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09188U - 一种装配式叠合中空剪力墙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叠合中空剪力墙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09188U
CN216109188U CN202122010281.7U CN202122010281U CN216109188U CN 216109188 U CN216109188 U CN 216109188U CN 202122010281 U CN202122010281 U CN 202122010281U CN 216109188 U CN216109188 U CN 2161091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ckness direction
shear wall
along
thickness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1028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裕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engxu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engxu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engxu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engxu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1028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091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091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091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叠合中空剪力墙体。包括:第一受力构件;第二受力构件,第一受力构件和第二受力构件沿厚度方向间隔且平行设置,并围成浇筑空腔;拉结件,沿厚度方向,拉结件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受力构件和第二受力构件内;结构钢筋,设于浇筑空腔内;其中,沿厚度方向,第一受力构件的全部或部分区域作为结构钢筋的保护层;和/或,沿厚度方向,第二受力构件的全部或部分区域作为结构钢筋的保护层。本实用新型能够缩小剪力腔体的墙体完成面的总厚度。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叠合中空剪力墙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叠合中空剪力墙体。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时一般采用现浇工艺,需要人工进行支模、拆模作业,结构主体浇筑成型后,还需要人工进行抹灰等作业,每年我国在建筑施工上都要耗费大量的木材资源,以及人工成本,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退,建筑工人越来越少,人工成本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现浇工艺难以维系中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有装配式剪力腔体的墙体完成面的总厚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装配式剪力腔体的墙体完成面的总厚度较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叠合中空剪力墙体,可缩小剪力腔体的墙体完成面的总厚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叠合中空剪力墙体,包括:第一受力构件;第二受力构件,所述第一受力构件和所述第二受力构件沿厚度方向间隔且平行设置,并围成浇筑空腔;拉结件,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拉结件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受力构件和所述第二受力构件内;结构钢筋,设于所述浇筑空腔内;其中,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受力构件的全部或部分区域作为所述结构钢筋的保护层;和/或,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第二受力构件的全部或部分区域作为所述结构钢筋的保护层;所述第一受力构件、所述第二受力构件、所述浇筑空腔内浇筑的建筑材料以及所述结构钢筋共同形成承担结构受力的剪力墙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缩小剪力腔体的墙体完成面的总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结构钢筋与所述第一受力构件贴合或具有第一设定间隔,所述结构钢筋与所述第二受力构件贴合或具有第二设定间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设定间隔小于等于5mm,所述第二设定间隔小于等于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剪力墙体的厚度在190mm至200mm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浇筑空腔的厚度在150mm至160mm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受力构件的厚度在15mm至20mm之间,所述第二受力构件的厚度在15mm至20mm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结构钢筋包括沿竖向延伸的竖向钢筋,所述竖向垂直于所述厚度方向,所述竖向钢筋的延伸段沿所述竖向伸出所述浇筑空腔,用于伸入竖向相邻的剪力墙体的浇筑空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竖向钢筋包括:
沿所述厚度方向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竖向延伸并位于所述浇筑空腔内,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具有第一间隔;
所述延伸段包括:
沿所述厚度方向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沿所述竖向延伸并位于所述浇筑空腔外,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之间具有第二间隔,所述第二间隔小于所述第一间隔,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用于伸入竖向相邻的剪力墙体的竖向钢筋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
沿所述厚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三部分通过所述第一倾斜段和所述第一部分连接,所述第四部分通过所述第二倾斜段和所述第二部分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受力构件和所述第二受力构件通过多排沿竖向间隔设置的拉结件组连接,每一排的拉结件组包括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拉结件,每一个所述拉结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受力构件和所述第二受力构件凹凸配合,所述竖向、所述长度方向以及所述厚度方向相互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拉结件包括沿所述厚度方向延伸的本体部,沿所述长度方向,所述本体部具有正面和背面;
在所述本体部的一端,所述本体部的正面和/或背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凸部;
