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89193U - 风管机 - Google Patents

风管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89193U
CN220689193U CN202321758369.XU CN202321758369U CN220689193U CN 220689193 U CN220689193 U CN 220689193U CN 202321758369 U CN202321758369 U CN 202321758369U CN 220689193 U CN220689193 U CN 2206891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plate
air
condensing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5836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月辉
王秀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5836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891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891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891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管机,包括:壳体;电器盒;换热器,所述换热器邻近所述进风口设置且与所述电器盒相互间隔,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电器盒电连接,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彼此远离设置;换热风机;冷凝板。其中,冷凝板包括格栅部和主板部,主板部密封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以改变气流的流向,使得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顶部未换热完全的湿热气流在格栅部与冷凝板换热,降低气流的湿度,提前析出冷凝水,避免电器件产生安全风险。

Description

风管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风管机。
背景技术
针对行业中的美式风管机设计有四种安装方式,包括立式、左卧式、右卧式、倒立式,为了兼顾各种安装方式,并且受到蒸发器分流,冷媒重力、热力膨胀阀无法精准控制冷媒流量以及风机蜗壳左右风量不均导致风场不均匀,导致蒸发器整体换热不均,顶端温度较高换热较差,从而使箱体内部的气体温差较大,湿热气体接触低温蜗壳后,边形成冷凝水
相关技术中,倒立安装方式中的风机蜗壳表面存在严重的冷凝水问题,且电器盒位于风机蜗壳底部,冷凝水水极易进入电器盒内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风管机,冷凝板包括格栅部和主板部,主板部密封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以改变气流的流向,使得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顶部未换热完全的湿热气流在格栅部与冷凝板换热,降低气流的湿度,提前析出冷凝水,避免电器件产生安全风险。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相互间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电器盒,所述电器盒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邻近所述出风口设置;换热器,所述换热器邻近所述进风口设置且与所述电器盒相互间隔,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电器盒电连接,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彼此远离设置;换热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换热器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端,所述换热风机将所述壳体外部的气流由所述进风口引入至所述壳体内;冷凝板,所述冷凝板设置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所述冷凝板包括:格栅部和主板部,所述格栅部和所述主板部相互连接,所述格栅部在高度方向上延伸,所述主板部至少密封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上部,以使换热气流在所述格栅部处换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冷凝板包括格栅部和主板部,主板部密封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以改变气流的流向,使得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顶部未换热完全的湿热气流在格栅部与冷凝板换热,降低气流的湿度,提前析出冷凝水,避免电器件产生安全风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凝板包括:第一冷凝板和第二冷凝板,所述第一冷凝板和所述第二冷凝板在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冷凝板包括:第一格栅部和第一主板部,所述第一主板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格栅部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主板部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换热器抵接;
所述第二冷凝板包括:第二格栅部和第二主板部,所述第二格栅部和所述第一格栅部在同一个平面延伸且与所述第一格栅部相抵接,所述第二主板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格栅部的下端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二格栅部弯折,所述第二主板部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换热器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格栅部和所述第二格栅部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开口和多个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沿高度方向或长度方向延伸且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设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间隔方向为竖直方向,设定在长度方向延伸的竖直平面为基准面,所述第一格栅部和所述第二格栅部在所述基准面上投影的高度之和为h1,所述第一换热器朝向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侧在所述基准面上投影的高度和所述第二换热器朝向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侧在所述基准面上投影的高度均为h2,h1和h2满足关系式:1/4<h1/h2<1/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主板部和第一格栅部的夹角为α1,α1满足关系式:90°<α1<180°;和/或,
