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50972U - 圆柱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圆柱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50972U
CN216250972U CN202122410267.6U CN202122410267U CN216250972U CN 216250972 U CN216250972 U CN 216250972U CN 202122410267 U CN202122410267 U CN 202122410267U CN 216250972 U CN216250972 U CN 2162509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rical battery
battery module
assembly
bus bar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1026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1026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509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509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509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圆柱电池模组。圆柱电池模组包括:第一支架;CCS组件,与第一支架之间围绕形成安装腔,CCS组件包括FPC板、汇流排及第二支架,FPC板与汇流排的采样极耳连接,汇流排与第二支架连接;电芯组件,设置在安装腔内,电芯组件包括多组圆柱电芯,CCS组件安装在电芯组件的正极侧上;导热结构,电芯组件设置在导热结构上,导热结构用于与箱体的冷板接触,以使冷板通过导热结构对电芯组件冷却或加热;其中,导热结构由导热材质制成。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的集成化程度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圆柱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圆柱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圆柱电池模组通常使用小容量且小直径电芯,如常见的18650电芯,21700电芯。限于自身结构,小容量且小直径电芯相较方形电芯充放电倍率较低,往往不能很难实现大倍率充放电。
然而,现有技术中成组单体数量较多,且成组工艺较复杂、成组成本较高,导致圆柱电池模组的集成化程度较低,增大了工作人员对电池模组的组装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柱电池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的集成化程度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圆柱电池模组,包括:第一支架;CCS组件,与第一支架之间围绕形成安装腔,CCS组件包括FPC板、汇流排及第二支架,FPC板与汇流排的采样极耳连接,汇流排与第二支架连接;电芯组件,设置在安装腔内,电芯组件包括多组圆柱电芯,CCS组件安装在电芯组件的正极侧上;导热结构,电芯组件设置在导热结构上,导热结构用于与箱体的冷板接触,以使冷板通过导热结构对电芯组件冷却或加热;其中,导热结构由导热材质制成。
进一步地,电芯组件位于导热结构与CCS组件之间。
进一步地,圆柱电池模组还包括:多个隔绝带,各隔绝带伸入至相邻的两组圆柱电芯中;其中,多个隔绝带沿第一预设方向或者第二预设方向间隔设置;隔绝带由绝缘隔热材料制成,绝缘隔热材料包括陶瓷纤维纸、云母纸及气凝胶粘。
进一步地,各组圆柱电芯包括多个子圆柱电芯,多个子圆柱电芯沿第一预设方向和/或第二预设方向间隔设置;各隔绝带沿第二预设方向或者第一预设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各隔绝带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弧形段,弧形段与其相对应的子圆柱电芯的外周面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导热结构为导热垫。
进一步地,圆柱电池模组还包括:绝缘层,覆盖在CCS组件远离电芯组件的一侧,绝缘层由绝缘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第一支架具有第一安装凹部,第二支架具有第二安装凹部,各子圆柱电芯的一端伸入第一安装凹部内且与第一安装凹部限位配合,各子圆柱电芯的另一端伸入第二安装凹部内且与第二安装凹部限位配合。
进一步地,汇流排包括:汇流排体,包括第一排体和第二排体,第一排体与一个子圆柱电芯的正极电连接,第二排体与另一个子圆柱电芯的负极电连接,两个子圆柱电芯沿第一预设方向相邻设置;汇流排体为多个,多个汇流排体沿第二预设方向间隔设置;多个连接部,各连接部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汇流排体;其中,第一排体的宽度m与连接部的宽度n之间满足以下关系:3n≤m≤12n。
进一步地,电芯组件与第一支架粘接;和/或,电芯组件与CCS组件粘接。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电芯组件包括多组圆柱电芯,CCS组件(cellcontacting system)安装在电芯组件的正极侧上,以用于对多组圆柱电芯进行电连接和采样。电芯组件设置在导热结构上,导热结构用于与箱体的冷板接触,冷板可通过导热结构对电芯组件冷却或加热,进而使得圆柱电池模组工作在最佳的温度区间。第一支架和CCS组件的第二支架之间围绕形成用于安装电芯组件的安装腔,以对电芯组件进行保护,提升了圆柱电池模组的整体结构强度,防止圆柱电池模组发生形变而影响其正常使用,减少圆柱电池模组的失效风险。