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14722U - 一种铸铝发热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铸铝发热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14722U
CN216114722U CN202122305278.8U CN202122305278U CN216114722U CN 216114722 U CN216114722 U CN 216114722U CN 202122305278 U CN202122305278 U CN 202122305278U CN 216114722 U CN216114722 U CN 2161147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mounting hole
cast aluminum
mounting
mounting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0527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子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Jnod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Jnod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Jnod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Jnod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0527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147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147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147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antaneous Water Boilers,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nd Control Of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铸铝发热体,所述铸铝加热体包括若干加热棒,若干所述加热棒成排设置并紧密贴合,所述加热棒设有加热部用于导电发热,所述加热棒为直管状;所述加热棒的数量为6~12只,所述加热部的直径为6.6~10mm,所述加热部的长度为160~265mm,所述铸铝发热体的总功率能够达到12KW以上。通过合理选择加热棒的数量,且对加热棒内加热部的直径和长度合理选择,在保证加热棒安全加热的前提下,每只加热棒的表面负荷可达30w/cm2,甚至更高,实现了采用更小的材料提高即热电热水器的最大功率,节省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铸铝发热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水器的加热体,具体是一种铸铝发热体。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即热式电热水器能够快速加热,即热式电热水器的加热功率通常较高。电热水器的主要发热元件为加热棒,加热棒的表面负荷直接决定了加热棒的品质,单位负荷越大说明是利用更少的材料去承受同等加热功率,这样导致加热棒在使用过程中表面温度过高,如果流体带不走这些热量,加热棒就容易被烧坏;若单位负荷较小,相同加热功率下,加热棒需要更多的材料支撑该加热功率,增加制造成本。
现有相关技术中,即热电热水器的最大功率通常为6KW~9KW,而当进水管的水温较低时,即热电热水器升温速度较慢,并且难以达到预设温度,给使用者带来不好的感受。为了使即热电热水器升温更快,升温更高,通常采用提高最大功率的方式来实现,通常将最大功率提高至 12KW,甚至更高。而提高最大功率需要增加加热棒的数量及材料,同时增加电热水器的体积,但是盲目增加加热棒的数量及材料以及增加电热水器的体积,会增加铸铝发热体的生产成本,故需一种能提高即热电热水器的最大功率,并且节省生产成本的铸铝发热体。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铸铝发热体。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铸铝发热体,包括:
若干加热棒,若干所述加热棒成排设置并紧密贴合,所述加热棒设有加热部用于导电发热,所述加热棒为直管状;
所述加热棒的数量为6~12只,所述加热部的直径为6.6~10mm,所述加热部的长度为 160~265mm,所述铸铝发热体的总功率能够达到12KW以上。
优选的,所述加热棒的数量为6只或9只或12只。
优选的,所述加热棒外设有铸铝壳体,所述加热部两端分别长于所述铸铝壳体8~10mm;
所述加热棒的中间设有棒芯,所述棒芯两端分别长于所述加热部10~14mm。
优选的,所述铸铝壳体与所述加热棒之间设有导热水管,所述导热水管呈螺旋状环绕于加热棒外并包覆加热棒,所述导热水管的直径为10~14mm。
优选的,所述导热水管的环绕圈数的长度短于所述加热部的长度,所述导热水管的环绕圈数为10~20圈。
