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42047U - 混合动力系统用限扭减振器 - Google Patents

混合动力系统用限扭减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42047U
CN216242047U CN202122377710.4U CN202122377710U CN216242047U CN 216242047 U CN216242047 U CN 216242047U CN 202122377710 U CN202122377710 U CN 202122377710U CN 216242047 U CN216242047 U CN 2162420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ing
disc
spring
positioning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7771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成
雷正雨
周权
周汝飞
李勇进
王正钊
覃一伦
孔小豪
王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ZHOU WULING LIUJ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UZHOU WULING LIUJ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UZHOU WULING LIUJ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UZHOU WULING LIUJ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7771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420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420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420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混合动力系统用限扭减振器,包括前盖、后盖及依次安装在前盖和后盖之间的碟簧、压板、减振器总成,减振器总成包括减振盘Ⅰ、减振盘Ⅱ、两块摩擦片、波形片、盘毂盘、减振弹簧,该减振器总成还包括依次安装在减振盘Ⅰ和减振盘Ⅱ之间的阻尼片Ⅰ、阻尼片Ⅱ、碟簧片及设置在弹簧容纳槽中的弹簧座,波形片的内圈通过限位销固定在减振盘Ⅰ、减振盘Ⅱ外圈之间;阻尼片Ⅰ连接在盘毂盘与减振盘Ⅰ之间,阻尼片Ⅱ连接在盘毂盘与减振盘Ⅱ之间,每个弹簧容纳槽内设置有一对弹簧座,减振弹簧设置在弹簧容纳槽内且其两端由弹簧座所定位。本实用新型可满足混合动力汽车减振性能要求,能增加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有效提升混合动力车辆的整车NVH品质。

Description

混合动力系统用限扭减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总成的动力传递机构,特别涉及一种混合动力系统用限扭减振器。
背景技术
一般离合器是由离合器盖、铆有摩擦片的从动盘、以及动力输出轴等组成,它位于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通过螺栓固定与飞轮安装在一起,是汽车传动系统中直接和发动机相连接的部件。离合器可以控制发动机和汽车传动系统的“离”与“合”,即实现切断或传递汽车发动机动力的作用。“合”的时候,能使发动机和变速器接合,为汽车行驶传递动力;“离”的时候,发动机和变速器的连接被切断,此时虽然发动机还在运转,却无法把动力传给车轮,汽车就无法主动前进。由于现有离合器采用轴向布置方案,使得离合器整体轴向尺寸较大,因此在某些应用场合无法安装使用。另外,由于新能源汽车特有的驱动模式,发动机与混合动力变速器之间并不需要离合器的接合与分离,因此离合器并不适用于混合动力变速器。