这样,圆柱电池模组由CCS组件、电芯组件及导热结构集成在一起,能够有效地简化成组工艺并降低加工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的集成化程度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圆柱电池模组的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示出了图1中圆柱电池模组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图1中圆柱电池模组的CCS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了图3中CCS组件的C处放大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第一汇流排;11、汇流排体;111、第一排体;112、第二排体;12、连接部;20、子圆柱电芯;21、正极;22、负极;60、采样极耳;80、第一支架;831、第一安装凹部;90、CCS组件;91、FPC板;92、汇流排;93、第二支架;933、第二安装凹部;94、CCS组件安装孔;100、电芯组件;130、隔绝带;131、弧形段;140、绝缘层;141、通孔;700、导热结构;701、过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的集成化程度较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圆柱电池模组。
如图1至图4所示,圆柱电池模组包括第一支架80、CCS组件90、电芯组件100及导热结构700。CCS组件90与第一支架80之间围绕形成安装腔,CCS组件90包括FPC板91、汇流排92及第二支架93,FPC板91与汇流排92的采样极耳60连接,汇流排92与第二支架93连接。电芯组件100设置在安装腔内,电芯组件100包括多组圆柱电芯,CCS组件90安装在电芯组件100的正极侧上。电芯组件100设置在导热结构700上,导热结构700用于与箱体的冷板接触,以使冷板通过导热结构700对电芯组件100冷却或加热。其中,导热结构700由导热材质制成。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电芯组件100包括多组圆柱电芯,CCS组件90安装在电芯组件100的正极侧上,以用于对多组圆柱电芯进行电连接和采样。电芯组件100设置在导热结构700上,导热结构700用于与箱体的冷板接触,冷板可通过导热结构700对电芯组件100冷却或加热,进而使得圆柱电池模组工作在最佳的温度区间。第一支架80和CCS组件90的第二支架93之间围绕形成用于安装电芯组件100的安装腔,以对电芯组件100进行保护,提升了圆柱电池模组的整体结构强度,防止圆柱电池模组发生形变而影响其正常使用,减少圆柱电池模组的失效风险。这样,圆柱电池模组由CCS组件90、电芯组件100及导热结构700集成在一起,能够有效地简化成组工艺并降低加工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的集成化程度较低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各组圆柱电芯的子圆柱电芯20的型号为46800圆柱电芯或46950圆柱电芯,子圆柱电芯20的容量在20Ah以上,放电倍率在2C以上,即本实施例中的电芯组件100为大直径、大容量圆柱电芯。这样,本实施例中的圆柱电池模组在增大容量的前提下提升了集成化程度。
在本实施例中,圆柱电池模组内部未设置冷却装置,而是通过导热结构700与箱体的冷板进行热量交换实现其自身的冷却或加热,进而减小了圆柱电池模组的自身重量。
在本实施例中,汇流排92与电芯组件100的正极侧的正极和负极焊接,以对多组圆柱电芯之间进行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电芯组件100位于导热结构700与CCS组件90之间。这样,导热结构700和CCS组件90分别位于电芯组件100的两侧,即CCS组件90与电芯组件100的正极侧连接,电芯组件100的负极侧通过导热结构700与箱体的冷板进行热量交换,以使圆柱电池模组的内部结构布局更加合理、紧凑,提升了圆柱电池模组的内部空间利用率。
如图1所示,圆柱电池模组还包括多个隔绝带130。各隔绝带130伸入至相邻的两组圆柱电芯中。其中,多个隔绝带130沿第一预设方向或者第二预设方向间隔设置。隔绝带130由绝缘隔热材料制成,绝缘隔热材料包括陶瓷纤维纸、云母纸及气凝胶粘。这样,隔绝带130起到隔热和绝缘的作用,防止相邻的两组圆柱电芯之间发生热量交换而影响冷板的冷却效果。同时,上述设置使得圆柱电池模组的内部结构布局更加合理、紧凑,提升了内部空间利用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方向为圆柱电池模组的长度方向,第二预设方向为圆柱电池模组的宽度方向,多个隔绝带130沿第二预设方向间隔设置,进而增大了隔绝带130与其相对应的圆柱电芯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了隔绝带130的隔热、绝缘效果。
具体地,隔绝带130为七个,七个隔绝带130沿圆柱电池模组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各隔绝带130沿圆柱电池模组的长度方向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隔绝带130的个数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隔绝带130为四个、或五个、或六个、或八个、或多个。
可选地,各组圆柱电芯包括多个子圆柱电芯20,多个子圆柱电芯20沿第一预设方向和/或第二预设方向间隔设置。各隔绝带130沿第二预设方向或者第一预设方向延伸。这样,上述设置使得子圆柱电芯20的布置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工况,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加工灵活性;另一方面使得各隔绝带130能够对各组圆柱电芯之间进行充分地隔热和绝缘,提升了隔绝带130对电芯组件100的隔热、绝缘可靠性。同时,上述设置使得圆柱电池模组的内部结构布局更加合理、紧凑,充分利用内部空间。
如图1所示,各隔绝带13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弧形段131,弧形段131与其相对应的子圆柱电芯20的外周面同轴设置。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使得隔绝带130和电芯组件100充分、良好的连接,增大了二者之间的连接面积,提升了隔绝带130的隔热、绝缘性能;另一方面避免隔绝带130与电芯组件100之间发生结构干涉而影响圆柱电池模组的拆装。
在本实施例中,导热结构700为导热垫。这样,上述设置使得导热结构700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导热结构700的加工成本,也实现了圆柱电池模组的轻量化设计。
