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14603U - 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14603U
CN216114603U CN202122558136.2U CN202122558136U CN216114603U CN 216114603 U CN216114603 U CN 216114603U CN 202122558136 U CN202122558136 U CN 202122558136U CN 216114603 U CN216114603 U CN 2161146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door unit
detection device
air quality
quality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5813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淼
吴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5813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146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146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146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及空调室内机,其中,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包括:壳体、盖体和检测模块,壳体限定出具有开口的容纳腔,盖体可拆卸地设在开口处,用于封闭开口,盖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检测模块设于容纳腔内,检测模块具有可转动的风扇,风扇用于将从进风口进入壳体内的空气朝检测模块内引导,并将流经检测模块的空气朝出风口引导。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可增大检测模块的检测范围,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Description

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质量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关注所处环境的空气质量,但是,仅依靠人为主观判断所处环境的空气质量,判断结果误差较大,导致当所处环境的空气质量较好时,用户可能依然会开启净化器或空调器的空气清净模式,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或,当空气质量较差时,由于判断误差,用户可能没有及时开启净化器或空调器的空气清净模式,导致不能及时进行空气浄化,降低健康隐患。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市面上的空调室内机陆续具有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室内空气质量,方便用户准确开启或关闭净化器或空调器的空气清净模式,但是,现有市面上的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只能检测空气质量检测装置附近的空气质量,检测范围小,从而降低检测的准确性,且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稳定性较差,空气质量检测装置还无法排除空清、过滤网以及UVC(ultraviolet C,紫外线)消毒灯等因素的影响,降低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检测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气质量检测装置,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结构稳定、检测范围广且检测精度高。
本实用新型还旨在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空调室内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出具有开口的容纳腔;盖体,所述盖体可拆卸地设在所述开口处,用于封闭所述开口,所述盖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检测模块具有可转动的风扇,所述风扇用于将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内的空气朝所述检测模块内引导,并将流经所述检测模块的空气朝所述出风口引导。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质量检测装置,通过在检测模块上设置可转动的风扇,风扇在转动的过程中可将空气质量检测装置所处空间内的空气依次通过进风口引入壳体内部,并引导空气朝向检测模块内流动,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引入的空气质量,空气检测完成后再从出风口排出,从而实现对空气质量检测装置所在的整个空间内的空气进行检测的目的,提高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从而提高空气检测的准确度。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检测模块具有与所述进风口正对的入风口以及与所述出风口正对的排风口。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壳体与所述盖体卡接相连。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壳体与所述盖体中的一个具有多个卡凸且另一个具有多个卡孔,多个所述卡凸与多个所述卡孔一一对应地卡接配合。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含量。
根据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前述的空气质量检测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采用前述的空气质量检测装置,使得空调室内机不仅可以改善室内温度,还可对整个室内空气进行质量检测,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侧部具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风道部件,所述风道部件设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风道部件限定出风道,其中,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设于外壳内,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进风口位置对应且连通,所述第二通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位置对应且连通,所述风道与所述容纳腔隔离。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用于支撑过滤网,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安装于所述支撑框。