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30678U - 一种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30678U
CN216230678U CN202122812653.8U CN202122812653U CN216230678U CN 216230678 U CN216230678 U CN 216230678U CN 202122812653 U CN202122812653 U CN 202122812653U CN 216230678 U CN216230678 U CN 2162306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rusion
die
flow channel
mold
extrusion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1265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清国
潘涛
毛建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Ritai New Tub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Ritai New Tub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Ritai New Tub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Ritai New Tub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1265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306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306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306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包括内模机构和外模机构;内模机构与挤出机固接,作为聚乙烯复合管的内管模具;外模机构套设在内模机构的外侧,作为聚乙烯复合管的外管模具;内模机构的外壁与外模机构的内壁之间构成第三共挤流道;外模机构的外壁分别设置有第一共挤组件和第二共挤组件;第一共挤组件和第二共挤组件分别连通第三共挤流道;第一共挤组件和第二共挤组件环绕在第三共挤流道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拆卸方便,配合精度高、出料稳定、压力均匀,有效降低了热熔胶色差和熔接线的出现,提高了聚乙烯复合管外观和性能,降低了废品率,提高了生产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
背景技术
聚乙烯复合管是指用两种不同密度的聚乙烯树脂,分别同时用两台挤出机塑化熔融,然后同时把熔融料挤入一个能成型复合管的模具内,成型的管材即为聚乙烯复合管。这种复合管可用多种塑料挤出复合,用高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料复合成型的管材兼有两种原料的特性,它的耐压性和抗腐蚀能力都比普通聚乙烯管好。在工矿企业中,可用这种复合管代替钢管,用于油、煤气等有腐蚀性介质的输送管或矿井通风用管路等。
但是现有共挤复合模具设计不合理,体积大,模具拆装不便;模具配合精度差,热熔胶层色差;产品外壁熔接线严重,影响产品外观和性能;模具压力高,出料不稳定,废品率高。因此亟需一种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包括
内模机构,所述内模机构与挤出机固接,作为聚乙烯复合管的内管模具;
外模机构,所述外模机构套设在所述内模机构的外侧,作为所述聚乙烯复合管的外管模具;所述内模机构的外壁与所述外模机构的内壁之间构成第三共挤流道;所述外模机构的外壁分别设置有第一共挤组件和第二共挤组件;所述第一共挤组件和所述第二共挤组件分别连通所述第三共挤流道;所述第一共挤组件和所述第二共挤组件环绕在所述第三共挤流道外。
优选的,所述外模机构包括第一口模,所述第一口模与所述挤出机固接,所述第一口模套设在所述内模机构外;所述第一口模远离所述挤出机的一端抵接有共挤分流盘,所述共挤分流盘远离所述第一口模的一端抵接有第二口模;所述第一共挤组件和所述第二共挤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共挤分流盘的外壁。
优选的,所述第一共挤组件包括第一共挤流道,所述第一共挤流道开设在所述共挤分流盘的外壁;所述第一共挤流道连通有第一共挤环道,所述第一共挤环道开设在所述共挤分流盘内,所述第一共挤环道环绕连通所述第三共挤流道。
优选的,所述第二共挤组件包括第二共挤流道,所述第二共挤流道开设在所述共挤分流盘的外壁;所述第二共挤流道连通有第二共挤环道,所述第二共挤环道开设在所述共挤分流盘内,所述第二共挤环道环绕连通所述第三共挤流道。