优选的,所述铸铝壳体上设有四个安装位,分别为第一安装位、第二安装位、第三安装位和第四安装位,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三安装位和所述第四安装位分别设于铸铝壳体的右下方、右上方、左上方和左下方,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三安装位和所述第四安装位内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的中心距为130~250mm,所述第二安装孔与第三安装孔的中心距为110~150mm,所述第三安装孔与第四安装孔的中心距为150~250mm,所述第四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的中心距为115~150mm。
优选的,所述导热水管的左侧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左边缘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右边缘之间的距离为135~175mm。
一种铸铝发热体,包括:
若干加热棒,若干所述加热棒成排设置并紧密贴合,所述加热棒设有加热部用于导电发热,所述加热棒为直管状;
所述加热棒的数量为6~12只,所述加热部的直径为6.6~10mm,所述加热部的长度为 160~265mm;
所述加热棒外设有铸铝壳体;
所述加热棒的中间设有棒芯;
所述铸铝壳体与所述加热棒之间设有导热水管,所述导热水管呈螺旋状环绕于加热棒外并包覆加热棒;
所述导热水管的环绕圈数的长度短于所述加热部的长度;
所述铸铝壳体上设有四个安装位,分别为第一安装位、第二安装位、第三安装位和第四安装位,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三安装位和所述第四安装位分别设于铸铝壳体的右下方、右上方、左上方和左下方,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三安装位和所述第四安装位内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第四安装孔;
其中,所述加热棒的数量为12只,所述加热部的直径为6.6mm,所述加热部的长度为167mm;
所述加热部两端分别长于所述铸铝壳体8mm;
所述导热水管的直径为12mm;
所述导热水管的环绕圈数为11圈;
所述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的中心距为131.1mm,所述第二安装孔与第三安装孔的中心距为113mm,所述第三安装孔与第四安装孔的中心距为153mm,所述第四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的中心距为118.4mm;
所述进水管的左边缘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右边缘之间的距离为138.6mm;
所述铸铝发热体的总功率为12KW~15KW。
一种铸铝发热体,包括:
若干加热棒,若干所述加热棒成排设置并紧密贴合,所述加热棒设有加热部用于导电发热,所述加热棒为直管状;
所述加热棒的数量为6~12只,所述加热部的直径为6.6~10mm,所述加热部的长度为 160~265mm;
所述加热棒外设有铸铝壳体;
所述加热棒的中间设有棒芯;
所述铸铝壳体与所述加热棒之间设有导热水管,所述导热水管呈螺旋状环绕于加热棒外并包覆加热棒;
所述导热水管的环绕圈数的长度短于所述加热部的长度;
所述铸铝壳体上设有四个安装位,分别为第一安装位、第二安装位、第三安装位和第四安装位,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三安装位和所述第四安装位分别设于铸铝壳体的右下方、右上方、左上方和左下方,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三安装位和所述第四安装位内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第四安装孔;
其中,所述加热棒的数量为12只,所述加热部的直径为6.6mm,所述加热部的长度为233mm;
所述加热部两端分别长于所述铸铝壳体8mm;
所述导热水管的直径为12mm;
所述导热水管的环绕圈数为16圈;
所述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的中心距为197.1mm,所述第二安装孔与第三安装孔的中心距为113mm,所述第三安装孔与第四安装孔的中心距为219mm,所述第四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的中心距为118.4mm;
所述进水管的左边缘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右边缘之间的距离为138.6mm;
所述铸铝发热体的功率为15KW~18KW。
一种铸铝发热体,包括:
若干加热棒,若干所述加热棒成排设置并紧密贴合,所述加热棒设有加热部用于导电发热,所述加热棒为直管状;
所述加热棒的数量为6~12只,所述加热部的直径为6.6~10mm,所述加热部的长度为 160~265mm;
所述加热棒外设有铸铝壳体;
所述加热棒的中间设有棒芯;
所述铸铝壳体与所述加热棒之间设有导热水管,所述导热水管呈螺旋状环绕于加热棒外并包覆加热棒;
所述导热水管的环绕圈数的长度短于所述加热部的长度;