在所述本体部的另一端,所述本体部的正面和/或背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凸部。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剪力墙体的侧视图一;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剪力墙体的俯视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剪力墙体的侧视图二;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剪力墙体的侧视图三;
图5是图4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剪力墙体中拉结件的立体图;
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剪力墙体中拉结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考图1至图5,本申请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中空剪力墙体,包括:第一受力构件1、第二受力构件2、拉结件3、结构钢筋4。其中,第一受力构件1和第二受力构件2沿厚度方向(图1至图2中X方向所示)间隔且平行设置,并围成浇筑空腔10。示例性地,第一受力构件1和第二受力构件2中没有钢筋结构,由混凝土或其他水泥基材料或人工合成复合材料等材料形成。沿厚度方向,拉结件3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受力构件1和第二受力构件2内。结构钢筋4设于浇筑空腔10内。
在工厂生产剪力墙体的装配式免拆模板构件,并集成进了剪力墙体的结构钢筋4,免去了施工现场的人工支模、拆模作业,甚至免去了后期的人工抹灰作业。该剪力墙体为空腔结构的预制构件,浇筑空腔10集成了剪力墙体的结构钢筋4(包括暗柱钢筋和墙身钢筋),不需要人工在现场绑扎钢筋,节省了大量的人工和材料成本。
第一受力构件1和第二受力构件2为剪力墙体的免拆模板,该剪力墙体吊装就位后,往浇筑空腔10内浇筑混凝土,将空腔填满,第一受力构件1和第二受力构件2即为混凝土浇筑时的模板,浇筑混凝土之前可将剪力墙体两端的空腔开口部分用模板封死,使得剪力墙体的墙身部分与暗柱部分一次性浇筑成型,不存在现浇与预制两种施工工艺交错的情况。
第一受力构件1、第二受力构件2、浇筑的混凝土以及集成在浇筑空腔10内的结构钢筋4一起形成承担结构受力的剪力墙体。混凝土到达强度后,第一受力构件1、第二受力构件2即作为剪力墙体的抹灰层或装饰层,不需要拆除。相比传统预制混凝土外墙板,该空腔剪力墙体自重更轻,制作成本更低、制作效率更高。能有效降低成本,更利于装配式建筑技术的推广。
需说明的是,现有的薄墙板是非受力构件,仅仅做剪力墙体的免拆模板使用,而这样会导致剪力墙体的完成面厚度比一般墙体的厚度要大,增大值即为两片薄墙板的厚度。而本申请中,沿厚度方向,第一受力构件1的全部或部分区域11作为结构钢筋4的保护层5;以及,沿厚度方向,第二受力构件2的全部或部分区域21作为结构钢筋4的保护层5。或者,第一受力构件1的全部或部分区域11作为结构钢筋4的保护层5。或者,沿厚度方向,第二受力构件2的全部或部分区域21作为结构钢筋4的保护层5。相当于,本申请的第一受力构件1和第二受力构件2是受力构件,除了有免拆模板的作用,也兼做剪力墙体的结构钢筋4保护层5,这样使得剪力墙体完成面的总厚度得以缩小,可以进一步减少剪力墙体的墙厚,增加套内面积。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厚度方向,结构钢筋4与第一受力构件1贴合或具有第一设定间隔,结构钢筋4与第二受力构件2贴合或具有第二设定间隔。这样设置后,可以使得第一受力构件1和第二受力构件2兼做剪力墙体的结构钢筋4保护层5。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设定间隔小于等于5mm,第二设定间隔小于等于5mm。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厚度方向,剪力墙体的厚度在190mm至200mm之间。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厚度方向,浇筑空腔10的厚度在150mm至160mm之间。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厚度方向,第一受力构件1的厚度在15mm至20mm之间,包括15mm和20mm。第二受力构件2的厚度在15mm至20mm之间,包括15mm和20mm。剪力墙体在上述参数范围内,使得剪力墙体完成面的总厚度得以缩小,可以进一步减少剪力墙体的墙厚,增加套内面积。
上述拉结件3的作用是将第一受力构件1和第二受力构件2连接在一起,并共同抵抗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侧压力,其所使用的加工材料具有一定的拉伸强度,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或人工合成的复合材料。
示例性地,上述的第一受力构件1和第二受力构件2通过多排沿竖向(图1中Z方向所示)间隔设置的拉结件组连接,每一排的拉结件组包括沿长度方向(图2中Y方向所示)间隔设置的多个拉结件3,每一个拉结件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受力构件1和第二受力构件2凹凸配合,竖向、长度方向以及厚度方向相互垂直。这样设置可以提高拉结件3在第一受力构件1和第二受力构件2中的握裹力。
示例性地,参考图6和图7,拉结件3包括沿厚度方向(图6和图7中X方向所示)延伸的本体部33,可选地,本体部33呈长条状,本体部33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大于宽度方向(图6中M方向所示)的尺寸;沿长度方向(图7中Y方向所示),本体部33具有正面36和背面37;在本体部33的一端34,本体部33的正面36和背面37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凸部341,即本体部33的一端34被加工成凹凸状,图7中示出了两个第一凸部341,但第一凸部341的数量不限于此,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做相应的选择;在本体部33的另一端35,本体部33的正面36和背面37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凸部351,即本体部33的另一端35被加工成凹凸状,图7中示出了两个第二凸部351,但第二凸部351的数量不限于此,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做相应的选择。
参考图1、图4和图5,本申请的结构钢筋4包括沿竖向延伸的竖向钢筋40,竖向钢筋40的延伸段沿竖向伸出浇筑空腔10,用于伸入竖向相邻的剪力墙体的浇筑空腔10内。本申请的竖向钢筋40的连接采用的是钢筋延伸搭接的方式,下层竖向钢筋40直接伸入上层中空剪力墙体的浇筑空腔10内即可,方便快捷,免去了灌浆套筒和灌浆料成本。
本申请的竖向钢筋40的延伸段做弯折收进处理。这样做是为了上下层竖向钢筋40连接时,上下层的连接钢筋不易发生碰撞。
继续参考图1、图4和图5,本申请的竖向钢筋40包括:沿厚度方向(图1和图5中X方向所示)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沿竖向延伸并位于浇筑空腔10内,沿厚度方向,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之间具有第一间隔。
本申请的延伸段包括:沿厚度方向(图1和图5中X方向所示)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三部分43和第四部分44,第三部分43和第四部分44沿竖向延伸并位于浇筑空腔10外,沿厚度方向,第三部分43和第四部分44之间具有第二间隔,第二间隔小于第一间隔;以及沿厚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倾斜段45和第二倾斜段46,第三部分43通过第一倾斜段45和第一部分41连接,第四部分44通过第二倾斜段46和第二部分42连接。本申请的延伸段做弯折收进处理后,如图5所示,延伸段的第三部分43和第四部分44伸入竖向相邻的剪力墙体的竖向钢筋40的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之间。上下层竖向钢筋40连接时,上下层的连接钢筋不易发生碰撞。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装配式叠合中空剪力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受力构件;
第二受力构件,所述第一受力构件和所述第二受力构件沿厚度方向间隔且平行设置,并围成浇筑空腔;
