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20620U - 顶盖组件及电池 - Google Patents

顶盖组件及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20620U
CN216120620U CN202122506604.1U CN202122506604U CN216120620U CN 216120620 U CN216120620 U CN 216120620U CN 202122506604 U CN202122506604 U CN 202122506604U CN 216120620 U CN216120620 U CN 2161206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plosion
reinforcing
proof
battery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0660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卫东
张男
唐阳
易梓琦
吴祖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aiche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aiche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aiche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0660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206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206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20620U/zh
Priority to US17/956,245 priority patent/US20230123149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 H01M50/143Fireproof; Explosion-pro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66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s of assembling casings with l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42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 H01M50/3425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in the form of rupturable membranes or weakened parts, e.g. pierced with the aid of a sharp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5Gas exhaust passages comprising elongated, tortuous or labyrinth-shaped exhaust passages
    • H01M50/358External gas exhaust passages located on the battery cover or ca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as Exhaust Devices For Batterie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顶盖组件及电池,该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以及防爆片。顶盖板为薄片状结构,顶盖板上开设有防爆孔,防爆片用于连接于顶盖板以封闭防爆孔,防爆片包括:连接部、本体部、薄弱部以及加强部,连接部用于连接于顶盖板,本体部与连接部连接且用于对应于防爆孔设置以封闭防爆孔,薄弱部位于本体部和连接部之间,加强部凸设于本体部,沿防爆片的厚度方向上,加强部的厚度为h1,本体部的厚度为h2,1<(h1+h2)/h2≤2.8。防爆阀贴片用于连接于顶盖板以封闭防爆孔。通过在本体部设置加强部,能够缓解防爆片在不同压力作用下的形变,降低防爆片的老化几率,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顶盖组件及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盖组件及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多在电池的顶盖板上开设有防爆孔,并在防爆孔处盖设置防爆片,以在电池内部的压强超过阈值时,防爆片能够在受到过高的压力而自动产生破损,以使电池的内部与外部通过防爆孔相连通,从而释放电池内部的高温高压气体,进而避免电池爆炸,确保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存在防爆片开裂精度不高的问题,导致防爆片在电池内部的气压还未达到阈值时提前开裂,影响电池的使用安全,或在电池内部的气压远超阈值时才开裂,电池的使用安全性差。且由于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电池内部的气压会随着电池所处环境的温度而产生改变,使防爆片在不同的压力的作用下不断产生形变,从而防爆片的结构容易因多次产生形变而老化、脆弱,导致电池内部的气压还未达到阈值时,防爆片便无法承受压力而产生破损,影响电池的使用安全,影响电池的正常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顶盖组件及电池,能够有效缓解防爆片在不同压力作用下的形变作用,降低防爆片的老化几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顶盖组件,包括:
顶盖板,所述顶盖板上开设有防爆孔;以及,
防爆片,所述防爆片用于连接于所述顶盖板以封闭所述防爆孔,所述防爆片包括: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于所述顶盖板;