所述铸铝壳体上设有四个安装位,分别为第一安装位、第二安装位、第三安装位和第四安装位,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三安装位和所述第四安装位分别设于铸铝壳体的右下方、右上方、左上方和左下方,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三安装位和所述第四安装位内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第四安装孔;其中,所述加热棒的数量为12只,所述加热部的直径为8mm,所述加热部的长度为262.5mm;
所述加热部两端分别长于所述铸铝壳体8mm;
所述导热水管的直径为12mm;
所述导热水管的环绕圈数为18圈;
所述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的中心距为242mm,所述第二安装孔与第三安装孔的中心距为148.5mm,所述第三安装孔与第四安装孔的中心距为242mm,所述第四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的中心距为148.5mm;
所述进水管的左边缘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右边缘之间的距离为172.4mm;
所述铸铝发热体的功率为21KW~25.6KW。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合理选择加热棒的数量,且对加热棒内加热部的直径和长度合理选择,在保证加热棒安全加热的前提下,每只加热棒的表面负荷可达30w/cm2,甚至更高,实现了采用更少的材料提高即热电热水器的最大功率,节省了生产成本。
2.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直管状的加热棒,其制造成本低,且加热棒的发热单元电阻丝在加工时不容易被拉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的铸铝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铸铝发热体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铸铝发热体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的铸铝发热体的示意图。
图中:
1、导热水管;101、出水管;102、进水管;
2、铸铝壳体;201、第一安装孔;202、第二安装孔;203、第三安装孔;204、第四安装孔;
3、加热棒;301、加热部;302、棒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现有相关技术中,即热电热水器的最大功率通常为6KW~9KW,每根加热棒的表面负荷通常为8~15w/cm2,而当进水管101的水温较低时,即热电热水器升温速度较慢,并且难以达到预设温度,给使用者带来不好的感受。为了使即热电热水器升温更快,升温更高,通常采用提高最大功率的方式来实现,通常将最大功率提高至12KW,甚至更高。而当即热电热水器的最大功率提高至12KW及以上时,每根加热棒的直径需达到在12mm以上,长度需达到200mm以上,由于加热棒的直径和长度增加,导热水管直径增加至14mm以上,环绕圈数也增加至20圈以上,铸铝壳体的长度和宽度也增加至200mm以上,才可驱使加热棒的表面负荷需达到30w/cm2,进一步增加了铸铝发热体的制造成本。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铸铝发热体,包括:铸铝壳体2、若干加热棒 3和导热水管1,铸铝壳体2由铝合金材料压铸而成,加热棒3用于连接电源导电发热,加热棒3包括加热部301和棒芯302,棒芯302比加热部301长12mm,加热部301通过电阻丝在棒芯302上缠绕而成,所述加热棒3为直管状,直管状的加热棒3加工简单、制造成本低,并且在加工成形时不容易造成电阻丝被拉伤,提高了加热棒3的使用寿命,若干加热棒3紧密相贴,减少了发热体的空间,同时提高了环绕在加热棒3外的导热水管1的导热性,导热水管1为不锈钢水管,导热水管1上端为进水管101,下端为出水管101,进水管101设于导热水管1的左侧,出水管101设于导热水管1的右侧,导热水管1呈螺旋状环绕于加热棒3外并包覆加热棒3,导热水管1环绕设置延长了导热水管1内水流的加热时间,同时增大了水流的受热面积,使水流快速加热,加热棒3长于所述导热水管1的环绕长度,保证在加热棒3两端能够方便通过导线连接电源。
每只加热棒的加热部301包括加热部和冷区,其中冷区设于加热部两端,每一端的冷区长度为20mm,当即热电热水器的最大功率为12KW~25.6KW时,所述加热棒3的数量为至少为12 只,所述加热部301的直径为6.6~10mm,所述加热部301的长度为160~265mm。
通过公式:加热棒表面负荷=W/(D*π*L)可计算每一根加热棒的表面负荷,表面负荷越高,其加热能力越强。其中加热棒表面负荷的单位为w/cm2;W为每一根加热棒的功率,由于即热热水器的主要用功元件为加热棒,即相当于即热电热水器的最大功率;D为加热棒的直径,单位cm;π为圆周率;L为加热部的长度,即L=加热部301长度-两端的冷区长度。
具体的,加热棒为3的倍数,当即热电热水器的工作电压为220V时,采用星形连接,当即热电热水器的工作电压为380V时,采用三角形连接,由于加热棒为3的倍数,可保证每一端的加热棒的数量相等,可保持即热电热水器的三相电压的平衡。
具体的,所述铸铝壳体2上设有四个安装位,分别为第一安装位、第二安装位、第三安装位和第四安装位,第一安装位设于铸铝壳体2的右下方,第二安装位设于铸铝壳体2的右上方、第三安装位设于铸铝壳体2的左上方,第四安装位设于铸铝壳体2的左下方,第一安装位、第二安装位、第三安装位和第四安装位内分别设有腰形的第一安装孔201、第二安装孔202、第三安装孔203、第四安装孔204。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铸铝发热体,当即热电热水器的功率达到12KW时:
所述加热棒3的数量为12只,所述加热部301的直径为6.6mm,所述加热部301的长度为167mm,棒芯302的长度为191mm;
所述加热部两端分别长于所述铸铝壳体28mm;
所述导热水管1的直径为12mm;
所述导热水管1的环绕圈数为11圈;
所述第一安装孔201与第二安装孔202的中心距为131.1mm,所述第二安装孔202与第三安装孔203的中心距为113mm,所述第三安装孔203与第四安装孔204的中心距为153mm,所述第四安装孔204与第一安装孔201的中心距为118.4mm;
所述进水管101的左边缘与所述第二安装孔202的右边缘之间的距离为138.6mm。
通过公式:电热管表面负荷=W/(D*π*L)计算可得,当即热电热水器的功率达到12KW 时,每只加热棒3的功率为1KW,每只加热棒3的表面积为26.3cm2,每只加热棒3表面负荷为 38w/cm2,可显著提高加热棒3的加热能力,且由根据加热棒3的数量,直径以及加热棒3内加热部301的直径和长度,可合理选择铸铝壳体2的宽度与长度,以及导热水管1的直径与环绕圈数,进一步减小制造铸铝发热体的材料使用,节省了生产成本。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铸铝发热体,当即热电热水器的功率达到15KW和18KW时:
所述加热棒3的数量为12只,所述加热部301的直径为6.6mm,所述加热部301的长度为233mm,棒芯302的长度为257mm;
所述加热部两端分别长于所述铸铝壳体28mm;
所述导热水管1的直径为12mm;
所述导热水管1的环绕圈数为16圈;
所述第一安装孔201与第二安装孔202的中心距为197.1mm,所述第二安装孔202与第三安装孔203的中心距为113mm,所述第三安装孔203与第四安装孔204的中心距为219mm,所述第四安装孔204与第一安装孔201的中心距为118.4mm;
所述进水管101的左边缘与所述第二安装孔202的右边缘之间的距离为138.6mm。
通过公式:电热管表面负荷=W/(D*π*L)计算可得:
当即热电热水器的功率为15KW时,每只加热棒3的功率为1250KW,每只加热棒3的表面积为40cm2,每只加热棒3表面负荷为31w/cm2
当即热电热水器的功率为18KW时,每只加热棒3的功率为1500KW,每只加热棒3的表面积为40cm2,每只加热棒3表面负荷为37.5w/cm2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铸铝发热体,当即热电热水器的功率达到21KW和24KW以及25.6KW 时:
所述加热棒3的数量为12只,所述加热部301的直径为8mm,所述加热部301的长度为262.5mm,棒芯302的长度为286.5mm;
所述加热部301两端分别长于所述铸铝壳体28mm;
所述导热水管1的直径为12mm;
所述导热水管1的环绕圈数为18圈;
所述第一安装孔201与第二安装孔202的中心距为242mm,所述第二安装孔202与第三安装孔203的中心距为148.5mm,所述第三安装孔203与第四安装孔204的中心距为242mm,所述第四安装孔204与第一安装孔201的中心距为148.5mm;
所述进水管101的左边缘与所述第二安装孔202的右边缘之间的距离为172.4mm。
当即热电热水器的功率为21KW时,每只加热棒3的功率为1750KW,每只加热棒3的表面积为53.38cm2,每只加热棒3表面负荷为32.8w/cm2
当即热电热水器的功率为24KW时,每只加热棒3的功率为2000KW,每只加热棒3的表面积为53.38cm2,每只加热棒3表面负荷为37.5w/cm2
当即热电热水器的功率为18KW时,每只加热棒3的功率为2137KW,每只加热棒3的表面积为53.38cm2,每只加热棒3表面负荷为40w/cm2
综合实施例1~实施例3可知,当即热电热水器的最大功率为12KW~25.6KW时,加热棒3 的数量为12只,加热部301的直径为6.6~10mm,加热部301的长度为160~265mm时,在保证加热棒安全加热的前提下,每只加热棒3的表面负荷可达30w/cm2,甚至更高,实现了采用更少的材料提高即热电热水器的最大功率,节省了生产成本。同时,对导热水管1的直径和圈数的合理选择,当导热水管螺旋缠绕于加热棒3外时,从加热棒3向导热水管1传热效率更高,可使即热电热水器短时间内达到预设温度;而通过对铸铝壳体2的尺寸和合理选择,使整个铸铝发热体的结构更紧凑,节省了生产成本。
本实施例所述铸铝发热体的其它结构参见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铸铝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加热棒,若干所述加热棒成排设置并紧密贴合,所述加热棒设有加热部用于导电发热,所述加热棒为直管状;
所述加热棒的数量为6~12只,所述加热部的直径为6.6~10mm,所述加热部的长度为160~265mm,所述铸铝发热体的总功率能够达到12KW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铝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棒的数量为6只或9只或12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铝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棒外设有铸铝壳体,所述加热部两端分别长于所述铸铝壳体8~10mm;
