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59169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59169U
CN216159169U CN202122276685.0U CN202122276685U CN216159169U CN 216159169 U CN216159169 U CN 216159169U CN 202122276685 U CN202122276685 U CN 202122276685U CN 216159169 U CN216159169 U CN 2161591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rs
indoor unit
air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7668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子文
刘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7668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591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591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591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空调室内机,有助于避免在风机的送风方向上相邻地间隔排列的两个热交换器在空调室内机的搬运等过程中相对移动而相互碰撞。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风机;热交换器组,该热交换器组包括在所述风机的送风方向上相邻地间隔排列的两个热交换器;排水盘,该排水盘设置于所述热交换器组的下方;以及壳体,所述壳体收纳所述风机、所述热交换器组和所述排水盘,其中,在所述两个热交换器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两个热交换器彼此接触的隔离结构。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以往,有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风机和热交换器组,热交换器组包括在风机的送风方向上相邻排列的两个热交换器(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中国CN104864495A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中,在风机的送风方向上相邻排列的两个热交换器相互独立地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或蒸发器工作,因此,两个热交换器需要间隔设置。
不过,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制造和运输等过程中,两个热交换器可能会因振动、重力作用等相对移动而相互碰撞。在两个热交换器相互碰撞时,两个热交换器(例如翅片等)有可能损坏,影响换热性能。并且,在两个热交换器发生接触碰撞之后,若不处理,则还可能发生热传导现象。例如,在两个热交换器中的一方进行制冷(即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而另一方进行制热(即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起作用)时,若两个热交换器存在接触,则两个热交换器之间会产生热量交换,无法达到各自预设的温度。而且,若两个热交换器存在接触,则在两个热交换器中的一方制冷、另一方制热以进行除湿运转时还可能发生制冷的热交换器的冷凝水通过接触点流至制热的热交换器并蒸发的情况,影响除湿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有助于避免在风机的送风方向上相邻地间隔排列的两个热交换器在空调室内机的搬运等过程中相对移动而相互碰撞。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风机;热交换器组,该热交换器组包括在所述风机的送风方向上相邻地间隔排列的两个热交换器;排水盘,该排水盘设置于所述热交换器组的下方;以及壳体,所述壳体收纳所述风机、所述热交换器组和所述排水盘,其中,在所述两个热交换器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两个热交换器彼此接触的隔离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在风机的送风方向上相邻地间隔排列的两个热交换器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两个热交换器彼此接触的隔离结构,因此,容易避免两个热交换器在空调室内机的搬运等过程中因振动、重力作用等相对移动而相互碰撞,由此,有助于避免两个热交换器破损,且有助于两个热交换器达到各自预设的温度,并且,在两个热交换器中的一方制冷、另一方制热以进行除湿运转时,有助于避免制冷的热交换器产生的冷凝水通过接触点流至制热的热交换器并蒸发而影响除湿效果。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中,优选所述隔离结构包括挡块,所述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板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隔离结构包括挡块,挡块设置在壳体的顶板处,因此,结构改动小,且包括挡块的壳体顶板能起到定位作用,并且,在空调室内机的制造过程中,例如,在使顶板位于两个热交换器下方的状态下,能利用包括挡块的顶板辅助确定两个热交换器的相对位置,从而提高组装效率。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中,优选在所述热交换器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挡块的尺寸小于所述热交换器的尺寸,所述长度方向与所述送风方向及上下方向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在热交换器的长度方向上,挡块的尺寸小于热交换器的尺寸(即顶板局部地设有挡块),因此,与在热交换器的整个长度方向上设置条状挡块的情况相比,能避免过多地阻挡从送风方向上游侧的热交换器到送风方向下游侧的热交换器的风量。