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31825U - 一种可双向使用的汽车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双向使用的汽车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31825U
CN216231825U CN202122833671.4U CN202122833671U CN216231825U CN 216231825 U CN216231825 U CN 216231825U CN 202122833671 U CN202122833671 U CN 202122833671U CN 216231825 U CN216231825 U CN 2162318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backrest
torsion spring
seat
cush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3367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瞿烨
魏嘉良
颜喜喜
黄宇清
谢少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feng International Seating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feng International Seating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feng International Seating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feng International Seating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3367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318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318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318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双向使用的汽车座椅,其包括靠背总成和坐垫总成,其中,靠背总成通过角度调节行程可前后翻转地安装在车身上,靠背总成的后翻角度与前翻角度的总和为角度调节行程,坐垫总成通过纵向移动行程可前后移动地独立安装在车身上,坐垫总成的前移距离与后移距离的总和为纵向移动行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双向使用的汽车座椅,靠背总成通过角度调节行程可前后翻转地安装在车身上,坐垫总成通过纵向移动行程可前后移动地独立安装在车身上,其不仅能解决旋转座椅的安全问题以及Y向空间问题,还能做到与婴幼儿互动增进感情。另外,当副驾驶无乘员乘坐时,坐垫总成移至后端可以当作腿托功能使用,提高乘坐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可双向使用的汽车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双向使用的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目前消费者对汽车座椅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全球第一的零部件供应商,如何引领市场显得尤为重要。观察发现,在日常生活中,一家人出行,若有年龄较小的儿童在后排乘坐,车辆行驶过程中照顾儿童显得尤为不便;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如何确保与后排乘客面对面沟通、交流是个趋势。由此,旋转式座椅和背靠背式座椅应运而生。但是,已知的旋转式座椅需要布置转盘机构总成,结构复杂,经济性差,对空间占用较大;已知的背靠背式座椅需要布置多排座椅来实现面对面乘坐的功能,对车身横向(X向)空间占用较大。目前市场上已有产品中,旋转式座椅虽然能做到与后排乘客面对面沟通,但仅局限于第二排。而且,目前市面上没有副驾驶座椅能实现与后排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功能。另外,旋转式座椅受制于自身设计所特有的缺陷,即对车身内部纵向空间(Y向)需求较大,且旋转式座椅的结构较为复杂,可操作性较差,适用性较低,成本较高,这些缺陷导致其难以在市场普及。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旋转式座椅和背靠背式座椅的占用空间较大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双向使用的汽车座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双向使用的汽车座椅,其包括靠背总成和坐垫总成,其中,靠背总成通过角度调节行程可前后翻转地安装在车身上,靠背总成的后翻角度与前翻角度的总和为角度调节行程,坐垫总成通过纵向移动行程可前后移动地独立安装在车身上,坐垫总成的前移距离与后移距离的总和为纵向移动行程。
优选地,靠背总成的后翻结合坐垫总成的前移以限定汽车座椅的前向使用姿态,靠背总成的前翻结合坐垫总成的后移以限定汽车座椅的后向使用姿态。
优选地,后翻角度与前翻角度相等。
优选地,前移距离与后移距离相等。
