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27111U - 测试载具 - Google Patents

测试载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27111U
CN216127111U CN202122100801.3U CN202122100801U CN216127111U CN 216127111 U CN216127111 U CN 216127111U CN 202122100801 U CN202122100801 U CN 202122100801U CN 216127111 U CN216127111 U CN 2161271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ositioning
groove
guide piece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0080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翔宇
陈平贵
高荣富
曹阳
周润生
熊启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xshare Electronic Technology Kunshan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xshare Electronic Technology Kunsha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xshare Electronic Technology Kunshan Ltd filed Critical Luxshare Electronic Technology Kunshan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0080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271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271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271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测试载具,利用容置零部件的仿形槽以及与仿形槽配合用于定位零部件的定位部件,对零件的水平方向进行定位,再把测量孔配置为朝向仿形槽底部。由此,提高了对零部件,尤其是异形零部件厚度的测量精度;该测试载具对多个零部件进行分别测量时,还能提升多个零部件尺寸的一致性;当多个零部件组装为一个组件时,测试载具可直接对组装好的组件进行测量,从而实现组件在未组装到产品前,提前判断是否会导致不良产品的出现以及多个组件尺寸的一致性;同时,定位部件还连接有导向部件,通过导向部件对定位部件的运动进行引导,避免了工人直接移动定位部件,节省了工人操作的强度。

Description

测试载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试载具。
背景技术
一些对于尺寸公差有较高要求的产品,组装前要对重要位置的零部件进行尺寸测量,以保证装配后产品的精度要求。尤其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用到电子产品,其上的部分零件表面为不规则的形状,例如圆弧面。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对单个零件尺寸的把控难度。如何提高对零部件形状的测量精度,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载具,利用运动机构与设置于载具底座上的承载治具相互配合,从而对待测零部件进行定位,以便于测量待测零部件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试载具包括:
载具底座;
承载治具,固定设置在所述载具底座上,所述承载治具包括固定座和盖板,所述固定座具有仿形槽,所述仿形槽的侧壁具有至少一个定位面;
所述盖板与所述固定座活动连接,所述盖板具有测量孔,所述盖板盖压于所述固定座上时,所述测量孔朝向所述仿形槽的底部;
运动机构,包括导向部件和设置于所述导向部件上的至少一个定位部件,所述定位部件具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朝向所述定位面设置,所述导向部件用于带动所述定位部件朝所述定位面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个定位面包括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
所述至少一个定位部件包括第一定位部件和第二定位部件;
所述导向部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向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导向件,且所述第一定位部件和第二定位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上,所述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用于将所述弹性件分别向所述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仿形槽与所述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相对的两个侧壁具有避让口,且所述两个侧壁的高度与所述仿形槽底部相同,其中,所述避让口用于避让所述弹性件。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与所述载具底座铰接且具有定位孔;