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中,优选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所述挡块位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中部,所述挡块的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与所述两个热交换器的形状相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在热交换器的长度方向上,挡块位于热交换器的中部,挡块的垂直于热交换器长度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与两个热交换器的形状相配合,因此,与在热交换器的整个长度方向上设置条状挡块的情况相比,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中,优选在所述挡块的底部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对所述挡块与所述两个热交换器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在挡块的底部设有密封件,密封件对挡块与两个热交换器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因此,能避免空气经由挡块与热交换器之间的间隙流动而影响热交换器组的换热效果。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中,优选所述隔离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两个热交换器之间的弹簧卡钩,所述弹簧卡钩的一端钩住所述两个热交换器中的一方,所述弹簧卡钩的另一端钩住所述两个热交换器中的另一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隔离结构包括设置在两个热交换器之间的弹簧卡钩,弹簧卡钩的一端钩住两个热交换器中的一方,弹簧卡钩的另一端钩住两个热交换器中的另一方,因此,能以简单的结构避免两个热交换器在空调室内机的搬运等过程中因振动、重力作用等相对移动而相互碰撞或与周边部件碰撞。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中,优选所述隔离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两个热交换器之间的隔板,所述隔板垂直于所述热交换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长度方向与所述送风方向及上下方向垂直,所述隔板的顶部与所述壳体的顶板抵接,所述隔板的底部与所述排水盘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隔离结构包括设置在两个热交换器之间的隔板,隔板垂直于热交换器的长度方向延伸,隔板的顶部与壳体的顶板抵接,隔板的底部与排水盘抵接,因此,容易在热交换器的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整个宽度方向上可靠地避免两个热交换器相互碰撞。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中,优选所述隔离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两个热交换器之间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呈沿着所述热交换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状,所述长度方向与所述送风方向及上下方向垂直,所述支撑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两个热交换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隔离结构包括设置在两个热交换器之间的支撑板,支撑板呈沿着热交换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状,支撑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热交换器,因此,容易在热交换器的整个长度方向上可靠地避免两个热交换器相互碰撞。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中,优选所述弹簧卡钩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弹簧卡钩的高点连接在所述两个热交换器中的靠所述送风方向的下游侧的热交换器上,所述弹簧卡钩的低点连接在所述两个热交换器中的靠所述送风方向的上游侧的热交换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弹簧卡钩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弹簧卡钩的高点连接在两个热交换器中的靠送风方向的下游侧的热交换器上,弹簧卡钩的低点连接在两个热交换器中的靠送风方向的上游侧的热交换器上,因此,容易防止冷凝水从送风方向上游侧的热交换器顺着弹簧卡钩移动到送风方向下游侧的热交换器上,从而避免送风方向上游侧的热交换器的冷凝水影响送风方向下游侧的热交换器的换热性能。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中,优选所述支撑板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支撑板的高点连接在所述两个热交换器中的靠所述送风方向的下游侧的热交换器上,所述支撑板的低点连接在所述两个热交换器中的靠所述送风方向的上游侧的热交换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支撑板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支撑板的高点连接在两个热交换器中的靠送风方向的下游侧的热交换器上,支撑板的低点连接在两个热交换器中的靠送风方向的上游侧的热交换器上,因此,容易防止冷凝水从送风方向上游侧的热交换器顺着支撑板移动到送风方向下游侧的热交换器上,从而避免送风方向上游侧的热交换器的冷凝水影响送风方向下游侧的热交换器的换热性能。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中,优选在所述两个热交换器中,上游侧的热交换器至少能作为蒸发器起作用,下游侧的热交换器至少能作为冷凝器起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在两个热交换器中,上游侧的热交换器至少能作为蒸发器起作用,下游侧的热交换器至少能作为冷凝器起作用,因此,能避免除湿后向使用者吹出的空气的温度过低而影响舒适性。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风机的送风方向上相邻地间隔排列的两个热交换器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两个热交换器彼此接触的隔离结构,因此,容易避免两个热交换器在空调室内机的搬运等过程中因振动、重力作用等相对移动而相互碰撞,由此,有助于避免两个热交换器破损,且有助于两个热交换器达到各自预设的温度,并且,在两个热交换器中的一方制冷、另一方制热以进行除湿运转时,有助于避免制冷的热交换器产生的冷凝水通过接触点流至制热的热交换器并蒸发而影响除湿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侧剖视图。
图2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变形例1的空调室内机的侧剖视图。
图3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变形例2的空调室内机的侧剖视图。
