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18321U -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调光玻璃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调光玻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18321U
CN216118321U CN202122395759.2U CN202122395759U CN216118321U CN 216118321 U CN216118321 U CN 216118321U CN 202122395759 U CN202122395759 U CN 202122395759U CN 216118321 U CN216118321 U CN 2161183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hole
electrochromic
conductive substrate
electrochrom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9575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坤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9575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183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183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183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调光玻璃,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包括沿垂直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基底层、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离子存储层和第二导电基底层;沿所述垂直方向至少贯通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与所述电致变色层,和/或沿所述垂直方向至少贯通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与所述离子存储层设置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内至少部分填充有胶体。本实用新型的电致变色器件可以防止弯折过程中对组件的损坏,保持器件性能的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调光玻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电器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调光玻璃。
背景技术
现有电致变色组件,其被构造为某一形状后,通常是不能对其进行弯折等操作的,因膜之间连接作用力等因素,膜内应力较大,一旦弯折等很容易导致膜折损或断裂;此外,在电致变色组件中,电解质层通常位于电致变色层和离子存储层之间,其除了充当离子传导作用外,通常还具有一定的粘接力,以保证电致变色层和离子存储层之间的稳定连接。CN108254990A公开了通过在固态电解质中引入高粘聚合物多孔膜,以提高电解质的粘接性能,且高粘聚合物多孔膜的制备及引入方式均较为复杂,制造实用性较难。
CN104216191A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膜,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设置于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间的带电微粒容纳层,第一基板朝向带电微粒容纳层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一电极,第二基板朝向带电微粒容纳层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二电极,带电微粒容纳层上对应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贯通开设有多个通孔,每个通孔的两端分别对应一个第一电极及一个第二电极,通孔为阶梯孔,其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第一通孔靠近第一电极,第二通孔靠近第二电极,电致变色膜还包括介电溶液,介电溶液容纳于阶梯孔中,介电溶液中分散有有色的带电微粒,带电微粒能够在第一电极与对应的第二电极间的电场作用下呈不同的排列状态。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实现局部变色且具有防眩功能。
CN211786515U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以及显示装置,该电致变色器件包括:衬底;多个搭接电极;反光层位于搭接电极远离衬底一侧的表面;像素隔离层,位于反光层远离搭接电极一侧的表面,用于将反光层划分出多个像素区域;多个电致变色单元,每一电致变色单元位于一像素区域内,电致变色单元通过穿过反光层的导电通孔与对应设置的搭接电极电连接;第一透明导电层,位于电致变色单元远离像素隔离层一侧的表面。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其提高了电致变色器件的显示画面质量。
然而,如上现有技术并不能解决不能弯折或者由于弯折而导致的组件性能降低的问题。因此,在本领域,开发可以解决所述问题的电致变色器件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调光玻璃,本实用新型的电致变色器件可以在弯折过程中有效释放内应力,还能增强组件层间的粘接力,可以防止弯折过程中对组件的损坏,提升器件性能的稳定性。
为达到此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包括沿垂直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基底层、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离子存储层和第二导电基底层;沿所述垂直方向至少贯通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与所述电致变色层,和/或沿所述垂直方向至少贯通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与所述离子存储层设置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内至少部分填充有胶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中,通过在沿所述垂直方向贯通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与电致变色层,和/或沿所述垂直方向贯通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与离子存储层设置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内至少部分填充有胶体。一方面可以适用于电致变色组件需要被弯曲的场景,即在被弯曲时,孔洞和填胶可以有效释放组件内应力,以有效防止组件被折断或折损;另一方面,电致变色组件打孔后并填充胶体,还能增强组件层间的粘接力,提升器件的稳定性和使用可靠性,尤其适用于汽车类经常震动的玻璃内设置于汽车玻璃内的电致变色器件。
