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66987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66987U
CN216166987U CN202122667768.2U CN202122667768U CN216166987U CN 216166987 U CN216166987 U CN 216166987U CN 202122667768 U CN202122667768 U CN 202122667768U CN 216166987 U CN216166987 U CN 2161669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unit
pot body
cooking appliance
hole
bottom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6776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剑武
陈亨军
李建
史庭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6776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669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669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669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机体,机体具有内部容纳腔,机体的侧壁设置有开口,内部容纳腔通过开口与外界连通;锅体,设置在内部容纳腔中,锅体通过开口与内部容纳腔配合连接,锅体具有锅体内腔;底部加热单元,与机体相连接,锅体的侧壁上具有通口,底部加热单元的至少部分结构经由通口延伸入锅体内腔中。本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在锅体的侧壁上设置用于供底部加热食材进入锅体的通口,锅体可以直接由机体的侧方推入内部容纳腔中,便于锅体与机体之间的组装,并且,由于底部加热单元为带电部件,不设置在与用户直接接触的锅体上也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空气炸锅利用高速空气循环的原理,将空气变成“油”,快速加热和脆化食物,做出和油炸类似的美味食物。像肉类、海鲜类和已经腌制好的薯条类食品,不需要加油也可以做出极佳口感的美味。如果食物本身不含油,像新鲜蔬菜、薯条之类的,加一勺油就可以做出传统油炸做法的口感。因此,由于空气炸锅需油量少,烹饪出的食物更加健康,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但现有的空气炸锅在烹饪时不能使食物的上下两面都均匀受热,导致食物的烹饪时间较长,甚至会出现食物的上部烤熟,但下部尚未烤熟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机体,机体具有内部容纳腔,机体的侧壁设置有开口,内部容纳腔通过开口与外界连通;锅体,设置在内部容纳腔中,锅体通过开口与内部容纳腔配合连接,锅体具有锅体内腔;底部加热单元,与机体相连接,锅体的侧壁上具有通口,底部加热单元的至少部分结构经由通口延伸入锅体内腔中。
本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机体、锅体和底部加热单元,机体的内部容纳腔用于容纳锅体,锅体能够通过开口推入内部容纳腔或从内部容纳腔中抽出,热空气在锅体内腔中充分流动,实现对锅体内腔中的食材的加热。通过设置底部加热单元,并使得底部加热单元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锅体内腔中,可以使底部加热单元产生的热量直接辐射到锅体内腔中的食物上,以对食物进行加热。进一步地,在锅体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口,底部加热单元连接在机体上,在锅体组装到机体上的情况下,底部加热单元的至少部分结构经由通口延伸入锅体内腔中,对锅体内腔中的食材进行加热,通过在锅体的侧壁上设置用于供底部加热食材进入锅体的通口,锅体可以直接由机体的侧方推入内部容纳腔中,便于锅体与机体之间的组装,并且,由于底部加热单元为带电部件,不设置在与用户直接接触的锅体上也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
另外,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体或底部加热单元上设有密封件,在锅体连接在机体的情况下,密封件围设在通口的外周。如此设置,密封件用于封堵锅体的通口,防止锅体内腔中的油烟、水蒸汽等由通口处泄露,能够改善厨房环境,让人享受到产品带来的更惬意生活。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部加热单元与机体可拆卸连接,底部加热单元的包括插接部,机体的侧壁内侧设置有连接座,插接部插设在连接座中。
在这些实施例中,底部加热单元与机体的侧壁的连接座之间为插拔连接,通过连接座实现底部加热单元的供电,在需要清洗底部加热单元时,可以直接将底部加热单元由连接座上拔出,清洗完毕后,将底部加热单元插回连接座上即可,方便拆卸和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部加热单元包括发热管,密封件套设在发热管上,插接部位于发热管的端部,在插接部插设在连接座中的情况下,密封件封堵通口以隔离锅体内腔和连接座。
在这些实施例中,底部加热单元的插接部与连接座之间为插拔连接,在底部加热单元与连接座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密封件,密封件用于封堵锅体的通口,防止锅体内腔中的油烟、水蒸汽等由通口处泄露,能够改善厨房环境,让人享受到产品带来的更惬意生活;也避免了油烟、水蒸汽等进入到连接座中,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包括密封件底壁和与密封件底壁相连并围设在密封件底壁外周的密封件侧壁,密封件底壁上设置有与插接部相适配的配合孔,插接部穿过配合孔插设在连接座中,密封件侧壁与通口的内壁相贴合。
