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85782U - 一种中置电机的固定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置电机的固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85782U
CN216185782U CN202122317665.3U CN202122317665U CN216185782U CN 216185782 U CN216185782 U CN 216185782U CN 202122317665 U CN202122317665 U CN 202122317665U CN 216185782 U CN216185782 U CN 2161857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wheel
matched
rotating
driving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1766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铁城
陈雪
许麒
李勇
周成贵
周利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Apollo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Apollo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Apollo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Apollo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1766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857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857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857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置电机的固定结构,包括车架及驱动轮,所述车架上设有安装有电机且与驱动轮相连的后叉,所述后叉上设有可与车架相配合转动的转动部,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需链条张紧机构的车辆驱动结构,降低了车辆行驶时的噪音,降低了成本,并且电机设于后叉一侧,缩短了后叉轴距,使车辆布局更合理,行驶更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中置电机的固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中置电机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电动越野车或沙滩车的中置电机一般固定在车架上,并用链条将动力传递到后轮(驱动轮)上。车辆在骑行时,由于后轮不断地上下跳动,而电机固定不动,导致两者距离不断变化,链条时松时紧,严重时会导致链条跳齿或拉断链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增加链条张紧轮,导致结构复杂、噪声增大等。
现有的将电机固定在后叉上的结构,虽然解决了上述问题,但由于将电机固定在后轮和后叉与车架的铰接轴之间,导致后叉需加长,整车轴距增加、重量增加、操作性能下降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中置电机的固定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中置电机的固定结构,包括车架及驱动轮。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车架上设有安装有电机且与驱动轮相连的后叉,所述后叉上设有可与车架相配合转动的转动部,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安装有电机且可绕车架转动的后叉,使电机驱动时始终与驱动轮保持恒定距离,使车辆行驶更稳定。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后叉一端设有驱动轮,另一端设有电机,所述转动部设于驱动轮与电机之间,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可与驱动轮及电机相连的后叉,使驱动轮与电机在后叉转动时同步转动。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转动部包括设于后叉上的第一转动点及转轴,所述车架上设有与转轴相配合的第二转动点,所述第一转动点及第二转动点通过转轴相连,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转动部的具体转动结构,使后叉可有效绕车架转动。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后叉向转动部一侧延伸设置有电机安装板,所述电机设于电机安装板上,所述后叉向转动部另一侧延伸设置有叉臂,所述驱动轮设于叉臂上,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电机安装的具体安装板及驱动轮安装的叉臂。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叉臂靠近转动部一侧设有转动套,所述第一转动点设于转动套上,所述车架对称设于转动套两侧,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第一转动点的具体设置方式,使后叉转动更为稳定。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车架上对称设有与转动套相配合的定位板,所述第二转动点设于定位板上,所述转轴贯穿设于定位板及转动套上,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车架上第二转动点的具体设置方式,使后叉可在车架上转动时更加平稳。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转动套与定位板之间设有隔套,所述隔套一端向转动套内孔延伸设有第一凸台,另一端与定位板相顶靠设有第二凸台,所述隔套上设有与转轴相配合的转动孔,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可转动的隔套,使后叉与车架配合时可顺畅转动而不会卡顿。