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05533U -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05533U
CN216205533U CN202122600335.5U CN202122600335U CN216205533U CN 216205533 U CN216205533 U CN 216205533U CN 202122600335 U CN202122600335 U CN 202122600335U CN 216205533 U CN216205533 U CN 2162055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shell
mounting
water flow
mounting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0033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Jiuyuan Heat Exchan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Jiuyuan Heat Exchan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Jiuyuan Heat Exchan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Jiuyuan Heat Exchan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0033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055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055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055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其包括换热器壳体;换热器壳体的圆形侧壁上开设有安装口,在安装口处安装有管束防冲击管路接头;管束防冲击管路接头包括安装基座、水流挡板以及接头本体;安装基座的底部开口且具有与安装口相适应的形状,安装基座的底部焊接连接于安装口上;在安装基座的顶壁中间处设有接头固定口,接头本体连接于该接头固定口处;水流挡板位于安装基座内,且正对接头固定口的位置,在水流挡板的边缘处沿其周向方向设置多根挡板固定杆,并通过挡板固定杆连接于安装基座的侧壁上;在水流挡板的边缘与安装基座的侧壁之间设置水流通道。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解决水进入换热器壳体内时因直接冲击管束造成管束断裂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公告号为CN20594022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其包括壳体、管束以及管板等部件。管束设置于壳体内;管板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壳体一端。
管束的每个端部分别固定在一个管板上;进行换热的两种冷热两种流体(例如均为水),一种在管束内进行流动,被称为管程流体;另一种在管外流动,被称为壳程流体。
通常,在壳体的上部以及下部分别设置一个安装口,其中一个安装口与进水管相连,作为进水端口使用;另一个安装口与出水口相连,并作为出水端口使用。
水由进水端口进入到壳体内,并在管外流动,最终经由出水端口从壳体内流出。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此种管壳式换热器往往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由于水压较高,水在由进水端口进入壳体内时,会不断冲击管束,一方面产生冲击管束的声音;另一方面由于长时间持续冲击管束,容易造成壳体内管束断裂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管壳式换热器,以便有效地解决水进入换热器壳体内时,因直接冲击管束造成管束容易断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换热器壳体的圆形侧壁上开设有安装口,在安装口处安装有管束防冲击管路接头;
管束防冲击管路接头包括安装基座、水流挡板以及接头本体;
其中,安装基座为具有顶壁和侧壁结构,且底部开口的盒状;安装基座的底部开口具有与安装口相适应的形状,安装基座的底部焊接连接于安装口上;
在安装基座的顶壁中间位置设有接头固定口,接头本体连接于该接头固定口处;
水流挡板位于安装基座内;该水流挡板正对接头固定口的位置,在水流挡板的边缘处沿其周向方向设置多根挡板固定杆,并通过挡板固定杆连接于安装基座的侧壁上;
在水流挡板的边缘与安装基座的侧壁之间设置水流通道。
优选地,安装口有两个,分别为上安装口以及下安装口;其中,上安装口设置于换热器壳体的圆形侧壁的上部,下安装口设置于换热器壳体的圆形侧壁的下部;
其中,上安装口与下安装口的位置相对;
在每个安装口处分别安装一个管束防冲击管路接头。
优选地,水流挡板的安装方向平行于接头固定口所在的平面。
优选地,水流挡板为平面挡板,该水流挡板为圆形、椭圆形或方形。
优选地,安装口为沿换热器壳体的径向方向开设的方形安装口;其中,安装基座也采用方形盒状结构,且安装基座的底部开口为与安装口相适应的圆弧形。
优选地,挡板固定杆的一端与水流挡板焊接连接,另一端与安装基座的侧壁焊接连接。
优选地,接头本体的一端安装于接头固定口处,另一端设有用于管路连接的法兰盘。
优选地,接头固定口为圆形开口,其中,接头本体的径向截面也为圆形。
优选地,接头本体的端部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于接头固定口处。