所述第二主板部和所述第二格栅部的夹角为α2,α2满足关系式:90°<α2<18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管机还包括:第一密封板,所述第一密封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边侧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冷凝板和所述第二冷凝板均与第一密封板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管机还包括: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冷凝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密封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部后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固定连接;
以及,所述第二冷凝板上设置有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一密封板上设置有第四安装部,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过第三安装部后与第四安装部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管机还包括:第二密封板,所述第二密封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密封板上连接有引导板,所述引导板靠近所述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换热器的端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管机还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靠近出风口的一侧连接,所述接水盘还设置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连通所述换热器和所述换热风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凝板为金属冷凝板。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的第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的第二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的第三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和接水盘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冷凝板和接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冷凝板和接水盘的正视图;
图8是图7的爆炸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和冷凝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凝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风管机;
10、壳体;11、进风口;12、出风口;
20、换热器;21、第一换热器;22、第二换热器;
30、换热风机;
41、冷凝板;42、第一冷凝板;421、第一格栅部;422、第一主板部;423、第一安装部;424、第一开口;43、第二冷凝板;431、第二格栅部;432、第二主板部;433、第三安装部;434、第二开口;
51、第一密封板;52、第二密封板;53、引导板;54、接水盘;541、主接水盘;542、辅接水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100。
风管机100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通过管路连接以传输冷媒。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室内风扇,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室外风扇。另外,在室内换热器或者室外换热器内还设置有膨胀阀,依序连接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膨胀阀和室内换热器形成冷媒回路,冷媒在所述冷媒回路中循环流动,通过室外换热器与室内换热器分别与空气进行换热,以实现风管机100的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
膨胀阀连接于室外换热器与室内换热器之间,由膨胀阀的开度大小调节流经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压力,以调节流通于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之间的冷媒流量。
室外换热器被配置为将室外空气与在室外换热器中传输的冷媒进行热交换。例如,室外换热器在风管100的制冷模式下作为冷凝器进行工作,使得由压缩机压缩的冷媒通过室外换热器将热量散发至室外空气而冷凝。室外换热器在风管机100的制热模式下作为蒸发器进行工作,使得减压后的冷媒通过室外换热器吸收室外空气的热量而蒸发。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换热器还包括换热翅片,以扩大室外空气与室外换热器中传输的冷媒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室外空气与冷媒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结合图1-图4所示,风管机100包括:壳体10、电器盒、换热器20和换热风机30。壳体10上设置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进风口11设置在壳体10的上方,出风口12设置在壳体10的下方,换热器20靠近进风口11设置,换热风机30与换热器20相邻设置,换热风机30位于换热器20的下方,使得气流从上至下流通。
根据图4和图5所示,换热器20邻近进风口11设置,换热器20与电器盒间隔设置,换热器20用于与进入壳体10内的空气交换热量,换热器20包括: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在壳体10内相对设置,第一换热器21靠近进风口11的一端和第二换热器22靠近进风口11的一端相连接,第一换热器21的另一端和第二换热器22的另一端彼此远离设置。如此设置,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使得换热器20呈倒V形结构,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风管机100的整体尺寸,方便运输与安装,另一方面可以使换热器20上产生的冷凝水顺势滴落,防止冷凝水聚集而影响换热器20散热效率,从而可以有效提高风管机100的换热性能和装配效率。
以及,换热风机30设置在壳体10内,并且换热风机30位于换热器20和电器盒之间,换热风机30与电器盒电连接,换热风机30将壳体10外部的气流由进风口11引入至壳体10内,并经由换热器20换热形成换热气流后在换热风机30的运转驱动下由出风口12向外输出,实现风管机100的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的正常运行。
如图6和图7所示,风管机100还包括:冷凝板41,冷凝板41设置在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之间,冷凝板41包括:格栅部和主板部,格栅部和主板部相互连接,格栅部在高度方向上延伸且与换热器20的顶部相抵接,主板部至少密封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的上部,以使换热气流在格栅部处换热。