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驱动轮上设有轮轴,所述叉臂上设有与轮轴相配合的轮轴孔,所述轮轴孔为圆弧形长槽孔,所述轮轴穿设轮轴孔后设有调节板,所述叉臂上设有与调节板相配合的定位杆,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驱动轮的轮轴,使叉臂与轮轴相连,同时使驱动轮可在轮轴上转动。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调节板外缘为涡状线,所述调节板外缘设有与定位杆相配合的弧形缺口,所述涡状线向远离调节板中心延伸设置有拨杆,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轮轴在叉臂上的调节板,使驱动轮与电机间的中心距可调并且在调节后可锁定。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电机上设有第一传动轮,所述驱动轮上设有与第一传动轮相配合的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之间设有传动带,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电机与驱动轮之间的传动方式,使电机可带动驱动轮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需链条张紧机构的车辆驱动结构,降低了车辆行驶时的噪音,降低了成本,并且电机设于后叉一侧,缩短了后叉轴距,使车辆布局更合理,行驶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叉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车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调节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隔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6,一种中置电机的固定结构,包括车架1及驱动轮2,所述车架1与驱动轮2通过后叉4相连。
所述驱动轮2上设有轮轴21,所述轮轴21穿设驱动轮2的中心,所述轮轴21与驱动轮2间设有轴承,所述轮轴21两端设于后叉4上。
所述后叉4一端与驱动轮2相连,另一端设有电机安装板8,所述电机安装板8上固设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设有第一传动轮31,所述第一传动轮31优选为链轮,所述驱动轮2上设有与第一传动轮31相配合的第二传动轮32,所述第二传动轮32优选为与第一传动轮31相配合的链轮,所述第一传动轮31与第二传动轮32间设有传动带33,所述传动带33优选为链条。
所述后叉4上设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向靠近驱动轮2一侧延伸形成叉臂9,所述叉臂9对称设于驱动轮2两侧,所述轮轴21固设于叉臂9上,所述叉臂9在端部设有轮轴安装板101,所述轮轴安装板101上设有轮轴孔22,所述轮轴孔22为圆弧形长槽孔,所述轮轴21穿设轮轴孔22后设有调节板23,所述调节板23紧贴轮轴安装板101设置。
所述调节板23上设有可供轮轴21穿设的孔体,所述调节板23外缘为由内向外逐渐扩展的涡状面,所述涡状面在终止端向远离孔体中心方向延伸形成拨杆26,所述涡状面上设有若干等间距相邻的弧形缺口25,所述轮轴孔22靠近叉臂9一侧固设有定位杆24,所述定位杆24外形为与弧形缺口25相配合的圆柱形,即拨杆26拨动调节板23绕轮轴21转动时,可使弧形缺口25与定位杆24配合,调节轮轴21与定位杆24间的距离,即调节板23转动时轮轴21在轮轴孔22长槽内滑动。
所述驱动部向靠近车架1一侧延伸形成电机安装板8,所述电机安装板8优选固设于一侧叉臂9上,所述叉臂9靠近与电机安装板8的连接处设有转动套10,所述转动套10两端穿设于两侧叉臂9,所述转动套10内贯穿设有第一转动点5,所述第一转动点5优选贯穿圆柱孔。
所述车架1上对称设有与转动套10两侧端面相配合的定位板11,所述定位板11上贯穿设有第二转动点7,所述第二转动点7优选为圆孔,所述车架1上的第二转动点7与转动套10上的第一转动点5为同心设置。
所述转动套10与定位板11间穿设有转轴6,所述转轴6与第一转动点5及第二转动点7为同心设置,所述转轴6为圆柱销轴,所述圆柱销轴一端设有限位板另一端贯穿穿设车架1上的定位板11及转动套10后固设有螺母,所述螺母与一侧定位板11相顶靠。
所述转动套10与定位板11间设有隔套12,所述隔套12一端设有与转动套11内孔相配合的第一凸台13,另一端设有与定位板11相顶靠的第二凸台14,所述隔套12上设有与转轴6外径相配的转动孔15,所述转动套10两端均嵌有隔套12,所述隔套12嵌入转动套10后其外端面与定位板11内侧相顶靠,即其安装顺序为:先将隔套12的第一凸台13嵌入转动套10两端的内孔中,随后将车架1上对称设置的定位板11与隔套12上第二凸台14的端面相顶靠,且定位板11上的第二转动点7与隔套12及转动套10上的第一转动点5同心设置,随后将转轴6由车架1外侧贯穿依次穿设定位板11、隔套12及转动套10后在另一侧定位板11外用螺母固定,此时驱动轮2及电机3可随后叉4绕转轴6在车架1上相对转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中置电机的固定结构,包括车架(1)及驱动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上设有安装有电机(3)且与驱动轮(2)相连的后叉(4),所述后叉(4)上设有可与车架(1)相配合转动的转动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置电机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叉(4)一端设有驱动轮(2),另一端设有电机(3),所述转动部设于驱动轮(2)与电机(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置电机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包括设于后叉(4)上的第一转动点(5)及转轴(6),所述车架(1)上设有与转轴(6)相配合的第二转动点(7),所述第一转动点(5)及第二转动点(7)通过转轴(6)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置电机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叉(4)向转动部一侧延伸设置有电机安装板(8),所述电机(3)设于电机安装板(8)上,所述