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88839U - 汇流排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汇流排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88839U
CN216288839U CN202122411254.0U CN202122411254U CN216288839U CN 216288839 U CN216288839 U CN 216288839U CN 202122411254 U CN202122411254 U CN 202122411254U CN 216288839 U CN216288839 U CN 2162888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bar
bus bar
row
positive electrode
assembly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1125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丽娟
张海建
张佳佳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1125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888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888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888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汇流排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其中,汇流排组件用于电池模组,汇流排组件包括第一汇流排,第一汇流排包括:汇流排体,包括第一排体和第二排体,第一排体与一个电芯的正极电连接,第二排体与另一个电芯的负极电连接,两个电芯沿第一预设方向S1相邻设置;汇流排体为多个,多个汇流排体沿第二预设方向S2间隔设置;多个连接部,各连接部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汇流排体;其中,第一排体的宽度m与连接部的宽度n之间满足以下关系:3n≤m≤12n;第一汇流排为一体成型结构。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容量电芯间电连接有效性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汇流排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汇流排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电池模组的圆柱电芯逐渐从小容量圆柱向大容量圆柱(如46800圆柱电芯或46950圆柱电芯等)演化,如现在诸多电池厂圆柱的研发重点放在大圆柱方向上。其中,由于大容量圆柱的容量更高(容量在20Ah以上),且充放电倍率(放电倍率在2C以上)更高,因此对电连接件的要求更加苛刻。
然而,针对大直径、大容量电芯的电芯电连接方案,现有技术中无法对大容量电芯间进行有效地连接,影响电池模组的功率特性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汇流排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大容量电芯间电连接有效性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汇流排组件,用于电池模组,汇流排组件包括第一汇流排,第一汇流排包括:汇流排体,包括第一排体和第二排体,第一排体与一个电芯的正极电连接,第二排体与另一个电芯的负极电连接,两个电芯沿第一预设方向S1相邻设置;汇流排体为多个,多个汇流排体沿第二预设方向S2间隔设置;多个连接部,各连接部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汇流排体;其中,第一排体的宽度m与连接部的宽度n之间满足以下关系:3n≤m≤12n;第一汇流排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各连接部上设置有狭位熔断丝结构,在流经连接部的电流大于预设电流值时,狭位熔断丝结构发热以熔断连接部。
进一步地,汇流排体的板厚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2.0mm;和/或,各连接部呈板状,连接部的板厚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2.0mm。
进一步地,第一排体与电芯的正极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连接;和/或,第二排体与电芯的负极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各连接部连接相邻的两个汇流排体的第二排体。
进一步地,正极呈圆柱形或者呈环形,第一排体的外周面包括第一平面、弧形面及第二平面,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互平行设置,弧形面与正极同轴设置;其中,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排体的宽度m。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汇流排体的弧形面的中心轴的连线L与第二预设方向S2之间呈第二夹角设置。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汇流排体的弧形面的中心轴的连线L与第二预设方向S2相互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排体呈扇形,多个第二排体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排体朝向正极的表面具有避让凹部,避让凹部用于避让正极。
进一步地,第二排体为第一条形板,第一条形板的宽度与第一排体的宽度相同,第二排体朝向正极的表面具有用于避让正极的避让凹部。
进一步地,连接部为第二条形板,第二条形板呈弧形;或者,第二条形板呈直线形。
进一步地,连接部为第二条形板,第二条形板与第一条形板之间呈第三夹角A设置,第三夹角A大于等于45°且小于等于90°。