优选地,沿所述垂直方向,所述胶体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导电基底的侧壁,并同时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侧壁;和/或沿所述垂直方向,所述胶体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二导电基底的侧壁,并同时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离子存储层的侧壁。由此,胶体可以更加有效地形成导电基底与电致变色层或离子存储层之间的粘接,提升器件整体的粘接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通孔的形状或尺寸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地,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通孔的直径尺寸为0.1-10mm,例如0.1mm、0.3mm、0.5mm、0.8mm、1mm、1.5mm、2mm、2.5mm、3mm、3.5mm、4mm、4.5mm、5mm、6mm、7mm、8mm、9mm或10mm,针对小尺寸产品通孔的尺寸可以为0.1-1mm;针对大一些尺寸产品通孔的尺寸可以为1-10mm,确保通孔不容易被发现,至少不阻碍视线即可。在本实用新型中,通孔也可以为其他形状。
优选地,所述通孔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为沿所述垂直方向贯通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与所述电致变色层的至少一个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为沿所述垂直方向贯通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与所述离子存储层的至少一个通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电致变色器件的两侧同时形成通孔,在电致变色器件发生弯折时,其中一侧的通孔可以有效释放拉应力,另一侧的通孔可以有效释放压应力,从而更加有效地起到释放应力的作用,更加有效地避免器件因弯折发生损伤的情况的发生;此外,再通过通孔中填充的胶体,可以更进一步提升器件的导电基底层与电致变色层或离子存储层之间的粘接性能,提升器件抗震能力,防止层间脱落等情况的发生,以提升器件使用稳定性和可靠性。
优选地,所述通孔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为沿所述垂直方向贯通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与电致变色层的至少两个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为沿所述垂直方向贯通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与离子存储层的至少两个通孔。由此,通过多个通孔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加强应力释放的效果,也更进一步提升导电基底层与电致变色层或离子存储层之间的粘接性能,进一步提升电致变色器件的使用稳定性和可靠性。
优选地,所述通孔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为沿所述垂直方向贯通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所述电致变色层和所述电解质层的至少一个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为沿所述垂直方向贯通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所述离子存储层和所述电解质层的至少一个通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电致变色器件的两侧同时形成通孔,在电致变色器件发生弯折时,其中一侧的通孔可以有效释放拉应力,另一侧的通孔可以有效释放压应力,从而更加有效地起到释放应力的作用,更加有效地避免器件因弯折发生损伤的情况的发生;此外,再通过通孔中填充的胶体,可以更进一步提升器件的导电基底层、电解质层与电致变色层或离子存储层之间的粘接性能,提升器件抗震能力,防止层间脱落等情况的发生,以提升器件使用稳定性和可靠性。
优选地,所述通孔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为沿所述垂直方向贯通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所述电致变色层和所述电解质层的至少两个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为沿所述垂直方向贯通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所述离子存储层和所述电解质层的至少两个通孔。由此,通过多个通孔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加强应力释放的效果,也更进一步提升导电基底层与电致变色层或离子存储层之间的粘接性能,进一步提升电致变色器件的使用稳定性和可靠性。
优选地,所述通孔沿所述垂直方向贯通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所述电致变色层、所述电解质层、所述离子存储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由此,使通孔完全贯通电致变色器件的各层,不仅可以释放内应力及提高各层间粘接力,还能有效减少通孔的数量,减小对视线的干扰等。
优选地,所述通孔沿所述垂直方向贯通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所述电致变色层、所述电解质层、所述离子存储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通孔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制。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通孔的数量为1-10个;在另一些示例中,所述通孔的数量为1-5个。一般情况下,通孔过少或没有不能有效释放内应力,在电致变色器件发生弯折时,容易褶皱或损坏等,而通孔过多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器件整体的美观性或干扰视线等,因此,将通孔的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既能有效释放内应力,还能避免对器件美观性或视线的干扰等。但在一些特殊使用场景中,例如单透贴效果场景,通孔的数量可以为多个。由此,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设置足够的通孔数量,提升器件的适用性等。
