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18415U - 电子设备组件及其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组件及其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18415U
CN216218415U CN202122522554.6U CN202122522554U CN216218415U CN 216218415 U CN216218415 U CN 216218415U CN 202122522554 U CN202122522554 U CN 202122522554U CN 216218415 U CN216218415 U CN 2162184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supporting plate
supporting frame
heat
accommodat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2255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冬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2255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184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184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184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及其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包括壳体、散热机构以及扰流机构;散热机构包括支撑框体和散热风扇;支撑框体与壳体连接;支撑框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以及连接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侧板,支撑框体形成有容置腔;散热风扇嵌设于第一支撑板,且散热风扇的出风口和进风口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板的两侧;第二支撑板上设有排风孔;扰流机构设于支撑框体的容置腔内,用于对流经容置腔的热风进行导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子设备的散热装置,利用壳体与电子设备的外壳进行连接,可以实现对电子设备的风冷降温;另外,通过设计一种扰流机构,可以使得热风更加均匀,进而提高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组件及其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的散热器件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及其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手机原本只是一种通讯工具,早期又有大哥大的俗称,是可以在较广范围内使用的便携式电话终端,最早是由美国贝尔实验室在1940年制造的战地移动电话机发展而来,随着通信行业的迅速发展,现代的智能手机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大多数是大屏机,而且是触摸电容屏,功能强大实用性高,手机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手机制造业发展越来越繁荣,而且手机制造技术也已经趋于成熟,手机后盖是手机组装完成后的保护壳。
手机性能的提高也带来了发热量的增大,这样就导致手机电池和相关零部件使用寿命的下降,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目前的大多数手机后盖只能对手机内部元件起到保护效果却无法对升温后的零件进行散热。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高效散热的手机后盖或者手机保护壳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
壳体;
散热机构,包括支撑框体和散热风扇;所述支撑框体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支撑框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侧板,所述支撑框体形成有容置腔;所述散热风扇嵌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且所述散热风扇的出风口和进风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侧;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排风孔;
扰流机构,设于所述支撑框体的容置腔内,用于对流经所述容置腔的热风进行导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组件,所述电子设备组件包括电子设备以及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通过壳体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外壳连接,用于对所述电子设备的外壳进行散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子设备的散热装置,利用壳体与电子设备的外壳进行连接,可以实现对电子设备的风冷降温;另外,通过设计一种扰流机构,可以使得热风更加均匀,进而提高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用于电子设备的散热装置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中散热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散热装置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散热装置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扰流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实施例中散热装置在A-A处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电子设备组件一实施例的组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组件拆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组成框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手机即为配置有蜂窝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图1是本申请用于电子设备的散热装置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中散热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散热装置的断面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散热装置用于对电子设备进行散热,其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等。该用于电子设备的散热装置10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结构组成:壳体100、散热机构200以及扰流机构300。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组件。
