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97935U - 一种连续自动配浆加重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续自动配浆加重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197935U CN216197935U CN202121997185.XU CN202121997185U CN216197935U CN 216197935 U CN216197935 U CN 216197935U CN 202121997185 U CN202121997185 U CN 202121997185U CN 216197935 U CN216197935 U CN 2161979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neumatic valve
- valve
- pipeline
- manual
- pneumat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essories For Mix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续自动配浆加重系统,包括泥浆吸入管,粉料输入管、泥浆排出管,主撬、管路组、搅拌器和泥浆罐,泥浆吸入管,粉料输入管、泥浆排出管、泥浆罐分别与主撬通过管路组相连,搅拌器位于泥浆罐中;泥浆通过泥浆吸入管进入主撬后送入泥浆罐中,粉料通过粉料输入管进入进入主撬后送入泥浆罐中,泥浆和粉料在泥浆罐中通过搅拌器搅拌后,再通过主撬4从泥浆排出管排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连续自动配浆加重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造成本较低。能够节约人力成本,同时实现连续配浆作业,配浆效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钻井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自动配浆加重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实施钻井作业的过程中,泥浆加重材料普遍是通过袋装的形式进行放置,加重泥浆配置过程中,通过人工进行放置和破袋作业,再通过加料漏斗进行加料作业。传统的人工配浆作业,配浆速度慢,无法满足应急的需要。同时人工的劳动强度较大,无法连续进行配浆作业。因此,配浆效率较低,要提高人工配浆效率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因此人力成本较高,同时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配浆效率高且能连续自动配浆的配浆加重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续自动配浆加重系统,包括泥浆吸入管,粉料输入管、泥浆排出管,主撬、管路组、搅拌器和泥浆罐,泥浆吸入管,粉料输入管、泥浆排出管、泥浆罐分别与主撬通过管路组相连,搅拌器位于泥浆罐中;泥浆通过泥浆吸入管进入主撬后送入泥浆罐中,粉料通过粉料输入管进入进入主撬后送入泥浆罐中,泥浆和粉料在泥浆罐中通过搅拌器搅拌后,再通过主撬从泥浆排出管排出。
优选地,所述泥浆罐包括第一泥浆罐和第二泥浆罐,第一泥浆罐和第二泥浆罐中均安装有搅拌器,搅拌器用于搅拌第一泥浆罐和第二泥浆罐中的物料。
优选地,所述管路组包括多个管道。
优选地,所述主撬包括通过管道相连的第一砂泵、第二砂泵、第一流量计、第二流量计、第一气动阀、第二气动阀、第三气动阀、第四气动阀、第五气动阀、第六气动阀、第七气动阀、第八气动阀、第九气动阀、第十气动阀、第十一气动阀、第十二气动阀、第一手动阀、第二手动阀、第三手动阀、第四手动阀、第五手动阀、第六手动阀、第一射流混合漏斗和第二射流混合漏斗,泥浆吸入管分别与第四气动阀相连,粉料输入管分别与第三气动阀和第十气动阀相连,泥浆排出管与第七气动阀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砂泵、第一流量计、第一气动阀、第二气动阀、第三气动阀、第四气动阀、第五气动阀、第六气动阀、第七气动阀、第一手动阀、第二手动阀、第三手动阀和第一射流混合漏斗构成一号管路,第一气动阀一端与第一泥浆罐通过管道相连,第一气动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二气动阀和第一手动阀相连,第一手动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依次将第一砂泵、第二手动阀、第一流量计、第六气动阀和第七气动阀相连,第二气动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第四气动阀相连;第三气动阀与第一射流混合漏斗相连,第一射流混合漏斗的底部分别与第五气动阀和第三手动阀相连,第三手动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一泥浆罐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二砂泵、第二流量计、第一气动阀、第二气动阀、第三气动阀、第四气动阀、第五气动阀、第七气动阀、第八气动阀、第十一气动阀、第三手动阀、第四手动阀、第五手动阀、第七手