优选地,安装基座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的传感器接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述及了一种管壳式换热器,该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在换热器壳体的圆形侧壁上开设的安装口,以及在安装口处安装的管束防冲击管路接头;其中,管束防冲击管路接头包括安装基座、水流挡板以及接头本体;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基座利于实现管束防冲击管路接头在换热器壳体上的安装,通过接头本体则可以实现换热器壳体与进水管的连接,而设置于安装基座内的水流挡板,则可以有效地避免进水管内的水在进入换热器壳体内时对管束造成的较大冲击。本实用新型在无需改变现有管壳式换热器内部结构的基础上,即可有效地解决水进入换热器壳体内时,因直接冲击管束造成管束容易断裂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管壳式换热器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管壳式换热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管束防冲击管路接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流挡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口在换热器壳体上的开口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323194290000021
Figure BDA00033231942900000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述及了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如图1至图3所示,该管壳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1以及管束防冲击管路接头2。其中,在换热器壳体1的圆形侧壁上开设有安装口3,如图6所示。
管束防冲击管路接头2安装于安装口3处,其作用在于:
一方面能够实现换热器壳体1与水管(图中未示出)的安装;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地避免因高压水流直接冲击管束12造成管束容易断裂的技术问题。
如图4所示,管束防冲击管路接头包括安装基座4、水流挡板5以及接头本体6。其中,安装基座4用于实现水流挡板5和接头本体6的安装。
本实施例中安装基座4为具有顶壁和侧壁结构,且底部开口的盒状。
安装基座4的底部开口具有与安装口3相适应的形状。
本实施例中安装口3优选采用方形安装口,如图6所示。安装口3的设置方向为沿换热器壳体1的径向方向,该安装口3通过切割换热器壳体1的圆形侧壁加工而成。
加工后的安装口3为具有一定圆形弧度的方形安装口。
其中,安装口3呈方形是指安装口3整体上为方形口结构,而安装口3具有一定圆形弧度,是由于安装口3是通过切割换热器壳体1的圆形侧壁得到的。
同理,安装基座4也采用方形盒状结构,其具有一个顶壁以及四个侧壁。
安装基座4的底部开口为与安装口相适应的圆弧形。
此种设计,可保证安装基座4的底部开口位置恰好与安装口3贴合紧密,然后,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安装基座4的底部与安装口3的连接。
在安装基座4的顶壁中间位置设有接头固定口7,如图4所示。
接头固定口7用于安装接头本体6,该接口固定口7优选采用圆形开口。
相适应的,接头本体6的径向截面也为圆形,该接头本体6的一端安装于接头固定口7处,另一端设有用于管路连接的法兰盘8,用于实现与水管的连接。
一种优选方式,接头本体6的端部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于接头固定口7处。
如图4和图5所示,水流挡板5位于安装基座4内,该水流挡板5正对接头固定口7的位置,从而起到避免水流进入换热器壳体1内时直接冲击管束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水流挡板5为平面挡板,该水流挡板5优选为圆形。当然,水流挡板5也不限于上述圆形,例如还可以是椭圆形或方形等,此处不再详述。
另外,为了实现水流挡板5的安装,在水流挡板5的边缘处,沿该水流挡板5的周向方向设置多根挡板固定杆(图5中示出了四根挡板固定杆),例如挡板固定杆9。
水流挡板5通过多根挡板固定杆9安装于安装基座4的侧壁相应位置。其中,挡板固定杆9的一端与水流挡板5焊接连接,另一端与安装基座4的侧壁焊接连接。
由于水流挡板5的尺寸相对较小,大小只需要与接头固定口7的尺寸相适应即可,因此,在水流挡板5的边缘与安装基座4的侧壁之间设置水流通道10,如图5所示。
一种优选方式,水流挡板5的安装方向平行于接头固定口7所在的平面。
当水流进入管束防冲击管路接头2后会首先冲击水流挡板5,然后经由水流通道10进入换热器壳体1内,避免了水流直接冲击管束12造成管束容易断裂的风险。
本实施例中安装口3有两个,分别为上安装口以及下安装口。
其中,上安装口3a设置于换热器壳体1的圆形侧壁的上部,如图6所示。下安装口设置于换热器壳体1的圆形侧壁的下部,且与上安装口3a位置上下相对。
在每个安装口3处分别安装一个管束防冲击管路接头,如图1和图3所示。
另外,在安装基座4的侧壁上设有传感器接口11。
该传感器接口11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用于检测水温。
本实用新型无需改变现有管壳式换热器内部结构,只需要在安装口3处增加管束防冲击管路接头2即可实现与水管的连接,同时有效地避免管束受到高压水流冲击。
当然,以上说明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列举上述实施例,应当说明的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所做出的所有等同替代、明显变形形式,均落在本说明书的实质范围之内,理应受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圆形侧壁上开设有安装口,在安装口处安装有管束防冲击管路接头;
所述管束防冲击管路接头包括安装基座、水流挡板以及接头本体;