优选地,坐垫总成包括长滑轨和坐垫机构,长滑轨包括可相对滑动的下轨和上轨,坐垫机构包括支撑侧板,其中,下轨与车身固定,支撑侧板与上轨固定以使得坐垫机构通过与上轨固定实现前后滑动。坐垫总成的两向调节,骨架采用长滑轨结构,不占用车身纵向空间。
优选地,坐垫机构还包括安装在支撑侧板上的滑轨解锁机构,滑轨解锁机构包括通过铰接解锁机构可相对反向转动的第一解锁杆和第二解锁杆。坐垫机构的调节采用毛巾杆式解锁结构,第一解锁杆和第二解锁杆采用铰接实现双向联动调节,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优选地,铰接解锁机构包括压杆和连接套筒,其中,压杆固定在第一解锁杆上并提供压头,连接套筒与压杆固定,第二解锁杆插入连接套筒中装配,第一解锁杆和第二解锁杆的反向转动均使得压头下压滑轨锁止销以实现解锁。
优选地,铰接解锁机构还包括衬套,第二解锁杆通过衬套插入连接套筒中装配。
优选地,连接套筒具有腰孔,第二解锁杆具有圆头,圆头插入腰孔中配合以实现第一解锁杆与第二解锁杆的联动。
优选地,滑轨解锁机构还包括复位弹簧,其两端分别连接支撑侧板和压杆。
优选地,靠背总成包括靠背固定支架、靠背框架焊接总成和双向扭簧总成,其中,靠背固定支架与车身固定连接,靠背框架焊接总成通过双向扭簧总成可前后翻转地安装在靠背固定支架上。
优选地,双向扭簧总成包括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各扭簧的相对两端分别布置在靠背固定支架和靠背框架焊接总成上,当靠背总成前后翻转时,双向扭簧总成产生反向回复力。
优选地,各扭簧的一端通过靠背固定支架上的过孔连接以形成旋转支点,各扭簧的另一端与靠背框架焊接总成连接以通过变形提供回复力。
优选地,靠背框架焊接总成包括侧竖板和调节器固定支架,其中,调节器固定支架与侧竖板固定,调角器固定支架具有穿过侧竖板上的过孔伸出的立边,各扭簧的另一端卡入立边定位。
优选地,立边与扭簧之间设置有胶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双向使用的汽车座椅,靠背总成通过角度调节行程可前后翻转地安装在车身上,坐垫总成通过纵向移动行程可前后移动地独立安装在车身上,其不仅能解决旋转座椅的安全问题以及Y向空间问题,还能做到与婴幼儿互动增进感情。另外,当副驾驶无乘员乘坐时,坐垫总成移至后端可以当作腿托功能使用,提高乘坐舒适性。总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双向使用的汽车座椅,用简单的机构实现两个方向乘坐的使用需求,最大化节约空间、不影响外观、结构简单、成本相对较低、适用车型较广,可以开拓更大的市场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双向使用的汽车座椅的组装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汽车座椅的使用姿态;
图3是图1的汽车座椅的靠背总成的组装示意图;
图4是图3的靠背总成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4的靠背总成的局部爆炸图;
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示出了图3的靠背总成的前翻过程;
图8示出了图3的靠背总成的第一扭簧在图7的前翻过程中的变形;
图9是图1的汽车座椅的坐垫总成的组装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坐垫总成的局部爆炸图;
图11是图10的坐垫总成的坐垫机构的局部俯视图;
图12是图11的坐垫机构的滑轨解锁机构的局部爆炸图;
图13是图12的滑轨解锁机构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1的坐垫机构的滑轨解锁机构的局部爆炸图;
图15示出了图11的坐垫机构的滑轨解锁机构的运动过程;
图16示出了图11的坐垫机构的滑轨解锁机构的解锁方式;
图17示出了图11的坐垫机构的滑轨解锁机构的解锁过程;
图18示出了图11的坐垫机构的滑轨解锁机构的解锁机理;
图19是图11的坐垫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双向使用的汽车座椅包括靠背总成1和坐垫总成2,其中,靠背总成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车身地板上,坐垫总成2与靠背总成1之间没有直接连接装配关系,也就是说,坐垫总成2独立于靠背总成1可纵向移动地安装在车身地板上。接下来的叙述中着重介绍靠背总成1和坐垫总成2的骨架机构,故此略去靠背发泡及坐垫发泡不表。
如图2所示,汽车座椅可以从中间的设计位置调节到左图的正向使用姿态,也可以调节到右图的后向使用姿态。在从设计位置向正向使用姿态调节的过程中,靠背总成1可从竖直位置后倾45°,坐垫总成2可从中间位置前移198mm。在从设计位置向后向使用姿态调节的过程中,靠背总成1可从竖直位置前倾45°,坐垫总成2可从中间位置后移198mm。如此,靠背总成1具有90°的角度调节行程,坐垫总成2具有396mm的纵向移动行程。应该理解,这里的角度调节行程和纵向移动行程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如图3所示,靠背总成1包括彼此横向间隔开的两靠背固定支架11,其分别通过两对M8内梅花螺栓与车身地板固定连接。靠背总成1还包括靠背框架焊接总成12和双向扭簧总成13,其中,靠背框架焊接总成12通过双向扭簧总成13可前后转动地安装在两靠背固定支架11上。另外,靠背总成1还包括安装在靠背固定支架11上的安全带卡扣14和安装在靠背框架焊接总成12上的调角器解锁手柄总成15,其与现有技术中的安装方式类似,因此不予赘述。