所述承载治具还包括定位销、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设置于所述载具底座上并与所述盖板相邻,所述定位销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上;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分别在所述盖板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分别在所述盖板打开状态与压盖状态时进行限位,并利用定位销穿设在所述定位孔中对所述盖板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载具底座具有多个窗口;
所述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上设置有定位槽;
所述定位部件还包括连接体;
所述第一定位部件和第二定位部件分别通过所述连接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上;
其中,所述连接体与所述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连接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定位槽内,所述窗口用于避让所述连接体。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载具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具有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所述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分别用于引导所述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滑动,所述第一导向件开设有朝向所述第二导向件的第一导向槽,所述导向部件还包括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件上且另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一导向槽内;
其中,所述第一导向槽与所述导向柱配合用于第一导向件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一定位面运动时,带动所述第二导向件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二定位面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载具还包括多个工位,所述承载治具和运动机构的数量与所述工位相同且一一对应的,所述多个工位位于所述底板和载具底座的对应位置,每个所述承载治具和所述运动机构分别安装于所述底板和载具底座的所述工位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部件还包括: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上设置有所述导向柱;
所述多个工位布置于所述驱动杆的两侧,且至少部分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工位与另一侧的所述工位成对配置;
所述每对工位的所述两个第一导向件还同时开设有朝向所述驱动杆的第二导向槽并且在每对所述第一导向件的所述第二导向槽的位置具有相对设置的凹台,所述每对工位的第一导向件通过所述凹台搭接在一起,所述驱动杆上的导向柱同时穿设在所述两个第二导向槽内;
所述底板还具有用于引导所述驱动杆滑动的第三滑道;
其中,所述驱动杆用于驱动所述多个定位部件的朝向或远离所述定位面运动,所述第二导向槽与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槽中穿设的所述导向柱配合用于所述驱动杆运动时,带动所述多个第一导向件朝向以及远离所述第一定位面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部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固接于所述各第一导向件之间和/或固接于所述各第二导向件之间;
其中,与所述连接部固接的所述第一导向件和/或第二导向件位于所述驱动杆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杆的一端具有定位凸台;
所述导向部件还包括把手以及弹性体,所述把手铰接于所述驱动杆具有所述定位凸台的一端且所述把手具有两个止锁面,所述弹性体套设在所述驱动杆上,并利用弹力作用于所述定位凸台和止锁面;
