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58095U - 一种连接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58095U
CN216158095U CN202121266299.7U CN202121266299U CN216158095U CN 216158095 U CN216158095 U CN 216158095U CN 202121266299 U CN202121266299 U CN 202121266299U CN 216158095 U CN216158095 U CN 2161580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main body
rod
lobe
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6629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伟豪
张恒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uxury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uxury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uxury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uxury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6629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580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580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580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连接件,涉及支撑装置技术领域,用于连接支撑杆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主体和第二连接主体,第一连接主体与第一杆体连接,第一连接主体设有至少一第一连接片,第一连接主体包括第一连接瓣和第二连接瓣,第一连接瓣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二连接瓣;第二连接主体与第二杆体连接,第二连接主体设有至少一第二连接片,第二连接片相对于第一连接片可绕第一轴线转动以实现第二杆体相对于第一杆体可弯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件,因第二连接主体的第二连接片相对于第一连接主体可绕第一轴线转动,可实现第一杆体相对于第二杆体的转动,进而实现支撑杆可弯折。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件。
背景技术
支撑装置是一种用于支撑风扇头、灯具、拍摄终端等用电主体的装置,支撑装置通常包括支撑底座和设于支撑底座的支撑杆。
现有技术中,支撑杆不可弯折,不方便调节用电主体的使用角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件,用于连接支撑杆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包括第一连接主体和第二连接主体,所述第一连接主体与所述第一杆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主体设有至少一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主体包括第一连接瓣和第二连接瓣,所述第一连接瓣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瓣;所述第二连接主体与所述第二杆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主体设有至少一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片可绕第一轴线转动以实现所述第二杆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杆体可弯折。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瓣与所述第二连接瓣之间设有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连接片容纳或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连接片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主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连接片阻尼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片的数量为至少2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片交错排列,相邻的2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可分离,各个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厚度相同;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片之间设有第一垫片以使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片之间形成第一间隙,各个所述第一间隙与相对应的各个所述第二连接片相匹配,各个所述第一垫片的厚度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片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主体包括第三连接瓣和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三连接瓣的第四连接瓣。
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瓣与所述第四连接瓣之间设有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连接片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连接片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主体;所述第二连接片的数量为至少2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片交错排列,各个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厚度相同,相邻的2片所述第二连接片可分离;相邻的所述第二连接片之间设有第二垫片以使相邻的所述第二连接片之间形成第二间隙,各个所述第二间隙与相对应的各个所述第一连接片匹配,各个所述第二垫片的厚度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片相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连接件,用于连接支撑杆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包括第一连接主体、第二连接主体和第一紧固组件,所述第一连接主体与所述第一杆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主体设有至少2片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主体与所述第二杆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主体设有至少2片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和所述第一连接片交错排列,所述第二连接片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片可绕第一轴线转动以实现所述第二杆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杆体可弯折;所述第一紧固组件用于使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之间形成阻尼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连接件,用于连接支撑杆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包括第一连接主体、第二连接主体和第一紧固组件,所述第一连接主体与所述第一杆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主体设有至少1片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主体与所述第二杆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主体设有至少1片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与所述第一连接片交错排列,所述第二连接片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片可绕第一轴线转动以实现所述第二杆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杆体可弯折;所述第一紧固组件用于使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之间形成阻尼力;在至少1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中至少1片为第一接触式连接片,所述第一紧固组件直接作用于所述第一接触式连接片,且所述第一接触式连接片的厚度小于2mm,或者,在至少1片所述第二连接片中至少1片为第二接触式连接片,所述第一紧固组件直接作用于所述第二接触式连接片,且所述第二接触式连接片的厚度小于2mm。