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28390U - 平叉及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平叉及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28390U
CN216128390U CN202022722070.1U CN202022722070U CN216128390U CN 216128390 U CN216128390 U CN 216128390U CN 202022722070 U CN202022722070 U CN 202022722070U CN 216128390 U CN216128390 U CN 2161283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g pipe
reinforcing part
reinforcing
bottom fork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2207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凯伦
覃永川
李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cin Motor Co Ltd
Chongqing Longxin Eng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ncin Motor Co Ltd
Chongqing Longxin Eng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ncin Motor Co Ltd, Chongqing Longxin Eng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nci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2207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283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283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283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叉及摩托车,包括腿管,腿管上沿长度方向固定有加强件;本实用新型采用在腿管上固定加强件的结构,大大增加了腿管本身承载扭矩和弯矩的能力,从而提高腿管以及平叉整体的承载能力,并不增加腿管尺寸,从而节约使用成本和制造成本,增加摩托车适应各种工况的范围,延长平叉的使用周期。

Description

平叉及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部件及机动车,特别涉及对于强度以及外观均具有较好设计的平叉及摩托车。
背景技术
平叉是摩托类机动车重要部件,属悬挂装置,是底盘中较为重要的零部件。平叉包括腿管和头管,头管和腿管之间可固定连接也可是分体设置并最终装配到一起。平叉对于摩托车而言,具有对车身的支撑作用并对驾乘舒适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平叉的整体强度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技术中心,平叉主要分成普通双臂平叉和单摇臂平叉,在各类摩托车中均有选择使用,且各有优缺点;但现有的平叉中,腿管普遍结构单一,强度有限,需要的承载能力越大则越需要增加整体尺寸。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平叉进行改进,能够提高腿管以及平叉整体的承载能力,并不增加腿管尺寸,从而节约使用成本和制造成本,适应于摩托车的各种工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叉及摩托车,能够提高腿管以及平叉整体的承载能力,并不增加腿管尺寸,从而节约使用成本和制造成本,适应于摩托车的各种工况,延长平叉的使用周期。
本实用新型的平叉,包括腿管,所述腿管上沿长度方向固定有加强件;当然,按照现有技术来说,平叉还包括有头管,与腿管之间形成固定,也可以通过轴形成铰接,在此不再赘述;加强件一般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于腿管外表面的长度方向上,整体增加了腿管抵抗扭矩和弯矩的能力,从而增加整体承载能力;加强件的形状可以是板条状、圆条状或者其它形状横截面的条形结构,焊接于或者直接成形于腿管外表面,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所述平叉为双臂平叉,所述腿管包括左腿管和右腿管,所述加强件也为对应固定设置于左腿管和右腿管的左加强件和右加强件;双臂平叉为现有技术结构,即左腿管和右腿管与头管形成配合(固定连接或者通过轴铰接);左加强件和右加强件设置于左腿管和右腿管的方位可根据扭矩弯矩的形成方位进行设置,设置方式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直接一体成形于对应的腿管,提高整体的承载能力。