目前,由于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中的转矩是周期性地不断变化,这就使得传动系中产生扭转振动。若这一振动频率与传动系的固有振动频率相同或相近,将发生共振现象,对于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传动系零件使用寿命造成不利的影响。为避免产生共振并衰减振幅,减小传动系所受的冲击载荷,故需在发动机及混合动力变速器之间装设限扭减振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混合动力系统用限扭减振器,可满足混合动力汽车减振性能要求,能增加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有效提升混合动力车辆的整车NVH品质。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合动力系统用限扭减振器,包括前盖、后盖及依次安装在前盖和后盖之间的碟簧、压板、减振器总成,减振器总成包括减振盘Ⅰ、减振盘Ⅱ、两块摩擦片、波形片、盘毂盘、减振弹簧,减振盘Ⅰ、减振盘Ⅱ皆对应设有弹簧窗,盘毂盘设置在减振盘Ⅰ、减振盘Ⅱ之间,盘毂盘中部开有通孔并加工有内花键,与混合动力变速器输入轴外花键连接,盘毂盘在与减振盘Ⅰ、减振盘Ⅱ的弹簧窗对应位置设置有弹簧容纳槽,每个弹簧容纳槽内安装有一组减振弹簧;两块摩擦片连接在波形片外圈的上下两侧表面,该减振器总成还包括安装在减振盘Ⅰ和减振盘Ⅱ之间的阻尼片Ⅰ、阻尼片Ⅱ、碟簧片及设置在弹簧容纳槽中的弹簧座,所述波形片的内圈通过限位销固定在减振盘Ⅰ、减振盘Ⅱ外圈之间;所述阻尼片Ⅰ、阻尼片Ⅱ和碟簧片为圆环片状,阻尼片Ⅰ连接在盘毂盘与减振盘Ⅰ之间,阻尼片Ⅱ和碟簧片连接在盘毂盘与减振盘Ⅱ之间,每个弹簧容纳槽内设置有一对弹簧座,减振弹簧设置在弹簧容纳槽内且其两端由弹簧座所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每个弹簧座包括座体、导柱、限位块,座体整体呈三角形块状结构,座体一侧设有平整的端面,平整的端面背部设有定位凹槽,盘毂盘每个弹簧容纳槽两端分别设有与弹簧座的定位凹槽相互配合定位的定位凸起,导柱与座体的端面垂直连接,限位块连接在端面的一侧边缘,限位块整体轮廓呈圆弧状,同一弹簧容纳槽中的一对弹簧座以导柱相对的方式设置在弹簧容纳槽中,减振弹簧两端分别套在同一弹簧容纳槽中两弹簧座的导柱外。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阻尼片Ⅰ面对减振盘Ⅰ一侧表面内圈周缘向外延伸形成凸台Ⅰ,减振盘Ⅰ中部通孔孔壁凹陷设有与凸台Ⅰ位置相互对应的定位齿槽Ⅰ,阻尼片Ⅰ连接在盘毂盘与减振盘Ⅰ之间时阻尼片Ⅰ的凸台Ⅰ与减振盘Ⅰ中部通孔孔壁的定位齿槽Ⅰ相互卡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碟簧片卡装在阻尼片Ⅱ面对减振盘Ⅱ一侧端面,阻尼片Ⅱ面对减振盘Ⅱ一侧表面内圈周缘向外延伸形成凸台Ⅱ,碟簧片中部通孔孔壁凹陷设有定位齿槽Ⅱ,碟簧片与阻尼片Ⅱ连接时凸台Ⅱ与定位齿槽Ⅱ相互卡接,减振盘Ⅱ中部通孔孔壁凹陷设有与凸台Ⅱ位置相互对应的定位齿槽Ⅲ,碟簧片与阻尼片Ⅱ组合后连接在盘毂盘与减振盘Ⅱ之间时凸台Ⅱ也同时与定位齿槽Ⅲ相互卡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阻尼片Ⅱ外圈周缘还设有向减振盘Ⅱ一侧延伸的限位柱,该限位柱与减振盘Ⅱ中心孔外缘设有的定位圆孔相互卡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减振盘Ⅰ、减振盘Ⅱ外缘和波形片内圈分别开设有位置相互对应的定位销孔,所述限位销包括隔离块和连接在隔离块两端表面的定位块,所述波形片的内圈与减振盘Ⅰ、减振盘Ⅱ外圈连接时限位销的隔离块定位在减振盘Ⅰ与减振盘Ⅱ之间,限位销一侧的定位块连接减振盘Ⅰ的定位销孔,限位销另一侧的定位块同时连接减振盘Ⅱ和波形片的定位销孔。
