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93747U - 灰尘检测设备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灰尘检测设备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93747U
CN216693747U CN202123392751.7U CN202123392751U CN216693747U CN 216693747 U CN216693747 U CN 216693747U CN 202123392751 U CN202123392751 U CN 202123392751U CN 216693747 U CN216693747 U CN 2166937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detection
opening
detection assembly
dust
limit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9275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庆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9275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937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937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937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灰尘检测设备及空调器,所述灰尘检测设备包括:检测本体和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套在所述检测本体上,并包覆所述检测本体;其中,所述检测本体包括:电控盒和设置于所述电控盒上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供灰尘检测组件安装在所述电控盒上,且位于所述电控盒朝向所述外壳体的表面上。

Description

灰尘检测设备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智能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灰尘检测设备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所处空间的温度、湿度以及干净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带有空气净化功能的家电设备(例如空调)已成为大多数用户净化空气的首选。
在家电设备中配置灰尘检测组件,成为未来的新趋势;通过灰尘检测组件实时检测室内空气的灰尘浓度,控制风扇进气量,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一方面提高家电设备过滤空气、改善空气质量的效果,另一方面兼顾家电设备的节能和环保要求。
但在相关技术中,灰尘检测组件在家电设备内的安装位置,对家电设备的尺寸要求较高,并且还会对家电设备的组装以及维修造成不便,使得大多数家电设备不具备配置灰尘检测组件的条件,用户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灰尘检测设备及空调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灰尘检测设备,包括:
检测本体和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套在所述检测本体上,并包覆所述检测本体;
其中,所述检测本体包括:
电控盒和设置于所述电控盒上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供灰尘检测组件安装在所述电控盒上,且位于所述电控盒朝向所述外壳体的表面上。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包括:
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电控盒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之间形成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供所述灰尘检测组件沿第一方向插入并安装在所述容置槽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电控盒朝向所述外壳体的表面上,且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的第二端设置有在第三方向上对所述灰尘检测组件限位的夹持部,其中,所述第二端为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远离所述电控盒的一端;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所述灰尘检测组件沿第一方向插入所述容置槽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对所述灰尘检测组件形成在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上的限位。
可选地,所述容置槽,包括:
在第一方向上间隔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其中,所述第二开口处设置有第三限位结构,所述第三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灰尘检测组件在所述容置槽内的安装位置;
所述灰尘检测组件从所述第一开口插入所述容置槽,并沿第一方向移动至所述第二开口后,所述灰尘检测组件与所述第三限位结构抵压。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
第一限位板和第一弹性卡扣;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板在朝向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的表面开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在所述第一限位板上的位置靠近所述第一开口;
所述第一弹性卡扣设置于所述第三开口内,且所述第一弹性卡扣与所述第一限位板平行;
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开口处的所述第三限位结构抵压后,所述第一弹性卡扣与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第二端面相卡持,将所述灰尘检测组件卡接在所述容置槽内的安装位置上;其中,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平行。
可选地,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并列设置的第二限位板和第三限位板;
其中,所述第二限位板的第二端设置有所述夹持部;
所述第三限位板在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形成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的方向倾斜,用于引导所述灰尘检测组件从所述第一开口插入所述容置槽内。
可选地,所述设备,包括:
盖板,安装在所述外壳体的第四开口上,其中,所述第四开口在所述外壳体的位置与所述检测本体上的所述安装部的位置对应;
所述盖板包括:进风孔和出风孔;
