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99004U - 旋转式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旋转式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99004U
CN216199004U CN202122725923.1U CN202122725923U CN216199004U CN 216199004 U CN216199004 U CN 216199004U CN 202122725923 U CN202122725923 U CN 202122725923U CN 216199004 U CN216199004 U CN 2161990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rotary compressor
flexible
flexible piece
inn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2592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涛
张肃
叶容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2592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990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990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990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旋转式压缩机及制冷设备,其中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和支撑组件,外壳体内部设有隔板,隔板将外壳体的内腔分隔为上腔和下腔;内壳体位于上腔中,内壳体内部安装有泵体部和电机部,内壳体沿轴向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柔性件和第二柔性件,以将内壳体和外壳体间隔设置,第一柔性件抵接于隔板,第二柔性件抵接于外壳体,从而使得安装于内壳体内部的泵体部和电机部产生的振动,经过第一柔性件和第二柔性件的减振后再传递至外壳体,从而能够降低外壳体振动的振幅,减少旋转式压缩机工作时产生的辐射噪音,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旋转式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旋转式压缩机通常包括壳体、泵体部和电机部,泵体部和电机部均设置于壳体内,电机部带动泵体部的曲轴转动,从而带动安装于曲轴端部的活塞在泵体部的压缩腔内对冷媒气体进行压缩。然而,由于电机部和泵体部通常采用焊接或热套等硬连接方式固定于壳体的内壁,因此电机部和泵体部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会直接传递至壳体,造成壳体产生较大的振动而向外辐射噪音,使得旋转式压缩机的工作噪音较大,影响使用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其能够减少电机部和泵体部传递至外壳体的振动,有利于降低旋转式压缩机的辐射噪音,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旋转式压缩机的制冷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包括:
外壳体,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外壳体的内腔分隔为上腔和下腔;
内壳体,位于所述上腔中,内部安装有泵体部和电机部;
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柔性件和第二柔性件,所述第一柔性件和所述第二柔性件分别安装于所述内壳体沿轴向的两端,以将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柔性件远离所述内壳体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隔板,所述第二柔性件远离所述内壳体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外壳体,以限制所述内壳体的轴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旋转式压缩机通过设置有内壳体和外壳体,泵体部和电机部安装于内壳体的内部,内壳体沿轴向的两端通过安装有第一柔性件和第二柔性件,以将内壳体和外壳体间隔设置,第一柔性件抵接于隔板,第二柔性件抵接于外壳体,从而使得安装于内壳体内部的泵体部和电机部产生的振动,经过第一柔性件和第二柔性件的减振后再传递至外壳体,从而能够降低外壳体振动的振幅,减少旋转式压缩机工作时产生的辐射噪音,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柔性件和/或所述第二柔性件设有卡槽,所述内壳体设有卡接端,所述卡接端插接于所述卡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卡槽为环形槽,所述卡接端为与所述卡槽相匹配的环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卡槽的深度为h,满足h≥3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卡接端与所述卡槽过盈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柔性件和/或所述第二柔性件为环形的板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体包括上壳部、主壳部和下壳部,所述上壳部和所述下壳部分别密封连接于所述主壳部沿轴向的两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壳部的端部伸入于所述上腔中,所述第二柔性件背离所述内壳体的一端抵接于所述上壳部的端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柔性件远离所述内壳体的一端具有限位槽,所述隔板具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能够卡入所述限位槽以限位所述第一柔性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三柔性件,所述第三柔性件套接于所述内壳体的外壁并抵接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制冷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制冷设备由于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旋转式压缩机通过设置有内壳体和外壳体,泵体部和电机部安装于内壳体的内部,内壳体沿轴向的两端通过安装有第一柔性件和第二柔性件,第一柔性件抵接于隔板,第二柔性件抵接于外壳体,从而使得安装于内壳体内部的泵体部和电机部产生的振动,经过第一柔性件和第二柔性件的减振后再传递至外壳体,从而能够降低外壳体振动的振幅,减少旋转式压缩机工作时产生的辐射噪音,降低制冷设备的工作噪音,提高制冷设备使用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的B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柔性件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柔性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外壳体100;上壳部110;上腔111;下腔112;主壳部120;下壳部130;隔板140;
