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13033U - 一种轻触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轻触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13033U
CN216213033U CN202122403896.6U CN202122403896U CN216213033U CN 216213033 U CN216213033 U CN 216213033U CN 202122403896 U CN202122403896 U CN 202122403896U CN 216213033 U CN216213033 U CN 2162130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contact
contact
elastic sheet
switch
connection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0389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建昆
羊建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Linh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Linh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Linh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Linh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0389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130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130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130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轻触开关,其通过在开关盒的内底面上的第一固定接点与第二固定接点之间配置突起部,通过驱动体对弹片的按压,使得弹片在接触到突起部之后,将常态下保持接触的第二固定接点和第三固定接点断开,使得第三固定接点与第一固定接点通过弹片相连,通过不同的接线方式,即可实现单刀双掷和/或单刀单掷,相比于现有技术结构更加简单在实现相同的功能或更好的功能下具有更简易的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轻触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轻触开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轻触开关。
背景技术
轻触开关由于体积小重量轻,因此在家用电器、汽车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轻触开关是一种电子开关,属于电子元器件类。由嵌件、基座、弹片、按钮、盖板组成,使用时轻轻点按开关按钮就可使开关接通,当松开手时开关既断开,其内部结构是靠金属弹片受力弹动来实现通断的。根据结构的不同,轻触开关可以有单刀双掷、单刀单掷等类型。
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444243 A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其公开了一种按钮开关,使由环状部及与它同一宽度突出的突出部构成的第一可动接点,与开关盒底面的周边固定接点和中央固定接点间形成对峙,并使环状部与周边固定接点隔开规定的间隔。该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因窄小而只占较少空间并能方便地设定各开关的操作力的二段动作的按钮开关。该现有技术的不足在于:在窄小的空间内通过设置复杂的组合弹片结构才能通过二段动作实现单刀双掷的功能。
诸如公开号为CN205810632U、CN205004218U等的现有技术,其结构仅能实现单刀单掷的功能,无法在该基础上实现单刀双掷的功能。
因此,需要在现有的轻触开关的基础上做出改进,在窄小的空间内使用简单的结构实现单刀双掷和/或单刀单掷,并且在结构的拆装难度和结构可靠性上有一定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轻触开关。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轻触开关,其包括:上面设有开口的开关盒;形成在开关盒的内底面上中央的第一固定接点;形成在开关盒的内底面并夹住第一固定接点的位置上的第二固定接点和第三固定接点;在开关盒的外周分别与第一固定接点、第二固定接点和第三固定接点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子、第二连接端子和第三连接端子; 形成在开关盒的内底面上且位于第一固定接点与第二固定接点之间的突起部;在开关盒内且在非外力作用下与第二固定接点和第三固定接点保持接触的弹片,弹片具有与第二固定接点保持接触的第一触点以及与第三固定接点保持接触的第二触点;以及具有按压弹片的驱动体,驱动体可上下移动地配置在弹片的上方;驱动体受外力作用后下降按压弹片,弹片中央受压而局部变形与第一固定接点接触,而弹片在局部变形的过程中与突起部接触且以突起部作为支点将第一触点翘起以解除第一触点与第二固定接点的接触状态。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接点与第一连接端子为一体成型的第一金属件,第二固定接点与第二连接端子为一体成型的第二金属件,第三固定接点与第三连接端子为一体成型的第三金属件。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开关盒的外周配置有第四连接端子,第四连接端子与第一金属件为一体成型的第四金属件。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金属件、第三金属件和第四金属件与开关盒一体注塑成型。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弹片具有位于中央的中心部和外围的环状部,中心部高于环状部,中心部和环状部通过圆锥环部衔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突起部高于第一固定接点、第二固定接点和第三固定接点,第一固定接点低于第二固定接点和第三固定接点。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体的外围通过桥接部连接有定位部,定位部架设在开关盒的开口的端面,且通过盖板与开关盒扣合而将定位部竖向固定,盖板具有竖向的延伸部,且该延伸部具有卡孔,定位部外围的突出部卡于卡孔内以将定位部水平固定。