可以理解的是,冷凝板41设置在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之间,冷凝板41位于换热器20内侧的顶部,使得经过换热器20顶部未完全换热的湿热气流可以与冷凝板41相接触,冷凝板41包括有格栅部和主板部,格栅部在高度方向上延伸,以使格栅部两侧的顶部气流可以混流,主板部相对于格栅部弯折,主板部的一端与格栅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换热器21或第二换热器22抵接,主板部可以为两个,两个主板部分别与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抵接,使得两个主板部密封第一换热器21的上端和第二换热器22的上端,两个主板部与格栅部的连接处的高度不一致,其中一个主板部与格栅部的的中间部位连接,另一个主板部与格栅部的下侧连接。如此设置,使得换热器20其中一侧顶部的气流通过格栅部的上部后,与换热器20另一侧顶部的气流混流,再从格栅部的下部流向换热器20的下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之间设置冷凝板41,换热器20下部的气流随着主板部流向格栅部,以使冷凝板41保持低温。冷凝板41可以改变换热器20顶部气流的流向,经过其中一侧换热器20换热的顶部湿热气流进入换热器20内侧时,由于主板部密封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这部分气流只能通过格栅部流向另一侧,湿热气流与低温的格栅部相接触,在冷凝板41上产生冷凝水,降低湿度,产生的冷凝水沿着主板部流向换热器20的一侧,从而改变顶部湿热气流的流向,使湿热气体与低温冷凝板41接触,在冷凝板41上形成冷凝水,降低气流的湿度,从而使整体气流温度和湿度降低,气流在到达换热风机30时,无法达到空气露点温度,便不会形成冷凝水,避免电器盒产生安全风险。
其中,冷凝板41为金属材质,金属材质的导冷性能良好,使得冷凝板41保持低温,换热器20顶部未换热完全的湿热气流接触到低温冷凝板41后,提前析出冷凝水,冷凝水沿主板部流向换热器20,避免电器件产生安全风险。
由此,在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之间设置冷凝板41,冷凝板41包括格栅部和主板部,主板部密封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以改变气流的流向,使得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顶部未换热完全的湿热气流在格栅部与冷凝板41换热,降低气流的湿度,提前析出冷凝水,冷凝水沿主板部流向换热器20,避免电器件产生安全风险。
如图7所示,冷凝板41为包括:第一冷凝板42和第二冷凝板43,第一冷凝板42和第二冷凝板43在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即,第一冷凝板42和第二冷凝沿高度方向从上至下间隔设置,第一冷凝板42位于第二冷凝板43上方。
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冷凝板42包括:第一格栅部421和第一主板部422,第一主板部422的一侧与第一格栅部421的下端连接且相对于第一格栅部421弯折,第一主板部422的另一侧与第一换热器21抵接。具体来说,第一格栅部421的上端与换热器20内侧的顶部相抵,即,与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连接的位置相抵,第一格栅部421在高度方向延伸,第一主体部相对于第一格栅部421弯折,并且第一主体部的一端与第一格栅部42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换热器21抵接,使得第一主板部422密封第一冷凝板42和第一换热器21,在第一冷凝板42和第一换热器21之间形成第一腔体,部分换热器20顶部的气流进过第一换热器21后进入第一腔体,由于受到蒸发器分流不均、冷媒重力等因素,换热器20顶部的气流流速较高,从进风口11进来的湿热气流未充分换热降温,这部分气流进入第一腔体后,从第一格栅部421进入另一侧,即,第二换热器22的一侧,这部分气流在第一格栅部421换热,降低湿度,提前析出冷凝水,冷凝水沿第一主板部422流向第一换热器21。
进一步地,第二冷凝板43包括:第二格栅部431和第二主板部432,第二格栅部431和第一格栅部421在同一个平面延伸且与第一格栅部421相抵接,第二主板部432的一侧与第二格栅部431的下端连接且相对于第二格栅部431弯折,第二主板部432的另一侧与第二换热器22抵接。具体来说,第二格栅部431的上侧与第一格栅部421抵接,第二格栅部431与第一格栅部421在同一个平面内延伸,第二主板部432相对于第二格栅部431朝向第二换热器22弯折,第二主板部432的一端与第二格栅部43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换热器22抵接,由此第二主板部432密封第二冷凝板43和第二换热器22,在第二冷凝板43和第二换热器22之间形成第二腔体,第一换热器21一侧的湿热气流经过第一格栅部421进入第二腔体内,与第二换热器22一侧的湿热气流混合,再经过第二格栅部431,在第二格栅部431这部分气流进一步换热,降低湿度,从而使整体气流温度和湿度降低,气流在到达换热风机30时,无法达到空气露点温度,便不会形成冷凝水,避免电器盒产生安全风险。
如图10所示,第一格栅部421和第二格栅部431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开口424和多个第二开口434,第一开口424和第二开口434沿高度方向或长度方向延伸且间隔设置,用于导流换热器20上方的气流通过。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格栅部421上设置有第一开口424,第一开口424为多个,多个第一开口424可以在高度方向延伸,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或者,多个第一开口424可以在长度方向延伸,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换热器21上部的气流从第一开口424流向第二换热器22一侧,使得这部分气流可以与第二换热器22一侧的气流混流。
以及,第二格栅部431上设置有第二开口434,第二开口434为多个,多个第二开口434可以在在高度方向延伸,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或者,多个第二开口434可以在长度方向延伸,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换热器21上部的气流穿过第一格栅部421后与第二换热器22上部的气流相混合,再从第二开口434流向换热器20的下部,从而使整体气流温度和湿度降低,气流在到达换热风机30时,无法达到空气露点温度,便不会形成冷凝水,避免对电器盒产生安全风险。
根据图9所示,设定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的间隔方向为竖直方向,设定在长度方向延伸的竖直平面为基准面,第一格栅部421和第二格栅部431在基准面上投影的高度之和为h1,第一换热器21朝向第二换热器22的一侧在基准面上投影的高度和第二换热器22朝向第一换热器21的一侧在基准面上投影的高度均为h2,h1和h2满足关系式:1/4<h2/h1<1/2。具体来说,第一格栅部421和第二格栅部431在基准面上投影的高度之和,即,第一格栅部421和第二格栅部431的高度之和,第一换热器21朝向第二换热器22的一侧在基准面上投影的高度和第二换热器22朝向第一换热器21的一侧在基准面上投影的高度,即,第一换热器21的内侧端面和第二换热器22的内侧端面的高度为h2。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格栅部421和第二格栅部431的高度之和与换热器20内侧端面的高度的比值范围在0.25-0.5之间,保证第一换热器21上方的湿热气流通过第一格栅部421换热后,在第一冷凝板42上形成冷凝水,降低气流的湿度,冷凝水沿着第一主板部422流向第一换热器21一侧;换热后的气流与第二换热器22上部的湿热气流混流,再通过第二格栅部431,流向换热器20下部,在第二冷凝板43处换热形成冷凝水,降低气流的湿度,冷凝水沿着第二主板部432流向第二换热器22一侧,以使换热器20上部未换热完全的湿热气流换热充分,避免后续与低温的换热风机30接触产生冷凝水导致安全风险。
