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08940U - 一种地下室墙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室墙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08940U
CN216108940U CN202121681670.6U CN202121681670U CN216108940U CN 216108940 U CN216108940 U CN 216108940U CN 202121681670 U CN202121681670 U CN 202121681670U CN 216108940 U CN216108940 U CN 2161089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s
wall body
anchor
stair
wall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8167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福彬
叶国松
刘木火
杨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Jiud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Jiud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Jiud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Jiud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8167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089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089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089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地下室墙体结构,其包括设置在楼板之间的墙体,所述墙体的表面上固定设置有若干加固杆,各加固杆的两端均与楼板固定。本申请具有墙体稳定性好且建造成本低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地下室墙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墙体结构。
背景技术
地下室的墙体一般需要较高的强度或刚度。
在建设过程中,一般通过在墙体上设置扶壁柱来提升墙体的稳定性。
针对上述技术,发明人认为,通过在墙体上设置扶壁柱的方式来提升墙体强度需要耗费更多的钢筋和混凝土,成本较大,因此需要做出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通过扶壁柱提升墙体强度的方法成本较大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地下室墙体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下室墙体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室墙体结构,包括设置在楼板之间的墙体,所述墙体的表面上固定设置有若干加固杆,各加固杆的端部与楼板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墙体受到的一部分荷载能够传递到加固杆上,在通过加固杆传递到楼板,使得墙体的结构稳定性更好,且无需额外增加钢筋与混凝土,进而降低建造成本。
优选的,各所述加固杆倾斜交错设置,各所述加固杆组合成一个网状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杆之间也能够相互传递荷载,进而使整个结构更加稳定。
优选的,所述加固杆通过锚杆固定在墙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锚杆将加固杆与墙体固定,提升整体结构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墙体设置有加固杆的一面上设置有覆盖层,所述覆盖层将加固杆包覆在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覆盖层将加固杆包覆在内,使得加固杆不会裸露出来,提升墙体的平整度和美观性。
优选的,所述墙体的表面上固定设置有楼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下室一般设置有楼梯,将楼梯与墙体固定,楼梯受力时墙体可分担部分荷载,增强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楼梯为预制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般建造楼梯的过程为先铺设模板,再往模板内注入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将模板拆除,所以楼梯采用预制件直接吊装具有建造效率快的优点,能够有效缩短工期。
优选的,若干所述锚杆从覆盖层伸出形成一个依托面,所述楼梯的下表面依托在锚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锚杆插入墙体内,楼梯下表面依托在锚杆上,楼梯与墙体连接更加紧密,楼梯的重力荷载能够通过锚杆分摊到墙体上,使得整体的结构更加稳定。
优选的,所述楼梯下表面设置有若干连接杆,各所述连接杆沿楼梯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连接杆与锚杆焊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增加楼梯与锚杆连接的紧密性,从而提升整体结构的强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墙体的结构稳定性好;
(2)建造效率高、建造成本低;
(3)墙体平整度好,更加具有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楼板;2、墙体;3、加固杆;4、锚杆;5、楼梯;31、固定部;41、第一杆;42、第二杆;51、连接杆;52、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地下室墙体结构。参照图1,一种地下室墙体结构包括竖直设置在楼板1之间的墙体2,墙体2的表面上设置有若干根加固杆3,加固杆3为钢管。
参照图1,各加固杆3倾斜交错设置,各加固杆3组成一个网状结构。
参照图1和图2,各加固杆3至少有一端延伸至楼板1位置,各加固杆3延伸至楼板1的端部均与楼板1固定,固定方式具体为,各加固杆3延伸至楼板1的一端设置有固定部31,固定部31平行于楼板1且固定部31与楼板1抵接,固定部31通过螺栓紧固件与楼板1固定,固定部31与加固杆3一体成型。