进一步地,汇流排组件还包括:第二汇流排,包括第一汇流排本体、第一极耳焊接部及第二极耳焊接部,第一极耳焊接部和第二极耳焊接部均设置在第一汇流排本体上,第一极耳焊接部和/或第二极耳焊接部与负极连接。
进一步地,汇流排组件还包括:第三汇流排,包括第二汇流排本体、第三极耳焊接部及第四极耳焊接部,第三极耳焊接部和第四极耳焊接部均设置在第二汇流排本体上,第三极耳焊接部和/或第四极耳焊接部与正极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芯和汇流排组件,汇流排组件与电芯连接;其中,汇流排组件为上述的汇流排组件。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第一汇流排包括多个汇流排体,各汇流排体的第一排体与一个电芯的正极电连接,各汇流排体的第二排体与另一个电芯的负极电连接,且两个电芯相邻设置。相邻的两个汇流排体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这样,由于第一排体的宽度m与连接部的宽度n之间满足以下关系:3n≤m≤12n,进而增大了第一排体与正极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了第一排体与正极之间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以确保第一汇流排能够电连接大直径、大容量电芯,避免第一汇流排与电芯之间发生相互脱离而影响第一汇流排对相邻的两个电芯之间的电连接有效性,进而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大容量电芯间电连接有效性较差的问题,提升了汇流排组件对电芯间的电连接有效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汇流排组件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汇流排组件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汇流排组件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汇流排组件的实施例三的第一汇流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汇流排组件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的汇流排组件的第一汇流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汇流排组件的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中的汇流排组件的第一汇流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汇流排组件的实施例六的第一汇流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汇流排组件的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1示出了图10中的汇流排组件的第一汇流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第一汇流排;11、汇流排体;111、第一排体;1111、第一平面;1112、弧形面;1113、第二平面;112、第二排体;1121、避让凹部;12、连接部;20、电芯;21、正极;22、负极;30、第二汇流排;31、第一汇流排本体;32、第一极耳焊接部;33、第二极耳焊接部;40、第三汇流排;41、第二汇流排本体;42、第三极耳焊接部;43、第四极耳焊接部;50、低压采集线路;60、采样极耳;70、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大容量电芯间电连接有效性较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汇流排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汇流排组件用于电池模组,汇流排组件包括第一汇流排10,第一汇流排10包括汇流排体11和多个连接部12。汇流排体11包括第一排体111和第二排体112,第一排体111与一个电芯20的正极21电连接,第二排体112与另一个电芯20的负极22电连接,两个电芯20沿第一预设方向S1相邻设置。汇流排体11为多个,多个汇流排体11沿第二预设方向S2间隔设置。各连接部12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汇流排体11。其中,第一排体111的宽度m与连接部12的宽度n之间满足以下关系:3n≤m≤12n,第一预设方向S1和第二预设方向S2之间呈第一夹角设置。第一汇流排10为一体成型结构。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第一汇流排10包括多个汇流排体11,各汇流排体11的第一排体111与一个电芯20的正极21电连接,各汇流排体11的第二排体112与另一个电芯20的负极22电连接,且两个电芯20相邻设置。相邻的两个汇流排体11之间通过连接部12连接。这样,由于第一排体111的宽度m与连接部12的宽度n之间满足以下关系:3n≤m≤12n,进而增大了第一排体111与正极21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了第一排体111与正极21之间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以确保第一汇流排10能够电连接大直径、大容量电芯20,避免第一汇流排10与电芯20之间发生相互脱离而影响第一汇流排10对相邻的两个电芯20之间的电连接有效性,进而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大容量电芯间电连接有效性较差的问题,提升了汇流排组件对电芯间的电连接有效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汇流排10为一体成型结构,不仅提升了第一汇流排10的结构强度,延长了第一汇流排10的使用寿命,也使得第一汇流排10的加工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汇流排组件的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汇流排在整体布局上,S1为电池模组的纵向方向,同时也是电池模组电流的方向,S2方向为电池模组的横向方向,同时也是电池模组汇流排的电芯并联间的整体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排体111的宽度m远远大于连接部12的宽度n,使得电池模组中电芯串联间载流截面远远大于电芯并联间载流截面。同时,上述设置使得单颗电芯间的电流路径被固化,使各电芯分支电流路径不交叉。第三汇流排40(总正汇流排)和第二汇流排30(总负汇流排)布置在S1方向上且具有大截面设计,在同等载流截面的条件下,本实施例中的汇流排组件的整体设计厚度最薄,成本更优。