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安装壳,所述安装壳限定出所述容纳腔;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于所述安装壳的远离所述盖体的一侧,用于将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安装于所述支撑框,其中,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沿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沿所述空调室内机的高度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安装支架还设有限位板,所述支撑框具有朝向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延伸的凸出部,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支撑框连接时,所述限位板可抵接在所述支撑框的凸出部的朝向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端部。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限定出安装空间,所述限位板设在所述安装空间内且同时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朝远离另一个的方向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适于抵接在所述支撑框上。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卡接部,所述支撑框具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配合的第一卡接配合部;和/或,所述壳体具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支撑框具有第一配合孔,所述壳体和所述支撑框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配合孔的第一紧固件实现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连接孔均设于所述安装支架的所述第二安装板上且远离所述安装壳。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电机,所述盖体与覆盖所述电机的电机盖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盖体具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电机盖具有与所述第二卡接部配合的第二卡接配合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装配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另一角度的装配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装配图。
图5为图4中区域Ⅰ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省去外壳后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区域Ⅱ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与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爆炸图。
图9为图8中区域Ⅲ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00、空气质量检测装置;
100、壳体;
110、安装壳;111、容纳腔;
120、卡凸;
130、第一连接孔;
140、安装支架;
141、第一安装板;
142、第二安装板;1422、限位板;
143、翻边;
144、安装空间;
150、过线孔;
160、第一卡接部;
200、盖体;210、进风口;220、出风口;230、卡孔;240、第二卡接部;
300、检测模块;310、排风口;
400、风扇;410、入风口;
2000、空调室内机;
2100、外壳;2110、第一通风口;2120、第二通风口;
2200、支撑框;2210、第一卡接配合部;2220、第一配合孔;2230、凸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竖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包括:壳体100、盖体200和检测模块300。
其中,如图1所示,壳体100限定出具有开口的容纳腔111。可以理解为,壳体100内部形成中空的结构以在壳体100内限定出容纳腔111。
盖体200可拆卸地设在开口处,用于封闭开口,如图1所示,盖体200具有进风口210和出风口220。
检测模块300设于容纳腔111内,如图1所示,检测模块300具有可转动的风扇400,风扇400用于将从进风口210进入壳体100内的空气朝检测模块300内引导,并将流经检测模块300的空气朝出风口220引导。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通过在壳体100内限定出容纳腔111,容纳腔111为检测模块300的布设提供避让空间,检测模块300通过容纳腔111设置在壳体100内,壳体100用于限定检测模块300的位置,提高检测模块300的位置稳定性,以有效检测空气质量,且壳体100还可起到保护检测模块300的作用,确保在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移动或使用的过程中,外部的硬质物体不会掉落在检测模块300上对检测模块300造成损伤,延长检测模块300的使用寿命。
在检测模块300实际安装的过程中,检测模块300通过容纳腔111上的开口安装在容纳腔111内,开口以避让检测模块300,确保检测模块300相对于容纳腔111移动顺畅。这里所说的开口可以形成在壳体100的一侧,也可以形成在壳体100的相对两侧,或形成在壳体100的相邻两侧,开口的具体设置位置不做限定,只要确保检测模块300能够顺利设置在容纳腔111内即可。
将盖体200可拆卸地设置在开口处,盖体200用于封闭开口,在实际装配的过程中,先通过开口将检测模块300设置在容纳腔111内,随后再将盖体200连接在开口处,盖体200和壳体100配合以进一步限定检测模块300的位置,提高检测模块300的位置稳定性,并起到保护检测模块300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盖体200可拆卸地设在开口处,也就是说盖体200与壳体100形成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一方面可降低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的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另一方面,后续若需要维护或更换检测模块300时,只需将盖体200直接从壳体100上拆下即可,且装拆方便,降低检测模块300的维护或更换难度,且当检测模块300损坏时,只需更换损坏的检测模块300即可,无需更换整个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降低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的使用成本,提升用户体验。
通过在盖体200上开设进风口210和出风口220,当盖体200封闭开口后,壳体100外部的空气可通过进风口210传输至壳体100内部,壳体100内部的空气也可通过出风口220传输至壳体100外部,使得壳体100内部空气与壳体100外部空气连通,便于空气质量的检测,且设置相互独立的进风口210和出风口220,保证进风和出风的独立性,可提高空气流通效率。