所述加热棒的中间设有棒芯,所述棒芯两端分别长于所述加热部10~14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铸铝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铝壳体与所述加热棒之间设有导热水管,所述导热水管呈螺旋状环绕于加热棒外并包覆加热棒,所述导热水管的直径为10~14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铸铝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水管的环绕圈数的长度短于所述加热部的长度,所述导热水管的环绕圈数为10~20圈。
6.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一种铸铝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铝壳体上设有四个安装位,分别为第一安装位、第二安装位、第三安装位和第四安装位,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三安装位和所述第四安装位分别设于铸铝壳体的右下方、右上方、左上方和左下方,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三安装位和所述第四安装位内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的中心距为130~250mm,所述第二安装孔与第三安装孔的中心距为110~150mm,所述第三安装孔与第四安装孔的中心距为150~250mm,所述第四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的中心距为115~15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铸铝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水管的左侧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左边缘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右边缘之间的距离为135~175mm。
8.一种铸铝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加热棒,若干所述加热棒成排设置并紧密贴合,所述加热棒设有加热部用于导电发热,所述加热棒为直管状;
所述加热棒的数量为6~12只,所述加热部的直径为6.6~10mm,所述加热部的长度为160~265mm;
所述加热棒外设有铸铝壳体;
所述加热棒的中间设有棒芯;
所述铸铝壳体与所述加热棒之间设有导热水管,所述导热水管呈螺旋状环绕于加热棒外并包覆加热棒;
所述导热水管的环绕圈数的长度短于所述加热部的长度;
所述铸铝壳体上设有四个安装位,分别为第一安装位、第二安装位、第三安装位和第四安装位,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三安装位和所述第四安装位分别设于铸铝壳体的右下方、右上方、左上方和左下方,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三安装位和所述第四安装位内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第四安装孔;
其中,所述加热棒的数量为12只,所述加热部的直径为6.6mm,所述加热部的长度为167mm;
所述加热部两端分别长于所述铸铝壳体8mm;
所述导热水管的直径为12mm;
所述导热水管的环绕圈数为11圈;
所述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的中心距为131.1mm,所述第二安装孔与第三安装孔的中心距为113mm,所述第三安装孔与第四安装孔的中心距为153mm,所述第四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的中心距为118.4mm;
进水管的左边缘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右边缘之间的距离为138.6mm;
所述铸铝发热体的总功率为12KW。
9.一种铸铝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加热棒,若干所述加热棒成排设置并紧密贴合,所述加热棒设有加热部用于导电发热,所述加热棒为直管状;
所述加热棒的数量为6~12只,所述加热部的直径为6.6~10mm,所述加热部的长度为160~265mm;
所述加热棒外设有铸铝壳体;
所述加热棒的中间设有棒芯;
所述铸铝壳体与所述加热棒之间设有导热水管,所述导热水管呈螺旋状环绕于加热棒外并包覆加热棒;
所述导热水管的环绕圈数的长度短于所述加热部的长度;
所述铸铝壳体上设有四个安装位,分别为第一安装位、第二安装位、第三安装位和第四安装位,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三安装位和所述第四安装位分别设于铸铝壳体的右下方、右上方、左上方和左下方,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三安装位和所述第四安装位内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第四安装孔;
其中,所述加热棒的数量为12只,所述加热部的直径为6.6mm,所述加热部的长度为233mm;
所述加热部两端分别长于所述铸铝壳体8mm;
所述导热水管的直径为12mm;
所述导热水管的环绕圈数为16圈;
所述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的中心距为197.1mm,所述第二安装孔与第三安装孔的中心距为113mm,所述第三安装孔与第四安装孔的中心距为219mm,所述第四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的中心距为118.4mm;
