳腔3301的布局更加多样性,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工况,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加工灵活性;另一方面延长了冷媒或冷却液的流经路径,提升了换热结构300的冷却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子容纳腔3301在换热结构300内呈纵向一字型布置或呈蛇形盘绕。
如图1、图2及图8所示,各组圆柱电芯包括多个子圆柱电芯20,多个子圆柱电芯20沿圆柱电池模组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圆柱电池模组还包括绝缘板400。其中,绝缘板400设置在负极侧与换热结构300之间,绝缘板400具有多个通孔401,多个通孔401 与多个子圆柱电芯20一一对应地设置。这样,绝缘板400的上述设置能够防止换热结构300 与电芯组件100之间发生短路现象而影响圆柱电池模组的正常使用,提升了圆柱电池模组的运行可靠性。同时,上述设置使得子圆柱电芯20的布置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工况,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加工灵活性。
具体地,在圆柱电池模组运行过程中,电芯组件100上产生的热量通过绝缘板400传导至换热结构300上,并与换热结构300进行热量交换,以确保换热结构300能够对电芯组件 100进行降温、冷却。
如图4、图6及图7所示,换热结构300包括换热结构本体301和翻边结构302。换热结构本体301具有容纳腔330。翻边结构302设置在换热结构本体301上,翻边结构302与侧板200限位止挡。其中,翻边结构302为多个,多个翻边结构302与多个侧板200一一对应地设置。这样,上述设置提升了装配后的换热结构300与侧板200、电芯组件100之间的装配稳定性,避免换热结构300发生移位或窜动而影响其冷却效果,甚至影响圆柱电池模组的正常使用。
具体地,翻边结构302与换热结构本体301相互垂直设置。侧板200为两个,翻边结构 302为两个,两个翻边结构302分别设置在换热结构本体301的两侧,且两个翻边结构302与两个侧板200一一对应地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翻边结构302的个数不限于此,只要与侧板200的个数一致即可。可选地,翻边结构302为三个、或四个。
如图4所示,各侧板200朝向换热结构300的端面上设置有定位凹部240,绝缘板400的至少部分位于定位凹部240内且与定位凹部240限位止挡。其中,侧板200朝向换热结构本体301的表面与绝缘板400朝向换热结构本体301的表面平齐设置。这样,定位凹部240能够对绝缘板400进行限位止挡,进而实现绝缘板400的定位,防止绝缘板400在圆柱电池模组内发生移动或窜动而影响圆柱电池模组的结构稳定性。同时,上述设置使得圆柱电池模组内部的结构更加稳定性,提升了内部空间利用率。
可选地,相邻的两个子圆柱电芯20之间设置有灌封胶500。这样,灌封胶500灌封在相邻的两个子圆柱电芯20之间,进而增大了子圆柱电芯20之间的电气间隙,便于子圆柱电芯 20隔氧和绝缘处理。
可选地,绝缘板400与电芯组件100之间设置有灌封胶500。这样,通过灌封胶500灌封绝缘板400与电芯组件100之间的间隙,以使圆柱电池模组的内部结构更加稳定,提升了圆柱电池模组的结构稳定性。
如图11至图18所示,各侧板200包括第一板面201和第二板面202,第一板面201朝向电芯组件100设置且与电芯组件100的外周面的至少部分相适配。第二板面202背离电芯组件100设置,第二板面202上设置有连接部210,连接部210用于与上盖和/或箱体连接。这样,上述设置使得侧板200与电芯组件100的外周面进行充分、良好的贴合,进而对电芯组件100进行支撑。同时,上述设置使得圆柱电池模组与上盖和/或箱体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拆装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板面201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弧形面,弧形面与其相对应的子圆柱电芯20的外周面同轴设置。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使得第一板面201和电芯组件100充分、良好的连接,增大了二者之间的连接面积,提升了侧板200的固定强度;另一方面避免侧板 200与电芯组件100之间发生结构干涉而影响圆柱电池模组的拆装。
如图12和图15所示,连接部210为凸部,凸部具有配合面2101,配合面2101与侧板200之间呈第一夹角F设置,配合面2101用于与上盖或者箱体相贴合。可选地,第一夹角F 为90°。这样,上述设置使得连接部210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连接部 210的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同时,上述设置增大了连接部210与上盖或者箱体的配合面积,进而提升了圆柱电池模组与上盖或者箱体的配合稳定性。
具体地,配合面2101朝向箱体设置,以通过连接部210将圆柱电池模组安装在箱体内。
如图12所示,连接部210包括连接板2102和弧形限位板2104。其中,连接板2102具有配合面2101和安装孔2103,安装孔2103用于安装紧固件,以通过紧固件连接侧板200和上盖或者箱体。弧形限位板2104设置在连接板2102上,弧形限位板2104的两端分别与侧板200连接。弧形限位板2104朝向远离侧板200的一侧凸出,以用于对紧固件进行限位止挡。可选地,紧固件为螺钉或螺栓。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确保紧固件能够穿设在连接部210上以连接圆柱电池模组和箱体;另一方面通过弧形限位板2104对紧固件进行限位,防止完成装配后的紧固件与连接部210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或窜动而影响紧固件的紧固可靠性。同时,上述设置使得连接部210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圆柱电池模组的加工成本。