通过在检测模块300上设置可转动的风扇400,风扇400与盖体200上形成的进风口210、出风口220配合,当风扇400转动时,风扇400可加快空气的流动,此时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所在空间内的空气可依次经过进风口210进入壳体100内,因风扇400设置在检测模块300上,风扇400可引导进入壳体100内的空气朝向检测模块300流动,空气流经检测模块300时,检测模块300用于检测引入的空气质量,检测完成后的空气在风扇400的作用下朝向出风口220流动,并从出风口220排出,保证检测完成的空气能够顺利排出,从而确保检测模块300可依次对引入壳体100内的空气进行检测,达到对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所在的整个空间内的空气进行检测的目的,提高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的检测范围,从而提高空气检测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将风扇400直接集成在检测模块300上,一方面确保在风扇400的作用下,进入壳体100内的空气能够朝向检测模块300流动;另一方面,减小风扇400的占用面积,进而减小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的体积,方便在后续将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安装在外部结构件上。
可以理解的是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在检测模块300上集成可转动的风扇400,使得本申请的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可对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所在空间内的整个流动空气进行检测,而并非只是检测检测模块300附近的自然扩散的空气,提高空气质量检测的精准度。
如此设置,当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放置在室内时,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尽可能地对整个室内空气进行检测,扩大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的检测范围;当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放置在车内时,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尽可能地对整个车内空气进行检测,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可选地,检测模块300用于检测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含量。也就是用于检测空气中的PM2.5含量,便于用户清楚、准确地判断空气质量的好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检测模块300具有与进风口210正对的入风口410。以减小入风口410与进风口210之间的距离,因本申请的检测模块300具有风扇400,因此可保证风扇400在转动的过程中可顺利将壳体100外部的空气通过进风口210引入壳体100的内部;且从进风口210进入壳体100内部的空气直接朝向入风口410流动,从而加快空气的流动速度,提高空气质量的检测效率。
在一些示例中,风扇400正对入风口410设置,以减小风扇400与入风口410之间的距离,确保风扇400在转动的过程中可顺利将外部空气从进风口210引入,并使得引入的空气能够朝向检测模块300流动,便于检测空气质量。
可选地,检测模块300具有与出风口220正对的排风口310。当空气经检测模块300检测而完成后,空气首先通过排风口310排出至检测模块300的外部,随后在较短地时间内通过出风口220排出至壳体100的外部,减小空气在壳体100内的停留时间,一方面避免空气中掺杂的灰尘附着在壳体100内部;另一方面,壳体100内部的空气排出后,外部待检测的空气即可更快地进入壳体100的内部进行检测,提高检测效率。
可选地,盖体200上的进风口210形成为格栅状,当空气流经进风口210时,呈格栅状的进风口210可起到对空气进行过滤的作用,避免空气中的大颗粒杂质(如:毛发、织物等)进入壳体100的内部,提高空气质量检测的精度并延长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与盖体200卡接相连。以实现壳体100与盖体20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使得盖体200可拆卸地设在开口处以封闭开口,在实现保护检测模块300的同时,还便于更换、维护内部的检测模块300,并降低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的装拆难度。
可选地,如图1所示,壳体100与盖体200中的一个具有多个卡凸120且另一个具有多个卡孔230,多个卡凸120与多个卡孔230一一对应地卡接配合。卡凸120和卡孔230配合使得壳体100与盖体200形成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可选地,如图1所示,壳体100上设有多个卡凸120,盖体200上设有多个卡孔230,在壳体100与盖体200装配的过程中,卡凸120卡接在卡孔230内,以实现壳体100与盖体20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在实现便于装配的同时还使得壳体100以盖体200相对位置稳定。
在另一些示例中,卡凸120可设置在盖体200上,卡孔230设置在壳体100上(该示例图中未示出),卡凸120与卡孔230卡接配合;或者,壳体100和盖体200上分别设有多个卡凸120和多个卡孔230,壳体100上的卡凸120与盖体200上的卡孔230卡接配合,壳体100上的卡孔230与盖体200上的卡凸120卡接配合,上述设置也可实现壳体100与盖体200之间的卡接相连。
当然,在其他的一些示例中,将盖体200可拆卸地设在壳体100开口处不限于上述的卡接相连,也可在盖体200和壳体100上开设相对应的多个连接孔,第二紧固件依次穿过盖体200上的连接孔以及壳体100上的连接孔将盖体200连接在壳体100上,以实现盖体200与壳体100的可拆卸连接,例如:壳体100上开设有多个内螺纹孔,盖体200上开设有多个与内螺纹孔相配合的通孔,螺栓穿过盖体200的通孔与壳体100上的螺纹孔固定连接,以实现盖体200与壳体100的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具有第一外连接结构,盖体200具有第二外连接结构,第一外连接结构和第二外连接结构用于与外部结构件连接。将壳体100和盖体200连接完成后,再分别通过第一外连接结构将壳体100连接在外部结构件上,通过第二外连接结构将盖体200连接在外部结构件上,使得本申请的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通过多处连接结构与外部结构件连接,从而提高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的位置稳定性,确保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能够稳定地对空气进行检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说的第一外连接结构可以是下文中的第一卡接部160和/或第一连接孔130,壳体100通过第一卡接部160和/或第一连接孔130与外部结构件连接,使得壳体100相对于外部结构件位置稳定;上述所说的第二外连接结构可以是下文中的第二卡接部240,盖体200通过第二卡接部240与外部结构件连接,使得盖体200相对于外部结构件位置稳定,从而使得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通过多处与外部结构件连接,保证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相对于外部结构件位置稳定,这样,将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安装在车内或安装在下文中的空调室内机2000时,避免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随车辆的晃动或随空调室内机2000的移动而发生晃动,延长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使用寿命并提高检测精度。