所述进风孔和所述安装部上的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进风口之间形成进风通道,所述出风孔和所述安装部上的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出风口之间形成出风通道;其中,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出风通道相对独立。
可选地,所述盖板,包括:
抵压部,位于所述盖板的内表面,所述抵压部与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外表面上的密封件抵压,将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外表面与所述盖板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间分隔成相对独立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
可选地,所述盖板,包括:
第一扣钩,设置于所述盖板的第一侧,用于穿过所述外壳体的第四开口并抵持在所述外壳体的内表面上;
第二弹性卡扣,设置于所述盖板的第二侧;其中,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反;
在所述第一扣钩抵持在所述外壳体的内表面后,所述第二弹性卡扣与所述外壳体的卡位台阶卡接,将所述盖板安装所述外壳体的第四开口处。
可选地,所述盖板,包括:
过滤网,设置于所述进风孔和所述出风孔表面,用于滤除空气中的颗粒灰尘。
可选地,所述设备,包括:
过线结构,所述过线结构设置于所述电控盒上,用于对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通电线路进行固定。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
空调室内机,以及与所述空调室内机配合使用的空调室外机;
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
本公开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的灰尘检测设备,以及灰尘检测组件;
其中,所述灰尘检测组件安装于所述灰尘检测设备的安装部内;所述电控盒为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电控盒,所述外壳体为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外壳。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在灰尘检测设备的电控盒朝向外壳体的表面上设置安装部,通过安装部将灰尘检测组件安装在电控盒上,一方面能够在灰尘检测设备内配置灰尘检测组件,提高灰尘检测设备的空气过滤效果,同时又不影响外壳体的安装和拆卸,降低灰尘检测设备的组装、维修的复杂性;
另一方面,既能够有效降低灰尘检测设备内的走线的复杂程度,提高灰尘检测设备的模块化程度,又能够便于灰尘检测组件与灰尘检测设备外的空气进行流通,保证灰尘检测组件的检测准确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灰尘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一限位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二限位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盖板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灰尘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室内机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0,灰尘检测设备;11,检测本体;12,外壳体;13,盖板;14,过线结构;111,电控盒;112,安装部;113,底座;121,第四开口;131,进风孔;132,出风孔;133,抵压部;134,第一扣钩;135,第二弹性卡扣;1111,电控安装座;1121,第一限位结构;1122,第二限位结构;1123,第三限位结构;1121a,第一限位板;1121b,第一弹性卡扣;1122a,第二限位板;1122b,第三限位板;1122c,导向斜面;20,灰尘检测组件;21,进风口;22,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灰尘检测设备,如图1所示,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灰尘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灰尘检测设备10,包括:
检测本体11和外壳体12;所述外壳体12套在所述检测本体11上,并包覆所述检测本体11;
其中,所述检测本体11包括:
电控盒111和设置于所述电控盒111上的安装部112,所述安装部112用于供灰尘检测组件20安装在所述电控盒111上,且位于所述电控盒111朝向所述外壳体12的表面上。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灰尘检测设备可应用于任意的具备空气质量检测功能的装置内,通过所述灰尘检测设备和安装在所述灰尘检测设备内的灰尘检测组件的配合,完成对空气质量的检测。该具备空气质量检测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空调、新风机或者空气净化器等。
所述灰尘检测设备包括:检测本体和外壳体;其中,所述外壳体具有容纳腔,且所述容纳腔具有朝向所述检测本体的开口,通过所述开口,将所述检测本体安装在所述外壳体内,利用所述外壳体保护所述检测本体内的电子器件。
这里,所述外壳体可为塑料材质,并通过一体注塑方式生产完成。所述外壳体的形状与所述检测本体的形状适配。
所述外壳体活动安装在所述检测本体上,即,可以将外壳体从所述检测本体上分离,如此,活动安装的方式便于后续的维修和管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检测本体11包括:底座113和电控盒111;所述电控盒111安装在所述底座113上;
这里,所述底座113上设置有电控安装座1111,所述电控安装座1111,用于供所述电控盒111安装在所述底座113上。
为了便于对所述电控盒进行维修等操作,所述电控盒与所述电控安装座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控盒用于电气控制。
所述检测本体还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电控盒上,且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电控盒朝向所述外壳体的表面上。
所述安装部,用于供灰尘检测组件安装在所述电控盒上,从而通过所述检测本体和安装在所述检测本体上的灰尘检测组件的配合工作,实现对空气质量的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中灰尘检测组件的安装部通常设置于外壳体上,在对灰尘检测设备进行维修等操作时,需要先将外壳体的安装部内的灰尘检测组件的通电线路和电控盒的连接解除,才能将外壳体从所述检测本体上拆卸下来,导致拆卸较复杂。
基于此,本公开实施例将安装部设置于所述检测本体的电控盒上,且设置于电控盒朝向所述外壳体的表面上,一方面将灰尘检测组件安装在电控盒上,从而不影响外壳体的安装和拆卸,降低灰尘检测设备的组装、维修的复杂性;
另一方面,既能够有效降低灰尘检测设备内的走线的复杂程度,提高灰尘检测设备的模块化程度,又能够便于灰尘检测组件与灰尘检测设备外的空气进行流通,保证灰尘检测设备的检测准确性。
可选地,如图1-2所示,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一。所述安装部112,包括:
第一限位结构1121和第二限位结构1122;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121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122设置于所述电控盒111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121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122之间形成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供所述灰尘检测组件20沿第一方向插入并安装在所述容置槽内。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且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设置于电控盒朝向外壳体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配合形成容置槽,灰尘检测组件可从所述容置槽的一端插入安装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容置槽的空间与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相匹配。
这里,所述第一方向可根据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的设置位置确定。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的延伸方向平行。
若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水平设置于所述电控盒的外表面上,第一方向可为X轴方向。若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竖直设置于所述电控盒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一方向可为Z轴方向。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为X轴方向。
如此,通过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配合形成用于供所述灰尘检测组件安装的容置槽,从而将灰尘检测组件安装在所述电控盒上。
可选地,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12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122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电控盒111朝向所述外壳体12的表面上,且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121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122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121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122的第二端设置有在第三方向上对所述灰尘检测组件20限位的夹持部,其中,所述第二端为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121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122远离所述电控盒111的一端;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所述灰尘检测组件20沿第一方向插入所述容置槽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121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122对所述灰尘检测组件20形成在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上的限位。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电控盒朝向外壳体的外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的第二端(即远离所述电控盒外表面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的第二端形成有夹持部。
这里,所述第二方向可为Z轴方向。
通过将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将灰尘检测组件夹持在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之间,从而对灰尘检测组件形成第二方向上的限位。其中,为了便于灰尘检测组件插入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之间的间距可略大于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宽度。例如,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之间的间距相较于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宽度预留0.1毫米的间隙。
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的所述夹持部与所述电控盒的外表面之间存在间隙,且所述间隙的长度等于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厚度,从而通过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上的夹持部和所述电控盒外表面的配合,将所述灰尘检测组件夹持在所述间隙内,从而对灰尘检测组件形成第三方向上的限位。
这里,所述第三方向可为X轴方向。
如此,通过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配合形成用于供所述灰尘检测组件安装的容置槽,并且基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的设置位置以及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的夹持部之间的相互配合,对灰尘检测组件形成多个不同方向上的限位。
可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容置槽,包括:
在第一方向上间隔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其中,所述第二开口处设置有第三限位结构1123,所述第三限位结构1123,用于限制所述灰尘检测组件20在所述容置槽内的安装位置;
所述灰尘检测组件20从所述第一开口插入所述容置槽,并沿第一方向移动至所述第二开口后,所述灰尘检测组件20与所述第三限位结构1123抵压。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为了更好的对所述灰尘检测组件进行限位,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在第一方向上的间距可等于或略大于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长度。