优选地,所述胶体为光学胶体;更优选地,所述胶体为与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或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具有相同透光率的光学胶体;再优选地,所述胶体为与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或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具有相同光学性能的光学胶体,所述光学性能包括透光率、折射率、雾度、双折射或色散中的一种以上。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可以使填充通孔的胶体具有一定的光学性能,例如具有与器件其他各层(如导电基底层)相同的透光率和折射率等相同的光学性能,以避免通孔(空腔)引起的光学界面的反射等,从而更加有效地隐藏通孔,减小通孔对用户视线的干扰等;另一方面,采用光学胶体填充通孔,还可以实现对器件整体的透光率的调节,例如当器件其他各层(如导电基底层)的透光率较低时,还可以通过通孔及其中填充的光学胶体来提升器件整体的透光率,例如实现单透贴等技术效果。
优选地,所述胶体为不透光胶体;更优选地,所述胶体的透光率为0。由此,可以通过胶体实现通孔处局部遮光的效果,以防止光线过强等造成的强照射或高温等的影响,提升用户体验的舒适性。
优选地,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粘接胶层,所述粘接胶层层叠设置于第一导电基底层上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一侧,和/或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上远离所述离子存储层的一侧。由此,通过粘接胶层的设置,可以在导电基底外侧形成便于粘接的胶层,以便于电致变色器件和其他组件或堆叠层的粘接配合,提升器件的适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粘接胶层时,所述的通孔中的胶体可以是单独填充的胶体。在所述粘接胶层为热熔胶(例如PVB热熔胶)层时,所述胶体可以为单独填充的胶体,也可以是在加热加压过程中所述热熔胶层熔融,熔融后其部分填充至通孔中,而后再经冷却或固化等工艺形成的胶体。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热熔胶熔融填充至通孔而后再经冷却形成胶体的方式,简化了制备工艺。
可选地,所述胶体与所述粘接胶层的光学性能相同。由此,当胶体是通过粘接胶层形成(例如热熔形成)时,可以确保胶体具有上述光学性能,例如为具有较高透光率的光学胶体或为透光率为零的不透光胶体,以满足上述胶体带来的有益效果。
优选地,当所述胶体为光学胶体时,所述粘接胶层与所述胶体具有相同的光学性能,例如具有相同的透光率;更优选地,当所述胶体为不透光胶体时,所述粘接胶层与所述胶体具有不同的光学性能,例如所述粘接胶层为光学胶层。由此,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粘接胶层,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等。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粘接胶层的尺寸等没有特别限制。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粘接胶层的厚度为0.01-10mm,例如0.01mm、0.03mm、0.05mm、0.08mm、0.1mm、0.5mm、0.8mm、1mm、1.5mm、2mm、2.5mm、3mm、3.5mm、4mm、4.5mm、5mm、6mm、7mm、8mm、9mm或10mm。
在本实用新型中,一般情况下,粘接胶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采用一部分光学胶熔融形成填充通孔的胶体,可以适当增加粘接胶层的厚度,该厚度增加可以是粘接胶层整体的厚度增加,也可以仅是通孔对应位置处的厚度增加;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胶体可以是外部引入的,而非粘接胶层熔融填充的,则因为胶体的添加增加了各层之间的粘接力,则粘接胶层可以在较薄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对整个器件的粘接作用(例如粘接至后述的覆盖膜或第一玻璃、第二玻璃等),因此其厚度可以较薄。
优选地,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覆盖膜,所述覆盖膜层叠设置于所述粘接胶层上远离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和/或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的一侧。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覆盖膜可以为离型膜,也可以为玻璃基底等。其中,覆盖膜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为一层,仅设置于第一导电基底层或第二导电基底层的一侧,覆盖膜也可以为两层,同时设置于第一导电基底层和第二导电基底层。由此,通过覆盖膜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在粘接胶层外侧设置保护层,在使用过程中可以直接去掉覆盖膜使用,使器件配合至其他组件中;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粘接胶层形成电致变色器件各层与覆盖膜的连接,提升连接的稳定性等。
可选地,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第一汇流条和第二汇流条,所述第一汇流条和所述第二汇流条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电连接。由此,可以通过汇流条连接外部电源,以将外部电源提供的电压传导至导电基底层上,以在电致变色器件内形成电势差(电场),驱动器件中离子或电子的嵌入或脱嵌等,以在表观上实现电致变色器件的着色或褪色(即透光率变化)等。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调光玻璃,包括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以及如上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和所述第二玻璃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中,将上述电致变色器件设置于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之间,其中电致变色器件中因通孔的存在,尤其在需要弯折电致变色器件的场合,能够有效释放电致变色器件弯曲过程中的内应力,防止弯折受损等;通过胶体的填充,可以进一步释放内应力的同时,还能通过增强器件层间的粘接力,防止器件在震动过程中发生脱落等,以提升电致变色器件及调光玻璃整体的机械性能。