如图1和图2所示,圆柱电池模组还包括绝缘层140。其中,绝缘层140覆盖在CCS组件90远离电芯组件100的一侧,绝缘层140由绝缘材料制成。这样,绝缘层140起到绝缘作用,避免圆柱电池模组发生短路现象。
如图1所示,绝缘层140具有通孔141,导热结构700具有过孔701,CCS组件90具有用于安装紧固件的CCS组件安装孔94,以通过将紧固件穿设在通孔141、过孔701、CCS组件安装孔94、上盖和/或箱体内,以实现圆柱电池模组与上盖和/或箱体的连接。
如图2所示,第一支架80具有第一安装凹部831,第二支架93具有第二安装凹部933,各子圆柱电芯20的一端伸入第一安装凹部831内且与第一安装凹部831限位配合,各子圆柱电芯20的另一端伸入第二安装凹部933内且与第二安装凹部933限位配合。这样,沿子圆柱电芯20的轴向,各子圆柱电芯2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凹部831和第二安装凹部933限位止挡,进而提升了电芯组件100与第一支架80和第二支架93的装配稳定性,提升了圆柱电池模组的结构强度和运行可靠性。
如图4所示,汇流排92包括汇流排体11和多个连接部12。汇流排体11包括第一排体111和第二排体112,第一排体111与一个子圆柱电芯20的正极21电连接,第二排体112与另一个子圆柱电芯20的负极22电连接,两个子圆柱电芯20沿第一预设方向相邻设置;汇流排体11为多个,多个汇流排体11沿第二预设方向间隔设置。各连接部12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汇流排体11。这样,相邻的两个汇流排体11之间通过连接部12连接,由于上述设置增大了第一排体111与正极21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了第一排体111与正极21之间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以确保第一汇流排10能够电连接大直径、大容量电芯,避免第一汇流排10与电芯组件100之间发生相互脱离而影响第一汇流排10对相邻的两个子圆柱电芯20之间的电连接有效性,提升了汇流排组件对电芯间的电连接有效性。
可选地,第一排体111的宽度m与连接部12的宽度n之间满足以下关系:3n≤m≤12n。其中,第一排体111在子圆柱电芯20并联间设置狭径,狭径的宽度是n,串联间设置载流宽度为m。这样,m值远远大于n值的设计特点是:m为了确保汇流排92具有足够的载流性能,n是起到保险丝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宽度m指的是第一排体111的最小宽度,宽度n指的是连接部12的最小宽度。
在本实施例中,汇流排92设置在电芯组件100的正极侧,即汇流排92与电芯组件100之间采用单面焊接的方式,进而便于在电芯组件100的负极侧设置冷却装置或者以电芯组件100的负极侧作为粘接面,进而便于电芯CTP(cell to pack)和CTC(cell to chassis)的成组设计。
具体地,CCS组件90取消了传统的分体式低压线束采集和高压连接件,集成为一个组件,此件亦可以作为电芯成组组件的一部分,从而减少工艺步骤、降低成本。CCS组件90和电芯成组后,因减少了线束的使用,且有效避免了线束的交叉,使电气安全性更高,从而减少了因电连接件故障引起的失效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子圆柱电芯20的并组方向与第一汇流排10平行或呈大致布局趋势一致,需要保证串接第一汇流排10的一侧高压汇流,另一侧低压采样,采用该布局能实现高、低压分离布局,以确保汇流侧具有最大的汇流截面。
在本实施例中,各连接部12上设置有狭位熔断丝结构,在流经连接部12的电流大于预设电流值时,狭位熔断丝结构发热以熔断连接部12。这样,若某个子圆柱电芯20存在漏液或过放等其他异常因素而造成单个子圆柱电芯20失效时,该子圆柱电芯20反向充电造成过载均衡,则连接部12熔断,避免引起次级灾害或热失控。
具体地,狭位熔断丝结构与各连接部12的延伸方向之间呈第四夹角设置,以确保狭位熔断丝结构能够熔断连接部12,提升了狭位熔断丝结构的熔断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汇流排10为一体成型结构。这样,上述设置不仅提升了第一汇流排10的结构强度,延长了第一汇流排10的使用寿命,也使得第一汇流排10的加工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汇流排组件的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
可选地,汇流排体11的板厚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2.0mm。这样,上述设置不仅确保第一汇流排10能够正常载流,以使全部子圆柱电芯20均能够正常运行,也使得汇流排体11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同时,上述设置实现了汇流排组件的小型化设计,进而减小了圆柱电池模组的整体占用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汇流排体11的板厚为1.0mm。需要说明的是,汇流排体11的板厚的取值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汇流排体11的板厚为0.8mm、或1.2mm、或1.5mm、或1.6mm、或1.8mm。
可选地,各连接部12呈板状,连接部12的板厚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2.0mm。这样,上述设置不仅确保相邻的两个汇流排体11能够电连接,以便FPC板91对多个子圆柱电芯20进行采样,也使得汇流排体11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同时,上述设置实现了汇流排组件的小型化设计,进而减小了圆柱电池模组的整体占用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2的板厚与汇流排体11的一致,为1.0mm。需要说明的是,连接部12的板厚的取值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连接部12的板厚为0.8mm、或1.2mm、或1.5mm、或1.6mm、或1.8mm。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排体111与子圆柱电芯20的正极21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连接。