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11887U - 减振总成及具有其的振动设备 - Google Patents
减振总成及具有其的振动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111887U CN216111887U CN202122641242.7U CN202122641242U CN216111887U CN 216111887 U CN216111887 U CN 216111887U CN 202122641242 U CN202122641242 U CN 202122641242U CN 216111887 U CN216111887 U CN 2161118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ibration
- damping
- limiting
- plate
- connecting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振总成及具有其的振动设备,减振总成安装至振动设备的连接板,减振总成包括:基座板、多个减振件和限位组件,多个减振件在上下方向顺序排布在基座板与连接板之间,相邻的减振件之间设有用于支撑位于上方的减振件的中间板,最上方的减振件支撑连接板,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柱和限位挡块,限位柱固定在基座板上且限位柱穿过中间板与连接板配合,限位挡块设在限位柱上以限制限位柱的轴向位移。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减振总成,调节难度低、限位效果好且适用范围广,可以较好地避免振动设备因位置偏移过大导致的损坏风险,利于提升振动设备运行或者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减振总成及具有其的振动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通常使用减振器缓冲设备使用或者搬运过程中的振动,从而规避设备使用过程中因摆动幅度过大造成损坏。其中,通常使用单层或者双层的减振器进行缓冲,但相关技术中的减振器的限位距离不可调节或者调节难度大,导致减振器的适应性差,难以适配不同限位需求的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减振总成,所述减振总成具有限位距离调节难度低且适应性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减振总成的振动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振总成安装至振动设备的连接板,所述减振总成包括:基座板;多个减振件,所述多个减振件在上下方向顺序排布在所述基座板与所述连接板之间,相邻的所述减振件之间设有用于支撑位于上方的所述减振件的中间板,最上方的所述减振件支撑所述连接板;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柱和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柱固定在所述基座板上且所述限位柱穿过所述中间板与所述连接板配合,所述限位挡块设在所述限位柱上以限制所述中间板的轴向位移。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振总成,通过在上下方向上间隔排布多个减振件,使得振动设备所产生的振动可以依次通过多个减振件吸收振动能量,从而可以抑制振动设备运行或者搬运过程中的位置偏移量,通过限位柱与限位挡块的配合,可以灵活地地调整中间板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的基座板的最大位移距离,使得减振总成调节难度低、限位效果好且适用范围广,可以较好地避免振动设备因位置偏移过大导致的损坏风险,利于提升振动设备运行或者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限位柱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连接板配合,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限位柱间隙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挡块为多个,每个所述中间板的两侧均设有与所述限位柱配合的所述限位挡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板与相应侧的所述限位挡块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板上设有装配孔,所述限位柱与所述装配孔间隙配合,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与所述限位柱配合且止抵在所述基座板上以将所述限位柱定位在所述基座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板的至少一个侧面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减振件的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所述中间板两侧的所述减振件均设在所述凹槽内,相邻层的所述减振件在左右方向上错位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水平方向上,位于下层的所述减振件为多个且分布在位于上层的所述减振件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为多个,每个所述限位组件的所述限位柱穿过所述中间板与所述连接板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振动设备,包括:连接板和上述减振总成,所述限位柱与所述连接板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振动设备,通过在上下