如图4所示,双向扭簧总成13包括第一扭簧131和第二扭簧132,各扭簧131,132的相对两端分别布置在靠背固定支架11和靠背框架焊接总成12上,当靠背总成1绕转轴转动时,双向扭簧总成13产生反向回复力。由于第一扭簧131和第二扭簧132对称布置,以下仅以第一扭簧131举例说明。如图5所示,第一扭簧131的左侧通过左侧的靠背固定支架11上的过孔固定连接,第一扭簧131的右侧与靠背框架焊接总成12的右侧固定连接。具体地,靠背框架焊接总成12的右侧包括侧竖板121和调节器固定支架122,其中,调节器固定支架122与侧竖板121焊接,参见图6,调角器固定支架122具有横向伸出的立边1221,其穿过侧竖板121上的过孔,回到图5,第一扭簧131的右侧卡入立边1221定位。考虑到金属之间的撞击,如图5所示,可以在立边1221(参见图6)与扭簧131之间添加胶套1222,改善此处可能存在的异响问题。
由于靠背总成1的前后翻转的角度调节行程相同,均为45°,以下仅以向前转动的姿态举例说明。如图7-图8所示,靠背总成1前翻时,第一扭簧131的左侧连接靠背固定支架11的一端131a形成为旋转支点,第一扭簧131的与靠背框架焊接总成12固定的另一端131b绕靠背旋转中心L转动45°,从实线表示的初始位置扭曲至虚线表示的前翻位置,从而通过变形产生反向复位扭矩。
如图9-图10所示,坐垫总成2包括长滑轨21和坐垫机构22,长滑轨21包括可相对滑动安装的下轨211和上轨212,坐垫机构22包括坐盆221、两支撑侧板222和两防潜管223,其中,支撑侧板222固定连接在坐盆221的横向两侧,防潜管223安装在支撑侧板222的纵向两侧,其中,下轨211与车身地板固定(例如嵌入式安装),支撑侧板222的前后各有一个安装点与上轨212通过M12内梅花螺栓固定,从而使得坐垫机构22通过与上轨212固定实现前后滑动。
如图11所示,坐垫机构22还包括安装在两支撑侧板222之间的滑轨解锁机构224。如图12-图13所示,滑轨解锁机构224包括通过铰接解锁机构可转动安装的第一解锁杆2241和第二解锁杆2242。具体地,铰接解锁机构包括两压杆2243、两连接套筒2244和两衬套2245,其中,压杆2243焊接固定在第一解锁杆2241的横向两端,连接套筒2244分别通过焊缝2244a(参见图13)与压杆2243焊接固定,第二解锁杆2242的相对横向两端分别通过衬套2245插入连接套筒2244中装配。如图13所示,连接套筒2244内具有腰孔,据此实现第一解锁杆2241与第二解锁杆2242的联动。
回到图11,滑轨解锁机构224的第一解锁杆2241的两端通过基座2246(参见图14)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侧板222上以限定第一转动轴,滑轨解锁机构224的第二解锁杆2242的两端插入支撑侧板222的凸台孔中可转动安装以限定第二转动轴。如图14所示,滑轨解锁机构224还包括两衬套2247,第一解锁杆2241的两端通过衬套2247安装在基座2246上。另外,滑轨解锁机构224还包括两包塑2248,其分别套设在压杆2243的自由端上以形成压头2243a(参见图17)。
如图15所示,第一解锁杆2241与第二解锁杆2242通过铰接解锁机构围绕着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相对反向转动。通过第一解锁杆2241解锁时,向上抬升第一解锁杆2241,压杆2243向下转动,其压头2243a(参见图17)向下推动滑轨锁止销21a(参见图16)解锁以实现坐垫总成2的前后调节功能,第二解锁杆2242绕第二转动轴实现随动。通过第二解锁杆2242解锁时,向上抬升第二解锁杆2242,压杆2243受连接套筒2244向下作用力F使压头2243a(参见图17)向下推动滑轨锁止销21a(参见图16)解锁以实现坐垫总成2的前后调节功能,第一解锁杆2241绕第一转动轴实现随动。特别地,如图18所示,通过第二解锁杆2242的相对两端的圆管与连接套筒2244的腰孔的配合,第一解锁杆2241的解锁行程为6.5°,第二解锁杆2242的解锁行程为4.5°。
回到图14,滑轨解锁机构224还包括设置于第一解锁杆2241的相对两端的复位弹簧2249。由于两复位弹簧2249的布置左右对称,以下仅以右侧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9所示,第一解锁杆2241插入基座2246中,基座2246焊接固定在支撑侧板222上,套在第一解锁杆2241上的复位弹簧2249的一端插入右侧的支撑侧板222上的过孔固定,另一端与压杆2243的定位翻边固定。第一解锁杆2241解锁时,复位弹簧2249受压杆2243的第一扭矩M1作用被压缩,复位弹簧2249产生反向的第二扭矩M2,解锁后受第二扭矩M2作用,转动第一解锁杆2241复位。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即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均为常规技术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可双向使用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该汽车座椅包括靠背总成和坐垫总成,其中,靠背总成通过角度调节行程可前后翻转地安装在车身上,靠背总成的后翻角度与前翻角度的总和为角度调节行程,坐垫总成通过纵向移动行程可前后移动地独立安装在车身上,坐垫总成的前移距离与后移距离的总和为纵向移动行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坐垫总成包括长滑轨和坐垫机构,长滑轨包括可相对滑动的下轨和上轨,坐垫机构包括支撑侧板,其中,下轨与车身固定,支撑侧板与上轨固定以使得坐垫机构通过与上轨固定实现前后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坐垫机构还包括安装在支撑侧板上的滑轨解锁机构,滑轨解锁机