动阀和第一射流混合漏斗构成一号备用管路;第一气动阀一端与第一泥浆罐通过管道相连,第一气动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二气动阀相连,第二气动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依次将第十一气动阀、第四手动阀、第二砂泵、第五手动阀、第二流量计、第八气动阀和第七气动阀相连;第三气动阀与第一射流混合漏斗相连,第一射流混合漏斗的底部分别与第五气动阀和第三手动阀相连,第三手动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一泥浆罐相连,第五气动阀的另一端与第七手动阀通过管道相连,第二流量计和第八气动阀之间的管道与七手动阀的另一端相连;第二气动阀和第四气动阀之间相连的管道还和第四气动阀通过管道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二砂泵、第二流量计、第四气动阀、第七气动阀、第八气动阀、第九气动阀、第十气动阀、第十一气动阀、第十二气动阀、第四手动阀、第五手动阀、第六手动阀和第二射流混合漏斗构成二号管路,第四气动阀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第十一气动阀、第四手动阀、第二砂泵、第五手动阀、第二流量计、第八气动阀和第七气动阀;第十气动阀与第二射流混合漏斗通过管道相连,第二射流混合漏斗的底部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九气动阀和第六手动阀相连,第二流量计和第八气动阀之间连接的管道还与第九气动阀通过管道相连,第六手动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二泥浆罐相连;第十一气动阀和第四手动阀之间相连的管道还与第十二气动阀相连,第十二气动阀的另一端与第二泥浆罐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砂泵、第一流量计、第二气动阀、第四气动阀、第六气动阀、第七气动阀、第九气动阀、第十气动阀、第十一气动阀、第十二气动阀、第一手动阀、第二手动阀、第六手动阀、第七手动阀和第二射流混合漏斗构成二号备用管路,第四气动阀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二气动阀和第十一气动阀相连,第十一气动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第十二气动阀相连,第十二气动阀的另一端与第二泥浆罐通过管道相连;第二气动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第一手动阀、第一砂泵、第二手动阀、第一流量计、第六气动阀和第七气动阀,第十气动阀通过管道与第二射流混合漏斗相连,第二射流混合漏斗的底部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九气动阀和第六手动阀相连,第六手动阀通过管道与第二泥浆罐相连,第九气动阀通过管道与第七手动阀相连,第一流量计和第六气动阀之间相连的管道还与第七手动阀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连续自动配浆加重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造成本较低。能够节约人力成本,同时实现连续配浆作业,配浆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连续自动配浆加重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号管路的流程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号备用管路的流程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二号管路的流程原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二号备用管路的流程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4、主撬;7、管路组;8、搅拌器;9、泥浆罐;1-1、第一砂泵;1-2、第二砂泵;2-1、第一流量计;2-2、第二流量计;3-1、第一气动阀;3-2、第二气动阀; 3-3、第三气动阀;3-4、第四气动阀;3-5、第五气动阀;3-6、第六气动阀;3-7、第七气动阀;3-8、第八气动阀;3-9、第九气动阀;3-10、第十气动阀;3-11、第十一气动阀; 3-12、第十二气动阀;5-1、第一手动阀;5-2、第二手动阀;5-3、第三手动阀;5-4、第四手动阀;5-5、第五手动阀;5-6、第六手动阀;6-1、第一射流混合漏斗;6-2、第二射流混合漏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到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续自动配浆加重系统,包括泥浆吸入管,粉料输入管、泥浆排出管,主撬4、管路组7、搅拌器8和泥浆罐9,泥浆吸入管,粉料输入管、泥浆排出管、泥浆罐9分别与主撬4通过管路组7相连,搅拌器8位于泥浆罐9中;泥浆通过泥浆吸入管进入主撬4后送入泥浆罐9中,粉料通过粉料输入管进入进入主撬4 后送入泥浆罐9中,泥浆和粉料在泥浆罐9中通过搅拌器8搅拌后,再通过主撬4从泥浆排出管排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管道相连均为通过管道连通。
