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62933U - 电路板、可控硅调光装置和电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路板、可控硅调光装置和电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62933U
CN216162933U CN202121012806.4U CN202121012806U CN216162933U CN 216162933 U CN216162933 U CN 216162933U CN 202121012806 U CN202121012806 U CN 202121012806U CN 216162933 U CN216162933 U CN 2161629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thin film
welding hole
distance
i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1280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海斌
朱小平
黄温昌
董永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edarson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edarson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edarson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edarson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1280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629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629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629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电路板、可控硅调光装置和电源设备。上述电路板上开设有第一焊孔、第二焊孔、第三焊孔和第四焊孔,第一焊孔和第二焊孔用于插置可控硅调光电路中的薄膜电容,第三焊孔和第四焊孔用于插置可控硅调光电路中的工型电感;第一焊孔和第二焊孔对应电路板上的第一区域,第三焊孔和第四焊孔对应电路板上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第一阈值,第一阈值为能够防止薄膜电容与工型电感之间产生振荡生接触的距离值。上述电路板能够降低电源设备的噪声。

Description

电路板、可控硅调光装置和电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路板、可控硅调光装置和电源设备。
背景技术
照明设备的电源设备中通常设置有可控硅调光电路,可控硅调光电路用于对照明设备的亮度进行调节。通过对照明设备的亮度进行调节,能够避免驱动电流超出最大额定值,影响照明设备的可靠性,能够提高照明设备的寿命。
但在可控硅调光电路调光过程中,电源设备会产生较大的噪声,严重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路板、可控硅调光装置和电源设备,在可控硅调光电路调光过程,能够降低电源设备产生的噪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路板,用于集成设置可控硅调光电路,上述电路板上开设有第一焊孔、第二焊孔、第三焊孔和第四焊孔,第一焊孔和第二焊孔用于插置可控硅调光电路中的薄膜电容,第三焊孔和第四焊孔用于插置可控硅调光电路中的工型电感;
其中,第一焊孔和第二焊孔对应电路板上的第一区域,第三焊孔和第四焊孔对应电路板上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为薄膜电容插置在电路板上后对应的投影区域,第二区域为工型电感插置在电路板上后对应的投影区域;且,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第一阈值,第一阈值为能够防止薄膜电容与工型电感之间产生振荡生接触的距离值,或为能够降低薄膜电容与工型电感之间的振荡程度的距离值。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将可控硅调光电路中的薄膜电容和工型电感插置在电路板的对应焊孔之后,薄膜电容与工型电感之间的距离即为第一距离,该第一距离大于第一阈值,而第一阈值为能够防止薄膜电容与工型电感之间产生振荡的距离值,或为能够降低薄膜电容与工型电感之间的振荡程度的距离值,因此在可控硅调光电路调光过程中,由于薄膜电容与工型电感之间的第一距离相对较大,薄膜电容与工型电感之间不会产生振荡或振荡程度大大降低,从而能够大大降低所产生的噪声。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阈值可以为2毫米。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焊孔和第二焊孔的数量均为两个以上,毎对第一焊孔和第二焊孔对应一个薄膜电容,毎个薄膜电容对应一个第一区域;
其中,各个第一区域之间的第二距离大于第二阈值,第二阈值为能够防止两个薄膜电容之间由于振荡发生接触的距离值,或为能够降低两个薄膜电容之间的振荡程度的距离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可控硅调光电路中的薄膜电容插置在电路板的对应焊孔之后,任意两个薄膜电容之间的距离即为第二距离,该第二距离大于第二阈值,而第二阈值为能够防止两个薄膜电容之间产生振荡的距离值,或为能够降低两个薄膜电容之间的振荡程度的距离值,因此在可控硅调光电路调光过程中,由于两个薄膜电容之间的第二距离相对较大,两个薄膜电容之间不会产生振荡或振荡程度大大降低,从而能够大大降低所产生的噪声。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阈值可以为4毫米。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路板,用于集成设置可控硅调光电路,上述电路板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焊孔和至少两个第二焊孔,毎对第一焊孔和第二焊孔用于插置可控硅调光电路中的一个薄膜电容;