其中,两个止锁面被配置为到所述把手的铰接位置的距离不同并且所述把手旋转时,所述两个止锁面分别与所述底板的侧壁贴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测试载具,利用可容置零部件的仿形槽以及与仿形槽配合用于定位零部件的定位部件,对零部件的水平方向进行定位。再使用与固定座配合的盖板并利用其设置上的朝向仿形槽底部的测量孔,可对零部件厚度方向上的测量位置提供定位。由此,提高了对零部件,尤其是异形零部件厚度的测量精度;该测试载具对多个零部件进行分别测量时,还能提升多个零部件尺寸的一致性;当多个零部件组装为一个组件时,测试载具可直接对组装好的组件进行测量,从而实现在未组装到产品前,提前判断该组件是否会导致不良产品的出现以及多个组件尺寸的一致性;同时,定位部件还连接有导向部件,通过导向部件对定位部件的运动进行引导,避免了工人直接移动定位部件,节省了工人操作的强度。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量载具的装配图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量载具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盖板处于打开和压盖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运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待测零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载具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向部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向部件与底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量载具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向部件运动方向与导向槽方向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运动机构;
11-导向部件;111-第一导向件;111a-第一导向槽;111b-第二导向槽;112-第二导向件;113-定位槽;114-导向柱;115-驱动杆;1151-定位凸台;116-连接部:117-把手;118-弹性体;119-凹台;
12-定位部件;121-第一定位部件;122-第二定位部件;13-弹性件;
2-承载治具;
21-固定座;211-仿形槽;211a-避让口;212-定位面;212a-第一定位面;212b-第二定位面;
22-盖板;221-测量孔;222-定位孔;
23-定位销;24-连接体;25-第一限位块;26-第二限位块;
3-载具底座;31-窗口;
4-底板;41-第一滑道;42-第二滑道;43-第三滑道;
5-待测零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申请文件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量载具的装配图示意图,图2是测量载具的爆炸示意图(删除了部分承载治具2和定位部件12)。如图1中示出,盖板22处于打开状态下的测量载具,图中的测量治具共有4组承载治具2以及与4组承载治具2对应设置的4组定位部件12,可以同时承载4个待测零部件5。图2中由上至下分别为承载治具2、定位部件12、载具底座3、导向部件11以及底板4。利用在底板4上设置有用于收容导向部件11的凹槽,使得导向部件11可在凹槽中移动进而带动定位部件12,使定位部件12对放置在承载治具2的待测零部件进行定位。下述所称的“零部件”如无特殊示意,均指“待测零部件”。
图3是盖板处于打开和压盖状态下的示意图,图4是固定座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测试载具包括载具底座3、承载治具2和运动机构1,承载治具2固定设置在载具底座3上,承载治具2包括固定座21 和盖板22,固定座21具有仿形槽211,仿形槽211的侧壁具有至少一个定位面212。其中,盖板22与固定座21活动连接,同时盖板22还具有测量孔221,当盖板22盖压于固定座21上时,测量孔221朝向仿形槽 211的底部。运动机构1包括导向部件11和设置于导向部件11上的至少一个定位部件12,定位部件12具有弹性件13,弹性件13朝向定位面 212设置,导向部件11用于带动定位部件12朝定位面212移动。
本实施例中的测试载具,利用容置零部件的仿形槽211以及与仿形槽211配合用于定位零部件的定位部件12,对零件的水平方向进行定位。再使用与固定座21配合的盖板22并利用其设置上的朝向仿形槽211底部的测量孔221,对零部件厚度的测量位置提供了定位。由此,提高了对零部件,尤其是异形零部件厚度的测量精度;该测试载具对多个零部件5进行分别测量时,还能提升多个零部件5尺寸的一致性;当多个零部件5组装为一个组件时,测试载具可直接对组装好的组件进行测量,从而实现组件在未组装到产品前,提前判断是否会导致不良产品的出现以及多个组件尺寸的一致性;同时,定位部件12还连接有导向部件11,通过导向部件11对定位部件12的运动进行引导,避免了工人直接移动定位部件,节省了工人操作的强度。
容易理解,本实施例中仿形槽211底部以及侧壁的形状可适配于其上放置的零部件的形状,从而使得零部件5可以与仿形槽211尽量多的贴合。当零部件5为异形结构时,即零部件5的表面形状为不规则的弧面或曲面等形状。例如零部件5的侧面、底面和顶面都为不规则的形状,此时利用本实施例中仿形槽211可以很好的与零部件5底面贴合。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3可利用弹性,使得零部件5在弹力作用将弹力传递给定位面212,此时零部件5的底面与仿形槽211的底部贴合,侧面同时受到弹性件13与定位面212的作用,使得零部件5可以在空间中处于确定的位置,从而便于对零部件5高度方向上的尺寸进行测量。