具体地,弧形限位板2104围绕安装孔2103设置,以对穿设在安装孔2103内的紧固件进行限位止挡。
如图12所示,连接部210还包括过渡连接板2105。其中,过渡连接板2105设置在连接板2102上,过渡连接板2105的两端分别与弧形限位板2104连接,过渡连接板2105的至少部分朝向侧板200凸出以形成避让凹部,避让凹部用于避让紧固件。这样,在工作人员拆装紧固件的过程中,避让凹部用于对拆装工具进行避让、限位,以使工作人员对紧固件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拆装难度。同时,上述设置提升了连接部210的结构强度,延长了连接部210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安装孔2103为圆孔,避让凹部为弧形凹部,弧形凹部与安装孔2103同轴设置。
如图11至图13所示,第二板面202上设置有多个加强筋220,至少一个加强筋220设置在过渡连接板2105与第二板面202之间,以连接过渡连接板2105和侧板200。这样,设置在过渡连接板2105与第二板面202之间的加强筋220不仅用于对二者进行连接,也能够提升侧板200的整体结构强度,延长了侧板20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加强筋220沿侧板200的高度方向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弧形限位板2104的两端分别通过加强筋220与侧板200连接。这样,设置在弧形限位板2104与第二板面202之间的加强筋220不仅用于对二者进行连接,也能够提升侧板200的整体结构强度,延长了侧板200的使用寿命。
如图2、图11及图14至图16所示,支架93具有限位凹部931,各侧板200包括侧板本体203和第一延伸部204。其中,第一延伸部204设置在侧板本体203的第一端面上,第一延伸部204伸入限位凹部931内且与限位凹部931限位配合。这样,侧板200的上端与支架93 限位配合,侧板200的第一板面201与电芯组件100的外周面粘接,以防止侧板200在圆柱电池模组内部发生移动或窜动,进而提升了圆柱电池模组的结构稳定性,也确保侧板200能够对电芯组件100进行良好的支撑和固定。
可选地,侧板本体203和/或第一延伸部204与支架93粘接。这样,上述设置使得侧板 200与支架93的连接位置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工况,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加工灵活性。
具体地,在侧板200与支架93进行装配的过程中,先将第一延伸部204伸入至限位凹部 931内,以对侧板200和支架93的装配进行定位,待二者定位完成后,再对侧板本体203和支架93进行粘接,以完成支架93和侧板200的装配,使得二者的装配更加精准、牢固。
如图14至图16所示,侧板200还包括第二延伸部205,第二延伸部205设置在侧板本体 203的第二端面上,第二延伸部205与第二端面之间形成定位凹部240。这样,上述设置使得定位凹部240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侧板200的加工成本。
如图11、图13及图14所示,各侧板200上设置有吊装部230,吊装部230用于与吊装工具卡接配合。其中,翻边结构302避让连接部210和吊装部230。这样,当需要对圆柱电池模组进行吊装时,将吊装工具的夹爪夹取吊装部230且与吊装部230卡接配合,通过操作吊装工具即可对圆柱电池模组进行搬运和转移。同时,上述设置避免翻边结构302与连接部210和吊装部230发生结构干涉而影响圆柱电池模组的拆装。
如图11和图16所示,各侧板200包括加强板206。其中,加强板206设置在侧板本体203 上,吊装部230设置在加强板206上,加强板206与侧板本体203之间呈第二夹角设置,加强板206背离吊装部230的板面与配合面2101平齐设置。这样,上述设置进一步提升了侧板200的结构强度,延长了侧板200的使用寿命。同时,在圆柱电池模组与上盖和/或箱体进行装配的过程中,加强板206的上述设置能够避免加强板206与上盖和/或箱体发生结构干涉而影响配合面2101与上盖和/或箱体的配合。
如图1所示,圆柱电池模组还包括绝缘垫板600。绝缘垫板600设置在CCS组件90远离电芯组件100的一侧,绝缘垫板600由绝缘材料制成。这样,绝缘垫板600起到绝缘作用,避免圆柱电池模组发生短路现象。
如图10所示,汇流排92包括汇流排体11和多个连接部12。汇流排体11包括第一排体 111和第二排体112,第一排体111与一个子圆柱电芯20的正极21电连接,第二排体112与另一个子圆柱电芯20的负极22电连接,两个子圆柱电芯20沿第一预设方向相邻设置;汇流排体11为多个,多个汇流排体11沿第二预设方向间隔设置。各连接部12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汇流排体11。这样,相邻的两个汇流排体11之间通过连接部12连接,由于上述设置增大了第一排体111与正极21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了第一排体111与正极21之间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以确保第一汇流排10能够电连接大直径、大容量电芯,避免第一汇流排10与电芯组件100之间发生相互脱离而影响第一汇流排10对相邻的两个子圆柱电芯20之间的电连接有效性,提升了汇流排组件对电芯间的电连接有效性。