泥浆罐9包括第一泥浆罐和第二泥浆罐,第一泥浆罐和第二泥浆罐中均安装有搅拌器8,搅拌器8用于搅拌第一泥浆罐和第二泥浆罐中的物料。第一泥浆罐和第二泥浆罐为现有技术设备,且并排设置。
管路组7包括多个管道,本实用新型中部件之间的相连关系为通过管道连通的方式进行连通。
主撬4包括通过管道相连的第一砂泵1-1、第二砂泵1-2、第一流量计2-1、第二流量计2-2、第一气动阀3-1、第二气动阀3-2、第三气动阀3-3、第四气动阀3-4、第五气动阀 3-5、第六气动阀3-6、第七气动阀3-7、第八气动阀3-8、第九气动阀3-9、第十气动阀3-10、第十一气动阀3-11、第十二气动阀3-12、第一手动阀5-1、第二手动阀5-2、第三手动阀 5-3、第四手动阀5-4、第五手动阀5-5、第六手动阀5-6、第一射流混合漏斗6-1和第二射流混合漏斗6-2,泥浆吸入管分别与第四气动阀3-4相连,粉料输入管分别与第三气动阀 3-3和第十气动阀3-10相连,泥浆排出管与第七气动阀3-7相连。
如图2所示,第一砂泵1-1、第一流量计2-1、第一气动阀3-1、第二气动阀3-2、第三气动阀3-3、第四气动阀3-4、第五气动阀3-5、第六气动阀3-6、第七气动阀3-7、第一手动阀5-1、第二手动阀5-2、第三手动阀5-3和第一射流混合漏斗6-1构成一号管路,第一气动阀3-1一端与第一泥浆罐通过管道相连,第一气动阀3-1的另一端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二气动阀3-2和第一手动阀5-1相连,第一手动阀5-1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依次将第一砂泵1-1、第二手动阀5-2、第一流量计2-1、第六气动阀3-6和第七气动阀3-7相连,第二气动阀3-2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第四气动阀3-4相连;第三气动阀3-3与第一射流混合漏斗6-1相连,第一射流混合漏斗6-1的底部分别与第五气动阀3-5和第三手动阀5-3相连,第三手动阀5-3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一泥浆罐相连。
如图3所示,第二砂泵1-2、第二流量计2-2、第一气动阀3-1、第二气动阀3-2、第三气动阀3-3、第四气动阀3-4、第五气动阀3-5、第七气动阀3-7、第八气动阀3-8、第十一气动阀3-11、第三手动阀5-3、第四手动阀5-4、第五手动阀5-5、第七手动阀5-7和第一射流混合漏斗6-1构成一号备用管路;第一气动阀3-1一端与第一泥浆罐通过管道相连,第一气动阀3-1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二气动阀3-2相连,第二气动阀3-2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依次将第十一气动阀3-11、第四手动阀5-4、第二砂泵1-2、第五手动阀5-5、第二流量计2-2、第八气动阀3-8和第七气动阀3-7相连;第三气动阀3-3与第一射流混合漏斗 6-1相连,第一射流混合漏斗6-1的底部分别与第五气动阀3-5和第三手动阀5-3相连,第三手动阀5-3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一泥浆罐相连,第五气动阀3-5的另一端与第七手动阀5-7通过管道相连,第二流量计2-2和第八气动阀3-8之间的管道与七手动阀5-7的另一端相连;第二气动阀3-2和第四气动阀3-4之间相连的管道还和第四气动阀3-4通过管道相连。
如图4所示,第二砂泵1-2、第二流量计2-2、第四气动阀3-4、第七气动阀3-7、第八气动阀3-8、第九气动阀3-9、第十气动阀3-10、第十一气动阀3-11、第十二气动阀3-12、第四手动阀5-4、第五手动阀5-5、第六手动阀5-6和第二射流混合漏斗6-2构成二号管路,第四气动阀3-4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第十一气动阀3-11、第四手动阀5-4、第二砂泵1-2、第五手动阀5-5、第二流量计2-2、第八气动阀3-8和第七气动阀3-7;第十气动阀3-10与第二射流混合漏斗6-2通过管道相连,第二射流混合漏斗6-2的底部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九气动阀3-9和第六手动阀5-6相连,第二流量计2-2和第八气动阀3-8之间连接的管道还与第九气动阀3-9通过管道相连,第六手动阀5-6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二泥浆罐相连;第十一气动阀3-11和第四手动阀5-4之间相连的管道还与第十二气动阀3-12相连,第十二气动阀3-12的另一端与第二泥浆罐相连。
