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51995U - 一种动力电缆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力电缆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51995U
CN216251995U CN202122823813.9U CN202122823813U CN216251995U CN 216251995 U CN216251995 U CN 216251995U CN 202122823813 U CN202122823813 U CN 202122823813U CN 216251995 U CN216251995 U CN 2162519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cable
mounting groove
liquid inlet
base
liquid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2381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R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R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R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R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2381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519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519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519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配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力电缆冷却装置。动力电缆冷却装置包括底座、第一进液管、出液管和第一串联管路;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用于安装动力电缆;第一安装槽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内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液腔和出液腔;进液腔的一端连通第一进液管,进液腔的另一端与第一串联管路的一端连通;第一串联管路的另一端与出液腔的一端连通,出液腔的另一端与出液管连通。本实用新型在提高充放电效率的同时,能够对动力电缆进行冷却,降低了动力电缆的老化速度,保障了动力电缆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动力电缆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配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力电缆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为满足更高的动力性能要求,以及更快的充电效率,动力电池系统就需要有大功率的充放电倍率,而提高了充放电倍率后,需要给动力电池系统配套有高效的热管理系统,用于解决能量聚集温度过高的问题。
但是,动力电池系统与驱动系统之间的高压回路动力电缆线束,在充放电电流增大的时候,会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使得导体温度升高,从而降低了充放电效率,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损耗。并且,绝缘材料的长期高温工作,会加速材料的老化,使得动力电缆的寿命降低。
因此,如何在提高动力电池系统的充放电效率的同时,不会影响动力电缆的使用寿命,是现在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缆冷却装置,其能够在影响动力电缆的使用寿命的同时,提高动力电池系统的充放电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电缆冷却装置,包括底座、第一进液管、出液管和第一串联管路;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用于安装动力电缆;
所述第一安装槽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内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液腔和出液腔;
所述进液腔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进液管,所述进液腔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串联管路的一端连通;
所述第一串联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液腔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液腔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液管连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用于安装动力电缆;
所述第二安装槽与所述第一安装槽平行设置;
所述出液腔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之间;
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第二进液腔,所述第二进液腔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远离所述出液腔的一侧;
所述第二进液腔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进液管,所述第二进液腔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串联管路与所述出液腔连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串联管路和所述第二串联管路通过三通阀与所述出液腔连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电缆冷却装置的冷却介质为冷却液。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连接耳。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安装盖,所述安装盖用于将动力电缆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盖上设置有第一扣合槽,所述第一扣合槽与所述第一安装槽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扣合槽与所述第一安装槽配合用于实现对动力电缆的固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盖与所述底座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为卡接、螺栓连接、销轴连接或过盈配合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盖的材质为绝缘材料。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将动力电缆设置在第一安装槽内,通过第一进液管、第一进液腔、第一串联管路、出液腔和出液管的配合,对动力电缆进行冷却,使得在提高充放电效率的同时,能够降低动力电缆的老化速度,保障了动力电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缆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1的左视图;
图5为图1的右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缆冷却装置的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标:1-底座;2-安装盖;3-第一进液管;4-第一串联管路;5-连通管;6-连接耳;7-第一进液腔;8-出液腔;9-第二进液腔;10-第一安装槽;11-第一扣合槽;12-第二安装槽;13-第二扣合槽;14-第二进液管;15-第二串联管路;16-三通阀;17-出液管;18-动力电缆;19-卡接块;20-卡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电缆18冷却装置,如图1-图6所示,包括底座1、第一进液管3、出液管17和第一串联管路4;底座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0,第一安装槽10用于安装动力电缆18;第一安装槽10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内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液腔7和出液腔8;进液腔的一端连通第一进液管3,进液腔的另一端与第一串联管路4的一端连通;第一串联管路4的另一端与出液腔8的一端连通,出液腔8的另一端与出液管17连通。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动力电缆18设置在第一安装槽10内,使得动力电缆18与底座1进行贴合,能够将动力电缆18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底座1。