方向上间隔排布多个减振件,使得振动设备所产生的振动可以依次通过多个减振件吸收振动能量,从而可以抑制振动设备运行或者搬运过程中的位置偏移量,通过限位柱与限位挡块的配合,可以较好地限制中间板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的基座板的位移量,通过限位柱与基座板以及中间板的配合,可以较好的限制中间板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基座板的位移量,使得减振总成调节难度低、限位效果好且适用范围广,可以较好地避免振动设备因位置偏移过大导致的损坏风险,利于提升振动设备运行或者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限位柱穿出所述第二通孔,所述限位挡块为多个,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均设有与限位柱配合的所述限位挡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柱和所述第二通孔间隙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振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减振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振总成的中间板与限位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振总成的基座板与限位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振总成的连接板与限位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振动设备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振动设备和减振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振动设备的四个减振总成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减振总成100;
基座板1;装配孔11;
减振件2;
中间板3;第一通孔31;凹槽32;
限位组件4;限位柱41;限位挡块42;安装件43;
振动设备1000;连接板200;第二通孔2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振总成100。
如图1和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振总成100安装至振动设备1000的连接板200。也就是说,减振总成100通过连接板200与振动设备1000连接。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在振动设备1000使用或者搬运的过程中,振动设备1000运行过程中自身的振动或者搬运过程中的颠簸均会造成振动设备1000的位置产生偏移。由此,振动设备1000通过连接板200与减振总成100连接,使得减振总成100可以较好地缓冲振动设备1000的振动,从而可以降低振动设备1000运行或者搬运过程中的位置偏移量,进而可以避免因位置偏移过大造成如磕碰或者与其他装置连接结构损坏的情况发生,以提升振动设备1000运行或者搬运过程的安全性。
其中,当振动设备1000具有多个支脚时,例如振动设备1000具有四个支脚,振动设备1000与地面或者操作台具有四个接触点,如图6和图7所示,可以在振动设备的每一个支脚位置均设置连接板200,进而可以通过连接板200安装减振总成100,使得振动设备1000的多个支脚均可以较好地缓冲自身的振动,进一步控制振动设备1000运行或者搬运过程中的位置偏移量,安全性高。
如图1所示,减振总成100包括:基座板1、多个减振件2和限位组件4。具体地,多个减振件2在上下方向顺序排布在基座板1和连接板200之间,相邻的减振件2之间设有用于支撑位于上方的减振件2的中间板3,最上方的减振件2支撑连接板200。也就是说,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减振件2分别设在中间板3的相对两侧,连接板200和基座板1分别位于中间板3的两侧,连接板200位于减振总成100的最上方,最上方的减振件2位于连接板200下侧以依次向下传递振动,基座板1用于支撑最下方的减振件2。
由此,当振动设备1000产生振动时,在由连接板200朝向基座板1的方向上,即在由上向下的方向上,振动设备1000所产生的振动可以依次通过多个减振件2吸收振动能量,从而可以抑制振动设备1000运行过程中搬运过程中的位置偏移量,进而可以避免因位置偏移过大导致的损坏,安全性高。
其中,减振件2可以为橡胶垫等可以起到减振缓冲作用的材料件,当然,减振件2还可以为弹簧等同样具有减振缓冲的作用的元器件,这里不做具体限制。
进一步地,限位组件4包括限位柱41和限位挡块42,限位柱41固定在基座板1上且限位柱41穿过中间板3与连接板200配合,限位挡块42设在限位柱41上以限制中间板3的轴向位移。也就是说,限位柱41安装后与基座板1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中间板3与限位柱41在上下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可调节,即中间板3可以沿着限位柱41上下移动,并且由于振动设备1000通过连接板200和减振件2与中间板3连接,因此可以通过限位挡块42与限位柱41的配合,限制中间板3相对于限位柱41轴向上的位置偏移量,从而可以限制中间板3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基座板1的位置偏移量。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基座板1通常设于地面上,当振动设备1000沿上下方向振动时,能量通过连接板200传递至减振件2和中间板3上,如图7所示,当振动设备1000承受朝向上侧的作用力时,此时连接板200同步朝向上方移动,即相对于基座板1的向上移动,进而拉扯减振件2,并通过减振件2吸收部分能量,由于减振件2与中间板3相连,使得中间板3同时承受朝向上方移动的力,即带动中间板3相对于基座板3朝向上方移动。