如图5所示,第一砂泵1-1、第一流量计2-1、第二气动阀3-2、第四气动阀3-4、第六气动阀3-6、第七气动阀3-7、第九气动阀3-9、第十气动阀3-10、第十一气动阀3-11、第十二气动阀3-12、第一手动阀5-1、第二手动阀5-2、第六手动阀5-6、第七手动阀5-7 和第二射流混合漏斗6-2构成二号备用管路,第四气动阀3-4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二气动阀 3-2和第十一气动阀3-11相连,第十一气动阀3-11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第十二气动阀3-12 相连,第十二气动阀3-12的另一端与第二泥浆罐通过管道相连;第二气动阀3-2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第一手动阀5-1、第一砂泵1-1、第二手动阀5-2、第一流量计2-1、第六气动阀3-6和第七气动阀3-7,第十气动阀3-10通过管道与第二射流混合漏斗6-2相连,第二射流混合漏斗6-2的底部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九气动阀3-9和第六手动阀5-6相连,第六手动阀5-6通过管道与第二泥浆罐相连,第九气动阀3-9通过管道与第七手动阀5-7相连,第一流量计2-1和第六气动阀3-6之间相连的管道还与第七手动阀5-7相连。
泥浆吸入管线连通至需要添加化学药剂或者重晶石粉料的泥浆罐,泥浆排出管线连通至完成配制或加重的泥浆存储罐,粉料输入管线连通至重晶石粉料运输罐,粉料的输送采用气力输送的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一号管路包含:吸入、循环、排出三个流程。吸入流程:第一砂泵1-1将泥浆从吸入管路吸入,经由配浆加重管路将泥浆存入第一泥浆罐。吸入过程中加重粉料经由粉料输入管路进入第一射流混合漏斗6-1与泥浆混合,此时吸入的泥浆是待处理的泥浆罐中的泥浆。
循环流程:经过吸入流程,第一泥浆罐中已存满经过处理的泥浆,但是此时的泥浆还未达到要求,还需要继续处理。第一砂泵1-1将泥浆经过循环管路从第一泥浆罐吸入,经由加重管路将泥浆再存入第一泥浆罐。循环过程中加重粉料经由粉料输入管路进入第一射流混合漏斗6-1与泥浆混合。此时吸入的泥浆是第一泥浆罐中混合不均匀或还未达到要求的泥浆。
排出流程:经过一定时间的循环流程后,第一泥浆罐中的泥浆是已经经过处理并达到要求的泥浆。第一砂泵1-1将泥浆经过循环管路从第一泥浆罐吸入,经由泥浆排出管将泥浆排出。
二号管路流程包含:吸入、循环、排出3个流程。
吸入流程:第二砂泵1-2将泥浆从吸入管路吸入,经由配浆加重管路将泥浆存入第二泥浆罐。吸入过程中加重粉料经由粉料输入管路进入第二射流混合漏斗6-2与泥浆混合,此时吸入的泥浆是待处理的泥浆罐中的泥浆。
循环流程:经过吸入流程,第二泥浆罐中已存满经过处理的泥浆,但是此时的泥浆还未达到要求,还需要继续处理。第二砂泵1-2将泥浆经过循环管路从第二泥浆罐吸入,经由加重管路将泥浆再存入第二泥浆罐。循环过程中加重粉料经由粉料输入管路进入第二射流混合漏斗6-2与泥浆混合。此时吸入的泥浆是第二泥浆罐中混合不均匀或还未达到要求的泥浆。
排出流程:经过一定时间的循环流程后,第二泥浆罐中的泥浆是已经经过处理并达到要求的泥浆。第二砂泵1-2将泥浆经过循环管路从第二泥浆罐吸入,经由排出管路将泥浆排出。
系统总体流程控制:
一号管路和二号管路可以同时交替进行,当一号管路排出泥浆时二号管路正在吸入或者循环,当一号管路流程结束排出泥浆后二号管路流程接着排出泥浆,这样交替进行的方式可实现连续混浆加重。
整个配浆加重的流程全自动控制,操作人员只需要在控制面板上设置好相应的参数就行。
如果第一砂泵1-1受损不工作了,那么第二砂泵1-2可以作为第一砂泵1-1的备用。先手动关掉第一手动阀5-1和第二手动阀5-2,并打开第七手动阀5-7。这时可以拆掉第一砂泵1-1进行维修,第二砂泵1-2可以启动代替第一砂泵1-1运行。如果第二砂泵1-2受损不工作了,同样的道理将第四手动阀5-4和第五手动阀5-5关掉,打开第七手动阀5-7 即可。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应被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的其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连续自动配浆加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泥浆吸入管,粉料输入管、泥浆排出管,主撬(4)、管路组(7)、搅拌器(8)和泥浆罐(9),泥浆吸入管,粉料输入管、泥浆排出管、泥浆罐(9)分别与主撬(4)通过管路组(7)相连,搅拌器(8)位于泥浆罐(9)中;泥浆通过泥浆吸入管进入主撬(4)后送入泥浆罐(9)中,粉料通过粉料输入管进入进入主撬(4)后送入泥浆罐(9)中,泥浆和粉料在泥浆罐(9)中通过搅拌器(8)搅拌后,再通过主撬(4)从泥浆排出管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自动配浆加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浆罐(9)包括第一泥浆罐和第二泥浆罐,第一泥浆罐和第二泥浆罐中均安装有搅拌器(8),搅拌器(8)用于搅拌第一泥浆罐和第二泥浆罐中的物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自动配浆加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组(7)包括多个管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自动配浆加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撬(4)包括通过管道相连的第一砂泵(1-1)、第二砂泵(1-2)、第一流量计(2-1)、第二流量计(2-2)、第一气动阀(3-1)、第二气动阀(3-2)、第三气动阀(3-3)、第四气动阀(3-4)、第五气动阀(3-5)、第六气动阀(3-6)、第七气动阀(3-7)、第八气动阀(