所述第二开口处设置有第三限位结构,所述灰尘检测组件从所述第一开口插入所述容置槽后,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至所述第二开口处,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开口处的第三限位结构抵压,所述第三限位结构限制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继续沿第一方向移动,实现对所述灰尘检测组件在第一方向上的限位。
这里,所述第三限位结构可为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电控盒的外表面,且所述限位板朝向所述第二开口的内壁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可选地,如图2-4所示,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一限位结构的放大示意图。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121,包括:
第一限位板1121a和第一弹性卡扣1121b;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板1121a在朝向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122的表面开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在所述第一限位板1121a上的位置靠近所述第一开口;
所述第一弹性卡扣1121b设置于所述第三开口内,且所述第一弹性卡扣1121b与所述第一限位板1121a平行;
所述灰尘检测组件20的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开口处的所述第三限位结构1123抵压后,所述第一弹性卡扣1121b与所述灰尘检测组件20的第二端面相卡持,将所述灰尘检测组件20卡接在所述容置槽内的安装位置上;其中,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平行。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板和第一弹性卡扣。
所述第一限位板在朝向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的表面贯穿开设有第三开口,且所述第三开口的位置靠近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弹性卡扣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口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卡扣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的表面设置有扣体;所述第一弹性卡扣与所述第一限位板平行,且所述第一弹性卡扣至少部分遮蔽所述第三开口。
这里,所述第一弹性卡扣的扣体与所述第三限位结构所在直线之间的间距等于或略大于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长度,从而通过所述第一弹性卡扣和所述第三限位结构的配合,将所述灰尘检测组件锁定在所述容置槽内的安装位置上。
所述灰尘检测组件从第一开口插入所述容置槽内,并沿着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灰尘检测组件朝向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侧壁对所述第一弹性卡扣的扣体进行挤压,使得弹性卡扣发生弹性形变。
当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移动至第二开口处,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开口处的第三限位结构抵压,所述灰尘检测组件朝向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侧壁完全通过所述第一弹性卡扣的扣体,即所述灰尘检测组件完全进入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第一弹性卡扣恢复弹性形变,所述第一弹性卡扣与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第二端面卡持。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三开口可为一四周封闭的通孔,第一弹性卡扣可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当所述灰尘检测组件插入所述容置槽内时,所述第一弹性卡扣和扣体发生弹性形变,由于扣体是受力点,所述第一弹性卡扣发生弹性形变时,相当于以所述第一弹性卡扣与所述第三开口连接的第一端为轴,所述第一弹性卡扣发生弹性形变的过程相当于第一弹性卡扣围绕所述第一端朝远离第二限位结构的方向发生旋转。
所述第一限位板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电控盒朝向所述外壳体的外表面上,且所述第一限位板的第二端形成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在所述第一限位板上的位置靠近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一限位板的夹持部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的夹持部配合,实现对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第三方向上的限位。
如此,通过所述第一限位板内的第一弹性卡扣将所述灰尘检测组件卡接在所述容置槽内,提高所述灰尘检测组件在灰尘检测设备内安装的稳固性。
可选地,如图2-5所示,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二限位结构的放大示意图。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122,包括: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并列设置的第二限位板1122a和第三限位板1122b;
其中,所述第二限位板1122a的第二端设置有所述夹持部;
所述第三限位板1122b在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形成有导向斜面1122c;所述导向斜面1122c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121的方向倾斜,用于引导所述灰尘检测组件20从所述第一开口插入所述容置槽内。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第二限位板和第三限位板;
所述第二限位板和所述第三限位板在第二方向上并列设置,所述第二限位板和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之间的间距和所述第三限位板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之间的间距相同,且所述间距等于或略大于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宽度。
所述第二限位板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电控盒朝向外壳体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限位板的第二端形成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的夹持部配合,实现对所述灰尘检测组件在第三方向上的限位。