本实用新型之混合动力系统用限扭减振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可有效的衰减来自发动机的振动
本实用新型包括减振盘Ⅰ、减振盘Ⅱ、阻尼片Ⅰ、阻尼片Ⅱ、碟簧片、盘毂盘、弹簧座及减振弹簧。工作时,波形片扭矩传递到减振盘Ⅰ和减振盘Ⅱ上,减振盘Ⅰ、Ⅱ的扭矩通过弹簧座传递到减振弹簧,减振弹簧传递到盘毂盘上,带动盘毂盘转动,将扭矩传递到混合动力变速器上,限扭减振器一、二级刚度曲线来自减振弹簧的刚度曲线,可有效的衰减来自发动机的振动。
2.减少了减振零件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包括减振盘Ⅰ、减振盘Ⅱ、阻尼片Ⅰ、阻尼片Ⅱ、碟簧片、盘毂盘、弹簧座及减振弹簧的二级减振结构设计,相比于其它二级减振结构,有效的减少了减振零件的使用,但其有效的扭转载荷工作范围不变,满足了混合动力总成启停机和正常行驶时不同的扭矩特性需求,降低了噪声,同时提高了限扭减振器的可靠性;同时该限扭减振器保留了传统离合器的外形,但在轴向尺寸上又远小于传统离合器,使得其轴向空间尺寸较小,能使用在空间紧凑的混合动力变速器上。
3.可满足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减振性能要求
本实用新型可满足混合动力汽车在串联行驶、驻车发电、急加速或急减速、并联行驶等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减振性能要求,能增加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有效提升混合动力车辆的整车NVH品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混合动力系统用限扭减振器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混合动力系统用限扭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后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混合动力系统用限扭减振器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混合动力系统用限扭减振器的减振器总成分解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混合动力系统用限扭减振器的减振器总成分解的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混合动力系统用限扭减振器的弹簧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混合动力系统用限扭减振器的限位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前盖,2-碟簧,3-压板,4-减振器总成,5-后盖,6-摩擦片,8-碟簧片,81-定位齿槽Ⅱ,9-盘毂盘,10-减振弹簧,11-弹簧容纳槽,111-定位凸起,12-弹簧座,121-座体,1211-定位凹槽,122-导柱,123-限位块,13-减振盘Ⅰ,131-定位齿槽Ⅰ,132-弹簧窗,14-波形片,141-定位销孔,15-减振盘Ⅱ,151-定位齿槽Ⅲ,152-定位圆孔,16-阻尼片Ⅱ,161-凸台Ⅱ,162-限位柱,17-内花键,18-限位销,181-隔离块,182-定位块,19-阻尼片Ⅰ,191-凸台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合动力系统用限扭减振器,安装在发动机飞轮上与混合动力变速器连接。如图1至图4所示,该限扭减振器包括前盖1、后盖5及依次安装在前盖1和后盖5之间的碟簧2、压板3、减振器总成4,前盖1和后盖5由十二颗铆钉固定。
请同时参见图5和图6所示,减振器总成4包括减振盘Ⅰ13、减振盘Ⅱ15、两块摩擦片6、波形片14、盘毂盘9、减振弹簧10,减震器总成4还包括安装在减振盘Ⅰ13和减振盘Ⅱ15之间的阻尼片Ⅰ19、阻尼片Ⅱ16、碟簧片8及设置在弹簧容纳槽11中的弹簧座12。