优选的,所述第一共挤环道与所述第二共挤环道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共挤环道位于所述第二共挤环道靠近所述第一口模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内模机构包括芯模,所述芯模的一端与所述挤出机固接,所述芯模的另一端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口模、所述共挤分流盘和所述第二口模构成所述第三共挤流道;所述芯模的中心贯穿开设有通气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共挤流道连通热熔胶,所述第二共挤流道连通EVOH塑料,所述第三共挤流道连通聚乙烯。
优选的,所述第二口模远离所述第一口模的一端设置有若干安装螺栓,所述安装螺栓贯穿所述共挤分流盘后与所述第一口模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口模的外壁设置有测温电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通过内模组件和外膜组件构成第三共挤流道通入熔融的聚乙烯材料,构成聚乙烯复合管的内层,外膜组件的第一共挤组件通入热熔胶,第二共挤组件通入EVOH塑料,分别作为粘接层和外层,形成聚乙烯复合管;使用方便快捷,聚乙烯复合管壁厚均匀,各层之间结合紧密,解决了热熔胶色差和外壁熔接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拆卸方便,配合精度高、出料稳定、压力均匀,有效降低了热熔胶色差和熔接线的出现,提高了聚乙烯复合管外观和性能,降低了废品率,提高了生产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的三维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通气孔;2、芯模;3、第一口模;4、测温电偶;5、第一共挤流道;6、第二口模;7、第二共挤流道;8、共挤分流盘;9、第三共挤流道;10、第一共挤环道;11、第二共挤环道;12、安装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包括
内模机构,内模机构与挤出机固接,作为聚乙烯复合管的内管模具;
外模机构,外模机构套设在内模机构的外侧,作为聚乙烯复合管的外管模具;内模机构的外壁与外模机构的内壁之间构成第三共挤流道9;外模机构的外壁分别设置有第一共挤组件和第二共挤组件;第一共挤组件和第二共挤组件分别连通第三共挤流道9;第一共挤组件和第二共挤组件环绕在第三共挤流道9外。
本实用新型通过内模组件和外模组件构成第三共挤流道9通入熔融的聚乙烯材料,构成聚乙烯复合管的内层,外模组件的第一共挤组件通入热熔胶,第二共挤组件通入EVOH塑料,分别作为粘接层和外层,形成聚乙烯复合管;使用方便快捷,聚乙烯复合管壁厚均匀,各层之间结合紧密,解决了热熔胶色差和外壁熔接线的问题。
进一步的,内模机构和外模机构之间没有连接关系,外模机构套设在内模机构外,形成第三共挤流道9。
进一步优化方案,外模机构包括第一口模3,第一口模3与挤出机(图中未显示)固接,第一口模3套设在内模机构外;第一口模3远离挤出机的一端抵接有共挤分流盘8,共挤分流盘8远离第一口模3的一端抵接有第二口模6;第一共挤组件和第二共挤组件均设置在共挤分流盘8的外壁。第一口模3、共挤分流盘8、第二口模6依次连接,套设在内模机构外,形成第三共挤流道9。
进一步的,第一口模3靠近挤出机的一端固接有安装法兰,通过安装法兰与挤出机固定连接,相较于一体式挤出头,本装置安装和拆卸比较方便,便于后期检修盒维护,同时方便更换挤出头的型号,用于生产不同型号的聚乙烯复合管。
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共挤组件包括第一共挤流道5,第一共挤流道5开设在共挤分流盘8的外壁;第一共挤流道5连通有第一共挤环道10,第一共挤环道10开设在共挤分流盘8内,第一共挤环道10环绕连通第三共挤流道9。使用时,熔融状态的热熔胶从第一共挤流道5进入共挤分流盘8,在进入第一共挤环道10,并逐渐填满第一共挤环道10,再从第一共挤环道10与第三共挤流道9四周的连接缝隙进入第三共挤流道9,均匀的涂抹在聚乙烯内管的外壁,用于粘接EVOH外管和聚乙烯内管。
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二共挤组件包括第二共挤流道7,第二共挤流道7开设在共挤分流盘8的外壁;第二共挤流道7连通有第二共挤环道11,第二共挤环道11开设在共挤分流盘8内,第二共挤环道11环绕连通第三共挤流道9。使用时,热熔的EVOH塑料从第二共挤流道7进入共挤分流盘8,在进入第二共挤环道11,并逐渐填满第二共挤环道11,再从第二共挤环道11与第三共挤流道9四周的连接缝隙进入第三共挤流道9,均匀的涂抹在热熔胶的外侧,构成EVOH外管。
进一步的,第一共挤环道10和第二共挤环道11内部均设置有原料增压融合区、均匀挤出区,方便均匀的将熔融的原料均匀注入第三共挤流道9内。融合增压区为围绕第三共挤流道9的环形区域,靠近第一共挤流道5的第二共挤流道7,进入融合增压区的原料先在填满融合增压区,填满后继续注入原料会使内部压力增大,将原料挤入均匀挤出区,均匀挤出区的孔径小于融合增压区,熔融的原料在压力的驱使下均匀的进入第三挤出流道。
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共挤环道10与第二共挤环道11平行设置;第一共挤环道10位于第二共挤环道11靠近第一口模3的一侧。第一共挤环道10设置在第二共挤环道11的前方,按照生产工序,先包裹热熔胶,再包裹EVOH塑料,用热熔胶将聚乙烯内管和EVOH塑料构成的外管粘牢。