所述第三限位板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电控盒朝向外壳体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三限位板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形成有导向斜面,且所述导向斜面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的方向倾斜,使得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开口的长度,以便于通过所述导向斜面引导所述灰尘检测组件从所述第一开口插入所述容置槽内。
可选地,如图6-7所示,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一;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二。所述设备10,包括:
盖板13,安装在所述外壳体12的第四开口121上,其中,所述第四开口121在所述外壳体12的位置与所述检测本体11上的所述安装部112的位置对应;
所述盖板包括:进风孔131和出风孔132;
所述进风孔131和所述安装部112上的所述灰尘检测组件20的进风口21之间形成进风通道,所述出风孔132和所述安装部112上的所述灰尘检测组件20的出风口22之间形成出风通道;其中,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出风通道相对独立。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壳体上开设有贯穿内表面和外表面的第四开口,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检测本体朝向所述外壳体的表面上,且所述安装部对应于所述第四开口。
所述盖板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外壳体的外表面,并遮蔽住第四开口,使得所述第四开口不会外露。
所述盖板朝向所述安装部的表面开设有进风孔和出风孔,且所述进风孔和所述出风孔的位置分别与所述安装部上的灰尘检测组件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的位置对应。
灰尘检测设备外的空气通过所述盖板上的进风孔、以及所述安装部上的灰尘检测组件的进风口流通至所述灰尘检测组件内部,以对空气内的灰尘浓度进行检测;然后通过所述灰尘检测组件上的出风口、以及所述盖板上的出风孔将检测后的空气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减少空气在灰尘检测设备内部直接从灰尘检测组件的出风口回流至进风口的情况;通常通过将灰尘检测组件的出风口和进风口所在的平面紧贴灰尘设备设备的外壳体内壁的出风孔和进风孔,以实现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空气隔离。但这种方式会导致在灰尘检测设备组装过程中,灰尘检测组件的外表面与外壳体摩擦,一方面容易对灰尘检测组件的外表面造成损伤,另一方面也造成灰尘检测设备的组装困难。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上的灰尘检测组件朝向所述外壳体的表面(即出风口和进风口所在表面)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使得灰尘检测设备的组装过程中,不会出现灰尘检测组件和外壳体摩擦的情况。
在外壳体安装在所述检测本体上后,通过在第四开口处安装所述盖板,盖板上的进风孔与安装部上的灰尘检测组件的进风口连通,形成进风通道;盖板上的出风孔与安装部上的灰尘检测组件的出风口连通,形成出风通道;且所述进风通道与出风通道之间相互独立。
这里,所述盖板可为具有预设厚度的盖板,所述盖板安装在所述第四开口处后,所述盖板的内壁与所述安装部上的灰尘检测组件的外表面紧贴,从而隔离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空气,提高灰尘检测组件的检测准确性。
可选地,如图7-8所示,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盖板的放大示意图。所述盖板13,包括:
抵压部133,位于所述盖板13的内表面,所述抵压部133与所述灰尘检测组件20的外表面上的密封件抵压,将所述灰尘检测组件20的外表面与所述盖板13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间分隔成相对独立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盖板朝向所述安装部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抵压部,当所述盖板安装在所述外壳体后,所述抵压部的抵压面抵压所述灰尘检测组件朝向所述盖板的外表面上的密封件,使得所述密封件紧压于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外表面,将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进风口和出风口隔离开,达到更好的空气隔离效果,提供灰尘检测的准确性。
这里,所述抵压部可包括:第一凸肋和第二凸肋;其中,所述第一凸肋设置于所述盖板内表面上的进风孔处;所述第二凸肋设置于所述盖板内表面上的出风孔处。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凸肋和所述第二凸肋与所述盖板为一体成型的。
为了达到更好的抵压效果,所述第一凸肋和所述第二凸肋可环绕分布于所述进风孔和所述出风孔处。所述第一凸肋和所述第二凸肋的形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例如,若所述盖板上的出风孔和进风孔为环形,则可第一凸肋和第二凸肋可为环形凸肋。
可选地,如图8所示,所述盖板13,包括:
第一扣钩134,设置于所述盖板13的第一侧,用于穿过所述外壳体12的第四开口121并抵持在所述外壳体12的内表面上;
第二弹性卡扣135,设置于所述盖板13的第二侧;其中,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反;
在所述第一扣钩134抵持在所述外壳体12的内表面后,所述第二弹性卡扣135与所述外壳体12的卡位台阶卡接,将所述盖板13安装所述外壳体12的第四开口121处。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盖板包括第一扣钩和第二弹性卡扣;
可通过将第一扣钩穿过所述第四开口,伸入并抵持在所述外壳体的内表面上,同时,将盖板的第二弹性卡扣移动至所述第四开口处,通过按压所述第二弹性卡扣,使所述第二弹性卡扣穿过所述第四开口;所述第二弹性卡扣在穿过所述第四开口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弹性卡扣被所述第四开口处的卡位台阶挤压变形,在所述第二弹性卡扣通过所述卡位台阶后,弹性变形恢复,并与所述卡位台阶形成倒扣结构,从而实现将所述盖板安装在所述外壳体的第四开口处。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的第四开口处设置卡位台阶,通过第二弹性卡扣与卡位台阶的卡接,使得盖板安装在所述外壳体后,所述盖板的外表面和所述外壳体的外表面处于同一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扣钩抵持在所述外壳体的内表面后,所述第二弹性卡扣可与外壳体的第四开口处的侧壁卡接,将所述盖板安装在所述外壳体的第四开口处。
在第二弹性卡扣在穿过所述第四开口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弹性卡扣被所述第四开口处的侧壁挤压变形,在所述第二弹性卡扣通过所述第四开口后,弹性变形恢复,并与所述第四开口的侧壁形成倒扣结构,将所述盖板安装在所述外壳体的第四开口处。