进一步,所述左腿管和右腿管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连接构件,所述加强连接构件所处位置与车辆后减震的安装位置相对应;如图所示,左腿管和右腿管前端固定有头管,加强连接构件固定连接于左腿管和右腿管之间,与头管及左腿管和右腿管共同形成近似于“开”形结构,提高整体承载能力;加强连接构件一般为具有一定横截面积的条形结构,长度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左腿管和右腿管,固定的方式一般为焊接(也可以是其他机械连接方式);设置的方位使得平叉安装后加强连接构件能够安装车辆后减震,即如图所示的,后减震安装座固定(焊接等连接方式)在所述加强连接构件,用于安装后减震,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所述左加强件和右加强件分别对应位于左腿管和右腿管的内侧,这里的内侧指的是相对于平叉纵向中心线的一侧,即左腿管和右腿管相对的侧面,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加强连接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左加强件和右加强件之间;左腿管和右腿管所产生的扭矩弯矩通过左加强件和右加强件以及加强连接构件之间形成传递,从而达到协同受力的效果,同时,腿管之间的力不直接通过连接构件传递而是通过左加强件和右加强件,从而减缓了受力以及震动的传递,提高了整体承力能力以及驾乘舒适性。
进一步,所述左加强件和右加强件均为板面对应贴合左腿管和右腿管的板条状结构,同时,左腿管和右腿管也为横截面近似于矩形的扁管结构,当然,左腿管和右腿管也可以是圆管,而板条状结构左加强件和右加强件的横截面为弧形,以与对应的左腿管和右腿管贴合焊接,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左加强件和右加强件均为板条状结构板条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拒弯矩和扭矩的效果,并且方便与加强连接构件以及左腿管和右腿管之间的焊接;加强连接构件所传递的外力(后减震)通过板条状的左加强件和右加强件传至左腿管和右腿管,且由于左加强件和右加强件延长度方向布置于左腿管和右腿管,则外力可在长度方向作用于左腿管和右腿管,避免了现有技术局部受力的问题,因而,受力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
进一步,所述左加强件另一板面和右加强件的另一板面分别与加强连接构件两端部对应固定连接;这里的另一板面指的是板条状结构的一个板面与对应的腿管贴合焊接,另一板面则与加强连接构件焊接固定,整体结构简单,受力平顺,且易于焊接操作。
进一步,所述加强连接构件的左右两端分别向前后两侧渐宽过渡,如图所示,加强连接构件的两端逐渐加宽,可有效增大连接处(焊接)的受力面,利于提高承力能力;如图所示,逐渐加宽的边缘轮廓为弧形过渡,减小应力集中,保证最终的受力效果。
进一步,所述加强连接构件为空心梁结构,空心梁结构整体重量较轻,从而降低整车重量,同时,利于承受较大的弯矩以及扭矩,提高平叉整体的承力能力。
进一步,所述加强连接构件的横截面局部设置为阶梯结构,该阶梯结构在加强连接构件的长度方向形成局部或者全部的加强,阶梯结构可以延伸至空心梁结构的全长也可以是长度方向的部分,阶梯结构形成的沉台可进一步加大该结构的承载能力,使得加强连接构件能够适应于来自各个方向的外力,最终使得安装平叉的摩托车能够适应于各种路况。
进一步,所述加强连接构件由两半空心梁结构固定扣合形成,生产工艺较为简单,且具有较好的结合效果,固定扣合的方式一般采用焊接,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摩托车,所述摩托车安装有所述的平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平叉及摩托车,采用在腿管上固定加强件的结构,大大增加了腿管本身承载扭矩和弯矩的能力,从而提高腿管以及平叉整体的承载能力,并不增加腿管尺寸,从而节约使用成本和制造成本,增加摩托车适应各种工况的范围,延长平叉的使用周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A向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平叉1,包括腿管,所述腿管上沿长度方向固定有加强件;当然,按照现有技术来说,平叉还包括有头管,与腿管之间形成固定,也可以通过轴形成铰接,在此不再赘述;加强件一般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于腿管外表面的长度方向上,整体增加了腿管抵抗扭矩和弯矩的能力,从而增加整体承载能力;加强件的形状可以是板条状、圆条状或者其它形状横截面的条形结构,焊接于或者直接成形于腿管外表面,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平叉为双臂平叉,所述腿管包括左腿管2和右腿管3,所述加强件也为对应固定设置于左腿管2和右腿管3的左加强件4和右加强件5;双臂平叉为现有技术结构,即左腿管和右腿管与头管形成配合(固定连接或者通过轴铰接);左加强件和右加强件设置于左腿管和右腿管的方位可根据扭矩弯矩的形成方位进行设置,设置方式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直接一体成形于对应的腿管,提高整体的承载能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腿管2和右腿管