进一步优化方案,内模机构包括芯模2,芯模2的一端与挤出机固接,芯模2的另一端依次贯穿第一口模3、共挤分流盘8和第二口模6构成第三共挤流道9;芯模2的中心贯穿开设有通气孔1。通气孔1用于排出聚乙烯材料融化时产生的废气,防止聚乙烯材料产生空泡,影响产品质量。
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共挤流道5连通热熔胶,第二共挤流道7连通EVOH塑料,第三共挤流道9连通聚乙烯。挤出机内设置有独立的材料箱,分别用于放置和热熔聚乙烯、热熔胶和EVOH塑料,各材料箱分别与各个对应的挤出流道连通。
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二口模6远离第一口模3的一端设置有若干安装螺栓12,安装螺栓12贯穿共挤分流盘8后与第一口模3螺纹连接。通过安装螺栓12将第二口模6和第一口模3进行固定,方便拆卸,第一口模3和第二口模6将共挤分流盘8夹在中间,安装螺栓12将共挤分流盘8贯穿,使第一口模3、第二口模6和共挤分流盘8固定牢固,密封严密。
进一步的,第一口模3与共挤分流盘8之间、第二口模6和共挤分流盘8之间分别设置有耐热密封垫,提高密封性。
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口模3的外壁设置有测温电偶4。测温电偶4与控制台(图中未显示)电性连接,用于测量本设备的实时温度,
使用方法:
检查通气孔1是否有堵塞,检查完后将芯模2与挤出机固接,再将第一口模3的法兰端与挤出机固接,使挤出机的聚乙烯出料口与第三共挤流道9连通,再检查共挤分流盘8内的第一共挤流道5、第一共挤环道10、第二共挤流道7、第二共挤环道11的连通性,检查好后将共挤分流盘8的第一共挤环道10朝向第一口模3贴合,螺孔对齐,最后将第二口模6抵在共挤分流盘8上,螺孔对齐,用安装螺栓12穿入螺孔,最后进入第一口模3内,将挤出机的热熔胶共挤管(图中未显示)与第一共挤流道5接通,EVOH共挤管与第二共挤流道7接通,最后将与控制台电性连接的测温电偶4插入第一口模3的测温孔内,即可完成本装置的安装。
开启挤出机,将内部的聚乙烯材料、热熔胶、EVON材料加热融化成熔融状态,然后分别加压挤入第一共挤流道5、第二共挤流道7好第三共挤流道9;聚乙烯材料进入第三共挤流道9后逐渐成型成为中空的内管并逐渐向远离共挤机的方向运动,待其到达第一共挤环道10与第三共挤流道9的连接点时,熔融状态的热熔胶均匀的涂抹在聚乙烯内管的外壁,到达第二共挤环道11与第三共挤流道9的连接点后,熔融状态的EVOH塑料均匀的敷设在热熔胶的外壁,形成完整的聚乙烯复合管,最后从第三共挤流道9的出口传出,后续进行收卷即可。
生产完成后,断开挤出机的原料共挤,但是在同一段时间的高压空气,将本装置内残留的原料排出,防止堵塞流道。然后停机等待本装置冷却后,在依次拆卸即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拆卸方便,配合精度高、出料稳定、压力均匀,有效解降低了热熔胶色差和熔接线的出现,提高了聚乙烯复合管外观和性能,降低了废品率,提高了生产效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模机构,所述内模机构与挤出机固接,作为聚乙烯复合管的内管模具;
外模机构,所述外模机构套设在所述内模机构的外侧,作为所述聚乙烯复合管的外管模具;所述内模机构的外壁与所述外模机构的内壁之间构成第三共挤流道(9);所述外模机构的外壁分别设置有第一共挤组件和第二共挤组件;所述第一共挤组件和所述第二共挤组件分别连通所述第三共挤流道(9);所述第一共挤组件和所述第二共挤组件环绕在所述第三共挤流道(9)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机构包括第一口模(3),所述第一口模(3)与所述挤出机固接,所述第一口模(3)套设在所述内模机构外;所述第一口模(3)远离所述挤出机的一端抵接有共挤分流盘(8),所述共挤分流盘(8)远离所述第一口模(3)的一端抵接有第二口模(6);所述第一共挤组件和所述第二共挤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共挤分流盘(8)的外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共挤组件包括第一共挤流道(5),所述第一共挤流道(5)开设在所述共挤分流盘(8)的外壁;所述第一共挤流道(5)连通有第一共挤环道(10),所述第一共挤环道(10)开设在所述共挤分流盘(8)内,所述第一共挤环道(10)环绕连通所述第三共挤流道(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共挤组件包括第二共挤流道(7),所述第二共挤流道(7)开设在所述共挤分流盘(8)的外壁;所述第二共挤流道(7)连通有第二共挤环道(11),所述第二共挤环道(11)开设在所述共挤分流盘(8)内,所述第二共挤环道(11)环绕连通所述第三共挤流道(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共挤环道(10)与所述第二共挤环道(11)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共挤环道(10)位于所述第二共挤环道(11)靠近所述第一口模(3)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机构包括芯模(2),所述芯模(2