参照图9所示,第一主板部422和第一格栅部421的夹角为α1,第二主板部432和第二格栅部431的夹角为α2,α1和α2满足关系式:90°<α1<180°,90°<α2<180°。也就是说,第一主板部422和第一格栅部421的夹角为钝角,第二主板部432和第二格栅部431的夹角为钝角,即,第一主板部422和第二主板部432向下倾斜,以使换热器20下部的低温气流可以沿着第一主板部422和第二主板部432向上流动,一方面,低温气流与换热器20上部的气流混合,可以降低换热器20上部气流的湿度,析出冷凝水;另一方面,低温气流接触第一冷凝板42和第二冷凝板43,可以保持第一冷凝板42和第二冷凝板43的低温,与通过第一格栅部421和第二格栅部431的气流进行换热,降低气流的湿度,从而使整体气流温度和湿度降低,气流在到达换热风机30时,无法达到空气露点温度,便不会形成冷凝水。
如图6所示,风管机100还包括:第一密封板51,第一密封板51设置在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的边侧且分别与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固定连接,第一冷凝板42和第二冷凝板43均与第一密封板51固定连接。具体来说,第一密封板51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密封板51分别设置在换热器20在长度方向的两侧,即,第一密封板51设置在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的边侧,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均与第一密封板51固定连接,第一密封板51对换热器20起到固定安装作用,并且第一密封板51、第一换热器21和第一冷凝板42形成第一腔体,第一密封板51、第二换热器22和第二冷凝板43形成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对换热器20顶部的气流起到导流作用,使得这部分气流换热充分。
结合图6-图10所示,风管机100还包括:第一紧固件,第一冷凝板4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423,第一密封板51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部,第一紧固件穿过第一安装部423后与第二安装部固定连接。具体来说,第一冷凝板42与第一密封板51相抵接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安装部423,第一密封板51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部,第一密封板51为两个时,第一冷凝板42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安装部423,则第二安装部为两个,第一安装部423和第二安装部一一对应,第一紧固件穿过第一安装部423后与第二安装部固定连接,以使第一冷凝板42与第一密封板51固定连接,完成第一冷凝板42的安装固定。
以及,风管机100还包括:第二紧固件,第二冷凝板43上设置有第三安装部433,第一密封板51上设置有第四安装部,第二紧固件穿过第三安装部433后与第四安装部固定连接。具体来说,第二冷凝板43与第一密封板51相抵接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安装部433,第一密封板51上设置有第四安装部,第一密封板51为两个时,第二冷凝板43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三安装部433,则第四安装部为两个,第三安装部433和第四安装部一一对应,第二紧固件穿过第三安装部433后与第四安装部固定连接,以使第二冷凝板43与第一密封板51固定连接,完成第二冷凝板43的安装固定。
如图5-图9所示,风管机100还包括:第二密封板52,第二密封板52设置在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的连接处,第二密封板52上连接有引导板53,引导板53靠近换热器20的一端与换热器20的端板连接。具体来说,第二密封板52与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的上部连接,第二密封板52包括第一段第二密封板和第二段第二密封板,第一段第二密封板和第二段第二密封板分别连接在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的顶面上,第二密封板52上设有引导板53,引导板53靠近换热器20的一端与换热器20的端板连接,可以防止冷凝水溢流。
如图4-图6所示,风管机100还包括:接水盘54,接水盘54包括:主接水盘541,主接水盘541与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靠近出风口12的一侧连接,主接水盘541还设置有通风口,通风口连通换热器20和换热风机30。具体来说,接水盘54用于盛接风管机100工作时从换热器20上流下的冷凝水,换热器20的端部安装有接水盘54,接水盘54包括主接水盘541。风管机100处于下出风倒立式安装时,主接水盘541位于换热器20的底端,用于盛接风管机100工作时从换热器20上流下的冷凝水。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的底部配合在主接水盘541内,以使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内产生的冷凝水流至主接水盘541内。
以及,风管机100还包括:辅接水盘542,辅接水盘542与主接水盘541连接且相对于主接水盘541弯折,辅接水盘542设置于第一换热器21的外侧或第二换热器22的外侧,以在风管机100侧卧式安装时接水。也就是说,接水盘54还包括:辅接水盘542,辅接水盘542与主接水盘541相连接,并且辅接水盘542相对于主接水盘541弯折,辅接水盘542可以在风管机100侧卧式安装时盛接冷凝水。在风管机100左出风卧式安装时,辅接水盘542设置于第一换热器21的外侧,在风管机100右出风卧式安装时,辅接水盘542设置于第二换热器22的外侧。
如此设置,本风管机100可以进行下出风的立式、左右出风的卧式的安装方式,其中,采用下出风的立式安装时,由主接水盘541盛接冷凝水;采用左右出风的卧式安装时,辅接水盘542盛接冷凝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风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相互间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电器盒,所述电器盒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邻近所述出风口设置;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邻近所述进风口设置且与所述电器盒相互间隔,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电器盒电连接,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彼此远离设置;
换热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换热器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端,所述换热风机将所述壳体外部的气流由所述进风口引入至所述壳体内;
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机还包括:
冷凝板,所述冷凝板设置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所述冷凝板包括:格栅部和主板部,所述格栅部和所述主板部相互连接,所述格栅部在高度方向上延伸,所述主板部至少密封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上部,以使换热气流在所述格栅部处换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板包括:第一冷凝板和第二冷凝板,所述第一冷凝板和所述第二冷凝板在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冷凝板包括:第一格栅部和第一主板部,所述第一主板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格栅部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主板部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换热器抵接;