后叉(4)向转动部另一侧延伸设置有叉臂(9),所述驱动轮(2)设于叉臂(9)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置电机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叉臂(9)靠近转动部一侧设有转动套(10),所述第一转动点(5)设于转动套(10)上,所述车架(1)对称设于转动套(10)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中置电机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上对称设有与转动套(10)相配合的定位板(11),所述第二转动点(7)设于定位板(11)上,所述转轴(6)贯穿设于定位板(11)及转动套(10)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中置电机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套(10)与定位板(11)之间设有隔套(12),所述隔套(12)一端向转动套(10)内孔延伸设有第一凸台(13),另一端与定位板(11)相顶靠设有第二凸台(14),所述隔套(12)上设有与转轴(6)相配合的转动孔(15)。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置电机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2)上设有轮轴(21),所述叉臂(9)上设有与轮轴(21)相配合的轮轴孔(22),所述轮轴孔(22)为圆弧形长槽孔,所述轮轴(21)穿设轮轴孔(22)后设有调节板(23),所述叉臂(9)上设有与调节板(23)相配合的定位杆(2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中置电机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23)外缘为涡状线,所述调节板(23)外缘设有与定位杆(24)相配合的弧形缺口(25),所述涡状线向远离调节板(23)中心延伸设置有拨杆(2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置电机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3)上设有第一传动轮(31),所述驱动轮(2)上设有与第一传动轮(31)相配合的第二传动轮(32),所述第一传动轮(31)与第二传动轮(32)之间设有传动带(33)。
CN202122317665.3U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中置电机的固定结构 Active CN2161857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17665.3U CN216185782U (zh)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中置电机的固定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17665.3U CN216185782U (zh)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中置电机的固定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85782U true CN216185782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923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17665.3U Active CN216185782U (zh)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中置电机的固定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857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71295B (zh) 后变速器
CN216185782U (zh) 一种中置电机的固定结构
AU3799200A (en) Reversible tensioner
ES2189167T3 (es) Suspension trasera para bicicleta.
CN101006259A (zh) 装置的旋转点支承
CN106995033B (zh) 一种电动车的驱动机构
EP3625479B1 (en) Accessory drive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of a motor vehicle
US20100230199A1 (en) Motorcycle having a multi-functional rear brake caliper bracket
US6866112B2 (en) Motorcycle having stationary belt tensioner
CN205801401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中置电机的安装结构
US6305485B1 (en) Mounting and gearing system for power-assisted bicycles
WO2000068068A1 (en) Gear device amd method for driving a bicycle
CN211893524U (zh) 碳纤维式电动摩托车
CN216111983U (zh) 一种用于链条传动的二级减速结构
CN215475591U (zh) 摩托车电机传动皮带松紧度调节结构
CN110735895B (zh) 一种集成可调皮带张紧装置
CN220809700U (zh) 一种电摩动力传输装置
CN216805711U (zh) 一种具备伸缩机构的链轮曲柄
CN207773366U (zh) 链条张紧装置及自行车
CN209278424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自动张紧器
CN108825684B (zh) 一种液压盘式制动器总成
CN215748614U (zh) 一种砂光机紧急制动装置
CN211197582U (zh) 一种链条机端部的链条改向装置
CN218617050U (zh) 一种车辆电机、后摇臂同轴配合结构
CN220316274U (zh) 一种丝杆调节式主传动链条张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