3-8)、第九气动阀(3-9)、第十气动阀(3-10)、第十一气动阀(3-11)、第十二气动阀(3-12)、第一手动阀(5-1)、第二手动阀(5-2)、第三手动阀(5-3)、第四手动阀(5-4)、第五手动阀(5-5)、第六手动阀(5-6)、第一射流混合漏斗(6-1)和第二射流混合漏斗(6-2);泥浆吸入管与第四气动阀(3-4)相连,粉料输入管分别与第三气动阀(3-3)和第十气动阀(3-10)相连,泥浆排出管与第七气动阀(3-7)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连续自动配浆加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砂泵(1-1)、第一流量计(2-1)、第一气动阀(3-1)、第二气动阀(3-2)、第三气动阀(3-3)、第四气动阀(3-4)、第五气动阀(3-5)、第六气动阀(3-6)、第七气动阀(3-7)、第一手动阀(5-1)、第二手动阀(5-2)、第三手动阀(5-3)和第一射流混合漏斗(6-1)构成一号管路,第一气动阀(3-1)一端与第一泥浆罐通过管道相连,第一气动阀(3-1)的另一端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二气动阀(3-2)和第一手动阀(5-1)相连,第一手动阀(5-1)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依次将第一砂泵(1-1)、第二手动阀(5-2)、第一流量计(2-1)、第六气动阀(3-6)和第七气动阀(3-7)相连,第二气动阀(3-2)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第四气动阀(3-4)相连;第三气动阀(3-3)与第一射流混合漏斗(6-1)相连,第一射流混合漏斗(6-1)的底部分别与第五气动阀(3-5)和第三手动阀(5-3)相连,第三手动阀(5-3)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一泥浆罐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连续自动配浆加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砂泵(1-2)、第二流量计(2-2)、第一气动阀(3-1)、第二气动阀(3-2)、第三气动阀(3-3)、第四气动阀(3-4)、第五气动阀(3-5)、第七气动阀(3-7)、第八气动阀(3-8)、第十一气动阀(3-11)、第三手动阀(5-3)、第四手动阀(5-4)、第五手动阀(5-5)、第七手动阀(5-7)和第一射流混合漏斗(6-1)构成一号备用管路;第一气动阀(3-1)一端与第一泥浆罐通过管道相连,第一气动阀(3-1)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二气动阀(3-2)相连,第二气动阀(3-2)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依次将第十一气动阀(3-11)、第四手动阀(5-4)、第二砂泵(1-2)、第五手动阀(5-5)、第二流量计(2-2)、第八气动阀(3-8)和第七气动阀(3-7)相连;第三气动阀(3-3)与第一射流混合漏斗(6-1)相连,第一射流混合漏斗(6-1)的底部分别与第五气动阀(3-5)和第三手动阀(5-3)相连,第三手动阀(5-3)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一泥浆罐相连,第五气动阀(3-5)的另一端与第七手动阀(5-7)通过管道相连,第二流量计(2-2)和第八气动阀(3-8)之间的管道与七手动阀(5-7)的另一端相连;第二气动阀(3-2)和第四气动阀(3-4)之间相连的管道还和第四气动阀(3-4)通过管道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连续自动配浆加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砂泵(1-2)、第二流量计(2-2)、第四气动阀(3-4)、第七气动阀(3-7)、第八气动阀(3-8)、第九气动阀(3-9)、第十气动阀(3-10)、第十一气动阀(3-11)、第十二气动阀(3-12)、第四手动阀(5-4)、第五手动阀(5-5)、第六手动阀(5-6)和第二射流混合漏斗(6-2)构成二号管路,第四气动阀(3-4)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第十一气动阀(3-11)、第四手动阀(5-4)、第二砂泵(1-2)、第五手动阀(5-5)、第二流量计(2-2)、第八气动阀(3-8)和第七气动阀(3-7);第十气动阀(3-10)与第二射流混合漏斗(6-2)通过管道相连,第二射流混合漏斗(6-2)的底部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九气动阀(3-9)和第六手动阀(5-6)相连,第二流量计(2-2)和第八气动阀(3-8)之间连接的管道还与第九气动阀(3-9)通过管道相连,第六手动阀(5-6)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二泥浆罐相连;第十一气动阀(3-11)和第四手动阀(5-4)之间相连的管道还与第十二气动阀(3-12)相连,第十二气动阀(3-12)的另一端与第二泥浆罐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连续自动配浆加