图4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变形例2的空调室内机的后视图。
图5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变形例3的空调室内机所包括的热交换器组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 空调室内机
10 壳体
11 底板
12 顶板
13 侧板
131 出风口
132 进风口
20 热交换器组
21 第一热交换器
22 第二热交换器
30 风机
40 排水盘
41 导流槽
411 第一导流槽
412 第二导流槽
421 第一下侧抵接部
422 第二下侧抵接部
50 挡块
51 第一上侧抵接部
52 第二上侧抵接部
53 突起部
61 第一弹簧卡钩
62 第二弹簧卡钩
70 隔板
80 支撑板
SP 隔离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进行说明,其中,图1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侧剖视图。
此处,为方便说明,将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设为X方向和Y方向,且将X方向的一侧设为X1,将X方向的另一侧设为X2,将Y方向的一侧设为Y1,将Y方向的另一侧设为Y2。
(空调室内机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1包括壳体10,在壳体10内设置有热交换器组20、风机30和排水盘40。
此处,空调室内机1例如安装于空调对象空间的天花板中。并且,虽未图示,但空调室内机1通过制冷剂配管而与空调室外机连接,从而形成制冷剂回路。
(壳体的结构)
如图1所示,壳体10大致呈长方体形状。
此处,如图1所示,壳体10具有底板11、顶板12和侧壁13,顶板12与底板11隔开间隔相对,侧板13将底板11与顶板12连接。
此外,如图1所示,顶板12在Y1方向侧(例如与实际中的上方一致)上与底板11相对,在X1方向侧的侧板13上设有出风口131,在X2方向侧的侧板13上设有供气体吸入内部的进风口132(在进风口132处也可连接风管)。
(热交换器组的结构)
如图1所示,热交换器组20在壳体10内设置于靠X1方向侧的部位,且包括第一热交换器21和第二热交换器22。
此处,第一热交换器21和第二热交换器22例如能相互独立地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或蒸发器工作。
此外,如图1所示,第一热交换器21和第二热交换器22沿着风机30的送风方向(在图示的例子中与X方向大致一致)相邻地间隔排列,且第二热交换器22在风机30的送风方向上设置于第一热交换器21的下游侧。
此外,如图1所示,第一热交换器21整体呈长度方向与图1中的X方向及Y方向垂直的方向一致而宽度方向相对于Y方向倾斜的平板状,且以底部比顶部靠风机30的送风方向上游侧的方式倾斜,第一热交换器21的顶部与设于壳体10的顶板12的挡块50抵接,第一热交换器21的底部与排水盘40抵接。并且,第二热交换器22整体也呈长度方向与图1中的X方向及Y方向垂直的方向一致而宽度方向相对于Y方向倾斜的平板状,且以底部比顶部靠风机30的送风方向的上游侧的方式倾斜,且相对于第一热交换器21大致平行,第二热交换器22的顶部与设于壳体10的顶板12的挡块50抵接,第二热交换器22的底部与排水盘40抵接。
此外,如图1所示,第一热交换器21和第二热交换器22分别是翅片管式热交换器。并且,第一热交换器21在风机30的送风方向上具有三列制冷剂管。第二热交换器22在风机30的送风方向上具有两列制冷剂管。
(风机的结构)
如图1所示,风机30在壳体10内设置于靠X2方向侧的部位。
此处,风机30例如是离心式风机。
此外,如图1所示,风机30在其送风方向上设置于热交换器组20的上游侧。
此外,在风机30工作时,空气从壳体10的进风口132进入壳体10,并被风机30吸入,然后从风机30的吹出口朝向热交换器组20吹出而与流经热交换器组20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再从壳体10的出风口131吹出至壳体10的外部。
(排水盘的结构)
如图1所示,排水盘40在壳体10内设置于X1方向侧,且位于热交换器组20的Y2方向侧(例如与实际中的下方一致)。
此处,排水盘40整体呈长条形的开口盒状,具有底壁以及从底壁的周缘朝Y1方向侧立起的侧壁。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排水盘40具有:位于热交换器组20的下方的导流槽41;与第一热交换器21的底部抵接的第一下侧抵接部421;以及与第二热交换器22的底部抵接的第二下侧抵接部422。
此外,如图1所示,第二下侧抵接部422在风机30的送风方向上将导流槽41分隔为位于第一热交换器21的下方的第一导流槽411和位于第二热交换器22的下方的第二导流槽412。
(相邻热交换器的隔离结构)
如图1所示,在第一热交换器21与第二热交换器22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第一热交换器21与第二热交换器22彼此接触的隔离结构SP。
此处,如图1所示,隔离结构SP包括设于壳体10的顶板12的挡块50。
此外,如图1所示,挡块50设置于壳体10内的靠X1方向侧和Y1方向侧的角部,且例如由发泡材料等一体形成。
此外,如图1所示,挡块50的垂直于第一热交换器21、第二热交换器22长度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与第一热交换器21、第二热交换器22的形状相配合。具体而言,挡块50具有第一上侧抵接部51、第二上侧抵接部52和突起部53。第一上侧抵接部51呈与X方向大致平行的平面状,且供第一热交换器21的顶部抵接。第二上侧抵接部52相对于第一上侧抵接部51位于X1方向侧,且呈相对于X方向倾斜的平面状(在图示的例子相对于X方向倾斜45度左右,但并不局限于此),且供第二热交换器22的顶部抵接。突起部53在X方向上位于第一上侧抵接部51与第二上侧抵接部52之间,且相对于第一上侧抵接部51朝向Y2方向侧突出,且在X方向上伸入第一热交换器21与第二热交换器22之间。
此外,虽未图示,但挡块50可形成为沿与图1中的X方向及Y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长条状,例如形成为在与图1中的X方向及Y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大致等于第一热交换器21、第二热交换器22的与图1中的X方向及Y方向垂直的方向(与第一热交换器21、第二热交换器22的长度方向一致)上的尺寸,且使与图1中的X方向及Y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两端与第一热交换器21、第二热交换器2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大致对齐。当然,挡块50也可形成为在与图1中的X方向及Y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远小于第一热交换器21、第二热交换器22的长度方向的尺寸,也就是说,挡块50也可设置于顶板12的局部,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挡块50在与图1中的X方向及Y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位于第一热交换器21、第二热交换器22的长度方向的中部。