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67706U - 一种带有指托的医用刨削手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指托的医用刨削手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67706U
CN216167706U CN202122434139.5U CN202122434139U CN216167706U CN 216167706 U CN216167706 U CN 216167706U CN 202122434139 U CN202122434139 U CN 202122434139U CN 216167706 U CN216167706 U CN 2161677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finger
finger rest
strip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3413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勇
何朝东
王绘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Mech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Mech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Mech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Mech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3413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677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677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677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指托的医用刨削手柄,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医用刨削手柄包括手柄主体和指托;手柄主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条形槽且底部设置有限位部,条形槽沿手柄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指托的分别与两个条形槽滑动配合且指托能够向后抵紧限位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指托的医用刨削手柄,条形槽与指托的配合可以限制指托沿手柄主体上下方向的运动,指托与限位部的配合可以限制指托沿手柄主体前后方向的运动,指托的质量较小,能减少医师使用刨削手柄所需握持力度,减少手部肌肉疲劳,有效提高医师操作精度和质量,同时其指托便于拆卸。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指托的医用刨削手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指托的医用刨削手柄。
背景技术
在耳鼻喉科、神经外科、骨科或其他外科手术中需要使用刨刀对人体骨组织和(或)软组织进行刨削处理。医用刨削手柄用于为刨刀提供动力,带动刨刀高速转动,实现对人体骨组织和(或)软组织的刨削。现有医用刨削手柄通常呈一字型结构。在手术中为了使刨削手柄握持在手中不滑脱,医师需要使用很大的握持力度。较大的握持力度会增加医师手部肌肉疲劳,从而影响手术精度和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指托的医用刨削手柄,其指托能减少医师使用刨削手柄所需握持力度,减少手部肌肉疲劳,有效提高医师操作精度和质量,同时其指托便于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有指托的医用刨削手柄,包括手柄主体和指托;所述手柄主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条形槽且底部设置有限位部,所述条形槽沿所述手柄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指托分别与两个所述条形槽滑动配合且所述指托能够向后抵紧所述限位部。
上述结构中,指托顶部与手柄主体的两个条形槽滑动配合,手柄主体底部的限位部限制指托沿条形槽向后移动,指托与条形槽配合限制指托相对于手柄主体沿上下方向运动。指托固定在手柄主体上,使刨削手柄便于握持,减少医师使用刨削手柄所需握持力度,减少手部肌肉疲劳,有效提高手术操作精度和质量。同时,通过使指托远离限位部,沿滑槽向前移动,即可快速拆卸指托,指托拆卸方便。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指托包括指托体和两个插接耳,所述插接耳的顶端设置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可滑动的嵌设于所述条形槽内。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指托体和两个所述插接耳围成抵接通槽,所述指托通过所述抵接通槽的底部能够向后抵紧所述限位部。
抵接通槽与手柄主体的底部形状匹配,配合更加紧密,安全可靠。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手柄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抵接部,所述条形槽从前到后相对于所述抵接部向上倾斜。
上述结构中,指托可拆卸地固定在手柄主体上,使刨削手柄握持在手中不易滑脱,同时,指托沿条形槽滑动的过程中,其与手柄主体底部的抵接部之间的抵紧力越来越大,指托的顶端能够向上顶紧抵接部,指托固定后不易沿条形槽向前或向后松动,能有效的保证医师操作精度和质量,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插入端相对于所述防脱端更靠近所述手柄主体的头部。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条形槽相对于所述抵接部的倾斜角度为1.5°-3°。
该倾斜角度可以使得指托体的顶端能够与抵接部充分接触,防松动效果更好。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滑动件为长条形,所述滑动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条形槽的延伸方向一致。