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连接件,用于连接支撑杆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包括第一连接主体、第二连接主体;所述第一连接主体与所述第一杆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主体设有至少1片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主体设有第一包绕空间,所述第一连接片具有第一包绕部和与所述第一包绕部相连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包绕空间包绕所述第一包绕部,所述第一包绕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包绕空间;所述第二连接主体与所述第二杆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主体设有至少1片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绕第一轴线转动以实现所述第二杆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杆体可弯折;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片之间具有阻尼力。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连接件,用于连接支撑杆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包括第一连接主体、第二连接主体,所述第一连接主体与所述第一杆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主体设有至少一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主体与所述第二杆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主体设有至少一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片可绕第一轴线转动以实现所述第二杆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杆体可弯折;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之间具有阻尼力;所述第二连接主体具有第三连接瓣和第四连接瓣,所述第四连接瓣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三连接瓣;所述第二连接片的数量为2片,2片所述第二连接片分别一体设于所述第三连接瓣和所述第四连接瓣,或者,所述第二连接片的数量为1 片,所述第二连接片一体设于所述第三连接瓣,或者,所述第二连接片的数量为1片,所述第二连接片一体设于所述第四连接瓣。一种连接件,用于连接支撑杆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包括第一连接主体和第二连接主体,所述第一连接主体与所述第一杆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主体设有至少一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主体包括第一连接瓣和第二连接瓣,所述第一连接瓣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瓣;所述第二连接主体与所述第二杆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主体设有至少一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相对于所述所述第一连接片可绕第一轴线转动以实现所述第二杆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杆体可弯折。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瓣与所述第二连接瓣之间设有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连接片容纳或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连接片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主体。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主体可保持于所述第一连接主体以使第二杆体可保持于所述第一杆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片的数量为至少2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片交错排列,相邻的2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可分离,各个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厚度相同;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片之间设有第一垫片以使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片之间形成第一间隙,各个所述第一间隙与相对应的各个所述第二连接片相匹配,各个所述第一垫片的厚度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片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片的数量为2片,2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分别一体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瓣和所述第二连接瓣;或者,所述第一连接片的数量为1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一体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瓣;或者,所述第一连接片的数量为1 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一体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瓣。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主体包括第三连接瓣和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三连接瓣的第四连接瓣。
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瓣与所述第四连接瓣之间设有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连接片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连接片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主体;所述第二连接片的数量为至少2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片交错排列,各个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厚度相同,相邻的2片所述第二连接片可分离;相邻的所述第二连接片之间设有第二垫片以使相邻的所述第二连接片之间形成第二间隙,各个所述第二间隙与相对应的各个所述第一连接片匹配,各个所述第二垫片的厚度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片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片的数量为2片,2片所述第二连接片分别一体设于所述第三连接瓣和所述第四连接瓣;或者,所述第二连接片的数量为1片,所述第二连接片一体设于所述第三连接瓣;或者,所述第二连接片的数量为1 