优选地,所述电致变色器件通过所述粘接胶层形成与所述第一玻璃和所述第二玻璃之间的连接。更优选地,所述粘接胶层包括热熔胶层或/和光学胶层,所述电致变色器件通过所述热熔胶层或所述光学胶层形成与所述第一玻璃和所述第二玻璃之间的连接。再优选地,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一侧通过所述热熔胶层与所述第一玻璃或所述第二玻璃连接,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另一侧通过所述光学胶层与所述第二玻璃或所述第一玻璃连接。由此,可以更加便捷有效地实现调光玻璃内部的连接,以提升调光玻璃的使用稳定性和可靠性,尤其是当电致变色器件的两侧分别通过光学胶层和热熔胶层进行连接时,可以先通过光学胶层将电致变色器件的一侧粘接于第一玻璃(或第二玻璃),再在电致变色器件的另一侧依次放置热熔胶层和第二玻璃(或第一玻璃),再经加热加压等处理使热熔胶熔融,再冷却或固化使电致变色器件的另一侧和第二玻璃(或第一玻璃)形成稳定粘接,从而进一步提升调光玻璃内部各层之间粘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等。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电致变色器件及含有其的调光玻璃,通过在电致变色器件中设置通孔,可以在对器件进行弯折的过程中有效释放器件所承受的应力,从而防止弯折过程中对器件的损坏;通过胶体的填充,还能增强器件的层间粘接力,防止震动等外界环境下器件内部出现层间脱落的情况,以提升电致变色器件及调光玻璃的使用可靠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A为实施例1提供的通孔填胶之前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实施例1提供的通孔填胶之后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4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5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6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7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8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9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10提供的调光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第一导电基底层、2为电致变色层、3为电解质层、4为离子存储层、5为第二导电基底层,6为第一通孔,7为第二通孔,8为胶体,6′、7′、9均表示通孔,10为粘接胶层,11为覆盖膜,12为第一玻璃,13为第二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实施例1
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结构如图1A所示,包括沿垂直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基底层1、电致变色层2、电解质层3、离子存储层4和第二导电基底层5;沿所述垂直方向贯通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1与电致变色层2设置第一通孔6,和沿所述垂直方向贯通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5与离子存储层4设置第二通孔7,未填充胶体前通孔如图1A所示,填充胶体8后的通孔如图1B所示。
其中,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的横截面为圆形,其直径尺寸为3mm。
该电致变色器件在弯折时,可以由填充有胶体的通孔有效地释放内应力,有效防止组件被折断或折损,通孔中的胶体还能增强组件层间的粘接力,提升稳定性。
实施例2
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沿垂直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基底层1、电致变色层2、电解质层3、离子存储层4和第二导电基底层5;沿所述垂直方向贯通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1、电致变色层2和电解质层3设置的第一通孔6,和沿所述垂直方向贯通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5、离子存储层4和电解质层3设置的第二通孔7,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均填充有胶体8。
其中,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的横截面为圆形,其直径尺寸为5mm。
该电致变色器件在弯折时,可以由填充有胶体的通孔有效地释放内应力,有效防止组件被折断或折损,通孔中的胶体还能增强组件层间的粘接力,提升稳定性。
实施例3
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沿垂直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基底层1、电致变色层2、电解质层3、离子存储层4和第二导电基底层5;沿所述垂直方向贯通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1、电致变色层2、电解质层3、离子存储层4和第二导电基底层5设置的通孔9。
其中,通孔9横截面为圆形,所述通孔的直径尺寸为3mm。
该电致变色器件在弯折时,可以由填充有胶体的通孔有效地释放内应力,有效防止组件被折断或折损,通孔中的胶体还能增强组件层间的粘接力,提升稳定性,并且胶体粘接了更多层,防脱落效果更好。
实施例4
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沿垂直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基底层1、电致变色层2、电解质层3、离子存储层4和第二导电基底层5;沿所述垂直方向贯通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1与电致变色层2设置第一通孔6,和沿所述垂直方向贯通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5与离子存储层4设置第二通孔7,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均填充有胶体8;在第一导电基底层上远离电致变色层的一侧以及第二导电基底层上远离离子存储层的一侧设置有粘接胶层10。
其中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的横截面为圆形,其直径尺寸为0.5mm,粘接胶层10的厚度为1mm。
该电致变色器件在弯折时,可以由填充有胶体的通孔有效地释放内应力,有效防止组件被折断或折损,通孔中的胶体还能增强组件层间的粘接力,提升稳定性。
实施例5
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结构如图5所示,包括沿垂直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基底层1、电致变色层2、电解质层3、离子存储层4和第二导电基底层5;沿所述垂直方向贯通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1与电致变色层2设置第一通孔6,和沿所述垂直方向贯通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5与离子存储层4设置第二通孔7,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均填充有胶体8;在第一导电基底层上远离电致变色层的一侧以及第二导电基底层上远离离子存储层的一侧设置有粘接胶层10,在粘接胶层10外侧设置有覆盖膜层11,该覆盖膜为离型膜。
其中,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的横截面为圆形,其直径尺寸为7mm,粘接胶层10的厚度为5mm。
该电致变色器件在弯折时,可以由填充有胶体的通孔有效地释放内应力,有效防止组件被折断或折损,通孔中的胶体还能增强组件层间的粘接力,提升稳定性,覆盖膜使用时撕掉即可,便于使用和储存。
实施例6