冷却液通过第一进液管3进入到第一进液腔7内,再通过第一串联管路4进入到出液腔8,最终从第一出液管17排出,在底座1上形成一个冷却循环系统,能够将底座1上的热量带走,实现对底座1的降温,进而实现对动力电缆18的降温冷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液管3和出液管17分别连接车辆的冷却系统泵,通过车辆的冷却系统对动力电缆18进行冷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液腔7和出液腔8内的冷却液的流向为动力电缆18的长度方向,能够有效的提高对动力电缆18的冷却效率。
在提高动力电池系统的充放电倍率时,动力电缆18产生的热量会与底座1的冷却循环系统进行热交换,达到对动力电缆18进行冷却的目的,避免了动力电缆18的绝缘材料长期高温工作,保障了动力电缆18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10的截面形状为弧形或半圆形,使得第一安装槽10的槽壁能够与动力电缆18的外壁进行贴合,增加了动力电缆18与底座1之间的热传导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液腔7各个位置的壁厚相同,其形状与外部形状相适应,能够使得第一进液腔7的容量最大,提高冷却循环系统的冷却效率。
同理,出液腔8的各个位置的壁厚相同,其形状与外部形状相适应,能够使得出液腔8的容量最大,提高了冷却循环系统的冷却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将冷却循环系统设置在动力电缆18的外部,能够减小动力电缆18的直径,使得动力电缆18的适用范围更广。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底座1上还设置有第二安装槽12,第二安装槽12用于安装动力电缆18;第二安装槽12与第一安装槽10平行设置;出液腔8设置在第一安装槽10和第二安装槽12之间;底座1上还设置有第二进液腔9,第二进液腔9设置在第一安装槽10远离出液腔8的一侧;第二进液腔9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进液管14,第二进液腔9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串联管路15与出液腔8连通。
由于动力电缆18在使用的时候为两根同时使用,因此在底座1上还设置了第二安装槽12,且第二安装槽12与第一安装槽10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第一安装槽10和第二安装槽12分别用于安装两根动力电缆18。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给两根动力电缆18均进行冷却降温,在第二安装槽12的侧壁相对应位置设置了第二进液腔9,第二进液腔9的两端分别为第二进液管14和第二串联管路15,第二串联管路15的另一端连接出液腔8,进而使得第二进液管14、第二进液腔9、第二串联管路15、出液腔8和出液管17之间相互连通,也共同构成一个冷却循环系统,用于对另一根动力电缆18进行冷却。
在本实施例中,两套冷却循环系统使用相同的出液腔8和出液管17,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增加冷却液的流通效率。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串联管路4和第二串联管路15通过三通阀16与出液腔8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串联管路4和第二串联管路15以及出液腔8三者之间通过三通阀16进行连接,进而实现两个冷却循环系统的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在不设置三通阀16的情况下,将第一串联管路4和第二串联管路15分别与出液腔8的同一端进行连接,实现内部的连通。
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实现将第一进液腔7通过第一串联管路4与出液腔8连通,第二进液腔9通过第二串联管路15与出液腔8进行连通即可。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动力电缆18冷却装置的冷却介质为冷却液。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冷却液为水,使用水作为冷却介质,既能够保证冷却效果,有能够节省冷却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冷却介质为水,但其不仅仅局限于水,其还可以是其他的冷却介质,其只要能够实现冷却效果,能够为动力电缆18进行冷却降温即可。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底座1上设置有连接耳6。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在底座1上设置连接耳6,通过连接耳6能够将底座1固定在车上的相应位置,如车架上、车梁上等。
更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耳6上设置有连接孔,连接螺栓穿过连接孔后,与车上的固定位置进行螺纹配合实现对底座1的固定定位;或者连接螺栓穿过连接孔后,再穿过车上相应位置的孔结构后,与螺母进行配合,实现对底座1的固定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上设置的连接耳6数量为多个,其对称设置在底座1的两侧,使得底座1在车上进行固定时,能够保证固定的平衡性。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当底座1通过连接耳6固定设置在车上时,底座1上设置的第一安装槽10和第二安装槽12能够对两根动力电缆18通过过盈配合或卡接的方式进行定位固定,保证了连接时的稳定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动力电缆18冷却装置还包括安装盖2,安装盖2用于将动力电缆18固定在底座1上。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盖2设置在动力电缆18远离底座1的一侧,能够将第一安装槽10和第二安装槽12进行覆盖,进而实现对动力电缆18的定位固定。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安装盖2与底座1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安装盖2上设置有第一扣合槽11,第一扣合槽11与第一安装槽10对应设置;第一扣合槽11与第一安装槽10配合用于实现对动力电缆18的固定。
由于动力电缆18的截面形状为圆形,而第一安装槽10和第二安装槽12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因此,无法用安装盖2直接将动力电缆18固定在底座1上。
在本实施例中,在底板上设置了第一扣合槽11和第二扣合槽13,其中,第一扣合槽11与第一安装槽10相对应设置形成固定通道,第二扣合槽13与第二安装槽12相对应设置形成固定通道,实现将动力电缆18在固定通道内进行固定。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扣合槽11和第二扣合槽13的截面形状为矩形。
将第一扣合槽11和第二扣合槽13的截面形状设置为矩形,既能够实现对动力电缆18的固定定位,又便于安装盖2的安装,同时还便于安装盖2的生产,节省安装盖2的生产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扣合槽11和第二扣合槽13的截面形状可以是矩形,但其不仅仅局限于矩形,其还可以是其他的形状,如还可以是半圆形、梯形等,也就是说,只要能够通过第一扣合槽11、第二扣合槽13的设置,实现安装盖2对动力电缆18的固定即可。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安装盖2与底座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将安装盖2与底座1之间设置为可拆卸连接,能够便于对动力电缆18的安装,也便于对整个冷却装置进行维护和更换。
当冷却装置设置为一次性使用时,也可以是将安装盖2与底座1之间设置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如焊接、铆接等。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为卡接、螺栓连接、销轴连接或过盈配合连接。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安装盖2与底座1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卡接。
更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安装盖2的两端设置有朝向底座1方向延伸的立板,且在立板上设置有卡接孔20,底座1的两端设置有朝外凸起的卡接块19,安装盖2扣合在底座1上时,底座1插入到两块立板之间,且卡接块19插入到卡接孔20内,进而实现将底座1与安装盖2进行卡接连接的目的。
更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卡接块19朝向安装盖2的一侧的为倾斜面,能够便于在底座1插入到两块立板之间时,将立板撑开;卡接块19背离安装盖2的一侧的侧面与底座1的插入方向垂直,能够避免卡接块19与卡接孔20自行分离。
当需要将安装盖2与底座1分离时,掰动立板,将卡接块19从卡接孔20内脱离,之后再移动安装盖2即可。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为卡接,但其不仅仅局限于卡接,其还可以是其他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如还可以是螺栓连接、销轴连接、过盈配合连接等,其只要能够实现安装盖2与底座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即可。