本体部,所述本体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且用于设置于所述防爆孔以封闭所述防爆孔,所述本体部上设置有加强部;以及
薄弱部,所述薄弱部位于所述本体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
沿所述防爆片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加强部的厚度为h1,所述本体部的厚度为h2,1<(h1+h2)/h2≤2.8。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0.3mm≤(h1+h2)≤1.7mm。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加强部的至少一外表面为倾斜面或弧面,以使所述加强部的宽度自所述加强部的顶部向朝向所述本体部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加强部的与所述本体部连接的一侧宽度为d,d≤0.7mm。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沿所述防爆片的厚度方向上,所述本体部的投影面积为S1,所述加强部的投影面积为S2,5≤S1/S2≤10。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加强部为沿一段或多段弧形或沿一条或多条直线形轨迹延伸的凸条。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加强部为C形凸条;
所述加强部为多个时,至少两个所述加强部相对所述本体部的中心对称设置,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加强部连接时,所述两个相邻的所述加强部在其中部连接形成中部连接部,所述中部连接部位于所述本体部的中部;
沿所述防爆片的厚度方向上,所述本体部的投影面积为S1,所述中部连接部的投影面积为S3,80≤S1/S3≤60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沿所述加强部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加强部具有两个相对的端部,所述加强部的至少一个所述端部延伸至与所述薄弱部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薄弱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沿所述防爆片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部分的最小厚度为h3,所述第二部分的最小厚度为h4,h2>h3>h4;
所述加强部的至少一个端部延伸至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处连接,或者,所述加强部的至少一个端部延伸至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薄弱部为跑道形结构,所述跑道形结构包括两个直线段和两个弧形段,两个所述直线段相互平行,两个所述弧形段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直线段的两端;
所述直线段形成为所述第一部分,所述弧形段形成为所述第二部分。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包括壳体以及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顶盖组件,所述壳体设有具有开口的容纳腔,所述顶盖组件连接于所述壳体以封盖所述容纳腔的所述开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通过在顶盖板设置防爆孔,并设置防爆片连接于顶盖板以封闭防爆孔,通过使防爆片包括连接于连接部与本体部之间的薄弱部,以使得防爆片受到的压力过大时(即,壳体的容纳腔内的气压超过阈值时),薄弱部能够产生开裂,以供壳体内的高温高压气体及时排出的同时,同时使防爆片发生开裂的过程可控,降低防爆片开裂的过程的激烈程度,以降低防爆片破损时所产生的影响。同时,通过在本体部设置加强部,能够提升本体部的结构强度,以在防爆片受到外力作用时,减小本体部与加强部整体产生的形变,从而减小防爆片整体所产生的形变,使得薄弱部不易产生老化,从而避免薄弱部在受到的压力未到达阈值时提前开裂,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此外,通过使加强部的厚度h1与本体部的厚度h2满足:1<(h1+h2)/h2≤2.8,能够使加强部能够对本体部进行局部加厚,以提升本体部的整体结构强度,同时,使本体部与加强部整体厚度不会过厚,以使防爆片的结构强度不会过强,从而保证防爆片的开裂精度较高,即,保证防爆片能够在受到的压力到达阈值范围内时开裂,防爆片的提升电池的安全性的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顶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顶盖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顶盖组件的一种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顶盖组件的另一种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防爆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图5中的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防爆片的另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防爆片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的电池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标:1、顶盖组件;10、顶盖板;100、防爆孔;100a、第一阶梯面;100b、第二阶梯面;11、防爆片;110、连接部;111、本体部;111a、第一表面;111b、第二表面;112、薄弱部;112a、第一部分;112b、第二部分;113、加强部;113a、端部;113b、第一加强部;113c、第二加强部;113d、第三加强部;113e、中部连接部;113f、开口;113g、顶部;12、防爆阀贴片;140、直线段;141、弧形段;2、电池;20、壳体;200、容纳腔;201、开口;21、电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发明人发现,在电池使用过程中,电池内部热量未能及时散发导致内部热空气膨胀,进而造成电池内外形成压力差,在这种压力差作用下,电池极容易发生爆炸导致产生安全事故。