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10125U - 机柜锁、锁具系统及机柜 - Google Patents

机柜锁、锁具系统及机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10125U
CN216110125U CN202122255546.XU CN202122255546U CN216110125U CN 216110125 U CN216110125 U CN 216110125U CN 202122255546 U CN202122255546 U CN 202122255546U CN 216110125 U CN216110125 U CN 2161101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lock
assembly
handle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5554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永昊
李鹏涛
刘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5554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101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101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101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柜锁、锁具系统及机柜。机柜锁包括:锁体;把手,把手的一端进入锁体,把手具有解锁状态和闭锁状态,当把手处于解锁状态时,把手能够相对锁体转动;闭锁组件,闭锁组件活动设置在锁体的内部,且闭锁组件具有闭锁位置和解锁位置;限位组件,限位组件设置在锁体的内部并位于闭锁组件和把手之间,限位组件具有限位状态和让位状态;锁芯组件,锁芯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锁体的内部,且锁芯组件与闭锁组件驱动连接并驱动闭锁组件在闭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机柜锁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机柜锁、锁具系统及机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柜锁、锁具系统及机柜。
背景技术
现有机柜锁以嵌入式安装为主,安装时需要在柜体上切割孔,加工费时,特别是对于不锈钢柜体,操作难度很大,且不同的锁具开孔尺寸不同,在对锁具进行更新换代时难以做到兼容,增加了施工难度及成本。同时,现有机柜锁基本都采用闭锁把手的形式,把手与转轴为分体结构,把手与转轴连接位置的强度较弱,实际使用时经常发生断裂。并且,由于把手与锁体是分离的,所以锁舌必须漏出锁体,锁舌位置密封难度大且密封效果较差,同时密封会造成锁舌运动阻力加大,对机电系统的要求较高,会影响系统的可靠性及耐用性。其次,现有机柜锁大多不具备开闭锁状态指示功能,存在锁具已打开但是无法从外部直接辨别,存在假闭的现象,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实际操作才能确认的问题。对于目前的机柜锁,其锁芯安装位置基本都是固定的,无法实现多种锁芯的兼容替换,不同规格的锁芯需要开发不同的锁具,开发成本高。
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机柜锁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柜锁、锁具系统及机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机柜锁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机柜锁,包括:锁体;把手,把手的一端进入锁体,把手具有解锁状态和闭锁状态,当把手处于解锁状态时,把手能够相对锁体转动;闭锁组件,闭锁组件活动设置在锁体的内部,且闭锁组件具有闭锁位置和解锁位置;限位组件,限位组件设置在锁体的内部并位于闭锁组件和把手之间,限位组件具有限位状态和让位状态;锁芯组件,锁芯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锁体的内部,且锁芯组件与闭锁组件驱动连接并驱动闭锁组件在闭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当闭锁组件由解锁位置切换至闭锁位置时,闭锁组件推顶限位组件,以使限位组件由让位状态切换至限位状态,限位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保持进入把手中,以使把手被锁定并处于闭锁状态;当闭锁组件处于解锁位置时,限位组件处于让位状态,且把手被解锁并处于解锁状态。
进一步地,当限位组件处于让位状态时,限位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能够进入或者退出把手,转动把手,把手挤压限位组件,以使限位组件的至少一部分退出把手。
进一步地,闭锁组件包括闭锁转头,闭锁转头具有用于与限位组件配合的让位槽,当让位槽对准限位组件时,闭锁组件处于解锁位置,且限位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能够进入或者退出让位槽。