可选地,当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设置在空调室内机2000上时,上述所说的外部结构件可为下文中的支撑框2200或电机的电机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00和盖体200中的一个具有过线孔150,检测模块300的电连接线适于从过线孔150穿出。使得检测模块300的电连接线可与外部的电控模块相连接,从而确保检测模块300能够正常检测空气质量。
可选地,如图1所示,过线孔150设置在安装壳110上,因安装壳110内设置有检测模块300,如此设置可使得过线孔150靠近检测模块300设置,方便走线,并减少电连接线的走线距离。
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20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2000,如图6和图7所示,包括前述的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的具体在此不做赘述。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2000,通过将前述的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设置在空调室内机2000上,使得空调室内机2000不仅可以改善室内温度,还可对整个室内空气进行质量检测,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地,空调室内机2000还包括空清装置和提示装置,当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检测到当前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含量超过预设值时,提示装置发出提示信息以提醒用户,同时空调室内机2000的空清装置开启,以净化当前室内空气,提升用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空调室内机2000还包括外壳2100和风道部件,风道部件设于外壳2100内且风道部件限定出风道。外壳2100主要是起到保护空调室内机2000内部组件的作用,延长空调室内机2000的使用寿命,并使得空调室内机2000形成为一个整体结构,提升空调室内机2000的美观度,而风道部件主要是为进入到风道内的空气气流进行导向,使空气气流按照预设的流动方向流动,以流出空调室内机2000,提高空调室内机2000的舒适度。该外壳2100和风道部件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可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外壳2100的侧部具有第一通风口2110和第二通风口2120,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设于外壳2100内,第一通风口2110与进风口210位置对应且连通,第二通风口2120与出风口220位置对应且连通。
在一些示例中,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设置在外壳2100内的换热器、风道部件的一侧,盖体200的朝向外壳2100的一侧具有挡筋,挡筋设置在进风口210、出风口220所在区域的上侧、下侧和后侧,并且挡筋止抵外壳2100的内表面,从而可以将进风口210、出风口220所在区域与风道隔开,避免风道内的空气影响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的检测结果。
第一通风口2110和第二通风口2120配合使得外壳2100内的空气与外部空气连通,这样,外部的空气即可通过第一通风口2110传输至外壳2100内部并朝向进风口210送风,从壳体100内部排出的空气也可通过第二通风口2120传输至外壳2100外部,且设置相互独立的第一通风口2110和第二通风口2120分别与进风口210、出风口220对应设置,保证进风和出风的独立性,可提高空气流通效率。
可选地,风道与容纳腔111隔离。也就是空调室内机2000内的风道与检测模块300相对独立,从而使得空调室内机2000的主体风道与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的气体检测风道形成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风道,互不相通,避免空调室内机2000的主体风道内的灰尘对气体检测风道造成影响,从而排除了空清、过滤网以及UVC消毒灯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的检测结果更加真实准确,提高检测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空调室内机2000还包括支撑框2200,支撑框2200用于支撑过滤网,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安装于支撑框2200。也就是说,本申请的支撑框2200一方面为过滤网的设置提供安装点,另一方面也为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的设置提供安装点,将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连接在支撑框2200上,以实现将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连接在空调室内机2000内,并使得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相对于空调室内机2000位置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壳体100包括安装壳110和安装支架140,安装壳110限定出容纳腔111。将检测模块300设置在容纳腔111内,安装壳110的侧壁用于限定检测模块300的位置并保护检测模块300,在提高检测模块300位置稳定性的同时还可延长检测模块300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支架140设于安装壳110远离盖体200的一侧,用于将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安装于支撑框2200。可以理解为,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通过安装支架140与支撑框2200连接,安装支架140用于增加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与支撑框2200的接触面积,使得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相对于支撑框2200位置稳定,进而确保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可稳定地连接在空调室内机2000上。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安装支架140设置在安装壳110远离盖体200的一侧,一方面,因盖体200上形成有进风口210和出风口220,安装支架140远离盖体200设置,安装支架140不会阻碍空气流通,使得空气流动顺畅;另一方面,因盖体200上设置有与外部结构件连接的连接结构,如此设置,可确保安装壳110的相对两侧均可与外部结构件连接,也就是使得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的相对两侧均可与设外部结构件连接,使得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的位置牢固,提高位置稳定性。
