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78109U - 一种高温高压气体的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温高压气体的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78109U
CN216278109U CN202121476710.3U CN202121476710U CN216278109U CN 216278109 U CN216278109 U CN 216278109U CN 202121476710 U CN202121476710 U CN 202121476710U CN 216278109 U CN216278109 U CN 2162781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tercooler
temperature
pressure gas
electronic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7671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晗
李朝勇
付召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Heavy Dut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Heavy Dut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Heavy Dut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Heavy Dut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7671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781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781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781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温高压气体的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布置在车辆靠近发动机进出气口的部位;冷却装置包括空空中冷器、电子风扇、气温传感器及整车控制器;空空中冷器两端分别设置有中冷器进气管和中冷器出气管,电子风扇设置在空空中冷器的前部或后部,电子风扇用于对进入空空中冷器的高温高压的气体进行冷却;气温传感器用于监测空空中冷器出口位置附近的气温,并将监测到的气温信号传输给整车控制器;整车控制器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气温信号对电子风扇进行无级调速控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装置将空空中冷器分离出来,利用电子风扇进行独立冷却,利用整车控制器根据气温对风扇转速进行无级调节,避免了水温控制对气温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高温高压气体的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冷却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温高压气体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油耗法规促使柴油发动机致力于不断提升发动机热效率,而发动机热效率的提升需要冷却系统将发动机水温、气温控制在更适宜的温度。而传统的冷却系统冷却高温高压气体的中冷器与冷却缸套冷却液的散热器前后叠加布置。利用安装在其后部、发动机前部的风扇进行冷却,冷风必须先经过中冷器再经过散热器,散热器和中冷器相互影响,不利于水温、气温的智能控制。
传统的柴油发动机利用曲轴驱动机械风扇实现冷风从车辆前部由格栅→冷凝器→中冷器→散热器,再经过导风罩、机舱排出,因此需要风扇风压强劲,冷却部件表面才能获得足够的风量。这种传统的布置中,当一个冷却部件需要冷却风时,风扇就会启动,造成其余不需要冷却的部件强制被冷却,造成能量浪费,风扇功耗过高。而需要冷却的部件不能充分冷却,不需要冷却的部件又过度冷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温高压气体的冷却装置,该装置将空空中冷器分离出来,利用电子风扇进行独立冷却,通过整车控制器(VCU)根据气温对风扇转速进行无级调速,实现气温的智能控制,避免了水温控制对气温的影响。该高温高压气体的冷却装置与发动机水冷散热模块相互独立布置,互不影响。
本实用新型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高温高压气体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布置在车辆靠近发动机进出气口的部位;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空空中冷器、电子风扇、气温传感器及整车控制器;
所述空空中冷器两端分别设置有中冷器进气管和中冷器出气管,高温高压的气体通过所述中冷器进气管送入所述空空中冷器,并由所述中冷器出气管排出,所述电子风扇设置在所述空空中冷器的前部或后部,所述电子风扇用于对进入所述空空中冷器的所述高温高压的气体进行冷却;
所述气温传感器与所述整车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气温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空空中冷器出口位置附近的气温,并将监测到的所述气温信号传输给所述整车控制器;
所述整车控制器与所述电子风扇电连接,所述整车控制器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气温信号对所述电子风扇进行无级调速控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连接在所述空空中冷器两端的气室位置,所述第一支架用于将所述冷却装置固定连接在车辆前伸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还连接有减振元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空空中冷器两端的气室铸出有连接凸台,所述第二支架固定在相应端的所述连接凸台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空空中冷器上的护风罩,所述电子风扇固定安装在所述护风罩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护风罩为矩形箱体结构,且所述护风罩两端均设置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与所述空空中冷器的气室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当所述电子风扇布置在所述空空中冷器的前部时,所述电子风扇相对所述空空中冷器采用吹风方式冷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当所述电子风扇布置在所述空空中冷器的后部时,所述电子风扇相对所述空空中冷器采用吸风方式冷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气温传感器安装在所述中冷器出气管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装置将空空中冷器分离出来,利用电子风扇进行独立冷却,利用整车控制器根据气温对风扇转速进行无级调节,实现气温的智能控制,避免了水温控制对气温的影响。