减振盘Ⅰ13、减振盘Ⅱ15每间隔90°皆对应设有一个弹簧窗132,共四个弹簧窗132。减振盘Ⅰ13、减振盘Ⅱ15外缘和波形片14内圈分别开设有位置相互对应的定位销孔141。
盘毂盘9设置在减振盘Ⅰ13、减振盘Ⅱ15之间,盘毂盘9中部开有通孔并加工有内花键17,与混合动力变速器输入轴外花键(图中未示出)连接。盘毂盘9在与减振盘Ⅰ13、减振盘Ⅱ15的弹簧窗132对应位置设置有弹簧容纳槽11,每个弹簧容纳槽11内安装有一组减振弹簧10。
两块摩擦片6通过十六颗摩擦片铆钉固定连接在波形片14外圈的上下两侧表面。波形片14的内圈通过四个限位销18固定在减振盘Ⅰ13、减振盘Ⅱ15外圈之间。
请同时参见图8所示,所述限位销18包括隔离块181和连接在隔离块181两端表面的定位块182,所述波形片14的内圈与减振盘Ⅰ13、减振盘Ⅱ15外圈连接时限位销18的隔离块181定位在减振盘Ⅰ13与减振盘Ⅱ15之间。限位销18一侧的定位块182连接减振盘Ⅰ13的定位销孔141,限位销18另一侧的定位块182同时连接减振盘Ⅱ15和波形片14的定位销孔141。
请同时参见图7所示,每个弹簧座12包括座体121、导柱122、限位块123。座体121整体呈三角形块状结构,座体121一侧设有平整的端面,平整的端面背部设有定位凹槽1211。盘毂盘9每个弹簧容纳槽11两端分别设有与弹簧座12的定位凹槽1211相互配合的定位凸起111。导柱122与座体121的端面垂直连接,限位块123连接在端面的一侧边缘,限位块123整体轮廓呈圆弧状,限位块123能够有效的限制减振弹簧10的位置。同一弹簧容纳槽11中的一对弹簧座12以导柱122相对的方式设置在弹簧容纳槽11中,减振弹簧10两端分别套在同一弹簧容纳槽11中两弹簧座12的导柱122外。同一弹簧容纳槽11中两弹簧座12的定位凹槽1211分别与弹簧容纳槽11两端的定位凸起111相互限位。
请同时参见图5、6所示,所述阻尼片Ⅰ19为圆环片状,阻尼片Ⅰ19连接在盘毂盘9与减振盘Ⅰ13之间。阻尼片Ⅰ19面对减振盘Ⅰ13一侧表面内圈周缘向外延伸形成凸台Ⅰ191,减振盘Ⅰ13中部通孔孔壁凹陷设有与凸台Ⅰ191位置相互对应的定位齿槽Ⅰ131。阻尼片Ⅰ19连接在盘毂盘9与减振盘Ⅰ13之间时阻尼片Ⅰ19的凸台Ⅰ191与减振盘Ⅰ13中部通孔孔壁的定位齿槽Ⅰ131相互卡接。
请同时参见图5、6所示,所述阻尼片Ⅱ16为圆环片状,阻尼片Ⅱ16连接在盘毂盘9与减振盘Ⅱ15之间。碟簧片8卡装在阻尼片Ⅱ16面对减振盘Ⅱ15一侧端面,阻尼片Ⅱ16面对减振盘Ⅱ15一侧表面内圈周缘向外延伸形成凸台Ⅱ161。碟簧片8中部通孔孔壁凹陷设有定位齿槽Ⅱ81,碟簧片8与阻尼片Ⅱ16连接时凸台Ⅱ161与定位齿槽Ⅱ81相互卡接。减振盘Ⅱ15中部通孔孔壁凹陷设有与凸台Ⅱ161位置相互对应的定位齿槽Ⅲ151,碟簧片8与阻尼片Ⅱ16组合后连接在盘毂盘9与减振盘Ⅱ15之间时凸台Ⅱ161也同时与定位齿槽Ⅲ151相互卡接。阻尼片Ⅱ16外圈周缘还设有向减振盘Ⅱ15一侧延伸的限位柱162,该限位柱162与减振盘Ⅱ15中心孔外缘设有的定位圆孔152相互卡接。
工作原理:发动机飞轮转动,带动前盖1和后盖5转动,碟簧2受力变形,碟簧2变形产生的压紧力传递到压板3及减振器总成4。通过减振器总成4的两块摩擦片6之间产生的静摩擦力传递摩擦扭矩,扭矩在进一步传递到固定在两片摩擦片6之间的波形片14上。此过程波形片14起到缓冲击、防止松动、防振减振的作用。减振盘Ⅰ13和减振盘Ⅱ15通过限位销18固定在波形片14的内圈上,波形片14扭矩传递到减振盘Ⅰ13和减振盘Ⅱ15上,减振盘Ⅰ13、减振盘Ⅱ15的扭矩通过减振弹簧10传递到盘毂盘9上,带动盘毂盘9转动,将扭矩传递到混合动力变速器上。此过程,通过减振弹簧10自身的刚度,形成限扭减振器的一、二级减振刚度。

Claims (6)

1.一种混合动力系统用限扭减振器,包括前盖(1)、后盖(5)及依次安装在前盖(1)和后盖(5)之间的碟簧(2)、压板(3)、减振器总成(4),减振器总成(4)包括减振盘Ⅰ(13)、减振盘Ⅱ(15)、两块摩擦片(6)、波形片(14)、盘毂盘(9)、减振弹簧(10),减振盘Ⅰ(13)、减振盘Ⅱ(15)皆对应设有弹簧窗(132),盘毂盘(9)设置在减振盘Ⅰ(13)、减振盘Ⅱ(15)之间,盘毂盘(9)中部开有通孔并加工有内花键(17),与混合动力变速器输入轴外花键连接,盘毂盘(9)在与减振盘Ⅰ(13)、减振盘Ⅱ(15)的弹簧窗(132)对应位置设置有弹簧容纳槽(11),每个弹簧容纳槽(11)内安