进一步地,闭锁组件还包括安装壳,安装壳设置在锁体的内部,闭锁转头的至少一部分和限位组件远离把手的一端分别位于安装壳的内部,且限位组件远离闭锁组件的一端由安装壳伸出并与把手抵接,锁体的长度方向、安装壳的长度方向和限位组件的长度方向相同,闭锁转头沿安装壳的厚度方向穿过安装壳并与锁芯组件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把手具有用于与限位组件限位配合的闭锁槽,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设置在安装壳的内部,且第一限位部能够进入或者退出让位槽;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的第一端位于安装壳的内部并与第一限位部抵接,第二限位部的第二端伸出至安装壳的外部并能够进入或者退出把手的闭锁槽。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部是钢球,让位槽的内壁面为与钢球配合的弧形面或梯形面。
进一步地,第二限位部包括:顶针,顶针位于安装壳的内部,且顶针的一端与第一限位部抵接;锁舌,顶针的另一端与锁舌抵接,且锁舌远离顶针的一端能够进入或者退出闭锁槽,锁舌靠近把手的一端具有弧形面,闭锁槽为与锁舌配合的弧面形槽。
进一步地,锁舌的外侧壁具有沿锁舌的运动方向延伸的限位槽,第二限位部还包括限位螺钉,限位螺钉的一端与安装壳连接,限位螺钉的另一端进入限位槽,以限制锁舌的运动距离;锁舌靠近把手的一端的周向侧壁具有抵接凸起,第二限位部还包括复位件,复位件的一端与抵接凸起抵接,复位件的另一端与限位螺钉抵接,以为锁舌提供进入闭锁槽的复位力。
进一步地,锁芯组件包括:锁芯本体;连接块,锁芯本体与连接块驱动连接;传动部,传动部的两端部分与连接块和闭锁组件的闭锁转头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传动部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啮合的传动齿轮,连接块和闭锁转头分别与两个传动齿轮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锁芯组件还包括:锁芯外壳,锁芯外壳设置在锁体上,锁芯外壳的内部与锁体的内部连通,且锁芯本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锁芯外壳的内部;防尘盖,防尘盖盖设在锁芯外壳远离连接块的一侧,且防尘盖上设置有与锁芯本体信号连接的按键;防尘复位件,防尘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与锁芯外壳和防尘盖抵接。
进一步地,锁体对应闭锁组件的位置具有观察开口,闭锁组件对应观察开口的一侧具有第一标识,观察开口的周缘具有第二标识和第三标识,当闭锁组件处于闭锁位置时,第一标识与第二标识对应,当闭锁组件处于解锁位置时,第一标识与第三标识对应。
进一步地,把手与锁体的外表面的连接处设置有防水圈和/或装饰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锁具系统,包括上述的机柜锁和用于解锁机柜锁的解锁模块。
进一步地,解锁模块是无线钥匙。
进一步地,解锁模块是具有蓝牙功能的移动终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机柜,机柜具有上述的机柜锁。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申请中的机柜锁包括锁体、把手、闭锁组件、限位组件以及锁芯组件。把手的一端进入锁体,把手具有解锁状态和闭锁状态,当把手处于解锁状态时,把手能够相对锁体转动;闭锁组件活动设置在锁体的内部,且闭锁组件具有闭锁位置和解锁位置;限位组件设置在锁体的内部并位于闭锁组件和把手之间,限位组件具有限位状态和让位状态;锁芯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锁体的内部,且锁芯组件与闭锁组件驱动连接并驱动闭锁组件在闭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当闭锁组件由解锁位置切换至闭锁位置时,闭锁组件推顶限位组件,以使限位组件由让位状态切换至限位状态,限位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保持进入把手中,以使把手被锁定并处于闭锁状态;当闭锁组件处于解锁位置时,限位组件处于让位状态,且把手被解锁并处于解锁状态。
在对本申请中的机柜锁进行解锁时,锁芯组件能够驱动闭锁组件运动,并且闭锁组件由闭锁位置切换至解锁位置,并且,此时闭锁组件不再推顶限位组件,所以此时限位组件由限位状态切换至让位状态,并且把手由闭锁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所以把手能够相对锁体转动,从而实现机柜锁的解锁。而在对本申请中的机柜锁进行闭锁时,锁芯组件驱动闭锁组件由解锁位置切换至闭锁位置,此时闭锁组件推顶限位组件,从而使限位组件由让位状态切换至限位状态,若此时进行转动把手的操作,则会由于限位组件保持进入把手中同时限位组件被闭锁组件推顶而无法退出把手,导致无法转动把手,所以此时把手由解锁状态切换至闭锁状态,从而实现机柜锁的闭锁。在本申请中,由于把手的一端进入到锁体的内部,并且闭锁组件通过限位组件对把手的转动进行锁定,因此本申请红的把手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机柜锁相比,不再是把手与转轴的分体结构设计,从而本申请中的机柜锁不具有把手与转轴连接位置的强度较弱的问题,进而保证了本申请中的机柜锁的使用强度。同时将把手设计成一段进入锁体的内部还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把手与锁体是分离的而导致锁舌必须漏出锁体、锁舌位置密封难度大且密封效果差等问题。因此,本申请中的机柜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机柜锁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机柜锁的闭锁组件处于闭锁位置时机柜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机柜锁的闭锁组件处于解锁位置时机柜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机柜锁的爆炸图;
