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66842U - 一种具有组合式密封结构的蒸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组合式密封结构的蒸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66842U
CN216166842U CN202121673836.XU CN202121673836U CN216166842U CN 216166842 U CN216166842 U CN 216166842U CN 202121673836 U CN202121673836 U CN 202121673836U CN 216166842 U CN216166842 U CN 2161668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steamer
pot body
steaming
p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7383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和平
王科
陈文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Bach Kitchen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Bach Kitchen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Bach Kitchen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Bach Kitchen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7383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668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668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668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组合式密封结构的蒸锅,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叠放的锅身、蒸屉及锅盖,所述蒸屉上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具有与锅身相配合的第一密封部;所述锅盖上设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具有与蒸屉相配合的第二密封部及可与锅身相配合的第三密封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具有第二密封部及第三密封部的第二密封件,当锅盖盖设于蒸屉上时,第二密封部于锅盖自身重力作用下与蒸屉口部挤压配合形成密封;当锅盖直接盖设于锅身上时,第三密封部于锅盖自身重力作用下与锅身口部挤压配合形成密封;本实用新型的锅盖不同使用状态下,第二密封件能够同时与蒸屉和锅身配合形成密封,扩展了蒸锅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式。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组合式密封结构的蒸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组合式密封结构的蒸锅。
背景技术
蒸锅是利用热蒸汽原理来直接清蒸各种美食的厨房用具。使用过程中,当蒸锅内气体过饱和达到一定压力的时候,蒸汽便从锅体与蒸屉、蒸屉与蒸屉、锅盖与蒸屉之间的夹缝中往外冒出,为避免蒸汽外溢现象影响蒸煮效果,通常会采用密封结构进行密封。
现有技术的密封结构有位于蒸屉和锅身的,形成蒸屉和锅身的密封;也有位于锅盖和蒸屉的,形成锅盖和蒸屉的密封。但是没有考虑在蒸屉全部拿掉后,仅剩锅身和锅盖情况下的密封。另外,传统带有密封结构的蒸锅,其下层的蒸屉比上层蒸屉直径更大,以此形成配合和密封,但是此结构下的蒸屉,其锅身和蒸屉的内部容量及蒸汽的容纳范围大幅减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的具有组合式密封结构的蒸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组合式密封结构的蒸锅,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叠放的锅身、蒸屉及锅盖,所述蒸屉上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具有与锅身相配合的第一密封部;所述锅盖上设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具有与蒸屉相配合的第二密封部及可与锅身相配合的第三密封部。
可选的,所述第三密封部相对锅盖倾斜设置,当锅盖与锅身配合使用时,所述第三密封部伸入至锅身口部内侧且与锅身内壁挤压配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密封部相对蒸屉倾斜设置,当蒸屉与锅身配合使用时,所述第一密封部伸入至锅身口部内侧且与锅身内壁挤压配合。
可选的,所述第二密封件还包括与第二密封部相连的上部结构,所述上部结构至少部分内壁与所述锅盖外壁之间过盈配合。通过上部结构至少部分内壁与锅盖外壁之间过盈配合,使得第二密封件不易自动脱落,且第二密封件与锅盖进行装配时,不需要额外的方式即可将第二密封件固定,如铆钉、粘接等,安装方式简单,且不会破坏锅盖和第二密封件的结构。
可选的,所述锅盖侧壁上具有与上部结构相对应的第二凸部,且所述上部结构在第二凸部的挤压下朝向远离锅盖轴心的方向突出,且上部结构上、下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二翼板,其中位于下侧的第二翼板构成第三密封部。