装有一组减振弹簧(10);两块摩擦片(6)连接在波形片(14)外圈的上下两侧表面,其特征在于,该减振器总成(4)还包括安装在减振盘Ⅰ(13)和减振盘Ⅱ(15)之间的阻尼片Ⅰ(19)、阻尼片Ⅱ(16)、碟簧片(8)及设置在弹簧容纳槽(11)中的弹簧座(12),所述波形片(14)的内圈通过限位销(18)固定在减振盘Ⅰ(13)、减振盘Ⅱ(15)外圈之间;所述阻尼片Ⅰ(19)、阻尼片Ⅱ(16)和碟簧片(8)为圆环片状,阻尼片Ⅰ(19)连接在盘毂盘(9)与减振盘Ⅰ(13)之间,阻尼片Ⅱ(16)和碟簧片(8)连接在盘毂盘(9)与减振盘Ⅱ(15)之间,每个弹簧容纳槽(11)内设置有一对弹簧座(12),减振弹簧(10)设置在弹簧容纳槽(11)内且其两端由弹簧座(12)所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用限扭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每个弹簧座(12)包括座体(121)、导柱(122)、限位块(123),座体(121)整体呈三角形块状结构,座体(121)一侧设有平整的端面,平整的端面背部设有定位凹槽(1211),盘毂盘(9)每个弹簧容纳槽(11)两端分别设有与弹簧座(12)的定位凹槽(1211)相互配合定位的定位凸起(111),导柱(122)与座体(121)的端面垂直连接,限位块(123)连接在端面的一侧边缘,限位块(123)整体轮廓呈圆弧状,同一弹簧容纳槽(11)中的一对弹簧座(12)以导柱(122)相对的方式设置在弹簧容纳槽(11)中,减振弹簧(10)两端分别套在同一弹簧容纳槽(11)中两弹簧座(12)的导柱(122)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用限扭减振器,其特征在于,阻尼片Ⅰ(19)面对减振盘Ⅰ(13)一侧表面内圈周缘向外延伸形成凸台Ⅰ(191),减振盘Ⅰ(13)中部通孔孔壁凹陷设有与凸台Ⅰ(191)位置相互对应的定位齿槽Ⅰ(131),阻尼片Ⅰ(19)连接在盘毂盘(9)与减振盘Ⅰ(13)之间时阻尼片Ⅰ(19)的凸台Ⅰ(191)与减振盘Ⅰ(13)中部通孔孔壁的定位齿槽Ⅰ(131)相互卡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用限扭减振器,其特征在于,碟簧片(8)卡装在阻尼片Ⅱ(16)面对减振盘Ⅱ(15)一侧端面,阻尼片Ⅱ(16)面对减振盘Ⅱ(15)一侧表面内圈周缘向外延伸形成凸台Ⅱ(161),碟簧片(8)中部通孔孔壁凹陷设有定位齿槽Ⅱ(81),碟簧片(8)与阻尼片Ⅱ(16)连接时凸台Ⅱ(161)与定位齿槽Ⅱ(81)相互卡接,减振盘Ⅱ(15)中部通孔孔壁凹陷设有与凸台Ⅱ(161)位置相互对应的定位齿槽Ⅲ(151),碟簧片(8)与阻尼片Ⅱ(16)组合后连接在盘毂盘(9)与减振盘Ⅱ(15)之间时凸台Ⅱ(161)也同时与定位齿槽Ⅲ(151)相互卡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用限扭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片Ⅱ(16)外圈周缘还设有向减振盘Ⅱ(15)一侧延伸的限位柱(162),该限位柱(162)与减振盘Ⅱ(15)中心孔外缘设有的定位圆孔(152)相互卡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用限扭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盘Ⅰ(13)、减振盘Ⅱ(15)外缘和波形片(14)内圈分别开设有位置相互对应的定位销孔(141),所述限位销(18)包括隔离块(181)和连接在隔离块(181)两端表面的定位块(182),所述波形片(14)的内圈与减振盘Ⅰ(13)、减振盘Ⅱ(15)外圈连接时限位销(18)的隔离块(181)定位在减振盘Ⅰ(13)与减振盘Ⅱ(15)之间,限位销(18)一侧的定位块(182)连接减振盘Ⅰ(13)的定位销孔(141),限位销(18)另一侧的定位块(182)同时连接减振盘Ⅱ(15)和波形片(14)的定位销孔(141)。