此时,第二弹性卡扣与盖板第二侧的边缘将所述第四开口处的侧壁夹持,所述盖板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壳体的外表面不在同一平面内。
在拆卸所述盖板时,通过压住所述第二弹性卡扣,使其弹性变形脱离所述卡位台阶,即可将盖板从外壳体上拆卸下来。
如此,可将盖板固定在外壳体的第四开口处,并且盖板的安装和拆卸都很方便,使得灰尘检测设备的安装、维护比较方便、快捷。
可选地,所述盖板13,包括:
过滤网,设置于所述进风孔131和所述出风孔132表面,用于滤除空气中的颗粒灰尘。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盖体的进风孔和出风孔处设置有过滤网,通过所述过滤网对流通至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空气进行过滤,以滤除空气中的颗粒灰尘;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用于检测经过滤网过滤之后的空气内的灰尘浓度。
所述盖板的进风孔和出风孔处可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框,所述过滤网框内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或者,所述过滤网和所述盖板为一体成型件。
这里,所述过滤网可为空气过滤无纺布,一方面具备透气度,能够减小风阻;另一方面,又不影响过滤效率。
可选地,如图1-2所示,所述设备10,包括:
过线结构14,所述过线结构14设置于所述电控盒111上,用于对所述灰尘检测组件20的通电线路进行固定。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过线结构,设置于所述电控盒上,且位于所述电控盒朝向所述外壳体的侧表面上,用于对所述安装部上的灰尘检测组件的通电线路进行固定;以免灰尘检测组件的走线杂乱无章,影响灰尘检测设备的正常使用。
所述过线结构,包括:过线孔,用于供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通电线路从所述过线孔的一端穿入,并从所述过线孔的另一端穿出连接至所述电控盒。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线孔的一侧设置有切口槽,所述切口槽贯穿所述过线结构的侧壁,用于供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通电线路通过所述切口槽放入所述过线孔内。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切口槽的设计,使得在固定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通电线路时,不用将通电线路从过线孔的一端穿入,并从所述过线孔的另一端穿出;可直接将灰尘检测组件的通电线路从所述切口槽的顶部开口压入,并在所述过线孔中定位,从而方便安装及检修,提高安装效率。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灰尘检测组件,如图9所示,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灰尘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灰尘检测组件20包括:
进风口21和出风口22,其中,所述进风口21和所述出风口22相邻设置于所述灰尘检测组件20的同一表面;
在所述灰尘检测组件20安装在灰尘检测设备10的安装部112后,所述进风口21与所述灰尘检测设备10的盖板13上的进风孔131之间形成进风通道,所述出风口22与所述盖板13的出风孔132之间形成出风通道;其中,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出风通道相对独立。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灰尘检测组件通过所述安装部安装在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电控盒朝向所述外壳体的外表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灰尘检测组件的通电线路需要与所述电控盒连接,为了简化灰尘检测组件的走线,可直接将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电控盒上,以便将灰尘检测组件安装在所述电控盒上,也便于灰尘检测设备的模块化。
考虑到灰尘检测组件需要空气对流,将安装部设置于电控盒朝向外壳体的表面,便于灰尘检测组件进行空气对流。
所述灰尘检测组件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且在所述灰尘检测组件内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风道,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所述风道,并通过出风口排出。
灰尘检测组件可包括:检测元件,设置于所述风道内,用于对流通至所述风道内的空气进行灰尘浓度检测,并将检测后的空气通过出风口排出。
灰尘检测组件可通过所述安装部安装在所述灰尘检测设备的电控盒上,灰尘检测组件在电控盒上的位置与所述外壳体上盖板的位置对应。
所述出风口和所述进风口可设置于所述灰尘检测组件朝向所述外壳体的同一表面上,安装部上的灰尘检测组件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的位置分别与盖板上的进风孔和出风孔的位置对应。
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进风口与灰尘检测设备外壳体上安装的盖板上的进风孔之间形成进风通道;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出风口与盖板上的出风孔之间形成出风通道;且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出风通道相对独立。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减少空气在灰尘检测设备内部直接从灰尘检测组件的出风口回流至进风口的情况;通常通过将灰尘检测组件的出风口和进风口所在的平面紧贴灰尘设备设备的外壳体内壁的出风孔和进风孔,以实现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空气隔离。但这种方式会导致在灰尘检测设备组装过程中,灰尘检测组件的外表面与外壳体摩擦,一方面容易对灰尘检测组件的外表面造成损伤,另一方面也造成灰尘检测设备的组装困难。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上的灰尘检测组件朝向所述外壳体的表面(即出风口和进风口所在表面)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使得灰尘检测设备的组装过程中,不会出现灰尘检测组件和外壳体摩擦的情况。
为了保证灰尘检测组件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空气隔离,本公开实施例将所述安装部在所述电控盒上的位置与所述外壳体上的第四开口的位置对应,通过在第四开口处安装所述盖板,所述盖板的内壁与所述安装部上的灰尘检测组件的外表面紧贴;同时,盖板上的进风孔与安装部上的灰尘检测组件的进风口连通,形成进风通道;盖板上的出风孔与安装部上的灰尘检测组件的出风口连通,形成出风通道;且所述进风通道与出风通道之间相互独立,从而隔离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空气,以提高灰尘检测组件的检测准确性。
可选地,所述组件20,包括:
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灰尘检测组件20的外表面,并填充所述灰尘检测组件20的外表面和所述盖板13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间;