相比于相关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轻触开关,其通过在开关盒的内底面上的第一固定接点与第二固定接点之间配置突起部,通过驱动体对弹片的按压,使得弹片在接触到突起部之后,将常态下保持接触的第二固定接点和第三固定接点断开,使得第三固定接点与第一固定接点通过弹片相连,通过不同的接线方式,即可实现单刀双掷和/或单刀单掷,相比于现有技术结构更加简单在实现相同的功能或更好的功能下具有更简易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以下附图和描述中提出,以使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轻触开关的装配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轻触开关的分解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轻触开关的剖面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轻触开关的第二金属件、第三金属件和第四金属件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轻触开关的接线方法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轻触开关的接线方法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轻触开关的接线方法的示意图。
图中,1、开关盒;2、弹片;3、驱动体;4、盖板;5、第二金属件;6、第三金属件;7、第四金属件;8、第一固定接点;9、第二固定接点;10、第三固定接点;11、第一连接端子;12、第二连接端子;13、第三连接端子;14、第四连接端子;15、突起部;16、第一高台;17、第二高台;18、中心部;19、环状部;20、圆锥环部;21、第一触点;22、第二触点;23、桥接部;24、定位部;25、突出部;26、端面;27、延伸部;28、卡孔;29、定位柱;30、负载;31、第一回路;32、第二回路;33、第三回路;34、第四回路;35、凸沿;36、微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这种开发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可能是复杂并且冗长的,然而对于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相关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设计,制造或者生产等变更只是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应当理解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不充分。
在本实用新型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一个”、“一种”、“该”等类似词语并不表示数量限制,可表示单数或复数。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以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连接”、“相连”、“耦接”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气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多个”是指大于或者等于两个。“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
如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轻触开关,其主要由开关盒1、弹片2、驱动体3和盖板4组成,开关盒1为绝缘材质且一体注塑成型有作为导电介质的第二金属件5、第三金属件6和第四金属件7,弹片2为同样作为导电介质的金属材质,驱动体3为绝缘材质,盖板4根据需求可配置为金属材质或塑料材质。
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的开关盒1,其内底面上具有第一固定接点8、第二固定接点9和第三固定接点10,开关盒1的外围具有第一连接端子11、第二连接端子12、第三连接端子13和第四连接端子14,第二金属件5由上述的第二固定接点9和第二连接端子12一体成型,第三金属件6由上述的第三固定接点10和第三连接端子13一体成型,第四金属件7由上述的第一固定接点8、第一连接端子11和第四连接端子14一体成型。在开关盒1的内底面上且位于第一固定接点8与第二固定接点9之间配置有突起部15,该突起部15高于第一固定接点8、第二固定接点9和第三固定接点10,第一固定接点8低于第二固定接点9和第三固定接点10。在开关盒1的内底面上配置有第一高台16和第二高台17,第一高台16位于第二固定接点9和第三固定接点10连线的一侧,而第二高台17位于另一侧,该第一高台16、第二高台17低于与第二固定接点9、第三固定接点10的高度。该第一高台16、第二高台17、第二固定接点9、第三固定接点10用于支撑弹片2的装配,使得弹片2在受压后的偏移范围不会过大而出现过渡偏移的情况,而保证了开关的稳定可靠性。
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的弹片2,整体呈圆片状,具有位于中央的中心部18和外围的环状部19,中心部18高于环状部19,中心部18和环状部19通过圆锥环部20衔接。在常态下,弹片2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弹片2的环状部19与第二固定接点9和第三固定接点10保持接触,环状部19上与第二固定接点9接触的为第一触点21,环状部19上与第三固定接点10接触的为第二触点22。在外力的按压下,弹片2的中心部18受压变形,在圆锥环部20的作用下,在弹片2受压变形而未接触突起部15之前,环状部19的第一触点21和第二触点22还是分别与第二固定接点9和第三固定接点10保持接触,使得第二固定接点9与第三固定接点10通过弹片2保持相连,在弹片2受压变形而接触到突起部15之后,弹片2的中心部18继续受压变形的过程中,第一触点21所在的环状部19以突起部15作为支点翘起,使得第一触点21与第二固定接点9断开,也即第二固定接点9与第三固定接点10断开。