长条形的滑动件与条形槽配合,配合后结构更加牢固。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插接耳采用能够发生弹性形变材料制成,两个所述插接耳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手柄主体对应部分的宽度。
插接耳能够发生一定程度的弹性形变,使指托能够夹持手柄主体的两侧,固定后更加牢固。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滑动件为半圆柱状。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指托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指托面,所述第一指托面与所述手柄主体的底部呈夹角设置,在由上到下的方向上,第一指托面朝向所述手柄主体的头部倾斜。
第一指托面倾斜,可以方便医师的手指勾握,不容易脱落。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指托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指托面,在由所述手柄主体的头部到尾部的方向上,第二指托面向上倾斜。
无名指或小拇指可以在第二指托面处蜷曲,便于握持刨削手柄。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手柄主体还包括控制旋钮,所述控制旋钮设置于所述手柄主体内,且所述控制旋钮的外缘从所述手柄主体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突出,所述指托位于所述控制旋钮的斜下方。
医师在使用时,拇指和食指位于手柄主体的两侧,中指勾住指托,此时,拇指与食指的位置与控制旋钮匹配,便于医师单手操作控制旋钮,控制方式简单方便,有效减轻医师的负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用刨削手柄,通过在手柄主体上设置指托,在使用时,医师握持手柄主体,手掌的虎口位于指托的后方且与手柄主体的下方摩擦接触,食指伸展并贴合于手柄主体的一侧,拇指贴合于手柄主体的另一侧,中指勾握在勾指部,无名指和小指蜷曲位于指托体的下方,指托的质量较小,能减少医师使用刨削手柄所需握持力度,减少手部肌肉疲劳,有效提高医师操作精度和质量,同时其指托便于拆卸。并且,条形槽与指托的配合可以限制指托沿手柄主体上下方向的运动,指托与限位部的配合可以限制指托沿手柄主体前后方向的运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通过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医用刨削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柄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指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A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标:
10-医用刨削手柄;
11-手柄主体;12-指托;
110-条形槽;111-抵接部;112-插入端;113-防脱端;114-头部;115-尾部;116-凹陷部;117-限位部;118-控制旋钮;
120-指托体;121-插接耳;122-滑动件;123-第一指托面;124-第二指托面;125-勾指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用刨削手柄10,该刨削手柄用于为刨刀提供动力,带动刨刀高速转动,实现对人体骨组织和(或)软组织的刨削,同时刨削手柄能将刨刀切除的组织从手柄内部的吸引通道排出。
医用刨削手柄10包括手柄主体11和指托12,指托12与手柄主体11可拆卸地连接。
其中,请参照图2所示,手柄主体11具有头部114和尾部115,手柄主体11的头部114用于安装刨刀,手柄主体11的尾部115用于连接电线等,手柄主体11的未提及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手柄主体11的顶部设置有凹陷部116,凹陷部116用于减轻手柄主体11的质量。
手柄主体11上设置有控制旋钮118,控制旋钮118用于控制手柄主体内吸引通道的开启和闭合。控制旋钮118的外缘从手柄主体11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突出,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旋钮118的外缘从手柄主体11长度方向的两侧突出。
手柄主体11的两侧均设置有条形槽110,条形槽110沿手柄主体11的前后方向延伸,即沿手柄主体11的头部114至尾部115方向延伸,条形槽110可以位于控制旋钮118的下方,控制按钮位于手柄主体11的顶部。
条形槽110可以设置于手柄主体11的中间部分或前半部分,在本实施例中,条形槽110与手柄主体11的头部114之间的间距小于条形槽110与手柄主体11的尾部115之间的间距。具体的,条形槽110具有插入端112和防脱端113,插入端112相对于防脱端113更靠近手柄主体11的头部114,插入端112与手柄主体11的头部114之间的间距小于防脱端113与手柄主体11的尾部115之间的间距。
手柄主体11的底部设置有限位部117和抵接部111,限位部117可以为曲面状。抵接部111可以为直线、平面等,在本实施例中,抵接部111为手柄主体11的最低点且用于与指托12抵接的部分,可以认为是一条直线。若手柄主体11的底部为曲线状,则取最低的两点为抵接部111。
两个条形槽110到抵接部111(即手柄主体11下半部分的外表面截面)的形状不限,例如可以采用C形、V形等,指托12顶部的形状与该形状匹配,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条形槽110到抵接部111的形状大体呈C形,即手柄主体11下半部分的截面大致呈C形。
在由插入端112到防脱端113的方向上,条形槽110相对于抵接部111向上倾斜,简单来说,可以认为条形槽110与手柄主体11底部的距离逐渐增大。
条形槽110的倾斜角度不限,在本实施例中,条形槽110相对于抵接部111的倾斜角度为1.5°-3°,例如,条形槽110相对于抵接部111的倾斜角度为1.5°、2°、2.5°、3°等。
在其他实施例中,条形槽110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方案,即条形槽110沿直线形分布,条形槽110相对于抵接部111的倾斜角度0。
手柄主体11用于实现医用刨削手柄10的切除等功能,指托12用于供医师的手指勾握。