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五开口和第六开口;其中,所述第五开口与所述灰尘检测组件20的进风口21连通,所述第六开口与所述灰尘检测组件20的出风口22连通;
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盖板13的抵压部133抵压,将所述灰尘检测组件20的外表面和所述盖板13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间分隔成相对独立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可为密封海绵,或密封橡胶等。
所述密封件附接在所述灰尘检测组件朝向所述外壳体的外表面上,并填充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外表面和所述盖板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间。
所述密封件上开设有第五开口和第六开口,且所述第五开口的位置与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进风口的位置对应,所述第六开口的位置与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出风口的位置对应。
所述盖板朝向所述安装部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抵压部,当所述盖板安装在所述外壳体后,所述抵压部的抵压面抵压所述灰尘检测组外表面上的密封件,使得所述密封件紧压于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外表面,将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进风口和出风口隔离开,达到更好的空气隔离效果,提供灰尘检测的准确性。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
空调室内机,以及与所述空调室内机配合使用的空调室外机;
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
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所示的灰尘检测设备,以及灰尘检测组件;
其中,所述灰尘检测组件安装于所述灰尘检测设备的安装部内;所述电控盒为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电控盒,所述外壳体为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外壳。
如图10所示,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室内机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在空调室内机的电控盒朝向空调外壳的表面上设置安装部,通过所述安装部将灰尘检测组件安装在电控盒上,一方面能够在空调室内机上配置灰尘检测组件,提高空调室内机的空气过滤效果,同时又不影响空调外壳的安装和拆卸,减少由于灰尘检测组件的安装位置对空调室内机的组装、维修带来的不便;
另一方面,将灰尘检测组件安装在电控盒上,既能够有效降低空调室内机走线的复杂程度,提高空调室内机的模块化程度,又能够便于灰尘检测组件与空调室内机外的空气进行流通,保证灰尘检测组件的检测准确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2)

1.一种灰尘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本体和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套在所述检测本体上,并包覆所述检测本体;
其中,所述检测本体包括:
电控盒和设置于所述电控盒上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供灰尘检测组件安装在所述电控盒上,且位于所述电控盒朝向所述外壳体的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尘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
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电控盒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之间形成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供所述灰尘检测组件沿第一方向插入并安装在所述容置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灰尘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电控盒朝向所述外壳体的表面上,且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的第二端设置有在第三方向上对所述灰尘检测组件限位的夹持部,其中,所述第二端为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远离所述电控盒的一端;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所述灰尘检测组件沿第一方向插入所述容置槽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对所述灰尘检测组件形成在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上的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灰尘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包括:
在第一方向上间隔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其中,所述第二开口处设置有第三限位结构,所述第三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灰尘检测组件在所述容置槽内的安装位置;
所述灰尘检测组件从所述第一开口插入所述容置槽,并沿第一方向移动至所述第二开口后,所述灰尘检测组件与所述第三限位结构抵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灰尘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
第一限位板和第一弹性卡扣;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板在朝向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的表面开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在所述第一限位板上的位置靠近所述第一开口;
所述第一弹性卡扣设置于所述第三开口内,且所述第一弹性卡扣与所述第一限位板平行;
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开口处的所述第三限位结构抵压后,所述第一弹性卡扣与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第二端面相卡持,将所述灰尘检测组件卡接在所述容置槽内的安装位置上;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灰尘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并列设置的第二限位板和第三限位板;
