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29949U - 加湿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加湿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29949U
CN215929949U CN202122407958.0U CN202122407958U CN215929949U CN 215929949 U CN215929949 U CN 215929949U CN 202122407958 U CN202122407958 U CN 202122407958U CN 215929949 U CN215929949 U CN 2159299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ing
atomization
chamber
base
humidificat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0795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杰乾
张卫东
黄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0795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299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299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299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加湿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其中,所述加湿模块包括基座、电控板及雾化组件,所述电控板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雾化壳体及雾化件,所述雾化壳体与所述基座可拆卸连接,所述雾化壳体设有雾化腔,所述雾化件安装于所述雾化腔上,所述雾化件与所述电控板电性连接,且所述雾化件与所述电控板可分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采用将雾化件与电控板独立设置,降低了雾化组件的更换成本;同时,还有效地减小了该加湿模块的整体厚度。

Description

加湿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湿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加湿空调一般采用在空调本体上设置加湿模块,该加湿模块大多采用将雾化片集成在电控板上。然而,由于雾化片的使用寿命较短,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更换雾化片,由于雾化片与电控板集成在一起,因此需要将雾化片及电控板整体进行更换,这样造成了雾化片的更换成本较高。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加湿模块,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加湿模块存在雾化片的更换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加湿模块,包括:
基座;
电控板,设于所述基座上;以及
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雾化壳体及雾化件,所述雾化壳体与所述基座可拆卸连接,所述雾化壳体设有雾化腔,所述雾化件安装于所述雾化腔上,所述雾化件与所述电控板电性连接,且所述雾化件与所述电控板可分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壳体与所述基座插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座的一侧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导轨,所述雾化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的滑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雾化件上设有插头,所述电控板包括主体及与所述主体连接的插座,所述插头与所述插座插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壳体的底部设有与所述雾化腔连通的通孔,所述雾化件安装于所述通孔处,且位于所述雾化壳体的下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座设有容纳腔,所述电控板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基座靠近所述雾化件的一侧设有供所述雾化件插入的避让插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与所述雾化腔连通,所述加湿模块还包括风机装置,所述风机装置设于所述容纳腔内,用以将所述雾化腔内的水雾吹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座设有朝向所述雾化组件一侧延伸的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与所述雾化腔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内形成有彼此连通的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所述第一子腔位于所述第二子腔的上方且与所述导风装置连通,所述风机装置设于所述第一子腔内,所述电控板设于所述第二子腔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腔的底部和/或侧部设有通风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腔设有进风通道及出雾通道,所述进风通道的上端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进风通道的下端设有与所述出雾通道连通的第一连通口,所述雾化件位于所述出雾通道的下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腔还设有进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设于所述进风通道靠近所述基座的一侧,所述进水通道的下端设有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的第二连通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水通道内设有浮子,所述基座靠近所述进水通道的一侧设有水位开关,所述水位开关与所述浮子配合以检测所述进水通道内的水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湿模块还包括水泵装置,所述水泵装置设于所述基座上,用以向所述进水通道内抽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水泵装置包括水泵,所述基座的背部设有供所述水泵安装的安装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及加湿模块,所述加湿模块安装于所述机壳上,其中所述加湿模块包括:
基座;
电控板,设于所述基座上;以及
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雾化壳体及雾化件,所述雾化壳体与所述基座可拆卸连接,所述雾化壳体设有雾化腔,所述雾化件安装于所述雾化腔上,所述雾化件与所述电控板电性连接,且所述雾化件与所述电控板可分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机壳上设有拆装口,所述雾化组件能够自所述拆装口可抽拉地安装于所述机壳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及加湿模块,所述加湿模块安装于所述机壳上,其中所述加湿模块包括:
基座;
电控板,设于所述基座上;以及
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雾化壳体及雾化件,所述雾化壳体与所述基座可拆卸连接,所述雾化壳体设有雾化腔,所述雾化件安装于所述雾化腔上,所述雾化件与所述电控板电性连接,且所述雾化件与所述电控板可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加湿模块包括基座、电控板及雾化组件,所述电控板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雾化壳体及雾化件,所述雾化壳体与所述基座可拆卸连接,所述雾化壳体设有雾化腔,所述雾化件安装于所述雾化腔上,所述雾化件与所述电控板电性连接,且所述雾化件与所述电控板可分离;如此,当需要更换雾化组件时,可以将所述雾化组件与所述基座拆开,同时使所述雾化件与所述电控板分离,即可实现对雾化组件的更换,因此不需要对电控板进行更换,有效地降低了雾化组件的更换成本;同时,由于将雾化件安装在雾化腔上,而将电控板安装在基座上,还能有效地减小该加湿模块的整体厚度,该加湿模块的整体厚度尺寸较目前采用的整体加湿模块方案减小了40%,有利于实现产品的薄型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湿模块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湿模块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湿模块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图4中加湿模块的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6为图4中导风装置与雾化腔的装配细节图;
图7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加湿模块又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10为图1中加湿模块的基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加湿模块的雾化壳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加湿模块的雾化件与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290908350000041
Figure BDA000329090835000005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加湿模块。其中,该加湿模块主要用于空调产品上,例如空调室内机,当然也可以用于其它家电设备上,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一般而言,空调器的寿命是10年左右,而加湿模块中雾化件的寿命只有3000小时,约2-3年就会失效和发生明显衰减,所以需要对加湿模块的雾化件进行更换。然而,现有的加湿模块中,雾化件与电控板集成在一起,因此需要将雾化件及电控板60整体进行更换,这样造成了雾化件的更换成本较高。鉴于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加湿模块,大大降低了雾化件的更换成本。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加湿模块100,该加湿模块100包括基座10、电控板60以及雾化组件20。所述电控板60设于所述基座10上;所述雾化组件20包括雾化壳体30及雾化件40,所述雾化壳体30与所述基座10可拆卸连接,所述雾化壳体30设有雾化腔31,所述雾化件40安装于所述雾化腔31上,所述雾化件40与所述电控板60电性连接,且所述雾化件40与所述电控板60可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壳体30与所述基座10可拆卸连接,使得所述雾化组件20与所述基座10可分离,这样便于将所述雾化组件20拆下进行更换。所述雾化件40安装于所述雾化壳体30的雾化腔31上,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雾化件40可以安装于所述雾化腔31内,也可以安装于所述雾化腔31外,不做具体限定。
所述雾化件40通过高频振荡将液态水分子结构打散而产生自然飘逸的水雾。具体地,所述雾化件40可以为超声波雾化片。若所述雾化件40设于所述雾化腔31外,则需要在所述雾化壳体30上设置通孔34,使得所述雾化件40与所述雾化腔31能够连通。若所述雾化件40安装于所述雾化腔31内,则不需要在所述雾化壳体30上设置通孔34。所述雾化件40可以设于所述雾化腔31的底部,当然,也可以设于所述雾化腔31的侧壁上,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选择和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20与所述基座10具有连接状态和分离状态,所述雾化组件20与所述基座10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雾化壳体30与所述基座10连接,所述雾化件40与所述基座10上的电控板60电性连接,实现所述雾化件40与电控板60之间的电导通;所述雾化组件20与所述基座10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雾化壳体30与所述基座10拆开,所述雾化件40与所述基座10上的电控板60分离而断开连接。