片,所述第二连接片一体设于所述第四连接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连接件,用于连接支撑杆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包括第一连接主体、第二连接主体和第一紧固组件,所述第一连接主体与所述第一杆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主体设有至少2片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主体与所述第二杆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主体设有至少2片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和所述第一连接片交错排列,所述第二连接片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片可绕第一轴线转动以实现所述第二杆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杆体可弯折;所述第一紧固组件用于使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之间形成阻尼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连接件,用于连接支撑杆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主体、第二连接主体和第一紧固组件,所述第一连接主体与所述第一杆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主体设有至少1片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主体与所述第二杆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主体设有至少1片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与所述第一连接片交错排列,所述第二连接片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片可绕第一轴线转动以实现所述第二杆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杆体可弯折;所述第一紧固组件用于使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之间形成阻尼力;在至少1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中至少1片为第一接触式连接片,所述第一紧固组件直接作用于所述第一接触式连接片,且所述第一接触式连接片的厚度小于2mm,或者,在至少1片所述第二连接片中至少 1片为第二接触式连接片,所述第一紧固组件直接作用于所述第二接触式连接片,且所述第二接触式连接片的厚度小于2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连接件,用于连接支撑杆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主体、第二连接主体和第一紧固组件;所述第一连接主体与所述第一杆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主体设有至少1片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主体设有第一包绕空间,所述第一连接片具有第一包绕部和与所述第一包绕部相连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包绕空间包绕所述第一包绕部,所述第一包绕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包绕空间;所述第二连接主体与所述第二杆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主体设有至少1片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绕第一轴线转动以实现所述第二杆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杆体可弯折;所述第一紧固组件用于使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片之间形成阻尼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件,因第二连接主体的第二连接片相对于第一连接主体可绕第一轴线转动,可实现第一杆体相对于第二杆体的转动,进而实现支撑杆可弯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支撑杆的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支撑杆中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支撑杆呈弯折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支撑杆中B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5是图1所示的支撑杆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连接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的连接件呈弯折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5所示的连接件中第一连接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5所示的连接件中第一连接片及第一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5所示的连接件中第二连接主体、第一连接片及第一紧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5所示的连接件中第二连接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5所示的连接件中第二连接片及第二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所示的支撑杆的正视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支撑杆沿A-A线的剖视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支撑杆中C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16是图15所示的结构中D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17是图16所示的结构中G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18是图15所示的结构中E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19是图15所示的结构中F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20是图19所示的结构中H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件的另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件的另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件的另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件的另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件的另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图25所示的连接件中I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27是图26所示的第一紧固组件的示意图;
图2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件的另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件的另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件的另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件的另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件的另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件的另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件的另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件的另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件的另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7是图37所示的连接件中J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38是图37所示的连接件中K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3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件的另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0是图39所示的连接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1是图39所示的连接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2是图39所述的连接件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参照图1-3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连接件1,用于连接支撑杆2 的第一杆体21和第二杆体22,包括第一连接主体110和第二连接主体210。第一连接主体110与第一杆体21连接,第一连接主体110设有至少一第一连接片120,第一连接主体110包括第一连接瓣111和第二连接瓣112,第一连接瓣111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二连接瓣112;
