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91751U - 一种循环式水解酸化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循环式水解酸化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91751U
CN216191751U CN202122376459.XU CN202122376459U CN216191751U CN 216191751 U CN216191751 U CN 216191751U CN 202122376459 U CN202122376459 U CN 202122376459U CN 216191751 U CN216191751 U CN 2161917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tank
pipe
fixedly connected
incline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7645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秋慧
赵新娟
梁斌
赵亮
李越
刘昊
杨亦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Water Group Huamiao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Huamiao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Research Designing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Huamiao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Research Designing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Huamiao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Research Designing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7645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917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917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917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循环式水解酸化池,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所述循环式水解酸化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其相互连通的进水管,且池体内固定连接有导流墙;斜板沉淀机构,所述斜板沉淀机构与导流墙连接;所述斜板沉淀机构的进水口位于导流墙的上方;所述斜板沉淀机构的排泥口贯穿导流墙设置;推流器,所述推流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推流器分别位于导流墙的两侧,且通过推流器实现对池体内污泥和水体的推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循环式水解酸化池具有节省工程投资和用地面积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循环式水解酸化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循环式水解酸化池。
背景技术
水解酸化池是处理难降低废水最常用也是最经济有效的一个处理工艺,对于含有工业废水的污水厂一般都设置水解酸化池。在水解阶段,将固体有机物降解为可溶性物质,将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物质。在产酸阶段,碳水化合物和其他有机化合物降解为有机酸,主要是乙酸、丁酸和丙酸。水解和酸化反应进行得相对较快,通常很难将其分离。这一阶段的主要微生物是水解酸化菌。通过水解酸化处理,为后续的生物处理创造条件。
目前,污水处理中常用的水解酸化池工艺是是池内加弹性填料已增加池内微生物的浓度,同时酸化池后加沉淀池保证出水的水质。该方式池内加填料,不但增加了投资,还增加了对填料的管理难度,经常出现填料坍塌现象;二是水解后加沉淀池增加了工艺的复杂性,对于水质偏好的污水处理,增加工程造价以及运行管理的复杂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循环式水解酸化池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省了工程投资和用地面积的循环式水解酸化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循环式水解酸化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其相互连通的进水管,且池体内固定连接有导流墙;斜板沉淀机构,所述斜板沉淀机构与导流墙连接;所述斜板沉淀机构的进水口位于导流墙的上方;所述斜板沉淀机构的排泥口贯穿导流墙设置;推流器,所述推流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推流器分别位于导流墙的两侧,且通过推流器实现对池体内污泥和水体的推动。
优选的,所述斜板沉淀机构包括沉淀箱,所述导流墙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开口向上的沉淀箱,沉淀箱的底部侧面开设有进水口,且沉淀箱内固定连接有多个平行设置且用于污泥沉淀的斜板;所述沉淀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其相互连通的排泥管,排泥管贯穿导流墙设置;所述沉淀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与沉淀箱的连接处位于斜板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斜板沉淀机构还包括导流管,所述沉淀箱底部侧面开设的进水口内固定连接有导流管,导流管倾斜向下设置。
优选的,所述斜板沉淀机构还包括弹性缓冲板,所述沉淀箱内固定连接有弹性缓冲板,弹性缓冲板位于斜板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池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污泥回流管,且池体的底部侧面安装有与其相互连通的导泥管,导泥管上安装有排泥泵。