图4示出了图3中的机柜锁的锁芯组件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5示出了图3中的机柜锁的闭锁组件和限位组件的爆炸图;
图6示出了图3中的机柜锁的闭锁组件的闭锁转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中的机柜锁的剖面图;
图8示出了图1中的机柜锁的限位组件、闭锁转头以及把手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2中的机柜锁的剖面图;
图10示出了图2中的机柜锁的限位组件、闭锁转头以及把手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锁体;11、观察开口;12、第二标识;13、第三标识;20、把手;21、闭锁槽;30、闭锁组件;31、闭锁转头;311、让位槽;32、安装壳;33、第一标识;40、限位组件;41、第一限位部;42、第二限位部;421、顶针;422、锁舌;4221、限位槽;4222、抵接凸起;423、限位螺钉;424、复位件;50、锁芯组件;51、锁芯本体;52、连接块;53、传动部;531、传动齿轮;54、锁芯外壳;55、防尘盖;56、防尘复位件;60、防水圈;70、装饰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机柜锁使用性能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机柜锁、锁具系统及机柜。
并且,本申请中的锁具系统包括下述的机柜锁和用于解锁机柜锁的解锁模块。
可选地,解锁模块是无线钥匙。
可选地,解锁模块是具有蓝牙功能的移动终端。
也就是说在本申请中可以通过无线钥匙对机柜锁的锁芯组件50进行远程控制,或者是通过移动终端与锁芯组件50实现控制连接。
并且,本申请中的机柜具有下述的机柜锁,当然本申请中的机柜也可以与锁具系统配套使用。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机柜锁可以采用浮法安装,无需在箱体上切割开孔,只需钻几个安装孔即可,这样能够降低施工难度,提升安装效率,同时采用浮法安装受原有锁具开孔尺寸限制小,可减少锁具种类,降低开发成本。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申请中的机柜锁包括锁体10、把手20、闭锁组件30、限位组件40以及锁芯组件50。把手20的一端进入锁体10,把手20具有解锁状态和闭锁状态,当把手20处于解锁状态时,把手20能够相对锁体10转动;闭锁组件30活动设置在锁体10的内部,且闭锁组件30具有闭锁位置和解锁位置;限位组件40设置在锁体10的内部并位于闭锁组件30和把手20之间,限位组件40具有限位状态和让位状态;锁芯组件5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锁体10的内部,且锁芯组件50与闭锁组件30驱动连接并驱动闭锁组件30在闭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当闭锁组件30由解锁位置切换至闭锁位置时,闭锁组件30推顶限位组件40,以使限位组件40由让位状态切换至限位状态,限位组件40的至少一部分保持进入把手20中,以使把手20被锁定并处于闭锁状态;当闭锁组件30处于解锁位置时,限位组件40处于让位状态,且把手20被解锁并处于解锁状态。
在对本申请中的机柜锁进行解锁时,锁芯组件50能够驱动闭锁组件30运动,并且闭锁组件30由闭锁位置切换至解锁位置,并且,此时闭锁组件30不再推顶限位组件40,所以此时限位组件40由限位状态切换至让位状态,并且把手20由闭锁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所以把手20能够相对锁体10转动,从而实现机柜锁的解锁。而在对本申请中的机柜锁进行闭锁时,锁芯组件50驱动闭锁组件30由解锁位置切换至闭锁位置,此时闭锁组件30推顶限位组件40,从而使限位组件40由让位状态切换至限位状态,若此时进行转动把手20的操作,则会由于限位组件40保持进入把手20中同时限位组件40被闭锁组件30推顶而无法退出把手20,导致无法转动把手20,所以此时把手20由解锁状态切换至闭锁状态,从而实现机柜锁的闭锁。在本申请中,由于把手20的一端进入到锁体10的内部,并且闭锁组件30通过限位组件40对把手20的转动进行锁定,因此本申请中的把手20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机柜锁相比,不再是把手20与转轴的分体结构设计,从而本申请中的机柜锁不具有把手20与转轴连接位置的强度较弱的问题,进而保证了本申请中的机柜锁的使用强度。同时将把手20设计成一段进入锁体10的内部还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把手20与锁体10是分离的而导致锁舌422必须露出锁体10、锁舌422位置密封难度大且密封效果差等问题。