因此,中间板3相对于基座板1朝向上方的最大位移距离越大,则振动设备1000可以朝向上方的位移距离也就越大,反之,中间板3相对于基座板1朝向上方的最大位移距离越小,则振动设备1000可以朝向上方的位移距离也就越小。换言之,通过限制中间板3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1的位置偏移量,可以较好地限制振动设备1000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偏移量。
由此,可以根据振动设备1000在上下方向上位移的阈值上限,灵活地调整中间板3相对于限位柱41的位置后通过限位挡块42固定,进而将振动设备1000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偏移量控制在小于或者等于阈值上限的范围内,从而可以较好地避免振动设备1000因位置偏移过大导致的损坏风险,使得减振总成100调节难度低且限位效果好,利于提升振动设备1000运行或者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适用范围。这里的阈值上限指的是,在保证不会对振动设备1000本身或者与其他设备的连接结构造成损坏的前提下,振动设备1000在上下方向上可以产生位置偏移的最大值。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振总成100,通过在上下方向上间隔排布多个减振件2,使得振动设备1000所产生的振动可以依次通过多个减振件2吸收振动能量,从而可以抑制振动设备1000运行或者搬运过程中的位置偏移量,通过限位柱41与限位挡块42的配合,可以灵活地地调整中间板3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的基座板1的最大位移距离,使得减振总成100调节难度低、限位效果好且适用范围广,可以较好地避免振动设备1000因位置偏移过大导致的损坏风险,利于提升振动设备1000运行或者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中间板3上设有第一通孔31,限位柱41穿过第一通孔31与连接板200配合,第一通孔31与限位柱41间隙配合。也就是说,限位柱41位于第一通孔31内的部分的外周壁与第一通孔31的内壁的至少部分间隔设置,即,限位柱41在第一通孔31内沿水平方向具有一定的移动余量,且第一通孔31的内壁可以限制限位柱41的最大位移距离。因此,可以通过调整限位柱41在第一通孔31内的位置,灵活地控制限位柱41的外周壁与相对的第一通孔31内壁之间的间距,从而可以限制中间板3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基座板1的位置偏移量。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如图7所示,当振动设备1000承受朝向左侧偏移时,此时连接板200同步朝向左侧移动,即相对于基座板1朝向左侧移动,进而拉扯减振件2,并通过减振件2吸收部分能量,由于减振件2与中间板3相连,使得中间板3同时承受朝向左侧移动的力,即带动中间板3相对于基座板1朝向左侧移动。
因此,中间板3相对于基座板1朝向左侧的最大位移距离越大,则振动设备1000可以朝向左侧的位移距离也就越大,反之,中间板3相对于基座板1朝向左侧的最大位移距离越小,则振动设备1000可以朝向左侧的位移距离也就越小。换言之,通过限制中间板3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1的位置偏移量,可以较好地限制振动设备1000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偏移量。
由此,可以通过限位柱41与第一通孔31的配合,将振动设备1000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偏移量控制在小于等于阈值上限的范围内,从而可以较好地避免振动设备1000因位置偏移过大导致的损坏风险。这里的阈值上限指的是,在保证不会对振动设备1000本身或者与其他设备的连接结构造成损坏的前提下,振动设备1000在水平方向上可以产生位置偏移的最大值。
此外,使得减振总成100可以同时限制振动设备1000在水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的最大位移距离,使得振动设备1000在360°搬运或者运行时均不会产生造成损坏的位移,以提升振动设备1000的安全性。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通孔31为方形孔,限位柱41为圆柱体,限位柱41的直径小于第一通孔31的任一边的长度,当限位柱41在周向上均与第一通孔31的内壁间隔设置,此时,第一通孔31的左侧内壁与相对的限位柱41侧壁之间的间距,为中间板3可以相对于限位柱41朝向右侧的最大位移距离,同理,第一通孔31的前侧内壁与相对的限位柱41侧壁之间的间距,为中间板3可以相对于限位柱41朝向后侧的最大位移距离。
由此,可以通过调整限位柱41与第一通孔31的相对位置关系,精准地限制振动设备1000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偏移量,从而可以较好地避免振动设备1000在水平面上的产生较大的位置偏移造成损坏的风险。其中,通过将第一通孔31设置为方形孔,可以较好地降低限位柱41的外周壁与相对的第一通孔31的内壁间距的测量难度,从而可以保证间距调整的准确性。
此外,可以设置多种直径不同的限位柱41,可以根据振动设备1000的限位需求,灵活地选择限位柱41的直径,例如,当振动设备1000的限位距离较大时,可以采用直径较小的限位柱41,当振动设备1000的限位距离较小时,可以采用直径较大的限位柱41。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仅是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描述,便于理解的限位柱41与第一通孔31的配合关系,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限位挡块42为多个,每个中间板3的两侧均设有与限位柱41配合的限位挡块42。即,中间板3的上下两侧均设有与限位柱41配合的限位挡块42。具体地,位于中间板3上侧的限位挡块42可以较好地限制中间板3相对限位柱41朝向上方移动的活动自由度,位于中间板3下侧的限位挡块42可以较好地较好地限制中间板3相对限位柱41朝向下方的活动自由度。由此,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中间板3两侧的限位挡块42可以较好地限制中间板3相对于限位柱41的活动自由度。