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1,在风机30的送风方向上相邻地间隔排列的第一热交换器21和第二热交换器22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第一热交换器21、第二热交换器22彼此接触的隔离结构SP,因此,容易避免第一热交换器21、第二热交换器22在空调室内机1的搬运等过程中因振动、重力作用等相对移动而相互碰撞,由此,有助于避免第一热交换器21、第二热交换器22破损,且有助于第一热交换器21、第二热交换器22达到各自预设的温度,并且,在第一热交换器21和第二热交换器22中的一方制冷、另一方制热以进行除湿运转时,有助于避免制冷的热交换器产生的冷凝水通过接触点流至制热的热交换器并蒸发而影响除湿效果。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1是在X2方向侧的侧板13处设有进风口132的可安装于空调对象空间的天花板中的空调室内机,但并不局限于此,空调室内机1的进风口132也可以设置于Y1方向和/或Y2方向侧的侧板13,也可以设置于底板11,空调室内机1还可以是其它形式的空调室内机。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隔离结构SP也可包括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21与第二热交换器22之间的第一弹簧卡钩61、第二弹簧卡钩62,第一弹簧卡钩61、第二弹簧卡钩62的一端钩住第一热交换器21和第二热交换器22中的一方(具体是钩住第一热交换器21和第二热交换器22中的一方的制冷剂管,但并不局限于此),第一弹簧卡钩61、第二弹簧卡钩62的另一端钩住第一热交换器21和第二热交换器22中的另一方(具体是钩住第一热交换器21和第二热交换器22中的另一方的制冷剂管,但并不局限于此)。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第一弹簧卡钩61、第二弹簧卡钩62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第一弹簧卡钩61、第二弹簧卡钩62的高点连接在第一热交换器21和第二热交换器22中的靠送风方向的下游侧的热交换器上,第一弹簧卡钩61、第二弹簧卡钩62的低点连接在第一热交换器21和第二热交换器22中的靠送风方向的上游侧的热交换器上。另外,弹簧卡钩的数量和设置位置可根据需要适当设定。并且,在上述情况下,挡块50也可省略图1中的突起部53。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隔离结构SP也可包括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21与第二热交换器22之间的隔板70,隔板70垂直于第一热交换器21、第二热交换器22的长度方向延伸,隔板70的顶部与壳体10的顶板12抵接,隔板70的底部与排水盘40抵接。在这种情况下,优选隔板70位于第一热交换器21、第二热交换器22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并且,如图4所示,优选隔板7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尺寸比长度方向中间部的尺寸要宽。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隔离结构SP也可包括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21与第二热交换器22之间的支撑板80,支撑板80呈沿着第一热交换器21、第二热交换器2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状,且支撑板8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热交换器21、第二热交换器22。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支撑板80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支撑板80的高点连接在第一热交换器21和第二热交换器22中的靠送风方向的下游侧的热交换器上,支撑板80的低点连接在第一热交换器21和第二热交换器22中的靠送风方向的上游侧的热交换器上。并且,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支撑板80设置于第一热交换器21、第二热交换器22的上部,但支撑部80的位置和数量可根据需要适当设定。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隔离结构SP在互不影响的情况下也可同时包括挡块50、弹簧卡钩(第一弹簧卡钩61、第二弹簧卡钩62)、隔板70和支撑板80中的任意两个。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还可在挡块50的底部设有密封件,密封件对挡块50与第一热交换器21、第二热交换器22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挡块50既可与壳体10的顶板12分体形成,也可与壳体10的顶板12一体形成。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热交换器22相对于第一热交换器21大致平行地设置,但并不局限于此,第二热交换器22也可设置成相对于第一热交换器21不平行。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热交换器21整体呈平板状,第二热交换器22整体也呈平板状,但并不局限于此,在沿Y方向观察时,第一热交换器21和/或第二热交换器22也可呈C字形等其它形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热交换器21和第二热交换器22分别相对于风机30的送风方向倾斜,但并不局限于此,第一热交换器21和/或第二热交换器22也可设置成相对于风机30的送风方向垂直。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热交换器21在风机30的送风方向上具有三列制冷剂管,第二热交换器22在风机30的送风方向上具有两列制冷剂管,但并不局限于此,第一热交换器21、第二热交换器22的制冷剂管的列数可根据需要适当设定。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风机30也不局限于离心式风机。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在其范围内,能将实施方式中的各个部分自由组合,或是将实施方式中的各个部分适当变形、省略。

Claims (11)

1.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风机;热交换器组,该热交换器组包括在所述风机的送风方向上相邻地间隔排列的两个热交换器;排水盘,该排水盘设置于所述热交换器组的下方;以及壳体,所述壳体收纳所述风机、所述热交换器组和所述排水盘,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两个热交换器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两个热交换器彼此接触的隔离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结构包括挡块,