可选的,所述第三密封部与所述锅盖外壁之间形成第二缓冲腔。通过设置第二缓冲腔,当锅盖直接放置于锅身上时,第三密封部受到瞬时冲击挤压后可部分朝向第二缓冲腔弯曲,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刚性接触造成锅盖震动。
可选的,所述第二密封件上还设有与第二凸部相对应的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二切槽。设置第二加强筋,提高上部结构的结构强度,并且增大上部结构的回复弹力以使得第二密封件充分箍紧锅盖,进一步提高第二密封件与锅盖连接的稳固性而不易脱落。并且设置第二切槽,该第二切槽环绕上部结构周向设置,消除上部结构与锅盖装配后受挤压变形产生的部分内应力,避免上部结构撕裂,提高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锅盖朝向锅身一端朝向锅盖轴心方向延伸形成有内折部,所述第二密封部包裹至少部分内折部;所述蒸屉远离锅身一端的外周环绕设置有凸台,该凸台与内折部相对应,当锅盖与蒸屉配合使用时,第二密封部位于凸台与内折部之间。通过在锅盖上内折部,且蒸屉上设置有与内折部相对应的凸台,第二密封部位于凸台与内折部配合挤压下形成密封,并且内折部、凸台与第二密封部的接触面积大,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
可选的,所述蒸屉侧壁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密封件相对应的第一凸部,且所述第一密封件在第一凸部的挤压下朝向远离蒸屉轴心的方向突出,且第一密封件上、下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翼板,其中位于下侧的第一翼板构成第一密封部;和 /或所述第一密封部与蒸屉外壁之间形成第一缓冲腔;和/或所述第一密封件上还设有与第一凸部相对应的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切槽。设置第一缓冲腔,当蒸屉放置于锅身上时,第一密封部受到瞬时冲击挤压后可部分朝向第一缓冲腔弯曲,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刚性接触造成蒸屉震动。设置第一加强筋,提高第一密封件的结构强度,并且增大第一密封件的回复弹力以使得第一密封件充分箍紧蒸屉,进一步提高第一密封件与蒸屉连接的稳固性而不易脱落。通过设置第一切槽,消除第一密封件与蒸屉装配后受挤压变形产生的部分内应力,避免第一密封件撕裂,提高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锅身由下层及上层组成,所述上层与下层之间通过过渡段相连,所述过渡段的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且所述过渡段上搭接有第一蒸片;和/或所述锅身口部朝向远离锅身轴心的方向延伸形成有外扩部,所述外扩部的上搭接有第二蒸片,该第二蒸片的外径大于外扩部的最小内径;和/或所述蒸屉远离锅身一端设置有第三蒸片。通过上层、下层的内径均从下至上逐渐增大,从而扩大锅身的容量;另外,设置外扩部,使得与锅身配合的蒸屉的直径大于或等于锅身的直径,扩大蒸屉的容量,从而进一步增大蒸汽的容纳范围。并且设置第一、第二蒸片,根据需要加工的食物量选择使用,且第三蒸片位于蒸屉远离锅身一端,当使用功能蒸屉与第一蒸片时,第一蒸片与第三蒸片之间具有较大的容纳空间,使得本蒸锅可用于蒸煮大体积的食物,适用范围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设置具有第二密封部及第三密封部的第二密封件,当锅盖盖设于蒸屉上时,第二密封部于锅盖自身重力作用下与蒸屉口部挤压配合形成密封;当锅盖直接盖设于锅身上时,第三密封部于锅盖自身重力作用下与锅身口部挤压配合形成密封;本实用新型的锅盖不同使用状态下,第二密封件能够同时与蒸屉和锅身配合形成密封,扩展了蒸锅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C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D处的放大图。
图6为图1中E处的放大图。
图7为图1中F处的放大图。
图8为图1中锅盖盖设于锅身上的立体图。
图9为图8中G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在接下来的说明中,上、下的方向描述为图1所示的方向。
参考图1-3,一种具有组合式密封结构的蒸锅,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叠放的锅身10、蒸屉20及锅盖30;所述蒸屉20与锅身10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40,所述锅盖30与蒸屉20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50,避免蒸汽从锅身10和蒸屉20、蒸屉20及锅盖30之间的间隙外溢;所述第一密封件40套设于所述蒸屉20侧壁,且具有第一密封部41,第一密封部41于蒸屉20自身重力作用下与锅身10口部挤压配合以形成密封;所述第二密封件50套设于锅盖30侧壁,包括第二密封部 54及第三密封部52,两者一体成型;当锅盖30盖设于蒸屉20上时,第二密封部54于锅盖30自身重力作用下与蒸屉20口部挤压配合形成密封;当锅盖30 直接盖设于锅身10上时,第三密封部52于锅盖30自身重力作用下与锅身10 口部挤压配合形成密封;本实用新型的锅盖30不同使用状态下,第二密封件50 能够同时与蒸屉20和锅身10配合形成密封,扩展了蒸锅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式。
