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38647U - 一种通过后浇带施工方法形成的建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过后浇带施工方法形成的建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38647U
CN216238647U CN202122910522.3U CN202122910522U CN216238647U CN 216238647 U CN216238647 U CN 216238647U CN 202122910522 U CN202122910522 U CN 202122910522U CN 216238647 U CN216238647 U CN 2162386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reinforcement
precast
hole
cast
precast concre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1052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辉
陈锟
张英智
石锦欣
来金龙
段志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ilk Road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ilk Road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ilk Road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ilk Road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1052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386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386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386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通过后浇带施工方法形成的建筑结构,包括既有混凝土结构、预制混凝土板和现浇混凝土板,既有混凝土结构设有孔洞,孔洞的第一端口内设有第一支撑台;预制混凝土板的边缘设有第一搭接台,预制混凝土板安装在孔洞内邻近第一端口的位置,且第一搭接台搭接在第一支撑台上;预制混凝土板与孔洞的内壁围成空间,现浇混凝土板设于空间内,预制混凝土板包括第一钢筋骨架和浇筑在第一钢筋骨架上的混凝土,既有混凝土结构包括第二钢筋骨架,第一钢筋骨架与第二钢筋骨架连接;预制混凝土板与现浇混凝土板形成与孔洞封堵配合的封堵结构。上述方案能解决支架法现浇的施工方式存在周期较长、施工成本较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通过后浇带施工方法形成的建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后浇带施工方法形成的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后浇带施工方法(简称后浇法)是一种常用的施工方法,采用后浇带施工方法形成的后浇带能够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而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
在地铁车站的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主体结构的中板和顶板通常都需要预留出预设尺寸(例如14m×7m)的孔洞,预留的孔洞成为盾构吊装孔。盾构吊装孔可用于后续盾构施工过程中物料的吊运(例如建材的吊运、土料的外输等)。当然,在盾构隧道施工完成后,施工方需要对这些盾构吊装孔采用后浇带施工方法进行封堵,最终消除这些盾构吊装孔。
相关技术通过支架法现浇的施工方式对盾构吊装孔进行封堵施工,即从主体结构的底板搭设支架至中板,然后在中板上的盾构吊装孔中进行钢筋绑扎、模板安装后浇筑中板混凝土,进而完成对中板上的盾构吊装孔的封堵。
待中板混凝土的凝固强度满足要求后,再在中板混凝土上搭设支架,并以相同的方式完成对顶板上的盾构吊装孔的封堵施工。
由于需要待中板混凝土凝固后才能在其上搭设支架,因此采用支架法现浇的方式进行施工存在施工周期较长的弊端。而且,此种施工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搭设大量的支架,不但消耗较大的人力,而且需要消耗较多的支架、模板等周转性物料,进而导致人力物力消耗较大。可见,支架法现浇的施工方式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
综上可知,采用支架法现浇的方式进行盾构吊装孔的施工存在施工周期较长、施工成本较高的弊端。当然,采用支架法现浇对盾构吊装孔封堵存在上述问题,对其它的孔洞采用支架法现浇进行封堵同样存在上述弊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后浇带施工方法形成的建筑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述的支架法现浇的施工方式存在的弊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通过后浇带施工方法形成的建筑结构,包括既有混凝土结构、预制混凝土板和现浇混凝土板,其中:
所述既有混凝土结构设有孔洞,所述孔洞的第一端口内设有第一支撑台;
所述预制混凝土板的边缘设有第一搭接台,所述预制混凝土板安装在所述孔洞内邻近所述第一端口的位置,且所述第一搭接台搭接在所述第一支撑台上;
所述预制混凝土板与所述孔洞的内壁围成空间,所述现浇混凝土板设于所述空间内,所述预制混凝土板包括第一钢筋骨架和浇筑在所述第一钢筋骨架上的混凝土,
所述既有混凝土结构包括第二钢筋骨架,所述第一钢筋骨架与所述第二钢筋骨架连接;
所述预制混凝土板与所述现浇混凝土板形成与所述孔洞封堵配合的封堵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台为环状支撑台,所述第一搭接台为环状搭接台,其中:
所述第一支撑台和所述第一搭接台相配合的面之间形成缝隙,所述缝隙内填充有灌浆封堵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台为环形支撑台,所述第一支撑台的内壁预设有多个角钢,所述多个角钢沿所述内壁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所述预制混凝土板的邻近所述第一端口的板面搭接在所述多个角钢上。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角钢与所述既有混凝土结构中的同深度的所述第二钢筋骨架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混凝土板还包括预制板预埋钢筋,所述预制板预埋钢筋凸出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板背向所述第一端口的表面,且与所述预制混凝土板相垂直,其中:
所述第一钢筋骨架与所述预制板预埋钢筋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板预埋钢筋为多个,且多个所述预制板预埋钢筋以梅花型布置,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板预埋钢筋之间的间距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钢筋骨架沿平行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钢筋骨架沿平行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板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钢筋骨架包括既有板结构钢筋和与之相连的预留直螺纹套筒,其中:
所述第一钢筋骨架与所述预留直螺纹套筒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混凝土板的厚度小于所述现浇混凝土板的厚度,与所述现浇混凝土板相对的所述第二钢筋骨架至少为两层,每一层的所述既有板结构钢筋通过与之相连的所述预留直螺纹套筒与相对的所述第一钢筋骨架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孔洞的第二端口所在的表面与所述现浇混凝土板背向所述第一端口的板面共面,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相背分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浇带施工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建筑结构中,预先制作好的预制混凝土板通过第一搭接台与第一支撑台之间的搭接配合,进而实现在孔洞内的初步封堵安装,同时使得预制混凝土板作为基础,为后续设置现浇混凝土板做支撑准备,现浇混凝土板安装在空间中,并能够与预制混凝土板形成的整体作为封堵结构,实现对孔洞的封堵。由于预先制作的预制混凝土板通过与孔洞的第一支撑台进行配合,此种结构能够改变施工方法,整个施工过程无需在现场搭设支架,进而能够减少周转性物料的使用,也无需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来搭设支架或拆卸支架,很显然,此种建筑结构能够改变其自身的施工成形方法,进而能够克服相关技术中支架法现浇的施工方式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
此外,此种建筑结构的成形根本就无需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支架的搭设,对既有混凝土结构的不同位置的孔洞进行封堵施工,不会造成相互干扰,因此能缩短施工周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后浇带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通过后浇带施工方法形成的建筑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
10-既有混凝土结构、101-孔洞、102-第一支撑台、103-第二钢筋骨架、1031-既有板结构钢筋、1032-预留直螺纹套筒、
20-预制混凝土板、201-第一搭接台、202-预制板预埋钢筋、
30-现浇混凝土板、301-第一钢筋骨架、302-混凝土、