3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连接构件6,所述加强连接构件6所处位置与车辆后减震的安装位置相对应;如图所示,左腿管2和右腿管3前端固定有头管1,加强连接构件6固定连接于左腿管和右腿管之间,与头管及左腿管和右腿管共同形成近似于“开”形结构,提高整体承载能力;加强连接构件一般为具有一定横截面积的条形结构,长度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左腿管2和右腿管3,固定的方式一般为焊接(也可以是其他机械连接方式);设置的方位使得平叉安装后加强连接构件能够安装车辆后减震,即如图所示的,后减震安装座7固定(焊接等连接方式)在所述加强连接构件6,用于安装后减震,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加强件4和右加强件5分别对应位于左腿管2和右腿管3的内侧,这里的内侧指的是相对于平叉纵向中心线的一侧,即左腿管2和右腿管3相对的侧面,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加强连接构件6固定连接于所述左加强件2和右加强件3之间;左腿管2和右腿管3所产生的扭矩弯矩通过左加强件和右加强件以及加强连接构件之间形成传递,从而达到协同受力的效果,同时,腿管之间的力不直接通过连接构件传递而是通过左加强件和右加强件,从而减缓了受力以及震动的传递,提高了整体承力能力以及驾乘舒适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加强件4和右加强件5均为板面对应贴合左腿管2和右腿管3的板条状结构,同时,左腿管和右腿管也为横截面近似于矩形的扁管结构,当然,左腿管和右腿管也可以是圆管,而板条状结构左加强件4和右加强件4的横截面为弧形,以与对应的左腿管2和右腿管3贴合焊接,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左加强件和右加强件均为板条状结构板条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拒弯矩和扭矩的效果,并且方便与加强连接构件以及左腿管和右腿管之间的焊接;加强连接构件所传递的外力(后减震)通过板条状的左加强件和右加强件传至左腿管和右腿管,且由于左加强件和右加强件延长度方向布置于左腿管2和右腿管3,则外力可在长度方向作用于左腿管2和右腿3管,避免了现有技术局部受力的问题,因而,受力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加强件4另一板面和右加强件5的另一板面分别与加强连接构件6两端部对应固定连接;这里的另一板面指的是板条状结构的一个板面与对应的腿管贴合焊接,另一板面则与加强连接构件焊接固定,整体结构简单,受力平顺,且易于焊接操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连接构件的左右两端分别向前后两侧渐宽过渡,如图所示,加强连接构件的两端逐渐加宽,可有效增大连接处(焊接)的受力面,利于提高承力能力;如图所示,逐渐加宽的边缘轮廓为弧形过渡,减小应力集中,保证最终的受力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连接构件6为空心梁结构,空心梁结构整体重量较轻,从而降低整车重量,同时,利于承受较大的弯矩以及扭矩,提高平叉整体的承力能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连接构件的横截面局部设置为阶梯结构a,该阶梯结构a在加强连接构件的长度方向形成局部或者全部的加强,如图所示,加强连接构件为空心梁结构,可整体冲压形成阶梯结构,体现在外轮廓则为如果阶梯结构a,该阶梯结构可以为在周向的多个,且可以延伸至空心梁结构的全长也可以是长度方向的部分,阶梯结构形成的沉台可进一步加大该结构的承载能力,使得加强连接构件能够适应于来自各个方向的外力,最终使得安装平叉的摩托车能够适应于各种路况。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连接构件6由两半空心梁结构固定扣合形成,如图所示,两半空心梁结构分别为上半空心梁结构601和下半空心梁结构602,分别制作后扣合焊接,生产工艺较为简单,且具有较好的结合效果,固定扣合的方式一般采用焊接,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同时为了满足时代发展外观的需求,对结构进行了精细化设计,成形后的平叉整体呈“开”字型;左腿管2和右腿管3和平左加强件4和右加强件5分别焊接组合在一起,加强连接构件6与焊接好的左加强件4和右加强件5焊接在一起,最后在与头管1焊接组合在一起,最后焊上相应的后减震座7,整个平叉完成。