此外,弹片2的环状部19被配置为与第二固定接点9和第三固定接点10呈面接触或线接触,本实施例为采用面接触的方式,保证接触面积,突起部15位于中心部18在开关盒1的内底面的竖直投影范围内。相比于第一固定接点8,突起部15更加靠近第二固定接点9,使得中心部18具有更大的变形空间,使得弹片2的环状部19具有更好的翘起效果。
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的驱动体3,驱动体3的外围通过桥接部23连接有定位部24,定位部24外围四向分别具有对称的突出部25,在装配在开关盒1上时不需要调节位置,提高装配的便捷性。驱动体3、桥接部23和定位部24均为一体成型的弹性材质,如硅胶等绝缘材质。定位部24架设在开关盒1的开口的端面26上,且通过盖板4与开关盒1扣合而将定位部24竖向固定。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盖板4,具有竖向的延伸部27,且该延伸部27具有卡孔28,该卡孔28同时作为与开关盒1扣合的扣孔,定位部24外围的突出部25卡于卡孔28内以将定位部24水平固定。本实施例的驱动体3并没有采用全嵌装至开关盒1内部的结构,而是采用通过定位部24架设在开关盒1的开口端面26上的结构,其拆装难度有效降低。延伸部27上形成上述卡孔28的下沿朝开关盒1的外壁方向凹陷而在内侧形成微凸部36,该微凸部36有助于加强扣孔在开关盒1的外壁上的扣合效果,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开关的结构可靠性。
此外,在开关盒1的外底面配置有定位柱29,在装配在PCB板上时可通过定位柱29插设在PCB板上的定位孔而将轻触开关预定位在PCB板上。
在开关盒1的开口的端面26上具有围着开口且高于端面26的环形凸沿35,通过该凸沿35的设置加强了与定位部24之间的密封性,提高了开关的防水防尘性能。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轻触开关的接线方法的实施例1,假设一负载30,该负载30可以是芯片、灯等,负载30的一路与第二连接端子12电连接,一路与第三连接端子13电连接,一路与第一连接端子11电连接,负载30经第二连接端子12、弹片2与第三连接端子13构成第一回路31,负载30经第三连接端子13、弹片2和第一连接端子11构成第二回路32,通过按压弹片2切换第一回路31和第二回路32。实施例1通过对第一回路31和第二回路32的切换从而实现了单刀双掷的功能。
如图6-7所示,在同一轻触开关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接线方法实现不同功能的单刀单掷功能。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接线方法的实施例2,具体为:负载30的一路与第二连接端子12电连接,一路与第三连接端子13电连接,负载30经第二连接端子12、弹片2与第三连接端子13构成第三回路33且常闭,按压弹片2后,第二连接端子12和第三连接端子13断开,负载30经第三连接端子13、弹片2与第一连接端子11电连接,第三回路33断开。以及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接线方法的实施例3,具体为:负载30的一路与第一连接端子11电连接,一路与第三连接端子13电连接,负载30经第一连接端子11、弹片2与第三连接端子13构成第四回路34且常开,按压弹片2后,第一连接端子11和第三连接端子13相接,第四回路34闭合。本实施例2和实施例3通过按压弹片2而控制第三回路33和第四回路34的通断,即为实现单刀单掷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常态下,第一固定接点8与弹片2不接触,第二固定接点9和第三固定接点10通过弹片2形成通路;在外力从上至下施加在驱动体3后,驱动体3依靠定位部24和桥接部23在开关盒1内下移,在下移的过程中,驱动体3的底面对弹片2的中心部18进行挤压,弹片2的中心部18在收到挤压后发生朝下的变形,在持续的变形过程中,弹片2的底面触碰到开关盒1内底面上的突起部15,继而弹片2以该突起部15作为支点,将弹片2的环状部19翘起,翘起的环状部19的第一触点21与第二固定接点9断开,继而实现第二固定接点9与第三固定接点10断开,同时弹片2的中心部18变形至与第一固定接点8接触,第一固定接点8通过弹片2与第三固定接点10形成通路。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轻触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面设有开口的开关盒(1);
形成在所述开关盒(1)的内底面上中央的第一固定接点(8);
形成在所述开关盒(1)的内底面并夹住所述第一固定接点(8)的位置上的第二固定接点(9)和第三固定接点(10);
在所述开关盒(1)的外周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接点(8)、第二固定接点(9)和第三固定接点(10)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子(11)、第二连接端子(12)和第三连接端子(13);
形成在所述开关盒(1)的内底面上且位于第一固定接点(8)与第二固定接点(9)之间的突起部(15);
在所述开关盒(1)内且在非外力作用下与所述第二固定接点(9)和第三固定接点(10)保持接触的弹片(2),所述弹片(2)具有与所述第二固定接点(9)保持接触的第一触点(21)以及与所述第三固定接点(10)保持接触的第二触点(22);以及
具有按压所述弹片(2)的驱动体(3),所述驱动体(3)可上下移动地配置在所述弹片(2)的上方;