其中,每对第一焊孔和第二焊孔对应电路板上的第一区域,第一区域为薄膜电容插置在电路板上后对应的投影区域;各个第一区域之间的第二距离大于第二阈值,第二阈值为能够防止两个薄膜电容之间产生振荡的距离值,或为能够降低两个薄膜电容之间的振荡程度的距离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可控硅调光电路中的薄膜电容插置在电路板的对应焊孔之后,任意两个薄膜电容之间的距离即为第二距离,该第二距离大于第二阈值,而第二阈值为能够防止两个薄膜电容之间产生振荡的距离值,或为能够降低两个薄膜电容之间的振荡程度的距离值,因此在可控硅调光电路调光过程中,由于两个薄膜电容之间的第二距离相对较大,两个薄膜电容之间不会产生振荡或振荡程度大大降低,从而能够大大降低所产生的噪声。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控硅调光装置,包括薄膜电容、工型电感和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任一的电路板;薄膜电容通过电路板的第一焊孔和第二焊孔设置在电路板上,工型电感通过电路板的第三焊孔和第四焊孔设置在电路板上;
其中,薄膜电容与工型电感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第一阈值,第一阈值为能够防止薄膜电容与工型电感由于振荡发生接触的距离值,或为能够降低所述薄膜电容与所述工型电感之间的振荡程度的距离值。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阈值可以为2毫米。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薄膜电容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薄膜电容之间的第二距离大于第二阈值,第二阈值为能够防止两个薄膜电容之间由于振荡发生接触的距离值,或为能够降低两个所述薄膜电容之间的振荡程度的距离值。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阈值可以为4毫米。
第四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控硅调光装置,包括里工型电感、至少两个薄膜电容和如第二方面所述的电路板;各个薄膜电容通过电路板的第一焊孔和第二焊孔设置在电路板上;
其中,两个薄膜电容之间的第二距离大于第二阈值,第二阈值为能够防止两个薄膜电容之间产生振荡的距离值,或为能够降低两个薄膜电容之间的振荡程度的距离值。
第五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源设备,包括如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中所述的任一可控硅调光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控硅调光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可控硅调光电路的噪音来源主要是π型线路中的薄膜电容、工型电感和变压器。一般情况下使用降噪薄膜电容,热缩套管包裹用环氧树脂浸润的工型电感,通过凡立水浸润变压器,可以有效抑制磁芯和线圈之间震动产生的噪音。
而本申请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可控硅调光电路的薄膜电容和工型电感在电路板上只会朝着一个方向歪斜,若薄膜电容和工型电感之间的距离较近,或者两个薄膜电容之间的距离较近,则薄膜电容和工型电感之间或两个薄膜电容之间会产生振荡,薄膜电容和工型电感之间或两个薄膜电容之间会发生接触,产生较大的噪声。基于此发现,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控制薄膜电容和工型电感之间的距离,和/或两个薄膜电容之间的距离,来降低噪音。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的方案,首先介绍可控硅调光电路。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控硅调光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可控硅调光电路可以包括:共模电感单元、整流桥BD1、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恒流驱动芯片U1和变压器T1。第一电感L1即为上述工型电感,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即为上述薄膜电容。
其中,共模电感单元一端用于与交流电源电连接,另一端通过整流桥BD1与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电连接。恒流驱动芯片U1分别与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和变压器T1电连接。
参见图1,共模电感单元包括串联的第一共模电感LF1和第二共模电感LF2,第二共模电感LF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用于与交流电源的零线N和火线L电连接,第二共模电感LF2的第三端和第四端与第二共模电感LF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电连接,第二共模电感LF2的第三端和第四段分别与整流桥BD1的1端子和3端子电连接。第二共模电感LF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还设置有压敏电阻RV1。第二共模电感LF2与火线L之间还设置有电阻FR1。
整流桥BD1的2端子分别与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和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电连接,整流桥BD1的4端子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和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和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电连接。整流桥BD1的4端子与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之间还设置有并联的电阻RBA、R2B、R2C和R2D。整流桥BD1的4端子接地。