具体的,指托12从手柄主体11的底部伸出,指托12的前端与手柄主体11的底部围成用于供手指勾握的勾指部125,勾指部125相对于凹陷部116更靠近手柄主体11的头部114。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勾指部125的尺寸仅供一根或两根手指勾握,一般而言,勾指部125可以供中指和/或食指勾握,优选为勾指部125的尺寸仅供中指勾握,指托12的尺寸可以尽可能减小,质量较低。
指托12的勾指部125仅供一根或两根手指勾握,指托12的尺寸较小,若勾指部125仅供中指勾握,则手掌的虎口位于指托12的后方且与手柄主体11的下方摩擦接触,食指伸展并贴合于手柄主体11的一侧,拇指贴合于手柄主体11的另一侧,中指勾握在勾指部125,无名指和小指蜷曲位于指托12的下方。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下列握持方式:手掌的虎口位于指托12的后方且与手柄主体11的下方摩擦接触,食指和中指伸展并贴合于手柄主体11的一侧,拇指贴合于手柄主体11的另一侧,无名指勾握在勾指部125,小指蜷曲位于指托12的下方;或者手掌的虎口位于指托12的后方且与手柄主体11的下方摩擦接触,食指伸展并贴合于手柄主体11的一侧,拇指贴合于手柄主体11的另一侧,中指和无名指勾握在勾指部125,小指蜷曲位于指托12的下方。
指托12位于控制旋钮118的斜下方,指托12相对于控制旋钮118更靠近手柄主体11的头部。
指托12的具体结构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下列方案:请参照图3、图4所示,指托12包括指托体120和两个插接耳121。
指托体120和两个插接耳121围成抵接通槽,抵接通槽的形状与手柄主体11的底部结构匹配,沿条形槽110的方向向后拉动指托12时,抵接通槽的底部能够向后抵紧限位部117且向上抵紧抵接部111。
指托12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指托面123且底端设置有第二指托面124。
第一指托面123与手柄主体11的底部呈夹角设置,在由上到下的方向上,第一指托面123朝向手柄主体11的头部114倾斜,如此设置,第一指托面123与手柄主体11的前部呈锐角设置,手指对指托12施加向后或者斜向上的力时,手指不容易从勾指部125滑脱。
在由手柄主体11的头部114到尾部115的方向上,第二指托面124向上倾斜,如此设置,使得指托12的底部对无名指或小指的位置影响较小,无名指或小指蜷曲时可以抵住第二指托面124,握持更加舒适,握持方式更加稳定。
其中,两个插接耳121相对设置于指托体120的顶端,两个插接耳121与指托体120的顶端共同围成夹持区间,夹持区间的形状与手柄主体11的待夹持部分匹配,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插接耳121与指托体120的顶端围成的夹持区间截面呈C形。
插接耳121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成,将指托12安装于手柄主体11后,插接耳121与手柄主体11的下半部分对应,两个插接耳121之间的间距小于手柄主体11对应部分的宽度,将指托12安装于手柄主体11时,插接耳121能够发生小幅度的弹性形变并被撑开,如此设置使得插接耳121能够与手柄主体11紧密贴合并夹持固定。
插接耳121的顶端设置有滑动件122,滑动件122的结构不限,例如可以采用块状、条状等,在本实施例中,滑动件122采用条形结构,滑动件122为半圆柱状。
滑动件122的延伸方向与条形槽110的延伸方向一致,滑动件122可滑动的嵌设于条形槽110内,滑动件122沿条形槽110滑动时,能够调节指托体120的位置。
当滑动件122嵌入条形槽110内时,指托体120的顶端能够抵接于抵接部111,随着滑动件122由插入端112向防脱端113运动的过程中,指托体120的顶端对抵接部111施加的压力会逐渐增大。
当滑动件122沿条形槽110运动至极限位置时,手柄主体11和指托12能够产生楔形夹紧力,具有一定的锁紧功能,并且,由于握持方式的限定,医师的手指只能推动指托12朝向手柄主体11的尾部115方向移动,只会越压越紧,不存在松脱风险,可以防止指托12松脱,有效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顶端和底端是以实际使用中的方位及朝向为基准的,即以图1中的上下方向(图1中的箭头方向)为基准。图1中的左侧为手柄主体11的前端,右侧为手柄主体11的后端,图1中的上下方向即为本实施例中的上下方向,若医用刨削手柄10的方位改变,则本实施例中的方位也会随之变化,例如,若医用刨削手柄10按照图1逆时针旋转90°后,则本实施例中的图1中的下侧为手柄主体11的前端,上侧为手柄主体11的后端,本实施例中的上下方向为旋转后的图1左右方向。
本实施例提供的医用刨削手柄10的使用方法如下:
将指托12的插接耳121对准手柄主体11,滑动件122与条形槽110对应;
将滑动件122由条形槽110的插入端112插入,并使指托12移动至对应位置,此时,指托体120的顶端抵接于手柄主体11的限位部117和抵接部111,插接耳121夹紧手柄主体11;
医师握持医用刨削手柄10进行手术,此时,医师的虎口位于指托体120的后方且与手柄主体11的下方摩擦接触,食指伸展并贴合于手柄主体11的一侧,拇指贴合于手柄主体11的另一侧,中指勾握在勾指部125,无名指和小指蜷曲位于指托体120的下方;
需要拆卸医用刨削手柄10时,按照上述步骤反向操作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带有指托的医用刨削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主体(11)和指托(12);所述手柄主体(11)的两侧均设置有条形槽(110)且底部设置有限位部(117),所述条形槽(110)沿所述手柄主体(1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指托(12)分别与两个所述条形槽(110)滑动配合且所述指托(12)能够向后抵紧所述限位部(1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指托的医用刨削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指托(12)包括指托体(120)和两个插接耳(121),所述插接耳(121)的顶端设置有滑动件(122),所述滑动件(122)可滑动的嵌设于所述条形槽(110)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指托的医用刨削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指托体(120)和两个所述插接耳(121)围成抵接通槽,所述指托(12)通过所述抵接通槽的底部能够向后抵紧所述限位部(11