在本实施例中,汇流排组件设置在电芯20的正极侧,即汇流排组件与电芯20之间采用单面焊接的方式,进而便于在电芯20的负极侧设置冷却装置或者以电芯20的负极侧作为粘接面,进而便于电芯CTP(cell to pack)和CTC(cell to chassis)的成组设计。
可选地,若圆柱电芯的电芯额定容量为30Ah、电池系统要求满足2C充电,且采用1mm铝巴(含绝缘覆盖层)设计,则m的取值不小于16mm,狭位n的推荐值为1.33~5.33mm。
可选地,汇流排组件与PCB板或FPC板连接并形成CCS组件(cell contactingsystem),以用于大容量圆柱的汇流和低压采集。这样,上述设置取消了传统的分体式低压线束采集和高压连接件,集成为一个组件,此件亦可以作为电芯成组组件的一部分,从而减少工艺步骤、降低成本。CCS组件和电芯成组后,因减少了线束的使用,且有效避免了线束的交叉,使电气安全性更高,从而减少了因电连接件故障引起的失效风险。
具体地,CCS组件具有预设刚度,该刚度需要满足电池模组的使用要求,CCS组件与电芯20焊接后,此件作为电芯正极的支架,亦可作为电芯成组框架的一部分。同时,CCS组件可以作为电芯焊接过程中的焊接夹具。
可选地,CCS组件是将串并联和汇流输出的汇流排组件和低压采集线封装在一个绝缘树脂板内或镶嵌在一个塑胶支架内,若此件镶嵌在支架内,需配合结构胶以便集成一个组件。这样,CCS组件用于大容量圆柱的高压电连接和低压采集,CCS组件采用集成化设计,将高低压采样单元集成在一块,通过树脂封装成整体以减少装配工序,用于该电芯的成组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汇流排10上设置有功能性孔(如注胶孔、定位孔及安装孔),如预留一些注胶孔,方便电芯成组后的注胶,功能性孔亦可作为绝缘覆盖件的安装孔或卡接孔。
可选地,CCS组件上设置有定位销,以便与电芯20相互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角为90°,多个电芯20呈菱形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电芯20的并组方向与第一汇流排10平行或呈大致布局趋势一致,需要保证串接第一汇流排10的一侧高压汇流,另一侧低压采样,采用该布局能实现高、低压分离布局,以确保汇流侧具有最大的汇流截面。
在本实施例中,各连接部12上设置有狭位熔断丝结构,在流经连接部12的电流大于预设电流值时,狭位熔断丝结构发热以熔断连接部12。这样,若某个电芯20存在漏液或过放等其他异常因素而造成单个电芯20失效时,该电芯20反向充电造成过载均衡,则连接部12熔断,避免引起次级灾害或热失控。
具体地,狭位熔断丝结构与各连接部12的延伸方向之间呈第四夹角设置,以确保狭位熔断丝结构能够熔断连接部12,提升了狭位熔断丝结构的熔断可靠性。
可选地,汇流排体11的板厚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2.0mm。这样,上述设置不仅确保第一汇流排10能够正常载流,以使全部电芯20均能够正常运行,也使得汇流排体11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同时,上述设置实现了汇流排组件的小型化设计,进而减小了电池模组的整体占用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汇流排体11的板厚为1.0mm。需要说明的是,汇流排体11的板厚的取值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汇流排体11的板厚为0.8mm、或1.2mm、或1.5mm、或1.6mm、或1.8mm。
可选地,各连接部12呈板状,连接部12的板厚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2.0mm。这样,上述设置不仅确保相邻的两个汇流排体11能够电连接,以便FPC板对多个电芯20进行采样,也使得汇流排体11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同时,上述设置实现了汇流排组件的小型化设计,进而减小了电池模组的整体占用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2的板厚与汇流排体11的板厚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排体111与电芯20的正极21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连接。这样,上述设置提升了第一排体111与正极21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升了汇流排组件对电芯间的电连接有效性,以确保电池模组能够正常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排体112与电芯20的负极22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连接。这样,上述设置提升了,第二排体112与负极22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升了汇流排组件对电芯间的电连接有效性,以确保电池模组能够正常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各连接部12连接相邻的两个汇流排体11的第二排体112。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一汇流排10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汇流排组件的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
如图2所示,正极21呈圆柱形或者呈环形,第一排体111的外周面包括第一平面1111、弧形面1112及第二平面1113,第一平面1111与第二平面1113相互平行设置,弧形面1112与正极21同轴设置。其中,第一平面1111与第二平面1113之间的距离为第一排体111的宽度。