优选的,所述池体内连接有污泥接种机构,所述污泥接种机构包括污泥接种管,所述池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环绕其设置的污泥接种管,污泥接种管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与其相互连通的出泥管;所述污泥接种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其相互连通的进泥管,进泥管贯穿池体设置。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循环式水解酸化池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以实现对水体中污泥的沉淀,使得水解酸化反应与沉淀为一体,减少了水解酸化池后常用的沉淀池工艺,简化了水解酸化段工序,节省了工程投资和用地面积;
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排泥管流出的污泥可以随时被水流带走,并与池体内的水体混合,省去了污泥回流设施,降低了工程投资和运行能耗,运行管理简单;同时,排泥管流出的污泥,保证了池体内微生物的量,再通过推流器保证污泥的混合反应,无需设置填料,保证了水解酸化池的运行效果,降低了运行管理的难度,减少了工程投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循环式水解酸化池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斜板沉淀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污泥接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池体;2、斜板沉淀机构;21、沉淀箱;22、斜板;23、弹性缓冲板;24、排泥管;25、排水管;26、导流管;3、隔板;4、推流器;5、污泥接种机构;51、污泥接种管;52、出泥管;53、进泥管;6、导流墙;7、污泥回流管;8、进水管;9、排泥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3,一种循环式水解酸化池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其相互连通的进水管8,且池体1内固定连接有导流墙6;斜板沉淀机构2,所述斜板沉淀机构2与导流墙6连接;所述斜板沉淀机构2的进水口位于导流墙6的上方;所述斜板沉淀机构2的排泥口贯穿导流墙6设置;推流器4,所述推流器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推流器4分别位于导流墙6的两侧,且通过推流器4实现对池体1内污泥和水体的推动。
需要说明:装置在使用时,通过进水管8可以向池体1内注入废水,废水在池体1内污泥中的微生物反应,且通过斜板沉淀机构2可以对水体中的污泥进行沉淀,使水解酸化反应与沉淀为一体,减少了水解酸化池后常用的沉淀池工艺,简化了水解酸化段工序,节省了工程投资和用地面积;
还需要说明:在推流器4的作用下,使得水体在池体1循环流动,将斜板沉淀机构2沉降下来的泥随时被水流带走,与池体1内的水体混合,省去了污泥回流设施,降低了工程投资和运行能耗,运行管理简单;
还需要说明:通过斜板沉淀机构2沉降下来的污泥,保证了池体1内微生物的量,再通过推流器4保证污泥的混合反应,无需设置填料,保证了水解酸化池的运行效果,降低了运行管理的难度,减少了工程投资。
参考图1和图2所示,所述斜板沉淀机构2包括沉淀箱21,所述导流墙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开口向上的沉淀箱21,沉淀箱21的底部侧面开设有进水口,且沉淀箱21内固定连接有多个平行设置且用于污泥沉淀的斜板22;所述沉淀箱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其相互连通的排泥管24,排泥管24贯穿导流墙6设置;所述沉淀箱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水管25,排水管25与沉淀箱21的连接处位于斜板22的上方。
需要说明:进入到池体1内的水体,在推流器4的作用下,从导流墙6的下部进入到沉淀箱21内,通过沉淀箱21内的斜板22,实现对水体中污泥的沉淀,使得水解酸化反应与沉淀为一体,减少了水解酸化池后常用的沉淀池工艺,简化了水解酸化段工序,节省了工程投资和用地面积;
还需要说明:沉淀下的污泥通过排泥管24进入到导流墙6的下方,在推流器4的作用下,使得排泥管24流出的污泥随时被水流带走,并与池体1内的水体混合,省去了污泥回流设施,降低了工程投资和运行能耗,运行管理简单;同时,排泥管24流出的污泥,保证了池体1内微生物的量,再通过推流器4保证污泥的混合反应,无需设置填料,保证了水解酸化池的运行效果,降低了运行管理的难度,减少了工程投资。
参考图2所示,所述斜板沉淀机构2还包括导流管26,所述沉淀箱21底部侧面开设的进水口内固定连接有导流管26,导流管26倾斜向下设置。
需要说明:由于导流管26倾斜向下设置,使得水体以及污泥进入到沉淀箱21内时,其流向向下,避免直接冲击斜板22,有利于污泥的沉淀。
参考图2所示,所述斜板沉淀机构2还包括弹性缓冲板23,所述沉淀箱21内固定连接有弹性缓冲板23,弹性缓冲板23位于斜板22的下方。
需要说明:弹性缓冲板23可以缓冲污泥对斜板22的冲击力,从而减小斜板22损坏的几率,提高斜板22的使用寿命。
参考图1所示,所述导流墙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隔板3,所述隔板3靠近导流管26设置。
需要说明:通过隔板3可以起到阻挡的作用,减小水体和污泥进入到沉淀箱21内的流速,有利于对污泥的沉淀。
参考图1所示,所述池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污泥回流管7,且池体1的底部侧面安装有与其相互连通的导泥管,导泥管上安装有排泥泵9。
需要说明:通过污泥回流管7可以将池体1内的污泥进行回流,且通过排泥泵9工作也可以排出池体1内的污泥,保证池体1内污泥的浓度。
参考图1和图3所示,所述池体1内连接有污泥接种机构5,所述污泥接种机构5包括污泥接种管51,所述池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环绕其设置的污泥接种管51,污泥接种管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与其相互连通的出泥管52;所述污泥接种管5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其相互连通的进泥管53,进泥管53贯穿池体1设置。
需要说明:通过进泥管53可以向池体1内接种污泥,且由于出泥管52的数量为多个,出泥的位置较多,从而可以提高池体1内污泥接种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循环式水解酸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池体(1),所述池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其相互连通的进水管(8),且池体(1)内固定连接有导流墙(6);
斜板沉淀机构(2),所述斜板沉淀机构(2)与导流墙(6)连接;所述斜板沉淀机构(2)的进水口位于导流墙(6)的上方;所述斜板沉淀机构(2)的排泥口贯穿导流墙(6)设置;