因此,相关技术中,为了确保电池的使用安全性,一般在电池的顶盖板上开设有防爆孔,并在防爆孔处盖设有防爆片,当电池内部的压力达到阈值时,防爆片能够在受到过高的压力而自动产生破损,以使电池的内部与外部通过防爆孔以及防爆片的裂口处相连通,从而释放电池内部的高温高压气体,平衡电池的内外压差,进而避免电池爆炸,确保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存在防爆片开裂精度不高的问题,导致防爆片在电池内部的气压还未达到阈值时提前开裂,或在电池内部的气压远超阈值时才开裂,电池的使用安全性差。且由于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电池内部的气压会随着电池所处环境的温度而产生改变,使防爆片在不同的压力的作用下不断产生形变,从而防爆片的结构容易因多次产生形变而老化、脆弱,导致电池内部的气压还未达到阈值时,防爆片便无法承受压力而产生破损,影响电池的正常使用寿命。
基于此,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顶盖组件,该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以及防爆片。顶盖板上开设有防爆孔,防爆片用于连接于顶盖板以封闭防爆孔,防爆片包括:连接部、本体部、薄弱部以及加强部,连接部用于连接于顶盖板,本体部与连接部连接且用于对应于防爆孔设置以封闭防爆孔,薄弱部位于本体部和连接部之间,加强部凸设于本体部。当电池内部的压力达到阈值时,薄弱部发生开裂,使得本体部至少部分脱离于连接部,从而本体部与连接部之间产生裂口,以供电池内部的高温高压气体泄出至电池外部。
通过在本体部设置加强部,能够缓解防爆片在不同压力作用下的形变,即,减小在电池正常使用的过程中,因为电池内部的正常气压浮动而导致薄弱部发生的形变的大小,降低薄弱部的老化几率,从而避免在电池内部的压力未达到阈值时薄弱部提前开裂的情况,实现保证电池的使用安全性的同时,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的效果。此外,通过使加强部的厚度h1与本体部的厚度h2满足:1<(h1+h2)/h2≤2.8,能够使本体部在受到的压力达到阈值时产生形变以使薄弱部开裂,防爆片的结构合理,开裂精度高,防爆片的提升电池的安全性的效果好,其中,开裂精度指的是防爆片发生开裂时受到的实际压力与压力阈值的接近程度。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顶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顶盖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顶盖组件的一种局部剖视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顶盖组件1,该顶盖组件1可应用于电池,该电池可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电芯,该顶盖组件1连接于壳体以封盖壳体的开口。该顶盖组件1包括顶盖板10以及防爆片11。顶盖板10上开设有贯通顶盖板10的沿其自身厚度方向上的防爆孔100,防爆片11用于连接于顶盖板10以封闭防爆孔100。防爆片11包括连接部110、本体部111以及薄弱部112,连接部110用于连接于顶盖板10,本体部111与连接部110连接且用于设置于防爆孔100以封闭防爆孔100,本体部111上设置有加强部113,薄弱部112位于本体部111和连接部110之间,沿防爆片11的厚度方向上,加强部113的厚度为h1,本体部111的厚度为h2,1<(h1+h2)/h2≤2.8。
本实施例的顶盖组件1通过使防爆片11包括连接于连接部110与本体部111之间的薄弱部112,以使得防爆片11受到的压力过大时(即,壳体内的气压超过阈值时),薄弱部112能够产生开裂,以供电池的壳体内的高温高压气体及时排出的同时,同时使防爆片11发生开裂的过程可控,降低防爆片11开裂的过程的激烈程度,以降低防爆片11破损时所产生的影响。同时,通过在本体部111设置加强部113,能够提升本体部111的结构强度,以在防爆片11受到外力作用时,减小本体部111与加强部113整体产生的形变,从而有效缓解防爆片11在不同压力作用下的形变作用,降低防爆片11的老化几率,从而避免薄弱部112在受到的压力未到达阈值时提前开裂,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更加地,通过使加强部113的厚度h1与本体部111的厚度h2满足:1<(h1+h2)/h2≤2.8,例如,使(h1+h2)/h2为1、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或2.8。这样,能够使加强部113能够对本体部111进行局部加厚,以提升本体部111的整体结构强度。
为了便于描述,定义顶盖组件1的用于朝向电池内部的一侧(即朝向电池的壳体内部的一侧)为内侧,顶盖组件1用于朝向电池外部的一侧(即背离壳体内部的一侧)为外侧,如图3所示,图3中的箭头示出了内侧方向以及外侧方向。
一些实施方式中,顶盖组件1还包括防爆阀贴片12,防爆阀贴片12用于连接于顶盖板10并盖设于防爆孔100,沿防爆片11的厚度方向上,防爆阀贴片12位于防爆片11的上侧且与防爆片11相间隔,通过将防爆阀贴片12与防爆片11间隔设置,能够为防爆片11提供形变空间,以供防爆片11产生形变以在薄弱部112裂开。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使加强部113的厚度h1与本体部111的厚度h2满足:1<(h1+h2)/h2≤2.8,因此本体部111与加强部113整体厚度不会过厚,能够在保证防爆片11与防爆阀贴片12之间存在足够的空间,以供防爆片11产生形变的同时,使顶盖组件1整体的厚度可以较小,以实现顶盖组件1的轻薄化设计。
可以理解的是,前文中所述的防爆阀贴片12位于防爆片11的上侧,指的是防爆阀贴片12位于防爆片11的用于朝向电池外部的一侧,从而防爆阀贴片12能够从防爆片11的用于朝向电池外部的一侧保护防爆片11,从而能够避免在电池的使用过程中,因电池的表面受到意外撞击而导致防爆片11爆裂,影响电池的使用安全。
请一并参阅图3与图4,一些实施方式中,防爆孔100可为阶梯孔,防爆孔100的孔壁可形成第一阶梯面100a,防爆片11的连接部110连接于第一阶梯面100a,从而可通过第一阶梯面100a限制并指引防爆片11相对防爆孔100的连接位置,以使防爆片11易于连接至防爆孔100的特定位置(即第一阶梯面100a)。