内壳体200;第一卡接端210;第二卡接端220;
支撑组件300;第一柔性件310;第一卡槽311;限位槽312;第二柔性件320;第二卡槽321;
电机部400;
泵体部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装配、配合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相关技术中,旋转式压缩机通常包括壳体、泵体部和电机部,泵体部和电机部均设置于壳体内,电机部带动泵体部的曲轴转动,从而带动安装于曲轴端部的活塞在泵体部的压缩腔内对冷媒气体进行压缩。然而,由于电机部和泵体部通常采用焊接/热套等硬连接方式固定于壳体的内壁,因此电机部和泵体部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会直接传递至壳体,造成壳体产生较大的振动而向外辐射噪音,使得旋转式压缩机的工作噪音较大,影响使用的舒适性。
为了解决上述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其能够减少电机部和泵体部传递至外壳体的振动,有利于降低旋转式压缩机的辐射噪音,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该旋转式压缩机的壳体为外壳体100和内壳体200构成的双层壳体结构,外壳体100的内腔中安装有隔板140,隔板140位于内腔中靠近外壳体100下端的区域,从而将外壳体100的内腔沿轴向分隔为上腔111和下腔112,内壳体200设置于上腔111中。具体的,隔板140可以采用焊接或是粘接或是铆接等方式固定安装于外壳体100的内壁,从而将内腔分隔为上腔111和下腔112。
参照图1,当然,旋转式压缩机还包括泵体部500和电机部400,泵体部500和电机部400安装于内壳体200的内腔中。具体的,泵体部500位于内腔中的下端,电机部400位于内腔中的上端。
电机部400包括有转子和定子,定子固定于内壳体200的内壁,转子能够相对定子转动。转子连接泵体部500的曲轴,其能够带动曲轴做旋转运动。
泵体部500包括有气缸、上轴承、下轴承、消音器和曲轴,上轴承配合安装于气缸的上端面,下轴承配合安装于气缸的下端面,从而使得气缸的内部形成有压缩腔。消音器安装于上轴承的上端,用于降低压缩腔排气时产生的气流噪声。
曲轴的一端与转子连接,另一端套设有活塞,活塞位于压缩腔内,活塞在曲轴的带动下在压缩腔内做偏心旋转运动,从而使压缩腔的工作容积产生周期性变化。活塞与配合的滑片将压缩腔分隔为低压腔和高压腔。
旋转式压缩机通常还设有储液部,储液部与泵体部500连接,为泵体部500提供制冷剂,泵体部500的曲轴在电机部400的转子驱动下旋转,使得泵体部500能够完成吸气、压缩、排气的过程,制冷剂经过泵体部500的压缩后,通过外壳体100的排气管排出,然后进入制冷装置循环。
参照图1,由于旋转式压缩机工作时,电机部400和泵体部500会产生振动,振动通过内壳体200传递至外壳体100,造成外壳体100产生辐射噪音,使得旋转式压缩机的工作噪音比较大,影响使用的舒适性。为此,该旋转式压缩机还包括支撑组件300,支撑组件300具有较好的柔性和弹性,其能够将内壳体200的振动进行减振然后再传递至外壳体100,从而降低外壳体100的振动导致的辐射噪音。
参照图1,具体的,支撑组件300包括第一柔性件310和第二柔性件320,第一柔性件310安装于内壳体200沿轴向的一端,第二柔性件320安装于内壳体200沿轴向的另一端,从而将内壳体200和外壳体100间隔设置,使得内壳体200的振动需要经过第一柔性件310和第二柔性件320再传递至外壳体100。
第一柔性件310和第二柔性件320可以采用具有较好柔性的材料制成,其可以实现很好的减振效果。更进一步地,制成第一柔性件310和第二柔性件320的材料还可以具有较高的硬度、耐油性能、耐冷媒性能和耐高温性能,从而能够满足复杂的工况需要。具体的,可以选用邵氏硬度≧30的聚氨酯材料制成第一柔性件310和第二柔性件320,从而能够防止受力时第一柔性件310和第二柔性件320出现较大的变形。
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壳体100的内壁设置有凸出的台阶位,第二柔性件320远离内壳体200的一端抵接于台阶位的端面,第一柔性件310远离内壳体200的一端抵接于隔板140的端面,从而使得内壳体200在轴向的两端被限位,防止内壳体200沿轴向移动过大的距离。
参照图1,该旋转式压缩机通过设置有内壳体200和外壳体100,泵体部500和电机部400安装于内壳体200的内部,内壳体200沿轴向的两端通过安装有第一柔性件310和第二柔性件320,第一柔性件310抵接于隔板140,第二柔性件320抵接于外壳体100,从而使得安装于内壳体200内部的泵体部500和电机部400产生的振动,经过第一柔性件310和第二柔性件320的减振后再传递至外壳体100,从而能够降低外壳体100振动的振幅,减少旋转式压缩机工作时产生的辐射噪音,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参照图2、图4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柔性件310朝向内壳体20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槽311,内壳体200设置有与第一卡槽311配合的第一卡接端210。因此,将第一柔性件310安装于内壳体200的端部时,能够通过第一卡接端210插接于第一卡槽311内从而将第一柔性件310卡接于内壳体200的端部,安装快捷方便。而且通过如上设置可以限制内壳体200沿其径向的移动,当内壳体200产生径向的振动时,部分径向振动将会传递至第一柔性件310,经过第一柔性件310的减振后再传递至外壳体100,从而使得内壳体200在径向上的振动能够得到良好的减振,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旋转式压缩机的辐射噪音。
参照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槽311可以设置为环形槽。相应的,第一卡接端210设置为与第一卡槽311相匹配的环形状。因此,安装时,通过将环形的第一卡接端210卡接于环形槽内,从而可以将第一柔性件310快速安装于内壳体200的端部。内壳体200通过第一卡接端210卡接于环形槽内,使得内壳体200的端部与第一柔性件310能够得到充分的接触,有利于内壳体200的振动充分传递至第一柔性件310进行减振,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减振的效果。