在这些实施例中,密封件底壁通过设置在其上的配合孔套设在底部加热单元的插接部上,时限密封件与底部加热单元的初步组装,进一步地,再将两者一同安装在连接座上,在插接部插设在连接座中的情况下,密封件底壁封堵连接座,避免油烟、水蒸汽等进入到连接座中,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密封件侧壁与通口的内壁相贴合,能够确保封堵住锅体的通口,防止锅体内腔中的油烟、水蒸汽等由通口处泄露。
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包括:锅底感温件,锅底感温件的第一端与连接座相连接,锅底感温件的第二端穿过连接座伸入到底部加热单元处。
在这些实施例中,在底部加热单元处设置有锅底感温件,温度通过锅底感温件来实现精准控温,准确控制食物的最佳温度,智能又省心。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管包括呈C型的第一段管体,以及分别与第一段管体的两个端部相连的第二段管体和第三段管体,第二段管体和第三段管体相对设置;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一过孔,锅底感温件的第二端穿过第一过孔延伸到第二段管体和第三段管体之间。如此设置,使得锅底感温件的安装结构合理,便于锅底感温件的安装,同时,也使得感温件位于第二段管体和第三段管体之间,测温更加精准。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座与外部电源相连接,连接座上设置有与插接部相适配的插孔,插接部为凸柱,凸柱插设在插孔中以使发热管与连接座电连接。如此设置,通过凸柱与插孔的配合即可实现连接座与发热管之间的连接,使得两者之间的连接简单,便于拆卸,并且,凸柱与插孔的结构也简单,便于加工生产。
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包括:食物支撑网,设置在锅体内腔中,食物支撑网上设置有多个漏油孔,底部加热单元位于食物支撑网与锅体的底壁之间;通口设置在锅体位于食物支撑网下方的侧壁上;和/或,通口大体上呈长条形,通口的宽度大于底部加热单元的宽度。
在这些实施例中,食物支撑网用于放置食物,底部加热单元位于食物支撑网的下方,使底部加热单元产生的热量直接辐射到食物支撑网及位于其上的食物上,以对食物进行加热,提升加热效果;食物支撑网上设置有多个漏油孔,使得食物支撑网上的食物产生的油滴、油脂等能够通过漏油孔排出,避免油脂和油滴堆积在食物支撑网上而使得食物的表面沾满油脂,影响烹饪效果。进一步地,通口大体上呈长条形,如矩形、椭圆形,四角具有圆角的矩形等,既便于底部加热单元通过,又便于通口的加工,通过将通口设置为较为规整的形状,也有利于通过密封件封堵通口,防止锅体内腔中的油烟、水蒸汽等由通口处泄露。
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包括:煎锅,煎锅的底壁为板状结构,底部加热单元位于煎锅的底壁下方,煎锅与锅体可替换使用。
在这些实施例中,煎锅用于放置食物,煎锅的底壁为板状结构,底部加热单元位于煎锅的底壁下方,底部加热单元与煎锅配合形成了平底煎锅,使底部加热单元产生的热量直接辐射到煎锅上用于煎炸食物,实现烹饪器具即炸又煎的双功能,丰富了烹饪器具的功能,提高烹饪器具的利用率。其中,煎锅与锅体之间可替换使用,也即,一个烹饪器具可以同时配备煎锅和锅体,两者替换使用,实现烹饪器具10的双重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包括:顶部加热单元,顶部加热单元设置在内部容纳腔内,并位于锅体的上方。
在这些实施例中,顶部加热单元和底部加热单元一上一下对位于锅体中的食物进行加热,有利于使食物上下表面烘烤效果一致,提高烹饪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申请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锅体和机体的一个拆分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锅体和机体的另一个拆分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锅体和机体的一个拆分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底部加热单元的爆炸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底部加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剖视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爆炸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烹饪器具,110机体,111内部容纳腔,112连接座,1121第一过孔,1122插孔,113底座,114顶盖,115排气口,120锅体,121锅体内腔,122内锅,1221食物支撑网,123外锅,124把手,125通口,130底部加热单元,131发热管,1311第三段管体,1312第二段管体,1313第一段管体,132插接部,133支撑板,140煎锅,150电机,151上风叶,152下风叶,153顶部加热单元,154电机固定罩,155控制面板,156反光罩,160密封件,1601密封件底壁,1602密封件侧壁,161锅底感温件,162锅顶感温件,163电源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8描述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