安装基座为具有顶壁和侧壁结构,且底部开口的盒状;安装基座的底部开口具有与所述安装口相适应的形状,安装基座的底部焊接连接于所述安装口上;
在安装基座的顶壁中间位置设有接头固定口,接头本体连接于该接头固定口处;
水流挡板位于安装基座内,该水流挡板正对接头固定口的位置;在水流挡板的边缘处沿其周向方向设置多根挡板固定杆,并通过所述挡板固定杆连接于安装基座的侧壁上;
所述水流挡板的边缘与所述安装基座的侧壁之间设置水流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口有两个,分别为上安装口以及下安装口;其中,上安装口设置于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圆形侧壁的上部,下安装口设置于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圆形侧壁的下部;
其中,上安装口与下安装口的位置相对;
每个所述安装口处分别安装一个所述管束防冲击管路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流挡板的安装方向平行于所述接头固定口所在的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流挡板为平面挡板,该水流挡板为圆形、椭圆形或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口为沿换热器壳体的径向方向开设的方形安装口;其中,安装基座也采用方形盒状结构,且安装基座的底部开口为与所述安装口相适应的圆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板固定杆的一端与水流挡板焊接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基座的侧壁焊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头本体的一端安装于所述接头固定口处,另一端设有用于管路连接的法兰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头固定口为圆形开口;其中,接头本体的径向截面也为圆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头本体的端部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于所述接头固定口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基座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的传感器接口。
CN202122600335.5U 2021-10-27 2021-10-27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Active CN2162055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00335.5U CN216205533U (zh) 2021-10-27 2021-10-27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00335.5U CN216205533U (zh) 2021-10-27 2021-10-27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05533U true CN216205533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91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00335.5U Active CN216205533U (zh) 2021-10-27 2021-10-27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055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87325A (zh) 斜向流管壳式换热器
CN110595230A (zh) 一种便携式弹性涡管换热器
CN103673681B (zh) 发夹式双管板换热器及其换热管与壳体的装配方法
CN216205533U (zh)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JP2006342997A (ja) 熱交換器
CN110686532A (zh) 一种便携式平面弹性阵列涡管换热装置
EP1724543A1 (en) Heat exchange unit and heat exchanger using the heat exchange unit
CN110542334A (zh) 一种纯逆流壳管式淡水冷却器
CN110207508A (zh) 一种换热器
CN211204510U (zh) 干式蒸发器
CN107664442A (zh) 一种换热器管束的应用方法
CN204924009U (zh) 换热器防冲结构
CN211261871U (zh) 一种便携式弹性涡管换热器
CN210346409U (zh) 一种双流道管壳式换热器
CN215524296U (zh) 一种夹套式防冲装置
CN213021123U (zh) 一种全滑动油走内心式换热器
CN211291119U (zh) 一种固定管板式通用冷却器
CN107166999B (zh) 换热器及应用其的车辆
JPS59170697A (ja) 多管式熱交換器
CN211651361U (zh) 一种喷淋进水式管壳式换热器
CN209840812U (zh) 一种voc高温气体冷却器
KR101484842B1 (ko) 더미관을 갖는 내압 열교환기
JPH0740865Y2 (ja) 熱交換器
CN211291111U (zh) 一种便携式平面弹性阵列涡管换热装置
CN216925225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管壳式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