40-角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请参考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后浇带施工方法,该方法用于对既有混凝土结构10的孔洞101采用后浇带的施工方式进行封堵施工,以达到缩短施工周期及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后浇带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01:在既有混凝土结构上形成孔洞以及在孔洞的第一端口内形成第一支撑台。
既有混凝土结构10可以为地铁车站的主体结构,也可以为普通楼房的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主体结构(例如房顶)。例如,在既有混凝土结构10为地铁车站的主体结构的情况下,既有混凝土结构10可以具体为地铁车站的主体结构的中板或顶板,相应地,孔洞101可以为盾构吊装孔。
本步骤中,孔洞101通常在既有混凝土结构10形成的过程中伴随成形,当然,也可以为既有混凝土结构10形成之后,基于一些需求而后期开凿形成的孔洞101,本文不对孔洞101在既有混凝土结构10上的形成方式及形成时间做限制。
另外,孔洞101贯穿既有混凝土结构10,孔洞101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为孔洞101相背的两个端口。可选地,孔洞101可以沿竖直方向或大致沿竖直方向贯通,第一端口位于第二端口的下方。
第一支撑台102成形在孔洞101的第一端口内,当然,第一支撑台102通常成型于孔洞101成形的过程,即第一支撑台102为孔洞101成形过程中既有混凝土结构10预留形成的结构,很显然,此种方式有利于缩短工期。当然,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成形于孔洞101成形之后。
S002、制作预制混凝土板。
本步骤的目的是采用预先制作的方式形成预制混凝土板20。预制混凝土板20的边缘设有第一搭接台201,第一搭接台201用于与S001中形成的第一支撑台102配合。
当然,为了确保预制混凝土板20的强度,预制混凝土板20内埋设有钢筋骨架,进而使得预制混凝土板20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S002可以与S001同时进行,也可以发生在S001之前,也可以发生在S001之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制S001与S002之间的时序。
S003、将预制混凝土板安装在孔洞内邻近第一端口的位置,以使第一搭接台搭接在第一支撑台上。
本步骤将预先制作好的预制混凝土板20安装在孔洞101内邻近第一端口的位置,以使第一搭接台201搭接在第一支撑台102上。第一搭接台201能够被第一支撑台102支撑,进而使得预制混凝土板20能够被支撑,进而能够使得预制混凝土板20放置在孔洞101中,在此种情况下,预制混凝土板20能够起到预先封堵第一端口的作用,进而实现对孔洞101的初步封堵。
由于预制混凝土板20的体积及重量较大,S003可以采用吊装的方式完成。具体的,可以通过吊装机械将预制混凝土板20吊装到孔洞101中,直至第一搭接台201搭接在第一支撑台102上。
S004、在预制混凝土板和孔洞的内壁围成的空间内设置第一钢筋骨架。
本步骤发生在S003之后,由于S003的完成能够实现对孔洞101的初步封堵,本步骤的目的在于对孔洞101的进一步封堵操作进行准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预制混凝土板20的厚度为第一尺寸,孔洞101的深度为第二尺寸,第一尺寸小于第二尺寸。基于此,在预制混凝土板20放置在孔洞101邻近第一端口的位置之后,预制混凝土板20距第二端口有一定的距离,在此种情况下,预制混凝土板20与孔洞101的内壁能够围成一个空间。本步骤在这个空间内设置第一钢筋骨架301,以作为后续S005中形成的现浇混凝土板30的支撑骨架,进而提高其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本步骤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铺设较大面积的第一钢筋骨架301,使其与所形成的空间相匹配,达到较好的骨架支撑效果。
S005、连接第一钢筋骨架与既有混凝土结构中的第二钢筋骨架。
由于S004已经在空间内设置第一钢筋骨架301。为了提高第一钢筋骨架301的连接强度,本步骤将第一钢筋骨架301与既有混凝土结构10中的第二钢筋骨架103连接,进而使得第一钢筋骨架301能够以既有混凝土结构10为基础进行更稳定地装配。
具体的,第一钢筋骨架301与第二钢筋骨架103可以采用捆绑、焊接、搭接等方式实现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制第一钢筋骨架301与第二钢筋骨架103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
S006、向空间内的第一钢筋骨架上浇筑混凝土,以使得混凝土与第一钢筋骨架形成现浇混凝土板。
在S005完成之后,可进行本步骤。在第一钢筋骨架301设置在空间内之后,再向空间内浇筑混凝土302,使得混凝土302填充在空间内,并将第一钢筋骨架301至少部分掩埋。混凝土302和第一钢筋骨架301形成的整体在混凝土302凝固后形成现浇混凝土板30。
需要注意的是,本步骤在实施的过程中,混凝土302的稀稠可根据第一钢筋骨架301的空隙进行调整,以便混凝土302更好地实现在空间内的填充。