可选地,第一排体111的宽度m与连接部12的宽度n之间满足以下关系:3n≤m≤12n。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排体111在子圆柱电芯20并联间设置狭径(连接部12),狭径的宽度是n,串联间设置载流宽度(第一排体111的宽度)为m,以便保证电性能。其中,m值远远大于n值的设计特点是:m为了确保汇流排92具有足够的载流性能,n是起到保险丝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宽度m指的是第一排体111的最小宽度,宽度n指的是连接部12的最小宽度。
在本实施例中,汇流排92设置在电芯组件100的正极侧,即汇流排92与电芯组件100 之间采用单面焊接的方式,进而便于在电芯组件100的负极侧设置冷却装置或者以电芯组件 100的负极侧作为粘接面,进而便于电芯CTP(cell to pack)和CTC(cell tochassis)的成组设计。
具体地,CCS组件90取消了传统的分体式低压线束采集和高压连接件,集成为一个组件,此件亦可以作为电芯成组组件的一部分,从而减少工艺步骤、降低成本。CCS组件90和电芯成组后,因减少了线束的使用,且有效避免了线束的交叉,使电气安全性更高,从而减少了因电连接件故障引起的失效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子圆柱电芯20的并组方向与第一汇流排10平行或呈大致布局趋势一致,需要保证串接第一汇流排10的一侧高压汇流,另一侧低压采样,采用该布局能实现高、低压分离布局,以确保汇流侧具有最大的汇流截面。
在本实施例中,各连接部12上设置有狭位熔断丝结构,在流经连接部12的电流大于预设电流值时,狭位熔断丝结构发热以熔断连接部12。这样,若某个子圆柱电芯20存在漏液或过放等其他异常因素而造成单个子圆柱电芯20失效时,该子圆柱电芯20反向充电造成过载均衡,则连接部12熔断,避免引起次级灾害或热失控。
具体地,狭位熔断丝结构与各连接部12的延伸方向之间呈第四夹角设置,以确保狭位熔断丝结构能够熔断连接部12,提升了狭位熔断丝结构的熔断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汇流排10为一体成型结构。这样,上述设置不仅提升了第一汇流排 10的结构强度,延长了第一汇流排10的使用寿命,也使得第一汇流排10的加工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汇流排组件的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
可选地,汇流排体11的板厚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2.0mm。这样,上述设置不仅确保第一汇流排10能够正常载流,以使全部子圆柱电芯20均能够正常运行,也使得汇流排体 11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同时,上述设置实现了汇流排组件的小型化设计,进而减小了圆柱电池模组的整体占用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汇流排体11的板厚为1.0mm。需要说明的是,汇流排体11的板厚的取值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汇流排体11的板厚为0.8mm、或1.2mm、或1.5mm、或1.6mm、或1.8mm。
可选地,各连接部12呈板状,连接部12的板厚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2.0mm。这样,上述设置不仅确保相邻的两个汇流排体11能够电连接,以便FPC板91对多个子圆柱电芯20进行采样,也使得汇流排体11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同时,上述设置实现了汇流排组件的小型化设计,进而减小了圆柱电池模组的整体占用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2的板厚与汇流排体11的一致,为1.0mm。需要说明的是,连接部12的板厚的取值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连接部12的板厚为0.8mm、或1.2mm、或1.5mm、或1.6mm、或1.8mm。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排体111与子圆柱电芯20的正极21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连接。这样,上述设置提升了第一排体111与正极21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升了汇流排组件对电芯间的电连接有效性,以确保圆柱电池模组能够正常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排体112与子圆柱电芯20的负极22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连接。这样,上述设置提升了,第二排体112与负极22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升了汇流排组件对电芯间的电连接有效性,以确保圆柱电池模组能够正常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正极21呈圆柱形或者呈环形,第一排体111的外周面包括第一平面、弧形面及第二平面,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互平行设置,弧形面与正极21同轴设置。其中,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排体111的宽度。
可选地,第一排体111与正极21之间采用环形焊点布局进行焊接,以确保二者的焊接强度。在本实施例中,正极焊接区呈半圆形,预留圆形焊接区或环形焊接区。