具体而言,壳体100用于与电子设备连接。散热机构200包括支撑框体210和散热风扇220;所述支撑框体210与所述壳体100连接。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散热装置的结构拆分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框体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支撑框体2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211、第二支撑板2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21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12的侧板213,所述支撑框体210形成有容置腔2100;所述第一支撑板211上设有安装孔2111,所述散热风扇220嵌设于所述安装孔2111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11固定连接,所述散热风扇220的出风口和进风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11的两侧;所述第二支撑板212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排风孔2121。
可选地,所述扰流机构300设于所述支撑框体210的容置腔内2100,用于对流经所述容置腔2100的热风进行导流。散热风扇220用于将第一支撑板211外侧的热风引流至容置腔内2100,并经过扰流机构300的导流作用,然后通过第二支撑板212上的排风孔2121排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子设备的散热装置,利用壳体与电子设备的外壳进行连接,可以实现对电子设备的风冷降温;另外,通过设计一种扰流机构,可以使得热风更加均匀,进而提高散热效率。
可选地,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6,图6是扰流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所述扰流机构300包括转轴310以及扰流板320,所述扰流板320与所述转轴310连接,所述转轴310与所述支撑框体210的侧板213转动连接。可选地,所述扰流机构300包括多组平行排列设置的所述转轴310以及所述扰流板320。
可选地,请一并参阅图1、图3、图4以及图7,图7是图1实施例中散热装置在A-A处的结构剖视示意图,所述壳体100包括一体结构的底壁110以及侧壁120;所述侧壁120朝向所述底壁110的同一侧方向延伸,所述侧壁120用于与待散热的电子设备(图中未示)连接;所述散热机构200与所述侧壁120连接,并与所述底壁110共同围设形成容纳空间1000。
可选地,所述散热装置10还包括降温机构400,所述降温机构400设于由所述散热机构200与所述壳体的底壁110共同围设形成容纳空间1000内,所述底壁110设有散热槽111。
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7,所述降温机构400设于所述支撑框体210的第二支撑板212背离所述容置腔2100的一侧。所述降温机构400包括相互连通的冷凝器410以及冷凝管420,所述冷凝管420内设有冷却介质;所述冷凝管420贴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12背离所述容置腔2100的一侧表面并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12上的排风孔2121相邻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7,所述降温机构400包括多个滚珠430,所述多个滚珠430设于所述冷凝管420内,并可在所述冷凝管420内移动。冷凝管420可以为蛇形结构。通过冷凝器410可以对冷凝管420中的冷却介质进行降温,从而使低温的蛇形冷凝管420也可以对壳体100内部各个位置的温度进行降低,而且在热风被吹出时会与冷凝管420接触,便可以通过冷凝管420对热风进行降温,使热气温度降低变成冷气,进一步对手机内部元件进行降温,且在壳体100不断晃动时,冷凝管420中的滚珠430会发生晃动,使冷凝管420中冷却介质处于流动状态,提高冷却介质在冷凝管420中的流动速度,便于冷凝管420可以被均匀冷却,进一步提高降温效果。
将壳体100安装在手机等电子设备上,当电子设备长时间使用时内部元件发热升温时,散热风扇220工作,将散热机构200的支撑框体210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热气吸到支撑框体210的容置腔2100中,再从支撑框体210的第二支撑板212上的排风孔2121吹出,进一步经过壳体100的底壁110上的散热槽111吹出,进而可以对壳体100内部的高温热气进行散去,而在散热过程中,热风会吹动扰流板320,使各组扰流板320可以发生转动,从而可以使被微型的散热风扇220吸走的热风能够被均匀的吹出。
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所述散热装置10还包括防滑垫500,所述防滑垫500设于所述壳体100底壁110的背离所述容纳空间1000的表面。其中,防滑垫500可以是橡胶材质,或者塑料磨砂结构等,防滑垫500上设有与壳体100底壁110的散热槽111连通的通槽。通过防滑垫500可以提高壳体100与用户手的摩擦性,避免手机拿着手中脱落,并且防滑垫500可以提高使者的握持舒适度。
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4,所述散热装置10还包括温度检测装置600、太阳能板700以及电池800。所述温度检测装置600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11背离所述容置腔2100的一侧,所述温度检测装置600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支撑板211背离所述容置腔2100一侧温度,也即用于检测第一支撑板211与电子设备之间的温度。其中,温度检测装置600可以是集成有温度传感器的电路模块,其与散热风扇220电性连接,并用于控制散热风扇220的开启、关闭以及转速等。
可选地,所述太阳能板700设于所述壳体100的侧壁120背离所述容纳空间1000的外表面,所述电池800固设于所述支撑框体210的第一支撑板211,所述电池800与所述温度检测装置600、所述散热风扇220以及所述太阳能板700连接。通过太阳能板700可以吸收太阳光,并转化为电能储存在电池800中,从而可以使电池800对散热风扇220和温度检测装置600提供电能,节省能源,且使得散热装置无需充电或者插接外部电源。
常规材料的后壳很难使手机热量直接散发出去,手机长时间工作时热量过高,系统会出现卡顿,工作不稳定的情况。手机内部零部件长时间在高温情况下加速老化,使用寿命大幅度降低。再者就是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直接影响口碑。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具有高效散热的散热装置,把外壳安装在手机上,当手机长时间使用发热温度上升时,温度检测装置会检测到,然后控制散热机构(的散热风扇)工作将壳体内部的热量吹出,而通过与降温机构的配合,可以进一步对壳体内部的温度进行降低,从而可以对零部件进行散热避免手机内部元件受损。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组件,请一并参阅图8和图9,图8是本申请电子设备组件一实施例的组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组件拆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组件包括电子设备20以及散热装置10,其中,散热装置10通过壳体100与所述电子设备20的外壳连接,用于对所述电子设备20的外壳进行散热。可选地,散热装置10可以是与电子设备20的后壳或者侧边框连接,用于对电子设备的后壳进行散热。关于散热装置10的详细结构特征请参阅前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以手机为例)组件工作过程如下:将壳体安装在手机上,当手机长时间使用时内部元件发热升温时,温度检测装置会检测到高温然后控制微型散热风扇工作,将散热机构的支撑框体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热气吸到支撑框体的容置腔中,再从支撑框体的第二支撑板上的排风孔吹出,进一步经过壳体的底壁上的散热槽吹出,进而可以对壳体内部的高温热气进行散去,而在散热过程中,热风会吹动扰流板,使各组扰流板可以发生转动,从而可以使被微型的散热风扇吸走的热风能够被均匀的吹出,与此同时通过冷凝器可以对冷凝管中的冷却介质进行降温,从而使低温的蛇形冷凝管也可以对壳体内部各个位置的温度进行降低,而且在热风被吹出时会与冷凝管接触,便可以通过冷凝管对热风进行降温,使热气温度降低变成冷气,进一步对手机内部元件进行降温,且在壳体不断晃动时,冷凝管中的滚珠会发生晃动,使冷凝管中冷却介质处于流动状态,提高冷却介质在冷凝管中的流动速度,便于冷凝管可以被均匀冷却,进一步提高降温效果。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组件,可以在手机内部零件发热温度上升时,对零部件进行散热避免手机内部元件受损。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组成框图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以及可穿戴设备等,本实施例图示以手机为例。该电子设备20的结构可以包括RF电路910、存储器920、输入单元930、显示单元940、传感器950、音频电路960、wifi模块970、处理器980以及电源990等。其中,RF电路910、存储器920、输入单元930、显示单元940、传感器950、音频电路960以及wifi模块970分别与处理器980连接;电源990用于为整个电子设备提供电能。