进一步地,防爆孔100的孔壁还可形成与第一阶梯面100a相间隔的第二阶梯面100b,第二阶梯面100b位于第一阶梯面100a的上侧,防爆阀贴片12连接于第二阶梯面100b,从而可通过第二阶梯面100b限制并指引防爆阀贴片12相对防爆孔100的连接位置,以使防爆阀贴片12的安装过程更加简便,同时,还能够通过第一阶梯面100a、第二阶梯面100b来限制防爆片11与防爆阀贴片12的相对位置,以使防爆片11与防爆阀贴片12相间隔,从而使防爆片11与防爆阀贴片12之间形成足够的空间以供防爆片11发生形变。
请一并参阅图2、图3与图5,其中,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防爆片11的一种结构示意图,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110可形成为环状薄片结构,且连接部110可环设于本体部111的外周。具体地,连接部110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第一阶梯面100a以及防爆孔100的侧壁,从而连接部110与防爆孔100之间的连接强度高,且连接密封性好。
由前文所述,在电池内部过热时,防爆片11的薄弱部112能够产生开裂,以使电池内部的高温高压气体排出。可以理解的是,防爆片11在受到较大的外力作用时,薄弱部112可最先被破坏,从而保证防爆片11的开裂位置为薄弱部112处,以使防爆片11的开裂过程可控,防爆片11的使用安全性高,因此,薄弱部112的结构强度应小于本体部111以及连接部110的结构强度。基于此,沿内外方向上,薄弱部112的厚度可小于本体部111以及连接部110的厚度,从而使薄弱部112的结构强度小于本体部111以及连接部110的结构强度,以使防爆片11在受到较大的外力的作用时,薄弱部112能够最先被破坏而产生开裂。
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7,一些实施方式中,薄弱部112可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分112a以及第二部分112b,沿防爆片11的厚度方向上(即,内外方向上),第一部分112a的最小厚度为h3,第二部分112b的最小厚度为h4,本体部111的厚度h2、第一部分112a的最小厚度h3以及第二部分112b的最小厚度h4可满足:h2>h3>h4,从而第二部分112b的结构强度小于第一部分112a的结构强度,第一部分112a的结构强度小于本体部111的结构强度,以使第二部分112b更易于在受到的压力大于阈值时立刻产生开裂,从而进一步提升防爆片11的开裂精度,且在第二部分112b产生开裂的同时,本体部111仍然可通过第一部分112a与连接部110相连,即,本体部111可不脱离于防爆孔100,从而能够避免本体部111完全与连接部110脱离的情况,其中,为了便于区分本体部111、薄弱部112以及连接部110,图6与图7中以点划线示出了薄弱部112分别与本体部111以及连接部110的相连接处,可以理解的是,该点划线仅作为连接处的一种位置上的示意,并不构成对实体结构的限定。
进一步地,由于第一部分112a的厚度h3小于本体部111的厚度h1,即,第一部分112a的结构强度小于本体部111的结构强度,因此,当电池内部的压强超过阈值时,第二部分112b能够发生开裂,于此同时电池内部的压强急速上升,导致防爆片11受到的压力在瞬间远超阈值时,第一部分112a能够作为二级开裂机制,即,第一部分112a也能够发生开裂,以使本体部111与连接部110之间的连接面积更小,或者使本体部111整体脱离于连接部110,从而使供气体泄出的裂口面积更大,气体泄出效率更高,使得电池内外更快达到气压平衡的安全状态。
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部分112b可为一个或多个,第一部分112a也可为一个或多个。可以理解的是,只要第二部分112b与第一部分112a的数量能够满足防爆片11的泄气功能以及安全性需要即可,对于第二部分112b与第一部分112a的数量,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示例性的,第二部分112b、第一部分112a均可为多个,多个第二部分112b间隔设置,多个第一部分112a分别连接于多个第二部分112b之间,多个第一部分112a中,每一个第一部分112a的厚度可均相等,以使各第一部分112a的结构强度都相等,防爆片11整体的受力更加均匀,或者,可至少有一个第一部分112a的厚度小于其他第一部分112a的厚度,以使得至少有一个第一部分112a的结构强度小于其他第一部分112a的结构强度,从而当电池内部的压强急速上升,防爆片11受到的压力在瞬间远超阈值时,第一部分112a也能够跟随第二部分112b从强度最小的一个第一部分112a开始产生开裂,从而能够增大开裂的面积,从而能够快速平衡电池的壳体的内外压力差。
请继续一并参阅图5至图7,可以理解的,防爆片11的第二部分112b产生开裂(即,本体部111与连接部110之间产生裂口)时,连接部110仍然固定连接于防爆孔100的第一阶梯面100a,本体部111相对连接部110发生位移,以使本体部111至少部分脱离于连接部110,以产生裂口。基于此,该薄弱部112可为跑道形结构,该跑道形结构可包括两个直线段140和两个弧形段141,两个直线段140相互平行,两个弧形段141分别连接两个直线段140的两端,从而两个直线段140沿延伸方向上无形状变化,难以产生应力集中的情况,而弧形段141沿延伸方向上的形状变化平缓,应力集中能够得到极大的缓解。
进一步地,直线段140可形成为第一部分112a,弧形段141可形成为第二部分112b,从而在防爆片1受到压力作用时,第一部分112a处难以产生应力集中的情况,能够避免防爆片1在第一部分112a处先产生开裂,而第二部分112b处的应力集中情况能够得到极大的缓解,从而能够减少在防爆片11受到的压力还没到达阈值时,第二部分112b就因应力集中导致局部受力过大而提前开裂的情况,影响电池的使用安全。
由前文所述可知,加强部113用于使本体部111强度增强,以在防爆片11受到压力时,加强部113与本体部111整体产生的形变较小,从而减小防爆片11在本体部111位置处所产生的形变。
进一步地,本体部111可包括沿本体部111自身厚度方向上(即沿内外方向上)相背的第一表面111a和第二表面111b,第一表面111a和/或第二表面111b设有加强部113,即,加强部113可设于第一表面111a,或可设于第二表面111b,或者,第一表面111a和第二表面111b均可设有加强部113。可以理解的是,只要本体部111能够使本体部111与加强部113整体的结构强度满足使用需求即可,对于加强部113在本体部111上的设置位置,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接下来,本实施例以加强部113设于第一表面111a为例进行说明。