应当理解,对于测量多个同类的零部件5时,本实施例的测试载具可进行逐一装载,当每个零部件5逐次放入时,每个零部件5都会在仿形槽211以及弹性件13的共同作用下移动到同一确定位置,从而保证了测量孔221对应零部件5顶面的位置每次都是相同的。
图5是运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定位面212包括第一定位面212a和第二定位面212b,至少一个定位部件12包括第一定位部件121和第二定位部件122。导向部件11 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向件111和至少一个第二导向件112,且第一定位部件121和第二定位部件122分别设置于第一导向件111和第二导向件 112上,第一导向件111和第二导向件112用于将弹性件13分别向第一定位面212a和第二定位面212b移动。本实施例中仿形槽211内的零部件5通过两个定位面212分别与两个定位部件12配合,使得零部件5 在这两个方向组成的平面上实现定位。由此,测量孔221每次都可以对应到零部件5的上表面的相同位置。
如图5所示,可选地,上述实施例中的两个方向为相互垂直,测量孔221也垂直于这两个方向所构成的平面。
图6是零部件结构示意图,如图3-6所示,仿形槽211与第一定位面212a和第二定位面212b相对的两个侧壁具有避让口211a,且两个侧壁的高度与仿形槽211底部相同,其中,避让口211a用于避让弹性件13。为了便于对零部件5的放置以及定位,本实施例中把仿形槽211的位置设置于固定座21的一角,也即仿形槽221侧壁的两个相邻面处于固定座21侧壁两个相邻平面位置。此时放置于仿形槽211上的零部件5 水平方向的两个侧面暴露于仿形槽211外,避让口211a处于仿形槽211 的底部,其开口方向朝向弹性件13。当定位部件12朝向仿形槽211运动并对零部件5施加预紧力时,弹性件13为了可以更均匀的提供预紧力,部分弹性件13朝向零部件5与的底部(与仿形槽211底部接触),为避免弹性件13与仿形槽211相互干涉,在对应的位置设置了避让口211a。该预紧力可以保证零部件5贴紧定位面212。
容易理解,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13对零部件5进行定位时,其自身的弹性使得弹性件13会产生与零部件5外形对应的形变,从而保护零部件5避免受到磕碰。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13包括但不限于弹簧、弹簧探针或橡胶垫等受力时自身可产生形变的装置。
优选地,当弹性件13为弹簧探针时,同一定位部件12上的弹簧探针可以配置为多个并分布于零部件5的多个对应位置,以使得弹性件13 施加给零部件5的预紧力更为均匀,零部件5也可更好的与定位面212 贴合。
如图3中盖板22打开状态和盖板22压盖的状态两个实现方式所示,盖板22与载具底座3铰接且具有定位孔222,承载治具2还包括定位销 23、第一限位块25和第二限位块26,第一限位块25和第二限位块26 设置于载具底座3上并与盖板22相邻,定位销23可拆卸的设置于第一限位块25和第二限位块26上。其中,第一限位块25和第二限位块26 分别在盖板22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限位块25和第二限位块26分别在所述盖板22打开状态与压盖状态时进行限定位,并利用定位销23穿设在定位孔222中对盖板22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定位销23的一端可穿设在定位孔222内部,同时另一端设置于第一限位块25或第二限位块 26上,以使得盖板22在打开和压盖两个状态下能够保持稳定。本实施例的盖板22背面(压盖时朝上的面)还可设置拉手,该拉手便于操作工人移动盖板22。
上述实施例可以按照如下方式进行操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盖板22处于打开状态下,利用定位销23与定位孔222和第一限位块25 配合固定盖板22,此时工人可在仿形槽211中放置零部件5,避免盖板22突然下落。然后利用定位部件12对零部件5进行定位,再把定位销 23从定位孔222中取出后,放下盖板22。把定位销23再次插入到定位孔222中并与第二限位块26配合固定盖板22。最后把高度规的测针沿测量孔221伸入,直抵至零部件5的上表面,完成对零部件5厚度的测量。测量过程中,第二限位块26起到了对盖板22水平方向的限位作用,避免因移动载具,或者高度规的测针插入到测量孔221中时,与测量孔 221的内壁接触,使得盖板22产生移动。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用来测试的装置为高度规,因此测量孔221可配置漏斗形,漏斗的小头一端朝向零部件5上表面。漏斗内壁可为测针提供导向。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测试装置还能为激光位移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可进行位移、厚度或直径等精密的几何测量。此时测量孔221 还可配置为多个,便于激光位移传感器利用三角测量法进行高度测量,同时测量孔的大小可配置为刚好使使激光通过即可。