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件40和第二密封件50设为硅胶密封圈,硅胶密封圈具有热稳定性好、化学性质稳定、机械强度较高的优点,而且硅胶具有较好的弹性,能与锅身10、蒸屉20及锅盖30紧密贴合,密封效果明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40至少部分结构的内壁与蒸屉20的外壁之间属于过盈配合,使得第一密封件40不易自动脱落,且第一密封件40与蒸屉 20进行装配时,不需要额外的方式即可将第一密封件40固定,如铆钉、粘接等,安装方式简单,且不会破坏蒸屉20和第一密封件40的结构。
参考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屉20侧壁上具有与第一密封件 40相对应的第一凸部21,所述第一凸部21与蒸屉20一体成型,第一密封件40 中段在第一凸部21的挤压作用下朝向远离蒸屉20轴心的方向突出,从而第一密封件40由中段分别朝向上、下两侧倾斜设置形成第一翼板44,其中低于第一凸部21高度的第一翼板44构成第一密封部41;所述第一密封部41与蒸屉20外壁之间形成第一缓冲腔23,当蒸屉20放置于锅身10上时,第一密封部41受到瞬时冲击挤压后可部分朝向第一缓冲腔23弯曲,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刚性接触造成蒸屉20震动。
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40上设有与第一凸部21相对应的第一加强筋42,所述第一加强筋42朝向远离蒸屉20轴心方向形成,其外壁轮廓设为弧形,且第一加强筋42位于两个第一翼板44之间,提高第一密封件 40的结构强度,并且增大第一密封件40的回复弹力以使得第一密封件40充分箍紧蒸屉20,进一步提高第一密封件40与蒸屉20连接的稳固性而不易脱落。所述第一加强筋42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切槽43,该第一切槽43环绕第一密封件40周向设置,消除第一密封件40与蒸屉20装配后受挤压变形产生的部分内应力,避免第一密封件40撕裂,提高使用寿命。
参考图1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锅盖30朝向锅身10一端朝向锅盖30轴心方向延伸形成有内折部31,所述第二密封件50包括套设于锅盖30侧壁的上部结构51及与包裹至少部分内折部31的第二密封部54,所述上部结构51 与第二密封部54一体成型;所述上部结构51至少部分内壁与锅盖30侧壁之间属于过盈配合,使得第二密封件50不易自动脱落,且第二密封件50与锅盖30 进行装配时,不需要额外的方式即可将第二密封件50固定,如铆钉、粘接等,安装方式简单,且不会破坏锅盖30和第二密封件50的结构;所述第二密封部 54与蒸屉20口部形状相配合,当锅盖30盖设于蒸屉20上时,第二密封部54 于锅盖30重力作用下与蒸屉20口部挤压配合形成密封。
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锅盖30侧壁上具有与上部结构51相对应的第二凸部32,所述第二凸部32与锅盖30一体成型,上部结构51的中段在第二凸部32的挤压作用下朝向远离锅盖30轴心的方向突出,从而上部结构51由中间分别朝向上、下两侧倾斜设置形成第二翼板511,其中低于第二凸部32高度的第二翼板511构成第三密封部52;所述第三密封部52与锅盖30外壁之间形成第二缓冲腔53,当锅盖30直接放置于锅身10上时,第三密封部52受到瞬时冲击挤压后可部分朝向第二缓冲腔53弯曲,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刚性接触造成锅盖30震动。
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部结构51上设有与第二凸部32相对应的第二加强筋512,所述第二加强筋512朝向远离锅盖30轴心方向形成,其外壁轮廓设为弧形,且第二加强筋512位于两个第二翼板511之间,提高上部结构51的结构强度,并且增大上部结构51的回复弹力以使得第二密封件50充分箍紧锅盖30,进一步提高第二密封件50与锅盖30连接的稳固性而不易脱落。所述第二加强筋512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二切槽513,该第二切槽513环绕上部结构51周向设置,消除上部结构51与锅盖30装配后受挤压变形产生的部分内应力,避免上部结构51撕裂,提高使用寿命。
参考图1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锅身10由下层11及上层12组成,其中上层12、下层11的内径均从下至上逐渐增大,且上层12的最小内径大于下层11的最大内径,从而扩大锅身10的容量;所述上层12与下层11之间通过过渡段13相连,并且过渡段13呈倾斜设置;所述锅身10口部朝向远离锅身10 轴心的方向延伸形成有外扩部14,第一密封部41与外扩部14的顶端接触,该外扩部14截面设为“L”形,进而与锅身10配合的蒸屉20的直径大于或等于锅身10的直径,扩大蒸屉20的容量,从而进一步增大蒸汽的容纳范围。所述外扩部14顶端朝向锅身10外侧翻卷形成有第一卷边15,增强锅身10口部的结构强度,使得锅身10不易变形,且提高美观性。
参考图1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锅身10内设置有至少一层蒸片,使得锅身10与蒸片配合具备蒸锅的基本功能,使用者可根据所需要蒸煮物品的量自由选择蒸片的数量以及蒸屉20,从而在不同的使用方式下,保证最佳的蒸煮效率,实用性高;具体的,所述过渡段13设置有第一蒸片61,因过渡段13 的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且过渡段13的最小内径小于第一蒸片61的外径,使得第一蒸片61搭接于过渡段13即可实现第一蒸片61的安装,使用便捷;所述外扩部14的底面搭接有第二蒸片62,该第二蒸片62的外径大于外扩部14的最小内径,第二蒸片62的安装方式简单,操作便捷。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通过改变锅身10的结构即可改变锅身10内可安装蒸片的数量。