所述第二冷凝板包括:第二格栅部和第二主板部,所述第二格栅部和所述第一格栅部在同一个平面延伸且与所述第一格栅部相抵接,所述第二主板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格栅部的下端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二格栅部弯折,所述第二主板部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换热器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格栅部和所述第二格栅部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开口和多个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沿高度方向或长度方向延伸且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设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间隔方向为竖直方向,设定在长度方向延伸的竖直平面为基准面,所述第一格栅部和所述第二格栅部在所述基准面上投影的高度之和为h1,所述第一换热器朝向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侧在所述基准面上投影的高度和所述第二换热器朝向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侧在所述基准面上投影的高度均为h2,h1和h2满足关系式:1/4<h1/h2<1/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板部和第一格栅部的夹角为α1,α1满足关系式:90°<α1<180°;和/或,
所述第二主板部和所述第二格栅部的夹角为α2,α2满足关系式:90°<α2<18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板,所述第一密封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边侧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冷凝板和所述第二冷凝板均与第一密封板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机还包括: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冷凝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密封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部后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固定连接;
以及,所述第二冷凝板上设置有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一密封板上设置有第四安装部,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过第三安装部后与第四安装部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机还包括:第二密封板,所述第二密封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密封板上连接有引导板,所述引导板靠近所述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换热器的端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机还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靠近出风口的一侧连接,所述接水盘还设置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连通所述换热器和所述换热风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板为金属冷凝板。
CN202321758369.XU 2023-07-05 2023-07-05 风管机 Active CN2206891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58369.XU CN220689193U (zh) 2023-07-05 2023-07-05 风管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58369.XU CN220689193U (zh) 2023-07-05 2023-07-05 风管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89193U true CN220689193U (zh) 2024-03-29

Family

ID=90407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58369.XU Active CN220689193U (zh) 2023-07-05 2023-07-05 风管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891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362678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CN202973670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蒸发器及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CN220689193U (zh) 风管机
CN219624176U (zh) 空调室外机
GB2546202A (e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CN215808924U (zh) 一种制冷室外机及空调设备
CN21506243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20707504U (zh) 风管机
CN213273000U (zh) 机房空调以及机房空调系统
CN220552088U (zh) 风管机
CN220506973U (zh) 风管机
CN221055123U (zh) 风管机
CN21697691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506974U (zh) 风管机
CN215597531U (zh) 风管机及空调器
CN216114395U (zh)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CN21792899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541342U (zh) 风管机
CN21703136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95324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32839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89776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707524U (zh) 管道式空调室内机
CN21710977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618813U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