当需要更换所述雾化组件20时,可以将所述雾化壳体30从所述基座10上拆开,同时将所述雾化件40与所述电控板60分离,该拆卸方法简单方便,提高了所述雾化组件20的更换效率。当需要将所述雾化组件20安装至所述基座10上时,只需要使所述雾化壳体30与所述基座10连接,与此同时,使所述雾化件40与所述电控板60电性连接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加湿模块100包括基座10、电控板60及雾化组件20,所述电控板60设于所述基座10上;所述雾化组件20包括雾化壳体30及雾化件40,所述雾化壳体30与所述基座10可拆卸连接,所述雾化壳体30设有雾化腔31,所述雾化件40安装于所述雾化腔31上,所述雾化件40与所述电控板60电性连接,且所述雾化件40与所述电控板60可分离;如此,当需要更换雾化组件20时,可以将所述雾化组件20与所述基座10拆开,同时使所述雾化件40与所述电控板60分离,即可实现对雾化组件20的更换,因此不需要对电控板60进行更换,有效地降低了雾化组件20的更换成本;同时,由于将雾化件40安装在雾化腔31上,而将电控板60安装在基座10上,还能有效地减小该加湿模块100的整体厚度,该加湿模块100的整体厚度尺寸较目前采用的整体加湿模块100方案减小了40%,有利于实现产品的薄型化。
至于所述雾化壳体30与所述基座10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有多种,例如,请参阅图1、图10及图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壳体30与所述基座10插接。
请一并参阅图6及图8,在该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对所述雾化壳体30与所述基座10进行插接,可以在所述基座10的一侧设置安装板18,在所述安装板18上设置导轨181,所述雾化壳体30上设有与所述导轨181滑动配合的滑槽37。通过槽轨配合,可以将所述雾化壳体30滑动安装在所述基座10的安装板18上,从而方便所述雾化壳体30与所述基座10进行插接。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壳体30与所述基座10也可以是卡合连接或者螺钉连接等。
请参阅图1及图12,为了实现所述雾化件40与所述电控板60的电性连接,所述雾化件40上设有插头41,所述电控板60包括主体61及与所述主体61连接的插座62,所述插头41与所述插座62插接。在该实施例中,该加湿模块100采用将雾化件40与电控板60分体设置,将雾化件40直接固定在雾化腔31上,将电控板60固定在所述基座10上,并且在雾化件40和电控板60之间设计插头41和插座62,便于雾化件40的快速拆卸和连接。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考虑到所述雾化件40上的插头41与所述电控板60插接,为了使得所述插头41能够更加快速精准地与所述电控板60插接,可以使所述插座62位于所述主体61的下方。其中,为了减小所述基座10的厚度,可以使所述主体61沿所述基座10的长度的方向延伸,并使所述插座62沿所述基座10的厚度方向延伸,也即使所述主体61与所述插座62不在同一个平面内,这样一方面便于所述插头41与插座62的快速插接,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小所述基座10的整体厚度,进而实现所述产品的薄型化。
请参阅图2至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雾化件40设于所述雾化壳体30的下方,如此便于对所述雾化件40进行安装和拆卸。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对所述雾化组件20进行更换时,可以只更换所述雾化件40。具体地,所述雾化壳体30的底部设有与所述雾化腔31连通的通孔34,所述雾化件40安装于所述通孔34处,且位于所述雾化壳体30的下方。
进一步地,为了将所述雾化件40安装在所述雾化壳体30上,同时保证密封性,防止出现漏水问题,所述加湿模块100还包括固定支架43,所述固定支架43用以将所述雾化件40固定在所述雾化壳体30的底部。具体地,所述固定支架43具有供所述雾化件40安装的容置槽。所述固定支架43与所述雾化壳体30可以为一体成型设置,当然,为了方便拆装,所述固定支架43与所述雾化壳体30也可以为可拆卸连接,例如螺钉连接、卡合连接或者插接等。为了更进一步地提高密封性,放置所述雾化件40的周围漏水,可以在所述雾化件40的周侧设置密封件,例如密封胶等。
另外,所述雾化件40安装在所述出雾通道312的下方,使得所述雾化件40与所述电控板60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为了实现在将所述雾化壳体30与所述基座10连接的同时,所述雾化件40与所述电控板60电性连接,可以在所述雾化件40与所述插头41之间设置连接件41如图2和图12所示。
下面将对基座10及雾化组件20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座10设有容纳腔13,所述电控板60位于所述容纳腔13内,如此可以对所述电控板60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所述雾化件40的插头41与所述电控板60插接,所述基座10靠近所述雾化件40的一侧设有供所述插头41插入的避让插口16a,如此,所述插头41可以插入所述避让插口16a内以与所述电控板60插接。
请参阅图1至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13与所述雾化腔31连通,所述加湿模块100还包括风机装置70,所述风机装置70设于所述容纳腔13内,用以将所述雾化腔31内的水雾吹出。
具体来说,所述基座10设有朝向所述雾化组件20一侧延伸的导风装置15,所述导风装置15与所述雾化腔31连通,所述基座10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13连通的通风口14,所述风机组件可驱动空气从所述通风口14进入所述容纳腔13中,并经由所述导风装置15流向所述雾化腔31内,从而将所述雾化腔31内的水雾吹出。其中,所述风机装置70可以为离心风机,但不限于此。