图7是载具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导向部件1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图4、图7和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载具底座3具有多个窗口31,第一导向件111和第二导向件112上设置有定位槽113,定位部件12还包括连接体24。第一定位部件121和第二定位部件122分别通过连接体24设置于第一导向件111和第二导向件112上。其中,连接体24与第一导向件111和第二导向件112连接的一端设置于定位槽 113内,窗口31用于避让连接体24。本实施例中载具底座3把测试载具分成了上下两个部分,为使下部的导向部件11的运动传递到上部的定位部件12,本实施例中利用连接体24对导向部件11与定位部件12进行连接,为了避免连接体24与载具底座3相互干涉,还在载具底座3上开设了用于避让连接体24的窗口31,该窗口31的长度方向可与连接体24 的移动方向相适应。
图9是导向部件11的爆炸示意图,图10是导向部件与底板的装配示意图,图11是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11所示,测试载具还包括底板4,底板4具有第一滑道41和第二滑道42,该第一滑道41和第二滑道42分别用于引导第一导向件111和第二导向件112滑动。同时,第一导向件111开设有朝向第二导向件112的第一导向槽111a,导向部件11还包括导向柱114,导向柱114的一端设置于第二导向件112上且另一端穿设在第一导向槽111a内。其中,第一导向槽111a与导向柱114 配合用于第一导向件111朝向或远离第一定位面212a运动时,带动第二导向件112朝向或远离第二定位面212b运动。为了便于工人操作以及增加测试载具的灵活性,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向件112被配置为伴随第一导向件111联动,操作工人可仅移动第一导向件111,使得第一导向件111 和第二导向件112同时向对应的定位面212运动。
如图1-11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测试载具还包括多个工位,承载治具2和运动机构1的数量与工位相同且一一对应的,多个工位位于底板4和载具底座3的对应位置,每个承载治具2和运动机构1分别安装于底板4和载具底座3的工位位置。本实施例中可以同时测试多个零部件5,避免了上述实施例中为了测量多个零部件5的一致性而需要使用一个工位多次测量的情况,极大地提升了测量效率。
如图3-10所示,进一步地,导向部件11还包括驱动杆115,驱动杆115上设置有导向柱114。上述实施例中的多个工位布置于所述驱动杆115的两侧,且至少部分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工位与另一侧的所述工位成对配置。每对工位的两个第一导向件111还同时开设有朝向驱动杆115 的第二导向槽111b并且在每对第一导向件111上的第二导向槽111b的位置具有相对设置的凹台119,所述每对工位的第一导向件111通过所述凹台119搭接在一起,驱动杆115上的导向柱114同时穿设在两个第二导向槽111b内,底板4还具有用于引导驱动杆115滑动的第三滑道 43。其中,驱动杆115用于驱动多个定位部件12的朝向或远离定位面212运动,第二导向槽111b与位于第二导向槽111b中穿设的导向柱114配合用于驱动杆115运动时,带动多个第一导向件111朝向以及远离第一定位面212a运动。本实施例利用驱动杆115可同时驱动多个工位的定位部件12同时运动,极大的简化了操作难度,使得一个操作工人即可完成对多个零部件5的测试工作。同时两个凹台119分别朝向上下两个方向,从而可以相互叠放在一起仍能保证两个第一导向件111处于同一高度。
具体地,图8和图9示出了第一导向件111、第二导向件112和驱动杆115的位置关系,图中第一导向件111位于第二导向件112的上方,导向柱114具有螺纹的一端通过第一导向槽111a旋入到第二导向件112 中,另一端还留置于第一导向槽111a内。此时第一导向件111底部与第二导向件112顶部接触,在该区域大致对应于仿形槽211位置,该区域附近设置有定位槽113。图10和图11中示出了导向部件11与第一滑道 41、第二滑道42和第三滑道43的位置关系,其中第一滑道41的深度小于第二滑道42深度,同时各滑道的长度被配置为大于导向部件12的长度,以使得导向件12在滑道中可以有空间移动。图12中示出了导向部件11的位置与定位部件12位置的对应关系,图中Ⅰ和Ⅰ′处测试载具处于完全打开的状态,此时定位槽113以及与定位槽113对应的弹性件 13距仿形槽211的距离最远,其中Ⅰ处的第一导向槽111a中的导向柱 114位于导向槽111a的右上方,第二导向槽111b中的导向柱114位于第二导向槽111b的右下方。Ⅱ和Ⅱ′处以及Ⅲ和Ⅲ′处为打开状态下的导向部件11和定位部件12逐渐向仿形槽211移动,直至最终锁紧的过程。随着第一导向件111向右侧移动和第二导向件112下向下方移动,第一导向槽111a中的导向柱114从第一导向槽111a的右上方移动至左下方,第二导向槽111b中的导向柱114从第二导向槽111b的右下方移动至左上方。
容易理解,为实现导向部件11中的各部分相互联动,导向槽的设置方位与导向部件11的各部分移动方向密切相关。图12中的第一、第二导向槽111b设置方向仅示出了一种实现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工位布置需求对导向槽的布置方向以及布置角度进行选择。