进一步地,中间板3与相应侧的限位挡块42间隔设置。也就是说,中间板3与上下两侧的限位挡块42均与中间板3存在一定间距,这里的间距指的是上下方向上,中间板3与限位挡块42之间的距离。具体地,中间板3与上方的限位挡块42之间的间距为中间板3可以相对限位柱41朝向上方的最大位移距离,中间板3与下方的限位挡块42之间的间距,为中间板3可以相对限位柱41朝向下方的最大位移距离,使得中间板3可以上下两侧的限位挡块42之间可以具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从而可以较好地适配减振件2的弹性形变进行位移,以保证减振总成100的减振效果。
由此,可以通过调整上下两侧限位挡块42与中间板3的间距,限制中间板3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基座板1的位置偏移量,从而限制振动设备1000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偏移量,进而可以较好地避免振动设备1000在上下方向位置偏移过大造成损坏的风险,并且可以较好地降低减振总成100在上下方向上位移量的调节难度。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限位柱41的外周壁上设有外螺纹,限位挡块42的内壁设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且,限位挡块42上设有锁止结构,锁止结构适于将限位挡块42锁止在限位柱41上,因此,可以通过上下转动限位挡块42,调整中间板3与限位挡块42之间的间距,并在调整至设定的距离时,通过锁止结构锁止限位挡块42,可以较好地降低限位组件4的调节难度,进而可以较好地降低减振总成100在上下方向上位移量的调节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基座板1上设有装配孔11,限位柱41与装配孔11间隙配合。也就是说,限位柱41位于装配孔11内的部分的外周壁与装配孔11的内壁的至少部分间隔设置,即,限位柱41在装配孔11内沿水平方向具有一定的移动余量。因此,可以通过调整限位柱41在装配孔11内的位置,灵活地控制限位柱41的外周壁与相对的装配孔11内壁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限位组件4还包括安装件43,安装件43与限位柱41配合且止抵在基座板1上以将限位柱41定位在基座板1上。也就是说,在调整限位柱41与装配孔11的相对位置关系后,通过安装件43进行限位柱41与基座板1的固定连接,从而避免限位柱41相对基座板1产生偏移。由此,可以较好地提升限位柱41调整灵活性,降低限位柱41的调节难度。
并且,可以理解的是,限位柱41依次穿过装配孔11和第一通孔31,因此,通过调整限位柱41在装配孔11内的位置,可以同步调整限位柱41在第一通孔31内位置,从而可以调整中间板3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基座板1的位置偏移量,进而限制振动设备1000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基座板1的位置偏移量。由此,可以较好地降低减振总成100水平方向上位移量的调节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中间板3的至少一个侧面设有用于放置减振件2的凹槽32。也就是说,可以在中间板3的一个侧面上设有用于放置减振件2的容纳槽,也可以在中间板3的两侧均设有用于放置减振件2的凹槽32。通过凹槽32可以较好地容纳减振件2,对减振件2具有良好的防护效果,且在上下方向上,不会占用额外的空间,利于保持减振总成100的高度。
进一步地,位于中间板3两侧的减振件2均设在凹槽32内,相邻层的减振件2在左右方向上错位设置。如图2所示,这里的相邻层的减振件2指的是分别位于同一中间板3上下两侧的减振件2。也就是说,中间板3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凹槽32,位于中间板3上侧的减振件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位于中间板3下侧的减振件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开。由此,使得在上下方向上,中间板3两侧的减振件2所占用的空间较小,利于缩小减振总成100的高度尺寸。
更进一步地,在水平方向上,位于下层的减振件2为多个且分布在位于上层的减振件2的两侧。这里的上层的减振件2指的是靠近连接板200的减振件2,同理下层的减振件2指的是靠近基座板1的减振件2。因此,当振动设备1000的振动能量通过连接板200传递至上层的减振件2后,减振件2进一步地通过中间板3向下层减振件2传递,进而通过多个减振件2,可以较好地提升下层减振结构的缓震效果,利于降低振动设备1000的振动幅度。并且,使得下层的减振件2分布较为均匀,使得减振总成100的受力均匀,从而可以避免减振总成100朝向一侧倾斜,进一步地提升振动设备1000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限位组件4为多个,每个限位组件4的限位柱41穿过中间板3与连接板200配合。也就是说,多个限位柱41固定基座板1上,且中间板3上设有与多个限位柱41对应的多个第一通孔31,且多个限位柱41均与连接板200配合。由此,通过多个限位柱41与中间板3的配合,可以较好地提升限位组件4对振动设备1000位移距离的限位效果,同时利于提升减振总成100的整体结构强度。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限位组件4设有两个,两个限位组件4在左右方向上对称设置,使得减振总成100在左右方向上均匀受力,利于提升振动设备1000的稳定性。