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78919U - 一种内置防松环的组合式防松螺母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置防松环的组合式防松螺母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278919U CN216278919U CN202122239280.XU CN202122239280U CN216278919U CN 216278919 U CN216278919 U CN 216278919U CN 202122239280 U CN202122239280 U CN 202122239280U CN 216278919 U CN216278919 U CN 2162789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ut
- ring
- built
- chamber
- loose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置防松环的组合式防松螺母,包括: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和第一橡胶防松环,第一螺母通过第一内螺纹腔螺纹连接在第二螺母的连接头上,第二螺母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腔,第一螺母上还设置有位置对应第二内螺纹腔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一内螺纹腔同轴布置,第二螺母上设置有自顶面向内部凹陷的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内螺纹腔同轴布置,第一橡胶防松环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第一橡胶防松环的直径大于第一容纳腔的厚度。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通过内置防松环的方式,有效保证防松环与螺栓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且通过多重防松手段有效保证螺母防松。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松螺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置防松环的组合式防松螺母。
背景技术
螺母就是螺帽,是一种通过内侧的螺纹与螺栓或螺杆拧在一起,用来起紧固作用的零件。螺母的工作原理是采用螺母和螺栓之间的摩擦力进行自锁的,但是在动载荷中这种自锁的可靠性就会降低,需要采用防松措施,保证螺母锁紧的可靠性。
在螺母上设置橡胶防松环是常见的螺母防松方式,但是现有的橡胶防松环容易脱离螺母,安装不牢固,影响防松效果。此外,橡胶防松环与螺栓之间的接触面积不足,导致摩擦力不足,进而影响防松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防松环的组合式防松螺母,通过内置防松环的方式,有效保证防松环与螺栓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且通过多重防松手段有效保证螺母防松。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置防松环的组合式防松螺母,包括: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和第一橡胶防松环,第一螺母通过第一内螺纹腔螺纹连接在第二螺母的连接头上,第二螺母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腔,第一螺母上还设置有位置对应第二内螺纹腔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一内螺纹腔同轴布置,第二螺母上设置有自顶面向内部凹陷的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内螺纹腔同轴布置,第一橡胶防松环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第一橡胶防松环的直径大于第一容纳腔的厚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第一容纳腔的厚度等于第一橡胶防松环的半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第一容纳腔侧壁的截面呈半圆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第二螺母底部还设置有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内设置有第二橡胶防松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第二螺母的底部还设置有环形裙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环形裙边的底面上设置有防滑纹路,防滑纹路包括若干个沿第二容纳腔周向等距布置的条形防滑凸起。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组合式防松螺母安装时,先将第二螺母与螺杆螺纹连接,此时第一螺母通过第一内螺纹腔螺纹连接在第二螺母的连接头上,但并未拧紧(即第一橡胶防松环未被挤压变形),第二螺母拧紧后,将第一螺母拧紧,螺杆伸出第一通孔,使得第一橡胶防松环被挤压变形,增大第一橡胶防松环与螺杆的接触面积,增强摩擦力。组合式防松螺母内置的防松环,有效保证螺母防松。
2、本实用新型中,为了进一步实现螺母防松,一方面在第二螺母底部设置有第二橡胶防松环,第二橡胶防松环的厚度大于第二容纳腔的厚度(即第二橡胶防松环伸出第二螺母底面),第二螺母安装时第二橡胶防松环收到挤压,增大与螺杆的接触面积,增强摩擦力;另一方面,第二螺母底部设置有裙边,并且在裙边底面上设置有防滑纹路,实现防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种内置防松环的组合式防松螺母的俯视图。
图2为一种内置防松环的组合式防松螺母的仰视图。
图3为一种内置防松环的组合式防松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内置防松环的组合式防松螺母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例说明:
1、第一螺母;11、第一内螺纹腔;12、第一通孔;2、第二螺母;21、连接头;22、第二内螺纹腔;23、第一容纳腔;24、环形裙边;3、第一橡胶防松环;4、第二橡胶防松环;5、条形防滑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内置防松环的组合式防松螺母,包括:第一螺母1、第二螺母2和第一橡胶防松环3,第一螺母1通过第一内螺纹腔11螺纹连接在第二螺母2的连接头21上,第二螺母2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腔22,第一螺母1上还设置有位置对应第二内螺纹腔22的第一通孔12,第一通孔12和第一内螺纹腔11同轴布置,第二螺母2上设置有自顶面向内部凹陷的第一容纳腔23,第一容纳腔23和第二内螺纹腔22同轴布置,第一橡胶防松环3设置在第一容纳腔23内,第一橡胶防松环3的直径大于第一容纳腔23的厚度。
第一容纳腔23的厚度等于第一橡胶防松环3的半径,第一容纳腔23侧壁的截面呈半圆形,第一容纳腔23贴合第一橡胶防松环3,充分定位第一橡胶防松环3,使得第一橡胶防松环3安装精度高,未受挤压时不影响第二螺母安装到螺杆上。