具体而言,RF电路910用于接发信号;存储器920用于存储数据指令信息;输入单元930用于输入信息,具体可以包括触控面板931以及操作按键等其他输入设备932;显示单元940则可以包括显示面板941等;传感器950包括红外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等,用于检测用户接近信号、距离信号等;扬声器961以及传声器(或者麦克风)962通过音频电路960与处理器980连接,用于接发声音信号;wifi模块970则用于接收和发射wifi信号,处理器980用于处理电子设备的数据信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
壳体;
散热机构,包括支撑框体和散热风扇;所述支撑框体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支撑框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侧板,所述支撑框体形成有容置腔;所述散热风扇嵌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且所述散热风扇的出风口和进风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侧;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排风孔;
扰流机构,设于所述支撑框体的容置腔内,用于对流经所述容置腔的热风进行导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机构包括转轴以及扰流板,所述扰流板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转轴与所述支撑框体的侧板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机构包括多组平行排列设置的所述转轴以及所述扰流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降温机构,所述降温机构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背离所述容置腔的一侧;所述降温机构包括相互连通的冷凝器以及冷凝管,所述冷凝管内设有冷却介质;所述冷凝管贴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背离所述容置腔的一侧表面并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的排风孔相邻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机构包括滚珠,所述滚珠设于所述冷凝管内,并可在所述冷凝管内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一体结构的底壁以及侧壁;所述侧壁用于与待散热的电子设备连接;所述散热机构与所述侧壁连接,并与所述底壁共同围设形成容纳空间,所述降温机构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底壁设有散热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防滑垫,所述防滑垫设于所述壳体底壁的背离所述容纳空间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背离所述容置腔的一侧,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支撑板背离所述容置腔一侧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太阳能板以及电池,所述太阳能板设于所述壳体侧壁背离所述容纳空间的外表面,所述电池固设于所述支撑框体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电池与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散热风扇以及所述太阳能板连接。
10.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组件包括电子设备以及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通过壳体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外壳连接,用于对所述电子设备的外壳进行散热。
CN202122522554.6U 2021-10-19 2021-10-19 电子设备组件及其散热装置 Active CN2162184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22554.6U CN216218415U (zh) 2021-10-19 2021-10-19 电子设备组件及其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22554.6U CN216218415U (zh) 2021-10-19 2021-10-19 电子设备组件及其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18415U true CN216218415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84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22554.6U Active CN216218415U (zh) 2021-10-19 2021-10-19 电子设备组件及其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184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23725B1 (en) Protective cover for a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US7310227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3455115A (zh) 热传递构件以及包括该热传递构件的电子装置
JP2011066696A (ja) 排熱機能を有する電子機器、排熱システム、排熱方法
US20130319640A1 (e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for thermal management between devices
JP2022009218A (ja) 電子機器
CN112739145B (zh) 电子设备
CN109375747B (zh) 散热结构、移动终端及散热方法
US8014149B2 (en) Fan module for electronic device
JP2013042122A (ja) 電子機器
CN210838998U (zh) 无线充电器及电子设备
CN100372108C (zh) 电子装置的散热模块
CN113301784B (zh) 散热装置
CN216218415U (zh) 电子设备组件及其散热装置
KR100629517B1 (ko) 휴대용 기기
TWI657334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EP3188579B1 (en)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and portable device
CN209767167U (zh) 主动降温式无线充电器
CN212851549U (zh) 散热件及电子设备
CN213937481U (zh) 充电设备、电子设备组件
CN211577827U (zh) 电子设备
CN115243526A (zh) 电子设备
CN110191623B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2323818U (zh) 充电座和电子设备
CN114035664A (zh) 散热系统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