第二连接主体210与第二杆体22连接,第二连接主体210与第二杆体22 可以固定连接、一体化连接、可拆式连接、转动连接、滑动连接等,第二连接主体210设有至少一第二连接片220,第二连接片220相对于第一连接片 120可绕第一轴线301转动以实现第二杆体22相对于第一杆体21可弯折。
支撑杆2用于支撑用电主体或拍摄设备的夹具,支撑杆2可以为可伸缩的杆件或定长度的杆件。支撑杆2可沿一直线、折线、弧形延伸。
支撑杆2具有第一端和远离第二端的第一端,第一端位于第一杆体21远离第二杆体22的端部,第二端位于第二杆体22远离第一杆体21的端部。第一杆体21可以为可伸缩的杆体或定长度的杆体,第二杆体22可以为可伸缩的杆体或定长度的杆体。
第一连接主体110与第一杆体21转动连接、滑动连接、固定连接、可拆式连接,第二连接主体210与第二杆体22转动连接、滑动连接或固定连接。
第一连接瓣111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二连接瓣112,从而便于第一连接主体 110的组装,便于流水线生产;并且第一连接瓣111、第二连接瓣112可分开制造,降低了第一连接主体110的制造难度。具体地,第一连接瓣111和第二连接瓣112可由硬质材料制成。
第二连接片220相对于第一连接片120可绕第一轴线301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接主体210相对于第一连接主体110绕第一轴线301转动,进而实现第二杆体22相对于第一杆体21的弯折,实现对用电主体或夹具的使用角度调节。
第一连接片120呈薄片结构,可冲压制成。第一连接片120可设于第一连接瓣111和/或第二连接瓣112,或者第一连接片120设于第一连接瓣111 与第二连接瓣112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件1的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连接片220相对于第一连接片120可作全周转动。在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连接片220 相对于第一连接片120可作非全周的转动(非全周转动的意思是转动角度小于36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件1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8、15、19、21-25、 28-36等,第一连接瓣111与第二连接瓣112之间设有第一容置空间101,第一连接片120容纳或部分容纳于第一容置空间101,第一连接片120可拆卸地设于第一连接主体110,即第一连接片120可拆卸地位于第一连接瓣111与第二连接瓣112之间。这样设置的好处是,第一连接瓣111、第二连接瓣112、第一连接片120均可以分开制造,整体降低了第一连接主体100的制造难度;并且第一连接瓣111、第二连接瓣112、第一连接片120为可拆卸地安装,进一步降低了第一连接主体110的组装难度,便于流水线生产。将第一连接瓣 111和第二连接瓣112分开制造,便于形成第一容置空间10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件1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5、21-25、28-36 等,第一连接瓣111与第二连接瓣112夹紧第一连接片120,即在第一连接瓣 111与第二连接瓣112的夹紧方向上限制第一连接片12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件1的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5、8、9,第一连接片120具有一第一包绕部121,第一容置空间101具有包绕第一连接片120的第一包绕部121的第一包绕空间101a,第一包绕空间101a包绕第一连接片120进一步限制第一连接片120的运动,第一连接片120固定于第一容置空间101。显然地,第一包绕空间101a为第一容置空间101的部分或全部。第一包绕空间101a完全包绕第一包绕部121。
示例性地,第一容置空间101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包绕空间101a和第一连接空间101b,第一包绕空间101a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空间101b连通,第一连接主体100的侧壁封闭第一包绕空间101a,第一连接空间101连通至第一连接主体100的端壁和侧壁,第一连接空间101b用于容纳第二连接片220的一部分,第一连接空间101b还用于第二连接片220相对于第一连接片120发生相对转动的空间,第一连接片120包括第一包绕部121和第一连接部122,第一包绕部121完全被包绕于第一包绕空间101a,第一连接部122容纳于第一连接空间101b,第一连接部122位于第一连接片120靠近第二连接片220 的一端。第一连接部122的宽度大于第一包绕部110a,这样设置的好处是,一方面保证了第一连接片120的摩擦面积,另一方面便于第一连接片120固定于第一包绕空间101a。
示例性地,各个第一连接片120的第一包绕部121作为一个整体被包绕于第一包绕空间101a,各个第一包绕部121作为一个整体固定于第一包绕空间101a。
示例性地,在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每一片第一连接片120对应一个第一包绕空间101a。第一包绕空间101a的数量为至少1个,第一包绕空间101a 的数量与第一连接片120的数量相同,各个第一连接片120的第一包绕部121 分别对应各个第一包绕空间101a,各个第一包绕空间101a分别包绕各个第一连接片12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件1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18、21-25、28-36 等,连接件1还包括第二紧固组件113,第二紧固组件113用于将第一连接瓣 111紧固于第二连接瓣112。
第二紧固组件113可以为螺纹组件。例如第二紧固组件113包括第二螺栓与第二螺母,第二螺母设于第一连接瓣111或第二连接瓣112,第二螺栓穿过第二连接瓣或第一连接瓣与第二螺母配合,从而将第一连接瓣111紧固于第二连接瓣112。再例如参照图21、22、24、25、28-34等,第二紧固组件 113包括第二螺孔与第二螺钉,第二螺孔设于第一连接瓣111或第二连接瓣 112,第二螺钉穿过第二连接瓣112或第一连接瓣111与第二螺孔配合,从而将第一连接瓣111紧固于第二连接瓣112。
第二紧固组件113可以为铆接组件,参照图19、23,铆接组件可以第一连接瓣111铆接于第二连接瓣112。该铆接组件具有一铆接柱。其中一实现方式为,铆接柱的一端为铆接端、另一端一体设于第一连接瓣111或第二连接瓣112,铆接柱穿过第二连接瓣112或第一连接瓣111,铆接端铆接于第二连接瓣112或第一连接瓣111。另一实现方式为,铆接柱的两端均为铆接端,铆接柱穿过第一连接瓣111及第二连接瓣112,铆接端铆接于第一连接瓣111及第二连接瓣112。
第二紧固组件113还可以为卡接组件,参照图36,卡接组件可以使第一连接瓣111卡接于第二连接瓣112,例如第一连接瓣111设有卡接凸起,第二连接连接瓣设有卡接凹槽,卡接凸起与卡接凹槽卡接配合。
第二紧固组件113可以为套筒组件,参照图35,套筒组件包括设有内螺纹的外套筒,第一连接瓣111和第二连接瓣112中的至少一个设有与外套筒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外套筒与外螺纹螺纹配合,从而实现第一连接瓣111 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二连接瓣112。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件1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18、21-25、28-34 等,第二紧固组件113穿过第一连接片120,这样设置的好处是避免了第一连接边在承受向外的拉力时脱出第一容置空间101。例如第二紧固组件113包括第二螺栓和第二螺母,第二螺栓穿过第一连接片120。再例如,第二紧固组件 113包括第二螺孔与第二螺钉,第二螺钉穿过第一连接片,或者设有第二螺孔的连接柱穿过第一连接片120。再例如,第二紧固组件113为铆接组件,该铆接组件的铆接柱穿过第一连接片120。再例如,第二紧固组件113为卡接组件,该卡接组件的卡接凸起穿过第一连接片12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片120与第二连接连接片阻尼转动连接,第一连接片120与第二连接片220之间具有阻尼力,可以将该阻尼力的大小合理预设,从而实现第二杆体22在某一角度或某一位置保持于第一杆体2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参见图33、34,第二紧固组件113还用于使第一连接片120和第二连接片220形成阻尼力,具体地说,第一连接片120和第二连接片220位于第一连接瓣111和第二连接瓣112之间,第二紧固组件113作用于第一连接瓣111和第二连接瓣112,并由第一连接瓣111和第二连接瓣112夹紧第一连接片120和第二连接片220;在该实现方式中,为实现第一连接片120和第二连接片220,至少一组相邻的第一连接片120和第二连接片220通过转动连接结构114连接,该转动连接结构114 包括转动凸起114a和转动凹槽114b,转动凸起114a设于第一连接片120,转动凹槽114b设于第二连接片220;或者,转动凸起114a设于第二连接片 220,转动凹槽114b设于第一连接片12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18、21-25、28-33、36 等,连接件1还包括第一紧固组件300,第一紧固组件300用于使第一连接片 120和第二连接片220形成阻尼力。