恒流驱动芯片U1具有Vcc端、RT端、COMP端、GND端、FB端、CS端和Drain端。
Vcc端依次通过电阻R3和电阻R4分别与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和变压器T1的1端子电连接,Vcc端还通过电容C4接地。
COMP端依次通过二极管D6和电阻R16分别与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和变压器T1的1端子电连接,二极管D6的阳极与COMP端连接,阴极与电阻R16连接。二极管D6的阴极还通过并联的电阻R17和电容C10接地。COMP端还通过电容C5接地。
FB端通过并联的电阻R10和电容C11接地,FB端还通过电阻R9与变压器T1的4端子电连接。FB端还依次通过电阻R9、二极管D6、电阻R5、电阻R4和电阻R3与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电连接。二极管D6的阳极与电阻R9连接,阴极与电容R5连接。电阻R5和二极管D6之间通过电容C7接地。
RT端通过电阻R8接地。GND端接地。CS端通过并联的电阻R11和电阻R12接地。Drain端与变压器T1的3端子连接。
变压器T1的1端子与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电连接。变压器T1的3端子依次通过二极管D1、电阻R7和并联的电阻R6和电容C6,与变压器T1的1端子电连接,以及与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电连接。变压器T1的4端子依次通过二极管D6、电阻R5、电阻R4和电阻R3与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电连接。变压器T1的5端子接地,并通过电容CY1与变压器T1的7端子电连接。变压器T1的6端子依次通过二极管D3和电阻R13与变压器T1的7端子电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变压器T1的6端子,阴极连接电阻R13。
基于上述可控硅调光电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路板,用于集成设置上述可控硅调光电路。上述电路板上开设有第一焊孔、第二焊孔、第三焊孔和第四焊孔,第一焊孔和第二焊孔用于插置可控硅调光电路中的薄膜电容,第三焊孔和第四焊孔用于插置可控硅调光电路中的工型电感。
第一焊孔和第二焊孔对应电路板上的第一区域,第三焊孔和第四焊孔对应电路板上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为薄膜电容插置在电路板上后对应的投影区域,第二区域为工型电感插置在电路板上后对应的投影区域。且,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第一阈值,第一阈值为能够防止薄膜电容与工型电感之间由于振动产生振荡的距离值,或为能够降低薄膜电容与工型电感之间的振荡程度的距离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可控硅调光电路中的薄膜电容和工型电感插置在电路板的对应焊孔之后,薄膜电容与工型电感之间的距离即为第一距离,该第一距离大于第一阈值,而第一阈值为能够防止薄膜电容与工型电感之间产生振荡的距离值,或为能够降低薄膜电容与工型电感之间的振荡程度的距离值,因此在可控硅调光电路调光过程中,由于薄膜电容与工型电感之间的第一距离相对较大,薄膜电容与工型电感之间不会产生振荡或振荡程度大大降低,从而能够大大降低所产生的噪声。
基于上述可控硅调光电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路板,用于集成设置可控硅调光电路。上述电路板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焊孔和至少两个第二焊孔,毎对第一焊孔和第二焊孔用于插置可控硅调光电路中的一个薄膜电容。
其中,每对第一焊孔和第二焊孔对应电路板上的第一区域,第一区域为薄膜电容插置在电路板上后对应的投影区域。各个第一区域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第二阈值,第二阈值为能够防止两个薄膜电容之间产生振荡的距离值,或为能够降低两个薄膜电容之间的振荡程度的距离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可控硅调光电路中的薄膜电容插置在电路板的对应焊孔之后,任意两个薄膜电容之间的距离即为第二距离,该第二距离大于第二阈值,而第二阈值为能够防止两个薄膜电容之间产生振荡的距离值,或为能够降低两个薄膜电容之间的振荡程度的距离值,因此在可控硅调光电路调光过程中,由于两个薄膜电容之间的第二距离相对较大,两个薄膜电容之间不会产生振荡或振荡程度大大降低,从而能够大大降低所产生的噪声。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电路板上开设有两个第一焊孔101、两个第二焊孔102、第三焊孔103和第四焊孔104。两个第一焊孔101和两个第二焊孔102分为两对,每对第一焊孔101和第二焊孔102用于插置一个薄膜电容。其中,位于图2中左侧的第一焊孔101和第二焊孔102用于插置图1中所示的第一电容C1,对应的第一区域为第一电容C1插置在第一焊孔101和第二焊孔102中之后在电路板上的投影区域。位于图2中右侧的第一焊孔101和第二焊孔102用于插置图1中所示的第三电容C3,对应的第一区域为第三电容C3插置在第一焊孔101和第二焊孔102中之后在电路板上的投影区域。第三焊孔103和第四焊孔104用于插置图1中所示的第一电感L1,对应的第二区域为第一电感L1插置在第三焊孔103和第四焊孔104中之后在电路板上的投影区域。
图2中,l1为上述第一距离,l2为上述第二距离。为了防止第一电容C1和第一电感L1之间发生振荡,或降低振荡幅度,l1可以为大于或等于2毫米的任意数值。为了防止第一电容C1和第三电感C3之间发生振荡,或降低振荡幅度,l2可以为大于或等于4毫米的任意数值。
表1为对第一电容C1与第一电感L1之间的第一距离,和第一电容C1与第三电容C3之间的第二距离进行测试得到的数据。
表1
Figure BDA0003062827340000081