请再次参阅图3,示例性的,加强部113与本体部111的整体厚度(即,h1+h2)可满足:0.3mm≤(h1+h2)≤1.7mm,例如加强部113与本体部111的整体厚度(h1+h2)可为:0.3mm、0.4mm、0.5mm、0.6mm、0.7mm、0.8mm、0.9mm、1.0mm、1.1mm、1.2mm、1.3mm、1.4mm、1.5mm、1.6mm或1.7mm等,从而加强部113与本体部111的整体结构强度可满足在防爆片11受到的压力不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加强部113与本体部111的整体产生的形变较小。
可以理解的,加强部113与本体部111的整体厚度不变时,防爆片11的材料不同,加强部113与本体部111的结构强度也不同,为了使加强部113与本体部111的结构强度满足使用需求,同时使防爆片11能够在受到的压力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及时、快速地产生开裂,防爆片11整体可为金属材质,例如,防爆片11可为铝质薄片。
进一步地,沿防爆片11的厚度方向(即内外方向)上,本体部111的投影面积为S1,加强部113的投影面积为S2,为了使加强部113能够实现提升本体部111整体的结构强度的功能,同时,为了使本体部111能够在防爆片11受到的压力大于阈值时发生较大的形变,以使薄弱部112能够成功开裂,本体部111整体的结构强度不可过大,从而加强部113在本体部111上的投影面积S1不可过大,基于此,面积S1与面积S2可满足:5≤S1/S2≤10,例如S1/S2可为:5.0、5.3、5.5、5.7、6.0、6.3、6.5、6.7、7.0、7.3、7.5、7.7、8.0、8.3、8.5、8.7、9.0、9.3、9.5、9.7或10.0等。
需要说明的是,前文所述的“本体部111的沿内外方向上的投影”,指的是本体部111的沿内外方向在垂直于内外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加强部113的沿内外方向上的投影”,指的是加强部113的沿内外方向在垂直于内外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
请一并参阅图5与图8,一些实施方式中,加强部113可为沿一段或多段弧形或沿一条或多条直线形轨迹延伸的凸条。示例性的,如图8中的(A)所示,该加强部113可沿多段弧形延伸,形成为波浪形凸条,如图5以及图8中的(B)所示,该加强部113可为弧形凸条。
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在防爆片11受到压力作用时,本体部111的中部发生的形变最大,因此,为了使本体部111整体的抗形变能力更好,需要针对本体部111的中部进行结构强度的提升。基于此,加强部113可自本体部111的中部向本体部111的两侧延伸,从而加强部113能够有效提升本体部111的中部区域的结构强度。同时,由于加强部113自本体部111的中部向本体部111的两侧延伸,因此,可利用加强部113将本体部111的中部所受到的作用力分散至本体部111的两侧,以使得本体部111整体的受力平均,本体部111的抗形变能力更好。
一些实施例中,沿加强部113的延伸方向上,加强部113具有两个相对的端部113a,两个端部113a可分别朝向薄弱部112,换言之,加强部113的端部113a可延伸至接近薄弱部112,或者可延伸至连接于薄弱部112,从而使本体部111的与薄弱部112相邻的部分的结构也得到加强,以减少与薄弱部112相邻的部分本体部111在受到外力时产生的形变,从而更大程度上减小在电池的正常使用过程中薄弱部112产生的形变,进一步提升薄弱部112的防老化效果。
同时,当电池的内部气压达到阈值时,本体部111会沿多个不同的方向发生变形,而由于圆弧段或波浪段的加强部113可以沿多个不同的方向延伸,因此可以在多个不同方向上适应本体部111的变形,从而也能提高本体部111的抗冲击能力。
示例性的,加强部113的至少一个端部113a可延伸至与薄弱部112连接,从而当防爆片11受到外力作用时,靠近该端部113a周边处的薄弱部112产生的形变最小,加强部113对该处的薄弱部112实现的防老化效果最好。
由前文所述,薄弱部112可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分112a以及第二部分112b,且薄弱部112可为跑道形结构,跑道形结构可包括两个直线段140和两个弧形段141,该两个直线段140形成为两个第一部分112a,该两个弧形段141形成为两个第二部分112b,可选地,此时,加强部113的至少一个端部113a可延伸至与第一部分112a和第二部分112b的连接处连接,或者,加强部113的至少一个端部113a可延伸至与第一部分112a连接,从而加强部113对本体部111的结构强度加强作用能够延伸至本体部111与第一部分112a相连接处,以进一步加大第一部分112a与第二部分112b的结构强度差距,从而在防爆片11受到的压力超过阈值时,使第二部分112b更易于快速、及时地产生开裂,如图5所示,图5中示出了加强部113的两个端部113a分别延伸至第一部分112a与第二部分112b的两个连接处并与第一部分112b相连接。
请继续参阅图5与图8,加强部113可为一个或者多个,只要加强部113能够用于加强本体部111整体的结构强度,以使得本体部111整体的结构强度满足设计、使用需求即可,对于加强部113的数量,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示例性的,加强部113可为多个,从而通过增加加强部113的数量,能够提升加强部113对本体部111的结构强度增强效果。
由前文所述,加强部113可为沿弧形、波浪形、折线形或直线形轨迹延伸的凸条,当加强部113为多个时,可以理解的,各加强部113的形状可均相同(如图5以及图8中的(B)所示,如图5以及图8中的(B)示出了加强部113为两个,该两个加强部113均为沿弧形轨迹延伸的凸条),或各加强部113的形状可均不相同,或者,多个加强部113中部分加强部113的形状相同,另一部分的加强部113形状不相同(如图5中的(C)所示,图5中的(C)示出了加强部113为三个,其中两个加强部113为沿弧形轨迹延伸的凸条,剩余一个加强部113为沿直线形轨迹延伸的凸条),只要加强部113能够使本体部111与加强部113整体的结构强度满足使用需求即可,对于各加强部113的延伸形状,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加强部113为多个时,至少两个加强部113相对本体部111的中心对称设置,从而使加强部113对本体部111的结构强度加强作用更加平衡,以使本体部111的受力更加平均,本体部111的使用稳定性高。