参照图3,加固杆3通过锚杆4固定在墙体2上,锚杆4穿过各加固杆3的相交位置插入到墙体2内。
墙体2设置有加固杆3的一面设置有覆盖层(图中未显示),覆盖层为涂抹在墙面上的水泥砂浆,覆盖层将加固杆3覆盖在内,保证墙体2的平整度和美观性。
参照图3,墙面上设置有楼梯5,楼梯5为混凝土预制而成的预制构件,安装楼梯5时吊机吊装即可,方便施工。
参照图3,锚杆4包括若干第一杆41和若干第二杆42,第一杆41的长度小于第二杆42的长度,第一杆41被覆盖在覆盖层内,第二杆42从覆盖层远离墙体2的一面伸出,各第二杆42倾斜均匀排布,具体为沿加固杆3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各第二杆42形成一个倾斜的依托面。
参照图3,楼梯5的下表面依托在各第二杆42组成的依托面上,且楼梯5下表面设置有若干根连接杆51,连接杆51沿楼梯5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连接杆51采用螺栓紧固件与楼梯5固定,连接杆51位于楼梯5和第二杆42之间,连接杆51与第二杆42焊接固定。
参照图3,为了保证进一步保证楼梯5的稳定性,楼梯5与楼梯5下方的楼板1之间设置有若干支撑柱52。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地下室墙体结构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在墙体2的表面设置加固杆3,墙体2所受的荷载可部分传递到加固杆3上,再通过加固杆3传递到楼板1,能够提升墙体2的抗荷载能力,进而提高墙体2的结构强度,相比起在墙体2上设置扶壁柱来提升墙体2稳定性,本申请无需过多钢筋混凝土,进而能够降低成本。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地下室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楼板(1)之间的墙体(2),所述墙体(2)的表面上固定设置有若干加固杆(3),各加固杆(3)的端部与楼板(1)固定,所述墙体(2)设置有加固杆(3)的一面上设置有覆盖层,所述覆盖层将加固杆(3)包覆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加固杆(3)倾斜交错设置,各所述加固杆(3)组合成一个网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杆(3)通过锚杆(4)固定在墙体(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2)的表面上固定设置有楼梯(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5)为预制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锚杆(4)从覆盖层伸出形成一个依托面,所述楼梯(5)的下表面依托在锚杆(4)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5)下表面设置有若干连接杆(51),各所述连接杆(51)沿楼梯(5)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连接杆(51)与锚杆(4)焊接。
CN202121681670.6U 2021-07-22 2021-07-22 一种地下室墙体结构 Active CN2161089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81670.6U CN216108940U (zh) 2021-07-22 2021-07-22 一种地下室墙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81670.6U CN216108940U (zh) 2021-07-22 2021-07-22 一种地下室墙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08940U true CN216108940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22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81670.6U Active CN216108940U (zh) 2021-07-22 2021-07-22 一种地下室墙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089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26766A (zh) 装配式剪力墙齿槽式连接结构拼装工法
CN102418387B (zh) 一种后张法体外预应力钢梁和先张法预应力叠合梁结合的房屋结构体系及其施工工艺
CN103898834A (zh) 一种钢管混凝土组合梁与桁架式索塔斜拉桥及其施工方法
CN102493329B (zh) 钢管混凝土腹杆组合箱梁
CN111794421B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楼板装配方法
CN201786045U (zh) 钢梁与先张法预应力叠合梁相结合的房屋结构体系
CN216108940U (zh) 一种地下室墙体结构
CN102051980A (zh) 体内外同索预应力结构
CN206769200U (zh) 先穿式后张法竖向预应力现浇混凝土柱结构
CN217079457U (zh) 一种用于地铁车站内的单梁式钢筋混凝土楼梯
CN215978589U (zh) 砌体结构的预制墙板加固结构
CN206769199U (zh) 后穿式后张法竖向预应力现浇混凝土柱结构
CN216664766U (zh) 一种装配式挑檐女儿墙
CN212376009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
CN211312950U (zh) 装配整体式电梯井预制构件
CN210368945U (zh) 轻质双层免支模钢筋网架楼板
CN210264158U (zh) 一种跃层铝合金模板的墙体模板紧固结构
CN209413171U (zh) 一种轻质吸音预制部品楼梯
CN209975905U (zh) 一种带有滑动支座的楼梯
CN112780007A (zh) 一种全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
CN206769198U (zh) 分离组合式钢筋混凝土预制块锚固端支撑结构
CN218861766U (zh) 一种连接加固结构
CN214833891U (zh) 钢筋桁架带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CN211447271U (zh) 一种构造柱与结构楼板的新型连接构造
CN220565474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预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