参照图3,类似的,第二柔性件320朝向内壳体200的一端可以设置有第二卡槽321,内壳体200设置有与第二卡槽321配合的第二卡接端220。当然,第二卡槽321也可以为环形槽,第二卡接端220可以设置为与第二卡槽321匹配的环形状。因此,将第二柔性件320安装于内壳体200的端部时,能够通过第二卡接端220插接于第二卡槽321内从而将第二柔性件320卡接于内壳体200的端部,安装快捷方便。而且通过如上设置可以限制内壳体200沿其径向的移动,当内壳体200产生径向的振动时,部分径向振动将会传递至第二柔性件320,经过第二柔性件320的减振后再传递至外壳体100,从而使得内壳体200在径向上的振动能够得到良好的减振,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旋转式压缩机的辐射噪音。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卡槽311的深度比较浅的时候,内壳体200发生振动时容易造成第一卡接端210从第一卡槽311内脱出,从而造成第一柔性件310减振的失效。为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槽311的深度h1满足以下关系:h1≥3mm,从而使得第一卡槽311具有较深的深度,使得第一卡接端210能够更为稳固地卡接于第一卡槽311内,防止第一卡接端210在振动的情况下容易从第一卡槽311脱离出来。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卡槽321的结构和第一卡槽311的结构类似,第二卡接端220的结构和第一卡接端210的结构类似,因此,第二卡槽321的深度h2也满足以下关系:h2≥3mm,从而使得第二卡槽321具有较深的深度,使得第二卡接端220能够更为稳固地卡接于第二卡槽321内,防止第二卡接端220在振动的情况下容易从第二卡槽321脱离出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接端210的厚度大于第一卡槽311的槽宽,因此第一卡接端210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卡接于第一卡槽311内,从而使得第一卡接端210卡接于第一卡槽311内的时候,第一卡槽311的内壁能够夹紧于第一卡接端210,从而使得第一卡接端210卡接于第一卡槽311内更为稳固。
类似的,第二卡接端220的厚度也可以设置为大于第二卡槽321的槽宽,因此第二卡接端220也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卡接于第二卡槽321内,从而使得第二卡接端220卡接于第二卡槽321内的时候,第二卡槽321的内壁能够夹紧于第二卡接端220,从而使得第二卡接端220卡接于第二卡槽321内更为稳固。
参照图4和图5,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减少材料成本,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柔性件310和/或第二柔性件320设置为环形的板件,此时板件的中部为通孔,从而可以大大减少材料的用量,降低材料的成本,而且通孔能够便于内壳体200内部的冷媒排出至外壳体100的内腔中。
参照图1,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壳体100包括上壳部110、主壳部120和下壳部130,上壳部110和下壳部130分别密封连接于主壳部120沿轴向的两端。从而在制作外壳体100的时候,可以分别单独制作主壳部120、上壳部110和下壳部130,有利于提高加工的效率。
参照图3,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壳部110的端部伸入于上腔111中从而形成台阶位,第二柔性件320背离内壳体200的一端抵接于台阶位的端面,从而使得第二柔性件320能够受到上壳部110的端部的支撑,防止第二柔性件320容易晃动。
参照图2和图5,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得第一柔性件310抵接于隔板140的时候,隔板140能够对第一柔性件310进行限位,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柔性件310设置有限位槽312,限位槽312位于第一柔性件310远离内壳体200的一端。隔板140具有与限位槽312匹配的限位块(图中未示出),第一柔性件310抵接于隔板140的时候,限位块能够卡入限位槽312内,从而能够对第一柔性件310进行限位,防止第一柔性件310相对隔板140转动,从而避免内壳体200发生转动而影响旋转式压缩机的正常工作。
参照图5,当然,限位槽312可以设置有多个,多个限位槽312周向分布于第一柔性件310中部的通孔的内壁,限位块也相应设置有多个,从而使得隔板140能够对第一柔性件310进行更好的限位。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组件300还包括第三柔性件(图中未示出),第三柔性件套接于内壳体200的外壁,同时第三柔性件的外壁抵接于外壳体100的内壁,从而使得内壳体200沿径向的振动可以通过第三柔性件减振后再传递至外壳体100,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隔振的效果,减少旋转式压缩机的辐射噪音。具体的,第三柔性件的材料可以和第一柔性件310、第二柔性件320的材料相同,从而使得材料规格更为统一,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制冷设备可以是冰箱,也可以是空调器,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制冷装置。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由于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该旋转式压缩机通过设置有内壳体200和外壳体100,泵体部500和电机部400安装于内壳体200的内部,内壳体200沿轴向的两端通过安装有第一柔性件310和第二柔性件320,第一柔性件310抵接于隔板140,第二柔性件320抵接于外壳体100,从而使得安装于内壳体200内部的泵体部500和电机部400产生的振动,经过第一柔性件310和第二柔性件320的减振后再传递至外壳体100,从而能够降低外壳体100振动的振幅,减少旋转式压缩机工作时产生的辐射噪音,降低制冷设备的工作噪音,提高制冷设备使用的舒适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1)

1.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体,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外壳体的内腔分隔为上腔和下腔;