还需要指出的是,安装盖2与底座1之间的设置方式还可以是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即安装盖2与底座1之间相当于是门与框的连接方式,使得安装盖2与底座1能够形成一体,能够有效的解决安装盖2拆卸下后的放置问题,避免拆卸下来的安装盖2丢失。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安装盖2的材质为绝缘材料。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安装盖2的材质为绝缘塑料。
需要指出的是,安装盖2的材质可以是绝缘塑料,但其不仅仅局限于绝缘塑料,其也可以是其他的绝缘材质,其只要能够是绝缘材质,能够避免动力光缆漏电而产生危险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的数量也可以是设置为多个,多个底座1之间通过连通管5进行连接。即两个底座1上的第一进液腔7通过连通管5进行连通,两个底座1上的第二进液腔9通过连通管5进行连通,两个底座1上的出液腔8通过连通管5进行连通,进而使得冷却装置能够对动力电缆18同时进行多段冷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将动力电缆18设置在第一安装槽10内,通过第一进液管3、第一进液腔7、第一串联管路4、出液腔8和出液管17的配合,对动力电缆18进行冷却,使得在提高充放电效率的同时,能够降低动力电缆18的老化速度,保障了动力电缆18的使用寿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动力电缆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进液管、出液管和第一串联管路;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用于安装动力电缆;
所述第一安装槽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内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液腔和出液腔;
所述进液腔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进液管,所述进液腔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串联管路的一端连通;
所述第一串联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液腔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液腔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液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缆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用于安装动力电缆;
所述第二安装槽与所述第一安装槽平行设置;
所述出液腔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之间;
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第二进液腔,所述第二进液腔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远离所述出液腔的一侧;
所述第二进液腔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进液管,所述第二进液腔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串联管路与所述出液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缆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串联管路和所述第二串联管路通过三通阀与所述出液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缆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缆冷却装置的冷却介质为冷却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缆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连接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缆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盖,所述安装盖用于将动力电缆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电缆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盖上设置有第一扣合槽,所述第一扣合槽与所述第一安装槽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扣合槽与所述第一安装槽配合用于实现对动力电缆的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电缆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盖与所述底座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电缆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为卡接、螺栓连接、销轴连接或过盈配合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电缆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盖的材质为绝缘材料。
CN202122823813.9U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动力电缆冷却装置 Active CN2162519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23813.9U CN216251995U (zh)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动力电缆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23813.9U CN216251995U (zh)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动力电缆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51995U true CN216251995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45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23813.9U Active CN216251995U (zh)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动力电缆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519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23736B2 (ja) 放熱ベースと電子装置
KR100726503B1 (ko) 연료전지스택 구조
KR101781923B1 (ko) 배터리 냉각장치
CN113921995B (zh) 汇流排结构、串并联模块、电池包、电池系统及方法
CN215771333U (zh) 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包
CN216251995U (zh) 一种动力电缆冷却装置
WO2024037655A1 (zh) 电池模组上盖结构、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1238324U (zh) 电池箱体结构及动力电池组
CN216288639U (zh) 一种风冷散热风道和储能装置
CN112687983B (zh) 一种双散热式新能源电池固定箱
CN214043821U (zh) 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CN211182299U (zh) 电池包下箱体及电池包
CN212033099U (zh) 电池箱及动力电池
CN211530009U (zh) 电池箱、电池包和车辆
CN209843900U (zh) 一种电池组热管理系统
CN211209596U (zh) 一种新型功率模块结构
CN107809172B (zh) 电源转换装置
CN218831129U (zh) 一种可高效散热的电源盒
CN215342712U (zh) 电池散热装置及电池包、新能源汽车
CN220382256U (zh) 电池模组
CN112993474A (zh) 电池包下箱体及电池包
CN218896723U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方块形电池模组
CN221102267U (zh) 一种侧入式软包电池ctp结构
CN219998371U (zh) 一种液冷电池的下箱体及其与电池模组的装配总成
CN220963498U (zh) 浸没式液冷储能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