由于混凝土302浇筑在预制混凝土板20与孔洞101的内壁形成的空间内,在混凝土302凝固后,混凝土302会与预制混凝土板20凝固在一起,最终使得现浇混凝土板30和预制混凝土板20形成与孔洞101封堵配合的封堵结构,最终实现对孔洞101的封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后浇带施工方法,对后浇带施工工艺进行了改进,在对孔洞进行封堵施工的过程中,采用预先制作好的预制混凝土板20通过第一搭接台201与第一支撑台102之间的搭接配合,进而实现预制混凝土板20在孔洞101内的初步封堵安装,同时使得预制混凝土板20作为基础,为后续设置第一钢筋骨架301和浇筑混凝土302做好支撑准备,进而形成现浇混凝土板30,最终使得现浇混凝土板30和预制混凝土板20形成的整体作为封堵结构,实现对孔洞101的封堵。该施工方法通过改变孔洞101的结构以及预先制作预制混凝土板20,进而为后续的现浇施工做好准备。整个施工过程无需在现场搭设支架,进而能够减少周转性物料的使用,也无需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来搭设支架或拆卸支架,很显然,这能够克服相关技术中支架法现浇的施工方式存在的成本较高的问题。
与此同时,由于无需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支架的搭设,对既有混凝土结构10的不同位置的孔洞101进行封堵施工,不会造成相互干扰,因此能够缩短施工周期。
如上文所述,第一支撑台102能够发挥支撑的作用,第一支撑台102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例如,第一支撑台102可以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子支撑台,多个子支撑台可沿第一端口的圆周方向分布在孔洞101中邻近第一端口的位置。
一种可行的方案中,第一支撑台102可以为环状支撑台,环状支撑台则能够实现更为均衡地支撑,进而提高支撑效果。第一搭接台201可以为环状搭接台,环状支撑台与环状搭接台之间能够实现更稳定、更紧密的搭接配合,进而提高装配效果。
在第一支撑台102为环状支撑台,且第一搭接台201为环状搭接台的情况下,在S003之后以及在S004之前,所述的方法还可以包括:
向第一支撑台102和第一搭接台201相配合的面之间形成的缝隙中灌浆,以封堵缝隙。
也就是说,在将预制混凝土板20安装在孔洞101内邻近第一端口的位置,以使第一搭接台201搭接在第一支撑台102上之后,以及,在预制混凝土板20和孔洞101的内壁围成的空间内设置第一钢筋骨架301之前,可以向第一支撑台102和第一搭接台201之间形成的缝隙中灌浆,以进一步提高对孔洞101的封堵效果。
很显然,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能够通过灌浆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封堵效果。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可以优先选用一些灌浆性能较好的灌浆料进行灌浆施工。
如上文所述,第一支撑台102可以为环状支撑台。在S003之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后浇带施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环状支撑台的内壁预设多个角钢40,多个角钢40沿环状支撑台的内壁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也就是说,在将预制混凝土板20安装在孔洞101内邻近第一端口的位置,以使第一搭接台201搭接在第一支撑台102上之前,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环状支撑台的内壁预设多个角钢40。
在此种情况下,S003中将预制混凝土板20安装在孔洞101内邻近第一端口的位置,以使第一搭接台201搭接在第一支撑台102上,包括:
将预制混凝土板20安装在孔洞101内邻近第一端口的位置,以使第一搭接台201搭接在第一支撑台102上以及预制混凝土板20邻近第一端口的板面搭接在多个角钢40上。
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在将预制混凝土板20向孔洞101内安放的过程中,能够使得第一支撑台102和多个角钢40共同为预制混凝土板20进行支撑,进而提高对预制混凝土板20的支撑效果。很显然,此种支撑结构能够避免由于第一支撑台102支撑力不足带来的安全隐患。
为了提高支撑的均衡性,多个角钢40可以均匀地分布。当然,在第一端口为长方形端口的情况下,一种可选择的布置方式为:两个长度方向的边缘分别均匀布设三个角钢40,两个宽度方向的边缘分别布设两个角钢4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角钢40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在环状支撑台的内壁上的设置。例如,角钢40可以通过部分预埋的方式实现设置。
再例如,在环状支撑台的内壁预设多个角钢,包括:将多个角钢40与既有混凝土结构10中的同深度的第二钢筋骨架103焊接。此种方式能够使得角钢40以既有混凝土结构10中的第二钢筋骨架103为基础实现预设,由于第二钢筋骨架103的强度较高,这无疑能够提高角钢40安装的牢固性,避免角钢40脱落。