内壳体,位于所述上腔中,内部安装有泵体部和电机部;
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柔性件和第二柔性件,所述第一柔性件和所述第二柔性件分别安装于所述内壳体沿轴向的两端,以将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柔性件远离所述内壳体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隔板,所述第二柔性件远离所述内壳体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外壳体,以限制所述内壳体的轴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件和/或所述第二柔性件设有卡槽,所述内壳体设有卡接端,所述卡接端插接于所述卡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为环形槽,所述卡接端为与所述卡槽相匹配的环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深度为h,满足h≥3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端与所述卡槽过盈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件和/或所述第二柔性件为环形的板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件远离所述内壳体的一端具有限位槽,所述隔板具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能够卡入所述限位槽以限位所述第一柔性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包括上壳部、主壳部和下壳部,所述上壳部和所述下壳部分别密封连接于所述主壳部沿轴向的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部的端部伸入于所述上腔中,所述第二柔性件背离所述内壳体的一端抵接于所述上壳部的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三柔性件,所述第三柔性件套接于所述内壳体的外壁并抵接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
11.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
CN202122725923.1U 2021-11-08 2021-11-08 旋转式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Active CN2161990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25923.1U CN216199004U (zh) 2021-11-08 2021-11-08 旋转式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25923.1U CN216199004U (zh) 2021-11-08 2021-11-08 旋转式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99004U true CN216199004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906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25923.1U Active CN216199004U (zh) 2021-11-08 2021-11-08 旋转式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990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300247A1 (en) Compact low noise rotary compressor
US20020037225A1 (en) Turbo compressor
JP4862925B2 (ja) ロータリ圧縮機
US20050220655A1 (en) Rolling piston and gas leakage preventing apparatus for rotary compressor having the same
US9157437B2 (en) Rotary compressor with oiling mechanism
KR20130055407A (ko) 로터리 압축기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16199004U (zh) 旋转式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WO2019234881A1 (ja) 密閉型圧縮機、及び、密閉型圧縮機の製造方法
US11261864B2 (en) Scroll compressor with buffer member between the orbiting groove and the balance weight
CN101187372A (zh) 旋转式压缩机的减噪结构
CN216199006U (zh) 旋转式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114017336B (zh)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6199005U (zh) 旋转式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EP1878921A1 (en) Closed type fluid machine
CN218844529U (zh) 电机支架、电机总成及压缩机
CN215890466U (zh) 旋转式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6950859U (zh) 一种泵体组件及旋转式压缩机
CN211174609U (zh) 一种消音结构及回转式压缩机
CN213899291U (zh) 压缩组件、压缩机和换热装置
US11761442B2 (en) Scroll compressor
CN114017344B (zh)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112610489B (zh) 泵体组件、压缩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4017333B (zh) 旋转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219119454U (zh) 一种压缩机泵体以及压缩机
CN114017332B (zh) 旋转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