参照图18、21-24、28-33、36等,第一紧固组件300穿过第一连接片120 和第二连接片220,第二连接片220相对于第一连接片120绕第一轴线301转动时,第二连接片220绕第一紧固组件300转动,或者,第一连接片120绕第一紧固组件300转动。第一紧固组件300穿过第一连接片120和第二连接片 220,一方面避免第一连接片120脱离第二连接片220,另一方面第一紧固组件300还作为第二连接片220相对于第一连接片120转动的转动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18、28-33、36等,第一紧固组件300安装于第一连接主体110,且第一紧固组件300穿过第一连接片120和第二连接片220。一方面第一紧固组件300使得第一连接片120和第二连接片220具有阻尼力,另一方面,第一紧固组件300还作为第二连接片 220相对于第一连接片120转动时的转动轴。
示例性地参照18、28、29、30、31、32、36,第一紧固组件300包括第一螺栓310和与第一螺栓310相匹配的第一螺母320,第一螺栓310的杆部穿过第一连接片120和第二连接片220。第一螺栓310的头部可调节,第一螺母320相对于第一连接主体110周向固定,或第一螺母320相对于第一角度后相对于第一连接主体110周向固定。第一螺栓310的头部位于第一安装孔103,第一螺母310位于第二安装孔104,第一螺母310相对于第一安装孔103周向固定,或第一螺母310转动第一角度后相对于第一安装孔103周向固定。第一安装孔103设于第一连接瓣111,第二安装孔104设于第二连接瓣112;或者,第一安装孔103设于第二连接瓣112,第二安装孔104设于第一连接瓣 111。上述设置的好处是,方便通过第一螺栓310的头部调节第一连接片120 和第二连接片220之间的阻尼力。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31、32,第一安装孔103 为贯通设置的柱状孔,第一螺栓310的头部与第一连接片120接触(第一螺栓310的头部抵靠于第一连接片120),第一螺母310与第二连接片220不接触,例如第一螺母310与第一连接片120接触,或者,安装第一螺母320的第二安装孔104设有挡持台阶,第一螺母320抵靠于该挡持台阶。上述设置的好处是,一方面便于第一紧固组件300对第一连接片120和第二连接片220 的阻尼力的形成,另一方面避免了第二连接片220相对于第一连接片120转动对第一螺母310的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18、29、30、32、36 等,第二安装孔104为贯通设置的柱状孔,第一螺母320与第一连接片120 接触,第一螺栓310的头部与第二连接片220不接触,例如第一螺栓310的头部与第一连接片120接触,或者,安装第一螺栓310的头部的第一安装孔 103设有挡持台阶,第一螺栓310的头部抵靠于该挡持台阶。上述设置的好处是,一方面便于第一紧固组件300对第一连接片120和第二连接片220的阻尼力的形成,另一方面避免了第二连接片220相对于第一连接片120转动对第一螺母310的影响。
示例性地,第一连接瓣111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03,第二连接瓣112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04,第一紧固组件300穿过第一安装孔103和第二安装孔104。
示例性地,第一连接瓣111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04,第二连接瓣112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03,第一紧固组件300穿过第一安装孔103和第二安装孔104。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18,第一螺母320 为防松螺母,从而避免在连接件1的使用过程中,第一螺母320的脱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18、21-24、28-33、36 等,第一连接片120开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片220开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一紧固组件300沿第一轴线301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紧固组件300为铆钉,示例性地,该铆钉穿过第一连接片120及第二连接片220,该铆钉对第一连接片120及第二连接片220施加铆接力,以使得第一连接片120和第二连接片 220之间形成阻尼力。
在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25、26、27等,第一紧固组件300以非穿过第一连接片120、第二连接片220的形式作用于第一连接片120和第二连接片220,例如第一紧固组件300可以为包绕或部分包绕第一连接片120及第二连接片220的夹持组件,该夹持组件对第一连接片120及第二连接片220 施加夹持力,以使得第一连接片120和第二连接片220之间形成阻尼力。
具体地,第一紧固组件300包绕或部分包绕第一连接片120和第二连接片220的夹持组件,该夹持组件内设有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为夹持组件夹持第一连接片120和第二连接片220提供弹性夹持力,在此实现方式中,为实现第一连接片120和第二连接片220,至少一组相邻的第一连接片120和第二连接片220通过转动连接结构400连接,该转动连接结构400包括转动凸起410和转动凹槽420,转动凸起410设于第一连接片120,转动凹槽420设于第二连接片220;或者,转动凸起410设于第二连接片220,转动凹槽420 设于第一连接片12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28,第一紧固组件300 还用于将第一连接瓣111固定于第二连接瓣112,即第一紧固组件300还用于使第一连接瓣111与第二连接瓣112之间形成紧固力;例如其中一种实现方式,参照图28,第一连接片120叠置于第二连接片220,第一连接片120及第二连接片220位于第一连接瓣111与第二连接瓣112之间,第一紧固组件 300将第一连接瓣111紧固于第二连接瓣112的同时,由第一连接瓣111和第二连接瓣112夹紧第一连接片120和第二连接片220,以使第一连接片120和第二连接片220之间形成阻尼力。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9、23-25、28-36等,第一连接片120的数量为至少2片,第一连接片120与第二连接片220交错排列,相邻的2片第一连接片120可分离,各个第一连接片120的厚度相同,将各个第一连接片120的厚度设置为相同,便于第一连接主体110的制造和组装。进一步地,各个第一连接片120的形状全等,这样设置的好处是更方便第一连接主体110的生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9、23-25、28-36等,相邻的第一连接片120之间设有第一垫片130以使相邻的第一连接片120之间形成第一间隙102,各个第一间隙102与相对应的各个第二连接片220相匹配,第一垫片130与相对应的第二连接片220厚度相同。设置第一垫片130 的好处是使得相邻的第一连接片120预留有第一间隙102,从而便于第二连接片220装入第一间隙102,进而使得第一连接片120与第二连接片220交错排列。进一步地,各个第二连接片220的厚度相同,各个第一垫片130的形状全等。
示例性地,第一垫片130可分离地设于与之相邻的第一连接片120;或者,第一垫片130一体化设于与之相邻的第一连接片12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8,第一连接主体110整体呈柱状,第一连接瓣111的横截面呈弓形,第二连接瓣112的横截面呈与第一连接瓣111等弦长或等径的弓形。或者,第一连接主体110整体呈柱状,第一连接瓣111的横截面呈半圆形,第二连接瓣112的横截面呈与第一连接瓣111等径的半圆形。上述设置的好处是,便于第一连接瓣111和第二连接瓣112的制造,以及第一连接瓣111和第二连接瓣112的组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主体110整体呈柱状,第一连接瓣111和第二连接瓣112的形状全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2、4、5-7等,第二连接主体210相对于第一连接主体110在一转动角度范围内可转动,当第二连接主体210位于第一角度范围的边界时,第二连接主体210抵靠于第一连接主体110。显然地,第一角度范围具有两个边界。示例性地,第一连接主体110具有第一抵靠壁115a和第二抵靠壁115b,第一抵靠壁115a和第二抵靠壁115b之间具有供第二连接主体210转动的避让空间115c,当第二连接主体210位于第一角度范围的边界时,第二连接主体210抵靠于第一抵靠壁115a 或第二抵靠壁115b。更具体地,第一抵靠壁115a位于第一连接主体110靠近第二连接主体210的端面,第二抵靠壁115b位于第一连接主体110的侧面,当第二连接主体210位于第一角度范围的边界时,第二连接主体210的端部抵靠于第一抵靠壁115a,或者第二连接主体210的端部抵靠于第二抵靠壁 115b,在此实现方式中,第一角度范围85°~95°(例如可以为90°、85°、 95°等)。更具体地,由第一抵靠壁115a至第二抵靠壁115b为过渡圆弧,在第二连接主体210相对于第一连接主体110转动时,第二连接主体210的端部紧贴或靠近过渡圆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16、21-25、28-36等,第二连接主体210包括第三连接瓣211和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三连接瓣211的第四连接瓣212。第三连接瓣211可拆卸地安装于第四连接瓣212,从而便于第二连接主体210的组装,便于流水线生产;并且第三连接瓣211、第四连接瓣212可分开制造,降低了第二连接主体210的制造难度。