然而,本申请可按照许多不同的形式例示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具体实施例。更确切地说,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申请将是彻底的和完整的,并且将要把本申请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0,烹饪器具10包括:机体110,机体110具有内部容纳腔111,机体110的侧壁设置有开口,内部容纳腔111通过开口与外界连通;锅体120,设置在内部容纳腔111中,锅体120通过开口与内部容纳腔111配合连接,锅体120具有锅体内腔121;底部加热单元130,与机体110相连接,锅体120的侧壁上具有通口125,底部加热单元130的至少部分结构经由通口125延伸入锅体内腔121中。
本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0包括机体110、锅体120和底部加热单元130,机体110的内部容纳腔111用于容纳锅体120,锅体120能够通过开口推入内部容纳腔111或从内部容纳腔111中抽出,热空气在锅体内腔121中充分流动,实现对锅体内腔121中的食材的加热。通过设置底部加热单元130,并使得底部加热单元130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锅体内腔121中,可以使底部加热单元130产生的热量直接辐射到锅体内腔121中的食物上,以对食物进行加热。进一步地,在锅体120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口125,底部加热单元130连接在机体110上,在锅体120组装到机体110上的情况下,底部加热单元130的至少部分结构经由通口125延伸入锅体内腔121中,对锅体内腔121中的食材进行加热,通过在锅体120的侧壁上设置用于供底部加热食材进入锅体120的通口125,锅体120可以直接由机体110的侧方推入内部容纳腔111中,便于锅体120与机体110之间的组装,并且,由于底部加热单元130为带电部件,不设置在与用户直接接触的锅体120上也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具体为空气炸锅。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机体110或底部加热单元130上设有密封件160,在锅体120连接在机体110的情况下,密封件160围设在通口125的外周。如此设置,密封件160用于封堵锅体120的通口125,防止锅体内腔121中的油烟、水蒸汽等由通口125处泄露,能够改善厨房环境,让人享受到产品带来的更惬意生活。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底部加热单元130与机体110可拆卸连接,底部加热单元130的包括插接部132,机体110的侧壁内侧设置有连接座112,插接部132插设在连接座112中。
在这些实施例中,底部加热单元130与机体110的侧壁的连接座112之间为插拔连接,通过连接座112实现底部加热单元130的供电,在需要清洗底部加热单元130时,可以直接将底部加热单元130由连接座112上拔出,清洗完毕后,将底部加热单元130插回连接座112上即可,方便拆卸和安装。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底部加热单元130包括发热管131,密封件160套设在发热管131上,插接部132位于发热管131的端部,在插接部132插设在连接座112中的情况下,密封件160封堵通口125以隔离锅体内腔121和连接座112。
在这些实施例中,底部加热单元130的插接部132与连接座112之间为插拔连接,在底部加热单元130与连接座112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密封件160,密封件160用于封堵锅体120的通口125,防止锅体内腔121中的油烟、水蒸汽等由通口125处泄露,能够改善厨房环境,让人享受到产品带来的更惬意生活;也避免了油烟、水蒸汽等进入到连接座112中,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
对于密封件160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密封件160包括密封件底壁1601和与密封件底壁1601相连并围设在密封件底壁1601外周的密封件侧壁1602,密封件底壁1601上设置有与插接部132相适配的配合孔,插接部132穿过配合孔插设在连接座112中,密封件侧壁1602与通口125的内壁相贴合;底部加热单元130还包括与发热管131相连接的支撑板133,支撑板133位于发热管131靠近插接部132的一端,在插接部132插设在连接座112中的情况下,支撑板133与密封件底壁1601相抵接。
在这些实施例中,密封件底壁1601通过设置在其上的配合孔套设在底部加热单元130的插接部132上,时限密封件160与底部加热单元130的初步组装,进一步地,再将两者一同安装在连接座112上,在插接部132插设在连接座112中的情况下,密封件底壁1601封堵连接座112,避免油烟、水蒸汽等进入到连接座112中,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密封件侧壁1602与通口125的内壁相贴合,能够确保封堵住锅体120的通口125,防止锅体内腔121中的油烟、水蒸汽等由通口125处泄露;进一步地,发热管131靠近插接部132的一端还设置有支撑板133,支撑板133与密封件底壁1601相抵接,一方面,能够提升密封性,另一方面,也为连接座112与插接部132之间的连接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插接部132想连接座112中插入过深而导致产品损坏。
如图4至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还包括:锅底感温件161,锅底感温件161的第一端与连接座112相连接,锅底感温件161的第二端穿过连接座112伸入到底部加热单元130处。
在这些实施例中,在底部加热单元130处设置有锅底感温件161,温度通过锅底感温件161来实现精准控温,准确控制食物的最佳温度,智能又省心。