)的一端与所述挤出机固接,所述芯模(2)的另一端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口模(3)、所述共挤分流盘(8)和所述第二口模(6)构成所述第三共挤流道(9);所述芯模(2)的中心贯穿开设有通气孔(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共挤流道(5)连通热熔胶,所述第二共挤流道(7)连通EVOH塑料,所述第三共挤流道(9)连通聚乙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口模(6)远离所述第一口模(3)的一端设置有若干安装螺栓(12),所述安装螺栓(12)贯穿所述共挤分流盘(8)后与所述第一口模(3)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口模(3)的外壁设置有测温电偶(4)。
CN202122812653.8U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 Active CN2162306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12653.8U CN216230678U (zh)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12653.8U CN216230678U (zh)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30678U true CN216230678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41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12653.8U Active CN216230678U (zh)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306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16370A1 (zh) * 2022-05-13 2023-11-16 临海伟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智能管道线槽的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16370A1 (zh) * 2022-05-13 2023-11-16 临海伟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智能管道线槽的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717027B2 (ja) 多層パリソン成形方法及び装置
CN216230678U (zh) 一种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
JPH07100856A (ja) 多層プラスチック成形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4390071A (zh) 用于大口径管材的承插式电熔管件及其制造方法
WO2023103110A1 (zh) 一种连续纤维增强复合管一步法成型的加工方法
CN101592279A (zh) 具有加强肋的塑料排水管的连接方法及其形成的管接头
CN102501394A (zh) 一种复合材料真空灌注成型工艺及其导流网
US20060249216A1 (en) Co-injected pipe fitting
US5843490A (en) Die having protrusions for molding machine
CN103286968A (zh) 一种双壁波纹管注塑扩口机
CN219055277U (zh) 一种双层线条挤板模具结构
CN112590161B (zh) 一种多重增强钢塑复合管带材一体式成型装置
KR100533456B1 (ko) 폐폴리에틸렌 솔리드 하수관의 제조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316883B1 (ko) 속금형의 교환을 통한 내경 프로파일의 형상 변환과 색채 가미용 합성수지관 및 그 장치와 제조방법
CN103568321B (zh) 发动机连接管形成装置及其形成方法
CN111216335A (zh) 内胎内隔离剂喷涂装置
CN216993055U (zh) 钢丝网管封口机
CN203305461U (zh) 一种双壁波纹管注塑扩口机
CN216896330U (zh) 一种可扩展兼容的塑料电熔管件
CN218020041U (zh) 一种具有高阻燃等级的hdpe管道挤出用复合机头
CN100457421C (zh) 一种纯塑防渗氧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241476A (zh) 一种钢网增强塑料中空制品及其滚塑成型工艺
CN104358959B (zh) 一种双壁波纹管及其生产工艺
CN210477755U (zh) 一种可变层共挤吹塑机摸头
CN207034428U (zh) 钢塑复合管及管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