其中,所述第二限位板的第二端设置有所述夹持部;
所述第三限位板在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形成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的方向倾斜,用于引导所述灰尘检测组件从所述第一开口插入所述容置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尘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盖板,安装在所述外壳体的第四开口上,其中,所述第四开口在所述外壳体的位置与所述检测本体上的所述安装部的位置对应;
所述盖板包括:进风孔和出风孔;
所述进风孔和所述安装部上的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进风口之间形成进风通道,所述出风孔和所述安装部上的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出风口之间形成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出风通道相对独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灰尘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
抵压部,位于所述盖板的内表面,所述抵压部与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外表面上的密封件抵压,将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外表面与所述盖板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间分隔成相对独立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灰尘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
第一扣钩,设置于所述盖板的第一侧,用于穿过所述外壳体的第四开口并抵持在所述外壳体的内表面上;
第二弹性卡扣,设置于所述盖板的第二侧;其中,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反;
在所述第一扣钩抵持在所述外壳体的内表面后,所述第二弹性卡扣与所述外壳体的卡位台阶卡接,将所述盖板安装所述外壳体的第四开口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灰尘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
过滤网,设置于所述进风孔和所述出风孔表面,用于滤除空气中的颗粒灰尘。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尘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过线结构,所述过线结构设置于所述电控盒上,用于对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的通电线路进行固定。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室内机,以及与所述空调室内机配合使用的空调室外机;
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
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灰尘检测设备,以及灰尘检测组件;
其中,所述灰尘检测组件安装于所述灰尘检测设备的安装部内;所述电控盒为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电控盒,所述外壳体为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外壳。
CN202123392751.7U 2021-12-30 2021-12-30 灰尘检测设备及空调器 Active CN2166937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92751.7U CN216693747U (zh) 2021-12-30 2021-12-30 灰尘检测设备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92751.7U CN216693747U (zh) 2021-12-30 2021-12-30 灰尘检测设备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93747U true CN216693747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16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92751.7U Active CN216693747U (zh) 2021-12-30 2021-12-30 灰尘检测设备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937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062806U (zh) 过滤组件、通风组件以及空气调节设备
CN114165883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新风模块
CN216693883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新风模块
CN216693747U (zh) 灰尘检测设备及空调器
CN216557393U (zh) 灰尘检测设备及空调器
CN216557392U (zh) 灰尘检测设备及空调器
CN106016566B (zh) 一种壁挂式进风机
CN114383196A (zh) 灰尘检测设备、灰尘检测组件及空调器
CN111306631A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113915718A (zh) 一种可内外循环消毒杀菌新风净化的系统
CN210740584U (zh) 空气净化器
CN21271998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720617U (zh) 一种母线室自动温控装置
CN217721852U (zh) 电气柜的防尘通风装置
CN216346689U (zh) 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6114603U (zh) 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107143919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2132675U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16557516U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12132677U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16742109U (zh) 一种口罩风扇
CN216080074U (zh) 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6322725A (zh) 过滤网装置及空气调节设备
CN216953263U (zh) 吊顶式新风机
CN216744612U (zh) 新风模组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