推流器(4),所述推流器(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推流器(4)分别位于导流墙(6)的两侧,且通过推流器(4)实现对池体(1)内污泥和水体的推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式水解酸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沉淀机构(2)包括沉淀箱(21),所述导流墙(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开口向上的沉淀箱(21),沉淀箱(21)的底部侧面开设有进水口,且沉淀箱(21)内固定连接有多个平行设置且用于污泥沉淀的斜板(22);所述沉淀箱(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其相互连通的排泥管(24),排泥管(24)贯穿导流墙(6)设置;所述沉淀箱(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水管(25),排水管(25)与沉淀箱(21)的连接处位于斜板(22)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式水解酸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沉淀机构(2)还包括导流管(26),所述沉淀箱(21)底部侧面开设的进水口内固定连接有导流管(26),导流管(26)倾斜向下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式水解酸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沉淀机构(2)还包括弹性缓冲板(23),所述沉淀箱(21)内固定连接有弹性缓冲板(23),弹性缓冲板(23)位于斜板(22)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循环式水解酸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污泥回流管(7),且池体(1)的底部侧面安装有与其相互连通的导泥管,导泥管上安装有排泥泵(9)。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循环式水解酸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内连接有污泥接种机构(5),所述污泥接种机构(5)包括污泥接种管(51),所述池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环绕其设置的污泥接种管(51),污泥接种管(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与其相互连通的出泥管(52);所述污泥接种管(5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其相互连通的进泥管(53),进泥管(53)贯穿池体(1)设置。
CN202122376459.XU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循环式水解酸化池 Active CN2161917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76459.XU CN216191751U (zh)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循环式水解酸化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76459.XU CN216191751U (zh)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循环式水解酸化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91751U true CN216191751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927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76459.XU Active CN216191751U (zh)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循环式水解酸化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917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93834B (zh) 一体式iods反应器
CN216191751U (zh) 一种循环式水解酸化池
CN220176147U (zh) 一种二沉池污泥回流装置
CN103570131B (zh) 兼氧型膜生物反应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15855671U (zh) 一种管式污水处理一体设备
CN206089192U (zh) 一种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
CN113461157B (zh) 一种活性污泥导流筒、导流机构及污水处理强化装置
CN109231461A (zh) 一种高效污水滤膜机
CN213895339U (zh) 一种新型水解酸化池
CN204369652U (zh) 一种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完全混合式厌氧系统
CN206705903U (zh) 一种生化池曝气间停的城市污水处理强化运行装置
CN113104965B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用cast工艺一体化反应池
CN2248710Y (zh) 无回流泵的厌氧好氧生物除磷脱氮装置
CN220665053U (zh) 一种用于提高cass工艺活性污泥效率的装置
CN220766699U (zh) 一种新型改良完全混合水解反应池
CN111170435A (zh) 一种加药混凝反应装置以及设有该装置的污水处理设备
CN216997854U (zh) 一种用于垃圾渗漏液处理的反应装置
CN218910030U (zh) 一种污水水解发酵池
CN2146479Y (zh) 一种气浮器
CN219489733U (zh) 多级厌氧环流反应器
CN210367127U (zh) 一种新型好氧反应器
CN220116372U (zh) 污水高效生化降解装置
CN219489732U (zh) 厌氧环流反应器
CN214457162U (zh) 一种高效水解酸化反应器
CN217895249U (zh) 一种高效厌氧法处理废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54, Jianshe Road, Heping District, Tianjin

Patentee after: Tianjin Water Group Huamiao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54, Jianshe Road, Heping District, Tianjin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HUAMIAO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RESEARCH DESIGNING INSTITUT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