所述驱动体(3)受外力作用后下降按压所述弹片(2),所述弹片(2)中央受压而局部变形与所述第一固定接点(8)接触,而所述弹片(2)在局部变形的过程中与所述突起部(15)接触且以所述突起部(15)作为支点将所述第一触点(21)翘起以解除所述第一触点(21)与第二固定接点(9)的接触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触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接点(8)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1)为一体成型的第一金属件,所述第二固定接点(9)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2)为一体成型的第二金属件(5),所述第三固定接点(10)与所述第三连接端子(13)为一体成型的第三金属件(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触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关盒(1)的外周配置有第四连接端子(14),所述第四连接端子(14)与所述第一金属件为一体成型的第四金属件(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轻触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件(5)、第三金属件(6)和第四金属件(7)与所述开关盒(1)一体注塑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触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2)具有位于中央的中心部(18)和外围的环状部(19),所述中心部(18)高于所述环状部(19),所述中心部(18)和环状部(19)通过圆锥环部(20)衔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轻触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15)高于所述第一固定接点(8)、第二固定接点(9)和第三固定接点(10),所述第一固定接点(8)低于所述第二固定接点(9)和第三固定接点(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触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体(3)的外围通过桥接部(23)连接有定位部(24),所述定位部(24)架设在所述开关盒(1)的所述开口的端面(26),且通过盖板(4)与所述开关盒(1)扣合而将所述定位部(24)竖向固定,所述盖板(4)具有竖向的延伸部(27),且该延伸部(27)具有卡孔(28),所述定位部(24)外围的突出部(25)卡于所述卡孔(28)内以将所述定位部(24)水平固定。
CN202122403896.6U 2021-10-08 2021-10-08 一种轻触开关 Active CN2162130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3896.6U CN216213033U (zh) 2021-10-08 2021-10-08 一种轻触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3896.6U CN216213033U (zh) 2021-10-08 2021-10-08 一种轻触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13033U true CN216213033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60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03896.6U Active CN216213033U (zh) 2021-10-08 2021-10-08 一种轻触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130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28008B1 (en) Arrangement for surface mounting an electrical component by soldering, and electrical component for such an arrangement
EP1670012B1 (en) Push-on switch
EP1202311B1 (en) Slide switch
JP4445837B2 (ja) 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
US6784382B2 (en) Push-on switch
KR200362288Y1 (ko) 휴대용 전화기의 스위치 모듈
US6423911B2 (en) Multi-directional operating switch capable of being operated in both depressing direction and tilting direction
CN216213033U (zh) 一种轻触开关
US6974920B2 (en) Multi-directional switch
KR101685188B1 (ko) 누름 버튼 스위치
CN113851347A (zh) 一种轻触开关及其接线方法
KR100482941B1 (ko) 접촉식 스위치
JPH11232962A (ja) 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
US5980135A (en) Keyboard with an optional metal support for strengthening its structure
CN109003855B (zh) 微动开关
JP4106915B2 (ja) 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
US8952282B2 (en) Push-on switch having improved actuator
CN212183499U (zh) 射频开关
CN216902609U (zh) 一种带电阻的微动开关
KR100406937B1 (ko) 피씨비형 택트 스위치
CN216250475U (zh) 一种五向轻触开关
CN218101043U (zh) 一种大行程的双段式轻触开关
KR20050085248A (ko) 이동 전화용 입력 디바이스, 입력 디바이스를 포함하는모듈, 이동 전화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216119989U (zh) 一种轻触开关
CN216597353U (zh) 按钮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