可选地,安装壳110和安装支架140可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制成,使得壳体100的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
当然,安装壳110和安装支架140也可形成相互独立的结构。其中,安装支架140可采用螺栓连接、卡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连接在安装壳110上,也可采用焊接、粘接等不可拆卸连接方式连接在安装壳110上。
可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安装支架140包括第一安装板141和第二安装板142,第一安装板141沿空调室内机2000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二安装板142沿空调室内机2000的高度方向延伸且与第一安装板141连接。延伸方向不同的两个安装板(第一安装板141和第二安装板142)配合,可进一步增加安装支架140与支撑框2200的接触面积,使得安装支架140与支撑框2200的配合方式形成为面配合,从而确保壳体100可稳定地连接在支撑框2200上,且当第一安装板141与第二安装板142分别抵接在支撑框2200上时,延伸方向不同的第一安装板141和第二安装板142还可防止安装支架140发生晃动。
其中,这里所说的空调室内机2000的宽度方向是指图2中所示出的前后方向,空调室内机2000的高度方向是指图2中所示出的上下方向,也就是说,第一安装板141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安装板142沿上下方向延伸。
可选地,结合图3和图9所示,安装支架140还设有限位板1422,支撑框2200具有朝向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延伸的凸出部2230,安装支架140与支撑框2200连接时,限位板1422可抵接在支撑框2200的凸出部2230的朝向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的端部。限位板1422用于和凸出部2230配合以进一步增加安装支架140与支撑框2200的接触面积,防止安装支架140相对于支撑框2200发生晃动。
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安装板141和第二安装板142限定出安装空间144,限位板1422设在安装空间144内且同时连接第一安装板141和第二安装板142。将限位板1422同时连接第一安装板141和第二安装板142,以增加限位板1422与安装支架140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限位板1422的位置稳定性,从而使得限位板1422能够有效抵接在凸出部2230的端部,确保安装支架140相对于支撑框2200位置稳定。
可选地,结合图2和图3所示,第一安装板141和第二安装板142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朝远离另一个的方向延伸的翻边143,翻边143适于抵接在支撑框2200上。翻边143用于进一步增加安装支架140与支撑框2200的接触面积,使得安装支架140相对于支撑框2200位置稳定。
在具体的示例中,如图3所示,限位板1422设置在第二安装板142上。
可选地,如图9所示,壳体100具有第一卡接部160,支撑框2200具有与第一卡接部160配合的第一卡接配合部2210。在壳体100与支撑框2200装配的过程中,第一卡接部160卡接在第一卡接配合部2210中,以实现壳体100和支撑框220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进而实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与空调室内机2000的可拆卸连接,在确保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相对于空调室内机2000位置稳定的同时,还便于更换、维护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并降低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的装拆难度。
可选地,第一卡接部160可选用卡扣或插扣中的一种,当第一卡接部160为卡扣时,第一卡接配合部2210形成为卡槽,卡扣卡接在卡槽内;当第一卡接部160为插扣时,第一卡接配合部2210形成为插槽,插扣插接在插槽内。使得壳体100与支撑框2200形成可拆卸连接,并实现壳体100与支撑框2200的固定装配,也就是实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与空调室内机2000的固定装配,其中,图6和图7均示出了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通过壳体100上的第一卡接部160与支撑框2200上的第一卡接配合部2210固定连接在空调室内机2000上的示意图。
当然,在其他的一些示例中,也可在支撑框2200设置第一卡接部160,在壳体100上设置与第一卡接部160配合的第一卡接配合部2210。上述设置也可实现壳体100与支撑框2200的固定装配。
可选地,如图9所示,壳体100具有第一连接孔130,支撑框2200具有第一配合孔2220,壳体100和支撑框2200通过穿设于第一连接孔130、第一配合孔2220的第一紧固件实现连接。在壳体100和支撑框2200装配的过程中,第一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130、第一配合孔2220,以实现将壳体100连接在支撑框2200上,提高壳体100和支撑框2200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壳体100的结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降低壳体100与支撑框2200的连接难度,并提高连接效率,壳体100上可选择性地设置第一卡接部160和第一连接孔130中的其中一个,相应地,支撑框2200也只需设置第一卡接配合部2210和第一配合孔2220中的其中一个即可。
当然,壳体100上也可同时设置第一卡接部160和第一连接孔130,相应地,支撑框2200也同时设置第一卡接配合部2210和第一配合孔2220。在具体装配的过程中,首先将第一卡接部160卡接在第一卡接配合部2210内,随后再第一紧固件依次穿设第一连接孔130和第一配合孔2220,实现壳体100和支撑框2200的固定连接,并提高连接强度。
可选地,壳体100上的第一连接孔130可以是贯穿壳体100侧壁的通孔,支撑框2200上的第一配合孔2220可以是内螺纹孔,第一紧固件可选用螺栓,当壳体100和支撑框2200通过第一卡接部160和第一卡接配合部2210配合连接后,螺栓穿过第一连接孔130固定连接在第一配合孔2220中,以实现壳体100和支撑框2200的固定连接,提高壳体100和支撑框2200的连接强度。
可选地,结合图2和图3所示,第一卡接部160、第一连接孔130均设于安装支架140的第二安装板142上且远离安装壳110。第二安装板142为第一卡接部160和第一连接孔130的设置提供空间,且因将安装支架140与支撑框2200连接后,支撑框2200位于安装支架140远离安装壳110的一侧,因此,通过将第一卡接部160和第一连接孔130远离安装壳110的设置,可确保安装支架140能够通过第一卡接部160、第一连接孔130顺利连接在支撑框2200上,以提高壳体100的位置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2000还包括电机(图中未示出),盖体200与覆盖电机的电机盖连接。电机的电机盖为壳体100的设置提供安装点,将壳体100连接在覆盖电机的电机盖上,以实现将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连接在空调室内机2000内,并使得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相对于空调室内机2000位置稳定。