所述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板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热交换器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挡块的尺寸小于所述热交换器的尺寸,所述长度方向与所述送风方向及上下方向垂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所述挡块位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中部,
所述挡块的与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与所述两个热交换器的形状相配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挡块的底部设有密封件,
所述密封件对所述挡块与所述两个热交换器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两个热交换器之间的弹簧卡钩,
所述弹簧卡钩的一端钩住所述两个热交换器中的一方,
所述弹簧卡钩的另一端钩住所述两个热交换器中的另一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两个热交换器之间的隔板,
所述隔板垂直于所述热交换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长度方向与所述送风方向及上下方向垂直,
所述隔板的顶部与所述壳体的顶板抵接,
所述隔板的底部与所述排水盘抵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两个热交换器之间的支撑板,
所述支撑板呈沿着所述热交换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状,所述长度方向与所述送风方向及上下方向垂直,
所述支撑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两个热交换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卡钩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
所述弹簧卡钩的高点连接在所述两个热交换器中的靠所述送风方向的下游侧的热交换器上,
所述弹簧卡钩的低点连接在所述两个热交换器中的靠所述送风方向的上游侧的热交换器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
所述支撑板的高点连接在所述两个热交换器中的靠所述送风方向的下游侧的热交换器上,
所述支撑板的低点连接在所述两个热交换器中的靠所述送风方向的上游侧的热交换器上。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两个热交换器中,上游侧的热交换器至少能作为蒸发器起作用,下游侧的热交换器至少能作为冷凝器起作用。
CN202122276685.0U 2021-09-21 2021-09-21 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61591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76685.0U CN216159169U (zh) 2021-09-21 2021-09-21 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76685.0U CN216159169U (zh) 2021-09-21 2021-09-21 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59169U true CN216159169U (zh) 2022-04-01

Family

ID=80852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76685.0U Active CN216159169U (zh) 2021-09-21 2021-09-21 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591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95639B1 (ko) 공기 조화 장치의 실외기
EP2835587B1 (en) Heat exchanger for air-conditioning device and air-conditioning device
US11274838B2 (en) Air-conditioner outdoor heat exchanger and air-conditioner including the same
CN107278256B (zh) 空调的室内机
WO2013080682A1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CN108917153A (zh) 接水盘组件及下出风机房空调
CN216159169U (zh) 空调室内机
JP2000046375A (ja) 室外ユニット及び空気調和機
GB2546202A (e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US20200355376A1 (en) Out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CN216281693U (zh) 空调室内机
JP2014134359A (ja) 冷凍空調装置
JP5440639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JP7482439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7374345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6698886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JP6486718B2 (ja) 熱交換器
JP5786781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グリル
WO2024105775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220689193U (zh) 风管机
CN221055123U (zh) 风管机
WO2023002956A1 (ja) 空気調和機
JP2023114005A (ja) 風向制御装置、室外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JP2023121260A (ja) 室外機
WO2019107121A1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