需要说明的是,焊点布局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焊点布局为条形或星形或其他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排体111与正极21之间的焊接方式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第一排体111与正极21之间采用电阻焊、或键合焊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排体111与正极21之间、第二排体112与负极22之间的焊接需要满足子圆柱电芯20的载流需求。
可选地,第二排体112与负极22之间采用环形焊点布局进行焊接,以确保二者的焊接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排体112与负极22之间的焊接方式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第二排体112与负极22之间采用电阻焊、或键合焊接。
可选地,第一汇流排10由导电材质制成,如1系铝、或紫铜、或镍铬合金等,以使第一汇流排10的材料选取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工况,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加工灵活性。
如图2所示,支架93还具有多个安装凹部,多个安装凹部与多个子圆柱电芯20一一对应地设置,各安装凹部用于安装与其相对应的子圆柱电芯20。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电芯组件包括多组圆柱电芯,CCS组件安装在电芯组件的正极侧上,以用于对多组圆柱电芯进行电连接和采样。换热结构安装在电芯组件的负极侧上且与负极侧相接触,以用于对电芯组件冷却或加热,进而使得圆柱电池模组工作在最佳的温度区间。侧板与电芯组件的外周面的至少部分连接,进而对电芯组件进行支撑,提升了圆柱电池模组的整体结构强度,防止圆柱电池模组发生形变而影响其正常使用,减少圆柱电池模组的失效风险。这样,圆柱电池模组由CCS组件、电芯组件、换热结构及侧板组件集成在一起,能够有效地简化成组工艺并降低加工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圆柱电池模组的集成化程度较低的问题。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圆柱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CCS组件(90),包括FPC板(91)、汇流排(92)及支架(93),所述FPC板(91)与所述汇流排(92)的采样极耳(60)连接,所述汇流排(92)与所述支架(93)连接;
侧板组件,包括多个侧板(200),多个所述侧板(200)与所述CCS组件(90)之间围绕形成安装腔;
电芯组件(100),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电芯组件(100)包括多组圆柱电芯,所述CCS组件(90)安装在所述电芯组件(100)的正极侧上,各所述侧板(200)与所述电芯组件(100)的外周面的至少部分连接;
换热结构(300),所述换热结构(300)安装在所述电芯组件(100)的负极侧上且与所述负极侧相接触,以用于对所述电芯组件(100)冷却或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结构(300)为冷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结构(300)具有用于容纳冷媒或冷却液的容纳腔(330),所述换热结构(300)上设置有进液管(310)和出液管(320),所述进液管(310)通过所述容纳腔(330)与所述出液管(320)连通,所述进液管(310)与供液装置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柱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330)包括多个沿所述圆柱电池模组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子容纳腔(3301),全部所述子容纳腔(3301)均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柱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各组圆柱电芯包括多个子圆柱电芯(20),多个所述子圆柱电芯(20)沿所述圆柱电池模组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圆柱电池模组还包括:
绝缘板(400),设置在所述负极侧与所述换热结构(300)之间,所述绝缘板(400)具有多个通孔(401),多个通孔(401)与多个所述子圆柱电芯(20)一一对应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柱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结构(300)包括:
换热结构本体(301),具有所述容纳腔(330);
翻边结构(302),设置在所述换热结构本体(301)上,所述翻边结构(302)与所述侧板(200)限位止挡;其中,所述翻边结构(302)为多个,多个所述翻边结构(302)与多个所述侧板(200)一一对应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圆柱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侧板(200)朝向所述换热结构(300)的端面上设置有定位凹部(240),所述绝缘板(400)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定位凹部(240)内且与所述定位凹部(240)限位止挡;其中,所述侧板(200)朝向所述换热结构本体(301)的表面与所述绝缘板(400)朝向所述换热结构本体(301)的表面平齐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圆柱