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01402U - 汽车用悬挂控制臂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汽车用悬挂控制臂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01402U
CN216101402U CN202122462999.XU CN202122462999U CN216101402U CN 216101402 U CN216101402 U CN 216101402U CN 202122462999 U CN202122462999 U CN 202122462999U CN 216101402 U CN216101402 U CN 2161014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control arm
suspension control
automobile
plastic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6299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海兴
宗刘冬
武韶珂
杨超
李松松
马景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ding Great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ding Great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ding Great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ding Great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6299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014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014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014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用悬挂控制臂和车辆,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用悬挂控制臂包括具有内腔的主体,填充于所述主体内以强化所述主体的塑件,其中,于塑件上构造有突起部,该突起部因注塑而形成在塑件的外壁上,且在塑件填充于主体内时,突起部嵌装在形成于主体边板上的嵌装孔内。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用悬挂控制臂不仅能够提高塑件与主体之间的连接效果,并可保证控制臂的整体强度和刚度,同时还能够实现控制臂的轻量化设计,而有着较好的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汽车用悬挂控制臂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用悬挂控制臂。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配置有该汽车用悬挂控制臂的车辆。
背景技术
悬架系统是现代汽车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汽车控制臂(Control arm,也称摆臂)作为汽车悬架系统的导向和传力元件,将作用在车轮上的各种力传递给车身,同时保证车轮按一定轨迹运动。汽车控制臂分别通过球铰或者衬套把车轮和车身弹性地连接在一起。
目前现有的控制臂大多采用钢板冲压焊接或是铝合金锻造制成,其在质量上较重,且制造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汽车用悬挂控制臂,以能够提高控制臂的强度及实现轻量化设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用悬挂控制臂,包括具有内腔的主体,填充于所述主体内以强化所述主体的塑件,
突起部,因注塑而形成在所述塑件的外壁上;在所述塑件填充于所述主体内时,所述突起部嵌装在形成于所述主体边板上的嵌装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内腔被构造为槽状,围构成所述内腔的所述主体的各边板上,均设有与所述突起部匹配的嵌装孔。
进一步的,于所述主体上设有三个安装点位;所述塑件因注塑而形成有以两个确定方向交叉设置的筋状物,至少其一的所述确定方向,与其中两个所述安装点位之间的连线趋于平行。
进一步的,三个所述安装点位的连线围构成等腰三角形。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安装点位被设置在U形的所述主体的两端处,且在所述塑件的两端处分别固连有托板,以与连接构件的外表面构成固连。
进一步的,所述托板被构造为弧形,以在和筒状的所述连接构件构成焊接固连时,包裹在所述连接构件的外表面。
进一步的,另一所述安装点位上设有构成球销总成安装的球销座。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用悬挂控制臂通过设置的主体,以及主体的塑件,和形成在主体边板上嵌装孔内的突起部,不仅能够提高塑件与主体之间的连接效果,并可保证控制臂的整体强度和刚度,同时还能够实现控制臂的轻量化设计,而有着较好的使用效果。
(2)在主体的各边板上均设有与突起部匹配的嵌装孔,可进一步提高主体和塑件之间的连接效果。
(3)设置塑件上的筋状物的方向与其中两个安装点之间的连线趋于平行,可提高塑件整体的强度,从而能够提高控制臂的整体强度。
(4)设置弧形状的托板包裹在连接构件的外表面,可对主体和连接构件之间形成的焊缝进行包裹,一方面能够起到保护作用,以防止焊缝处被腐蚀,另一方面使得控制臂整体更为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装配有如上所述的汽车用悬挂控制臂。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与如上所述的汽车用悬挂控制臂,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汽车用悬挂控制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汽车用悬挂控制臂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A-A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体;2、塑件;3、轴套;4、球销总成;