示例性地,第二连接片220呈薄片结构,可冲压制成。第二连接片220 可设于第三连接瓣211和/或第四连接瓣212。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16、21-23、25、28-36 等,第三连接瓣211与第四连接瓣212之间设有第二容置空间202,第二连接片220部分容纳于第二容置空间202,第二连接片220可拆卸地设于第二连接主体210。这样设置的好处是,第三连接瓣211、第四连接瓣212、第二连接片220均可以分开制造,整体降低了第二连接主体210的制造难度;并且,第三连接瓣211、第四连接瓣212、第二连接片220可拆卸地安装,进一步降低了第二连接主体210的组装难度,从而便于流水线生产。
参照图16、21-23、25、28-36,第三连接瓣211与第四连接瓣212夹紧第二连接片220(即在第三连接瓣211与第四连接瓣212的夹紧方向上限制第二连接片220),第二连接片220具有第二包绕部220a,第二容置空间202具有包绕第二包绕部220a的第二包绕空间202a(进一步限制第二连接片220的运动),第二连接片220固定于第二容置空间202。第二包绕空间202a为第二容置空间202的部分或全部。
示例性地,参照图11、12等,第二容置空间202包括第二包绕空间202a,第二连接主体210的侧壁封闭第二包绕空间202a,第二包绕部220a被完全包绕于第二包绕空间202a内。第二连接片220包括第二包绕部220a和第二连接部220b,第二连接部220b位于第二连接片220靠近第一连接片110的一端,第二连接部220b延伸进入第一连接空间101b。第二连接部220b的宽度大于第二包绕部220a,这样设置的好处是,一方面保证了第二连接片220的摩擦面积,另一方面便于第二连接片220固定于第二包绕空间202a。
示例性地,至少1片第二连接片220的第二包绕部220a作为一个整体被包绕于第二包绕空间202a,即至少1片第二连接片220作为一个整体固定于第二包绕空间202a。
示例性地,在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每一片第二连接片220对应一个第二包绕空间202a。第二包绕空间202a的数量不少1个,各个第二连接片220 的第二包绕部220a分别被包绕于各个第二包绕空间202a。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16、21-25、28-36,连接件1还包括第三紧固组件500,第三紧固组件500用于将第三连接瓣211紧固于第四连接瓣212。
第三紧固组件500可以为螺纹组件,例如,第三紧固组件500包括第三螺栓与第三螺母,第三螺母设于第三连接瓣211或第四连接瓣212,第三螺栓穿过第四连接瓣212或第三连接瓣211与第三螺母配合,从而将第三连接瓣 211紧固于第四连接瓣212。再例如,参照图21、22、24、25、28-34,第三紧固组件500包括第三螺孔与第三螺钉,第三螺孔设于第三连接瓣或第四连接瓣,第三螺钉穿过第四连接瓣212或第三连接瓣211与第三螺孔配合,从而将第三连接瓣211紧固于第四连接瓣212。
第三紧固组件500可以为铆接组件,参照图16、23,该铆接组件可以第三连接瓣211铆接于第四连接瓣212。该铆接组件具有一铆接柱。其中一实现方式为,铆接柱的一端为铆接端、另一端一体设于第三连接瓣211或第四连接瓣212,铆接柱穿过第四连接瓣212或第三连接瓣211,铆接端铆接于第四连接瓣212或第三连接瓣211。另一实现方式为,铆接柱的两端均为铆接端,铆接柱穿过第三连接瓣211及第四连接瓣212,铆接端铆接于第三连接瓣211及第四连接瓣212。
参照图36-38,第三紧固组件500还可以为卡接组件,卡接组件可以使第三连接瓣211卡接于第四连接瓣212,例如第三连接瓣211设有卡接凸起,第四连接瓣212设有卡接凹槽,卡接凸起与卡接凹槽卡接配合。
参照图35,第三紧固组件500可以为套筒组件,套筒组件包括设有内螺纹的外套筒,第三连接瓣211和第四连接瓣212中的至少一个设有与外套筒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外套筒与外螺纹螺纹配合,从而实现第三连接瓣211 可拆卸地安装于第四连接瓣212。进一步地,在此实现方式中,第二连接主体210设有第二限位柱,第二限位柱穿过第一连接片120和第二连接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16、22、23、25、28-34、 36,第三紧固组件500穿过第二连接片220。这样设置的好处是,避免了第二连接片220在承受向外的拉力时脱出第二容置空间202。例如第三紧固组件 500包括第三螺栓和第三螺母,第三螺栓穿过第二连接片220。再例如,第三紧固组件500包括第三螺孔和第三螺钉,第三螺钉穿过第二连接片220,或者设有第三螺孔的连接柱穿过第二连接片。再例如,第三紧固组件500为铆接组件,该铆接组件的铆接柱穿过第二连接片220。再例如,第三紧固组件500 为卡接组件,该卡接组件的卡接凸起541穿过第二连接片22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16、25、28-36,第二连接片220的数量为至少2片,第一连接片120与第二连接片220交错排列,各个第二连接片220的厚度相同,相邻的2片第二连接片220可分离。这样设置的好处是,便于第二连接主体210的制造和组装。进一步地,各个第二连接片220的形状全等,进一步方便第二连接主体210的组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16、25、28-36,相邻的第二连接片220之间设有第二垫片230以使相邻的第二连接片220之间形成第二间隙203,各个第二间隙203与相对应的各个第一连接片120匹配,各个第二垫片230的厚度与相对应的第二连接片220相同。设置第二垫片230的好处是使得相邻的第二连接片220预留有第二间隙203,从而便于第一连接片 120装入第二间隙203,进而使得第一连接片120与第二连接片220交错排列。
示例性地,第二垫片230相对于第二连接片220可分离,或者,第二垫片230一体化设于第二连接片22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11,第二连接主体210 整体呈柱状结构;第一连接主体110整体呈柱状结构,第三连接瓣211的横截面呈弓形,第三连接瓣211的横截面呈与第四连接瓣212的横截面等弦长或等径的弓形。或者第二连接主体210整体呈柱状,第三连接瓣211的横截面呈半圆形,第三连接瓣211的横截面呈与第四连接瓣212等径的半圆形。上述设置的好处市,便于第三连接瓣211和第四连接瓣212的制造,以及第三连接瓣211和第四连接瓣212的组装。
示例性地,参照图13-20,第一杆体21为具有中空腔体的杆体,第一连接件100的第一连接主体110同轴套设于第一杆体21,第一杆体21相对于第一连接主体110可同轴转动,第一连接主体110与第一杆体21之间设有第一摩擦片141,第一摩擦片141可拆卸地设于第一连接主体110,第一摩擦片141 提供第一连接主体110与第一杆体21相互转动时的摩擦阻尼力。
示例性地,参照图13-20,第一杆体21的内壁设第一防脱部21a,第一连接主体110设有第二防脱部117,第一防脱部21a与第二防脱部117配合,以避免第一连接主体110从第一杆体21脱出,第一防脱部21a可以为凸起或凹槽,第二防脱部117可以为凸起或凹槽;示例性地,第一防脱部21a为凸起,第二防脱部117为凸起,第一防脱部21a与第二防脱部117相抵,第一杆体21可由金属等塑性材料制成,第一防脱部21a可压制形成。
示例性地,参照图13-20,第二杆体22为具有中空腔体的杆体,第二连接件200同轴套设于第二杆体22,第二杆体22相对于第二连接件200可同轴转动,第二连接件200与第二杆体22之间设有第二摩擦片142,第二摩擦片 142可拆卸地设于第二连接件200,第二摩擦片142提供第二连接件200与第二杆体22相互转动时的摩擦阻尼力。
示例性地,参照图13-20,第二杆体22的内壁设有第三防脱部22a,第二连接件200设有第四防脱部221,第三防脱部22a与第四防脱部221配合,以避免第二连接200从第二杆体22脱出,第三防脱部22a可以为凸起或凹槽,第四防脱部221可以为凸起或凹槽,示例性地,第三防脱部22为凸起,第四防脱221为凹槽,第二杆体22可由金属等塑性材料制成,第三防脱部22可压制形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连接件1,参照图5、25、28-36,用于连接支撑杆2的第一杆体21和第二杆体22,包括第一连接主体110、第二连接主体210和第一紧固组件300,
第一连接主体110与第一杆体21连接,第一连接主体110设有至少2片第一连接片120;第二连接主体210与第二杆体22连接,第二连接主体210 设有至少2片第二连接片220,第二连接片220和第一连接片120交错排列,第二连接片220相对于第一连接片120可绕第一轴线301转动以实现第二杆体22相对于第一杆体21可弯折;第一紧固组件300用于使第一连接片120 和第二连接片220之间形成阻尼力。第一连接主体110设有至少2片第一连接片120,第二连接主体210设有至少2片第二连接片220,从而使得第一连接主体110与第二连接主体210之间的阻尼力,便于第二杆体22在某一角度或位置保持于第一杆体2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连接件1,参照图5、18、21-25、29-33、 36等,用于连接支撑杆2的第一杆体21和第二杆体22,包括第一连接主体 110、第二连接主体210和第一紧固组件300,所述第一连接主体210与所述第一杆体2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主体110设有至少1片第一连接片120;所述第二连接主体210与所述第二杆体2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主体210设有至少1片第二连接片220,所述第二连接片220与所述第一连接片120交错排列,所述第二连接片220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片120可绕第一轴线301转动以实现所述第二杆体22相对于所述第一杆体21可弯折;所述第一紧固组件300 用于使所述第一连接片120和所述第二连接片220之间形成阻尼力;在至少1 片所述第一连接片120中至少1片为第一接触式连接片120a,所述第一紧固组件300直接作用于所述第一接触式连接片120a,且所述第一接触式连接片 120a的厚度小于2mm。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大大减少了调节第一紧固组件300 的调节力。