需要说明的是,既有混凝土结构10中第二钢筋骨架103可以在厚度方向上分布多层,多个角钢40与同深度的第二钢筋骨架103焊接,无疑能够方便连接,也能够避免在其它方向产生侧拉应力。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制混凝土板20可以包括预制板预埋钢筋202,预制板预埋钢筋202凸出于预制混凝土板20背向所述第一端口的表面、且与预制混凝土板20相垂直。在此种情况下,在预制混凝土板20和孔洞101的内壁围成的空间内设置第一钢筋骨架301(即S004)之后,以及在向空间内的第一钢筋骨架301上浇筑混凝土302(即S006)之前,所述的方法还可以包括:连接预制板预埋钢筋202与第一钢筋骨架301。
具体的,可以采用焊接、捆绑、铆接等方式实现预制板预埋钢筋202与第一钢筋骨架301之间的连接。
预制板预埋钢筋202与第一钢筋骨架301连接,能够在垂直于预制混凝土板20的方向实现第一钢筋骨架301的连接,使得第一钢筋骨架301的设置更加牢固,当然,预制板预埋钢筋202还能够在垂直于预制混凝土板20的方向上,起到连接预制混凝土板20和现浇混凝土板30的作用。
一种可行的方案中,预制板预埋钢筋202可以为多个,多个预制板预埋钢筋202可以以多种方式分布。例如,多个预制板预埋钢筋202可以以梅花型布置,任意相邻的两个预制板预埋钢筋202之间的间距相等。具体的,多个预制板预埋钢筋202的布置间距为150×150mm梅花型布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钢筋骨架301可以沿平行于预制混凝土板20的方向延伸,第二钢筋骨架103可以沿平行于预制混凝土板20的方向延伸,进而较容易在同一厚度范围内布设,进而方便实现第一钢筋骨架301与第二钢筋骨架103之间的连接。
具体的,第二钢筋骨架103可以包括既有板结构钢筋1031和与之相连的预留直螺纹套筒1032。在此种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后浇带施工方法中,连接第一钢筋骨架301与既有混凝土结构10中的第二钢筋骨架103(即S005)包括:连接第一钢筋骨架301与预留直螺纹套筒1032。预留直螺纹套筒1032能够较好地传递轴向拉力或压力,还具有连接稳定的优势。当然,既有板结构钢筋1031与预留直螺纹套筒1032可以通过焊接、螺纹连接等方式实现连接。
请再次参考图2,具体的,预制混凝土板20的厚度可以小于现浇混凝土板30的厚度,也就是说,预制混凝土板20的厚度较小,进而能够使其体积和重量都较小,进而方便向孔洞101内安放。
在更优的方案中,与现浇混凝土板30相对的第二钢筋骨架103可以至少为两层,每一层的既有板结构钢筋1031通过与之相连的预留直螺纹套筒1032与相对的第一钢筋骨架301相连。很显然,通过多层骨架连接的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连接的牢固性。具体的,相邻的两层第二钢筋骨架103之间的间距可以为150mm。
如上文所述,孔洞101具有第二端口,孔洞101的第二端口所在的表现与现浇混凝土板30背向第一端口的板面可以共面,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相背分布。此种设置,能够实现对孔洞101封堵的同时,还能够较好地实现现浇混凝土板30与既有混凝土结构10的衔接。
请再次参考图2,基于本申请上文实施例所述的后浇带施工方法,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通过后浇带施工方法形成的建筑结构,该建筑结构包括既有混凝土结构10、预制混凝土板20和现浇混凝土板30。
既有混凝土结构10设有孔洞101。既有混凝土结构10可以为地铁车站的主体结构,也可以为普通楼房在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主体结构(例如房顶)。例如,在既有混凝土结构10为地铁车站的主体结构的情况下,既有混凝土结构10可以具体为地铁车站的主体结构的中板或顶板,相应地,孔洞101可以为盾构吊装孔。当然,在既有混凝土结构10为可预制房屋的主体结构的情况下,相应地,孔洞101可以为屋顶上为方便施工所开设的孔洞。
孔洞101贯穿既有混凝土结构10,孔洞101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为孔洞101相背的两个端口。可选地,孔洞101可以沿竖直方向或大致沿竖直方向贯通,第一端口位于第二端口的下方。
孔洞101的第一端口内设有第一支撑台102,当然,第一支撑台102通常成型于孔洞101成形的过程,即第一支撑台102为孔洞101成形过程中既有混凝土结构10预留形成的结构,很显然,此种方式有利于缩短工期。当然,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成形于孔洞101成形之后。
预制混凝土板20的边缘设有第一搭接台201,预制混凝土板20安装在孔洞101内邻近第一端口的位置,且第一搭接台201搭接在第一支撑台102上。当然,为了确保预制混凝土板20的强度,预制混凝土板20内可以埋设有钢筋骨架,进而使得预制混凝土板20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在装配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吊装的方式将预制混凝土板20安装在孔洞101之内,第一搭接台201与第一支撑台102搭接配合,进而能够使得预制混凝土板20安装在孔洞101内邻近第一端口的位置。
预制混凝土板20与孔洞101的内壁围成空间,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预制混凝土板20的厚度为第一尺寸,孔洞101的深度为第二尺寸,第一尺寸小于第二尺寸。基于此,在预制混凝土板20安装在孔洞101内邻近第一端口的位置之后,预制混凝土板20距第二端口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预制混凝土板20与孔洞101的内壁可以围成一个空间,进而为后续设置现浇混凝土板30提供浇筑空间。