因此,本申请中的机柜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机柜锁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如图7和图10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把手20具有用于与限位组件40限位配合的闭锁槽21。并且,闭锁组件30包括闭锁转头31,闭锁转头31具有用于与限位组件40配合的让位槽311,当让位槽311对准限位组件40时,闭锁组件30处于解锁位置,且限位组件40的至少一部分能够进入或者退出让位槽311。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当闭锁组件30处于闭锁位置,限位组件40处于限位状态,把手20处于闭锁状态,此时限位组件40远离闭锁转头31的一端进入到把手20的闭锁槽21中,并且由于闭锁转头31的让位槽311未对准限位组件40,所以限位组件40靠近闭锁转头31的一端不能进入到让位槽311中,所以此时限位组件40的位置不能发生改变,从而限位组件40进入闭锁槽21的一端不能退出闭锁槽21,进而导致把手20不能转动解锁并保持在闭锁状态。而在闭锁组件30由闭锁位置切换至解锁位置时,闭锁转头31的让位槽311对准限位组件40,从而使得限位组件40能够进入让位槽311,并且在限位组件40靠近闭锁转头31的一端进入到让位槽311时,限位组件40进入闭锁槽21的一端便退出闭锁槽21。但是,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当闭锁转头31的让位槽311对准限位组件40时,限位组件40并不会随着闭锁转动的位置切换而直接进入到让位槽311,而是通过让位槽311为限位组件40的运动提供了运动空间,从而在转动把手20的过程中,随着把手20的转动其侧壁挤压限位组件40,使限位组件40能够退出闭锁槽21并进入到让位槽311。
因此,在本申请中当限位组件40处于让位状态时,限位组件40的至少一部分能够进入或者退出把手20,转动把手20,把手20挤压限位组件40,以使限位组件40的至少一部分退出把手20。也就是说,由于当限位组件40处于让位状态时,闭锁转头31的让位槽311是对准限位组件40的;若此时限位组件40的一端位于把手20的闭锁槽21内,随着把手20的转动能够使限位组件40退出闭锁槽21并且限位组件40的另一端能够进入到让位槽311内;而在限位组件40退出闭锁槽21后,随着把手20的反向转动,当把手20的闭锁槽21重新对准限位组件40时,限位组件40进入让位槽311的一端能够退出让位槽311,并且限位组件40远离闭锁转头31的一端能够进入到闭锁槽21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此时限位件进入到了闭锁槽21中,但是由于让位槽311也是对准限位组件40的,所以此时把手20是处于解锁状态的,即把手20能够相对锁体10转动。
如图3、图5、图7和图9所示,在本申请中闭锁组件30还包括安装壳32,安装壳32设置在锁体10的内部,闭锁转头31的至少一部分和限位组件40远离把手20的一端分别位于安装壳32的内部,且限位组件40远离闭锁组件30的一端由安装壳32伸出并与把手20抵接。通过这样设置,在闭锁转头31相对限位组件40转动时,通过安装壳32能够对闭锁转头31起到限位作用,从而保证闭锁转头31在转动的过程中除了转动外不会相对限位组件40出现位移,进而能够保证让位槽311可以对准限位组件40。并且通过设置安装壳32同样可以对限位组件40的运动起到限位作用,从而保证限位组件40仅能够沿预设的方向运动,也就是说能够保证限位组件40仅能够进入或者退出让位槽311和闭锁槽21。从另一方面来说,通过设置安装壳还能够为闭锁转头31和限位组件40提供安装位置,从而保证闭锁转头31和限位组件40不会在锁体10的内部窜动,进而保证锁体10内部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保证机柜锁的使用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图7和图9所示,锁体10的长度方向、安装壳32的长度方向和限位组件40的长度方向相同,闭锁转头31沿安装壳32的厚度方向穿过安装壳32并与锁芯组件50驱动连接。当然,除了本实施例中的设置方式外,也可以根据锁体10的形状以及机柜的安装需求对安装壳32和限位组件40的位置关系进行变换。
如图5以及图7至图10所示,限位组件40包括第一限位部41和第二限位部42。第一限位部41设置在安装壳32的内部,且第一限位部41能够进入或者退出让位槽311;第二限位部42的第一端位于安装壳32的内部并与第一限位部41抵接,第二限位部42的第二端伸出至安装壳32的外部并能够进入或者退出把手20的闭锁槽21。通过这样设置,当限位组件40处于让位状态时,第一限位部41能够进入或者退出让位槽311,而第二限位部42远离第一限位部41的一端则能够进入或者退出闭锁槽21。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10所示,第一限位部41是钢球,让位槽311的内壁面为与钢球配合的弧形面或梯形面。通过这样设置,当第一限位部41进入到让位槽311并且锁芯组件50驱动闭锁组件30由解锁位置切换至闭锁位置时,钢球能够在弧形面或者梯形面的作用下被挤出让位槽311,从而使得钢球与闭锁转头31的外侧壁抵接,并使得第二限位部42远离第一限位部41的一端保持进入闭锁槽21的状态,从而使得把手20保持在闭锁状态。并且,第二限位部42包括顶针421和锁舌422。顶针421位于安装壳32的内部,且顶针421的一端与第一限位部41抵接;顶针421的另一端与锁舌422抵接,且锁舌422远离顶针421的一端能够进入或者退出闭锁槽21。也就是说,在本申请中,当钢球退出让位槽311时,闭锁转头31能够挤压钢球,并且钢球通过与顶针421抵接,从而使得顶针421远离钢球的一端能够与锁舌422抵接,从而使锁舌422远离顶针421的一端能够保持在进入闭锁槽21的状态。