进一步地,至少两个相邻的加强部113可相连接,和/或,至少两个相邻的加强部113可间隔设置,换言之,多个加强部113中,相邻的两个加强部113均相连接,或者多个加强部113均相间隔设置,或者,存在两个相邻的加强部113相连接的同时,还存在两个相邻的加强部113相间隔设置。如图5所示,一种可选的示例中,加强部113为两个,两个加强部113相连接设置。如图8中的(B)所示,另一种可选的示例中,加强部113为两个,两个加强部113相间隔设置。如图8中的(C)所示,再一种可选的示例中,加强部113为三个,定义该三个加强部113分别为第一加强部113b,第二加强部113c以及第三加强部113d,第一加强部113b分别与第二加强部113c以及第三加强部113d相连接,第二加强部113c与第三加强部113d相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在至少两个相邻的加强部113连接时,该两个相连接的加强部113能够相互加强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地提升加强部113对本体部111的结构强度加强效果。
可选地,可有至少两个加强部113在加强部113自身的中部相连通形成中部连接部113e,该中部连接部113e位于本体部111的中部,从而可通过加强部113将本体部111的中部所受到的作用力分散至本体部111的多侧,以使本体部111的受力更加平均,进一步地提升本体部111的使用稳定性。如图5所示,示例性的,以该加强部113为两个,且两个加强部113均为沿弧形轨迹延伸的凸条,例如为C形凸条为例,该两个C形凸条的开口113f相背设置,以相对本体部111的中心对称设置,该两个C形凸条可在本体部111的中部位置相连接以形成中部连接部113e,该中部连接部113e至少部分覆盖该本体部111的中部位置,从而中部连接部113e能够对本体部111的中部位置进行有效加强,有效提高本体部111在中部位置的抗形变能力。
可选地,沿防爆片11的厚度方向上,本体部111的投影面积为S1,中部连接部113e的投影面积为S3,中部连接部113e的面积应在满足对本体部111的中部位置的结构强度加强需求的同时,还应同时满足使得本体部111能够在受到的压力超过阈值时发生较大的形变的要求,以供薄弱部112发生较大的形变并开裂,基于此,面积S2与面积S3可满足:80≤S2/S3≤600,例如,面积比S2/S3可为:80、90、100、110、130、150、170、200、230、250、270、300、330、350、370、400、430、450、470、500、530、550、570或600等。
需要说明的是,前文所述的“本体部111的沿内外方向上的投影”,指的是本体部111的沿内外方向在垂直于内外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中部连接部113e的沿内外方向上的投影”,指的是中部连接部113e的沿内外方向在垂直于内外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
还需要说明的是,前文所述的“本体部111的中部”,指的是包括本体部111形状上的中心点以及该中心点附近的区域。优选地,本体部111的中部可指自本体部111的中心点向本体部111的边缘延伸形成的区域,沿内外方向上,该区域在垂直于内外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形状与本体部111垂直于内外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形状相同,且该区域在顶盖板10上的投影面积为S4,S1/S4=4。
发明人经研究发现,加强部113被垂直于加强部113的延伸轨迹的面所截得的横截面的形状,对加强部113的结构强度以及本体部111受到的作用力未超过阈值时的抗变形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实施例还对加强部113的横截面进行了限定,以使本体部111的抗形变能力满足要求。
请参阅图9,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防爆片11的局部剖视图,一些实施方式中,加强部113的至少一外表面为倾斜面(即,加强部113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或弧面,以使加强部113的宽度(即横截面的宽度)自加强部113的顶部113g向朝向本体部111的方向逐渐增大,从而相比自加强部113的顶部113g向朝向本体部111的方向,加强部113的宽度不变或逐渐减小的情况,当加强部113与本体部111的整体结构强度相同时,此时加强部113的体积最小,换言之,使加强部113的宽度自加强部113的顶部113g向朝向本体部111的方向逐渐增大,能够使加强部113以较小的体积获得较大的结构强度,从而能够节省加强部113所使用的材料,以降低防爆片11的材料成本,同时减少加强部113所占的空间,以增加防爆片11的形变空间,以使顶盖组件1的结构更加紧凑合理,其中,为了便于区分本体部111与加强部113,图9中以点划线示出了本体部111与加强部113的相连接处,可以理解的是,该点划线仅作为连接处的一种位置上的示意,并不构成对实体结构的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当加强部113设于本体部111的朝向防爆阀贴片12的一侧表面时,在本体部111至少部分脱离于连接部110的过程中,加强部113会跟随本体部111沿着朝向电池的外部的方向运动至撞击于防爆阀贴片12,由于加强部113的顶部113g宽度可较小,从而加强部113的顶面面积可较小,从而加强部113的顶部113g撞击于防爆阀贴片12时,加强部113与防爆阀贴片12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防爆阀贴片12受到的压强较大,从而防爆阀贴片12易于产生损坏或易于脱离于顶盖板10,以使防爆阀贴片12不再封闭防爆孔100,电池内部的高温高压气体能够通过防爆孔100被排放至电池外部。
可选地,加强部113可有一外表面为倾斜面或弧面,如图9中的(A)以及(B)所示,图9中的(A)示出了加强部113有一外表面为倾斜面,图9中的(B)示出了加强部113有一外表面为弧面,或者,加强部113可有两个表面均为倾斜面(如图9中的(C)所示)或均为弧面,或者,可有一个表面为倾斜面,且有另一个表面为弧面(如图9中的(D)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加强部113有两个表面均为倾斜面或均为弧面,或者,加强部113有一个表面为倾斜面,且有另一个表面为弧面时,为了达到同样的结构强度,加强部113所使用的材料最少,防爆片11的生产材料成本最少。