如图1所示,相邻的两个汇流排体11的弧形面1112的中心轴的连线L与第二预设方向S2之间呈第二夹角设置。具体地,多个电芯20呈菱形布局(错位排列),第一汇流排10的上述设置确保第一汇流排10能够与电芯20电连接,提升了二者的电连接可靠性。
如图1所示,第二排体112呈扇形,多个第二排体112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排体112朝向正极21的表面具有避让凹部1121,避让凹部1121用于避让正极21。这样,上述设置不仅增大了第二排体112与负极22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了汇流排组件的电连接可靠性。同时,上述设置能够避免第二排体112与正极21连接而影响电芯20的正常运行。同时,上述设置使得第二排体112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汇流排组件的加工成本。
如图1所示,汇流排组件还包括第二汇流排30。其中,第二汇流排30包括第一汇流排本体31、第一极耳焊接部32及第二极耳焊接部33,第一极耳焊接部32和第二极耳焊接部33均设置在第一汇流排本体31上,第一极耳焊接部32和/或第二极耳焊接部33与负极22连接。
如图1所示,汇流排组件还包括第三汇流排40。其中,第三汇流排40包括第二汇流排本体41、第三极耳焊接部42及第四极耳焊接部43,第三极耳焊接部42和第四极耳焊接部43均设置在第二汇流排本体41上,第三极耳焊接部42和/或第四极耳焊接部43与正极2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汇流排10上设置有定位孔70,定位孔70与电芯支架上的定位凸部限位配合,以实现第一汇流排10与电芯支架之间的定位。
如图1所示,第一汇流排10为多个,各第一汇流排10沿第二预设方向S2延伸,各第一汇流排10还包括采样极耳60,汇流排组件还包括低压采集线路50,各低压采集线路与各第一汇流排10的采样极耳60连接。
可选地,第一排体111与正极21之间采用环形焊点布局进行焊接,以确保二者的焊接强度。在本实施例中,正极焊接区呈半圆形,预留圆形焊接区或环形焊接区。
需要说明的是,焊点布局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焊点布局为条形或星形或其他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排体111与正极21之间的焊接方式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第一排体111与正极21之间采用电阻焊、或键合焊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排体111与正极21之间、第二排体112与负极22之间的焊接需要满足电芯20的载流需求。
可选地,第二排体112与负极22之间采用环形焊点布局进行焊接,以确保二者的焊接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排体112与负极22之间的焊接方式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第二排体112与负极22之间采用电阻焊、或键合焊接。
可选地,第一汇流排10由1系铝、或紫铜、或铜铝复合材质制成,以使第一汇流排10的材料选取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工况,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加工灵活性。
如图1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芯20和汇流排组件,汇流排组件与电芯20连接。其中,汇流排组件为上述的汇流排组件。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中的汇流排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如图3所示,相邻的两个汇流排体11的弧形面1112的中心轴的连线L与第二预设方向S2相互平行设置。具体地,多个电芯20呈矩形布局,第一汇流排10的上述设置确保第一汇流排10能够与电芯20电连接,进而提升了二者的电连接可靠性。
具体地,在图3中,S3示出了内部单颗电芯20的电流流向。在S3方向上(圆柱电芯电流方向)设置宽度m,在S2方向上(圆柱电芯并联方向)的狭位宽度为n,由于m值远远大于n值,正常情况下,仅会在S3方向上存在电子的流动。
如图3所示,第二排体112为第一条形板,第一条形板的宽度与第一排体111的宽度相同。这样,上述设置使得汇流排体11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第一汇流排10的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同时,上述设置能够防止汇流排体11上发生应力集中而影响第一汇流排10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连接部12为第二条形板,第二条形板呈直线形。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一汇流排10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第一汇流排10的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条形板与第一条形板之间呈第三夹角设置,第三夹角为90°,以使第一汇流排10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第一汇流排10的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中的汇流排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第二排体112的结构不同。
如图4所示,第二排体112朝向正极21的表面具有用于避让正极21的避让凹部1121。这样,上述设置能够避免第二排体112与正极21接触而影响电芯20的正常运行。其中,避让凹部1121为弧形缺口,弧形缺口与正极21同轴设置。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中的汇流排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第二条形板的形状不同。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条形板呈弧形。具体地,多个电芯20呈菱形布局(错位排列),第一汇流排10的上述设置确保第一汇流排10能够与电芯20电连接,进而提升了二者的电连接可靠性。同时,上述设置能够防止第二条形板上发生应力集中而影响第一汇流排10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