进水管的左边缘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右边缘之间的距离为138.6mm;
所述铸铝发热体的功率为15KW~18KW。
10.一种铸铝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加热棒,若干所述加热棒成排设置并紧密贴合,所述加热棒设有加热部用于导电发热,所述加热棒为直管状;
所述加热棒的数量为6~12只,所述加热部的直径为6.6~10mm,所述加热部的长度为160~265mm;
所述加热棒外设有铸铝壳体;
所述加热棒的中间设有棒芯;
所述铸铝壳体与所述加热棒之间设有导热水管,所述导热水管呈螺旋状环绕于加热棒外并包覆加热棒;
所述导热水管的环绕圈数的长度短于所述加热部的长度;
所述铸铝壳体上设有四个安装位,分别为第一安装位、第二安装位、第三安装位和第四安装位,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三安装位和所述第四安装位分别设于铸铝壳体的右下方、右上方、左上方和左下方,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三安装位和所述第四安装位内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第四安装孔;其中,所述加热棒的数量为12只,所述加热部的直径为8mm,所述加热部的长度为262.5mm;
所述加热部两端分别长于所述铸铝壳体8mm;
所述导热水管的直径为12mm;
所述导热水管的环绕圈数为18圈;
所述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的中心距为242mm,所述第二安装孔与第三安装孔的中心距为148.5mm,所述第三安装孔与第四安装孔的中心距为242mm,所述第四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的中心距为148.5mm;
进水管的左边缘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右边缘之间的距离为172.4mm;
所述铸铝发热体的功率为21KW~25.6KW。
CN202122305278.8U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铸铝发热体 Active CN2161147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05278.8U CN216114722U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铸铝发热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05278.8U CN216114722U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铸铝发热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14722U true CN216114722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687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05278.8U Active CN216114722U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铸铝发热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147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18524U (zh) 一种复合型电加热管
CN102695307A (zh) 设有圆形散热片的金属ptc加热器
CN216114722U (zh) 一种铸铝发热体
CN202470225U (zh) 水电一体的箱体式散热器
CN217337428U (zh) 一种气溶胶发生器的空气加热体及气溶胶发生器
CN210374065U (zh) 一种用于加热空气的电磁加热装置
CN210053606U (zh) 一种防爆加热管
CN207820266U (zh) 一种感应线圈加热装置
CN219960866U (zh) 一种铸铝加热装置
CN202188647U (zh) 一种超变频磁阻加热装置
CN208317045U (zh) 加热效率高的高频感应加热装置
CN202210874U (zh) 一种升温快速的陶瓷加热棒
CN204902258U (zh) 螺旋形光辐射电加热器
CN213955768U (zh) 一种去离子水电加热器
CN206196080U (zh) 一种电加热器
CN217957347U (zh) 一种具有多条发热丝的快速加热节能发热管
CN216565637U (zh) 一种翅片加热器
CN219592651U (zh) 一种直筒取暖发热体
CN211509317U (zh) 管状加热装置
CN219999624U (zh) 一种直筒发热体
CN214536834U (zh) 一种多孔位电加热热风机
CN211781911U (zh) 内嵌式加热半导体电锅炉
CN215127382U (zh) 速热式加热器及咖啡机
CN216982144U (zh) 一种快速加热节能发热管
CN113660740A (zh) 一种碳纤维电加热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