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振动设备10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振动设备1000,包括:连接板200和上述减振总成100。其中,限位柱41与连接板200配合。由此,振动设备1000通过连接板200与减振总成100连接,使得减振总成100可以较好地缓冲振动设备1000的振动,从而可以降低振动设备1000运行或者搬运过程中的位置偏移量,进而可以避免因位置偏移过大造成如磕碰或者与其他装置连接结构损坏的情况发生,以提升振动设备1000运行或者搬运过程的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振动设备1000,通过在上下方向上间隔排布多个减振件2,使得振动设备1000所产生的振动可以依次通过多个减振件2吸收振动能量,从而可以抑制振动设备1000运行或者搬运过程中的位置偏移量,通过限位柱41与限位挡块42的配合,可以较好地限制中间板3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的基座板1的位移量,通过限位柱41与基座板1以及中间板3的配合,可以较好的限制中间板3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基座板1的位移量,使得减振总成100调节难度低、限位效果好且适用范围广,可以较好地避免振动设备1000因位置偏移过大导致的损坏风险,利于提升振动设备1000运行或者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一个具体实例中,如图6-图8所示,振动设备1000的底部的四个边角位置均通过连接板200安装有减振总成100,其中,在进行减振总成100的调节的过程中,为保证相背的方向上的最大位移距离一致,需对四个减振总成100进行配对调整。例如,可以将对角的两个减振总成100的限位柱41按照相同方向调整,如图6所示,当左上侧减振总成100的限位柱41在第一通孔31内向左调整时,右下侧减振总成100的限位柱41同样在第一通孔31内向左调整,右上侧以及左下侧的减振总成100的限位柱41在第一通孔31内朝向右侧的调整,从而使得振动设备1000在左右方向上的最大位移距离相同。其次,多个减振总成100可以共用一个基座板1。
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连接板200上设有第二通孔201,限位柱41穿出第二通孔201,限位挡块42为多个,连接板200的两侧均设有与限位柱41配合的限位挡块42。即,连接板200的上下两侧均设有与限位柱41配合的限位挡块42。具体地,位于连接板200上侧的限位挡块42可以较好地限制连接板200相对限位柱41朝向上方移动的活动自由度,位于连接板200下侧的限位挡块42可以较好地较好地限制连接板200相对限位柱41朝向下方的活动自由度。由此,在上下方向上,位于连接板200两侧的限位挡块42可以较好地限制连接板200相对于限位柱41的活动自由度。
进一步地,连接板200与相应侧的限位挡块42间隔设置。也就是说,连接板200与上下两侧的限位挡块42均与连接板200存在一定间距,这里的间距指的是在水平方向上,连接板200与限位挡块42之间的距离,使得中间板3可以在上下两侧的限位挡块42之间可以具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从而可以较好地适配减振件2的弹性形变进行位移,以保证减振总成100的减振效果。
具体地,连接板200与上方的限位挡块42之间的间距为连接板200可以相对限位柱41朝向上方的最大位移距离,即,振动设备1000相对于基座板1朝向上方的最大位移距离;连接板200与下方的限位挡块42之间的间距,为连接板200可以相对限位柱41朝向下方的最大位移距离,即振动设备1000相对于基座板1朝向下方的最大位移距离。
由此,可以通过调整上下两侧限位挡块42与连接板200的间距,限制连接板200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基座板1的位置偏移量,通过调整上下两侧限位挡块42与中间板3的间距,限制中间板3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基座板1的位置偏移量,从而限制振动设备1000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基座板1的位置偏移量,进而可以较好地避免振动设备1000在上下方向位置偏移过大造成损坏的风险,并且可以较好地降低减振总成100在上下方向上位移量的调节难度。
进一步地,限位柱41和第二通孔201间隙配合。也就是说,限位柱41位于第二通孔201内的部分的外周壁与第二通孔201的内壁的至少部分间隔设置,即,限位柱41在第二通孔201内沿水平方向具有一定的移动余量,且第一通孔31的内壁可以限制限位柱41的最大位移距离。因此,可以通过调整限位柱41在第二通孔201内的位置,灵活地控制限位柱41的外周壁与相对的第二通孔201内壁之间的间距,从而可以限制中间板3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基座板1的位置偏移量,进而限制振动设备1000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偏移量。
由此,可以通过限位柱41与第二通孔201的配合,将振动设备1000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偏移量控制在小于等于阈值上限的范围内,从而可以较好地避免振动设备1000因位置偏移过大导致的损坏风险。这里的阈值上限指的是,在保证不会对振动设备1000本身或者与其他设备的连接结构造成损坏的前提下,振动设备1000在水平方向上可以产生位置偏移的最大值。
此外,使得连接板200可以不与限位柱41直接连接,即,连接板200可以与限位柱41之间无接触位置,从而较好地避免避免振动设备1000摆动时与限位柱41碰撞导致的噪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减振总成100包括:基座板1、两个减振件2、设在两个减振件2之间的中间板3以及限位组件4。