优选地,锁舌422靠近把手20的一端具有弧形面,闭锁槽21为与锁舌422配合的弧面形槽。通过这样设置,当限位组件40处于让位状态时,通过转动把手20,能够使得弧面形槽的弧面对锁舌422产生挤压,从而保证锁舌422能够滑出闭锁槽21,并且在锁舌422滑出闭锁槽21的过程中,锁舌422远离闭锁槽21的一端能够挤压顶针421,从而使得顶针421挤压钢球,并最终使得钢球能够进入到让位槽311。因此,通过将闭锁槽21设置成弧面形槽可以保证锁舌422进入闭锁槽21的一端能够更加容易地退出闭锁槽21,并且通过这样设置还能够有效地减少把手20转动过程中的卡涩感,进而保证把手20的转动更加顺畅。
如图5所示,锁舌422的外侧壁具有沿锁舌422的运动方向延伸的限位槽4221,第二限位部42还包括限位螺钉423,限位螺钉423的一端与安装壳32连接,限位螺钉423的另一端进入限位槽4221,以限制锁舌422的运动距离。通过这样设置,可以保证在锁舌422进入或者退出闭锁槽21的过程中,能够通过限位螺钉423与限位槽4221两端的抵接来限制锁舌422的移动距离,从而保证整个机柜锁的灵敏性。
如图5所示,锁舌422靠近把手20的一端的周向侧壁具有抵接凸起4222,第二限位部42还包括复位件424,复位件424的一端与抵接凸起4222抵接,复位件424的另一端与限位螺钉423抵接,以为锁舌422提供进入闭锁槽21的复位力。通过这样设置,当闭锁组件30处于解锁位置时,随着把手20的转动锁舌422能够退出闭锁槽21,并且此时钢球在锁舌422和钢针的挤压作用下,钢球能够进入到让位槽311,而在把手20的闭锁槽21对准锁舌422时,复位件424能够为锁舌422提供朝向闭锁槽21运动的复位力,此时钢针与锁舌422之间是可以出现活动间隙的,而在闭锁组件30由解锁位置切换至闭锁位置时,即闭锁转头31转动并将钢球挤出让位槽311,钢球能够推动钢针运动,从而使得钢针与锁舌422抵接并使得锁舌422不能退出闭锁槽21,以使把手20保持在闭锁状态。
如图3和图4所示,锁芯组件50包括锁芯本体51、连接块52、传动部53。锁芯本体51与连接块52驱动连接;传动部53的两端部分与连接块52和闭锁组件30的闭锁转头31驱动连接。通过这样设置,能够通过锁芯本体51带动连接块52转动,从而使得连接块52通过传动部53带动闭锁组件30的闭锁转头31运动。并且由于锁体10的内部空间有限,所以设置连接块52和传动部53能够保证锁芯本体51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间接地驱动闭锁转头31,从而能够减小整个机柜锁的体积,并对锁体10的内部空间进行合理的布局利用,以使锁体10的内部空间更加紧凑。
可选地,连接块52上设置有防水防油圈。
可选地,传动部53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啮合的传动齿轮531,连接块52和闭锁转头31分别与两个传动齿轮531驱动连接。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传动齿轮531的数量为三个,三个传动齿轮531顺次排列啮合,并且连接块52和闭锁转头31分别与位于两端的两个传动齿轮531驱动连接。当然,根据锁体10的内部空间可以对传动齿轮531的数量作出适应性地调整,从而保证对锁体10内的空间进行合理利用。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机柜锁采用蓝牙双锁锁芯接口,同时具备蓝牙解锁与机械钥匙紧急解锁功能,结构简单紧凑,锁体10采用通用化设计,锁芯模块方便更换,防护性好,安全等级高。
如图4所示,锁芯组件50还包括锁芯外壳54、防尘盖55和防尘复位件56。锁芯外壳54设置在锁体10上,锁芯外壳54的内部与锁体10的内部连通,且锁芯本体5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锁芯外壳54的内部;防尘盖55盖设在锁芯外壳54远离连接块52的一侧,且防尘盖55上设置有与锁芯本体51信号连接的按键;防尘复位件56的两端分别与锁芯外壳54和防尘盖55抵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设置防尘盖55的目的不仅是对锁芯组件50的内部结构起到防尘作用,而且还能够通过防尘盖55对锁芯本体51的机械钥匙解锁口进行遮盖,当无线解锁的方式或者通过按键解锁的方式失效时,操作人员可以打开防尘盖55,并且通过备用的紧急解锁的机械钥匙对锁芯本体51进行解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锁体10对应闭锁组件30的位置具有观察开口11,闭锁组件30对应观察开口11的一侧具有第一标识33,观察开口11的周缘具有第二标识12和第三标识13,当闭锁组件30处于闭锁位置时,第一标识33与第二标识12对应,当闭锁组件30处于解锁位置时,第一标识33与第三标识13对应。通过这样设置,当操作人员对本申请中的机柜锁进行解锁时,可以通过观察开口11了解到实际的解锁情况,从而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解锁或者闭锁不到位的情况。因此,通过这样设置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机柜锁存在假闭现象的问题。并且,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标识33是设置在闭锁转头31上的,并且随着闭锁转头31的转动,第一标识33分别与第二标识12和第三标识13对应。