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指托的医用刨削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主体(11)的底部设置有抵接部(111),所述条形槽(110)从前到后相对于所述抵接部(111)向上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指托的医用刨削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槽(110)相对于所述抵接部(111)的倾斜角度为1.5°-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指托的医用刨削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122)为长条形,所述滑动件(12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条形槽(110)的延伸方向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指托的医用刨削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耳(121)采用能够发生弹性形变材料制成,两个所述插接耳(121)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手柄主体(11)对应部分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指托的医用刨削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指托(12)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指托面(123),所述第一指托面(123)与所述手柄主体(11)的底部呈夹角设置,在由上到下的方向上,第一指托面(123)朝向所述手柄主体(11)的头部(114)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有指托的医用刨削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指托(12)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指托面(124),在由所述手柄主体(11)的头部(114)到尾部(115)的方向上,第二指托面(124)向上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带有指托的医用刨削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主体(11)还包括控制旋钮(118),所述控制旋钮(118)设置于所述手柄主体(11)内,且所述控制旋钮(118)的外缘从所述手柄主体(11)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突出,所述指托(12)位于所述控制旋钮(118)的斜下方。
CN202122434139.5U 2021-10-10 2021-10-10 一种带有指托的医用刨削手柄 Active CN2161677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34139.5U CN216167706U (zh) 2021-10-10 2021-10-10 一种带有指托的医用刨削手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34139.5U CN216167706U (zh) 2021-10-10 2021-10-10 一种带有指托的医用刨削手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67706U true CN216167706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62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34139.5U Active CN216167706U (zh) 2021-10-10 2021-10-10 一种带有指托的医用刨削手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677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69470A (en) Surgical forceps/scissors
US4813407A (en) Sesamoid bone clamp
US10285729B2 (en) Finger-held instrument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shielding a user's finger
NO813912L (no) Anordning for anbringelse av kirurgiske klips
US20080065113A1 (en) Suture cutter and remover
US20130097875A1 (en) Pair of scissors with an open second handle
JPS60227747A (ja) 外科用メスの柄及び外科用メスと柄の組立体
CA2518412A1 (en) Ergonomic writing instrument
JPS599186B2 (ja) 理容用かみそり
CN216167706U (zh) 一种带有指托的医用刨削手柄
CN204520891U (zh) 一种普外科用手术刀
CN208447909U (zh) 眼科显微止血钳
CN216167708U (zh) 一种带有辅助握持配件的刨削手柄
CN210811960U (zh) 一种人工视网膜钉持钉器
CN105581817B (zh) 一种持针钳结构
CN210903159U (zh) 医用缝合器
US20190274667A1 (en) Ergonomic handle
CN215503732U (zh) 一种眼科用可调手术镊
CN211271019U (zh) 微创手术刀片、手术刀和手术刀组件
CN211243487U (zh) 一种穿刺装置
CN212124714U (zh) 木刻刀手柄
EP3179930B1 (en) Surgical clamp insert with direction indicator
CN218500757U (zh) 一种双眼皮拆线刀
CN212234585U (zh) 一种咽部异物取出装置
CN218773919U (zh) 一种口腔异物取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