其中,所述进风通道311靠近所述导风装置15的一侧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导风装置15连通。所述导风装置15至少部分插入所述雾化腔31内。例如但不限于,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风装置15可包括第一导风部151及第二导风部152,所述第一导风部151位于所述基座10与所述进风通道311之间,所述第二导风部152自所述进风口插入所述雾化腔31内,用以向下导风。通过设置第一导风部151和第二导风部152,可以更好地将空气导入所述雾化腔31内,并驱使进入所述雾化腔31内的空气向下流动,从而有利于更好地驱动雾化腔31内的水雾流出。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导风装置15可以仅包括第一导风部151,也即所述导风装置15不插入所述雾化腔31内,这样也可通过所述第一导风部151将空气导入所述雾化腔31内。
请参阅图6和图7,为了提高所述导风装置15与所述进风通道31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和密封性,可以在所述导风装置15上设置凸耳153,所述凸耳153与所述进风通道311的侧壁抵接。通过在所述导风装置15上设凸耳153,一方面可以对所述导风装置15的安装起到限位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所述导风装置15与所述进风通道311之间的连接密封性。
在一实施例中,考虑到所述风机装置70和所述电控板60均安装在所述基座10的容纳腔13内,需要对所述风机装置70和电控板60的安装位置进行合理布局。例如,所述容纳腔13内形成有彼此连通的第一子腔131和第二子腔132,所述第一子腔131位于所述第二子腔132的上方且与所述导风装置15连通,所述风机装置70设于所述第一子腔131内,所述电控板60设于所述第二子腔132内,所述通风口14设于所述第二子腔132的底部和/或侧部,也即所述通风口14直接与所述第二子腔132连通。
请参阅图5,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风机装置70驱动空气从所述通风口14进入第二子腔132内,然后由第二子腔132流入第一子腔131内,最后经由所述导风装置15流至所述雾化腔31内,从而将所述雾化腔31内的水雾吹出。至于所述第一子腔131与所述第二子腔132的形成方式有多种,例如可以由所述容纳腔13自身形成,也可以由设置在所述容纳腔13中的分隔部分隔形成,不做具体限定。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所述电控板60安装在第二子腔132内,风机装置70安装在第一子腔131内,这样空气先进入第二子腔132,流经电控板60后再流向第一子腔131内,因而可以利用室内凉风对电控板60进行散热。为了进一步地提高对电控板60的散热效果,可以将所述通风口14设置在所述第二子腔132的底部和侧部上。可选地,所述通风口14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二子腔132的底部和侧部上。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拆装,可以使所述基座10包括座体11及与所述座体11连接的盖板12,所述座体11的一侧呈敞口设置,所述盖板12盖设于所述座体11的敞口处,以将所述敞口打开或封闭。其中,所述盖板12与所述座体11可以是转动连接、滑动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腔31设有进风通道311及出雾通道312,所述进风通道311的上端与所述容纳腔13连通,所述进风通道311的下端设有与所述出雾通道312连通的第一连通口32,所述雾化件40位于所述出雾通道312的下方。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进风通道311靠近所述基座10设置,所述导风装置15连通所述容纳腔13与所述雾化腔31的进风通道311。所述进风通道311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有利于所述进风通道311内的空气向下流动,从而将位于所述雾化腔31底部的水雾吹出,提高加湿效率和加湿量。所述出雾通道312也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出雾通道312位于所述雾化件40的上方,这样可以保证所述雾化件40产生的水雾能够沿着所述出雾通道312向上流出。
请参阅图4和图5,为了保证所述雾化腔31内更多的水雾沿着所述出雾通道312向上流出,可以使所述出雾通道312位于所述雾化件40的正上方,也即所述雾化件40位于所述出雾通道312在所述雾化腔31底部的投影内。为了防止所述雾化件40产生的水雾向上流动至所述雾化腔31的其他位置,可以使所述出雾通道312远离所述进风通道311的侧壁向下延伸形成导向部35,用以将所述雾化件40产生的水雾向上导引至所述出雾通道312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腔31还设有进水通道313,所述进水通道313设于所述进风通道311靠近所述基座10的一侧,所述进水通道313的下端设有与所述进风通道311连通的第二连通口33。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进水通道313设于所述进风通道311远离所述出雾通道312的一侧,也即所述出雾通道312、所述进风通道311、所述进水通道313沿所述雾化壳体30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如此可以减小所述雾化壳体30的厚度。其中,所述进水通道313的高度低于所述进风通道311的高度,这样所述进水通道313的上方形成避让空间,用以避让所述导风装置15,也即所述导风装置15位于所述进水通道313的上方,如此进一步减小了产品的整体厚度。
请参阅图1、图4、图5及图9,为了准确检测所述雾化腔31内的水位情况,可以在所述进水通道313内设置浮子80a,在所述基座10靠近所述进水通道313的一侧设置水位开关80,所述水位开关80与所述浮子80a配合以检测所述进水通道313内的水位,进而检测所述雾化腔31内的水位。
具体来说,所述浮子80a具有磁性,为了提高所述水位开关80与所述浮子80a之间的磁性感应灵敏度,进而提高水位检测的灵敏度,可以在所述基座10上设置安装缺口17,所述水位开关80安装于所述安装缺口17内。另外,可以在所述进水通道313内设置移动轨道81,所述浮子80a能够沿所述移动轨道81上下移动。具体地,所述移动轨道81沿上下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和图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湿模块100还包括水泵51装置50,所述水泵装置50用以向所述进水通道313内抽水。
具体来说,所述水泵装置50安装于所述基座10上。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水泵装置50可以设于所述基座10的背部。例如,所述基座10的背部设有安装槽19,所述水泵装置50包括水泵51,所述水泵51安装于所述安装槽19内,用以向所述进水通道313内抽水。如此,通过在所述基座10的背部设置安装槽19,供所述水泵51安装,从而减小了水泵51安装所需要的空间,可以进一步地减小产品的整体厚度。同时,通过将水泵51装置50与电控板60分开设置,实现干湿分离,可以有效地避免水泵51装置50漏水进入所述容纳腔13内。