现浇混凝土板30设于空间内,预制混凝土板20包括第一钢筋骨架301和浇筑在第一钢筋骨架301上的混凝土302,既有混凝土结构10包括第二钢筋骨架103,第一钢筋骨架301与第二钢筋骨架103连接,进而能够使得第一钢筋骨架301能够以既有混凝土结构10为基础进行更稳定地装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钢筋骨架301与第二钢筋骨架103之间可以采用捆绑、焊接、搭接、铆接等方式实现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两者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
预制混凝土板20与现浇混凝土板30形成与孔洞101封堵配合的封堵结构,最终实现对孔洞101的封堵。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建筑结构中,预先制作好的预制混凝土板20通过第一搭接台201与第一支撑台102之间的搭接配合,进而实现预制混凝土板20在孔洞101内的初步封堵安装,同时使得预制混凝土板20作为基础,为后续设置现浇混凝土板30做支撑准备,现浇混凝土板30安装在空间中,并能够与预制混凝土板20形成的整体作为封堵结构,实现对孔洞101的封堵。由于预先制作的预制混凝土板20通过与孔洞101的第一支撑台102进行配合,此种结构能够改变施工方法,整个施工过程无需在现场搭设支架,进而能够减少周转性物料的使用,也无需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来搭设支架或拆卸支架,很显然,此种建筑结构能够改变其自身的施工成形方法,进而能够克服相关技术中支架法现浇的施工方式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
此外,此种建筑结构的成形根本就无需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支架的搭设,对既有混凝土结构10的不同位置的孔洞101进行封堵施工,不会造成相互干扰,因此能缩短施工周期。
如上文所述,第一支撑台102能够发挥支撑的作用,第一支撑台102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例如,第一支撑台102可以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子支撑台,多个子支撑台可沿第一端口的圆周方向分布在孔洞101中邻近第一端口的位置。
一种可行的方案中,第一支撑台102可以为环状支撑台,环状支撑台则能够实现更为均衡地支撑,进而提高支撑效果。第一搭接台201可以为环状搭接台,环状支撑台与环状搭接台之间能够实现更稳定、更紧密的搭接配合,进而提高装配效果。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支撑台102和第一搭接台201相配合的面之间形成缝隙,缝隙内填充有灌浆封堵部。具体的,灌浆封堵部是通过向缝隙中灌浆,并在凝固后形成。灌浆封堵部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孔洞101的封堵效果。
如上文所述,第一支撑台102可以为环状支撑台。环状支撑台的内壁可以预设多个角钢40,具体的,所述的多个角钢40可以以部分预埋的方式设置在第一支撑台102的内壁上。所述的多个角钢40沿内壁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预制混凝土板20的邻近第一端口的板面搭接在多个角钢40上。此种结构能够使得预制混凝土板20安装在孔洞101内之后,第一支撑台102和多个角钢40共同为预制混凝土板20进行支撑,进而提高对预制混凝土板20的支撑效果。很显然,此种支撑结构能够避免由于第一支撑台102支撑力不足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为了提高支撑的均衡性,多个角钢40可以均匀地分布。当然,在第一端口为长方形端口的情况下,一种可选择的布置方式为:两个长度方向的边缘分别均匀布设三个角钢40,两个宽度方向的边缘分别布设两个角钢40。
当然,角钢40还可以以其它的方式实现安装,例如,所述的多个角钢40可以与既有混凝土结构10中的同深度的第二钢筋骨架103焊接,进而实现在环状支撑台的内壁上的设置。此种结构能够使得角钢40以既有混凝土结构10中的第二钢筋骨架103为基础实现预设,由于第二钢筋骨架103的强度较高,这无疑能够提高角钢40安装的牢固性,能较好地避免角钢40脱落。
需要说明的是,既有混凝土结构10中第二钢筋骨架103可以在厚度方向上分布多层,多个角钢40可以与同深度的第二钢筋骨架103焊接,无疑能够方便连接,也能够避免在其它方向产生侧拉应力。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制混凝土板20可以包括预制板预埋钢筋202,预制板预埋钢筋202凸出于预制混凝土板20背向所述第一端口的表面、且与预制混凝土板20相垂直,其中:第一钢筋骨架301与预制板预埋钢筋202连接。预制板预埋钢筋202与第一钢筋骨架301连接,能够在垂直于预制混凝土板20的方向实现第一钢筋骨架301的连接,使得第一钢筋骨架301的设置更加牢固,当然,预制板预埋钢筋202还能够在垂直于预制混凝土板20的方向上,起到连接预制混凝土板20和现浇混凝土板30的作用。