拉结件,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拉结件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受力构件和所述第二受力构件内;
结构钢筋,设于所述浇筑空腔内;其中,
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受力构件的全部或部分区域作为所述结构钢筋的保护层;和/或,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第二受力构件的全部或部分区域作为所述结构钢筋的保护层;
所述第一受力构件、所述第二受力构件、所述浇筑空腔内浇筑的建筑材料以及所述结构钢筋共同形成承担结构受力的剪力墙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结构钢筋与所述第一受力构件贴合或具有第一设定间隔,所述结构钢筋与所述第二受力构件贴合或具有第二设定间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剪力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定间隔小于等于5mm,所述第二设定间隔小于等于5mm。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剪力墙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剪力墙体的厚度在190mm至200mm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剪力墙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浇筑空腔的厚度在150mm至160mm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剪力墙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受力构件的厚度在15mm至20mm之间,所述第二受力构件的厚度在15mm至20mm之间。
7.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剪力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钢筋包括沿竖向延伸的竖向钢筋,所述竖向垂直于所述厚度方向,所述竖向钢筋的延伸段沿所述竖向伸出所述浇筑空腔,用于伸入竖向相邻的剪力墙体的浇筑空腔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剪力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钢筋包括:
沿所述厚度方向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竖向延伸并位于所述浇筑空腔内,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具有第一间隔;
所述延伸段包括:
沿所述厚度方向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沿所述竖向延伸并位于所述浇筑空腔外,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之间具有第二间隔,所述第二间隔小于所述第一间隔,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用于伸入竖向相邻的剪力墙体的竖向钢筋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
沿所述厚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三部分通过所述第一倾斜段和所述第一部分连接,所述第四部分通过所述第二倾斜段和所述第二部分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力构件和所述第二受力构件通过多排沿竖向间隔设置的拉结件组连接,每一排的拉结件组包括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拉结件,每一个所述拉结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受力构件和所述第二受力构件凹凸配合,所述竖向、所述长度方向以及所述厚度方向相互垂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剪力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结件包括沿所述厚度方向延伸的本体部,沿所述长度方向,所述本体部具有正面和背面;
在所述本体部的一端,所述本体部的正面和/或背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凸部;
在所述本体部的另一端,所述本体部的正面和/或背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凸部。
CN202122010281.7U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装配式叠合中空剪力墙体 Active CN2161091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10281.7U CN216109188U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装配式叠合中空剪力墙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10281.7U CN216109188U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装配式叠合中空剪力墙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09188U true CN216109188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28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10281.7U Active CN216109188U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装配式叠合中空剪力墙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091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21555B1 (en) Concrete beam
TW201144541A (en) A building structure
CN108678220B (zh) 一种钢筋模板一体化安装的混凝土剪力墙
CN216109188U (zh) 一种装配式叠合中空剪力墙体
CN212129622U (zh) 一种混凝土叠合板结构
JPH0419137Y2 (zh)
CN110409700B (zh)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复合式预制内墙板
CN218091465U (zh) 一种装配式非承重砌筑墙体结构
CN217128632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模壳及装配式建筑墙体
CN215253690U (zh) 一种带竖向连弯钢筋的叠合板式剪力墙
CN215406876U (zh) 一种装配式空腔成型钢板建筑墙体、l型墙体及t型墙体
CN213204595U (zh) 一种建筑墙体
CN106320662B (zh) 建筑外墙装饰超宽混凝土线条施工方法
CN210597875U (zh) 一种交叉梁
CN108412080A (zh) 提高砖砌体整体性的加强连接结构、其施工方法及砖砌体
CN212271674U (zh) 一种框架剪力墙填充墙墙体抗震加固结构
CN113323262A (zh) 一种3d打印的预制墙模块、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CN212802096U (zh) 一种t型空腔剪力墙
CN218374715U (zh) 一种免拆模空腔预制构件结构
CN213174782U (zh) 一种框架柱墙体
CN219909361U (zh) 一种拉片式连接件及抗震叠合墙
CN215563791U (zh) 一种装配式中空建筑墙体及装配式组合墙体
CN212802098U (zh) 一种l型空腔剪力墙
CN213572657U (zh) 用于高大窗间的装饰柱
CN218814735U (zh) 箍筋锚板免拆模空腔预制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