101、嵌装孔;102、第一安装点;103、连接构件;1031、第二安装点;
201、突起部;202、球销座;2021、第一凹槽;2022、第二凹槽;203、托板;204、第一加强筋;205、第二加强筋;400、球销;401、衬套;402、防尘套;403、卡圈。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汽车用悬挂控制臂,其在整体构成上,主要包括具有内腔的主体,填充于主体内以强化主体的塑件,其中,于塑件上构造有突起部,该突起部因注塑而形成在塑件的外壁上,并在塑件填充于主体内时,突起部嵌装在形成于主体边板上的嵌装孔内。
本实施例的汽车用悬挂控制臂通过如上整体结构,利于提高塑件与主体之间的连接效果,并可保证控制臂的整体强度和刚度,同时还能够实现控制臂的轻量化设计。
基于如上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汽车用悬挂控制臂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主体1整体上呈U形状结构,且纵截面呈C形。由图1、图2结合图3所示,该主体1具体包括连接底板,以及沿连接底面的边缘延伸的立板,且连接底板和两个立板围构形成上述内腔,也即是上述的内腔被构造呈槽状,而塑件2填充在内腔中。参看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塑件2外壁上构造有突起部201,在塑件2填充于主体1内时,突起部201嵌装在形成于主体1边板上的嵌装孔101内。
继续参看图1至图4所示,为进一步提高主体1和塑件2之间的连接效果,本实施例中,于围构成内腔的主体1的各边板上,均设有与突起部201匹配的嵌装孔101。也即是于连接底板及两个立板上均设有多个嵌装孔101,如此,在塑件2与主体1注塑于一体时,突起部201能够形成在嵌装孔101内,使得塑件2能够牢固可靠的与主体1连接于一起,以有效防止塑件2因热胀冷缩而从主体1中脱离,从而进一步提高塑件2于主体1上的连接效果。
在此值得说明的是,上述中的嵌装孔101,其孔径优选为
Figure BDA0003301423040000041
而突起部201的外径在
Figure BDA0003301423040000042
之间,突起部201的厚度在4-6mm,其中,优选的,嵌装孔101的孔径D与突起部201的外径d满足公式:
Figure BDA0003301423040000043
Figure BDA0003301423040000051
如此设置,可利于塑件2在短时间内完成整体的填充及冷却。
本实施例中,于主体1上设有三个安装点位,如图3中所示,该三个安装点位具体包括两个轴套3的安装点位和一个球销总成4的安装点位,也即是第一安装点102和第二安装点1031。其中,两个轴套3的安装点位设置在U形的主体1的两端处。而球销总成4的安装点位则设置在主体1的趋于中部的位置,另两个轴套3的安装点位和一个球销总成4的安装点位之间的连线围构成三角形,优选的围构成等腰三角形。
为提高塑件2的整体强度,该塑件2因注塑而形成有以两个确定方向交叉设置的筋状物,至少其一的确定方向,与其中两个安装点位之间的连线趋于平行。如图4中所示,该筋状物具体为交叉布置的第一加强筋204和第二加强筋205,其中,第一加强筋204的延伸方向与球销总成4的安装点位和其一轴套3的安装点位之间的连线趋于平行,而第二加强筋205的延伸方向与球销总成4的安装点位和另一轴套3的安装点位之间的连线趋于平行。
另外,第一加强筋204和第二加强筋205的厚度在3-5mm之间,高度优选设置为与形成在主体1上的内腔高度一致,从而便于塑件2的注塑。此外,筋状物的设计距离优选的设置在25-35之间,且具体的,可为25mm、28mm、30mm、35mm等,且筋状物的设计距离与厚度的尺寸关系优选满足公式:L=d*6~8,其中,L为筋状物的设计距离,也即是相邻两个第一加强筋204或两个相邻第二加强筋205之间的距离,d为筋状物的厚度。如此设置,既可保证加强筋的强度又可保证注塑工艺的便捷性。
在此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塑件2其材质优选为PA66+GF,如此可具有较好的硬度。
本实施例中,于U形的主体1的两端分别固连有筒状的连接构件103,该连接构件103内形成有供轴套3安装的空腔,以利于轴套3的安装布置。另外,于塑件2的两端分别固连有托板203,以能够与主体1上的连接构件103的外表面构成固连。具体的该托板203被构造呈弧形,以在主体1和筒状的连接构件103焊接固连时,该托板203通过注塑工艺能够包裹在连接构件103的外表面,以能够对主体1和连接构件103之间形成的焊缝进行包裹,如此,一方面能够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焊缝处被腐蚀,另一方面使得控制臂整体更为美观。
另外,对应于第一安装点102,于塑件2上构造有球销座202,通过将球销座202一体注塑于塑件2上,可有效防止球销座202脱离主体1,保证总成载荷的传递和强度支撑。具体的,由图1、图2结合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球销总成4具体包括转动设于球销座202中的球销400,设于球销400和球销座202之间的衬套401,和套设于球销400上的防尘套402,以及用于将防尘套402固连于球销400上的卡圈403。其中,于球销座202的内壁上构造有第一凹槽2021和第二凹槽2022,该第一凹槽2021和第二凹槽2022的中心相交于球销座202的球心上,对应于第一凹槽2021和第二凹槽2022,于衬套401上形成有图中未示出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如此,通过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嵌装于第一凹槽2021和第二凹槽2022中,可有效防止衬套401相对于球销座202发生的转动。
在此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衬套401和球销400配合后共同当作模芯,然后再进行塑件2的注塑,如此,可节省后续二次加热球销座202压装球销400的装配步骤,且能够保证球销座202上口不会因压装球销400而增大,导致球销400拔出。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球销总成4结构和轴套3的结构其亦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在此不再详述。
本实施例的汽车用悬挂控制臂不仅能够提高塑件2与主体1之间的连接效果,而且还可保证控制臂的整体强度和刚度,同时能够实现控制臂的轻量化设计,且有着较好的使用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于该车辆上装配有如实施例一所述的汽车用悬挂控制臂。本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采用实施例一的汽车用悬挂控制臂,可提高悬架系统的刚度和强度,且能够实现轻量化设计,而有着较好的使用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汽车用悬挂控制臂,包括具有内腔的主体(1),填充于所述主体(1)内以强化所述主体(1)的塑件(2),其特征在于:
突起部(201),因注塑而形成在所述塑件(2)的外壁上;在所述塑件(2)填充于所述主体(1)内时,所述突起部(201)嵌装在形成于所述主体(1)边板上的嵌装孔(10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悬挂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被构造为槽状,围构成所述内腔的所述主体(1)的各边板上,均设有与所述突起部(201)匹配的嵌装孔(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悬挂控制臂,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主体(1)上设有三个安装点位;所述塑件(2)因注塑而形成有以两个确定方向交叉设置的筋状物,至少其一的所述确定方向,与其中两个所述安装点位之间的连线趋于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用悬挂控制臂,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安装点位的连线围构成等腰三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用悬挂控制臂,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安装点位被设置在U形的所述主体(1)的两端处,且在所述塑件(2)的两端处分别固连有托板(203),以与连接构件(103)的外表面构成固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用悬挂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203)被构造为弧形,以在所述主体(1)和筒状的所述连接构件(103)焊接固连时,包裹在所述连接构件(103)的外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用悬挂控制臂,其特征在于:另一所述安装点位上设有构成球销总成(4)安装的球销座(202)。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该车辆装配有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用悬挂控制臂。
CN202122462999.XU 2021-10-13 2021-10-13 汽车用悬挂控制臂及车辆 Active CN2161014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62999.XU CN216101402U (zh) 2021-10-13 2021-10-13 汽车用悬挂控制臂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62999.XU CN216101402U (zh) 2021-10-13 2021-10-13 汽车用悬挂控制臂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01402U true CN216101402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692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62999.XU Active CN216101402U (zh) 2021-10-13 2021-10-13 汽车用悬挂控制臂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014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73013B (zh) 混合悬架臂
WO2016175417A1 (ko) 하이브리드 암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0382263B (zh) 车辆用混合悬架臂
US20130247380A1 (en) Ball joint assembly for vehic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EP2368727B1 (en) Suspension lift system for golf carts with improved pivotal nodes
CN105579255A (zh) 悬挂用臂部件
CN102085782A (zh) 悬架臂以及该悬架臂的制造方法
JP2004519384A (ja) 車軸揺動腕
JP2010517870A (ja) 実用車に用いられるリジッドアクスル
CN216101402U (zh) 汽车用悬挂控制臂及车辆
KR20100112846A (ko) 스태빌라이저 링크 및 그 제작 방법
US6464239B1 (en) Automotive rear suspension system
KR101302328B1 (ko) 전방 현가 장치의 로어 컨트롤 암 조립체
EP1000780B1 (en)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vehicle
CN101218113A (zh) 悬架臂
CN218929117U (zh) 一种复合式上控制臂总成
CN211107411U (zh) 一种磁悬浮列车上裙板
US20120049482A1 (en) Front end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comprising a suspension with a transverse blade
CN215398051U (zh) 摆臂组件、悬架结构及车辆
CN220053420U (zh) 前悬架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US20220297490A1 (en) Trailing arm attachment portion structure
CN218084979U (zh) 一种上控制臂结构及悬架系统
CN219115550U (zh) 一种转向机构、四轮转向控制系统及汽车
CN215567949U (zh) 一种球头销防尘罩和球头销组件
US20220297488A1 (en) Trailing ar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