或者,参照21,在至少1片所述第二连接片220中至少1片为第二接触式连接片220a,第一紧固组件300直接作用于所述第二接触式连接片220a,且所述第二接触式连接片220a的厚度小于2mm。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大大减少了调节第一紧固组件300的调节力。
示例性地,所述第一连接片120的厚度均小于2mm,所述第二连接片220 的厚度均小于2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连接件1,参照图5、8、9、39-42等,用于连接支撑杆2的第一杆体21和第二杆体22,包括第一连接主体110、第二连接主体210。
所述第一连接主体110与所述第一杆体2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主体110 设有至少1片第一连接片120,所述第一连接主体110设有第一包绕空间101a,所述第一连接片120具有第一包绕部121和与所述第一包绕部121相连的第一连接部122,所述第一包绕空间101a包绕所述第一包绕部121,所述第一包绕部121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第一包绕空间101a;
所述第二连接主体210与所述第二杆体2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主体210 设有至少1片第二连接片220,所述第二连接片220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22可绕第一轴线301转动以实现所述第二杆体22相对于所述第一杆体21可弯折;
所述第一连接部122和所述第二连接片220之间形成阻尼力,所述第一紧固组件300用于提供该阻尼力,第一紧固组件300的结构形式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可参考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第一紧固组件300。
示例性地,所述第一连接部122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包绕部12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件1中,第一连接片的第一包绕部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包绕空间,使得第一连接主体便于制造和安装,进而使得连接件1 便于制造和安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连接件1,参照图24,39-42,用于连接支撑杆2的第一杆体21和第二杆体22,包括第一连接主体110、第二连接主体210,所述第一连接主体110与所述第一杆体2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主体 110设有至少一第一连接片120;所述第二连接主体210与所述第二杆体22 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主体210设有至少一第二连接片220,所述220第二连接片相对于第一连接片120可绕第一轴线301转动以实现所述第二杆体22相对于所述第一杆体21可弯折;所述第一连接片120和所述第二连接片220之间具有阻尼力,示例性地,第一紧固组件300提供第一连接片120与第二连接片220之间的阻尼力;所述第二连接主体210具有第三连接瓣211和第四连接瓣212,所述第四连接瓣212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三连接瓣211;所述第二连接片220的数量为2片,2片所述第二连接片220分别一体设于所述第三连接瓣211和所述第四连接瓣212,或者,所述第二连接片220的数量为1片,所述第二连接片220一体设于所述第三连接瓣211,
或者,所述第二连接片220的数量为1片,所述第二连接片220一体设于所述第四连接瓣212。
上述设置的连接件中,2片第二连接片分别一体设于第三连接瓣和第四连接瓣,使得第二连接主体210便于制造和安装,进而使得该连接件1便于制造和安装。
参照图1-4、13-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伸缩杆,包括第一杆体21、第二杆体22和上述的连接件1。
第一杆体21开设有与第二杆体22适配的第一伸缩腔24,第一伸缩腔24 与第一连接主体110滑动连接,第二连接主体210与第二杆体22连接,第二杆体22缩入第一伸缩腔24时连接件1缩入第一伸缩腔24。
示例性地,第一连接主体110与第一伸缩腔24阻尼滑动连接,第一连接主体110的相对两侧设有阻尼垫片140。2片阻尼垫片140分别可分离地设于第一连接瓣111和第二连接瓣112。
示例性地,第一连接主体110与第一伸缩腔24受限地滑动连接,第一连接主体110设有第一防脱凸起,第一伸缩腔24凸设有第二防脱凸起,当第一连接主体110远离第一杆体21滑动时,第二防脱凸起可抵靠于第一防脱凸起。
示例性地,第一连接主体110相对于第一伸缩腔24可转动。
示例性地,第二连接主体210套接于第二杆体22,或者第二杆体22套接于第二连接主体210。
示例性地,第二连接主体210相对于第二杆体22绕第二轴线可转动,第二连接主体210相对于第二杆体22沿第二轴线的方向固定,第二连接主体210 设有第一转动部213,第二杆体22设有与第一转动部相适配的第二转动部 22a,第一转动部213为设于第二连接主体210的凸起,第二转动部22a为环设于第二杆体22的凹槽,或者,第二转动部22a为设于第二杆体22的凸起,第一转动部213为环设于第二连接主体210的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伸缩杆的其他实现方式中,第二杆体22开设有与第一杆体 21适配的第二伸缩腔25,第二伸缩腔25与第二连接主体210滑动连接,第一连接主体110与第一杆体21连接,第一杆体21缩入第二伸缩腔25时连接件1缩入第二伸缩腔25。
参照图1-4、13-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支撑杆,包括第一杆体21、第二杆体22和上述的连接件1,连接件1包括第一连接主体110和第二连接主体210,第二连接主体210转动安装于第一连接主体110,第二连接主体210相对于第一连接主体110可弯折以实现第二杆体22相对于第一杆体 21可弯折。
以上,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连接件,用于连接支撑杆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主体和第二连接主体,
所述第一连接主体与所述第一杆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主体设有至少一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主体包括第一连接瓣和第二连接瓣,所述第一连接瓣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瓣;
所述第二连接主体与所述第二杆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主体设有至少一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片可绕第一轴线转动以实现所述第二杆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杆体可弯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瓣与所述第二连接瓣之间设有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连接片容纳或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连接片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主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连接片阻尼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数量为至少2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片交错排列,相邻的2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可分离,各个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厚度相同;
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片之间设有第一垫片以使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片之间形成第一间隙,各个所述第一间隙与相对应的各个所述第二连接片相匹配,各个所述第一垫片的厚度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片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主体包括第三连接瓣和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三连接瓣的第四连接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瓣与所述第四连接瓣之间设有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连接片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连接片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主体;