表1中,工型电感水平与薄膜电容相碰可以为:工型电感的振动方向和薄膜电容的振动方向一致的情况下,工型电感和薄膜电容发生振荡相互接触碰撞。例如,振动方向一致可为如图2中所示的第三电容C3的振动方向2和第一电感L1的振动方向3,两个振动方向基本相同或相同。
工型电感垂直与薄膜电容相碰可以为:工型电感的振动方向和薄膜电容的振动方向垂直的情况下,工型电感和薄膜电容发生振荡相互接触碰撞。例如,振动方向垂直可为如图2中所示的第一电容C1的振动方向1和第一电感L1的振动方向3,两个振动方向基本垂直或垂直。
薄膜电容之间相碰可以为:两个薄膜电容的振动方向一致或垂直的情况下,两个薄膜电容发生振荡相互接触碰撞。
由表1中的测试数据可知,对于工型电感的振动方向和薄膜电容的振动方向一致的情况下,工型电感与薄膜电容之间不会发生碰撞接触。
对于工型电感的振动方向和薄膜电容的振动方向垂直的情况下,在工型电感与薄膜电容之间的距离为1.5毫米时,工型电感与薄膜电容存在发生碰撞接触的情况;在工型电感与薄膜电容之间的距离达到2毫米及以上时,工型电感与薄膜电容没有发生碰撞接触。因此,第一距离可以为大于或等于2毫米的任意数值。
两个薄膜电容之间的距离为1.5毫米、2.0毫米和3.0毫米时,两个薄膜电容之间存在发生碰撞接触的情况;在两个薄膜电容之间的距离达到4.0毫米时,两个薄膜电容之间没有发生碰撞接触。因此,第二距离可以为大于或等于4毫米的任意数值。
由于第一距离过大时,会大大增加电路板的而体积。因此,为了防止第一电容C1和第一电感L1之间发生振荡,或降低振荡幅度,同时尽量减小电路板的体积,本申请实施例中,l1可以为2毫米、2.1毫米、2.2毫米、2.3毫米、2.4毫米、2.5毫米、2.6毫米、2.7毫米、2.8毫米、2.9毫米、3毫米等任意数值。例如,l1可以取值2.17毫米。
同样的,为了防止第一电容C1和第三电容C3之间发生振荡,或降低振荡幅度,同时尽量减小电路板的体积,本申请实施例中,l2可以为4毫米、4.1毫米、4.2毫米、4.3毫米、4.4毫米、4.5毫米、4.6毫米、4.7毫米、4.8毫米、4.9毫米、5毫米等任意数值。例如,l2可以取值4.05毫米。
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示出的电路板仅为局部结构,并不是电路板的完整结构。而且,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焊孔101的数量和第二焊孔102的数量可以为三个以上,第三焊孔103的数量和第四焊孔104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以上。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控硅调光装置。上述可控硅调光装置可以包括上述电路板和集成设置在上述电路板上的可控硅调光电路。
具体的,可控硅调光装置可以包括薄膜电容、工型电感和上述电路板。薄膜电容通过电路板的第一焊孔和第二焊孔设置在电路板上,工型电感通过电路板的第三焊孔和第四焊孔设置在电路板上。上述薄膜电容可以为图2中所示的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中的任意电容,上述工型电感可以为图2中所示的第一电感L1。
其中,薄膜电容与工型电感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第一阈值,第一阈值为能够防止薄膜电容与工型电感之间产生振荡的距离值,或为能够降低薄膜电容与工型电感之间的振荡程度的距离值。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控硅调光装置。上述可控硅调光装置可以包括上述电路板和集成设置在上述电路板上的可控硅调光电路。
具体的,可控硅调光装置可以包括工型电感、至少两个薄膜电容和上述电路板。各个薄膜电容通过电路板的第一焊孔和第二焊孔设置在电路板上。其中,两个薄膜电容之间的第二距离大于第二阈值,第二阈值为能够防止两个薄膜电容之间产生振荡的距离值,或为能够降低两个薄膜电容之间的振荡程度的距离值。
其中,上述可控硅调光装置具有上述任一电路板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可控硅调光装置。上述电源设备具有上述任一可控硅调光装置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路板,其特征在于,用于集成设置可控硅调光电路,所述电路板上开设有第一焊孔、第二焊孔、第三焊孔和第四焊孔,所述第一焊孔和所述第二焊孔用于插置所述可控硅调光电路中的薄膜电容,所述第三焊孔和所述第四焊孔用于插置所述可控硅调光电路中的工型电感;
其中,所述第一焊孔和所述第二焊孔对应所述电路板上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三焊孔和所述第四焊孔对应所述电路板上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薄膜电容插置在所述电路板上后对应的投影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工型电感插置在所述电路板上后对应的投影区域;且,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阈值为能够防止所述薄膜电容与所述工型电感之间由于振动产生振荡的距离值,或为能够降低所述薄膜电容与所述工型电感之间的振荡程度的距离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阈值为2毫米。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孔和所述第二焊孔的数量均为两个以上,毎对所述第一焊孔和所述第二焊孔对应一个所述薄膜电容,毎个所述薄膜电容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区域;
其中,各个所述第一区域之间的第二距离大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二阈值为能够防止两个所述薄膜电容之间产生振荡的距离值,或为能够降低两个所述薄膜电容之间的振荡程度的距离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阈值为4毫米。
5.一种电路板,其特征在于,用于集成设置可控硅调光电路,所述电路板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焊孔和至少两个第二焊孔,毎对所述第一焊孔和所述第二焊孔用于插置所述可控硅调光电路中的一个薄膜电容;