由此可知,本申请的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一方面通过壳体100与空调室内机2000连接,另一方面通过盖体200与空调室内机2000连接,也就是使得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上的多处均同时与空调室内机2000连接,增加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与空调室内机2000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的位置稳定性。且将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靠近电机和支撑框2200设置,此处距离电控盒近,方便走线。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在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安装的过程中,均是通过空调室内机2000内现有的结构进行装配的,例如:通过空调室内机2000内用于安装过滤网的支撑框2200以及覆盖电机的电机壳进行装配,如此设置,无需在空调室内机2000内单独设置连接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的连接件,使得空调室内机2000内的结构简单,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的固定更加方便。
可选地,如图9所示,盖体200具有第二卡接部240,电机盖具有与第二卡接部240配合的第二卡接配合部。在盖体200与电机盖装配的过程中,第二卡接部240卡接在第二卡接配合部中,以实现盖体200与电机盖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提高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与空调室内机2000的连接强度并降低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的装拆难度。
当然,第二卡接部240和第二卡接配合部的位置可互换,即电机盖上具有第二卡接部240,盖体200上具有与第二卡接部240配合的第二卡接配合部。上述设置也可实现盖体200与电机盖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下面根据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的一个具体结构。
如图1所示,一种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包括:壳体100、盖体200、检测模块300和风扇400。
如图1所示,壳体100包括安装壳110和安装支架140,安装支架140设于安装壳110远离盖体200的一侧且包括第一安装板141和第二安装板142,第一安装板141沿沿空调室内机2000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二安装板142沿空调室内机2000的高度方向延伸且与第一安装板141连接,第二安装板14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30和第一卡接部160,壳体100通过第一连接孔130和第一卡接部160连接在空调室内机2000的支撑框2200上。
安装壳110限定出开口的容纳腔111,检测模块300设置在容纳腔111内,壳体100的一侧设置有过线孔150,检测模块300的电连接线适于从过线孔150穿出与外部的电控模块相连接,以检测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含量。
盖体200的一侧通过卡孔230可拆卸地连接在壳体100的开口处,用于封闭开口;盖体200的另一侧通过第二卡接部240可拆卸地连接在空调室内机2000的电机盖上。
盖体200上形成有正对入风口410设置的进风口210以及正对排风口310设置的出风口220,当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开始检测室内空气质量时,风扇400转动,室内空气依次通过进风口210、入风口410到达检测模块300,检测模块300开始检测经过的空气的质量,空气质量检测完成后,空气从检测模块300的排风口310排出,排出的空气再通过盖体200上的出风口220最终回到室内。
下面根据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2000的一个具体结构。
结合图4和图6所示,一种空调室内机2000包括外壳2100、换热器、风机组件、风道部件、支撑框2200、过滤网和前述的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
换热器、风机组件设置在外壳2100内,风机组件包括风轮和电机,电机与风轮连接以驱动风轮转动。过滤网安装在支撑框2200上。
风道部件设于外壳2100内,风道部件限定出风道,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设置在外壳2100的内部,且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的风道与容纳腔111隔离。
如图9所示,支撑框2200上具有与第一卡接部160配合的第一卡接配合部2210以及与第一连接孔130配合的第一配合孔2220,壳体100通过第一卡接配合部2210和第一配合孔2220固定连接在支撑框2200上;电机盖具有与第二卡接部240配合的第二卡接配合部,盖体200通过第二卡接配合部固定连接在电机盖上。
如图5所示,外壳2100的侧部具有第一通风口2110和第二通风口2120,第一通风口2110与进风口210位置对应且连通,第二通风口2120与出风口220位置对应且连通。
当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开始检测室内空气质量时,风扇400转动,室内空气依次通过第一通风口2110、进风口210、入风口410到达检测模块300,检测模块300开始检测经过的空气的质量,空气质量检测完成后,空气从检测模块300的排风口310排出,排出的空气再通过依次通过盖体200上的出风口220、第二通风口2120最终回到室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2中在盖体200的顶部示出了两个卡孔230用于示例说明的目的,但是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上面的技术方案之后、显然可以理解将该方案应用到三个或者更多个卡孔230的技术方案中,这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00及空调室内机2000的其他构成例如检测模块300的检测原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出具有开口的容纳腔;
盖体,所述盖体可拆卸地设在所述开口处,用于封闭所述开口,所述盖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检测模块具有可转动的风扇,所述风扇用于将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内的空气朝所述检测模块内引导,并将流经所述检测模块的空气朝所述出风口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具有与所述进风口正对的入风口以及与所述出风口正对的排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盖体卡接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盖体中的一个具有多个卡凸且另一个具有多个卡孔,多个所述卡凸与多个所述卡孔一一对应地卡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含量。