可选地,把手20与锁体10的外表面的连接处设置有防水圈60和装饰板70。通过这样设置,能够有效地对把手20和锁体10之间的缝隙处进行密封,从而保证机柜锁的密封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把手20上还设置有与锁舌422配合的解锁槽。优选地,解锁槽的深度小于闭锁槽21的深度。在本实施例中,当闭锁组件30处于解锁位置,并且把手20未开始转动,锁舌422位于闭锁槽21时,通过转动把手20,锁舌422进入闭锁槽21内的部分能够退出闭锁槽21,当把手20转动到位后,锁舌422靠近把手20的一端能够进入解锁槽,从而使把手20产生振动并提示操作人员把手20已经转动到位。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解锁槽是设置在把手20转动到位的位置处的。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当对机柜锁进行蓝牙解锁时,按压防尘盖55上的按键唤醒蓝牙双锁锁芯,在手机APP上点击“解锁”,锁芯本体51带动连接块52转动,连接块52带动传动部53的传动齿轮531转动,从而传动齿轮531带动闭锁转头31转动,进而闭锁转头31的让位槽311对准钢球,且第一标识33与第三标识13对应,此时通过观察窗观察指示标识可以得知闭锁组件30处于解锁位置,限位组件40处于让位状态。转动把手20,把手20的闭锁槽21的内表面挤压锁舌422,锁舌422向内压缩复位件424进入安装壳32内,锁舌422推动顶针421,顶针421推动钢球后,钢球进入让位槽311,机柜锁完成解锁。而在对本申请中的机柜锁进行闭锁时,转动把手20,并使得闭锁槽21对准锁舌422,锁舌422在复位件424的作用下弹出,并进入闭锁槽21。在手机APP上点击“闭锁”,锁芯本体51反向转动,带动连接块52反向转动,连接块52带动传动齿轮531反向转动,从而使传动齿轮531带动闭锁转头31反向转动,在闭锁转头31反向转动的过程中,让位槽311的内侧壁挤压钢球,并使得钢球退出让位槽311,此时第一标识33与第二标识12对应,钢球推动顶针421移动至与锁舌422相抵,这样锁舌422被限定不能退出把手20的闭锁槽21,机柜锁闭锁完成。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如果是先在手机APP上点击“闭锁”,再转动把手20的话,由于锁芯本体51内部具有弹性元件,也就是锁芯本体51内部的转动载荷先传递给弹性元件,再传递给连接块52,当连接块52被限定不能转动时,锁芯内部的转动载荷由弹性元件先储存,待把手20转动到闭锁槽21对应锁舌422的位置时,弹性元件释放转动能量给连接块52,随后闭锁动作如前描述。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安装时无需切割开孔,施工难度小,提升效率;
2、浮法安装能够兼容更多的开孔尺寸,便于简化锁具种类,降低成本;
3、钥匙接口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进行安装、更换,可更换为电子锁芯或者机械锁芯,锁体可作为通用件,兼容不同类型的锁芯,节约开发、制造成本;
4、采用蓝牙双锁锁芯接口,结构紧凑,能同时实现蓝牙解锁、紧急解锁,无需额外控制电路,结构简单可靠;
5、采用电机驱动闭锁,使用齿轮传动,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6、把手和转轴采用一体式设计,避免传统分体式结构强度弱易发生断裂的问题,把手强度高,安全可靠,操作手感好;
7、有别于现有闭锁把手的形式,通过闭锁转头位置锁定,将闭锁位置隐藏于锁体内部,安全性更高,也可以简化防护设计,防护等级高,可靠性高;
8、锁体正面设计有观察窗,能够直观显示当前锁具状态,避免无法区分锁具是否闭锁的问题;
9、该机柜锁结合了把手锁、机柜锁的使用特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体验方式,能够实现对现有把手锁、机柜锁的替换使用。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机柜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体(10);
把手(20),所述把手(20)的一端进入所述锁体(10),所述把手(20)具有解锁状态和闭锁状态,当所述把手(20)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把手(20)能够相对所述锁体(10)转动;
闭锁组件(30),所述闭锁组件(30)活动设置在所述锁体(10)的内部,且所述闭锁组件(30)具有闭锁位置和解锁位置;
限位组件(40),所述限位组件(40)设置在所述锁体(10)的内部并位于所述闭锁组件(30)和所述把手(20)之间,所述限位组件(40)具有限位状态和让位状态;
锁芯组件(50),所述锁芯组件(5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锁体(10)的内部,且所述锁芯组件(50)与所述闭锁组件(30)驱动连接并驱动所述闭锁组件(30)在所述闭锁位置和所述解锁位置之间切换;
当所述闭锁组件(30)由所述解锁位置切换至所述闭锁位置时,所述闭锁组件(30)推顶所述限位组件(40),以使所述限位组件(40)由所述让位状态切换至所述限位状态,所述限位组件(40)的至少一部分保持进入所述把手(20)中,以使所述把手(20)被锁定并处于所述闭锁状态;