对于发热管131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7所示,发热管131包括呈C型的第一段管体1313,以及分别与第一段管体1313的两个端部相连的第二段管体1312和第三段管体1311,第二段管体1312和第三段管体1311相对设置;连接座112上设置有第一过孔1121,密封件底壁1601上设置有第二过孔,支撑板133上设置有第三过孔,锅底感温件161的第二端依次穿过第一过孔1121、第二过孔和第三过孔延伸到第二段管体1312和第三段管体1311之间。如此设置,使得锅底感温件161的安装结构合理,便于锅底感温件161的安装。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锅底感温件161的第一端具有垫片,垫片上设置有通孔,螺钉等紧固件穿过通孔将垫片锁紧在连接座112上。
对于连接座112和发热管131之间的连接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连接座112与外部电源相连接,连接座112上设置有与插接部132相适配的插孔1122,插接部132为凸柱,凸柱插设在插孔1122中以使发热管131与连接座112电连接。如此设置,通过凸柱与插孔1122的配合即可实现连接座112与发热管131之间的连接,使得两者之间的连接简单,便于拆卸,并且,凸柱与插孔1122的结构也简单,便于加工生产。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还包括:食物支撑网1221,设置在锅体内腔121中,食物支撑网1221上设置有多个漏油孔,底部加热单元130位于食物支撑网1221与锅体120的底壁之间;通口125设置在锅体120位于食物支撑网1221下方的侧壁上;和/或,通口125大体上呈长条形,通口125的宽度大于底部加热单元130的宽度。
在这些实施例中,食物支撑网1221用于放置食物,底部加热单元130位于食物支撑网1221的下方,使底部加热单元130产生的热量直接辐射到食物支撑网1221及位于其上的食物上,以对食物进行加热,提升加热效果;通口125大体上呈长条形,如矩形、椭圆形,四角具有圆角的矩形等,既便于底部加热单元130通过,又便于通口125的加工,通过将通口125设置为较为规整的形状,也有利于通过密封件160封堵通口125,防止锅体内腔121中的油烟、水蒸汽等由通口125处泄露。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食物支撑网1221的底壁设置有漏油孔,使得食物支撑网1221上的食物产生的油滴、油脂等能够通过漏油孔排出,避免油脂和油滴堆积在食物支撑网1221上而使得食物的表面沾满油脂,影响烹饪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部加热单元130在食物支撑网1221上的投影与多个漏油孔不重合,保证了食物支撑网1221上的油脂、油滴不会滴到底部加热单元130上,使底部加热单元130能保持洁净,散热性能不会受到影响,也不会因油滴在底部加热单元130上面而产生油烟。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漏油孔的边缘围设有朝向下方延伸的翻边,使得油脂、油滴在经过漏油孔时仅仅能够向下滴落,而不会沿着食物支撑网1221的下表面流动到其他位置,进而确保了食物支撑网1221上的油脂、油滴不会滴到底部加热单元130上,使底部加热单元130能保持洁净,散热性能不会受到影响,也不会因油滴在底部加热单元130上面而产生油烟。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部加热单元130与食物支撑网1221之间的间距为3mm至5mm。如此设置,一方面,使得底部加热单元130距离食物更近,使得食物的温度提升快,缩短了烹饪时间,提升了烹饪效率;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底部加热单元130与食物支撑网1221之间的距离过小,而导致在取出或放置锅体120时,底部加热单元130与食物支撑网1221之间接触而产生磨损,影响底部加热单元130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烹饪器具10还包括:煎锅140,煎锅140的底壁为板状结构,底部加热单元130位于煎锅140的底壁下方,煎锅140与锅体120可替换使用。
在这些实施例中,煎锅140用于放置食物,煎锅140的底壁为板状结构,底部加热单元130位于煎锅140的底壁下方,底部加热单元130与煎锅140配合形成了平底煎锅,使底部加热单元130产生的热量直接辐射到煎锅140上用于煎炸食物,实现烹饪器具10即炸又煎的双功能,丰富了烹饪器具10的功能,提高烹饪器具10的利用率。
可以理解的是,煎锅140可以替换锅体120使用,一个烹饪器具可以同时配备煎锅140和锅体120,两者替换使用,实现烹饪器具10的双重功能。当然,一个烹饪器具可以仅仅配备煎锅140和锅体120两者中的一个,用于实现烹饪器具10的不同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8所示,烹饪器具10还包括顶部加热单元153,顶部加热单元153设置在内部容纳腔111中,并位于锅体内腔121的上方。如此设置,顶部加热单元153配合底部加热单元130,有利于使食物上下表面烘烤效果一致,提高烹饪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机体110的内部容纳腔111的底壁上设置有导槽,锅体120的底部设置有与导槽相适配的配合部,锅体120沿着导槽推入机体110中,实现锅体120和机体110的组装。