6.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质量检测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的侧部具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
风道部件,所述风道部件设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风道部件限定出风道,
其中,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设于外壳内,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进风口位置对应且连通,所述第二通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位置对应且连通,所述风道与所述容纳腔隔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用于支撑过滤网,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安装于所述支撑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安装壳,所述安装壳限定出所述容纳腔;
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于所述安装壳的远离所述盖体的一侧,用于将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安装于所述支撑框,
其中,所述安装支架包括:
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沿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宽度方向延伸;
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沿所述空调室内机的高度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还设有限位板,所述支撑框具有朝向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延伸的凸出部,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支撑框连接时,所述限位板可抵接在所述支撑框的凸出部的朝向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端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限定出安装空间,所述限位板设在所述安装空间内且同时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朝远离另一个的方向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适于抵接在所述支撑框上。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卡接部,所述支撑框具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配合的第一卡接配合部;和/或,
所述壳体具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支撑框具有第一配合孔,所述壳体和所述支撑框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配合孔的第一紧固件实现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连接孔均设于所述安装支架的所述第二安装板上且远离所述安装壳。
15.根据权利要求6-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电机,所述盖体与覆盖所述电机的电机盖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具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电机盖具有与所述第二卡接部配合的第二卡接配合部。
CN202122558136.2U 2021-10-22 2021-10-22 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61146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58136.2U CN216114603U (zh) 2021-10-22 2021-10-22 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58136.2U CN216114603U (zh) 2021-10-22 2021-10-22 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14603U true CN216114603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694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58136.2U Active CN216114603U (zh) 2021-10-22 2021-10-22 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146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70000386A (ko) 카세트형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212901853U (zh) 换气装置
CN106123275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0441336U (zh) 空调器
CN209763444U (zh) 用于风管机的回风装置及风管机
CN216114603U (zh) 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204786809U (zh) 换气装置及具有其的挂壁式空调器
CN213019952U (zh) 空调器
CN212719982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8613261B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7302988U (zh) 新风部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8379633U (zh) 风道部件和空气调节设备
CN212618785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6693747U (zh) 灰尘检测设备及空调器
CN219674370U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器
CN216347019U (zh) 空调器的面板组件以及空调器
CN211977231U (zh) 空调器
CN218915141U (zh) 空调器
CN217929117U (zh) 新风机
CN215929949U (zh) 加湿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9063729U (zh) 机壳组件和空调器
CN214791491U (zh) 空调器
CN220624307U (zh) 空气处理器
CN220669734U (zh) 全热交换器
CN217031512U (zh) 空气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