该平叉采用的打紧下减震方式为左穿轴带螺母形式,加强连接构件6的阶梯结构a能有效从力的方向承受来自减震压缩带来的强大冲击力,前后双弧形加宽设计能有效加大与左加强件4和右加强件5的有效焊接面积,加大平叉承受强度。就加强连接构件6来说,外形为开档双弧形,且上半空心梁结构601和下半空心梁结构602扣合接口处形成叠合并焊接,且由于叠合而形成台阶,增加整体强度后减震座安装在上面时能有效抵挡住来自减震方向的冲击力,并将多余的力分散到周围;同时,在后减震座7附近还可形成翻边以及台阶处理,增加连接强度,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摩托车,所述摩托车安装有所述的平叉,采用该结构的平叉,摩托车能够提高承载能力,并不增加整车重量,利于节能减排并节约制造成本。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平叉,包括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腿管上沿长度方向固定有加强件;所述平叉为双臂平叉,所述腿管包括左腿管和右腿管,所述加强件也为对应固定设置于左腿管和右腿管的左加强件和右加强件;所述左腿管和右腿管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连接构件,所述加强连接构件所处位置与车辆后减震的安装位置相对应;所述加强连接构件的横截面局部设置为阶梯结构,该阶梯结构在加强连接构件的长度方向形成局部或者全部的加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加强件和右加强件分别对应位于左腿管和右腿管的内侧,所述加强连接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左加强件和右加强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加强件和右加强件均为板面对应贴合左腿管和右腿管的板条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加强件另一板面和右加强件的另一板面分别与加强连接构件两端部对应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连接构件的左右两端分别向前后两侧渐宽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连接构件为空心梁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连接构件由两半空心梁结构固定扣合形成。
8.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安装有权利要求1-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平叉。
CN202022722070.1U 2020-11-20 2020-11-20 平叉及摩托车 Active CN2161283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22070.1U CN216128390U (zh) 2020-11-20 2020-11-20 平叉及摩托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22070.1U CN216128390U (zh) 2020-11-20 2020-11-20 平叉及摩托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28390U true CN216128390U (zh) 2022-03-25

Family

ID=80764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22070.1U Active CN216128390U (zh) 2020-11-20 2020-11-20 平叉及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283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44795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of motorcycle
US7762587B2 (en) Body frame structure of straddle-type four wheeled vehicle
CN100572170C (zh) 四轮微型车车架
CN209938242U (zh) 汽车悬架后控制臂
CN111216793A (zh) 一种新型钢制框式前副车架
CN104354558B (zh) 一种轻量化组装式汽车扭转梁悬架
CN216128390U (zh) 平叉及摩托车
CN212401352U (zh) 汽车后副车架
CN201457652U (zh) 一种摩托车平叉
CN2913159Y (zh) 新型摩托车车架
CN211202095U (zh) 一种排气系统吊钩安装结构
CN211592820U (zh) 一种电动车车架
CN209667205U (zh) 一种后副车架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汽车
CN215663800U (zh) 一种轻量化车架
CN212400814U (zh) 一种驱动桥上减震器固定支架结构
CN219172528U (zh) 一种车身后减振器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6508587U (zh) 摆臂安装组件、副车架组件和车辆
CN109050188B (zh) 汽车下摆臂总成
CN211764762U (zh) 一种汽车下摆臂
CN215284260U (zh) 扭梁及车辆
CN219789828U (zh) 一种轻量化设计的汽车叉臂
CN218640949U (zh) 车辆的机舱纵梁和车辆
CN211223732U (zh) 一种折叠式电动自行车的强化型车架
CN216185730U (zh) 轻量化高强度电动车车架
CN218929130U (zh) 一种新型后扭力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