实施例五
实施例五中的汇流排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第二条形板与第一条形板之间呈第三夹角A的取值不同。
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条形板与第一条形板之间呈第三夹角设置,第三夹角为60°,以使第一汇流排10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第一汇流排10的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夹角的取值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第二条形板与第一条形板之间呈第三夹角A设置,第三夹角A大于等于45°且小于等于90°。
实施例六
实施例六中的汇流排与实施例五的区别在于:相邻的两个汇流排体11的弧形面1112的中心轴的连线L与第二预设方向S2之间的关系不同。
如图9所示,相邻的两个汇流排体11的弧形面1112的中心轴的连线L与第二预设方向S2之间呈第二夹角设置。具体地,多个电芯20呈菱形布局(错位排列),第一汇流排10的上述设置确保第一汇流排10能够与电芯20电连接,提升了二者的电连接可靠性。
实施例七
实施例七中的汇流排与实施例五的区别在于:第三夹角A的取值不同。
如图10和图11所示,多个电芯20呈不规则布局或电芯并组较少,至少一个汇流排体11与沿第一预设方向S1设置并相邻的两个电芯20电连接,至少一个汇流排体11与沿第二预设方向S2设置并相邻的两个电芯20电连接,以满足多个电芯20的电连接需求。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第一汇流排包括多个汇流排体,各汇流排体的第一排体与一个电芯的正极电连接,各汇流排体的第二排体与另一个电芯的负极电连接,且两个电芯相邻设置。相邻的两个汇流排体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这样,由于第一排体的宽度m与连接部的宽度n之间满足以下关系:3n≤m≤12n,进而增大了第一排体与正极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了第一排体与正极之间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以确保第一汇流排能够电连接大直径、大容量电芯,避免第一汇流排与电芯之间发生相互脱离而影响第一汇流排对相邻的两个电芯之间的电连接有效性,进而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大容量电芯间电连接有效性较差的问题,提升了汇流排组件对电芯间的电连接有效性。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汇流排组件,用于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排组件包括第一汇流排(10),所述第一汇流排(10)包括:
汇流排体(11),包括第一排体(111)和第二排体(112),所述第一排体(111)与一个电芯(20)的正极(21)电连接,所述第二排体(112)与另一个电芯(20)的负极(22)电连接,两个所述电芯(20)沿第一预设方向S1相邻设置;所述汇流排体(11)为多个,多个所述汇流排体(11)沿第二预设方向S2间隔设置;
多个连接部(12),各所述连接部(12)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汇流排体(11);
其中,所述第一排体(111)的宽度m与所述连接部(12)的宽度n之间满足以下关系:3n≤m≤12n;所述第一汇流排(10)为一体成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部(12)上设置有狭位熔断丝结构,在流经所述连接部(12)的电流大于预设电流值时,所述狭位熔断丝结构发热以熔断所述连接部(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排体(11)的板厚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2.0mm;和/或,各所述连接部(12)呈板状,所述连接部(12)的板厚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体(111)与所述电芯(20)的正极(21)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连接;和/或,所述第二排体(112)与所述电芯(20)的负极(22)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部(12)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汇流排体(11)的第二排体(1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21)呈圆柱形或者呈环形,所述第一排体(111)的外周面包括第一平面(1111)、弧形面(1112)及第二平面(1113),所述第一平面(1111)与所述第二平面(1113)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弧形面(1112)与所述正极(21)同轴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平面(1111)与所述第二平面(1113)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排体(111)的宽度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汇流排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汇流排体(11)的弧形面(1112)的中心轴的连线L与所述第二预设方向S2之间呈第二夹角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汇流排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