构包括通过铰接解锁机构可相对反向转动的第一解锁杆和第二解锁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铰接解锁机构包括压杆和连接套筒,其中,压杆固定在第一解锁杆上并提供压头,连接套筒与压杆固定,第二解锁杆插入连接套筒中装配,第一解锁杆和第二解锁杆的反向转动均使得压头下压滑轨锁止销以实现解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连接套筒具有腰孔,第二解锁杆具有圆头,圆头插入腰孔中配合以实现第一解锁杆与第二解锁杆的联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滑轨解锁机构还包括复位弹簧,其两端分别连接支撑侧板和压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靠背总成包括靠背固定支架、靠背框架焊接总成和双向扭簧总成,其中,靠背固定支架与车身固定连接,靠背框架焊接总成通过双向扭簧总成可前后翻转地安装在靠背固定支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双向扭簧总成包括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各扭簧的相对两端分别布置在靠背固定支架和靠背框架焊接总成上,当靠背总成前后翻转时,双向扭簧总成产生反向回复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各扭簧的一端通过靠背固定支架上的过孔连接以形成旋转支点,各扭簧的另一端与靠背框架焊接总成连接以通过变形提供回复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靠背框架焊接总成包括侧竖板和调节器固定支架,其中,调节器固定支架与侧竖板固定,调角器固定支架具有穿过侧竖板上的过孔伸出的立边,各扭簧的另一端卡入立边定位。
CN202122833671.4U 2021-11-18 2021-11-18 一种可双向使用的汽车座椅 Active CN2162318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33671.4U CN216231825U (zh) 2021-11-18 2021-11-18 一种可双向使用的汽车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33671.4U CN216231825U (zh) 2021-11-18 2021-11-18 一种可双向使用的汽车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31825U true CN216231825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44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33671.4U Active CN216231825U (zh) 2021-11-18 2021-11-18 一种可双向使用的汽车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318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66427B2 (en) Seat device for vehicle
CN1990303B (zh) 车座装置
JP2019182213A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11601732A (zh) 便捷进入的车辆座椅
US20080143163A1 (en) Vehicle Seat, In Particular a Motor Vehicle Seat
KR20150027813A (ko) 차량 시트
KR101046295B1 (ko) 차량용 시트
KR100649090B1 (ko) 차량용 시트의 워크인 디바이스
EP3853062B1 (en) A seat assembly for use in an automotive vehicle for movement between a plurality of positions
CN216231825U (zh) 一种可双向使用的汽车座椅
CN108382279B (zh) 一种插销式座椅头枕四向调节机构
JP5486373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0184667A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215705819U (zh) 车辆用座椅
CN111267691B (zh) 一种集成式座椅
CN114179687A (zh) 一键翻转式座椅骨架
JP3555175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3645127B2 (ja) シートバックのアームレスト取付構造
CN216580219U (zh) 一键翻转式座椅骨架
JP2002187465A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クッションフレーム取付構造
CN220764165U (zh) 手动翻折扶手
CN112498188B (zh) 一种坐垫独立下沉的汽车座椅
CN219007654U (zh) 座椅组件及车辆
CN220535479U (zh) 儿童安全增高垫厚度调节体系
CN111196187B (zh) 配合座椅易进入功能的滑轨解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