第二螺母2底部还设置有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内设置有第二橡胶防松环4,第二橡胶防松环的厚度大于第二容纳腔的厚度(即第二橡胶防松环伸出第二螺母底面,第二螺母安装时第二橡胶防松环收到挤压,增大与螺杆的接触面积,增强摩擦力。
第二螺母2的底部还设置有环形裙边24,环形裙边24的底面上设置有防滑纹路,防滑纹路包括若干个沿第二容纳腔周向等距布置的条形防滑凸起5,进一步实现防松。
工作原理:组合式防松螺母安装时,先将第二螺母与螺杆螺纹连接,此时第一螺母通过第一内螺纹腔螺纹连接在第二螺母的连接头上,但并未拧紧(即第一橡胶防松环未被挤压变形),第二螺母拧紧后,将第一螺母拧紧,螺杆伸出第一通孔,使得第一橡胶防松环被挤压变形,增大第一橡胶防松环与螺杆的接触面积,增强摩擦力。组合式防松螺母内置的防松环,有效保证螺母防松。为了进一步实现螺母防松,一方面在第二螺母底部设置有第二橡胶防松环,第二橡胶防松环的厚度大于第二容纳腔的厚度(即第二橡胶防松环伸出第二螺母底面),第二螺母安装时第二橡胶防松环收到挤压,增大与螺杆的接触面积,增强摩擦力;另一方面,第二螺母底部设置有裙边,并且在裙边底面上设置有防滑纹路,实现防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内置防松环的组合式防松螺母,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螺母(1)、第二螺母(2)和第一橡胶防松环(3),所述第一螺母(1)通过第一内螺纹腔(11)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螺母(2)的连接头(21)上,所述第二螺母(2)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腔(22),所述第一螺母(1)上还设置有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内螺纹腔(22)的第一通孔(12),所述第一通孔(12)和所述第一内螺纹腔(11)同轴布置,所述第二螺母(2)上设置有自顶面向内部凹陷的第一容纳腔(23),所述第一容纳腔(23)和所述第二内螺纹腔(22)同轴布置,所述第一橡胶防松环(3)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23)内,所述第一橡胶防松环(3)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容纳腔(23)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防松环的组合式防松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23)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一橡胶防松环(3)的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置防松环的组合式防松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23)侧壁的截面呈半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防松环的组合式防松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母(2)底部还设置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设置有第二橡胶防松环(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置防松环的组合式防松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母(2)的底部还设置有环形裙边(2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置防松环的组合式防松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裙边(24)的底面上设置有防滑纹路,所述防滑纹路包括若干个沿所述第二容纳腔周向等距布置的条形防滑凸起(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239280.XU CN216278919U (zh) | 2021-09-15 | 2021-09-15 | 一种内置防松环的组合式防松螺母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239280.XU CN216278919U (zh) | 2021-09-15 | 2021-09-15 | 一种内置防松环的组合式防松螺母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278919U true CN216278919U (zh) | 2022-04-12 |
Family
ID=81064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239280.XU Active CN216278919U (zh) | 2021-09-15 | 2021-09-15 | 一种内置防松环的组合式防松螺母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278919U (zh) |
-
2021
- 2021-09-15 CN CN202122239280.XU patent/CN21627891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278919U (zh) | 一种内置防松环的组合式防松螺母 | |
CN216199723U (zh) | 一种汽车用高强度耐腐蚀的防松螺栓组件 | |
CN210240266U (zh) | 螺母垫圈卡簧结构 | |
CN211423133U (zh) | 一种防松双螺母结构 | |
CN210660971U (zh) | 一种防松锁紧螺栓 | |
CN214424879U (zh) | 一种防松螺母组件 | |
CN110685993B (zh) | 一种自锁螺母 | |
CN213451257U (zh) | 一种锁紧螺母 | |
CN209813965U (zh) | 一种汽车刹车用真空助力器便于连接的推杆 | |
CN210343994U (zh) | 一种内置顶杆的防松螺栓 | |
CN110725850A (zh) | 张力自锁型防松双母螺丝 | |
CN216199697U (zh) | 一种防松螺母 | |
CN201173235Y (zh) | 内装弹性圈的抗振防松螺母 | |
CN207246196U (zh) | 一种带挤压块套件的防松防盗螺母 | |
CN214036472U (zh) | 一种尼龙锁紧螺母 | |
CN220668037U (zh) | 一种双螺母锁紧装置及连接机构 | |
CN111350744A (zh) | 一种汽车用组合式防松螺栓 | |
CN216867257U (zh) | 组合式防松螺母 | |
CN210423379U (zh) | 一种螺栓 | |
CN215634320U (zh) | 插入式防松螺母 | |
CN216278920U (zh) | 一种组合型防松螺纹装置 | |
CN216554880U (zh) | 高韧性防扭断高脚法兰螺母 | |
CN219905372U (zh) | 带瓶盖自锁结构的风机变桨轴承集油瓶 | |
CN214837708U (zh) | 一种抗氧化防滑自紧固螺母 | |
CN213393090U (zh) | 一种高安装稳定性无氢脆高强度六角螺栓连接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