进一步地,图13为导向部件运动方向与导向槽方向关系示意图,以第一导向槽111a的配置为例,第一导向件111朝向所述第一定位平面 212a运动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二导向件112朝向第二定位平面212b运动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导向槽111a长度方向被配置为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夹角中心线(图中A处所示)旋转,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夹角中心线旋转角度大于45°且小于135°或小于-45°且大于-135°,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第一导向件111对第二导向件112施加的牵引力,是通过第一导向槽111a侧壁对导向柱114的施加压力实现的。图 13中的Ⅵ处为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夹角中心线旋转角度为90°(图中α角)时的第一导向槽111a的位置,此时第一导向件111向右侧移动(图中箭头所示),此时第一导向槽111a侧壁给导向柱施加的压力垂直于导向槽侧壁(Ⅵ处中心线方向),该压力对第二导向件112产生的力可分解为朝向右侧以及下侧两个方向的分力,大小符合直角三角形定理。其中的朝向右侧的分立被第二滑道侧壁吸收,朝向下侧的力会驱动第二导向槽向下移动。图Ⅴ处为Ⅵ处的左右对称设置方式,其中α角为-60°。图Ⅳ处为图Ⅴ处将第一导向件111上的定位槽113移动至第二导向件112 右侧的形式,其中α角为-120°。
应当理解,第一导向槽111a旋转的角度不能位于±45°以及±135°位置,此时第一导向槽111a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导向件111移动方向处于同一方向或相互垂直,因此无法带动第二导向件112移动。第二导向槽 111b设置方位与第一导向槽111a类似,因此不再赘述。
为了上述实施例中导向部件11的安装更为方便,导向柱114位于第二导向件112以及驱动杆115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至少部分导向槽与导向柱114的位置可以互换,例如导向柱114位于第一导向件111,第一导向槽111a位于第二导向件112上,此时可以同样起到导向作用。
如图8-11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向部件11还包括连接部116,连接部116固接于各第一导向件111之间和/或固接于各第二导向件112 之间。其中,与连接部116固接的第一导向件111和/或第二导向件112 位于驱动杆115的同一侧。本实施例中利用连接部116使得处于驱动杆 115同侧的第一导向件111和/或第二导向件112可以协同运动,使得定位部件12对于不同工位上的仿形槽211的移动距离相同,从而对各零部件5施加相同的预紧力。
优选地,位于驱动杆115两侧的工位对称于驱动杆115设置,并形成M×N的矩形阵列分布,其中M为沿驱动杆115长度方向工位设置数量,N为垂直于长度方向工位设置数量,图9中示出了2×2的形式。此时位于驱动杆115两侧处于同一直线上的两个第一导向件111连接至同一导向柱114,为了使两个第一导向件111处于同一高度,两个第一导向件111与导向柱114的连接区域的厚度需要减少,两个第一导向件111 的该区域分别从顶面和底面各自减少了一定厚度,从而使得两个第一导向件111可以相互搭接在一起,保证了对应的两个工站的高度相同。
如图8-11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杆115的一端具有定位凸台1151,导向部件11还包括把手117以及弹性体118,该把手117铰接于驱动杆115具有定位凸台1151的一端且把手117具有两个止锁面。弹性体118套设在驱动杆115上,并利用弹力作用于定位凸台1151和止锁面。其中,两个止锁面被配置为到把手117的铰接位置的距离不同并且把手117旋转时,两个止锁面分别与底板4的侧壁贴合。当距铰接位置较远止锁面与底板4侧壁贴合时,导向部件11位于打开状态。当距铰接位置较近的止锁面与底板4侧壁贴合时,驱动杆115被向外侧拉伸,导向部件11位于锁紧状态。本实施例利用把手117与弹性体118配合,使得导向部件11在打开与锁紧两个状态时可以保持在静止的状态,以便对零部件5进行装载以及测量。可选地,弹性体118可以为弹簧或橡胶垫中的一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测试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载具包括:
载具底座(3);
承载治具(2),固定设置在所述载具底座(3)上,所述承载治具(2)包括固定座(21)和盖板(22),所述固定座(21)具有仿形槽(211),所述仿形槽(211)的侧壁具有至少一个定位面(212);
所述盖板(22)与所述固定座(21)活动连接,所述盖板(22)具有测量孔(221),所述盖板(22)盖压于所述固定座(21)上时,所述测量孔(221)朝向所述仿形槽(211)的底部;
运动机构(1),包括导向部件(11)和设置于所述导向部件(11)上的至少一个定位部件(12),所述定位部件(12)具有弹性件(13),所述弹性件(13)朝向所述定位面(212)设置,所述导向部件(11)用于带动所述定位部件朝所述定位面(212)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定位面(212)包括第一定位面(212a)和第二定位面(212b);