所述第二连接片的数量为至少2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片交错排列,各个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厚度相同,相邻的2片所述第二连接片可分离;相邻的所述第二连接片之间设有第二垫片以使相邻的所述第二连接片之间形成第二间隙,各个所述第二间隙与相对应的各个所述第一连接片匹配,各个所述第二垫片的厚度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片相同。
7.一种连接件,用于连接支撑杆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主体、第二连接主体和第一紧固组件,
所述第一连接主体与所述第一杆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主体设有至少2片第一连接片;
所述第二连接主体与所述第二杆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主体设有至少2片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和所述第一连接片交错排列,所述第二连接片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片可绕第一轴线转动以实现所述第二杆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杆体可弯折;
所述第一紧固组件用于使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之间形成阻尼力。
8.一种连接件,用于连接支撑杆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主体、第二连接主体和第一紧固组件,
所述第一连接主体与所述第一杆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主体设有至少1 片第一连接片;
所述第二连接主体与所述第二杆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主体设有至少1片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与所述第一连接片交错排列,所述第二连接片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片可绕第一轴线转动以实现所述第二杆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杆体可弯折;
所述第一紧固组件用于使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之间形成阻尼力;
在至少1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中至少1片为第一接触式连接片,所述第一紧固组件直接作用于所述第一接触式连接片,且所述第一接触式连接片的厚度小于2mm,
或者,在至少1片所述第二连接片中至少1片为第二接触式连接片,所述第一紧固组件直接作用于所述第二接触式连接片,且所述第二接触式连接片的厚度小于2mm。
9.一种连接件,用于连接支撑杆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主体、第二连接主体;
所述第一连接主体与所述第一杆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主体设有至少1片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主体设有第一包绕空间,所述第一连接片具有第一包绕部和与所述第一包绕部相连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包绕空间包绕所述第一包绕部,所述第一包绕部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第一包绕空间;
所述第二连接主体与所述第二杆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主体设有至少1片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绕第一轴线转动以实现所述第二杆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杆体可弯折;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片之间具有阻尼力。
10.一种连接件,用于连接支撑杆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主体、第二连接主体,
所述第一连接主体与所述第一杆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主体设有至少一第一连接片;
所述第二连接主体与所述第二杆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主体设有至少一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片可绕第一轴线转动以实现所述第二杆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杆体可弯折;
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之间具有阻尼力;
所述第二连接主体具有第三连接瓣和第四连接瓣,所述第四连接瓣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三连接瓣;
所述第二连接片的数量为2片,2片所述第二连接片分别一体设于所述第三连接瓣和所述第四连接瓣,
或者,所述第二连接片的数量为1片,所述第二连接片一体设于所述第三连接瓣,
或者,所述第二连接片的数量为1片,所述第二连接片一体设于所述第四连接瓣。
CN202121266299.7U 2021-06-04 2021-06-04 一种连接件 Active CN2161580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66299.7U CN216158095U (zh) 2021-06-04 2021-06-04 一种连接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66299.7U CN216158095U (zh) 2021-06-04 2021-06-04 一种连接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58095U true CN216158095U (zh) 2022-04-01

Family

ID=80835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66299.7U Active CN216158095U (zh) 2021-06-04 2021-06-04 一种连接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580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95681B2 (en) System for operating and positioning a roller shade
JP5738038B2 (ja) 雄端子用クランプ
EP2918374A1 (en) Torque limiting device
CN216158095U (zh) 一种连接件
JP4509308B2 (ja) 回転ナット
KR100832046B1 (ko) 차량용 배터리 터미널
US20230204055A1 (en) Tolerance Compensation Fastening Assembly
EP2716859B1 (en) Tubular motor with support for a fixing element
JP6235446B2 (ja) 魚釣用リール
KR100330065B1 (ko) 엘.씨.디 모니터용 힌지 어셈블리
JP5313801B2 (ja) 回転連結機構
JP3422139B2 (ja) 箱体取付装置
CN104654223B (zh) 灯头的连接结构及采用该灯头的连接结构的防爆移动灯具
US4175881A (en) Self-alignment clip for aligning hubs to flat shafts
KR100396594B1 (ko) 천장 걸이용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고정 및 각도 조절장치
CN220588324U (zh) 腹腔镜外科手术器械
CN220895269U (zh) 一种电动执行机构用电位器的消隙机构
CN217072203U (zh) 转动工具
JP6235445B2 (ja) 魚釣用リール
CN211604654U (zh) 弦线松紧度调整装置
CN113007630B (zh) 一种转动关节结构以及一种台灯
CN209551744U (zh) 牵引线调节机构及手指
CN216952793U (zh) 一种嵌入式灯具安装结构及一种嵌入式灯具
JP4065210B2 (ja) センサー用取付補助具
US11634896B2 (en) Overhead shower connector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