其中,所述水泵装置50还包括与所述水泵51连接的进水管53和出水管52,所述进水管53用以与水箱连通,所述出水管52与所述进水通道313连通。可选地,所述基座10上设有进水插口16b,所述进水通道313设有进水头,所述进水头插入所述进水插口16b内,用以供所述出水管52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水泵51与所述电控板60电性连接。考虑到所述雾化件40在一定水位高度时具有较好的雾化效果,所以为了保证所述雾化件40的雾化效果,所述电控板60用以在所述进水通道313内的水位也即所述雾化腔31内的水位低于预设水位高度时控制所述水泵51抽水。同时,所述电控板60还用以在所述进水通道313内的水位也即所述雾化腔31内的水位高于预设水位高度时控制控制所述水泵51停止抽水。如此,可以保证所述雾化件40工作时,所述雾化腔31内的水位保持在预设水位高度处。这里,所述预设水位高度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值,也可以是一个数值范围,不做具体限定。
另外,所述水位开关80还具有低水位保护作用。例如,当所述进水通道313内的水位也即所述雾化腔31内的水位低于预设水位高度时,所述电控板60还可以控制所述雾化件40停止工作。也即,所述电控板60用以在所述进水通道313内的水位也即所述雾化腔31内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高度时,控制所述雾化件40工作。如此,可以保证所述雾化件40具有较好的雾化效果。
请参阅图1、图6及图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雾通道312的上端连接有导雾装置36,用以导引水雾,改变出雾方向。具体地,所述导雾装置36能够将从所述出雾通道312流出的水雾导引至所需的位置,例如空调室内机200的出风口处。
可选地,为了提高所述出雾通道312与所述导雾装置36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和密封性,可以在所述导雾装置36的下端设置卡接部361,所述出雾通道312的上端设置与所述卡接部361卡合适配的配合部38。其中,所述卡接部361的结构有多种,例如卡槽或卡凸,不做具体限定。相应的,所述配合部38的结构也有多种,例如卡凸或卡槽,也不做具体限定。
再请参阅图1,所述加湿模块100还包括密封垫90,所述密封垫90用于密封所述雾化腔31的上部,起到防尘和防水飞溅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水平插入方式,雾化件40和电控板60通过快接插头实现电性连接;雾化壳体30上的进水头与基座10上的进水插口16b连接,且在雾化壳体30与基座10之间通过滑槽37和导轨181连接,保证插入时雾化件40的插头41、进水头及风道可以准确安装。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200,该空调室内机200包括机壳210和加湿模块100,该加湿模块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加湿模块1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其中,所述加湿模块100安装于所述机壳210上。可选地,所述加湿模块100安装于所述机壳210内,所述机壳210上设有供所述加湿模块100拆装的拆装口211。具体来说,所述拆装口211可设于所述机壳210的前部,也可设于所述机壳210的背部或侧部,不做具体限定。所述雾化组件20能够自所述拆装口211可抽拉地安装于所述机壳210内。如此,当需要更换雾化组件20时,可直接将所述雾化组件20从所述拆装口211抽出,因而使得所述雾化组件20的拆卸更加方便,有效地提高了雾化组件20的拆卸效率,便于对雾化组件20进行更换或清洗。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加湿模块100也可安装于所述机壳210外,例如所述加湿模块100外置于所述机壳210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200,所述空调室内机200包括机壳210和加湿模块100,该加湿模块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加湿模块1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加湿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电控板,设于所述基座上;以及
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雾化壳体及雾化件,所述雾化壳体与所述基座可拆卸连接,所述雾化壳体设有雾化腔,所述雾化件安装于所述雾化腔上,所述雾化件与所述电控板电性连接,且所述雾化件与所述电控板可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壳体与所述基座插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一侧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导轨,所述雾化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的滑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件上设有插头,所述电控板包括主体及与所述主体连接的插座,所述插头与所述插座插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壳体的底部设有与所述雾化腔连通的通孔,所述雾化件安装于所述通孔处,且位于所述雾化壳体的下方。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设有容纳腔,所述电控板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基座靠近所述雾化件的一侧设有供所述雾化件插入的避让插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与所述雾化腔连通,所述加湿模块还包括风机装置,所述风机装置设于所述容纳腔内,用以将所述雾化腔内的水雾吹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设有朝向所述雾化组件一侧延伸的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与所述雾化腔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形成有彼此连通的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所述第一子腔位于所述第二子腔的上方且与所述导风装置连通,所述风机装置设于所述第一子腔内,所述电控板设于所述第二子腔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腔的底部和/或侧部设有通风口。