所述至少一个定位部件(12)包括第一定位部件(121)和第二定位部件(122);
所述导向部件(1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向件(111)和至少一个第二导向件(112),且所述第一定位部件(121)和第二定位部件(12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件(111)和第二导向件(112)上,所述第一导向件(111)和第二导向件(112)用于将所述弹性件(13)分别向所述第一定位面(212a)和第二定位面(212b)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槽(211)与所述第一定位面(212a)和第二定位面(212b)相对的两个侧壁具有避让口(211a),且所述两个侧壁的高度与所述仿形槽(211)底部相同,其中,所述避让口(211a)用于避让所述弹性件(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2)与所述载具底座(3)铰接且具有定位孔(222);
所述承载治具(2)还包括定位销(23)、第一限位块(25)和第二限位块(26),所述第一限位块(25)和第二限位块(26)设置于所述载具底座(3)上并与所述盖板(22)相邻,所述定位销(23)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块(25)和第二限位块(26)上;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块(25)和第二限位块(26)分别在所述盖板(22)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限位块(25)和第二限位块(26)分别在所述盖板(22)打开状态与压盖状态时进行限位,并利用定位销(23)穿设在所述定位孔(222)中对所述盖板(22)进行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底座(3)具有多个窗口(31);
所述第一导向件(111)和第二导向件(112)上设置有定位槽(113);
所述定位部件(12)还包括连接体(24);
所述第一定位部件(121)和第二定位部件(122)分别通过所述连接体(24)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件(111)和第二导向件(112)上;
其中,所述连接体(24)与所述第一导向件(111)和第二导向件(112)连接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定位槽(113)内,所述窗口(31)用于避让所述连接体(24)。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载具还包括底板(4),所述底板(4)具有第一滑道(41)和第二滑道(42),所述第一滑道(41)和第二滑道(42)分别用于引导所述第一导向件(111)和第二导向件(112)滑动,所述第一导向件(111)开设有朝向所述第二导向件(112)的第一导向槽(111a),所述导向部件(11)还包括导向柱(114),所述导向柱(114)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件(112)上且另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一导向槽(111a)内;
其中,所述第一导向槽(111a)与所述导向柱(114)配合用于第一导向件(111)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一定位面(212a)运动时,带动所述第二导向件(112)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二定位面(212b)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试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载具还包括多个工位,所述承载治具(2)和运动机构(1)的数量与所述工位相同且一一对应的,所述多个工位位于所述底板(4)和载具底座(3)的对应位置,每个所述承载治具(2)和所述运动机构(1)分别安装于所述底板(4)和载具底座(3)的所述工位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试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件(11)还包括:驱动杆(115),所述驱动杆(115)上设置有所述导向柱(114);
所述多个工位布置于所述驱动杆(115)的两侧,且至少部分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工位与另一侧的所述工位成对配置;
所述每对工位的所述两个第一导向件(111)还同时开设有朝向所述驱动杆(115)的第二导向槽(111b)并且在每对所述第一导向件(111)的所述第二导向槽(111b)的位置具有相对设置的凹台(119),所述每对工位的第一导向件(111)通过所述凹台(119)搭接在一起,所述驱动杆(115)上的导向柱(114)同时穿设在所述两个第二导向槽(111b)内;
所述底板(4)还具有用于引导所述驱动杆(115)滑动的第三滑道(43);