CN202122377710.4U 2021-09-29 2021-09-29 混合动力系统用限扭减振器 Active CN2162420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77710.4U CN216242047U (zh) 2021-09-29 2021-09-29 混合动力系统用限扭减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77710.4U CN216242047U (zh) 2021-09-29 2021-09-29 混合动力系统用限扭减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42047U true CN216242047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87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77710.4U Active CN216242047U (zh) 2021-09-29 2021-09-29 混合动力系统用限扭减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420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92279A (zh) * 2022-05-30 2022-09-02 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弹簧座的增程式扭转减振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92279A (zh) * 2022-05-30 2022-09-02 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弹簧座的增程式扭转减振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78218B (zh)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传动总成用扭转减震联轴器及连接方法
CN201129396Y (zh) 双质量飞轮扭振减振器
CN203822939U (zh) 双联减振器
CN216242047U (zh) 混合动力系统用限扭减振器
CN214945878U (zh) 紧凑型离合器从动盘总成扭转减振器
CN202402564U (zh) 一种匹配无级变速器的双质量飞轮
WO2022033017A1 (zh) 用于新能源车辆的柔性传动系统
CN212028426U (zh) 车辆用减振器及车辆
CN114909434B (zh) 一种限扭减振器
CN202518082U (zh) 电动车轮边电驱动装置
CN216589763U (zh) 一种传动系扭转减振系统
CN103062236A (zh) 封闭式脂阻尼减振离合器
CN205858993U (zh) 减振机构及离合器减振盘
CN113531042B (zh) 一种限扭减振器
CN201671981U (zh) 低刚度大扭矩从动盘总成
CN211371084U (zh) 一种宽转角高强度减振离合器
CN110966348B (zh) 一种采用双层减振弹簧的汽车双质量飞轮
CN211175100U (zh) 一种大转角从动盘总成
CN112360923B (zh) 一种减震盘总成及两级阻尼限扭减震器
CN209892691U (zh) 基于非线性扭转隔振原理的双质量飞轮
CN112797139A (zh) 一种改善噪音的齿轮传动机构、变速箱及车辆
CN202418306U (zh) 一种支承块铆接式离合器从动盘
CN216242049U (zh)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用限扭减震器
CN212242934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传动系统中的减震器总成
CN220337414U (zh) 减震齿轮总成、发动机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