该高温高压气体的冷却装置与发动机水冷散热模块相互独立布置,互不影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装置的电子风扇采用整车控制器来实现气温的智能控制,以达到气液等冷却介质的协同控制,使发动机的运转状态更佳,达到节油降噪的目的。整车控制器可以监控整车而不仅是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并根据整车需求对电子风扇进行无级调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温高压气体的冷却装置的冷却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温高压气体的冷却装置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温高压气体的冷却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减振元件;2-第一支架;3-第二支架;4-空空中冷器;5-护风罩;6-电子风扇;7-中冷器出气管;8-中冷器进气管;9-气温传感器;10-整车控制器;11-进气歧管;12-排气歧管;13-连接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加以解释。
如图1-3所示,提供一种高温高压气体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布置在车辆靠近发动机进出气口的部位;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空空中冷器4、电子风扇6、气温传感器9及整车控制器10;
所述空空中冷器4两端分别设置有中冷器进气管8和中冷器出气管7,高温高压的气体通过所述中冷器进气管8送入所述空空中冷器4,并由所述中冷器出气管7排出,所述电子风扇6设置在所述空空中冷器4的前部或后部,所述电子风扇6用于对进入所述空空中冷器4的所述高温高压的气体进行冷却;
所述气温传感器9与所述整车控制器10电连接,所述气温传感器9用于监测所述空空中冷器4出口位置附近的气温,并将监测到的所述气温信号传输给所述整车控制器10;
所述整车控制器10与所述电子风扇6电连接,所述整车控制器10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气温信号对所述电子风扇6进行无级调速控制。
当所述电子风扇6布置在所述空空中冷器4的前部时,所述电子风扇6相对所述空空中冷器4采用吹风方式冷却;当所述电子风扇6布置在所述空空中冷器4的后部时,所述电子风扇6相对所述空空中冷器4采用吸风方式冷却。
所述气温传感器9具体安装在所述中冷器出气管7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11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装置将空空中冷器分离出来,利用电子风扇进行独立冷却,利用整车控制器根据气温对风扇转速进行无级调节,实现气温的智能控制,避免了水温控制对气温的影响;从而实现了冷却系统气温的智能控制,以更好的控制参与燃烧的气体温度,使发动机的运转状态更佳,效率更高,达到节油降噪的目的。
由于整车控制器作为车辆的心脏,能够接收各类传感器数据,并根据逻辑要求对车辆进行智能控制,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装置还能够根据发动机负荷、环境温度结合发动机进气温度对电子风扇转速进行无级控制,使参与燃烧的进气温度稳定在适宜的范围内。
上述冷却装置还能够与缸体冷却液冷却系统共同作用完成发动机气液的冷却,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所述第二支架3连接在所述空空中冷器4两端的气室位置,所述第一支架2用于将所述冷却装置固定连接在车辆前伸梁上;所述第一支架2和所述第二支架3之间还连接有减振元件1。
而为了方便第二支架3的固定安装,所述空空中冷器4两端的气室铸出有连接凸台13,所述第二支架3固定在相应端的所述连接凸台13上。
通过设置以上安装支架机构,能够实现将本实用新型的冷却装置可靠的固定在整车前部;该高温高压气体的冷却装置可以布置在车辆发动机前部,驾驶室前围后部;也可以布置在车辆任何靠近发动机进出气口的部位,确保管路较短,方便连接。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空空中冷器4上的护风罩5,所述电子风扇6固定安装在所述护风罩5内,在具体安装时,护风罩5上根据风扇数量设置相应安装孔位,用来安装固定电子风扇6。
具体的,所述护风罩5优选设置为矩形箱体结构,且所述护风罩5两端均设置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与所述空空中冷器4的气室固定连接。
以上给出的实施例是实现本实用新型较优的例子,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做出的任何非本质的添加、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高温高压气体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布置在车辆靠近发动机进出气口的部位;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空空中冷器(4)、电子风扇(6)、气温传感器(9)及整车控制器(10);
所述空空中冷器(4)两端分别设置有中冷器进气管(8)和中冷器出气管(7),高温高压的气体通过所述中冷器进气管(8)送入所述空空中冷器(4),并由所述中冷器出气管(7)排出,所述电子风扇(6)设置在所述空空中冷器(4)的前部或后部,所述电子风扇(6)用于对进入所述空空中冷器(4)的所述高温高压的气体进行冷却;
所述气温传感器(9)与所述整车控制器(10)电连接,所述气温传感器(9)用于监测所述空空中冷器(4)出口位置附近的气温,并将监测到的所述气温信号传输给所述整车控制器(10);