其中,所述驱动杆(115)用于驱动所述多个定位部件(12)的朝向或远离所述定位面(212)运动,所述第二导向槽(111b)与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槽(111b)中穿设的所述导向柱(114)配合用于所述驱动杆(115)运动时,带动所述多个第一导向件(111)朝向以及远离所述第一定位面(212a)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试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件(11)还包括连接部(116),所述连接部(116)固接于所述各第一导向件(111)之间和/或固接于所述各第二导向件(112)之间;
其中,与所述连接部(116)固接的所述第一导向件(111)和/或第二导向件(112)位于所述驱动杆(115)的同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试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115)的一端具有定位凸台(1151);
所述导向部件(11)还包括把手(117)以及弹性体(118),所述把手(117)铰接于所述驱动杆(115)具有所述定位凸台(1151)的一端且所述把手(117)具有两个止锁面,所述弹性体(118)套设在所述驱动杆(115)上,并利用弹力作用于所述定位凸台(1151)和止锁面;
其中,两个止锁面被配置为到所述把手(117)的铰接位置的距离不同并且所述把手(117)旋转时,所述两个止锁面分别与所述底板(4)的侧壁贴合。
CN202122100801.3U 2021-09-01 2021-09-01 测试载具 Active CN2161271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00801.3U CN216127111U (zh) 2021-09-01 2021-09-01 测试载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00801.3U CN216127111U (zh) 2021-09-01 2021-09-01 测试载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27111U true CN216127111U (zh) 2022-03-25

Family

ID=80772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00801.3U Active CN216127111U (zh) 2021-09-01 2021-09-01 测试载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2711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75756A (zh) * 2022-12-05 2023-01-06 苏州奇达创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屏检测定位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75756A (zh) * 2022-12-05 2023-01-06 苏州奇达创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屏检测定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127111U (zh) 测试载具
JPH089129B2 (ja) 物体位置設定装置および物体位置設定加工方法
CN109514236A (zh) 一种上盖板组装设备
CN105929321A (zh) 集成电路测试设备
US20200348335A1 (en) Wafer prober
EP273229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cking a test head with a peripheral
CN111879978A (zh) 一种测试夹具及测试装置
KR102076730B1 (ko) 프레스 가공품 3차원 측정용 범용 검사구
KR101977338B1 (ko) 슬레드 충격시험장치
CN106767255B (zh) 一种汽车底盘综合检具装置及其作业方法
CN215930730U (zh) 一种应用于汽车部件的检具结构
CN205861847U (zh) 集成电路测试设备
TW202120929A (zh) 兩段式行程之檢測裝置及使用該檢測裝置的檢測平台
CN210774592U (zh) 一种三轴振动疲劳试验台
CN217505922U (zh) 一种检测治具
CN216847239U (zh) 一种车门挤压模拟测试装置
CN207832240U (zh) 一种五金冲压件多种功能检测装置
CN112461085A (zh) 一种用于检测工件孔的检测装置
CN218628104U (zh) 一种应用于机械零件的高精度测量仪
CN218271291U (zh) 平面刚度柔度测量装置
CN220084529U (zh) 硬度测试夹具
CN218097455U (zh) 一种高精度元件测试装置
CN209894905U (zh) 移载式电测设备
TW201835592A (zh) 電路板測試系統及電路板測試方法
CN217384028U (zh) 一种后门槛压板总成检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