汇流排体(11)的弧形面(1112)的中心轴的连线L与所述第二预设方向S2相互平行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体(112)呈扇形,多个所述第二排体(112)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排体(112)朝向所述正极(21)的表面具有避让凹部(1121),所述避让凹部(1121)用于避让所述正极(2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体(112)为第一条形板,所述第一条形板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排体(111)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二排体(112)朝向所述正极(21)的表面具有用于避让所述正极(21)的避让凹部(1121)。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汇流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2)为第二条形板,所述第二条形板呈弧形;或者,所述第二条形板呈直线形。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汇流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2)为第二条形板,所述第二条形板与所述第一条形板之间呈第三夹角A设置,所述第三夹角A大于等于45°且小于等于90°。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排组件还包括:
第二汇流排(30),包括第一汇流排本体(31)、第一极耳焊接部(32)及第二极耳焊接部(33),所述第一极耳焊接部(32)和所述第二极耳焊接部(33)均设置在所述第一汇流排本体(31)上,所述第一极耳焊接部(32)和/或所述第二极耳焊接部(33)与所述负极(22)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排组件还包括:
第三汇流排(40),包括第二汇流排本体(41)、第三极耳焊接部(42)及第四极耳焊接部(43),所述第三极耳焊接部(42)和所述第四极耳焊接部(43)均设置在所述第二汇流排本体(41)上,所述第三极耳焊接部(42)和/或所述第四极耳焊接部(43)与所述正极(21)连接。
15.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20)和汇流排组件,所述汇流排组件与所述电芯(20)连接;其中,所述汇流排组件为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汇流排组件。
CN202122411254.0U 2021-09-30 2021-09-30 汇流排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Active CN2162888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11254.0U CN216288839U (zh) 2021-09-30 2021-09-30 汇流排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11254.0U CN216288839U (zh) 2021-09-30 2021-09-30 汇流排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88839U true CN216288839U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66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11254.0U Active CN216288839U (zh) 2021-09-30 2021-09-30 汇流排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888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64832A (zh) 汇流排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US10003107B2 (en) Power source device
CN100588006C (zh) 电池组模块
US9887410B2 (en) Flexible fusible link,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6663773B (zh) 电极构件及集电板、电池组
US9023218B2 (en) Method of making fusible links
US20110117408A1 (en) Battery Assembly
KR100542238B1 (ko) 전지 모듈
KR101312425B1 (ko) 이차 전지용 전지팩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컨넥터
CN116404328A (zh) 电池模块
KR20160026469A (ko) 저전압 센싱모듈 일체형 버스바를 구비한 배터리모듈
CN113937411A (zh) 圆柱电池模组
CN113937404A (zh) 圆柱电池模组
CN216354653U (zh) 电芯及电池
CN102683755A (zh) 一种新型高电压锂离子动力电池
CN112335117B (zh) 电池模块
CN216288839U (zh) 汇流排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CN111446407A (zh) 转接板及电池组件
CN216251013U (zh) 圆柱电池模组
CN216671769U (zh) 圆柱电池模组
CN216250972U (zh) 圆柱电池模组
US20190131608A1 (en) Copper Collector Plate For High Power Battery Modules
CN216288778U (zh) 圆柱电池模组
CN213959100U (zh) 一种电芯极耳结构及电池
CN216671800U (zh) 圆柱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