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结构如图6所示,包括沿垂直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基底层1、电致变色层2、电解质层3、离子存储层4和第二导电基底层5;沿所述垂直方向贯通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1与电致变色层2设置第一通孔6,和沿所述垂直方向贯通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5与离子存储层4设置第二通孔7,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均填充有胶体8,在第一导电基底层上远离电致变色层的一侧以及第二导电基底层上远离离子存储层的一侧设置有粘接胶层10,所述粘接胶层10为热熔胶层,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的填充的胶体8是在加热加压过程中热熔胶层熔融,熔融后其部分填充至通孔中,而后再经冷却形成的。
其中,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的横截面为圆形,其直径尺寸为4mm,粘接胶层10的厚度为10mm。
该电致变色器件在弯折时,可以由填充有胶体的通孔有效地释放内应力,有效防止组件被折断或折损,通孔中的胶体还能增强组件层间的粘接力,提升稳定性,粘接胶层10为热熔胶层,可以熔融后填充通孔,形成胶体-更便捷。
实施例7
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结构如图7所示,包括沿垂直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基底层1、电致变色层2、电解质层3、离子存储层4和第二导电基底层5;沿所述垂直方向贯通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1与电致变色层2设置的通孔6′,通孔内填充有胶体8。
其中,第一通孔6′的横截面为圆形,其直径尺寸为3mm。
该电致变色器件在弯折时,可以由填充有胶体的通孔有效地释放内应力,有效防止组件被折断或折损,通孔中的胶体还能增强组件层间的粘接力,提升稳定性。
实施例8
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结构如图8所示,包括沿垂直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基底层1、电致变色层2、电解质层3、离子存储层4和第二导电基底层5;沿所述垂直方向贯通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5与离子存储层4设置第二通孔7′,通孔内填充有胶体8。
其中,第一通孔7′的横截面为圆形,其直径尺寸为3mm。
该电致变色器件在弯折时,可以由填充有胶体的通孔有效地释放内应力,有效防止组件被折断或折损,通孔中的胶体还能增强组件层间的粘接力,提升稳定性。
实施例9
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结构如图9所示,包括沿垂直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基底层1、电致变色层2、电解质层3、离子存储层4和第二导电基底层5;沿所述垂直方向贯通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1与电致变色层2设置第一通孔6,和沿所述垂直方向贯通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5与离子存储层4设置第二通孔7,其中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中部分填充有胶体8。
其中,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的横截面为圆形,其直径尺寸为3mm。
该电致变色器件在弯折时,可以由填充有胶体的通孔有效地释放内应力,有效防止组件被折断或折损,通孔中的胶体还能增强组件层间的粘接力,提升稳定性。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调光玻璃,如图10所示,包括第一玻璃12和第二玻璃13,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和所述第二玻璃之间的如实施例6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即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包括沿垂直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基底层1、电致变色层2、电解质层3、离子存储层4和第二导电基底层5;沿所述垂直方向贯通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1与电致变色层2设置第一通孔,和沿所述垂直方向贯通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5与离子存储层4设置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均填充有胶体8,在第一导电基底层上远离电致变色层的一侧以及第二导电基底层上远离离子存储层的一侧设置有粘接胶层10,所述粘接胶层10为热熔胶层,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的填充的胶体8是在加热加压过程中热熔胶层熔融,熔融后其部分填充至通孔中,而后再经冷却形成的。
本实施例的调光玻璃中因通孔的存在,在需要弯折电致变色器件的场合,能够有效释放电致变色器件弯曲过程中的内应力,防止弯折受损等;通过胶体的填充,可以进一步释放内应力的同时,还能通过增强器件层间的粘接力,防止器件在震动过程中发生脱落等,有效提升调光玻璃的使用可靠性和稳定性。
申请人声明,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电致变色器件,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即不意味着本实用新型必须依赖上述实施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改进,对本实用新型所选用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包括沿垂直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基底层、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离子存储层和第二导电基底层;沿所述垂直方向至少贯通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与所述电致变色层,和/或沿所述垂直方向至少贯通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与所述离子存储层设置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内至少部分填充有胶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垂直方向,所述胶体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导电基底的侧壁,并同时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侧壁;和/或沿所述垂直方向,所述胶体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二