这样,上述设置提升了第一排体111与正极21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升了汇流排组件对电芯间的电连接有效性,以确保圆柱电池模组能够正常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排体112与子圆柱电芯20的负极22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连接。这样,上述设置提升了,第二排体112与负极22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升了汇流排组件对电芯间的电连接有效性,以确保圆柱电池模组能够正常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正极21呈圆柱形或者呈环形,第一排体111的外周面包括第一平面、弧形面及第二平面,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互平行设置,弧形面与正极21同轴设置。其中,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排体111的宽度。
可选地,第一排体111与正极21之间采用环形焊点布局进行焊接,以确保二者的焊接强度。在本实施例中,正极焊接区呈半圆形,预留圆形焊接区或环形焊接区。
需要说明的是,焊点布局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焊点布局为条形或星形或其他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排体111与正极21之间的焊接方式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第一排体111与正极21之间采用电阻焊、或键合焊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排体111与正极21之间、第二排体112与负极22之间的焊接需要满足子圆柱电芯20的载流需求。
可选地,第二排体112与负极22之间采用环形焊点布局进行焊接,以确保二者的焊接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排体112与负极22之间的焊接方式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第二排体112与负极22之间采用电阻焊、或键合焊接。
可选地,第一汇流排10由导电材质制成,如1系铝、或紫铜、或镍铬合金等,以使第一汇流排10的材料选取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工况,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加工灵活性。
可选地,电芯组件100与第一支架80粘接。这样,上述设置提升了电芯组件100与第一支架80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升了圆柱电池模组的整体结构强度,延长了圆柱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电芯组件100与第一支架80之间通过结构胶粘接。
可选地,电芯组件100与CCS组件90粘接。这样,上述设置提升了电芯组件100与CCS组件90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升了圆柱电池模组的整体结构强度,延长了圆柱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电芯组件100与CCS组件90之间通过结构胶粘接。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电芯组件包括多组圆柱电芯,CCS组件安装在电芯组件的正极侧上,以用于对多组圆柱电芯进行电连接和采样。电芯组件设置在导热结构上,导热结构用于与箱体的冷板接触,冷板可通过导热结构对电芯组件冷却或加热,进而使得圆柱电池模组工作在最佳的温度区间。第一支架和CCS组件的第二支架之间围绕形成用于安装电芯组件的安装腔,以对电芯组件进行保护,提升了圆柱电池模组的整体结构强度,防止圆柱电池模组发生形变而影响其正常使用,减少圆柱电池模组的失效风险。这样,圆柱电池模组由CCS组件、电芯组件及导热结构集成在一起,能够有效地简化成组工艺并降低加工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的集成化程度较低的问题。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圆柱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架(80);
CCS组件(90),与所述第一支架(80)之间围绕形成安装腔,所述CCS组件(90)包括FPC板(91)、汇流排(92)及第二支架(93),所述FPC板(91)与所述汇流排(92)的采样极耳(60)连接,所述汇流排(92)与所述第二支架(93)连接;
电芯组件(100),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电芯组件(100)包括多组圆柱电芯,所述CCS组件(90)安装在所述电芯组件(100)的正极侧上;
导热结构(700),所述电芯组件(100)设置在所述导热结构(700)上,所述导热结构(700)用于与箱体的冷板接触,以使所述冷板通过所述导热结构(700)对所述电芯组件(100)冷却或加热;其中,所述导热结构(700)由导热材质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件(100)位于所述导热结构(700)与所述CCS组件(9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电池模组还包括:
多个隔绝带(130),各所述隔绝带(130)伸入至相邻的两组圆柱电芯中;其中,多个所述隔绝带(130)沿第一预设方向或者第二预设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隔绝带(130)由绝缘隔热材料制成,所述绝缘隔热材料包括陶瓷纤维纸、云母纸及气凝胶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柱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各组圆柱电芯包括多个子圆柱电芯(20),多个所述子圆柱电芯(20)沿第一预设方向和/或第二预设方向间隔设置;各所述隔绝带(130)沿第二预设方向或者第一预设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柱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隔绝带(13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弧形段(131),所述弧形段(131)与其相对应的所述子圆柱电芯(20)的外周面同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结构(700)为导热垫。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电池模组还包括:
绝缘层(140),覆盖在所述CCS组件(90)远离所述电芯组件(100)的一侧,所述绝缘层(140)由绝缘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柱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80)具有第一安装凹部(831),所述第二支架(93)具有第二安装凹部(933),各所述子圆柱电芯(20)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安装凹部(831)内且与所述第一安装凹部(831)限位配合,各所述子圆柱电芯(20)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安装凹部(933)内且与所述第二安装凹部(933)限位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排(92)包括:
汇流排体(11),包括第一排体(111)和第二排体(112),所述第一排体(111)与一个子圆柱电芯(20)的正极(21)电连接,所述第二排体(112)与另一个子圆柱电芯(20)的负极(22)电连接,两个所述子圆柱电芯(20)沿第一预设方向相邻设置;所述汇流排体(11)为多个,多个所述汇流排体(11)沿第二预设方向间隔设置;
多个连接部(12),各所述连接部(12)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汇流排体(11);
其中,所述第一排体(111)的宽度m与所述连接部(12)的宽度n之间满足以下关系:3n≤m≤12n。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芯组件(100)与所述第一支架(80)粘接;和/或,
所述电芯组件(100)与所述CCS组件(90)粘接。
CN202122410267.6U 2021-09-30 2021-09-30 圆柱电池模组 Active CN2162509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10267.6U CN216250972U (zh) 2021-09-30 2021-09-30 圆柱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10267.6U CN216250972U (zh) 2021-09-30 2021-09-30 圆柱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50972U true CN216250972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86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10267.6U Active CN216250972U (zh) 2021-09-30 2021-09-30 圆柱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509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0877A1 (zh) * 2022-06-17 2023-12-21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Ccs组件及电池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0877A1 (zh) * 2022-06-17 2023-12-21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Ccs组件及电池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37404B (zh) 圆柱电池模组
CN113937411B (zh) 圆柱电池模组
US10003107B2 (en) Power source device
US9184427B2 (en) Battery assembly with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WO2010114281A2 (ko) 전압 검출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KR102505613B1 (ko) 배터리 팩
CN113764832A (zh) 汇流排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CN113140875B (zh) 电池模组
CN216250972U (zh) 圆柱电池模组
WO2012121505A2 (ko) 안정적인 측정 수단을 구비한 전지팩
CN113054330A (zh) 电池模组和具有其的动力电池包、电动汽车
CN216288713U (zh) 圆柱电池模组
CN216251013U (zh) 圆柱电池模组
JP2014127418A (ja) 電池パック
US20210257704A1 (en) Cell module
WO2013065971A1 (ko) 신규한 구조의 전지팩
CN216671769U (zh) 圆柱电池模组
CN113097627A (zh) 一种电池包
CN216288778U (zh) 圆柱电池模组
CN216529119U (zh) 电芯模组及电池包
CN216288757U (zh) 圆柱电池模组
US20220238936A1 (en)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trip
CN112117424B (zh) 单体电池、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CN216288839U (zh) 汇流排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CN218602505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集成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