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子圆柱电芯(20)之间设置有灌封胶(500);和/或,所述绝缘板(400)与所述电芯组件(100)之间设置有灌封胶(50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圆柱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侧板(200)包括第一板面(201)和第二板面(202),所述第一板面(201)朝向所述电芯组件(100)设置且与所述电芯组件(100)的外周面的至少部分相适配;所述第二板面(202)背离所述电芯组件(100)设置,所述第二板面(202)上设置有连接部(210),所述连接部(210)用于与上盖和/或箱体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圆柱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93)具有限位凹部(931),各所述侧板(200)包括:
侧板本体(203);
第一延伸部(204),设置在所述侧板本体(203)的第一端面上,所述第一延伸部(204)伸入所述限位凹部(931)内且与所述限位凹部(931)限位配合;
其中,所述侧板本体(203)和/或所述第一延伸部(204)与所述支架(93)粘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圆柱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板(200)还包括第二延伸部(205),所述第二延伸部(205)设置在所述侧板本体(203)的第二端面上,所述第二延伸部(205)与所述第二端面之间形成所述定位凹部(240);和/或,
各所述侧板(200)上设置有吊装部(230),所述吊装部(230)用于与吊装工具卡接配合;其中,所述翻边结构(302)避让所述连接部(210)和所述吊装部(230)。
CN202122411393.3U 2021-09-30 2021-09-30 圆柱电池模组 Active CN2162887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11393.3U CN216288778U (zh) 2021-09-30 2021-09-30 圆柱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11393.3U CN216288778U (zh) 2021-09-30 2021-09-30 圆柱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88778U true CN216288778U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66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11393.3U Active CN216288778U (zh) 2021-09-30 2021-09-30 圆柱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887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8195A1 (zh) * 2022-07-08 2024-01-11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电池包及其ccs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8195A1 (zh) * 2022-07-08 2024-01-11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电池包及其ccs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37411B (zh) 圆柱电池模组
CN113937404A (zh) 圆柱电池模组
JP2006278334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3503199A (zh) 包括过电流防止装置的电池组
CN212648370U (zh) 一种圆柱形电池液冷模组
CN113764832A (zh) 汇流排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CN113937430B (zh) 电芯信息采集结构、电池包和电池系统
CN216288778U (zh) 圆柱电池模组
WO2019001304A1 (zh) 用于电池模组的电池夹具
CN216288713U (zh) 圆柱电池模组
CN216671769U (zh) 圆柱电池模组
CN216251013U (zh) 圆柱电池模组
CN216250972U (zh) 圆柱电池模组
CN111446407A (zh) 转接板及电池组件
CN216288757U (zh) 圆柱电池模组
CN216250997U (zh) 采样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3644373B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储能电源
CN214542458U (zh) 导电片结构及移动储能装置
CN211743287U (zh) 转接板及电池组件
CN216288839U (zh) 汇流排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CN221080074U (zh) 一种卷绕电芯及卷绕电池
CN218448185U (zh) 电池装置
CN218783198U (zh) 一种大容量锂离子电池集成结构
CN219321567U (zh) 电芯模组以及电池包
CN219937311U (zh) 一种电池包以及电动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