具体地,限位组件4包括:限位柱41、限位挡块42和安装件43,限位柱41的外周具有外螺纹,限位挡块42套设在限位柱41上,限位挡块42内形成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限位挡块42上设有锁止结构,以固定限位挡块42与限位柱41的相对位置。
具体地,基座板1上形成装配孔11,所述限位柱41的底部通过安装件43固定在装配孔11内,安装件43位于基座板1朝向中间板3的一侧,下层的减振件2的下端与基座板1连接,上端与中间板3连接,上层的减振件2的下端与中间板3连接,上端与振动设备1000的连接板200连接,限位组件4设有两个,两个限位组件4对称得设在减振件2的左右两侧。
其中,中间板3形成为平板型结构,中间板3上形成与装配孔11对应的第一通孔31,限位柱41穿设于第一通孔31内,且在中间板3的上下两侧均设有限位挡块42。进一步地,振动设备1000的连接板200上与装配孔11和第一通孔31对应的第二通孔201,限位柱41远离中间板3和基座板1的一端穿设于第二通孔201内,且在连接板200的上下两侧均设有限位挡块42。
其中,如图3-5所示,装配孔11、第一通孔31和第二通孔201均为方形孔,限位柱41与装配孔11、第一通孔31和第二通孔201均为间隙配合。
具体地,在进行减振总成100的装配时,首先进行连接板200、上层减振件2、中间板3、下层减振件2以及基座板1的预安装,检查并对准装配孔11、第一通孔31以及第二通孔201的相对位置,并记录,将下层减振件2安装在基座板1上,装配孔11位于减振件2的左右两侧,并通过安装件43将限位柱41固定在装配孔11内,并安装中间板3下侧的限位挡块42,而后将中间板3的第一通孔31分别套设在对应的限位柱41上,并进行中间板3与下层减振件2的连接,而后安装中间板3上侧以及连接板200下侧的限位挡块42,并在中间板3上安装上层减振件2,上层减振件2位于两侧第一通孔31之间,连接板200的两个第二通孔201分别套设在对应的限位柱41上,并进行连接板200与上层减振件2的连接,最终将连接板200上侧的限位挡块42安装在限位柱41上。
因此,连接板200、上层减振件2和中间板3构成一级减振结构,中间板3、下层减振件2和基座板1构成二级减振结构,在减振总成100的调节过程中,通过调整限位柱41在装配孔11内的位置,可以同时调整限位柱41在第一通孔31和第二通孔201内的位置,从而限制连接板200和中间板3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偏移量,通过调整中间板3上下两侧的限位挡块42,可以限制中间板3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偏移量,通过调整连接板200上下两侧的限位挡块42,可以限制连接板200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偏移量,即,可以根据振动设备1000的需求灵活地调整水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的最大位置偏移量,结构简单,调整难度低且适用范围广。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参考图2,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在于,具有一个上层减振件2和两个下层减振件2,中间板3形成“凹”字结构,即,中间板3上侧左右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形成用于容纳上层减振件2的凹槽32,中间板3下侧的左右方向的两端形成用于容纳下层减振件2的凹槽32。此外,中间板3仅上侧设有限位挡块42,安装件43位于基座板1背离中间板3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减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总成安装至振动设备的连接板,所述减振总成包括:
基座板;
多个减振件,所述多个减振件在上下方向顺序排布在所述基座板与所述连接板之间,相邻的所述减振件之间设有用于支撑位于上方的所述减振件的中间板,最上方的所述减振件支撑所述连接板;
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柱和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柱固定在所述基座板上且所述限位柱穿过所述中间板与所述连接板配合,所述限位挡块设在所述限位柱上以限制所述中间板的轴向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限位柱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连接板配合,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限位柱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挡块为多个,每个所述中间板的两侧均设有与所述限位柱配合的所述限位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与相应侧的所述限位挡块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板上设有装配孔,所述限位柱与所述装配孔间隙配合,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与所述限位柱配合且止抵在所述基座板上以将所述限位柱定位在所述基座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的至少一个侧面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减振件的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振总成,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中间板两侧的所述减振件均设在所述凹槽内,相邻层的所述减振件在左右方向上错位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振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水平方向上,位于下层的所述减振件为多个且分布在位于上层的所述减振件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为多个,每个所述限位组件的所述限位柱穿过所述中间板与所述连接板配合。