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砂泵(1-1)、第一流量计(2-1)、第二气动阀(3-2)、第四气动阀(3-4)、第六气动阀(3-6)、第七气动阀(3-7)、第九气动阀(3-9)、第十气动阀(3-10)、第十一气动阀(3-11)、第十二气动阀(3-12)、第一手动阀(5-1)、第二手动阀(5-2)、第六手动阀(5-6)、第七手动阀(5-7)和第二射流混合漏斗(6-2)构成二号备用管路,第四气动阀(3-4)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二气动阀(3-2)和第十一气动阀(3-11)相连,第十一气动阀(3-11)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第十二气动阀(3-12)相连,第十二气动阀(3-12)的另一端与第二泥浆罐通过管道相连;第二气动阀(3-2)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第一手动阀(5-1)、第一砂泵(1-1)、第二手动阀(5-2)、第一流量计(2-1)、第六气动阀(3-6)和第七气动阀(3-7),第十气动阀(3-10)通过管道与第二射流混合漏斗(6-2)相连,第二射流混合漏斗(6-2)的底部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九气动阀(3-9)和第六手动阀(5-6)相连,第六手动阀(5-6)通过管道与第二泥浆罐相连,第九气动阀(3-9)通过管道与第七手动阀(5-7)相连,第一流量计(2-1)和第六气动阀(3-6)之间相连的管道还与第七手动阀(5-7)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997185.XU CN216197935U (zh) | 2021-08-24 | 2021-08-24 | 一种连续自动配浆加重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997185.XU CN216197935U (zh) | 2021-08-24 | 2021-08-24 | 一种连续自动配浆加重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197935U true CN216197935U (zh) | 2022-04-05 |
Family
ID=80915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997185.XU Active CN216197935U (zh) | 2021-08-24 | 2021-08-24 | 一种连续自动配浆加重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197935U (zh) |
-
2021
- 2021-08-24 CN CN202121997185.XU patent/CN21619793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0252908A1 (zh) | 一种多功能混配设备 | |
CN105032920B (zh) | 模组化的可移动式异位土壤修复系统 | |
CN104005730A (zh) | 一种全液压固井车 | |
CN216197935U (zh) | 一种连续自动配浆加重系统 | |
CN209354155U (zh) | 一种新型盾构机出渣系统 | |
CN203778009U (zh) | 压裂液混配装置 | |
CN113441053A (zh) | 程控智能干湿分离型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复配装置 | |
CN2913807Y (zh) | 一种拉浆机用管道输送设备 | |
CN104369282B (zh) | 一种大规模高效自动配料系统 | |
CN215798544U (zh) | 一种粉末药剂带压投加装置 | |
CN202302736U (zh) | 配液罐的物料传送系统 | |
CN212583679U (zh) | 撬装式多井调驱和调剖的一体化氮封注聚装置 | |
CN211274251U (zh) | 一种海上油田聚合物水射流高效分散溶解装置 | |
CN206607014U (zh) | 一种液体试剂灌装组件 | |
CN217292820U (zh) | 一种矿用混凝土搅拌机 | |
CN220642757U (zh) | 一种特殊高效磁粉补充填装装置 | |
CN216205729U (zh) | 一种隧道工程用散装乳化基质的气动装填设备 | |
CN217621320U (zh) | 一种应用于mjs工法的水泥泥浆处理系统 | |
CN210882544U (zh) | 一种油泥驳运设备 | |
CN205700250U (zh) | 一种涂料混合搅拌装置 | |
CN213942977U (zh) | 一种球形混料机构 | |
CN218107324U (zh) | 一种非食用植物油自动装车系统 | |
CN110665437B (zh) | 粉料混合搅拌系统 | |
CN213348737U (zh) | 一种新型油漆上料装置 | |
CN221311308U (zh) | 一种用于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灌胶的自动化生产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