参考图1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蒸片上分别一体成型有支撑部63,所述支撑部63朝向锅底方向突出,第一、第二蒸片以支撑部63直接接触支撑平面,避免蒸片里的食物透过通孔接触支撑平面而影响食物的卫生和支撑平面的洁净,而且支撑部63设为环形,使得蒸片的放置更加平稳,亦可起到隔热的作用。
参考图1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诉锅身10底部设置有底层16,避免锅身10直接加热影响使用寿命;所述底层16与锅身10底面之间形成有空腔17,底层16的热量通过空腔17内的介质传递到锅身10,保证锅身10受热均匀。
参考图1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屉20远离锅身10一端的外周环绕设置有凸台22,该凸台22与内折部31相对应,当锅盖30盖设于锅身10时,第二密封部54位于凸台22与内折部31之间;所述蒸屉20远离锅身10一端设置有第三蒸片64,第三蒸片64与第二蒸片62之间形成容纳食物的空间;所述第三蒸片64的外周直接与凸台22连接,并与蒸屉20一体成型,简化加工工艺,并且此蒸屉20的结构使得第三蒸片64与第三蒸片底部之间具有间距,因此蒸屉 20可直接接触支撑平面而不会影响食物的卫生和支撑平面的洁净。
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屉20底端朝向蒸屉20内侧翻卷形成有第二卷边24,增强蒸屉20底部的结构强度,使得蒸屉20不易变形,且提高美观性;另外,第二卷边24朝向蒸屉20内侧翻卷,避免影响第一密封件40套入蒸屉20。
参考图1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锅盖30内部具有容纳食物的腔室,且所述锅盖30顶部安装有内视件71,所述内视件71采用玻璃、食品级塑料等透明材质,方便使用者观察食物的情况,使用方便;所述内视件71通过安装件 72固定于锅盖30上,所述安装件72位于内饰件的外周,包括卡部721和勾部 722,所述勾部722绕过内视件71外缘钩住内视件71朝向锅身10一侧面;所述卡部721设于安装件72远离勾部722一端,所述锅盖30上设有供卡部721插入的槽部34以将安装件72固定,进而将内视件71安装于锅盖30上,装配方式简单。
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视件71上安装有微压气阀73,调整蒸锅内蒸汽的压力,又保留了蒸汽的出口,避免由于锅内压力过大而使蒸屉20或锅盖30跳动甚至导致爆炸;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微压气阀73直接安装于锅盖30上。
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锅身10外壁上对称安装有一对第一把手 81,方便锅身10的提取移位;所述蒸屉20外壁上对称安装有一对第二把手82,方便蒸屉20的提取移位;所述内视件71上通过铆钉84安装有提手83,所述铆钉84与内视件71之间设置有工字型硅胶垫85,对内视件71进行保护以避免磨损,并且对铆钉84和内视件71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防止蒸汽泄漏。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组合式密封结构的蒸锅,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叠放的锅身(10)、蒸屉(20)及锅盖(30),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屉(20)上设有第一密封件(40),所述第一密封件(40)具有与锅身(10)相配合的第一密封部(41);所述锅盖(30)上设有第二密封件(50),所述第二密封件(50)具有与蒸屉(20)相配合的第二密封部(54)及可与锅身(10)相配合的第三密封部(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组合式密封结构的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密封部(52)相对锅盖(30)倾斜设置,当锅盖(30)与锅身配合使用时,所述第三密封部(52)伸入至锅身(10)口部内侧且与锅身(10)内壁挤压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组合式密封结构的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部(41)相对蒸屉(20)倾斜设置,当蒸屉(20)与锅身配合使用时,所述第一密封部(41)伸入至锅身(10)口部内侧且与锅身(10)内壁挤压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组合式密封结构的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50)还包括与第二密封部(54)相连的上部结构(51),所述上部结构(51)至少部分内壁与所述锅盖(30)外壁之间过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组合式密封结构的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30)侧壁上具有与上部结构(51)相对应的第二凸部(32),且所述上部结构(51)在第二凸部(32)的挤压下朝向远离锅盖(30)轴心的方向突出,且上部结构(51)上、下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二翼板(511),其中位于下侧的第二翼板(511)构成第三密封部(5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组合式密封结构的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密封部(52)与所述锅盖(30)外壁之间形成第二缓冲腔(5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组合式密封结构的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50)上还设有与第二凸部(32)相对应的第二加强筋(512),第二加强筋(512)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二切槽(513)。