当所述闭锁组件(30)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限位组件(40)处于所述让位状态,且所述把手(20)被解锁并处于所述解锁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限位组件(40)处于所述让位状态时,所述限位组件(40)的至少一部分能够进入或者退出所述把手(20),转动所述把手(20),所述把手(20)挤压所述限位组件(40),以使所述限位组件(40)的至少一部分退出所述把手(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组件(30)包括闭锁转头(31),所述闭锁转头(31)具有用于与所述限位组件(40)配合的让位槽(311),当所述让位槽(311)对准所述限位组件(40)时,所述闭锁组件(30)处于所述解锁位置,且所述限位组件(40)的至少一部分能够进入或者退出所述让位槽(3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柜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组件(30)还包括安装壳(32),所述安装壳(32)设置在所述锁体(10)的内部,所述闭锁转头(31)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限位组件(40)远离所述把手(20)的一端分别位于所述安装壳(32)的内部,且所述限位组件(40)远离所述闭锁组件(30)的一端由所述安装壳(32)伸出并与所述把手(20)抵接,所述锁体(10)的长度方向、所述安装壳(32)的长度方向和所述限位组件(40)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闭锁转头(31)沿所述安装壳(32)的厚度方向穿过所述安装壳(32)并与所述锁芯组件(50)驱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柜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0)具有用于与所述限位组件(40)限位配合的闭锁槽(21),所述限位组件(40)包括:
第一限位部(41),所述第一限位部(41)设置在所述安装壳(32)的内部,且所述第一限位部(41)能够进入或者退出让位槽(311);
第二限位部(42),所述第二限位部(42)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安装壳(32)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41)抵接,所述第二限位部(42)的第二端伸出至所述安装壳(32)的外部并能够进入或者退出所述把手(20)的所述闭锁槽(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柜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41)是钢球,所述让位槽(311)的内壁面为与所述钢球配合的弧形面或梯形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柜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42)包括:
顶针(421),所述顶针(421)位于所述安装壳(32)的内部,且所述顶针(4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部(41)抵接;
锁舌(422),所述顶针(421)的另一端与所述锁舌(422)抵接,且所述锁舌(422)远离所述顶针(421)的一端能够进入或者退出所述闭锁槽(21),所述锁舌(422)靠近所述把手(20)的一端具有弧形面,所述闭锁槽(21)为与所述锁舌(422)配合的弧面形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柜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舌(422)的外侧壁具有沿所述锁舌(422)的运动方向延伸的限位槽(4221),所述第二限位部(42)还包括限位螺钉(423),所述限位螺钉(423)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壳(32)连接,所述限位螺钉(423)的另一端进入所述限位槽(4221),以限制所述锁舌(422)的运动距离;
所述锁舌(422)靠近所述把手(20)的一端的周向侧壁具有抵接凸起(4222),所述第二限位部(42)还包括复位件(424),所述复位件(424)的一端与所述抵接凸起(4222)抵接,所述复位件(424)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螺钉(423)抵接,以为所述锁舌(422)提供进入所述闭锁槽(21)的复位力。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柜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组件(50)包括:
锁芯本体(51);
连接块(52),所述锁芯本体(51)与所述连接块(52)驱动连接;
传动部(53),所述传动部(53)的两端部分与所述连接块(52)和所述闭锁组件(30)的闭锁转头(31)驱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柜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53)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啮合的传动齿轮(531),所述连接块(52)和所述闭锁转头(31)分别与两个所述传动齿轮(531)驱动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柜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组件(50)还包括:
锁芯外壳(54),所述锁芯外壳(54)设置在所述锁体(10)上,所述锁芯外壳(54)的内部与所述锁体(10)的内部连通,且所述锁芯本体(5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锁芯外壳(54)的内部;
防尘盖(55),所述防尘盖(55)盖设在所述锁芯外壳(54)远离所述连接块(52)的一侧,且所述防尘盖(55)上设置有与所述锁芯本体(51)信号连接的按键;
防尘复位件(56),所述防尘复位件(5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锁芯外壳(54)和所述防尘盖(55)抵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柜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10)对应所述闭锁组件(30)的位置具有观察开口(11),所述闭锁组件(30)对应观察开口(11)的一侧具有第一标识(33),所述观察开口(11)的周缘具有第二标识(12)和第三标识(13),当所述闭锁组件(30)处于所述闭锁位置时,所述第一标识(33)与所述第二标识(12)对应,当所述闭锁组件(30)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第一标识(33)与所述第三标识(13)对应。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柜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0)与所述锁体(10)的外表面的连接处设置有防水圈(60)和/或装饰板(70)。
14.一种锁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柜锁和用于解锁所述机柜锁的解锁模块。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锁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模块是无线钥匙。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锁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模块是具有蓝牙功能的移动终端。
17.一种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具有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柜锁。
CN202122255546.XU 2021-09-16 2021-09-16 机柜锁、锁具系统及机柜 Active CN2161101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55546.XU CN216110125U (zh) 2021-09-16 2021-09-16 机柜锁、锁具系统及机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55546.XU CN216110125U (zh) 2021-09-16 2021-09-16 机柜锁、锁具系统及机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10125U true CN216110125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34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55546.XU Active CN216110125U (zh) 2021-09-16 2021-09-16 机柜锁、锁具系统及机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101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30235B (zh) 锁机构、锁具及开锁方法
CN110359775B (zh) 锁芯和解锁钥匙
CN110512655B (zh) 一种智能井盖
CN107956321B (zh) 一种井盖电控锁
CN216110125U (zh) 机柜锁、锁具系统及机柜
CN208093399U (zh) 断路器闭锁装置
CN111524741B (zh) 刀闸闭锁装置
GB2587864A (en) An intelligent lock
CN113216758B (zh) 一种智能锁、户外柜
CN114763724B (zh) 双锁芯锁头
CN208236161U (zh) 闭锁机构及井盖
CN211173464U (zh) 插芯锁
CN211144045U (zh) 一种具有多重解锁方式的智能锁
CN201027429Y (zh) 密码摇控电子锁
CN109767938B (zh) 压板闭锁装置
CN216741083U (zh) 锁体
CN215332038U (zh) 智能面板锁
CN220705429U (zh) 自动闭锁锁体结构
CN215332080U (zh) 智能机柜锁
CN217681072U (zh) 锁具
CN216476743U (zh) 把手锁
CN215332100U (zh) 锁具闭锁装置
CN114541876B (zh) 门锁
CN217681117U (zh) 挂锁
CN216110175U (zh) 智能挂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