对于锅体120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8所示,锅体120包括外锅123、设置在外锅123内的内锅122和设置在外锅123外侧的把手124。内锅122的底壁作为食物支撑网1221,内锅122的底壁上设置有多个漏油孔和多个凸筋,锅体120呈抽屉式放置在内部容纳腔111中。当然,锅体120也可以不设置有内锅122,在外锅123中直接设置炸盘作为食物支撑网122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8所示,烹饪器具10还包括顶部加热单元153和下风叶152。顶部加热单元153设置在内部容纳腔111内,并位于锅体120的上方;下风叶152设置在内部容纳腔111内,并位于顶部加热单元153的上方。利用下风叶152将顶部加热单元153加热的热空气吹向锅体120,在内部容纳腔111内循环,实现对食材的烹饪,顶部加热单元153配合底部加热单元130,有利于使食物上下表面烘烤效果一致,提高烹饪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8所示,烹饪器具10还包括电机150、电机固定罩154和上风叶151。电机固定罩154设置在内部容纳腔111的上方,电机150设置在电机固定罩154内。电机150的输出轴向下伸出内部容纳腔111,驱动位于内部容纳腔111内的下风叶152转动,也驱动位于内部容纳腔111上方、电机150下方的上风叶151转动,通过上风叶151对电机150进行散热。
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8所示,烹饪器具10还包括反光罩156,设置在内部容纳腔111的顶壁内侧,避免内部容纳腔111内的热量大量传递到电机150附近。
工作时,将食物放在食物支撑网1221的凸筋上,将食物架起来,这样食物下面就被架空。当开始工作时,电机150与顶部加热单元153与底部加热单元130开始工作,电机150带动上风叶151与下风叶152转动而向内部容纳腔111内旋转式吹风,风经过顶部加热单元153把热量带到锅体120的食物上;因空气是旋转式的流向,热空气顺畅地通过设置在食物支撑网1221上的凸筋之间的平面吹向食物的下面,使食物上下受热接近一致,从而使食物外表面脱水更充分,上下表面烤的效果更接近。
具体而言,上风叶151将机体110内空气吸入,经电机固定罩154通过顶盖114与机体110之间的缝隙吹出;下风叶152从反光罩156的顶部周边吸入空气,经顶部加热单元153把热能旋转式吹向内部容纳腔111内的每个角落,在锅内形成一个内部循环。因会从反光罩156中间孔吸入少量的外部空气,加上发热管131加热,锅体120内会产生一定的大气压,所以锅内新增的大气压与食物产生的水蒸汽会从排气口115排出,达到烘烤食物的目的。
在具体应用中,顶部加热单元153和底部加热单元130均为发热管。
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8所示,烹饪器具10还包括锅顶感温件162和锅底感温件161。锅顶感温件162靠近顶部加热单元153设置,用于检测顶部加热单元153的发热温度。锅底感温件161靠近底部加热单元130设置,用于检测底部加热单元130的发热温度。有利于通过两个温控探头来实现精准控温,智能又省心。
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8所示,烹饪器具10还包括设置在机体110的底部的底座113、控制面板155和电源线163,电源线163为控制面板155、电机150、顶部加热单元153、底部加热单元130、锅顶感温件162和锅底感温件161等供电,用户通过控制面板155操控烹饪器具10。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本公开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上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件、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各方面。

Claims (11)

1.一种烹饪器具(10),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10)包括:
机体(110),所述机体(110)具有内部容纳腔(111),所述机体(110)的侧壁设置有开口,所述内部容纳腔(111)通过所述开口与外界连通;
锅体(120),设置在所述内部容纳腔(111)中,所述锅体(120)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内部容纳腔(111)配合连接,所述锅体(120)具有锅体内腔(121);
底部加热单元(130),与所述机体(110)相连接,所述锅体(120)的侧壁上具有通口(125),所述底部加热单元(130)的至少部分结构经由所述通口(125)延伸入所述锅体内腔(12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体(110)或所述底部加热单元(130)上设有密封件(160),在所述锅体(120)连接在所述机体(110)的情况下,所述密封件(160)围设在所述通口(125)的外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加热单元(130)与所述机体(110)可拆卸连接,所述底部加热单元(130)包括插接部(132),所述机体(110)的侧壁内侧设置有连接座(112),所述插接部(132)插设在所述连接座(112)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加热单元(130)还包括发热管(131),所述密封件(160)套设在所述发热管(131)上,所述插接部(132)位于所述发热管(131)的端部,在所述插接部(132)插设在所述连接座(112)中的情况下,所述密封件(160)封堵所述通口(125)以隔离所述锅体内腔(121)和所述连接座(1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件(160)包括密封件底壁(1601)和与所述密封件底壁(1601)相连并围设在所述密封件底壁(1601)外周的密封件侧壁(1602),所述密封件底壁(1601)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接部(132)相适配的配合孔,所述插接部(132)穿过所述配合孔插设在所述连接座(112)中,所述密封件侧壁(1602)与所述通口(125)的内壁相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10),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10)还包括:
锅底感温件(161),所述锅底感温件(161)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座(112)相连接,所述锅底感温件(161)的第二端穿过所述连接座(112)伸入到所述底部加热单元(130)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管(131)包括呈C型的第一段管体(1313),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段管体(1313)的两个端部相连的第二段管体(1312)和第三段管体(1311),所述第二段管体(1312)和所述第三段管体(1311)相对设置;
所述连接座(112)上设置有第一过孔(1121),所述锅底感温件(161)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一过孔(1121)延伸到所述第二段管体(1312)和所述第三段管体(131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10),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座(112)与外部电源相连接,所述连接座(112)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接部(132)相适配的插孔(1122),所述插接部(132)为凸柱,所述凸柱插设在所述插孔(1122)中以使所述发热管(131)与所述连接座(112)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10),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10)还包括:
食物支撑网(1221),设置在所述锅体内腔(121)中,所述食物支撑网(1221)上设置有多个漏油孔,所述底部加热单元(130)位于所述食物支撑网(1221)与所述锅体(120)的底壁之间;
所述通口(125)设置在所述锅体(120)位于所述食物支撑网(1221)下方的侧壁上;和/或,所述通口(125)大体上呈长条形,所述通口(125)的宽度大于所述底部加热单元(130)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10),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10)还包括:
煎锅(140),所述煎锅(140)的底壁为板状结构,所述底部加热单元(130)位于所述煎锅(140)的底壁下方,所述煎锅(140)与所述锅体(120)可替换使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10),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10)还包括:
顶部加热单元(153),所述顶部加热单元(153)设置在所述内部容纳腔(111)内,并位于所述锅体(120)的上方。
CN202122667768.2U 2021-11-02 2021-11-02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61669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67768.2U CN216166987U (zh) 2021-11-02 2021-11-02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67768.2U CN216166987U (zh) 2021-11-02 2021-11-02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66987U true CN216166987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900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67768.2U Active CN216166987U (zh) 2021-11-02 2021-11-02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669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63352U (zh) 一种多功能压力锅
CN110558832A (zh) 一种多功能蒸汽炸锅
CN210276928U (zh) 一种多功能烤箱
CN213371512U (zh) 烹饪器具
US20210353098A1 (en) Rotisserie grill
CN216166987U (zh) 烹饪器具
CN112674619A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6166985U (zh) 烹饪器具
CN208463631U (zh) 烹饪器具
CN215650646U (zh) 一种空炸煎烤机
CN215650624U (zh) 分体式空气炸锅
CN215738494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6166990U (zh) 烹饪器具
CN211242816U (zh) 一种多功能蒸汽炸锅
CN216166986U (zh) 烹饪器具
CN213993316U (zh) 一种蒸汽空气炸锅
CN214128105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09733624U (zh) 一种智能多功能空气烤箱
CN112674615A (zh) 一种家用电热式烤架
CN219206514U (zh) 多功能锅
CN208463754U (zh) 烹饪器具
CN216166988U (zh) 空气炸锅
CN217488365U (zh) 一种加热均匀的料理锅
CN216166989U (zh) 空气炸锅
CN215348434U (zh) 一种户外烧烤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