10.一种振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板;
减振总成,所述减振总成为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总成,所述限位柱与所述连接板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振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限位柱穿出所述第二通孔,所述限位挡块为多个,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均设有与限位柱配合的所述限位挡块。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振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和所述第二通孔间隙配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641242.7U CN216111887U (zh) | 2021-10-29 | 2021-10-29 | 减振总成及具有其的振动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641242.7U CN216111887U (zh) | 2021-10-29 | 2021-10-29 | 减振总成及具有其的振动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111887U true CN216111887U (zh) | 2022-03-22 |
Family
ID=80711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641242.7U Active CN216111887U (zh) | 2021-10-29 | 2021-10-29 | 减振总成及具有其的振动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11188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53793A (zh) * | 2022-03-17 | 2022-04-15 | 天津时空经纬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敏感器件的减振安装板 |
-
2021
- 2021-10-29 CN CN202122641242.7U patent/CN21611188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53793A (zh) * | 2022-03-17 | 2022-04-15 | 天津时空经纬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敏感器件的减振安装板 |
CN114353793B (zh) * | 2022-03-17 | 2022-06-24 | 天津时空经纬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敏感器件的减振安装板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789806B2 (en) | Vibration isolating device | |
CN216111887U (zh) | 减振总成及具有其的振动设备 | |
JP6727278B2 (ja) | 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装置及びラック | |
CN107740843A (zh) | 一种凸轮滚子负刚度结构低频隔振器 | |
CN106904371B (zh) | 一种内镜主机部件减震箱 | |
KR101227619B1 (ko) | 차량용 서스펜션 및 이를 구비한 차량 | |
KR101854412B1 (ko) | 방진고무가 구비되는 3차원 면진 장치 | |
KR101813554B1 (ko) | 내진조절 기능이 구비된 내진장치 | |
CN109537969B (zh) | 一种井状建筑用阻尼装置 | |
CN213628631U (zh) | 一种建筑工程用减震器 | |
CN217422014U (zh) | 建筑工程用机电设备减震装置 | |
CN110425249B (zh) | 一种缓冲减震装置 | |
KR102236037B1 (ko) | 방진장치를 구비한 실험용 테이블 | |
KR101613567B1 (ko) | 방진 마운트 | |
KR101393696B1 (ko) | 삼축 거동 내력 가변 마찰댐퍼 | |
JP5917291B2 (ja) | マスダンパー型制振装置 | |
JP5858730B2 (ja) | 減震パット | |
CN217804307U (zh) |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发动机减震支架 | |
KR101267134B1 (ko) | 면진 장치 | |
KR100903363B1 (ko) | 충격흡수용 댐퍼 및 이를 이용한 댐퍼유니트 | |
CN220668825U (zh) | 一种机电设备减震装置 | |
JP5133726B2 (ja) | 床支持吸振具、及び、床構造 | |
CN215107800U (zh) | 一种带空气减震器的侧框架 | |
JP2002070945A (ja) | 免震装置 | |
CN215334187U (zh) | 一种配电柜防震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