其中,每对所述第一焊孔和所述第二焊孔对应所述电路板上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薄膜电容插置在所述电路板上后对应的投影区域;各个所述第一区域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二阈值为能够防止两个所述薄膜电容之间产生振荡的距离值,或为能够降低两个所述薄膜电容之间的振荡程度的距离值。
6.一种可控硅调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薄膜电容、工型电感和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板;所述薄膜电容通过所述电路板的第一焊孔和第二焊孔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工型电感通过所述电路板的第三焊孔和第四焊孔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
其中,所述薄膜电容与所述工型电感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阈值为能够防止所述薄膜电容与所述工型电感之间产生振荡的距离值,或为能够降低所述薄膜电容与所述工型电感之间的振荡程度的距离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控硅调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电容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薄膜电容之间的第二距离大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二阈值为能够防止两个所述薄膜电容之间产生振荡的距离值,或为能够降低两个所述薄膜电容之间的振荡程度的距离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控硅调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阈值为2毫米,所述第二阈值为4毫米。
9.一种可控硅调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里工型电感、至少两个薄膜电容和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板;各个薄膜电容通过所述电路板的第一焊孔和第二焊孔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
其中,两个薄膜电容之间的第二距离大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二阈值为能够防止两个薄膜电容之间产生振荡的距离值,或为能够降低两个薄膜电容之间的振荡程度的距离值。
10.一种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控硅调光装置。
CN202121012806.4U 2021-05-12 2021-05-12 电路板、可控硅调光装置和电源设备 Active CN2161629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12806.4U CN216162933U (zh) 2021-05-12 2021-05-12 电路板、可控硅调光装置和电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12806.4U CN216162933U (zh) 2021-05-12 2021-05-12 电路板、可控硅调光装置和电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62933U true CN216162933U (zh) 2022-04-01

Family

ID=80835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12806.4U Active CN216162933U (zh) 2021-05-12 2021-05-12 电路板、可控硅调光装置和电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629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10303B1 (ko) 충전 회로와 모바일 단말기
CN216162933U (zh) 电路板、可控硅调光装置和电源设备
CN104244514A (zh) 一种反激隔离式单级pfc及triac可调光led驱动电路
CN104093245A (zh) 一种高效隔离式led驱动电路
US9531255B2 (en) Low-cost driver circuit with improved power factor
CN103176064A (zh) 能够电能回收的烧机测试设备
CN109597325B (zh) 一种稳定运输加速卡的系统及方法
CN202818746U (zh) 一种电子节能灯高功率因数电路
CN207135319U (zh) 一种led恒压驱动电路
CN106602537B (zh) 一种电压吸收电路
CN209860793U (zh) Rcd吸收电路及充电器
CN212850259U (zh) 一种vcc两级供电电路
CN218549773U (zh) 一种全桥整流的离子发生器
CN213783130U (zh) 一种新型的igbt驱动电源电路
CN215871924U (zh) 一种高功率因数led照明去纹波电路
CN219477843U (zh) 应用于汽车电子控制器的线性稳压电源电路
CN219812275U (zh) 一种谐波电流改善型驱动电路
CN214291527U (zh) 一种适应多种等级电压输入的焊机电路及焊机
CN217508613U (zh) 整流装置和跑步机
CN202818745U (zh) 一种电子节能灯低功率因数电路
CN214588331U (zh) 一种高频电子变压器安装结构
CN109245076B (zh) 一种快速响应磁控故障限流器
CN213186642U (zh) 一种全电压高功率因素的无频闪灯具
CN215990593U (zh) 一种摩托车用芯片控制移相型整流稳压器
CN219802300U (zh) 一种正负非平衡脉冲发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