所述整车控制器(10)与所述电子风扇(6)电连接,所述整车控制器(10)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气温信号对所述电子风扇(6)进行无级调速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高压气体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所述第二支架(3)连接在所述空空中冷器(4)两端的气室位置,所述第一支架(2)用于将所述冷却装置固定连接在车辆前伸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温高压气体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2)和所述第二支架(3)之间还连接有减振元件(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温高压气体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空中冷器(4)两端的气室铸出有连接凸台(13),所述第二支架(3)固定在相应端的所述连接凸台(13)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高压气体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空空中冷器(4)上的护风罩(5),所述电子风扇(6)固定安装在所述护风罩(5)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温高压气体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风罩(5)为矩形箱体结构,且所述护风罩(5)两端均设置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与所述空空中冷器(4)的气室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高压气体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子风扇(6)布置在所述空空中冷器(4)的前部时,所述电子风扇(6)相对所述空空中冷器(4)采用吹风方式冷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高压气体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子风扇(6)布置在所述空空中冷器(4)的后部时,所述电子风扇(6)相对所述空空中冷器(4)采用吸风方式冷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高压气体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温传感器(9)安装在所述中冷器出气管(7)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11)之间。
CN202121476710.3U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高温高压气体的冷却装置 Active CN2162781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76710.3U CN216278109U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高温高压气体的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76710.3U CN216278109U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高温高压气体的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78109U true CN216278109U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57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76710.3U Active CN216278109U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高温高压气体的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781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82849B2 (en) Cooling system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6116026A (en) Engine air intake manifold having built-in intercooler
US6935319B2 (en) Exhaust-gas recirculation system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1936212B (zh) 一种车用双级中冷装置
US20060081225A1 (en) Charge air cooler having refrigerant coils and method for cooling charge air
KR101439126B1 (ko) 콘덴서-인터쿨러 일체형 쿨링모듈 구조
US5241926A (en) Engine cooling apparatus
CN201614961U (zh) 一种船用柴油机
CN209040949U (zh) 一种车辆电子风扇装置及冷却系统
CN216278109U (zh) 一种高温高压气体的冷却装置
CN115539190A (zh) 一种高温高压气体的冷却装置
US6871699B1 (en) Engine coolant conduit with integral alternator and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valve
US8973538B2 (en) Inline engine having side-mounted heat exchangers
JPH11301514A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KR20120067020A (ko) 차량용 엔진 냉각 시스템
JPH10220305A (ja) インタークーラー付きegr装置
CN205918509U (zh) 一种适合高环境温度工作的集装箱式柴油发电机组
JPH0742628A (ja) 内燃機関の再循環排気ガス冷却装置
CN217462348U (zh) 双机并联撬装一体化动力总成
CN212958844U (zh) 中冷增压燃气发电机组
EP1426577B1 (en) A commercial vehicle
CN207278377U (zh) 发动机缸盖组件及其缸盖、涡轮增压器
JP7083244B2 (ja) 内燃機関
JP4345110B2 (ja) 過給機付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CN219910941U (zh) 一种可快速降温的中冷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