进一步地,考虑到只需要在防爆片11受到的压力小于阈值的情况下,使加强部113对本体部111的加强作用满足使用需求即可,因此,加强部113对本体部111的结构强度加强作用无需过大,加强部113的与本体部111连接的一侧宽度d可满足:d≤0.7mm,例如,加强部113的与本体部111连接的一侧宽度d可为0.7mm、0.65mm、0.6mm、0.55mm、0.5mm、0.45mm、0.4mm、0.35mm、0.3mm、0.25mm、0.2mm、0.15或0.1mm等。
请一并参阅图10以及图11,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的电池的结构分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电池2,包括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顶盖组件1,该电池2可为二次电池,电池2还包括壳体20以及电芯21,壳体20具有容纳腔200,该容纳腔200形成为前文中所述的电池的内部,容纳腔200具有连通于外部空间的开口201,顶盖组件1固定连接于壳体20且封闭该开口201,电芯21设于容纳腔200内。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的电池2,当电池2的内部压力达到或超过阈值时,电池2内部的气体会冲破防爆片1并释放至电池2的外部,使电池2的内外气压平衡,避免电池2发生爆炸。其中,由于防爆片1的抗老化能力强,防爆片1在电池2的正常使用过程中提前发生开裂的几率低,电池2的使用寿命更长,且防爆片1能够在受到的压力超过阈值时更快地、更及时地产生开裂,因此在电池2的内部的气压上升至超过阈值时,电池2能够更快、更及时地进行泄压,以使电池2内外部的气压平衡,电池2的使用安全性较高。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顶盖组件及电池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顶盖组件及电池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盖板,所述顶盖板上开设有防爆孔;以及,
防爆片,所述防爆片用于连接于所述顶盖板以封闭所述防爆孔,所述防爆片包括: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于所述顶盖板;
本体部,所述本体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且用于设置于所述防爆孔以封闭所述防爆孔,所述本体部上设置有加强部;以及
薄弱部,所述薄弱部位于所述本体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
沿所述防爆片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加强部的厚度为h1,所述本体部的厚度为h2,1<(h1+h2)/h2≤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0.3mm≤(h1+h2)≤1.7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的至少一外表面为倾斜面或弧面,以使所述加强部的宽度自所述加强部的顶部向朝向所述本体部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加强部的与所述本体部连接的一侧宽度为d,d≤0.7m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防爆片的厚度方向上,所述本体部的投影面积为S1,所述加强部的投影面积为S2,5≤S1/S2≤10。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为沿一段或多段弧形或沿一条或多条直线形轨迹延伸的凸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为C形凸条;
所述加强部为多个时,至少两个所述加强部相对所述本体部的中心对称设置,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加强部连接时,所述两个相邻的所述加强部在其中部连接形成中部连接部,所述中部连接部位于所述本体部的中部;
沿所述防爆片的厚度方向上,所述本体部的投影面积为S1,所述中部连接部的投影面积为S3,80≤S1/S3≤600。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加强部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加强部具有两个相对的端部,所述加强部的至少一个所述端部延伸至与所述薄弱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弱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沿所述防爆片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部分的最小厚度为h3,所述第二部分的最小厚度为h4,h2>h3>h4;
所述加强部的至少一个端部延伸至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处连接,或者,所述加强部的至少一个端部延伸至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弱部为跑道形结构,所述跑道形结构包括两个直线段和两个弧形段,两个所述直线段相互平行,两个所述弧形段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直线段的两端;
所述直线段形成为所述第一部分,所述弧形段形成为所述第二部分。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壳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顶盖组件,所述壳体设有具有开口的容纳腔,所述顶盖组件连接于所述壳体以封盖所述容纳腔的所述开口。
CN202122506604.1U 2021-10-18 2021-10-18 顶盖组件及电池 Active CN2161206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06604.1U CN216120620U (zh) 2021-10-18 2021-10-18 顶盖组件及电池