11.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腔设有进风通道及出雾通道,所述进风通道的上端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进风通道的下端设有与所述出雾通道连通的第一连通口,所述雾化件位于所述出雾通道的下方。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腔还设有进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设于所述进风通道靠近所述基座的一侧,所述进水通道的下端设有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的第二连通口。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通道内设有浮子,所述基座靠近所述进水通道的一侧设有水位开关,所述水位开关与所述浮子配合以检测所述进水通道内的水位。
14.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模块还包括水泵装置,所述水泵装置设于所述基座上,用以向所述进水通道内抽水。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加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装置包括水泵,所述基座的背部设有供所述水泵安装的安装槽。
16.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及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湿模块,所述加湿模块安装于所述机壳上。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设有拆装口,所述雾化组件能够自所述拆装口可抽拉地安装于所述机壳内。
18.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室外机及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2122407958.0U 2021-09-30 2021-09-30 加湿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2159299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7958.0U CN215929949U (zh) 2021-09-30 2021-09-30 加湿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7958.0U CN215929949U (zh) 2021-09-30 2021-09-30 加湿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29949U true CN215929949U (zh) 2022-03-01

Family

ID=80407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07958.0U Active CN215929949U (zh) 2021-09-30 2021-09-30 加湿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299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901853U (zh) 换气装置
CN110486848B (zh)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
CN109974182B (zh) 超声波雾化组件、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15929949U (zh) 加湿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3237168B (zh) 一种新风机
CN106796037B (zh)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
CN212408937U (zh) 空调扇
CN115899905A (zh) 加湿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6644353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8613261B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4223302U (zh) 一种加湿净化器
CN204786803U (zh) 空调器
CN210602185U (zh) 面板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976327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1233102U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CN210197563U (zh) 超声波雾化组件及具有其的空气处理设备
CN216716415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1334193A (zh) 空调器室内机的排出格栅
CN209605289U (zh)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8915141U (zh) 空调器
CN216143813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1122674U (zh) 风道面光源组件、制冷设备
CN213542645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6897543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9674370U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