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组合式密封结构的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30)朝向锅身(10)一端朝向锅盖(30)轴心方向延伸形成有内折部(31),所述第二密封部(54)包裹至少部分内折部(31);所述蒸屉(20)远离锅身(10)一端的外周环绕设置有凸台(22),该凸台(22)与内折部(31)相对应,当锅盖(30)与蒸屉(20)配合使用时,第二密封部(54)位于凸台(22)与内折部(31)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组合式密封结构的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屉(20)侧壁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密封件(40)相对应的第一凸部(21),且所述第一密封件(40)在第一凸部(21)的挤压下朝向远离蒸屉(20)轴心的方向突出,且第一密封件(40)上、下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翼板(44),其中位于下侧的第一翼板(44)构成第一密封部(41);和/或所述第一密封部(41)与蒸屉(20)外壁之间形成第一缓冲腔(23);和/或所述第一密封件(40)上还设有与第一凸部(21)相对应的第一加强筋(42),第一加强筋(42)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切槽(4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组合式密封结构的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身(10)由下层(11)及上层(12)组成,所述上层(12)与下层(11)之间通过过渡段(13)相连,所述过渡段(13)的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且所述过渡段(13)上搭接有第一蒸片(61);和/或所述锅身(10)口部朝向远离锅身(10)轴心的方向延伸形成有外扩部(14),所述外扩部(14)的上搭接有第二蒸片(62),该第二蒸片(62)的外径大于外扩部(14)的最小内径;和/或所述蒸屉(20)远离锅身(10)一端设置有第三蒸片(64)。
CN202121673836.XU 2021-07-21 2021-07-21 一种具有组合式密封结构的蒸锅 Active CN2161668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73836.XU CN216166842U (zh) 2021-07-21 2021-07-21 一种具有组合式密封结构的蒸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73836.XU CN216166842U (zh) 2021-07-21 2021-07-21 一种具有组合式密封结构的蒸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66842U true CN216166842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95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73836.XU Active CN216166842U (zh) 2021-07-21 2021-07-21 一种具有组合式密封结构的蒸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668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05272B1 (en) Energy-efficient cooker
CN216166842U (zh) 一种具有组合式密封结构的蒸锅
CA2417706A1 (en) Hot-air lid
CN204839109U (zh) 煮饭器和用于煮饭器的冷凝器
CN207131851U (zh) 密封环及烹饪器具
WO2023202083A1 (zh) 一种电蒸锅
CN211996852U (zh) 一种新型食物保鲜盒
CN107669136B (zh) 一种活动盖板组件、电饭煲上盖结构和电饭煲
US20070221650A1 (en) Constructive Arrangement Applied To Vessel For Heating
CN212878912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包装结构
KR200287877Y1 (ko) 이중조리용기
CN216416790U (zh) 用于制作低糖饭的烹饪器具
CN209225798U (zh) 一种新型便于加热食品的包装盒
CN219447669U (zh) 一种燃气灶包装结构
CN220109583U (zh) 一次性烧烤炉
CN206798025U (zh) 一种耐高温蒸煮的封口铝箔盒
CN214608815U (zh) 一种保温铝箔容器
CN215304950U (zh) 一种清晰的双层透明锅具及蒸汽烹饪装置
JP7438647B2 (ja) 携帯用魔法瓶の製造方法
CN219613635U (zh) 一种锅具
CN218972719U (zh) 加热炉用折叠框架
JP3121678U (ja) 蒸し器兼用重ね容器
CN218565762U (zh) 电热水器
CN218565767U (zh) 支撑结构及电热水器
CN219720354U (zh) 一种方形可站立锅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