US17/956,245 US20230123149A1 (en) 2021-10-18 2022-09-29 Top cover assembly and batter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06604.1U CN216120620U (zh) 2021-10-18 2021-10-18 顶盖组件及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20620U true CN216120620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693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06604.1U Active CN216120620U (zh) 2021-10-18 2021-10-18 顶盖组件及电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23149A1 (zh)
CN (1) CN21612062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17245A1 (zh) * 2022-05-12 2023-11-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和车辆
WO2024065457A1 (zh) * 2022-09-29 2024-04-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WO2024164178A1 (zh) * 2023-02-08 2024-08-1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外壳部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91297B (zh) * 2024-02-04 2024-04-19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防爆阀及电池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17245A1 (zh) * 2022-05-12 2023-11-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和车辆
WO2024065457A1 (zh) * 2022-09-29 2024-04-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WO2024164178A1 (zh) * 2023-02-08 2024-08-1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外壳部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23149A1 (en) 2023-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120620U (zh) 顶盖组件及电池
CN112382826B (zh) 用于电芯的防爆阀、电芯及电池模组
CN112335097A (zh) 具有能够在发生热失控时防止空气流入模块的结构的电池模块和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组
EP2988346B1 (en) Cell case
WO2022105140A1 (zh) 二次电池顶盖组件以及二次电池
CN216450731U (zh) 二次电池的防爆片及二次电池
EP4167334B1 (en) Explosion-proof sheet, top cover assembly of secondary battery, and secondary battery
CN214797550U (zh) 电池盖板组件及电池
EP4254629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electric vehicle
CN112382825A (zh) 具有防爆结构的纽扣电池
US20020086201A1 (en) Vent valve and a storage cell including it
CN106972119B (zh) 一种盖板组件、含有该盖板组件的电池和电池组
CN116646675A (zh) 电池及电池包
EP3748754B1 (en) Power battery and battery module
CN213717020U (zh) 二次电池顶盖组件以及二次电池
CN112886110A (zh) 一种顶盖组件以及动力电池
CN218996998U (zh) 电池的壳体组件、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16928847U (zh) 电池包壳体及电池包组件
US20240030520A1 (en) Battery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0199249A1 (zh) 一种用于储能装置的防爆外壳以及储能装置
WO2016187819A1 (zh) 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
KR200406077Y1 (ko) 이차전지 케이스
CN220358270U (zh) 一种防爆阀组件以及电池
CN220439810U (zh) 电池
CN218731354U (zh) 盖板组件及扣式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61100 201-1, complex building 5, No. 11, Butang Middle Road, torch high tech Zone (Tongxiang) industrial base, Xiamen,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61100 201-1, complex building 5, No. 11, Butang Middle Road, torch high tech Zone (Tongxiang) industrial base, Xiamen,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amen Haiche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