导电基底的侧壁,并同时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离子存储层的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为沿所述垂直方向贯通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与所述电致变色层的至少一个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为沿所述垂直方向贯通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与所述离子存储层的至少一个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为沿所述垂直方向贯通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所述电致变色层和所述电解质层的至少一个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为沿所述垂直方向贯通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所述离子存储层和所述电解质层的至少一个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沿所述垂直方向贯通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所述电致变色层、所述电解质层、所述离子存储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粘接胶层,所述粘接胶层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上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一侧,和/或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上远离所述离子存储层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胶体为与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或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具有相同透光率的光学胶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胶体为不透光胶体。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覆盖膜,所述覆盖膜层叠设置于所述粘接胶层上远离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和/或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的一侧。
10.一种调光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以及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和所述第二玻璃之间。
CN202122395759.2U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调光玻璃 Active CN2161183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95759.2U CN216118321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调光玻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95759.2U CN216118321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调光玻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18321U true CN216118321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690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95759.2U Active CN216118321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调光玻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183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95698B2 (ja) 機能要素を有する複合ペイン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
US5786664A (en) Double-sided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EP2494855B1 (en) Spd films and light valve laminates with improved bus-bar connections
CN109154751B (zh) 用于控制辐射透射的装置
KR101905989B1 (ko) 차량용 접합글라스 디스플레이
CN115793340B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电致变色玻璃及后视镜
TW201924498A (zh) 具電子設備的整合式玻璃單元
CN103473997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和终端设备
CN216118321U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调光玻璃
JP7001139B1 (ja) 調光シート、および、調光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WO2021095650A1 (ja) 合わせガラス
JP2019124939A (ja) 調光装置、調光窓、および、調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6500831A (zh) 光电功能膜、透光组件及其制备方法与车辆
WO2022050188A1 (ja) 車両用合わせガラス
CN115527453A (zh) 显示模组和拼接显示装置
CN107991820A (zh) 一种可独立控制电致变色层的电致变色器件
JP2015194535A (ja) 反射型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TW201502674A (zh) 電致變色膜
KR101939054B1 (ko) 스마트 윈도우용 필름에 전극을 형성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스마트 윈도우 필름
CN220865316U (zh) 一种变色防眩光后视镜
CN219392425U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变色装置
CN113518711A (zh) 夹层玻璃
CN219737956U (zh) 一种防眩光触控显示结构和后视镜
WO2023274410A1 (zh) 调光件及其制作方法、透光组件、车辆
CN116338989A (zh) 具有调光功能的复合玻璃及制备方法和包含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