一种可行的方案中,预制板预埋钢筋202可以为多个,多个预制板预埋钢筋202可以以多种方式分布。例如,多个预制板预埋钢筋202可以以梅花型布置,任意相邻的两个预制板预埋钢筋202之间的间距相等。具体的,多个预制板预埋钢筋202的布置间距为150×150mm梅花型布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钢筋骨架301可以沿平行于预制混凝土板20的方向延伸,第二钢筋骨架103可以沿平行于预制混凝土板20的方向延伸,进而较容易在同一厚度范围内布设,进而方便实现第一钢筋骨架301与第二钢筋骨架103之间的连接。
在可选的方案中,第二钢筋骨架103可以包括既有板结构钢1031和与之相连的预留直螺纹套筒1032,其中:第一钢筋骨架301与预留直螺纹套筒1032相连。当然,既有板结构钢筋1031与预留直螺纹套筒1032可以通过焊接、螺纹连接等方式实现连接。预留直螺纹套筒1032能够较好地传递轴向拉力或压力,还具有连接稳定的优势。
请再次参考图2,具体的,预制混凝土板20的厚度可以小于现浇混凝土板30的厚度,也就是说,预制混凝土板20的厚度较小,进而能够使其体积和重量都较小,进而方便向孔洞101内安放。
在更优的方案中,与现浇混凝土板30相对的第二钢筋骨架103可以至少为两层,每一层的既有板结构钢筋1031通过与之相连的预留直螺纹套筒1032与相对的第一钢筋骨架301相连。很显然,通过多层骨架连接的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连接的牢固性。具体的,相邻的两层第二钢筋骨架103之间的间距可以为150mm。
如上文所述,孔洞101具有第二端口,孔洞101的第二端口所在的表面可以与现浇混凝土板30背向第一端口的板面共面,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相背分布。此种设置,能够实现对孔洞101封堵的同时,还能够较好地实现现浇混凝土板30与既有混凝土结构10之间的衔接,避免凸凹不平。
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建筑结构可以作为移动式房屋或可折叠式房屋的构件(例如屋顶构件),这些移动式房屋或可折叠式房屋可以进行生产、制造、售卖。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通过后浇带施工方法形成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既有混凝土结构(10)、预制混凝土板(20)和现浇混凝土板(30),其中:
所述既有混凝土结构(10)设有孔洞(101),所述孔洞(101)的第一端口内设有第一支撑台(102);
所述预制混凝土板(20)的边缘设有第一搭接台(201),所述预制混凝土板(20)安装在所述孔洞(101)内邻近所述第一端口的位置,且所述第一搭接台(201)搭接在所述第一支撑台(102)上;
所述预制混凝土板(20)与所述孔洞(101)的内壁围成空间,所述现浇混凝土板(30)设于所述空间内,所述预制混凝土板(20)包括第一钢筋骨架(301)和浇筑在所述第一钢筋骨架(301)上的混凝土(302),
所述既有混凝土结构(10)包括第二钢筋骨架(103),所述第一钢筋骨架(301)与所述第二钢筋骨架(103)连接;
所述预制混凝土板(20)与所述现浇混凝土板(30)形成与所述孔洞(101)封堵配合的封堵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台(102)为环状支撑台,所述第一搭接台(201)为环状搭接台,其中:
所述第一支撑台(102)和所述第一搭接台(201)相配合的面之间形成缝隙,所述缝隙内填充有灌浆封堵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台(102)为环形支撑台,所述第一支撑台(102)的内壁预设有多个角钢(40),所述多个角钢(40)沿所述内壁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所述预制混凝土板(20)的邻近所述第一端口的板面搭接在所述多个角钢(4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角钢(40)与所述既有混凝土结构(10)中的同深度的所述第二钢筋骨架(103)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板(20)还包括预制板预埋钢筋(202),所述预制板预埋钢筋(202)凸出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板(20)背向所述第一端口的表面,且与所述预制混凝土板(20)相垂直,其中:
所述第一钢筋骨架(301)与所述预制板预埋钢筋(20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预埋钢筋(202)为多个,且多个所述预制板预埋钢筋(202)以梅花型布置,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板预埋钢筋(202)之间的间距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筋骨架(301)沿平行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板(20)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钢筋骨架(103)沿平行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板(20)的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筋骨架(103)包括既有板结构钢筋(1031)和与之相连的预留直螺纹套筒(1032),其中:
所述第一钢筋骨架(301)与所述预留直螺纹套筒(1032)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板(20)的厚度小于所述现浇混凝土板(30)的厚度,与所述现浇混凝土板(30)相对的所述第二钢筋骨架(103)至少为两层,每一层的所述既有板结构钢筋(1031)通过与之相连的所述预留直螺纹套筒(1032)与相对的所述第一钢筋骨架(301)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101)的第二端口所在的表面与所述现浇混凝土板(30)背向所述第一端口的板面共面,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相背分布。
CN202122910522.3U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通过后浇带施工方法形成的建筑结构 Active CN2162386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10522.3U CN216238647U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通过后浇带施工方法形成的建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10522.3U CN216238647U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通过后浇带施工方法形成的建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38647U true CN216238647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56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10522.3U Active CN216238647U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通过后浇带施工方法形成的建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386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219024A1 (zh) 一种外包钢板的装配式混凝土柱脚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CN105781125B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安装方法
CN104018436B (zh) 预制箱涵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WO2017206412A1 (zh) 叠合装配式地下管廊体系及施工制作工艺
CN103410317A (zh) 采用墙体预制构件现场拼装并浇筑的整体墙体施工方法
CN106968381B (zh) 用组合式灌浆套筒连接的装配式预制剪力墙与叠合板节点
KR100634726B1 (ko) 지하구조물의 슬래브 구축용 구조체와 이를 이용한테두리보가 생략된 슬래브 및 지하옹벽 시공방법
CN103850363B (zh) 预制通孔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施工方法
KR101903628B1 (ko) 내진 성능이 강화된 더블 pc벽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pc벽체 구조물의 시공방법
CN110042862B (zh) 地铁车站预制轨顶风道、与预制中板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
CN102661017A (zh) 快装式混凝土楼梯及其安装方法
CN109183983B (zh) 一种上、下内墙与楼板的装配方法
CN204112525U (zh) 高强度混凝土预制框架内嵌带竖缝预制剪力墙结构
CN112227404B (zh) 预制叠合基础与预制叠合剪力墙的连接系统和连接方法
CN216238647U (zh) 一种通过后浇带施工方法形成的建筑结构
CN202899481U (zh) 快装式混凝土楼梯
CN104314105A (zh) 地下室外墙板与现浇扶壁柱的连接竖向拼缝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8560585B (zh) 地下室外墙全装配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3914373A (zh) 一种后浇带施工方法
CN113463911B (zh) 基础后浇带模板及浇筑后浇带的施工方法
CN205990663U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结构墙板单元及其连接节点
JP2001032409A (ja) プレキャスト鉄筋コンクリート耐震壁の接合方法及び接合構造
CN210421120U (zh) 装配式孔桩护壁体系
JP3039295B2 (ja) 混合構造物のプレハブ部材の製造方法
JP3586121B2 (ja) 鉄筋コンクリート柱と鉄骨梁の混合構造およびその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